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东西不见了
发布时间:2021-05-02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这一段时间,我一踏进教室就有幼儿向我告状,说东西不见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帮幼儿整理书包的时候,无意中发现柯涵芳的柜子里里有许多东西。仔细一看,正是很多小朋友先前丢失的东西。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在我的眼里,柯涵芳是个乖巧、懂事又内向的孩子。这件事发生在柯涵芳的身上,我觉得很惊讶。拿别人的东西属于一种偏差行为,如果不经教育,很可能影响到幼儿日后的发展。该如何处理这件事呢?
跟踪观察
为了更客观地分析柯涵芳的行为,我首先对她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跟踪观察。观察发现,柯涵芳“拿”的东西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小朋友带到幼儿园的玩具;另一类是幼儿园里的玩具或者一些食品。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特点——很小,比如玩具上的小零件等,这些东西都可以捏在手心里或放在口袋里。玩具基本上是新的或是比较特别的,没有玩够或者没有机会玩的。柯涵芳拿东西的时间通常是在自由活动以及活动与活动转换的时候,因为这些时候幼儿都分散在教室、卧室、餐厅、盥洗室等各个地方,教师的注意力相对也比较分散。
行为分析
结合对柯涵芳行为的观察及年龄特点的分析,我认为:柯涵芳的行为属于一种偏差行为。所谓偏差行为,就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的行为,也被称为越轨行为、离轨行为或差异行为等。柯涵芳拿了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同伴时常告状。可见,柯涵芳的行为偏离、违反了“既有的社会规范”,即幼儿之间正常交往的规则。其次,三四岁的幼儿常常分不清想象和现实,对于他人和自我的区别也不是非常明确。柯涵芳对那些小东西很感兴趣,所以就拿走了。综合起来,导致柯涵芳偏差行为的原因可能有:柯涵芳对“所有权”概念理解模糊,对集体交往时的规则不太明确,自制力教弱。
应对策略
由于这一行为与幼儿的年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应对策略上,我坚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原则,以促进幼儿的成长与发展为目的。在操作上,注重从细节出发,不过分关注柯涵芳,尽可能以集体的形式解决个体的问题。
制定分享玩具的集体规则
我和全班幼儿一起商量什么时候是玩自己玩具的时间,大家一致认为每天早餐以后是游戏的最好时间。我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玩具固定的分享时间。那在哪时间作为玩具固定的分享时间。那在哪里玩比较好呢?孩子们认为就在活动室的中间区域比较合适。于是,分享玩具有了固定的区域。接着,我又腾出一个玩具柜,专门供幼儿摆放自己的玩具。这样,幼儿所有的东西都有了自己的“家”。我还和幼儿约定,既然玩具带到了幼儿园里,就要愿意与每个人分享,但同时提醒幼儿玩之前要征得玩具主人的同意。
开展整理书包的集体游戏
为了保护柯涵芳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把不良反应减到最低,每个星期五,我都要幼儿玩“玩具回家了”的游戏,用游戏代替调查帮小朋友找到丢失的东西。幼儿回家前都要整理书包。我用一个废纸箱,让幼儿在整理书包的时候把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拿出来放进箱子里。等幼儿整理完书包大家再一起整理纸箱,是幼儿园里的东西就送回“家”,是小朋友的东西就还给主人,没有用的废弃物则扔进大纸箱。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小磨蹭”不见了
一次放学的时候,懿懿的妈妈走上前来,皱着眉头对我说:“王老师,我的女儿做什么事情都特别磨蹭,穿衣服、吃饭都比同龄的孩子慢很多,效率特别差。特别是吃饭,每天吃早饭要吃半个多小时呢,怎么跟她讲道理她好像都听不进去,只有她爸爸跟她凶的时候,她才能快一点点,但下一次还是那样。”
幼儿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缓慢的儿童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影响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这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一、孩子为什么会磨蹭?
1.缺乏责任心和练习
现在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比如:吃饭、洗脚为节约时间,成人喂他或帮他洗又快又省心,更省事。这种包办代替恰恰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孩子也会因此惰性越来越强,没有自理的愿望,对自己没有责任心。
2.对时间的长短没有概念
有些父母比较关注孩子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忽视对孩子学习习惯、生活细节的培养。时间是什么,如何珍惜时间等等,孩子并没有概念。久而久之,自然就养成了浪费时间的坏习惯。
3.对这个活动没兴趣
很多父母不了解孩子,并对孩子的兴趣点不关注,因而常常让孩子做一些他没兴趣的事情。时间一长,为了应付父母,孩子就养成做事情拖拉的坏习惯。
4.没有注意
当孩子在专注于一件事情时,即使爸妈在旁边催促着:“赶快换衣服,我们要出门了!”也可能不动如山,因为他根本充耳不闻。
二、改变磨蹭的几点策略
1.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孩子磨蹭的坏习惯多半是家长惯出来,所以要对家长的思想上“灌输”一些科学的育儿方法。我就找懿懿的妈妈谈了谈,告诉她:动作不熟练是动作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家让孩子自己动手吃饭穿衣,不要端了个饭碗追着她喂,并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园我会有意让懿懿和别的小朋友比赛,比如吃饭,刚开始的时候,要帮她建立自信,我就让懿懿跟和她速度差不多的孩子比赛,看谁吃得快,往往她会比那个孩子快一点,她会得意地告诉我:“我吃完了,他还没吃完。”让人觉得可喜的是她还会帮我擦桌子,说明她有动手做事的愿望,虽说把米粒都擦到了地上。接着我就会让她跟比她快一点的孩子比赛,让她有点挑战,也能自然而然地加快她的吃饭速度。
2.一日活动中处处渗透
在一日活动中我会有意无意地让孩子逐渐建立时间长短的生理感觉。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会提醒他们还有几分钟可以看。在午睡时,我会对懿懿说:“给你两分钟时间脱衣服睡好哦。”实际上她一分钟不到就脱好衣服了,不过她不马上躺下,会磨蹭着弄被子。看到这我就会提醒她:“还有一分钟了。”她就会赶快往被子里一钻。课间的时候,我会说:“小朋友休息十分钟。”
3.先叫住她,让她注意力集中
有时候我发出指令,让小朋友做什么事情,懿懿总会在我说了几遍以后才做。实际上不是她磨蹭,而是她在弄她的衣服或鞋子什么的。注意到这一点后,我上课时会提醒懿懿先坐好,眼睛看好我。我对懿懿的妈妈说:“你在家时,要对她说什么话时,她却正专注别的事情,你可以轻拍她的头,等她看着你时再说。”
4.及时表扬
没有时间紧迫感是动作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孩子并不知道如果他把一件事件尽快做完之后会有什么更好的结果,他只是在延续着从前的习惯而已,他不认为自己慢有什么不好的,那么,就要为孩子多设置奖励情境,让孩子感受到高效率地做事能得到很好的回报。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家园的配合,我们的懿懿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她的妈妈欣喜地对我说:“我们家的‘小磨蹭’不见了!”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做事磨磨蹭蹭,往往会浪费掉许多宝贵的时间。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技能的日益高要求,使得人们必须有紧迫的时间感,做事抓紧时间,提高效率。所以磨蹭的坏习惯要在幼儿时期纠正过来,这对孩子的将来很重要。
教育随笔:不见了的头绳
起床时间,小朋友们陆续起床,懒洋洋的下了床,雯雯起床了。第一件事就是在她在头绳盒里仔细翻她的头绳。哎,不对,只剩她一个女生没有扎头发,那么碗里最后剩的红色糖果头绳不就是她的嘛,还在找什么呢?“找什么呢?这最后一根不就是你的吗?”我理所当然的问。“不对,我妈妈今天早上给我扎的小鹿编绳。她摇摇头茫然的看着我。“记错了吧,小姑娘,今天或许扎的就是糖果呢。“那这个是不是你的呢?”我试图纠正她。“不是的,这个不是我的。”她认真的说。这个难道是其他小朋友扎错了?我示意她等会,就去检查了班里其他女生的编绳,可是没有哎。“我们先扎这个再找找吧,小朋友该吃点心了。”其他小朋友还在等待,我决定顾全大局。“不,我不要扎别人的头绳”她苦着脸,哀求的目光。唉“那你想想,是不是你的头绳没有放碗里,放其他什么地方了?”“我没有,就是小鹿头绳放盒子里了。”她脸都急红了。她大哭起来。不一会儿,李老师回来了,笑着说“哎,早上扎的就是这个,不过没有给她看,她记得还是昨天那个呢。”雯雯看我一眼,我们都笑起来。
小朋友就像七秒记忆的小金鱼,记忆力不如我们成人,很多时候虽然她们坚定地说着不符合事实的话也并不意味着她们在说谎,只是那是在她们的想象中存在的事实。
幼教随笔:钱不是坏东西
老师也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想幼儿进行认识人民币的常识教育、简单的兑换练习,培养幼儿的理财意识和计算技能。
自由活动时,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佳佳正在把自己的橡皮卖给小朋友。我走进一看,佳佳吆喝着“五毛钱一块”,两个小朋友一手拿着零花钱,一手跳着橡皮。而另外几个小朋友正拿着买来的橡皮把玩。原来佳佳的亲戚在橡皮厂工作,给了她好多漂亮的橡皮。开始是给小朋友欣赏的,后来突发奇想,就在同伴之间展开了买卖交易。
传统的旧观念是不提倡的。老觉得钱是坏东西,天真活泼的孩子过早被铜臭熏染,太可怕!我倒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孩子只是为了好玩不会以挣钱为目的。早点培养孩子的经济头脑,理财意识,没什么不好,为什么要禁止呢?
这个事情如果发生在国外,父母是不会插手的。他们觉得孩子有权支配自己的零用钱,贵也罢贱也罢是孩子自己的事。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如果不能从小掌握理财之道妥善处理投资事务,便会逐渐被淘汰。理财教育对孩子有百利而无一害。
也许佳佳的价格比外面低呢?每个幼儿园门口都有卖店卖摊,常买的东西孩子是知道价钱的。其他的小朋友买了不是也能得到实惠吗?这个和妈妈之间相互买卖一样的呀。许多妈妈,因为孩子在一起上幼儿园才认识,进而在彼此买卖中结下了深深的友情。
作为幼儿父母,完全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孩子讲怎样合理用钱?怎样货比三家?怎样管理自己的零用钱。买了橡皮,再看到想要的就没有钱买了,这样孩子会慢慢学会好钢用到刀刃上。看看那些世界级的富翁们,都是从很小就知道如何理财、如何用自己的智慧赚钱了。我们为什么要抹杀孩子们的这些天赋呢?
平时好多家长会找机会锻炼孩子,比如让孩子单独拿钱买东西。实战机会来了却又畏首畏脚的,有点叶公好龙的味道。说起来只不过佳佳这种情况复杂一点,不在完全掌控之中而已。给孩子零用钱,每个月要定额,每周给一次,用不了存进储蓄罐,用完了就不再给了。出不了什么大乱子的。
老师也可以抓住机会进行想幼儿进行认识人民币的常识教育、简单的兑换练习,培养幼儿的理财意识和计算技能。
教育随笔:我的鞋子不见了
这几天午睡后,都会有一两个幼儿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开始我不在意,只是在教室里把鞋子找到,让孩子把鞋子穿好。可是这些鞋子,不是在角落里,就是在其他小朋友放衣服的柜子里,我想鞋子不会无缘无故的跑到这些地方,肯定是那个小朋友搞的恶作剧,故意把鞋子藏起来的,可是,谁是这个搞恶作剧的人呢?我犯难了这么多孩子怎么找呢?
一天又是我值中午班,起床时,班上又有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说:"老师,我的鞋子找不着了。"肯定有人故意干的。我想一定要想个办法,把这个藏鞋子的人找出来,想了个办法:让孩子来帮忙找,哪个藏鞋子的一定先找到。我来到活动室说:"我们班的小A小朋友的鞋子神秘失踪了,我们去帮他把鞋子找回来好吗?我看谁能先找出来"。孩子们在活动室里开始找,不一会儿小B的手里拿着小A的鞋子跑过来说:"老师,我是最棒的,我找到了鞋子"。我表扬了小B,因为他帮小A找到了鞋子。我接着说:"找到鞋子的小朋友很聪明,藏起鞋子的小朋友有很聪明。我也很想知道藏鞋子的是谁。"这时小B站起来说:"藏鞋子的也是我",脸上露出一丝自豪感,我的心理也有一丝自豪感,终于找到根源了。我把小B带到我的办公室里问她:"你把小A藏鞋子的是想干嘛?","我跟他闹着玩的。"小B不假思索的回答我。"那以前的几次是谁干的?""也是我"我想不能批评他,因为他藏鞋子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没鞋穿,只是让别人一时找不着鞋子罢了。果然如我所料,我说:"你给别人藏了鞋子的时候,别人找不到鞋子是很着急的,你想一想如果找不到鞋子的人是你,你是什么心情?"我不说话让他自己想想,小B想了想说:"老师,我以后在也不给别人藏鞋子了。"
从那以后班里的鞋子在也没有神秘失踪过,小B也变得爱帮助别人了。大班的孩子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指出小B的行为是不正确的,而是让他通过自己的思考,来发现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从而自觉改正。作为老师,我们不光要让孩子认识错误,更要让他们学会反思。
观察记录《什么东西不见了》
观察教师:**
观察时间:**.**.**
观察背景: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认识着周围的世界和现象,并在这一过程中建构着自己的属于自己的经验。《什么东西不见了》从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学现象入手,探究物品溶解速度与物品颗粒大小及水的温度的关系,让幼儿在观察、发现、探索等活动中了解科学现象,感受科学奥秘,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活动准备:水、透明的杯子、小勺;绵白糖、白砂糖、方糖若干。
观察实录一:
(1)先让孩子们观察了绵白糖、白砂糖、方糖的不同,请他们猜想哪种糖在水里溶解的速度会快一些。
(2)孩子们分组做实验:用小勺取一平勺白糖和砂糖,再取一块方糖,同时把糖放入相对应的杯中开始搅拌,看看谁杯子中的糖先化完。
(3)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得出结论:绵白糖溶解的最快,其次是白砂糖,方糖溶解的最慢。物品的溶解速度与它颗粒大小有关系,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溶解的越快。
观察实录二:
(1)幼儿分成两组,一组拿冷水杯,一组拿热水杯(热水杯的温度不能超过40度),同时放进方糖,并一起轻轻的搅拌,请他们猜想哪一杯水中的方糖溶解的速度快。
(2)通过操作和对比观察得出结论:水温度越高,可溶于水的物品的溶解速度越快。
活动延伸:找一找其它可溶于水的物品,通过实验比较一下物品的溶解速度。
实施效果:小小的科学实验活动,不仅能调动幼儿学科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能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观察、分析和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育随笔:我的鞋子怎么不见了
优美的午睡起床音乐响起了,孩子们纷纷睁开了惺忪的眼。“醒一下,马上起床!”老师温柔的话语安抚着几个还在梦中的孩子……“好,小朋友们轻轻起床吧!”孩子们都陆陆续续乖乖自己起床了,这是一个多月教育引导的成果啊!犹为欣慰。
“我的鞋子怎么不见了?”凡凡拎着一只鞋子轻声说着。“找一找,凡凡的眼睛最亮。”我边鼓励凡凡找鞋,边下意识蹲下看看:“咦,会在哪呢?”其实我已发现鞋的踪影,在床底下。凡凡也忙蹲下找寻着:“我的鞋在那。”便开心地伸手去拿,哎呀够不着。聪明的他看看我,想到了求助老师:“老师帮我拿。”我试着去拿,随后起身说:“哎呀,老师也够不到,我们的手臂都太短了,怎么办?”凡凡看看我,一脸困惑。我忙说:“能不能请什么帮帮忙,使我们的手臂变长?”凡凡在我的启发下,尽然想到了扫帚。我忙配合取来了扫帚,一下,两下,鞋子终于“蹦”出来了。凡凡笑了,忙拿鞋穿。“凡凡,我帮助了你,你该说什么呀。”这一环节的礼貌教育咋能疏漏,我当然记着啦,可爱的凡凡忙说:“谢谢老师。”又在集体谈话时说了凡凡找鞋的事,教育孩子们遇事要动脑筋想办法,也可请求老师或其他朋友的帮助,并教育孩子们以后午睡一定要把两个鞋子朋友放在一起,养成好习惯。
老师的耐心启发引导,为幼儿提供了思考的机会,使幼儿通过动脑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也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这些小班的宝贝们,我们老师该经常有意识地为他们创设思考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试、去探索、去体验成功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教育随笔《“地不湿了”》
每次喝完水,地板一片狼藉,又湿又脏。加上孩子们在湿的地方踩来踩去的,活动室都被“感染”了。
事件一:刚开学,只要老师一声令下:“请起立,解小便,喝水。”孩子们便蜂拥而至。瞬间,吵闹声、冲水声、杯掉声、告状声一哄传入我耳内。盥洗室里面,可想而知了,地又湿又脏又滑……事件二:随着常规的改善,孩子们学会了排队,总免不了几个不守规则孩子的插队、莽撞孩子的碰撞、淘气孩子的玩水,各种声音稍轻了,可地板还是一塌糊涂……事件三:“男孩子起立先解小便,女孩子起立先喝水”,孩子们各走各路。而男孩子小便速度快,很快,喝水的地方又似菜市场,回到了前面的状态……事件四:“女孩子请起立,解小便喝水”……“男孩子请起立,解小便喝水”孩子们似乎规矩了许多,地也不太湿了……事件五:健康课《跳跳糖》,回活动室。因为活动需要在孩子们脑袋上贴了或星星、或苹果、或红花。“大星星的孩子们起立,解小便喝水”……“大苹果的孩子们起立,解小便喝水”……“大红花的孩子们的起立,解小便喝水”……结束后,我进盥洗室一看,会心的笑了:“我们的地终于不湿了。”
教育随笔:黑白的东西掉下来
教育随笔:黑白的东西掉下来
在吃完餐点让小朋友喝水小便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哭声,我赶快跑到跟前,只见欣欣手里拿着一半黑一半白的东西,“老师,我的牙掉了。”我笑着对她说:“没有事!”但是她还哭个不停,如同没有翅的小鸟一样那样无助伤心。
我蹲下身来,轻轻地安慰她:“现在正是你们换牙的时候,掉了牙没事的,过些时候就会慢慢长出新牙。”欣欣说:“牙必须扔到一个地方,要不然就不长新牙。”我暗自笑了笑,为了不破坏她纯真的童心,我说你想往哪扔,老师帮你扔,好吗?我们就到了外面。
在和她扔完的时候,我看见了一棵光秃秃的树,紧接着我问她:“欣欣你看这棵树,她的叶子是不是落光了,那么等过完年到了春天是不是又长出新的来?”她点了点头。“那么你的牙和这棵树一样也会长出新的,知道吗?你再看老师的牙,也是掉了重新长的。”顿时,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和小朋友欢天喜地地玩起来。
幼儿对于一些生理现象不了解,往往会感到害怕和焦虑,作为他们的教师,我们应有耐心地给他们讲解,帮助他们解除焦虑,正确地了解生理现象,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