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试取西瓜汁

发布时间:2021-06-08

教育随笔。

毋庸置疑,当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时,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总结课堂上的不足。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教育随笔:试取西瓜汁》,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每一个幼儿都是天生的探索者,他们用那双敏锐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探索和发现着周围变化着的事物和有趣的现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鼓励幼儿探究,创设条件让幼儿探究,在探究中发现问题。

本节教学活动《试取西瓜汁》中,我高兴的拿出西瓜,孩子们自然也抑制不住地凑过来,高兴的要吃西瓜,这时候我说“我想喝西瓜汁”“那咋办,用勺子舀吧。”“要用榨汁机呢。”“不需要,就用筷子扎就好了”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起来,都说自己的方法好,我出示了许多的工具,面露难色,到底用哪个工具好呢?我的问题提出之后,孩子们进入了思考,这时,航航小朋友说“试一试不就好了吗?”于是,实验自然展开来。最后孩子们通过动手,选出了最好的取汁办法。

我并没有按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来开展,而是采取让幼儿自己探索的办法,找出问题的答案,幼儿科学活动是一个启发、引导幼儿主动探究的过程,让孩子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判断,并作记录,为他们主动建构知识经验奠定了基础,孩子们有了自己的假设,这是他们自己主动建构知识经验的前提,让孩子们带着自己的假设做实验,才是真正让孩子“用做科学的本来方式学习科学”,在活动中按自己的想法作用于物体,真实地感受、记录结果,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一完整的活动过程培养了幼儿初步的科学态度,并使幼儿有了初步运用经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场春雨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热闹起来啦!今年的种植园经过整理改建,修筑起了各种形状的种植区,有正方形,五边形,小伞形,星形,圆形,半圆形等各种形状。我们大一班分到了三角形,“吕”字形,无边形,星形四块种植区。带孩子们领取了种子和小苗后,我们一起来到了我们班的种植区。孩子们一走进种植园,个个欢呼雀跃,七嘴八舌的讨论,小手指指点点的说着,我喜欢吃西红柿,我喜欢吃西瓜,我喜欢吃……

“孩子们,如果你是种子,你是小苗,你喜欢住在全是土块的家里,还是喜欢住在泥土松软的家里呢?”

“当然喜欢泥土松软的家呀!”

“对呀对呀!松软的泥土会很舒服的!”大家纷纷说。

“很对,那我们怎样才能把满是土块的种子的家整理的舒服点呢?”

“嗯……把土块弄碎!”砚砚想了想说。

“好,现在我们就用小工具把土块弄碎吧。”

孩子们围在种植区四周,一点一点把土块弄碎,我和沈老师指导孩子如何正确安全使用小工具。经过一阵热火朝天的努力,我们的几个种植区的泥土都被孩子们整理的松软细腻。接下来我们带领孩子们挖坑,播种,插苗,培土,浇水,一阵忙碌之后,我们的种子和小苗都在他们舒适的新房子里安家了。

正在这个时候,奇奇握着小拳头凑到我跟前说:“老师,我有西瓜虫种子,你快过来看看,我种下了西瓜虫种子,秋天就会长出很多很多西瓜虫啦!”

“奥?我看看你的西瓜虫种子。”

奇奇松开他的小拳头,慢慢张开胖嘟嘟的小手,手心里有四五颗圆圆黑黑的“小种子”。我再仔细一看,原来是蜷缩成球的小西瓜虫。

“奇奇,西瓜虫哪里来的?”“我从旁边的草地里抓的呀!”

“你为什么要种西瓜虫呢?”我问。

他瞪着亮晶晶的大眼睛说“我喜欢西瓜虫,它会变成小圆球,我想有很多很多的西瓜虫!”我笑了,孩子们也笑了。

我把孩子们聚到跟前说:“孩子们,植物的种子和小苗种到地里可以发芽、长大,可是小虫子是由它们的妈妈生的,你把它埋到土里,它会闷死的。奇奇,你的西瓜虫种到哪里了?我们快点把它们救出来吧!”奇奇带着我们找到了它种“西瓜虫种子”的地方,我们一起“拯救”出了西瓜虫,并把它们送回草地去找它们的妈妈。“老师,等它们长大了会生出很多的西瓜虫宝宝吗?”“嗯,会的”我点点头。

通过种植活动,孩子们体验了自己动手的乐趣,尝试了播种,栽培,浇水等简单的田间劳动技能。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一块小小的种植园地,为孩子提供了接触自然,认识自然的环境,激发和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开拓了孩子的视野,丰富了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而促进孩子整体素质的提高。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主取餐,你猜会发生什么


以前的午餐都是老师把需要吃的东西送到孩子的面前,孩子的任务就是负责吃好,其他都有老师完成。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无事可做就会说话,老师分好的食物孩子也不会珍惜,吃完之后餐盘一片狼藉,保育老师收拾起来很费力。后来我该变了策略,首先将幼儿进行分组,每个组有一名小组长(轮流来做小组长),小组长的任务就是负责观察小朋友洗手是否干净吗,洗手后是否再去触摸其他东西,是否在讲话,然后再负责最后的桌面清理工作。这样一来,孩子的纪律意识增强了,保育老师的工作量也减轻了。不经意间看了一个自助取餐的视频,孩子对画面中的小朋友能自己取食物特别的羡慕,经过跟孩子的讨论,我们也决定进行实施,没想到效果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孩子之间没有了闲聊,很专注的等待自己取餐机会的到来,因为是自己根据自己的饮食量拿取食物,浪费现象也消失了,餐后餐盘还算整洁,但是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去清洗。午点的取餐活动成了孩子十分喜欢的一个环节,而且做得越来越好。想想之前完全由老师一个人完成取餐、收拾的任务,到现在孩子们可以自己很有秩序的取餐,这是多么大的进步呀。可以自己动手操作,孩子们也很高兴。老师的放手也让老师觉得轻松了很多。

我在想,孩子们也许更在意自助取餐的过程,而不是吃东西。所以教师的放手,让孩子获得了自由,让孩子成为真正的主体。取餐的过程让孩子学到的绝不会仅仅是老师表面看到的。在取餐的过程中,幼儿学会遵守规则,逐渐培养幼儿的集体荣誉感,而且孩子的责任意识也增强了。我很庆幸自己放手让幼儿自己去感受、去操作,这是给孩子的机会,也是给我自己的一个机会。放手其实是另外一种爱!

教育随笔: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说是盖子,有的说是西瓜,有的说是太阳……圆能够变成小猪、小鸡、太阳、花……孩子们想得很多。在孩子想象的过程中,老师让两个孩子进行了一个想象的“示范”画,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西瓜,另一个孩子把圆添画成小鸡。由于孩子的经验问题,“示范”小鸡时出现了一只小鸡两张嘴的现象。接下来在幼儿的添画中,发现了几乎每个孩子都画了西瓜,也有不少的孩子画了小鸡,而且翻版了两张嘴的小鸡呢。

我想,假如这天的活动不让孩子来“示范”画西瓜,那么会不会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出现西瓜呢?假如老师能利用两张嘴的小鸡“示范画”,引导孩子明白正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及侧面小鸡的眼、嘴的画法,孩子的作品中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两张嘴的小鸡了。孩子们个个画西瓜,说明了示范确实存在着框住孩子思维的现象,孩子们照画两张嘴的小鸡,说明了示范是孩子积累作画技能技巧的有效途径。那美术活动到底要不要“示范”呢?

从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方面来说,尽量不要示范作画,透过欣赏等其他途径来让幼儿感受,以期盼不出现统一模式的幼儿作品。从积累绘画技能方面来说,必须的示范画是要的,美术是需要必须的技能技巧的,这是孩子创新作画的基础,只有肚中有“货”,才能创新。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所以,个人认为,简单的就不要示范。示范是要让孩子学新的技能,要与创新相结合,示范是为了让孩子明白如何下手,如何创新。

换种方式试一试


根据园领导的安排,今年我带小班,多年来我带惯了大班,已经熟悉了大班孩子的日常活动,对于大班各个环节的活动已游刃有余了。现在面对哭闹不止的小班孩子,我却不知该怎么办好了,抱抱这个,那个又来争着要抱了,而且越哭越凶,记得当时我嗓子都哑了,可是还是没辙,这可怎么办?一天,我忽然灵机一动,当哄劝不起作用时,用“试一试”的方法看看如何。书函就是一个特别能哭好闹的孩子,不管哪个老师来哄劝,总是不听,当老师来抱她的时候,还抓伤了老师。于是,当她再次入园时,我就对她说:“书函,如果今天你不哭,老师会很高兴,你和小朋友们也会很开心,老师还会抱抱你,而且还会奖励你一颗小星星,不信你就试一试。”第一天的实验还算有效,第二天早上,书函来到幼儿园刚想哭时,我就立刻提醒她:“你试一试不哭看看老师高兴不高兴?”她抹了一把即将掉出的眼泪没有哭,我高兴的表扬了她,还抱了抱她,亲了亲她,并问:“你看老师高兴不高兴?”“高兴。”随即她也笑了。后来我连续用这种方法坚持了一段时间,书函再没有哭过,而且还变成了一个活泼、懂事的好孩子了。孩子年龄小,遇到新鲜的事物或环境,总不能自如地去面对,那感觉就像一个人坠入了无底洞似的,感到很无助,想想自己小时候离开妈妈的那种感觉,就更能体会孩子们此时的心情了,这是很正常的。此时,成人的安慰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它能化解孩子的紧张情绪,而且他们会把你当成最信任的人,不几天就会跟在你屁股后面成了你的“小尾巴”,不信,你不妨也试一试。

爱取小名的琪琪


“八宝粥,哈哈!八宝粥……”远远的就听见琪琪一边大笑,一边含糊不清地说着。原来栾雯轩小朋友的昵称叫周周,然后他的好朋友琪琪就帮她取了个小名叫八宝粥,还很得意的到处说给其他小朋友听,其他小朋友听了,觉得挺好玩的,也开始八宝粥八宝粥地嘀咕起来,搞得周周莫名其妙,很是伤心。同样的例子也发生于另一天,琪琪对着殷墨涵说:“含片,含片,真好笑啊。”全班又是一阵哄笑,一时之间搞得我也措手不及。

其实不可否认琪琪很聪明,他的词汇较于小班幼儿来说已经是比较丰富了,他能够根据“周”的发音去联想到同音的词语“八宝粥”,由“涵”想到“含片”。但是这样的行为也毋庸置疑会给孩子们的心情造成影响,更甚者会给幼儿的心灵留下阴影。所以作为教师我们不应该熟视无睹,而是要重视,我们应该明确告诉幼儿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好宝宝是不允许有这种行为的。其次我们也要让幼儿理解昵称的真正含义,我们爸爸妈妈或者好朋友为了表达对我们的爱,就会给我们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做昵称,同伴之间互相称呼这样的昵称会有一种友爱的感觉,而不应该是随便取个小名来取笑他人。

换个方式来想,小班幼儿处于口语发展的关键期,他们需要一些语言游戏来满足他们的发展需要,既然他们喜欢说一些同音词,那我们也不妨利用这个契机来让幼儿“玩弄语音”,让幼儿说出一些同音词,来满足幼儿想说的欲望,丰富他们的词汇,促进其语言发展;同时将之渗透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特别是等待环节,就减少了幼儿消极等待的时间。

所以,教师就是要充当魔术师的角色,通过一点小小的变化,将看似不适当的行为,变成一种游戏,一种学习,一种快乐。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教育随笔:随机教育

小朋友天真可爱的样子很受老师们的喜爱,但是有些孩子也有令老师头疼的“毛病”:爱多说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们就接过去说个没完没了,惹得所有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有时根本听不进我的话。我只能大声的对着他们嚷一顿才能平息一下,再看看他们那害怕的眼神,又觉得怪可怜。

这一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有个小朋友便叫:“大班的先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一齐涌到了水杯架跟前。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我选一个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吵成了一团,任其大声喊:“中班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讲话,别人还听的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这件事后,他的“毛病”改了许多。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试一试让孩子自己来


家长总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会,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当爸爸妈妈要为孩子穿衣、穿鞋、收拾玩具、铺叠被褥时,孩子常常会自告奋勇地说:“让我自己来!”可是有一大部分父母往往不易理会,依旧自己包办代替,从而错过了让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父母们或许有自己的理由。有的是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干,怕他们苦了,累了,弄脏了;有的是觉得孩子干得磨磨蹭蹭,浪费时间,不如自己干脆利落;有的则是嫌孩子干不好,干不了,结果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其实,孩子最初萌发的劳动兴趣和欲望是很可贵的。如果说孩子身上有闪光点的话,这就是闪光点。假若这时孩子的热情被父母忽视,甚至拒绝,久而久之,势必会扼杀孩子参与劳动的积极性,贻误了培养孩子动手能力的最佳时期。所以,父母应重视孩子“让我自己来”的呼声,并给予积极的回应、支持,舍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干。当然,父母在培养孩子生活自理和参与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从少到多、从轻到重、从简到繁的原则,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给孩子多一些鼓励,少一点挑剔;多一些指导,少一点包办。让孩子通过“让我自己来”,一步步认识世界,适应社会,变得聪明、能干、坚强和自信。

窗台上取沙包


一、案例背景新的一学年开始了,我班的教室由原来的一楼搬迁到二楼,二楼教室的门口有一个大大的阳台。

每天清晨,只要天气晴好,我都会让孩子们在大阳台上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方式进行晨间锻炼,比如:踩高跷、揪尾巴、玩沙包、赶小猪……等等。

一件简单的运动器械,就给了孩子们自由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了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案例过程及评析镜头一:“沙包不小心被抛落在了窗台上”今天早上的晨间活动和往常一样,我带着孩子们来到户外的阳台上玩起了沙包,孩子们有的将沙包放在头上慢慢走,有的在扔沙包,有的在向上抛沙包,孩子们都陶醉于其中。

突然,我发现有几个孩子围在一个高高的窗户下面朝上看:原来,网网小朋友不小心将沙包抛在了窗台上了,由于窗台很高,孩子们用手根本够不着,这可怎么办呢?网网看着自己的沙包静静地躺在窗台上,心里很是难过。

这时,很多小朋友都围了过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安慰网网,天天马上说:“网网,你不要难过了。

”涵涵说:“网网,我来帮你把沙包拿下来。

”张陈哲又小大人似地说:“我的沙包先借给你玩。

”大家一边安慰他,一边在积极地想办法,而我则在一旁静静地观察着孩子们的一举一动。

评析:1.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当幼儿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有两种,一是放任,包括那些一味的、明确引导的鼓励;二是直接的替代解决。

而这两种方法都忽视了孩子本身的探索,把孩子放在了一个被动的位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

我认为,尊重幼儿应该信任他们。

就象陈鹤琴先生所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让他们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想的,应让他们自己想。

”我们教师或家长都应放开手,让孩子在实践中去动脑、去体验,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尝试、去探索。

我很庆幸这一次自己做了一回懒老师,没有剥夺孩子尝试与探索的机会。

2.在活动中体验同伴的关心和帮助。

我们一直都提倡幼儿之间互帮互助,因为这不仅是一种良好品质,更因为它有助于孩子们的共同进步。

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都是那么地热情,他们都在积极地帮助网网。

正如案例中的涵涵和天天,我想赋予他们热心人的名分并不过分。

他们鼓励网网,给了他战胜挫折的勇气,也许这些鼓励显得有些幼稚,这些帮助也有些笨拙,但它却真实地让网网获得了心理上的安慰。

互帮互助,乐于助人的高贵品质在他们身上体现了出来。

其实,在平常的生活中,只要我们稍加注意,就会发现许多孩子都会很主动地帮助别人,让我们的目光多多关注每个孩子,我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面对网网遇的困难,我没有直接将窗台上的沙包取下来,我的袖手旁观和静静地在一旁耐心的等待,给了其他孩子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也让他们将自己的热情奉献了出来。

镜头二:用一个沙包砸向了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过了一会儿,豆豆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对大家说:“我们用自己的沙包砸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这样可能会把沙包砸下来的,我们试试看,好不好?”她的建议得到了多数孩子的赞同,于是,大家都纷纷拿起自己手里的沙包,学着豆豆的样子用自己的沙包砸向窗台上的那个沙包,可是,在砸的过程中不知谁的沙包也不小心落在了窗台上,于是,豆豆赶紧叫停:“不好,这个办法不好用。

”“是的,戎周的沙包也落在窗台上面了。

”冰冰对大家说。

大家一看,这个办法真的不行,反而适得其反了,这可怎么办呢?“我们重新想办法吧!”不知是谁说了这么一句。

评析:1.给予孩子尝试出错的机会。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知识结构,注定了他们有时的想法会和结果背道而驰,豆豆小朋友从自己的认知水平出发认为“用自己的沙包砸窗台上的那个沙包,可以把沙包砸下来”,这是她尝试原有经验的过程,但在大家实践后发现,这个方法并不好用。

幼儿的错误认识代表着幼儿当前的认知水平,幼儿那些在成人看来是错误认识,而在幼儿的认识结构上却是合理的和“正确的。

”作为老师,我们要给予孩子尝试出错的机会!允许孩子尝试错误学习,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是有价值的,“试误”能导致幼儿认知冲突,有益于其知识的建构。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当孩子处于失败状态时,教师也不要急于给予帮助,而要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处理。

2.相信孩子有不服输的勇气。

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他们并没有放弃,“我们重新想办法吧!”一句简单的话语,反映出在孩子们获得了与自己愿望完全相反的结论时,孩子们并没有气馁,或是求助于老师,而是继续地动脑、想办法去解决难题。

3.幼儿在寻求答案的同时,也生成了问题。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告诉我们,世界上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

因为在真实的生活实景中,蕴涵着许多问题,有的问题是即时产生的,有的受某些因素影响而产生,有的问题是幼儿在认识环境中提出的,案例中幼儿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产生了诸多问题:“为什么‘用一个沙包砸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这种方法行不通呢?”“有什么方法可以取下窗台上的沙包呢?”等等。

这些问题促使孩子们去主动探索,因此,我们要给予了幼儿足够的探索时间和空间,让孩子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人,而孩子们也只有通过不断地尝试失败才能寻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

镜头三:用纸棍来拨窗台上的那个沙包这时,蛋蛋急急忙忙地拿了一根纸棍跑过来:“我来,我来……”孩子们见了,都很自觉地给蛋蛋让开了一条道,可是蛋蛋的个子有点矮,任由他用力地踮起脚尖,他还是够不着,杨栋见了走上前去:“我来”。

只见,高个子的杨栋拿起蛋蛋手中的纸棍,踮起脚尖,轻轻地对着窗台上的两个沙包一拨,两个沙包像听话的宝宝一般,纷纷从高高的窗台上掉了下来。

其他孩子见了,都开心地欢呼起来。

我看到孩子们那么开心的样子,于是走上前去,对他们说:“在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们能主动地相互帮助,并且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真好!”孩子们更加开心了。

评析:1.让幼儿在不断地探究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令人振奋,令人欣喜,每个人都乐意享受成功那刻的喜悦。

但通往成功的道路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可以激起更强的斗志,更好地走向成功之路。

只要我们肯放慢脚步,肯等一等,肯给予孩子一点时间,给予孩子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不要太多地去干预其自主解决问题的活动,那么,也许孩子有望得到更多的东西。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能力不断经受挑战,而且就在挑战中不断得到提高,他们虽然有时候成功,有时候失败,但各方面的能力仍然不断向前发展。

幼儿正是在不断地根据原有的知识经验、获取的信息进行预想、实践,不断调整自己的认识,最终形成正确的答案,并在活动过程中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应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意义,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一直到大家将窗台上的沙包取下来,我才从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转变过来,我适时表扬了大家。

这样,不仅给了孩子们战胜困难后的成功感,同时,也是对其他孩子助人为乐行为的肯定。

教育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起到引导儿童成长,促进儿童发展的作用。

教师的任务就是了解儿童的天性、本能和需要,成为儿童发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促进儿童的成长。

这段小插曲就这么不经意的来,又悄悄的走了,一泓池水又恢复了平静。

在不经意中,我捕捉到了这短暂的一刻,但就在这一刻,我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发现了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勤于动脑、乐于助人的品质。

我们应多给孩子一些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多一些等待和信任,让他们在生活中经历磨练、获得感悟。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教育随笔:试取西瓜汁》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随笔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换种方式试一试 根据园领导的安排,今年我带小班,多年来我带惯了大班,已经熟悉了大班孩子的日常活动,对于大班各个环节的活动已游刃有余了。现在面对哭闹不止的小班孩子,我却不知该怎么办好了,抱抱这个,那个又来争着要抱了,而...
    2021-05-1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场春雨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热闹起来啦!今年的种植园经过整理改建,修筑起了各种形状的种植区,有正方形,五边...
    2021-04-2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主取餐,你猜会发生什么 以前的午餐都是老师把需要吃的东西送到孩子的面前,孩子的任务就是负责吃好,其他都有老师完成。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无事可做就会说话,老师分好的食物孩子也不会珍惜,吃完之后餐盘一片狼藉,保育...
    2021-06-18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从孩子都画西瓜想艺术活动的“示范”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 案例:取弹珠 星期四早上,小朋友们都在玩区域游戏。许超和杨捷两个人在阳台边玩夹弹珠,他俩正比赛谁夹得多呢!不一会儿,只听见杨捷大叫:“老师,一粒弹珠滚到橱里去面了。”原来在他们玩的地方,旁边正好放着一个矮橱,而这个...
    2021-06-07 阅读全文

根据园领导的安排,今年我带小班,多年来我带惯了大班,已经熟悉了大班孩子的日常活动,对于大班各个环节的活动已游刃有余了。现在面对哭闹不止的小班孩子,我却不知该怎么办好了,抱抱这个,那个又来争着要抱了,而...

2021-05-11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西瓜虫种子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几场春雨过后,大地回春,万物复苏。 幼儿园的种植园里热闹起来啦!今年的种植园经过整理改建,修筑起了各种形状的种植区,有正方形,五边...

2021-04-27 阅读全文

以前的午餐都是老师把需要吃的东西送到孩子的面前,孩子的任务就是负责吃好,其他都有老师完成。可是渐渐的我发现,孩子在等待的过程中无事可做就会说话,老师分好的食物孩子也不会珍惜,吃完之后餐盘一片狼藉,保育...

2021-06-18 阅读全文

绘画活动要不要“示范”,是幼教中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些日子在听随堂课,艺术活动“搞笑的圆”引发了对此问题的思考。“搞笑的圆”是让幼儿对圆进行想象添画。导入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圆是泡泡,有的...

2021-05-08 阅读全文

星期四早上,小朋友们都在玩区域游戏。许超和杨捷两个人在阳台边玩夹弹珠,他俩正比赛谁夹得多呢!不一会儿,只听见杨捷大叫:“老师,一粒弹珠滚到橱里去面了。”原来在他们玩的地方,旁边正好放着一个矮橱,而这个...

2021-06-0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