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记录《寻宝总动员》
发布时间:2021-06-17 幼儿园观察记录 区域观察记录 幼儿观察记录迷宫区的建立为幼儿提供了一个神秘的场所,孩子们一次次的寻找出口,带给孩子的是无穷的乐趣,同时通过走迷宫又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分辨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记忆能力,而且因为有兴趣所以孩子们在这个“神秘的空间”里,自发、自主的游戏着、快乐着。
本区域是小班混班活动区,因此将该区域的总目标定为:1.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自主选择游戏2.在成人的指导下不争抢玩具3.活动中幼儿知道分享,谦让能4.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
本周目标:
1能感知物体基本的方位,理解上下,里外等方位词。
2幼儿能够认真,专注的做一件事。
3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小筐、纸箱、袋子
塑料辣椒、泡沫玉米棒、小勺、瓶盖等,多种材料。
2.经验准备:(1)幼儿在迷宫区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
(2)幼儿已熟悉迷宫环境。
观察实录:
今天我们又来到迷宫区,孩子们依然想玩捉迷藏游戏,玩着玩着,我发现小朋友都在地上挖土,还时不时地喊:“哇!大宝藏!”。我很好奇他们在干什么,观察了一会儿,对正在认真地挖土的熙熙问道:“熙熙,你在干什么呢?”熙熙看都不看我一眼,继续认真的挖土,过一会儿,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说:“看!张老师,这是我的大宝藏!”其实就是一块石头,但这个回答,让我头脑闪现了一个新游戏,既然孩子们喜欢宝藏,那我们不如就来一次寻宝游戏,当我们再次选择迷宫区游戏的时候,我找来了“玉米棒,泡沫做的花生,还有塑料做的红辣椒等材料。”开始和孩子们商量寻宝游戏的玩法。
我来藏宝藏,我把这些宝藏藏到了迷宫的各个角落,树枝夹缝上,迷宫围栏下面,迷宫围栏上面等等。
当我走出迷宫,发出口令“宝藏藏好了,出发!”孩子们一边“啊啊啊啊啊”的喊,一边开心的“飞”入迷宫里,开始寻找宝藏。有的小朋友低着头,弯着腰往地上找,有的小朋友扒着围栏向四周寻找,有的小朋友认真的围着每一颗树寻找宝藏。
航航小朋友是第一个找到宝藏的,他站在原地将宝举得高高的,大声的,兴奋的喊道:“老师,我找到宝藏了!”接着,一边举着手里的宝藏,一边飞快的
跑到我身边:“老师,我第一个找到的宝藏!”自信、自豪的笑容洋溢在航航的脸上。
我接过宝藏,也用很兴奋的态度对他说:“哇!一看航航就非常认真的寻找
宝藏来着,这么快就找到一个,在哪找到的?”航航自信的说:“就在里面那个围栏上面。”“嗯!真棒,继续认真的去找吧!”收到我的反应,航航更是开心,兴奋的不行不行的,飞入迷宫继续寻找。
经过几轮寻宝游戏后,有几个小朋友总是可以找到,而有几个小朋友却总也找不到,看着小博有些失落的脸,我走到他面前偷偷的指着面前的小树对他说:“小博,你试试到到那颗树上边找一找吧。”他看了看我,慢吞吞地走到大树旁边,打量了一下树,看了看我,我对他微微一笑,说:“仔细找找吧。”他开始围着小树认真了一点寻找,当他看到树枝上的辣椒时,瞪大了眼睛,取下辣椒,扬起手,脸上带着笑容说:“哈哈哈,老师,这里真的有宝藏!”我接过玉米棒对她说:“是呀!只要小博认真的找,就一定能找到。”这时候小博的脸上开始有了笑容,行动起来也迅速了很多,当然也有了很多次的成功!
孩子们玩一轮后还不尽兴,吵着要自己藏宝藏,随着争执声越来越激烈,
小朋友间互不相让,我大声地喊了一声:“小朋友都想藏宝藏,我也想藏,我谦让,你们呢?”随着我的声音,很多小朋友将手放下,说:“那好吧,我也谦让!”我接着问:“那到底谁来藏呢?有什么好办法吗?”小朋友鸦雀无声,一会儿,就听熙熙小朋友说:“老师,我有一个好办法,谁找的宝藏多,谁先藏吧!”小朋友们都同意了这个办法,我也对熙熙小朋友一个大大的拇指,就这样,游戏继续,解放了教师的双手的同时,也给了孩子们更多的自主空间。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幼儿观察记录:让幼儿爱惜花宝宝
观察对象:张**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走廊自然角
观察目标:让幼儿爱惜花宝宝
观察内容:
今天李**带来了漂亮的植物,上面开了一朵好看的红色花,小朋友都很喜欢。
突然有一个声音:"周老师,垃圾桶里有一个花宝宝。"旁边的小朋友指着正在调皮的张**,说:"我看到他刚才在走廊里,又到垃圾桶旁去扔这个花宝宝的。"张**听到了,跑到我身边,急匆匆的说:"我没有把花宝宝折下来!"我耐心的问:"花宝宝,怎么会到垃圾桶里的?"
教育过程:
张**拉着我,来到花旁,指着一个断开的树枝说:"我看到这里的花开得很好看,用手摸摸它的。一碰它,旁边的花宝宝就掉下来了!"他越说越觉得委屈,难过得哭了起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回到座位上,讨论:"怎样到自然角里赏花?"孩子们的讨论声很热烈,想到了许多,张**想到了:到自然角赏花的时候要小心地去摸摸,用鼻子闻闻,用眼睛去看看。
教育效果:
张**小朋友性格活泼、好动,比较爱到处摸摸、看看,今天他在赏花的时候虽然把花宝宝折断了,但通过这件事,他能和同伴讨论"怎样到自然角里赏花?"从探讨交流中他既学会了赏花,又懂得保护花的方法,相信以后他再去赏花的时候会发现更加小心的。从小培养孩子爱护花草树木,渐渐能养成爱护大自然的好习惯。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照顾宝宝
游戏开始了,张**坐在座位上,羡慕地看着娃娃家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们快乐地做着游戏,他跑到我面前说:“我也想到娃娃家玩?”我说:“可以啊!”不一会儿,陈**在大宝家传来了孩子们的喊叫声:“老师,张**抢我们的东西。”我急忙跑到大宝家,孩子们都埋怨张**,做客还抢东西,张**站在一旁委屈地说:“我也想照顾宝宝,可他们不让我碰。”“你是小客人,来到娃娃家做客,可以做什么呢?”孩子们都说不上来……张**拿着娃娃家的盒子走出去买东西。
行为分析:
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娃娃家的游戏,很多人没事做都是到娃娃家做客。但是对于在娃娃家里可以做什么,孩子们的角色意识都是不明确的,大多喜欢摆弄材料,特别是客人,也是进入娃娃家就开始摆弄锅子啊、碗啊。所以在活动中,还需要进一步帮助孩子丰富有关做客的经验,可以以榜样示范的方式进行引导。
我的思考:
今天张**作为小客人跑到娃娃家做客,由于经验所限,又缺乏与人交往的经验,也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没有孩子和他交流,而他又想要照顾娃娃,在自己的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他便采用抢的方式来解决,以致使孩子间产生了问题。看来孩子对如何做客?怎么接待客人进行交往?还没有基本的一些生活经验。小班孩子对于这样的角色还是需要教师进一步帮助深入,或者同伴互助进行强化。
幼儿观察记录:我是宝宝的爸爸
区域活动时,一向“沉迷”于建构区的你今天来到了“猪猪之家”,你会当什么角色呢?我很好奇,远远地关注着你!你进去后,欣怡和大智也跟着进来了。这时,你对他们说:“我是宝宝的爸爸,你做妈妈”你指着欣怡说。这时你又看看大智,说:“你就做宝宝的哥哥,行不行?”大家也都同意了你的分配,你们便进入了游戏。
欣怡抱起宝宝,跟宝宝游戏起来。你看看地上有些脏,便拿起扫帚,“地上这么早,我先来打扫下!大智,你去把厨房的面条和辣椒整理下,待会儿我来做饭给宝宝吃!”只见你手拿扫帚,从最里端往外清扫着,扫的很认真,角角落落都扫了一遍,然后把垃圾会到一块儿,扫进了簸箕里,倒进了垃圾桶。接着你去卫生间洗了下手,来到厨房间开始忙活起来,不一会儿,你端着碗往抱着娃娃的欣怡那边走去,“来,我做了辣椒荷包蛋面条,你喂给宝宝吃吧!”欣怡喂起宝宝来,你又跑到厨房,煎起荷包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你是个很有主见的孩子,一到区域,你就占据了主导地位,对角色进行了分配,对各自的任务也进行了分工,你是一位很好地指挥家,你的同伴对于的分工,都很配合!真是好样的,说明你在同伴中也树立威信,大家愿意服从你的而安排。另外今天你在区域活动中,充当了娃娃家的爸爸角色,老师发现你是一位非常负责任勤劳的爸爸,你扫地,做饭,整理厨房,一切事情完成的都是井井有条,值得小朋友们向你学习。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今天的你在爸爸的角色上完成的不错,老师希望你在学习本领和进行其他游戏时,也能像今天在区域游戏中一样,认真、投入、有责任心,这样的你,一定会变得更加棒!将来进入小学后,你一定会是一位出色的小学生!加油吧,孩子!
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
幼儿在沙坑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实录
户外混龄游戏开始后,赵逸晴和兰伊朵带好手环来到沙池,赵逸晴用小铲子把沙装进竹筒里,可是竹筒比较细,光用铲子装沙需要很久才能装满,于是边上的兰伊朵找来了剪好的牛奶桶,利用漏斗的方法,很快把竹筒装满!紧接着,赵逸晴做起了竹筒饭,兰伊朵说:“这个都是饭,没有菜吗?”赵逸晴:“我们可以采一些。”于是她们将饭倒入竹扁内,做起了味道可口的竹筒菜饭。看到赵逸晴在竹扁上印出自己的手印,兰伊朵对我说:“老师,我们可以给竹筒饭做成小动物的形状,我妈妈给我蒸的馒头就是小动物的形状。”教师:“可以啊,你们去材料框里找一找有没有倒模工具。”兰伊朵找来了一直“小乌龟”工具,尝试把“竹筒饭”放到工具里再倒置过来,拿起工具的一瞬间,她们俩期待着,可是第一次失败了,于是有继续尝试,3次之后,终于成功做出了“小乌龟竹筒饭”。
分析
孩子们在沙坑中的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的再现,游戏的主题因同伴、材料等不断丰富延伸。沙坑是小班孩子喜爱的活动场地,低结构的沙能在孩子对游戏情节的想象中变成食物、宝藏等,玩沙的工具也有各种不同的用处,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也在不断地想象和创造情景。小班孩子从独自一人游戏慢慢发展成为结伴游戏,继而向合作游戏发展。从最初的赵逸晴独自一人做“竹筒饭”、到两人合作烧“竹筒菜饭”,再到最后的给“竹筒饭”做造型,我看到了她们渴望伙伴及交际交往的能力,这一种互帮互助良性的交际循环。
策略
1.沙工具的低结构、多样性。玩沙的工具不局限于传统的塑料玩沙工具,丰富玩沙材料,可以从孩子日常经验中的物品入手,如:厨房中的锅碗瓢盆、卫生间里的毛巾脸盆等等,可以从低结构材料入手,如:木棒、皮筋、白纸、易拉罐等等。
2.经验知识的丰富。孩子对周围的生活环境有一定观察,从做“竹筒饭”可以看出孩子对超出生活经验知识的渴望和想象。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经验,在课堂内外寻找契机渗透科学、知识,丰富孩子们的日常经验、拓宽孩子们的精神领域。
3.游戏主题的明确。今天的玩沙游戏,老师并没有规定主题内容,属于“散养式游戏”。孩子全凭个人喜好、想象,自由游戏。教师可以在游戏活动开始前,丰富孩子们的经验、知识,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得到延伸,也可明确符合生活经验的场景,让孩子在同一个经验情景中互相开展游戏。
自由活动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⒈在自由活动中,能否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并积极参与其中。⒉能否与同伴友好交流、友好游戏。
观察实录
自由活动中,宸宸来到了阅读区,书架上各种各样的绘本图书很是吸引宸宸,他先是拿了一本数学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1,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数到最后几幅比较“凌乱的”的图画时,他有点不耐烦了“这个书不好看,我要再换一本。”他选了一本《蜡笔小黑》,自言自语道:“这本书老师讲过的,我最喜欢了!”于是就愉快地看起来。可是不到一分钟他就不在阅读了,而是把书卷起来,大声叫起来“望远镜、望远镜......”
思考与分析
宸宸小朋友算的上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了,想让他安静下来读一读书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每次师幼共读时间,他基本是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有时候难得坐下来,也是心不在焉。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适时的养成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为他提供页数少的阅读材料,引导他先说清第一页上的内容,再说出第二页上的内容,然后请幼儿思考,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幼儿明白书中图画、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利用讨论理解其内容,从而加强了幼儿对画面理解能力。其次利用幼儿喜欢看的书进行正确看书指导。
幼儿户外活动观察记录
活动地点:操场
活动记录:
孩子们喜欢的户外活动开始了,今天我们玩的是大型玩具和塑料拼插区,当我走在组合玩具区时,孩子们只是随意的拿起塑料玩具开始拼搭,过了一会儿二宝和张楚涵小朋友一起过来用玩具开始拼搭,孩子们在一起商量拼出一条“通往小兔的家”,是一条平坦的路,孩子们走的很开心,过一会儿二宝小朋友说,路上还有一些障碍物呢,这是孩子们又开始给路中间搭建障碍物,到了之后还要跳过去,在增加障碍物后张楚涵小朋友显得有点退缩......我说怎么不玩了,孩子说她有点害怕,我说那老师可以帮助你先牵着你的手来走,渐渐地孩子可以自己去走,最后再去跳,不需要老师的帮助。
分析措施:
孩子们对于拼搭玩具还是兴趣很高,平时张楚涵小朋友还是有点胆小,这时应该多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同时开展丰富多用,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促进幼儿的手脚动作灵活协调,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愿意去尝试。
幼儿观察记录: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幼儿观察记录: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
吃饭,对有的宝宝来说是最艰难的一件事情,有的宝宝不爱吃菜,只吃白饭;有的宝宝爱吃肉,不吃蔬菜,我们老师每天要想着法的让宝宝吃饭,连哄带骗,伤透脑筋。
我班有个叫悦悦的小宝贝,她是个很讨人喜欢的小姑娘,在幼儿园表现样样都不错,可是到了吃饭的时候就犯愁,因为她不爱吃蔬菜。每到吃饭的时间,她就会一直要求老师给她白饭,要是给碗里放了菜啊,她就开始皱眉头,磨叽个半天才吃一口。等小朋友都吃完了,她的小碗里还有大半碗呢。
其实悦悦是个懂事的孩子,她比起同龄的宝宝较成熟。我和她进行了交流,问她为什么不喜欢吃蔬菜?她说嚼不烂。其实悦悦的喉咙比较浅,她吃东西又不喜欢多嚼,属于直接吞咽的那种,所以蔬菜咽不下去。我耐心地告诉她,蔬菜是好东西,吃了蔬菜身体棒棒的,长得高高的,不想吃,也要学着吃一点。听了我的话,悦悦开始吃了,吃着吃着,我发现她不是感到很难吃了,我也对她说,今天不吃完没关系,以后无论什么菜都要学着吃,这样才能健康聪明,悦悦点点头,开心地笑了。
自那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我都会偷偷地观察悦悦的举动,渐渐的我发现悦悦开始爱吃蔬菜了!
其实像悦悦这样挑食的宝宝班里还有好几个,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仔细的观察,引导孩子尝试,鼓励她们做个不挑食的好宝宝,并且让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幼儿个案观察记录
背景分析:
通过与幼儿的交谈以及阶段性的观察、方法实施再次通过以下几方面,对缺乏规则意识幼儿进行二次观察记录:
幼儿姓名:辰辰
幼儿在园情况:
1.集体活动:
通过老师与辰辰的谈话及协商设立游戏活动,他能短时间的在老师的要求下不随意离开座位,但还是会阶段性的在教室的不固定地方出现。还会出现影响到其他幼儿进行活动的情况。(需要循序渐进)
2.区域活动:
他在活动中曾随意进区,但教师了解到幼儿喜好后让辰辰自主选择,并提出要求鼓励帮助幼儿,为使孩子逐步意识到做事要有规则性。
3.户外活动:
他虽不听从老师的要求,无规则的随意在户外玩耍。但教师关注他的机会较多。为了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喜欢他,有时还和他在活动场地玩耍。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孩子的表现不反感,很开心。
4.进餐情况
进餐时:他随意性较严重,不是说话影响别人就是行为影响。对此教师通过游戏法、比如(口头游戏和竞赛游戏等)吸引他的注意力,有时采取孩子们感兴趣的游戏帮助他融入班级活动,能和同伴友好相处。
5.午休情况
前期教师了解辰辰因在家中没有养成午休的习惯,使得幼儿出现午休不佳影响他人的问题。多次与家长的沟通后,暂时使用家长的陪伴方法帮助幼儿,让幼儿尽快入睡,渐渐养成午休的好习惯。
6.在家情况
因幼儿家庭教育是父母和老人共同教育。因两代人的教育方式不一致,导致幼儿出现缺乏无规则意识。就此教师与两代人分别谈话,沟通。使家长、教师的教育意见达到一致。虽然听到家长说到幼儿改变较小,但老师看到了辰辰的进步。
阶段性总结:
在一段时间内,幼儿来园喜欢模仿一些语言对话及行为动作。虽然有正反两面,但让老师有了新的想法及教育方法。需要在下阶段的观察、实施中,找出有效帮助幼儿的方法,增强幼儿有规则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