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当贝儿给自己买了那双水晶鞋之后--你的孩子会共情吗?

发布时间:2021-11-30

给自己孩子开拓思维的故事。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贝儿给自己买了那双水晶鞋之后--你的孩子会共情吗?”,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陆毅,女儿贝儿,随着《爸爸去哪儿》的走红,这对父女也再度火起。最近的一期节目里,孩子们需要摘杨梅,然后用杨梅换来的钱去给老奶奶买礼物。在给奶奶买礼物的时候,贝儿好像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缺少了些共情的能力。(在此首先声明下立场,我们不评价孩子行为的对与错,旨在通过孩子的表现看我们能学到什么。正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关于共情(EMPATHY),也称为神入、同理心、同感、同理心、投情等。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

但是在菜市去卖杨梅的环节中孩子似乎"变"了一个人。首先在一个阿姨向她买杨梅的时候,她转而跟旁边的鸭子玩耍。即使旁边的阿姨再怎么呼唤,她似乎一直沉浸在自己与鸭子的世界中。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是因为此时此刻太多人关注她们了。每到菜市场这种地方,周围总是围观群众一大堆,此时的她们感到局促、尴尬。而贝儿当时是第一个被问到卖杨梅的,虽然人小,但我相信她感受到了这位陌生阿姨不同一般的"热情",此时的她选择了逃避,选择了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仿佛与外界树立起了一道屏障,自己蜷缩在自己的小世界中保护着自己。由于这种自我保护,贝儿最终也没卖出自己的那篮杨梅。

我相信贝儿爸爸陆毅带孩子出去这种情况是很常见的,为了保护自己相信他们会更倾向于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当这种自我沉浸称为习惯的时候,就出现了在市场给奶奶买鞋的那一幕。贝儿看到自己喜欢的鞋子,完全忘记了要给奶奶买鞋子这件事。尽管多多再三劝说,甚至命令。她对"姐姐"的劝说是,"你要是穿上这双鞋子,你就是公主;要输穿上自己的鞋子就是'姐姐'。"她完全只在自己的世界中了……

有科学研究表示,2-3岁的时候,孩子的世界是只有"我"的概念,给别人买礼物买自己喜欢的;当孩子4-5岁的时候已经初步具备"共情"能力,他能感受别人的情绪,买礼物也知道买别人喜欢的。节目中的贝儿这方面比较少有,给老奶奶买鞋子的时候她似乎只记得自己的鞋子了。贝儿的情况并不罕见,独生子女政策让太多的孩子成为家中的小太阳。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孩子共情的能力呢?

一、给孩子足够的爱,能体察自己的情绪才能体察别人。

还原节目场景,在摘杨梅的环节中,贝儿很努力地去摘,还不时安慰在旁哭的"姐姐"。作为一个孩子,她懂得关心别人也能去关心别人,已然十分难得。

作为爸爸的陆毅有句话说的好,"作为父亲,你做错什么我都能原谅你。但我要告诉你什么是对与错。"前半句体现的是对孩子深深的爱,后半句是不能缺少的教子规矩。一个小小的孩子只有从父母那里接收到足够的爱,充分接纳自己,才会有能力爱别人,但爱之外,父母也需要给孩子适当的规矩。

二、多让孩子和小动物、小朋友接触,培养孩子情绪的觉察力。

孩子在跟其他人接触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体察到别人情绪的变化,也会想别人为什么会哭、笑、沮丧、开心……此点的前提是孩子必须有能力自我情绪觉察,自己拥有足够的爱。作为家长,也可以适当在旁引导孩子,为什么别人会这样。

三、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样。

这一点对孩子要求比较高。能充分体察别人情绪,还要会思考,如果我是他,我会如何应对。此点多多做的比较到位。

总而言之,只有孩子得到充分的爱,能体察自己的情绪,也能体察别人的情绪,还能站在对方的立场想问题会应对,就是非常会疼人能共情的小朋友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你会正确夸奖你的孩子吗?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会乱发脾气或嚎啕大哭。

【怎么样去夸奖孩子?】

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很多孩子并不是太看重物质上的奖励,他们最满意的是获得了为家人服务的成就感。

【是否将夸奖作为手段?】

奖励的方法必须要灵活,不要把奖励看作惟一能驱动孩子的方式。如果家长担心鼓励或赞美会宠坏孩子,那么就应该在奖励之后观察孩子的反应,以便随时调整。

【是否会将孩子与他人比较?】

鼓励孩子跟自己比——我是不是比上次做得更好?而不要拿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相比较。

积极的态度夸孩子要做到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仔细观察他们的表现,耐心倾听他们的讲述,并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再对应该肯定的言行进行充分的表扬。

同时,也要对不正确的言行进行正面的引导和教育。

适度

1、语言适度:夸孩子要真诚。真诚的交流,可以与孩子相处得更融洽。

2、语态适度:夸孩子要表现出热情。夸孩子的热情态度,能使孩子受到鼓舞而不断进步。

“自夸”与“他夸”的结合让孩子夸夸自己的长处,可以增强自信,让孩子夸夸别人的优点,可以克服妒忌心理,养成善于虚心向别人学习的良好品格。

适时

1、事前夸:经常采用事前夸的方法,可以使孩子养成在每做一件事之前首先提出自我目标,并进行自我激励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行动的能力。

2、事中夸:用事中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3、事后夸:用事后夸的方法,可以培养孩子正确的自我评价能力,提高自我教育的心理素质。

夸奖结合通过经常性的表扬,使孩子受到精神上的鼓舞,从正面逐渐明白是非情理,分清真、善、美,假、恶、丑,对培养情操,提高品德,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如果将表扬和奖励结合起来,就能使教育效果更佳。奖励,以精神奖励为主,但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必不可少。

虽然,给予孩子的物质奖励从数量上看是微不足道的,但对孩子来说,却是一种需要,一种满足,甚至可以转化成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正确夸奖孩子的方式

夸奖孩子看似简单,但是一不小心就可能说错话呢!

1-真心夸奖孩子孩子有时确实会有出人意料的好表现,这时候家长硬要板起脸说些“胜不骄、败不馁”的话,那也未免有点太矫情了!毕竟,孩子还是需要赞美的嘛。请注意,我们一定要真心地去夸奖孩子,而不是为了某些目的去奉承、糊弄孩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鼓励他今后有更好的表现。

2-夸奖过程而非结果赞美孩子是一门学问,除了对结果表示满意,我们更应该对孩子在过程中付出的专心与毅力表示赞赏。假如没有这个努力的过程,也就不可能有完美的结果。另外,家长也不要只是单纯地直接夸奖孩子,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孩子有多么优秀。经常对亲人和朋友表示对孩子的赞美之情,就是一个非常有技巧的方式。

3-戒除孩子的功利心当孩子因为做好一件事而受到称赞时,就会产生某种期待,比如下次再完成这件事之后,他还希望家长能够继续夸奖他。为了获得夸奖而去努力,这似乎不是一个正确的处事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较强的功利心。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日益增加,家长可以逐渐减少夸奖的次数,让孩子转变态度,认识到自己把事情做好是理所当然的。比如说:“对,这就对了,你就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4-让他人来夸奖孩子除了父母以外,也可以请其他人来夸奖孩子,比如亲戚和朋友。这样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将更加充沛,因为他意识到自己的表现不仅得到了父母的认可,而且得到了更多人的称赞。至于夸奖的理由和角度,倒不必要求其他人和父母完全一致。如果其他人能够找到更多的理由去夸奖孩子,那效果反而会更好。这样可以引导孩子去思考其他人的说法与观点,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很好,所以才会得到不同类型的夸奖。

5-及时而适当的奖赏“口头表扬和精神鼓励固然重要,但是物质奖励也不可或缺。”很多父母都抱有这样的教育理念。

的确,物质奖赏是一种很有效的方式,但是过多的奖赏就如同贿赂,对孩子并没有太多的好处。因此,物质奖赏既要及时,又要适当,不要把物质奖赏作为一项惯用的、例行的方法,更不要买十分昂贵的礼物来讨孩子的欢心。

6-给孩子进步的空间在获得家长的称赞之后,孩子很希望以后能多多得到家长的夸奖。在此需要提醒家长的是,不要因为孩子一次表现良好,就期待孩子每次都可以做得很好。因为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他们的各种能力都尚未成熟,很多行为的出现都是不可预期的。说到底,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我们应该容许孩子偶尔有失常的表现。如果期望太高,反而容易给孩子带来压力。

夸奖孩子的禁忌

禁忌一:好话坏说,明褒暗贬。

禁忌二:无的放矢,盲目比较。

禁忌三:沉溺历史,苛刻要求。

禁忌四:以偏概全,“浮夸”无度。

好话坏说如果给表扬加上阴影,就是家长的不是了。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不如将他的点滴成绩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突出他的长处,让他知道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所以,对孩子责任心的提升,妈妈要一项一项地肯定。

孩子虽小,但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夸奖,希望家长看到自己所有的付出,一点一滴都不忽略。

盲目比较孩子自身条件不一样,起点也不同,拿孩子与别人做比较,显然有失公平。

这样大而空的夸奖并不能给孩子面目清晰的感觉,反而可能造成他空中楼阁般的自信——也就是自负。他盲目地认为自己好,而不清楚好在哪里,进而难以形成对事物恰当的判断和分辨能力。

苛刻要求我们表扬孩子“已经取得”的成就,是为了激励他获得更多的“还没有得到的”成就。表扬,是为孩子树立一个“前进的”奋斗目标,而不是为孩子确立一个“不能退下来”的标准:家长在孩子取得好成绩之后,不要用“你必须保持现有状态”来要求孩子。

以偏概全一些被评价为“好孩子、聪明孩子”的家长要特别注意对孩子不要“过度表扬”:家长在表扬孩子的时候要“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只是对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情进行评价,不要以某一件事情的结果作为对“整个人”的评价。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讲讲“量变到质变的关系”。

夸奖是父母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同样的父母,面对同样的孩子,也需要不断调整教养方式,不能总是用一套僵化的套路去夸奖孩子。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你知道吗?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可以不受约束地去抓小昆虫,堆个样子奇怪的雪人或者是看蜘蛛结网。这些活动都将给你的孩子一个自己去探索世界和追求快乐的机会。

二、教会他帮助周围的人,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在家庭中,在周围的大环境中都是一个有价值的成员,自己的行为是非常有意义的。要让孩子产生这种感觉,你就需要多为他制造一些给予别人帮助的机会。

三、更多的身体活动,活动不仅仅是为了增加孩子的体能和力量,更大的好处是让他有机会开心大笑。这些让孩子保持活跃状态的活动有助于减轻压力,让孩子们能用一种更加健康的方式呼吸。

四、大声笑,当你大声笑的时候,就释放了紧张的情绪,同时吸入更多氧气,这样能让你在很短时间内就精力充沛,情绪高涨。

五、多创造几种表扬的方式,当你的孩子取得进步,掌握了一种新技能,或者是完成了某个任务,不要只是简单地对他说:“乖孩子”,或者“做得不错”。其实奖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教会你的孩子去体味成就感带来的满足。

六、保证孩子吃好吃“对”,正确的饮食可以缓解情绪波动,对身心的健康都有好处。对小孩子来说,最合适的零食和小点心应该是:低脂酸奶、新鲜水果或者果脯,当然还有全麦面包,在上面抹一点点花生酱或者水果着哩,孩子一定喜欢。

七、发掘他内心的艺术世界,让孩子接触包括音乐、舞蹈在内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有好处的,能够丰富孩子的内心世界,帮助他发现自身的价值。

八、别对孩子吝啬你的微笑,向你的孩子展示一个放松、会心的微笑,孩子从中感受到的安慰肯定可能是你想象不到的。

九、专心听孩子说话,记得要把你的两只耳朵都给孩子。如果孩子对你说话的时候你正在忙着其他的事情,一定要停下来,把注意力转移到孩子那里。不要打断他,不要插嘴,也不要催促,即便他讲的事情你已经听过一遍了。

十、放弃所有的完美理念,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做到最好,但如果做父母的试图帮助孩子改正或者“收拾”他们造成的不够完美的结果,其实反而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

十一、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让孩子从小形成这样一个概念: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每一次当孩子遇到困难,无论是和小伙伴闹了别扭,还是新买的拼图怎么也拼不起来了,你就可以用这样的办法来帮助他解决问题。

十二、给孩子一个发光的机会,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优点,为什么不给他机会把优点展示出来呢?只要你对孩子的特点表现出热情,你就可以最大程度地激起他的自信和自尊。

你会善待孩子的秘密吗?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没有秘密。

3岁之前,孩子一直活在与父母等抚养者依赖、共生的世界里,总是把自己与别人的想法、体验混在一起。他们尚未建立“自我”,因而也没有秘密可言。

3~4岁:秘密萌芽。

在3岁左右,孩子开始明确意识到自我和客观世界的分离,逐渐学会用“我”来称呼自己。他能意识到有些事情自己很清楚,而其他人却并不知情,“这是只属于我的东西”,于是秘密出现了,这是一个全新的天地,是他的内心世界。当然,这时的孩子对于要保守秘密还是公开秘密毫无意识。

4~5岁:感受秘密。

这个时候,孩子开始隐约感觉到秘密的含义,但依然不了解它真正的内涵和本质,所以,只能说孩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仅此而已。如果问一个5岁的孩子什么叫做秘密,他可能回答,“我已经告诉别人好多秘密了。”可见,他还根本没有办法保密。

学龄期:为秘密困惑。

大部分6岁的孩子会为该不该把秘密说出去而发愁。尤其当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愿望和成人的要求相抵触的时候,他学会了“阳奉阴违”,由此产生了“见不得光”的想法或做法。一方面他希望追求独立,通过保留自己的秘密而获得独立自主的感受;另一方面,他又会为自己保留了秘密而内疚。

青春期:守卫秘密。

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独立自主的意识迅速提升,孩子心灵的空间仿佛一下子被打开似的,秘密的内容发生了变化而且范围逐渐扩大。他们要更广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人生,于是开始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隐藏属于个人的秘密。比如不少孩子开始转向记日记,在日记中倾吐自己的“秘密”。同时,他们已经意识到要为他人保守秘密,这表明他已经逐渐具备责任感。

孩子为何隐瞒秘密

孩子有了“秘密”,却总是瞒着家长。到底是什么原因呢?且听他们道来——

暂时保密,给大人惊喜

安安(5岁,男):每次我用在故事或电视里学来的方法,故意不把“心里话”告诉爸爸妈妈。等到过一阵子才说,有时看到他们开心和惊讶的样子,我就觉得很好玩。

点评:孩子的这类行为其实是为了给家长一个惊喜而暂时保密,并且想以成人的惊讶换取心理的愉悦,具有良好动机。家长应了解孩子的这种心理,不可烦躁恼怒。

不顾阻挠,暗地行事

娜娜(7岁,女):父母总对我说很多事情不要做,可是我觉得自己是真的喜欢做那些事情的。所以,我只好偷偷地尝试,不想让他们知道。

点评:这体现了孩子的独立性,家长发现后,应以民主的态度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给她一定的活动自由。

害怕批评和嘲笑

凯凯(6岁,男):放学回家后,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断练习体操动作。因为我想顺利通过筛选,成为六一儿童节体操比赛的队员。不过,爸爸妈妈对我很没信心,所以我不想让他们知道。虽然他们很好奇我每天在搞什么名堂,但我总说:“什么都没干。”

点评:这说明孩子不愿暴露缺点,而在维护“自尊”。家长应多肯定孩子的进步,耐心帮助他,不要对孩子提过高要求,更不要讽刺挖苦他。

隐瞒过错,保护自我

肖啸(5岁,男):昨天我玩爸爸的牙刷,不小心掉到马桶里了,我不敢告诉爸爸,用水把牙刷冲了一下后放好了。哈哈,他没有发现。

点评:为了逃避惩罚,孩子通常会隐瞒一些事实。原因多是家长过分严厉。家长平时对孩子应理解、宽容,心平气和,耐心说服,教育孩子勇于认错。

性格内向,少言寡语

覃芹(8岁,女):尽管我总觉得有很多话想说,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说。有时老师或父母怪我“不坦诚”。这样我就更加不知道如何说了,只好把那些话藏在心里当作我的秘密。

点评:内向的孩子往往少言寡语,似乎“心事重重”,这主要与腼腆、羞怯、被动的个性有关。家长应耐心疏导,培养其活泼开朗、乐于交往的良好性格。

我的秘密我做主

闵亮(12岁,男):我已经3天没有和妈妈说话。因为她偷看了我的日记,我很生气。虽然她说那是为我好,可是日记里面有我的秘密,我不想让任何人知道。

点评:父母负有监护孩子的责任,但应以尊重为前提,不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不偷听孩子的电话,不强迫孩子说出不想公开的秘密,并且通过科学的教育使孩子能够独立面对秘密并从容、恰当地处置。

秘密是成长的养料

近30%的中小学生的日记和信件,被家长偷看过。有些家长甚至理直气壮:“我们是孩子的监护人,看看他的日记和信件算什么?”这表明很多家长包括老师并不希望孩子有秘密,而希望孩子的一切行为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事实上,很多家长忽视了秘密就是孩子成长的养料。

一、秘密意味着孩子自我意识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秘密意味着他自我意识的成长。作为家长,如果发现孩子有了自己的秘密,应该感到高兴,这意味着孩子诞生了内心世界,他想拥有自己独立的空间。珍视一颗童心的成长,最好的方法莫过于让他拥有一份独自担承的内心秘密。

二、秘密是孩子内心的一种珍贵体验。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虽然孩子越来越不满于凡事受父母控制、摆布的局面,但是成人世界的强大力量又令他们心生忌惮,于是秘密成为孩子作为弱者的一种自我保护形式。这种对自己内心世界独享的体验,可以让孩子感受到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三、秘密帮助孩子走向独立和成熟。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独立,而拥有个人秘密并能恰当处置是走向独立的要素。对个人来说,秘密往往与责任紧密相连,并且要独立承担责任。从这个意义上讲,拥有秘密是孩子迈向独立和成熟的必经之路,而没有秘密的“水晶人”是永远长不大的,有远见的父母与教师应当允许孩子有自己的秘密。

5个会“遗传” 给孩子的坏习惯,你有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某个孩子跟父母很像,不仅样貌相似,走路和说话的动作也神似,甚至那种由里而外的“质地”似乎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母身上的特征会像模子一样遗传给孩子吗?的确如此,除了父母身上的基因外,父母身上的某些行为习惯也会毫无保留地“遗传”给孩子。尤其是父母下面的5种坏习惯,你只要稍微对比一下这样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遗传”规律的确是深刻存在的。

暴力

故事:

有一位爸爸非常痛恨自己,他总会在暴怒中殴打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每次打完便会陷入深深的内疚和痛苦,不能自拔。他说,小时候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母从没有友好地说过一句话,现在即使他们已经年近70岁,即使老母亲有时生病在床,老父亲还是收不了手。他痛恨自己的父亲,觉得他们的暴力从没给他一天的幸福,他在结婚前也一度发毒誓,一定不会像父亲那样对待妻儿,但事实上他却成了父亲的翻版。

想修补父母刻在孩子童年里的缺陷,是非常不易的。有个喜欢打孩子、打家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学校打人。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不仅是因为孩子从父母的暴力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式,那就是暴力让对方屈服,孩子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暴力对待。所以在他们早期的生命中,父母用行动告诉他们,暴力是强者的象征,友善与和谐是弱者的面具,他们模仿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骨髓地遗传着父母的“暴力基因”。

脏话

故事:

电梯里,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了一脚陌生的小男孩,小男孩“呀”一声恼了,随即爆了句脏话:“你是吃Pi眼长大的吗?”小女孩气得双颊涨红、差点哭了。小男孩的妈妈,一个戴眼镜的打扮斯文的女士责怪孩子粗暴,还要让小男孩给小女孩道歉。这时女士刚好接到了一个电话,神情瞬间大变爆粗口:“你是吃Pi眼长大的吗?%@#¥&……”一大堆脏话,旁人都惊呆了,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啊。

浸染着“脏水”的母体,她的孩子也是带着“脏水”的痕迹“出生”的。孩子的语言发展,一开始从胎儿期耳濡目染地在子宫中感受了父母语言的互动,到出生后,无时无刻不身处在父母的语言海洋中。从父母说话的语气、语调到父母夹杂着脏话、不雅字眼的语言,都会被孩子毫无保留地吸纳并转化为孩子自己的语言。尤其注意的是,越年幼的孩子们,他们越不能了解脏话给他们带来的意义,他们把脏话当成跟其他一样的语言,不知道负面的语言说出来会伤害到他人,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脏话是不好的话。习惯性地,他们便使用这类不适宜的话语用于人际沟通中。

贪小便宜

故事:

几年前在超市见到一对母子,当时小男孩只有3,4岁左右,女人带着孩子在拿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一边抽一边卷,没一会两手卷得满满的。孩子很“懂事”地拿着大袋子接过妈妈手里的塑料袋。最近又见到这对母子,小男孩已经上小学,穿着校服有点神情紧张地抽一卷又一卷免费的塑料袋装进大袋子里,妈妈在不远处挑拣香菇,偶尔还要把一两片放进外套的口袋里……

很多时候贪小便宜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同一件雪白的衣服染上了污点,心理上可解释为偷偷地得到了免费的小好处的那种满足感。这种“遗传”现象很有趣,一旦父母中有贪小便宜的,孩子毫无例外地都会有这样的特征。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理所当然地贪小便宜的价值观,会让孩子传承。买东西服务员算少钱了、售货员搞错多给了商品,贪小便宜的人们肯定会窃喜继而唯恐对方知道。这种习惯对人格的玷污是存在的,会让一个孩子变得不可爱和不可信了。

撒谎

故事:

某个周日,爸爸带女儿毛毛外出玩耍,毛毛感冒喉咙发炎,妈妈叮嘱说一定不能吃上火的食物。结果,两父女还是去了麦当劳吃炸鸡。怕毛毛妈妈责怪,爸爸跟女儿说一定不能跟妈妈说吃了炸鸡,要跟妈妈说只吃了面条。于是两父女撒了谎。没多久,毛毛死了。原因是毛毛把爷爷的降压药当糖吃,爷爷发现药少了,但毛毛不承认自己吃了降压药,而只是说吃了邻居小朋友给的糖果,爷爷相信了。毛毛由于降压药过量、中毒时间太久导致心脏骤停再也抢救不回来。

父母经常性撒谎的坏习惯,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可以为了减少麻烦、方便自己而撒谎,因为父母做得坦然,孩子也会“遗传”得坦然,如果没人加以指正,孩子会把撒谎当正常的处事方式。那些谎话连篇却压根不知道自己有错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如果撒谎能让他们得益,孩子便把撒谎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所以,当你毫无顾忌地在孩子面前撒谎成功避开了麻烦,恭喜你,你已经给孩子做了非常棒的示范。

不善良

故事:

小的时候听说过村里某户人家的故事,说两婆媳吵架,媳妇被气恼的丈夫狠狠打了一顿,媳妇很委屈很生气,煮饭的时候在汤里吐口水吐痰,然后盛给婆婆和丈夫喝,她年幼的4岁的儿子目睹了一切,妈妈让他一定不能喝、也不能告诉别人。后来儿子长大,当年年轻的媳妇变成了人家的婆婆,有一天她跟儿子吵架吵得很厉害,他便像妈妈当年那样,煮饭时将脸上、嘴巴里的所有脏东西全部丢到汤里,最后还要撒上一泡尿,熬成一碗汤“孝敬”妈妈。

不善良真的可以“遗传”的,善良的父母以自身的行为准则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不损人利己、不占人便宜,真诚地对待他人,孩子也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模仿对象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忠厚善良的父母很难养出冷酷卑鄙小人,所以真正善良的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不善良。即使是善良的父母养出残忍待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必定是曾经受到过他人的伤害,而这些孩子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否则,不善良的父母,养出不善良的子女也是定律,那是因为父母用不善良对待着这个世界,包括他们的孩子,孩子同样也会以相似的行为和态度面对这个世界。

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托尔斯泰也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所以,父母是什么“种”,便会结出什么“果”,5种坏习惯会毫无保留地“遗传”给孩子,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不“遗传”你的恶习,一定要谨慎而为之,在孩子面前努力当个“好”的人,而不是浑身带着“恶”的人。希望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那么你就在孩子面前表现成怎么样。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


你会限制孩子捉迷藏吗?xx最近迷上了捉迷藏,每次都玩疯了,每天玩的满头大汗的,xx爸说:你不可以玩捉迷藏,这样很危险,我一听,立马就反对了,她在附近玩捉迷藏你也不让,她在家玩你又嫌太吵,这样你还让不让她玩了???

听了我的回答,他立马跟我说:玩什么都可以,但是不可以捉迷藏,这样一个躲,一个藏,藏到哪里去了也不知道,要慢慢的去找,我们现在在这里又还不熟悉,你知道这里的人是怎么样的吗?现在人心太难测,我们不得不防啊,你说如果是被人抱走了,我们还以为是她躲到哪里去了,等到发现的时候就晚了。我一想也对,孩子躲着了,我们当然是不会着急的,但是如果是孩子被人抱走了我们又都以为孩子是去玩了,就会放松警惕,一旦等找不到了或者很久以后才发现,到时候就很难挽救了。说不定就是一辈子的遗憾。

可是反过来又想,其实这个世界应该不是有那么多的坏人,基本上都是善良的,如果只是因为有这万分之一的可能就不让孩子做这个,不让孩子做那个,那孩子还能做什么呢?于是我跟xx爸的意见起了冲突,我觉得不能这样一味的现在孩子的玩耍和自由,而是应该教她怎么样去面对这样的事情。可是xx爸呢却不以为然,他说:虽然不是每个人都是坏人,但是要是万一碰上了呢?你怎么办?再说,孩子的力气多小啊,这么小的孩子,如何去跟一个大人去相斗?如果大人强制性把她带走了,她能反抗的了吗?

我跟他说:你看,人家不是还有几岁的孩子被人抓走了,孩子聪明的逃出来了,还把坏人抓住了,就是人家知道怎么去面对,我们都不要小看孩子,这样把孩子保护的太好,孩子永远长不大,而且,你能保护孩子一辈子吗?等她长到二三十岁的时候,她还是跟几岁大的孩子一样,什么都不会,什么都还需要爸爸妈妈去处理,你那时候还会说她小吗?还会觉得这是对她好吗?如果真为她好,就应该放手让她自己去解决所有的事情,我们只要多加留意就可以了。

xx爸说:不是每个孩子都那么聪明,你看电视也经常看见这个孩子被拐走,那个家庭找了几年的孩子都没找回来,如果一旦出了什么事情,到时侯后悔都来不及,你觉得xx一定就能没事吗?

我无语,说实在,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可是我还是觉得堵不如疏,一味的限制孩子玩这方法不可取,只是有时候这个世界太让人不放心了,我们到现在还是没找到共识,xx爸看见了还是会说,我还是不会管,大家都是怎么想的呢?你们又是怎么处理这样的事情呢?

你会艺术地批评孩子吗?


你会艺术地批评孩子吗?

1、我批评过孩子后一般会:

A.观察孩子的反应,做好善后工作

B.余怒未消,继续“找错误”再批评

C.事过境迁,抛诸脑后

2、我批评孩子时如果他顶嘴、分辨,我会:

A.暂缓批评,冷静下来考虑分析批评的方式和内容,再决定如何批评

B.大发雷霆,将其压服

C.争执不下,不欢而散

3、如果孩子犯的是同一类错误,我决定批评还是不批评要根据以下情况决定:

A.不论心情好坏、忙或不忙都要批评

B.根据心情好坏,工作忙闲决定批评还是不批评

C.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4、在批评孩子时,全家人的反应和态度是

A.有的批评,有的袒护

B.七嘴八舌,全家出击

C.由一人出面,大家观点一致,或有人稍做补充

5、我批评孩子所选择的场合、地点是:

A.无论场合,想骂就骂

B.在家里,当着家人的面

C.单独找个地方

6、我对孩子所犯错误的批评时间选择在:

A.当时不批评,下次再犯时算总账

B.早上发生的事,晚上批评

C.一旦发生,当即批评

7、我批评孩子的方式一般是:

A.不分青红皂白训一顿,训完了事

B.就错论错,提出希望

C.先了解情况找出问题所在,肯定好的批评错的,教给改正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8、我批评孩子的内容一般为:

A.拖泥带水,唠唠叨叨

B.就事论事,干净利落

C.上挂下连,翻旧帐

9、我批评孩子时的语气、态度是:

A.粗声粗气,咄咄逼人

B.严肃认真,语重心长

C.冷嘲热讽,尖利刻薄

10、我批评孩子的出发点是:

A.急于求成,恨铁不成钢

B.辨明是非,改正错误

C.怨恨厌恶,拿孩子出气

评分标准:

1~3题,选A1分,选B5分,选C3分;4~7题,选A5分,选B3分,选C1分;8~10题,选A3分,选B1分,选C5分。

根据自己的答案,算出总分。

39~50分,批评艺术差。您批评孩子的目的不明确,也较少考虑批评效果。改进方法:批前总代表想,批时不慌张,批后看反应。

19~38分,批评艺术尚可。您的批评技巧还能适应孩子的心理要求,但易于急躁,往往影响批评效果。

10~18分,批评艺术好。您懂得批评只是家庭教育的辅助手段,您不轻易批评孩子,即使批评也比较注意方式和技巧。

你的孩子会说谎吗,给家长们一点儿建议


说谎在孩子成长中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来分析,有一部分孩子说谎是因为患有品行障碍、多动症等疾病,这些孩子的家长要尽早带孩子到医院就诊。而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孩子说谎是有意识的,或为了逃避家长与老师的批评与责罚,或为了虚荣心等,这种性质的说谎,必须引起家长足够的重视。

孩子说谎的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也各不相同。首先是家庭的影响。有些父母为使孩子有出息,对孩子的要求超出了他的能力要求,孩子为了逃避父母的处罚或为争取父母的表扬,不得不弄虚作假。由于孩子的模仿能力强,父母的不诚实行为或承诺没有兑现时,也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社会环境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大人的不诚实做法比比皆是,这些也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如学校为了应付上头的检查或为了通过某次评估,一反常态地作秀;有些大人出于虚荣心,经常向别人吹嘘莫须有的事物;或者大人在孩子面前,谈论考试作弊等。第三,跟孩子心理阶段性发展有关。在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发育尚未健全,有时,他们会把希望得到的东西当成已经得到的,产生了一些不符合实际的想法,在成人看来是说谎。最后是孩子通过说谎可以得到利益,逃避责任,或引起注意等,这就诱使了孩子说谎。

当孩子说谎时,家长要正确分析其说谎的心理原因,采取相应可行的政策,这样才能有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第一、一旦发现孩子说谎,家长或老师不可当众羞辱孩子,不可惩罚,不可过度重视和夸张,更不要“逼”孩子承认自己在说谎,这样很容易伤害孩子的心灵或给他们造成“负强化”。相反,家长更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娓娓谈心,注重孩子内心的体验和感受,找出谎言背后的含义,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同时,家长要晓之以理,向孩子说明道理,使孩子懂得为什么不可以说谎。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家长要重视孩子的第一次说谎,孩子越小越容易矫正。

第二、家长要了解孩子,知道孩子愿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了解了孩子的心理与能力,然后因人而异地让他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要消除他说谎的动机,鼓励他诚实地去做。

第三、奖励诚实的行为。对于孩子品德的教育,家长要制定一个准则来要求孩子:实话实说,知错就改。家长要奖励孩子说实话,并让孩子明白,尽管有时实话会马上招致责骂或处罚,但谎言的危害会更大,纸是包不住火的。家长可以利用《狼来了》等故事来教育孩子。

第四、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父母亲和老师是孩子心目中的权威人物,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所以,家长要想培养孩子诚实的品德,一定要身体力行。一旦家长说了谎,应对孩子做出解释,并进行自我批评,使孩子认识到说谎是一种错误的行为。

第五,与老师实行互动。家长应该与老师取得联系,把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关心孩子在校的表现,可以有效减少孩子的说谎行为。

育儿心得:你会表扬孩子吗?


育儿心得:你会表扬孩子吗?

学习内容:表扬是对孩子的认同和信任,您学会了吗?(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第21卷P4)

表扬是鼓励是认同是信任,不仅给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也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及时的表扬是需要的,但如何正确地表扬小孩,是值的我们去深思研究的问题,因为表扬不好,会起反面效果.对此题目,我有很深的体会:

宝贝从小到大,我没少表扬她,从小宝宝开始就在各中生活琐事里找机会表扬她,例如:帮我叠衣服,我会说:“宝贝真乖”,画画的好,我会说“宝贝太厉害了,长大了,就成小画家了”,总之可以表扬的,我都会以积极的态度去表扬她,也总能看到她得意的表情,但我渐渐的发现,她接受不了批评,比如:数学题目没答全对,错了几题,我叫她改正回来,她就不高兴了,说不答了;有一次讲新闻播报,我说宝贝,那句话这样说会更好,她就不高兴了,嘴一翘,说不播了,播报纸一扔,就走了;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我越来越觉的表扬太多了,对她的成长反而起了负面作用,所以我就上网,找书,努力地给自己补充教育知识。

得出以下几个结论和大家分享一下:

1.表扬孩子不要太多,注意要掌握适度的量,而且要注意有表扬必须有适当的批评,不能只表扬不批评。纠正:现在宝贝做题目答满分了,我会说“嗯,这次宝贝认真答题了,所以全部答对了,下次也要用心答题,不能粗心,三心二意.有时候宝贝答错了,也没关系,宝贝努力再重答,答对了,一样的棒棒.”这样下次她答错的时候,就不会再发脾气,会耐心的再去重做。

2.表扬孩子要表扬孩子的行为,不要表扬孩子本身。纠正:现在宝贝帮我叠衣服,我会说:“宝贝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帮妈妈分担家务了,妈妈感到很幸福”,这会让孩子明白孝顺父母是一种个人美德,让会因为自己拥有了这种美德而开心。

3.表扬孩子要实事求是,不要夸大,也不要吝啬。纠正:现在宝贝画画的好,我会说“嗯,还不错,但如果这里再改进一下,会不会看起来更好看点呢?”

总之:表扬是要讲究技巧的,要发自内心的去跟孩子交流,只有在正确的表扬下,才会让宝贝们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喜欢《当贝儿给自己买了那双水晶鞋之后--你的孩子会共情吗?》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给自己孩子开拓思维的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会倾听孩子吗? 你会倾听孩子吗?开卷有益,书还没看完的时候,我经常有这感觉。因为我面对一个爱打闹,爱发脾气的孩子,一直在寻求方法,虽然自我反省,但做的远远不够。倾听孩子,让我明白了,原来孩子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
    2020-11-27 阅读全文
  • 你会正确夸奖你的孩子吗?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
    2021-03-31 阅读全文
  • 家园共育:给孩子快乐的12个方法, 你知道吗?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
    2020-07-08 阅读全文
  • 你会善待孩子的秘密吗?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
    2021-02-22 阅读全文
  • 5个会“遗传” 给孩子的坏习惯,你有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某个孩子跟父母很像,不仅样貌相似,走路和说话的动作也神似,甚至那种由里而外的“质地”似乎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母身上的特征会像模子一样遗传给孩子吗?的确如此,...
    2021-01-04 阅读全文

你会倾听孩子吗?开卷有益,书还没看完的时候,我经常有这感觉。因为我面对一个爱打闹,爱发脾气的孩子,一直在寻求方法,虽然自我反省,但做的远远不够。倾听孩子,让我明白了,原来孩子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

2020-11-27 阅读全文

要想把孩子夸好,还得做到以孩子为本,讲究夸的艺术。 但是,有些父母渐渐发现了新的问题。在只有赞美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有时只能生活在掌声中,十分在意别人的夸奖,挫折忍受力很低,稍微遇到一点不顺心的事,就...

2021-03-31 阅读全文

对父母来说,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让他有感受快乐的能力。真正的快乐可以滋养孩子的心灵,让他对周围变化繁复的世界有足够的抵御能力。 一、给他一些发呆和闲逛的时间,给他们一些望着天空的云发呆的时间,让他们...

2020-07-08 阅读全文

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秘密,孩子也不例外。孩子们心中那五花八门的“秘密”,是一片童话般的自由王国,是一方“非请莫入”的心灵圣地。面对孩子的“秘密”,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秘密从哪里来 0~3岁...

2021-02-22 阅读全文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某个孩子跟父母很像,不仅样貌相似,走路和说话的动作也神似,甚至那种由里而外的“质地”似乎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母身上的特征会像模子一样遗传给孩子吗?的确如此,...

2021-01-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