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心爱的“小狗

发布时间:2021-06-16

教育随笔。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分享,而教育笔记可以锻炼老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水平。有什么值得推荐的优秀的教育笔记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教育随笔:心爱的“小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今年九月份,我迎来了我们小一班的宝贝们。看着他们从哭闹到慢慢的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我心里感到很欣慰。开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当大部分孩子都渐渐的适应了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时,我发现班里的一个小男生却经常在吃午饭和午睡这段时间哭闹——他的名字叫许圣杰。每当我们户外活动回来,洗完手等待吃饭或者午睡时,他总会莫名的哭泣,所以我决定去观察他,弄清楚他哭的原因。

一天,又是快吃午饭的时间,许圣杰又伤心的哭了起来。所以我走近他,蹲下来轻轻的问他:“许圣杰,你怎么啦?为什么哭呢?”他眼睛泪汪汪的看着我,断断续续的说着:“老师,我要......”后面的声音就听不清了。我耐心的询问:“你想要什么?”他的嘴巴里不停的重复着:“小dǒu,小dǒu.....”我心里想,他说的是什么呢?正当我绞尽脑汁的时候,我的脑海里浮现出了一个词——小狗。“是小狗吗”我问他。他看着我使劲的点了点头。我问他:“小狗在哪里?”他把小手指向自己的抽屉。我想起来早晨他来幼儿园时背了个小背包,于是,我说:“在抽屉里吗?”他点了点头。我笑着说:“去拿吧”。他走近自己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了“小狗”,止住哭泣,轻轻一笑,将小狗拿来给我看。我看到的是一只毛绒玩具小海狮,可是许圣杰却一直说它是小狗,于是我问他,“它叫什么呀?”许圣杰回答:小狗。我说这是海狮,他有些不高兴,对着我说:小狗。我又重复了一次,说:“这是海狮”。许圣杰很生气,大声说:“就是小狗!”我想孩子的认知水平有限,叫错动物的名字也属正常,等他情绪稳定的时候再和他说,那个时候孩子更容易接受些,所以,我就没有再和他争论。于是转移了话题,我问他“这是谁给你买的呀?”他说是妈妈给他买的。和他聊了一小会,要吃午饭了,于是我让他把小海狮放回了抽屉。

午饭过后,小朋友们都已经上床准备睡觉,这时许圣杰又开始哭了。我把他抱在腿上,问他:“你怎么啦?”他还是说着要他的“小狗”。于是我又让他去拿,可是回到床上后,他一边抱着小狗一边伤心的哭,丝毫都没有减弱的趋势。我问他想睡觉吗,他摇摇头。我说:“你看,小狗都困了,眼睛都睁不开了,它好想睡觉,你抱着小狗,哄他睡觉吧”。他看着“小狗”,用小手轻轻的在小狗身上抚摸着,特别的轻,生怕把小狗弄疼了,时不时的还会轻轻拍着它。就这样,拍着拍着,许圣杰抱着小狗,慢慢的睡着了。

事后我和许圣杰妈妈交流过,原来这个他口中的小狗,每当睡觉的时候他都会抱着它,已经形成了习惯。回想许圣杰这几天睡觉很困难,每天中午都需要有人陪伴才能睡觉,而自从有了一直陪伴他睡觉的“小狗”,他渐渐的能够独立午睡了。现在当你再问他这个玩具叫什么时,他会笑眯眯的告诉你,它的名字叫小海狮。孩子对于依恋物的依恋有时候会超过我们的想象,当特定的时候没有依恋物,他的内心会缺乏安全感。所以,依恋物对于孩子来说,有时是成长的一部分。当我们耐心的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才会了解孩子的需要,我们才能够去帮助孩子建立信任感和安全感。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用童心爱孩子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认识上,对幼儿园有规律的生活还不习惯、也不适应。为了让幼儿尽快地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把幼儿教师当最自己的妈妈;首先教师要有一颗童心,既能用心去说话,又让幼儿有亲切感。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贴近幼儿的需求和愿望,只有这两颗心碰在一起,彼此产生共鸣,工作才好开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性格内向的泓丞来到幼儿园,哭着要找妈妈,一遍遍的央求说: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她来接我“。”好,泓丞不哭,老师去给你妈妈打电话。我想问你一件事:在家里你最喜欢谁啊?‘我妈妈和奶奶,妈妈每天上班、做饭、洗衣服,所以泓丞喜欢妈妈‘。那奶奶呢?’她天天哄我玩‘。好,现在老师也哄你玩。咱们玩个熊和石头人的游戏好吗“?说完老师拉着他的手做起了游戏。做完游戏,我看见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的心也放下了。一次次的童心相印,一次次的收获。泓丞对幼儿园有了亲切感。在心里默默的说:泓丞我要让你把幼儿园当成自己的家。一个个像泓丞这样的孩子,从不愿上幼儿园到催家长早点上幼儿园,每天都在一片清脆则稚嫩的"老师早上好“的喊声中开始,在”老师再见“声中结束一天快乐的生活。

孩子心爱的‘好东西’


最近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早上来园时手里总是拿着小粘贴,喜洋洋的,奥特曼的等等一些小玩意,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就凑到一起‘欣赏’。可是孩子们把这种高兴,带到活动课上,就连睡午觉也得藏到安全的地方,生怕被老师发现。一节活动课上,硕硕和一阁正交流的很激烈,并没有听老师讲话,我心里想:平时这俩孩子上课挺积极地,怎么回事?我走近一看,原来手里攥着几个气球。还有一次活动课,我正投入到故事里,“张妈妈,张滢舒分给小朋友粘贴了”,果不然,她周围的孩子每人发一个粘贴。我就当机立断把这些小东西收起来,“下午放学的时候再带回家吧。”可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小贴画不知道放哪儿了。一次午睡时,晗晗把被子蒙在头上,被子不停地动,原来蒙着被子玩小粘贴,我正准备收她的小贴画,可是她攥的很紧,“张妈妈,我不玩了,我放到我的口袋里行吗?”“不行,晗晗,下午放学的时候给你,这样会影响你睡觉的,把被子蒙到头上很危险,把头露出来,睡吧!”晗晗有些不情愿的,闭上眼睛,准备睡觉了。孩子们喜欢玩一些在我们大人看来没有什么意思的小东西,因为怕影响活动,我们常常把这些‘小东西’随手收掉,等孩子再要时,我们或许忘了,或许找不着了。我觉着,对于孩子这些心爱的小东西应该正确的对待,这也是尊重孩子。当老师的可以换位思考,应该走到孩子们的心里去。

小狗的眼睛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从小班下学期开始,我就让每个孩子带来一本涂色书进行涂色练习。

刚开始,有的孩子坐不住,总是下座位乱跑;有的孩子涂色时,掌握不住涂色的要领,总是涂在线外面。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渐渐喜欢上了給画涂颜色,一下课,就会有孩子问:“老师,让不让涂色?”“可以涂色”孩子们就会立刻高兴的大声喊“可以涂色了,可以涂色了。”反之他们会感到失落。有一次,孩子们在认真地给动物“小狗”涂颜色,一个小朋友问:“老师,小狗的眼睛是涂黑色吗?”我刚要回答,一个小朋友说“小狗的眼睛是黄色。”“不对,是棕色。”小朋友们立刻七嘴八舌的争吵了起来。

现如今的动画片、动漫世界无处不在,他们从电视里,电脑里能观看到各种动画片。因而孩子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在他们眼中,无论是黑眼睛还是棕眼睛,都是那么好看,也都是有可能存在的。如果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多给他们一些创造机会,并大胆鼓励他们去参与,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只要老师细心观察,给予适时的鼓励和支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学习,展现自我、创造的机会,孩子的潜能就好得到更好的发挥。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一会儿用手扯扯女孩的小辫。课堂中随时会有告状的声音:“老师,他动我的书”、“老师,他又跑到门口了”,好好的一节活动,常常被他搅得“四分五裂”,大声的训斥,紧绷的脸都对他不起作用。

还好,他喜欢下课有事没事的凑到我面前,看着我的脸,悄悄的拉拉我的手,看我没有反应,就会得寸进尺地再摸摸我的脸,讨好地对我笑笑“嘿嘿……”,更有趣的是用双手挤着我的脸变成了“丑八怪”。看着他开心的笑容,我也不忍心责怪他。

或许是母爱的缺少,他对我有一种亲近感。

有一次我问他“想妈妈吗?”“不想”

“那我像不像妈妈?”“有点儿像妈妈”他拉着我的手。

“那你得听妈妈的话,那样妈妈会更喜欢你。”

“好”他答应的很干脆,“我听你的话,你送我一个小粘贴行不行?”他很聪明,又趁机给我提“条件”。

“行,今天听话5次,就得一个小粘贴。”他使劲点点头。

这一招很奏效,我以表扬为主,只要他有一点值得表扬的地方就累计一次。一天下来,5次“听话”达到了,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奖励。

以后,他喜欢围着我,喜欢摸摸我的脸,让我拉拉他的手,体验“妈妈”的感觉。特殊的孩子用特殊的方法——“爱”去温暖他幼小的心灵,也是一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教育随笔:反向教育的尝试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午睡时,我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的幼儿窃窃私语,就是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不是拍手,就是瞪脚;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却一脸的不在乎。例如我们们班的张梓靖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总是很难入睡,要在床上玩很久,如果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他就会冲你做鬼脸,或者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样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入睡,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看着几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幼儿,我忽然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快一点入睡。于是我就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我接着说:“嗯,我看看小雨睡得真香,还有心心和小安睡得也很香。”表扬这几个小朋友之后,午睡室里立刻变得很安静,这时候我特意又点了那几个平时睡觉困难的小朋友的名字:“我看到希希睡得很好,还有涵涵。”表扬了他们。我刚刚把话说完,他们几个就乖乖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我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就真的睡着了。从这以后,我常用此方法来教育幼儿,后来,我还把“反向表扬法”应用到其他教育活动组织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才会有效果,要常常改变教育策略方法,认真体会孩子的思维特点,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可以轻松地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教育随笔:捧与棒的教育


如果说捧是赞赏、那么棒就是责罚。赞赏是抚慰人灵魂的阳光,能使人心情愉快,信心倍增;责罚就是照耀人灵魂的巨镜,能让人更加真实地认识自己,使人进步。赞赏对行为的巩固作用和责罚对行为的减缓作用是众所周知的,恰当地运用赞赏和责罚,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良好行为的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儿童的攻击行为。

赞赏作为一种教育手段,是对孩子的行为加以肯定和认同。恰当运用这一手段,对于孩子的成长可以起到积极的“强化作用”;但如果运用不当,或错失良机,或不讲原则一味地“戴高帽了”,则会误导孩子的成长。那么作为幼儿教师,怎样有效地实施赞赏呢?

一是要抓住时机、讲究策略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进步的同时,就是赞赏的最佳时机。及时的赞赏,是对其行为的一种肯定,能激发孩子的兴趣和自豪感,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特别是那些发展迟缓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的孩子,更需要赞赏和表扬。当孩子在老师一次次肯定中建立起自信后,自身能力就会随着兴趣的增长而增长。但表扬并不是越多越好。精当的赞赏能留给孩子更多独立思考的机会,使他们在听不到赞赏的时候自觉保持良好的行为。

二是要从孩子的实际出发

赞赏仅仅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对孩子进行赞赏时,要根据孩子的实际能力和活动的程度。赞赏的前提是老师与孩子的平等关系,而不是以老师的期待和愿望作为孩子的行为准绳。应基于孩子的发展状况,恰如其分地评价孩子的行为,使其正确认识自身活动的价值,产生浓厚的兴趣。

孩子的个性、能力的差异,以及情绪的波动等因素,往往会影响老师赞赏的效果。性格外向、能力较强、情绪稳定的孩子,往往对老师赞赏的态度显得无所谓一些;个性特点与之相反的幼儿则往往更在乎老师的表扬。因而,我们只有不断观察幼儿的反应,认真反省,并与幼儿建立心灵的默契,才能避免不当之赏。

三是要把握赞赏的气氛与言词

幼儿园是对孩子进行集体教育的场所。一般说,公开表扬、集体舆论往往会起到幼儿良好行为的作用。因而,作为老师,经常在集体中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公开表扬、言语鼓励或评选好孩子,使每个孩子都学有榜样,凡事想到别人,关心别人,积极主动地与他人合作、分享。谁做到了,谁就会受到欢迎。

赞赏孩子时要避免夸张的意味。“你真伟大!”——孩子听了不能领会自己什么地方应受到夸奖。“老师看到你把玩具从地上捡起来放回原处,你做得很好。”——这样的表扬,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对大家有利的,良好的行为习惯就得到了巩固。“你成了画家了!”——孩子当时听了可能沾沾自喜,但是,碰到画不好的时候,便很容易对自己的绘画能力产生怀疑。“你画的小猫真可爱!”——类似如此适当的赞赏,才会使孩子对自己更有信心。

幼儿园的孩子对“知、情、意、行”的道理认识和行为处在最基本的启蒙阶段,因此,在他们身上表现的缺点和不足是很正常的。作为老师,对幼儿的某些不良行为予以必要的批评和责罚也是完全应该的。但是,责罚必须讲原则,有分寸、重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那么,如何对孩子的缺点和不足施以行之有效的责罚呢?

(一)是要充分保护孩子的自尊和人格

现代教育理念下对孩子的责罚迥然有别于传统观念的责罚。它不是声色俱厉的训斥,甚至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而是放下老师的权威和架势,把尊重、保护孩子作为责罚教育的第一原则,真心实意包容和理解他们的过错,与他们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对话,以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基于这样的原则,教师必须注意:第一,责罚尽可能在私底下进行。这样既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又能取得较好的责罚效果。第二,责罚的是行为而不是人。责罚人,只会引起抵触情绪,孩子反而弄不明白为什么挨批评,需要改进什么。责罚行为,才会使孩子明白为什么被批评,如何改正。这样,既清楚明确,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

(二)是要注意语言、行为的分寸

其一,虽然责罚教育是对事不对人,但又必须因人而异。如对性格开朗、一贯淘气的孩子,责罚可稍重些;对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孩子,责罚时要注意语气和缓些,态度温和些。其二,要避免倚轻倚重。过轻了,往往收不到责罚的效果;过重了,又往往致使孩子产生敌视、回避、逆反心理等不良后果。其三,要自觉禁用训斥、讽刺性的教育忌语。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爱到极大的伤害。其四,不能威胁孩子。以防给孩子的心灵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带来不该有的恐惧和不信任感。

(三)是要多在“巧”字上下功夫

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告诉我:一种“巧”的责罚方法或“巧”的责罚语言所产生的教育效果,真不知要比“重型炮”和“机关枪”强多少倍,下面的例子足以证明这一点。

前年冬天天气较冷的时候,班上有几个孩子老是迟到。一次,我“逮”着几个迟到的,让他们站在前面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几个孩子表演完后,下面的孩子使劲地鼓掌。那几个孩子感到又高兴又惭愧,再也不敢迟到了。如此对迟到的孩子采取“罚”唱歌或讲故事的方法进行教育,给孩子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使全班的孩子都受到了教育。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无论是“捧”还是“棒”都能够“杀人”。赞赏和责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运用恰当,对孩子的健康成长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如果运用不当,也会产生负面效应。作为担负幼儿教育的老师,要在正确运用赞赏和责罚的基础上,辅之以其他切实可行的手段,使孩子对良好的行为持有更积极愉快的态度,从而点燃他们心中的憧憬和理想的火种;对不良的行为坚持正确引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促进他们对自身的缺点和不足持有初步的是非观和荣辱观,努力克服缺点,取得进步。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心爱的“小狗》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用童心爱孩子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
    2021-11-24 阅读全文
  • 孩子心爱的‘好东西’ 最近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早上来园时手里总是拿着小粘贴,喜洋洋的,奥特曼的等等一些小玩意,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就凑到一起‘欣赏’。可是孩子们把这种高兴,带到活动课上,就连睡午觉也得藏到安全的地方,生怕被老师...
    2020-12-12 阅读全文
  • 小狗的眼睛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从小班下学期开始,我就让每个孩子带来一本涂色书进行涂色练习。 刚开始,有的孩子坐不住,总是下座位乱跑;有的孩子涂色时,掌握不住涂色的要领,总是涂在线外面。一段时间下来,孩子...
    2021-10-0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爱的教育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
    2021-05-01 阅读全文
  • 深夜,带上心爱的图画书的故事 1、深夜,带上心爱的图画书的故事 深夜,带上心爱的图画书。我用好心情编造一架绳梯,用想象搭起木屋,用爱心做窗户,我在梦的大树上,建一间温馨(xīn)的童话小屋。(读这一段时,用缓慢、深情的语气读出梦幻...
    2020-09-22 阅读全文

幼教的工作对象是稚童,幼师则是比较懂事的大孩子的扮演者。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幼师要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有共同语言。幼儿园的孩子大都在3--6岁之间,这些孩子,特别是小班的孩子,刚刚离开妈妈的怀抱,还处...

2021-11-24 阅读全文

最近我发现,有几个孩子早上来园时手里总是拿着小粘贴,喜洋洋的,奥特曼的等等一些小玩意,一来到幼儿园孩子们就凑到一起‘欣赏’。可是孩子们把这种高兴,带到活动课上,就连睡午觉也得藏到安全的地方,生怕被老师...

2020-12-12 阅读全文

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从小班下学期开始,我就让每个孩子带来一本涂色书进行涂色练习。 刚开始,有的孩子坐不住,总是下座位乱跑;有的孩子涂色时,掌握不住涂色的要领,总是涂在线外面。一段时间下来,孩子...

2021-10-05 阅读全文

镇瀚是一个高高壮壮的大男孩,由于父母离异,一直由奶奶爷爷抚养。在生活中老人给予的关爱很多,但在学习习惯方面关注的较少。在班里是一个让人“头疼”的孩子。 上课了,别的小朋友认真的听课,他一会儿趴在地上,...

2021-05-01 阅读全文

1、深夜,带上心爱的图画书的故事 深夜,带上心爱的图画书。我用好心情编造一架绳梯,用想象搭起木屋,用爱心做窗户,我在梦的大树上,建一间温馨(xīn)的童话小屋。(读这一段时,用缓慢、深情的语气读出梦幻...

2020-09-2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