为孩子编制一双自信之鞋
发布时间:2021-07-29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怎样教育孩子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使孩子充满信心地去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活动,在实践中积累成功或失败的体验,才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丰富、广博的知识,还应时时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孩子,采用赏识、鼓励、表扬等多种正面教育手段,为孩子精心编织一双“有为”所需的自信之鞋,让孩子穿在脚上,引导孩子迈出坚定、勇敢、踏实有力的脚步,身心愉悦、健康快乐的成长。
案例:
在一次美术教学活动,我教孩子们尝试用棉签画“我爱吃”的食物。孩子们第一次学习用棉签画食物,面对色彩鲜艳的颜料和细小的棉签兴趣特别高,老师示范后,孩子们一个个专注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突然耳边传来一个轻微的声音:“老师,我不会画。”我循声望去,看见浩浩小朋友两只手不停的摆弄着衣角,双眼向我投来求助的目光。“那老师与你一起来试一试。”孩子疑惑地眼神再一次地望着我,我牵住他的小手来到桌子前,手把手的与他一起画起来“浩浩是一个能干的宝宝,上星期浩浩学会了用手指画挑花,今天学习用棉签画食物…好棒哟,一个萝卜已画好了。”我手把手的和他一起画了一个萝卜的形状,再换个地方后,我松开手,“接下来自己再画一个。”浩浩迟疑了一下,尝试着用棉签画了一个萝卜,然后停下来看了看我。“真棒,你瞧自己画的萝卜比刚才画的还要像,再试试画一些其他的食物,番茄呀黄瓜可以,只要你喜欢吃的。”浩浩看了看画纸,又看了我一眼,见我还在他身边,低下了头继续画了起来,一笔、二笔,…他画的很慢,线条虽不太流畅,但食物的形状还是较明显的。望着他专注的投入到绘画活动中,我轻轻的走开了,浩浩也没有再叫老师……
我用行动和语言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孩子绘画,为孩子的学习提供了支架。让浩浩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信任,从而获得了心里的支持。我的循循善诱又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即呵护了孩子的自尊,又帮助他建立了自信,让孩子拥有了独立作画的勇气。
建议:
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已有经验及学习方式采取有效的活动内容、形式和教育方法,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一个班的孩子总会有个体差异的存在,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为班上的每一位孩子精心编织一双-----自信之鞋,时时关注和了解每一位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引导孩子穿上自信之鞋,给予孩子适当的帮助和支持,同时还要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了解孩子“不会”的真正原因,是不想、不敢,还是确实不会。在了解问题背后的具体原因后,依据孩子的特点提供适宜的支持,及时发现并挖掘孩子们闪光点。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孩子为什么缺乏自信心
孩子缺乏自信心,必有其形成的原因,只有找到了病根,才能药到病除。病根从哪里找呢?还得请家长反思自己。
一般说来,孩子缺乏自信心,是源于家长对孩子过度关爱和保护,或是对孩子斥责和批评过多。家长的这两种教育方法虽然不同,其教育结果都是一样,那就是使孩子失去了自信心。
过度保护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由于“独苗苗”现象的普遍存在,孩子变成了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因而也自然成为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的聚焦中心,六双眼睛时刻关注着小宝贝的动静,惟恐有点闪失。加上小孩子的能力本来不足,做任何事情,笨手笨脚,动作又慢,很容易产生自信心不足的心理。大人在一旁看着,情不自禁地发急,往往自己动起手来,越俎代庖。
久而久之,孩子什么也不会干,于是家里的六双手更“有理由”抢着包办代替,剥夺孩子自己做事的一切权利。孩子无从学习动手做事,他的自信心也越来越没有了。家长过度保护的另一种表现,是恐吓手段。比如,不让孩子出家门“闯祸”,偏说什么“外面有大灰狼”,“有坏人要把你带走”的谎言,使孩子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这样孩子是变得听话了,可是,他的自信心也吓得没有了。
过多批评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过高,总是把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攀比,恨不得将所有孩子的优点都集中在自己孩子一人身上。这种脱离实际的幻想,当然实现不了,于是,孩子常常挨骂:“你真笨”,“你怎么样样不如别人”,甚至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都能从家长的嘴里喷出来。在这样的环境下,又怎能培养出有自信心的孩子来呢?
*对每个孩子都要一分为二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因为,孩子特点的形成因素十分复杂,比如,每个孩子的先天遗传基因不同,后天的家庭经济状况、教育环境、生活给养、生存空间、社会关系等各方面千差万别,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反映到孩子的身上,打上深深的烙印。
可是,许许多多家长忽视了这个事实,总以为别的孩子能行的,我的孩子也能行。千万不可以用同一个标准去要求孩子,去为难孩子,给他施加压力。这样做,必然是自讨苦吃,也毁了孩子的自信心。
尤其是许多家长往往只盯住自己孩子的短处和缺点,所谓“恨铁不成钢”,而对于他的长处和优点,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说什么“成绩不说跑不了”。人们常常可以听到孩子的强烈抗议声:“我什么优点都没有吗?”“为什么老批评我?”应该承认,孩子也有优点,只是家长没有说,或是不去注意发现而已。对孩子的批评,也有冤枉或不恰当的地方,只是很少有家长认账,更少敢于放下架子认错的。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妙招
多点鼓励孩子做事之前,家长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到。”孩子成功以后,说:“你果然做到了,真了不起。”从孩子学步时起,就注意肯定和鼓励,但要避免不符合实际的夸奖。
换个说法孩子拣起了一块石头,高兴地拿给爸爸看,说:“爸爸,你看我拣的石头多么美丽。”爸爸如果说:“看你弄得满身是泥。”孩子会不高兴地扔掉石头,垂头丧气地走开了。爸爸要是说:“这石头是漂亮,你去把它好好洗洗,那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孩子探索的积极性可以得到发展。
改变思路引导孩子把注意力放在追求成功上,而不是先考虑失败了怎么办。发现孩子的优点,帮助他扬己之长,勇敢地去尝试,逐渐习惯于考虑各种达到成功的途径与可能性。
倾听梦想即使你认为孩子说的是梦想,也耐心倾听,并尽可能帮助他去变为现实。
看到进步不和别人比,多和孩子过去比,让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
培养孩子控制过激行为
1、培养孩子控制过激行为一天户外活动时,“老师,一只螳螂,”一声清脆的喊声把孩子们呼啦一下都吸引到了东东的身边,我也急忙边走边说:“螳螂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话音未落。只听“哇”的一声晨晨倒在地上哭了起来。还没等我问明情况,眼前的一切把我惊呆了。只看见帅帅把螳螂撕为两截,一手拿着螳螂的头,一手拿着螳螂的身子。这不,晨晨不让他撕,他竟把晨晨推倒在地。看到他的这一行为,太不可思议了。我急忙教育帅帅说:“螳螂是益虫,我们要保护它,不能对它这么做,它会帮人们吃掉很多虫子、蚊子、苍蝇等害虫呢。”
孩子为什么回产生这种过激行为呢?据我查询、了解。主要有一下原因:
一、让孩子过多的听关于凶杀的故事,观看影视中的暴力镜头或图书等。
二、在父母溺爱、娇惯下的孩子,容易形成利己主义,只知道满足自己的愿望,对别人的痛苦无动于衷。
三、孩子的过激行为有时也是其心理上受到压抑的一种表现。
到底有什么办法改正孩子的过激行为呢?其实,纠正孩子的这一行为并不难。
首先培养孩子的同情心,使他乐于帮助弱小,支援不幸的人。平时多教育孩子与人为善,要谦让、善良。
其二,让幼儿多了解一些有关动物的相关知识,让他们多看好的电影、图书等。
其三,给孩子充分的爱,激发孩子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感。
总之,孩子的过激行为都是大人培养和影响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千万不要过份溺爱孩子,要多和孩子交流多接近、多帮助、多引导孩子,让他们得到充分的爱。
2、帮新入园幼儿适应新生活
每年新生入园后,老师们最头疼的事就是组织新入园的幼儿进餐、午睡问题。现在的孩子在家庭中,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吃饭大人喂,睡觉大人哄,样样事情都让家长包办,吃一顿饭边玩边喂饭要一两个小时,甚至有的个别爷爷奶奶还给孩子嚼饭吃。而进了幼儿园要自己吃饭,自己睡觉,什么事情都要锻炼自己做。这样独立的生活他们不太适应。有的哭,有的闹,甚至有的不愿意上幼儿园。根据这些情况,我首先从以下几点做起:
1、创设宽松和谐的进餐环境。
2、吃饭前,带领幼儿走出教室,做些开心的事情,让他们高兴地进入餐厅。
3、启发、鼓励幼儿自己吃饭。
经过一段实践的训练,现在小班的孩子已经在老师的启发帮助教育下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能自己进餐、自己午睡、自己做事情了。甚至有个别能力强的幼儿还充当起了老师们的小助手。
3、认真观察,细心教育
文文小朋友一上课就哭着说:“肚子疼”,疼的不能看书、画画。惹得其他小朋友也不能好好学习,老师说他,他就哭得更凶。这是怎么回事呢?慢慢的,我发现了原因:文文的自尊心很强,不管学什么学不会,画不好就假装肚子疼,再加上老师批评他,小朋友们笑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他哭得就更凶了。我还发现,由于他上课精力不集中,有时小屁股也会悄悄地离开小椅子跟别的小朋友说话,所以才学不会。找出了原因,便可对症下药了。
上课时,我提醒他,要认真听,仔细观察,看书时,我会做到他的身边随时提醒他要认真;画画时,我走到他身边,耐心的为他讲解,鼓励他:“文文,你画得真好。”在讲故事时,我及时给与表扬;在展示幼儿作品时,我也表扬了他,并请小朋友们为他鼓掌。终于
一切为了孩子
一颗小树苗,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也可能单薄无力甚至枯萎,由此至彼之路其实并不漫长,作为老师的我们,在给予孩子知识的同时,还要给予他们更多的“爱”,我们给予孩子的爱包括父母对孩子的爱,姐姐对弟弟妹妹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等等。在给予孩子爱的同时,我们还获得了快乐与幸福,在这简单的幸福里,我们也在不断成长。孩子会模仿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而且还会模仿的有声有色,老师时时刻刻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应以身作则,做好每一件事、说好每一句话,不可以因一次的失误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与发展。所以老师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像我们这样的启蒙老师,那更是重要的。孩子的成长过程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多听孩子的心声,给予孩子尊重、信任与鼓励,还有我们的爱。孩子与老师在一起的时间是最多的,从早上入园到下午离园放学,一天的时间,孩子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除了学习知识外,更多的则是与老师相处,学习老师身上的东西,老师自身的点点滴滴都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神圣的、伟大的,老师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甚至于每一个眼神都影响着孩子,所以说老师是孩子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个人。孩子与老师是互通的,是相互影响的。在我们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不曾拥有的爱;在我们传授孩子知识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教学方法;在我们给予孩子快乐时,孩子也给予了我们一张张天真的笑脸;我们在奉献自己的同时,孩子也在回报我们。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欢声笑语,与孩子共成长。所以,让我们“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让我们的孩子可以变的更开心、更活泼,让我们与孩子共成长而更加努力向上!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份自信
教育随笔:给孩子一份自信
今天的教学中,教授的是高矮,请幼儿来表现高矮的变化,大多数幼儿很努力的表现高的,而不愿意表现矮的。园园很努力的踮着脚尖,伸高手臂让我看:“老师,你看我长大了,长高了。”其实,孩子很喜欢表现自己长大了。玩滑梯的时候,总是很向往去玩大滑梯。吃饭的时候,,告诉他们都吃饭就能从小美女,小帅哥变成大美女,大帅哥,都很积极地吃饭,好像立马就能变成大美女大帅哥似的。在这些孩子心目中,长大好像是他们的梦想,长大了自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所以幼儿都争相表现自己马上就要长大了。正是这种渴望促使着他们去努力做一些自己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促使孩子一步一步向前发展。不管是在幼儿园还是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坚决避免给孩子灌输:“我还小,这件事我做不了,还是让爸爸妈妈帮我做吧。”给孩子一种理念:“我长大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能很好的帮助幼儿自理自立。
帮孩子迈出自信的第一步
两个星期前我刚到小(1)班,丫丫第一个引起了我的注意,因为我发现她老师一个人坐在小椅子上,看上去比较小、性格有点内向。刚开始我跟她说话他都不理我,为了让她融入班集体,我尝试过好多办法,如:和她谈话,与她一起游戏,给予她更多鼓励;让大方的小朋友主动和她交流,等等,但收效甚微,可上周我意外发现逐渐改变了这种境况。那天下午,我在整理玩具。突然听见有人在讲故事,听声音很像丫丫,我诧异极了,便轻轻的在那边听。只见一把小椅子上“坐”着一个布娃娃,背对我,丫丫正在专心地给它讲故事《动物城市》。我就拿了手机把丫丫讲的故事给录了下来,丫丫的故事讲得非常完整和清晰,她还用不同的声音来表现动物的对话。第二天,我先用神秘的口吻告诉孩子们班里来了一位故事大王,然后播放了丫丫讲的故事《动物城市》。当故事讲到三分之一时,妙妙好像突然明白了什么,瞪大眼睛看着我,我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她,朝她微笑点头,她连忙怯怯地低下了头。过了一会儿,丫丫又悄悄地抬头看我,我便朝她竖起了大拇指。故事听完了,我问孩子们:“你们喜欢故事大王讲的故事吗?为什么?”大家都说喜欢。有的说“因为她讲得很好听”,有的说“因为她讲得很完整”,还有的说“因为她把小动物的声音都表现出来”……渐渐地,妙妙抬起头,脸上露出了笑容。这时,我连忙大声地说:“这个故事大王就在我们班里,她到底是谁呢?请你们再认真地听一遍,把她找出来。”故事才讲了个开头,鸣鸣马上叫道:“是丫丫。”这时,又有几个孩子听出是丫丫的声音。接着,全班孩子都叫着丫丫的名字,有的还说:“丫丫真棒!”我带头鼓掌,并把她请到台上,给她戴上贴了个五角星,向全班孩子说:“对,今天的故事大王就是丫丫。明天,我们还请丫丫给我们讲故事。好吗?”“好!”孩子们热烈鼓掌。星期五的下午在掌声鼓励下讲了《小花猫》的故事。虽然声音不是很响亮.但她终于迈出了自信的一步。
随笔:一个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
“刘老师!王雨霏抢我积木,我不要和她一起玩。”“刘老师,王雨霏又抢我的玩具了。”一早上盈盈的告状声此起彼伏。很快,我就走向她们,了解争吵的情况,我先问了告状的孩子盈盈:“你们怎么了?”她皱着眉头苦恼着说:“她抢我的积木。”而一旁的霏霏也不甘示弱:“她先抢我的。”
此时,我拿起她们手中争吵的玩具问着其他的孩子:“这些玩具是谁的呀?”“幼儿园的。”盈盈说道,“我们不能抢的。”
“盈盈真懂事,这些玩具是我们幼儿园的,我们应该一起玩。抢玩具的小朋友不是个礼貌的孩子哦。你们看,琴琴和晓彤她们玩的真不错,她们在一起玩跳蹦蹦的游戏呢!盈盈先看了看我,然后看了看菲菲。然后我问盈盈:“应该怎么办呀?”她低着头不情愿的说了句:“那一起玩吧。”“我们一起玩吧。”霏霏接受了这个建议。
之后,教室暂时没有争吵,大家互相一起玩了起来。
盈盈是一位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很强的孩子。妈妈在外打工,很少回来。爸爸也经常忙于工作,所以家里的爷爷奶奶非常宠爱她,总是顺着她的意思满足她的各种需求。有的时候,稍有不满意,她还对奶奶发脾气。在幼儿园里,她在玩区角游戏时常常会与同伴抢玩具。然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初对外界事物的认识,都是从自我出发,所以都是以自己为中心去认识她所接触的外界事物。因而,她们经常会出现“争抢玩具”这样的情况。
为了让孩子更快地融入到同伴中去,我采取了以下措施:
首先,我及时与她的家长沟通,把她的这些情况告诉了他的奶奶,通过家园共育,孩子在慢慢改善。
同时,我们也利用各种机会教育孩子养成谦让的美德。如通过讲故事、儿歌等形式让孩子学会玩具要大家一起玩,如果都要玩时,应该交换玩或轮换玩。
其次,在一日活动中,我们也尽可能的提供幼儿一切锻炼的机会。比如:组织一次玩具总动员的活动,幼儿各自带来了自己的一些玩具,让幼儿学会和其他孩子交换玩等,让幼儿在这个过程中慢慢学会谦让和分享。
鼓励让孩子自信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玩沙包、有的玩跳绳、有的玩皮球……院子里热闹非凡,生机勃勃,到处都是孩子们的笑脸,开心的笑声,就连最内向的琪琪小朋友脸上也乐开了花,像只小蝴蝶在院子里飞舞。由于琪琪小朋友是从外地转过来的,性格内向,很少与同伴接触,一日活动中,总觉的这孩子少了些童稚,多了些忧郁,在集体中显得郁郁寡欢,因此户外活动时,她总是自己躲在一个角落,不愿跟其他的小伙伴一块做游戏,一块活动,很多的活动技巧也掌握不了。我常用爱的眼光去看他,用温暖的手去牵她的小手,摸摸她的头,用宽阔的双臂去拥抱她,并且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去接近她,跟她做游戏,教她跳绳、玩球等。一天,孩子们告诉我:“老师,琪琪会跳绳了!”真让人惊叹啊!于是我高兴的抱起她:“你太棒了,继续努力!”琪琪的眼睛里放出了平时不多见的兴奋之光,笑脸也生动起来。我又不失时机的在全班孩子们面前表扬了她,还让她跳绳给大家看,从此以后,琪琪时不时不地展示跳绳的本领,很多花样技巧让她跳的很轻松自如,别的活动也随之增进,整个人都变了,变得爱说爱笑,活泼自信。
这件事,让我看到表扬在幼儿教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它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形成自己肯定与自我欣赏的良好心态。同时,让我意识到不管哪一个孩子,都需要爱,需要温暖,尤其是来到我们集体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真诚的伸出援助之手,一切都会变得那么美好!
放手——给孩子自信
自信是情绪智慧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信的孩子容易获得愉悦的情绪。幼儿阶段是形成自信的重要时期,如果我们对幼儿多一份信任、赞美、鼓励的态度,他便会形成积极的自我认识。因此,平时应多给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
小班的宝宝还是会努力去发现自己的能力的。他们总是试着干这干那,我们应该多给宝宝积极的暗示与鼓励,让宝宝知道,他在长大,在进步,他是有能力的,会做越来越多的事情……宝宝会感到自己确实长大了,并在以后努力巩固这种感觉,从而获得自信。
如我班年龄最小的孩子李响,样样事情都不会做,什么事情都不愿做,在家一切包办代替,爷爷把他当作掌上明珠,每天送到教室帮他小完便塞好裤子再走,在幼儿园,他要小便了站在便池前叫:“老师,裤子拉不下。”小完便就说:“好了。”等着老师去帮他拉裤子、塞裤子。有时因为懒得挡“小鸡鸡”而把裤子尿湿了。吃饭了,坐在桌子边看着老师,就是不动手。老师提醒他快吃,他却说:“老师喂!”睡觉了,就傻愣着什么也不动,等你为他脱衣服、穿衣服……针对这样的情况,开始我包办了一个多月,看着其他的孩子来园一段时间后都能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了,而李响呢?如果再这样包办下去也不是办法,对他来说有害无益,渐渐也会养成依赖思想,并且对自己没有信心。
后来我就实行了放手的办法,当他提着衣服求我帮忙时,我教他穿衣服的方法,然后让他自己尝试穿,成功了就表扬他真能干。有时他来求助,故意装着没听见,开始他死缠着不放,我就说“宝宝一定会自己干的,老师可忙了,现在没工夫来帮你。”吃饭的时候,老师喂两口,然后让他自己试着吃,慢慢地看着小朋友都自己学着做,李响也就被“逼上梁山”。现在李响只要有一件事学着自己干,我们就对他鼓励,许多事实告诉我:如果不放手,孩子永远不会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