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发布时间:2021-05-25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幼儿园教师的平时工作生活中,会经常需要提前准备参考资料。资料一般指可供参考作为根据的材料。参考资料会让未来的学习或者工作做得更好!那么,你知道有哪些常见幼师资料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案例描述:

区角活动开始了,佳欢、佳圆、李涛、佳薇、依婷,他们先后来到了表演区进行活动,刚开始他们都拿起自己喜欢的材料、乐器进行游戏;有的孩子拿起各种打击乐根据区角中的图谱进行练习,有的拿着话筒在唱歌。这时洋洋从操作区走过来看到了乐器盒中的“指挥棒”,便对着那些打击节奏的同伴们挥臂舞弄起来,孩子们看到洋洋神气地“指挥”摸样,不一会儿,他们便为了这根“指挥棒”争吵不休,谁都想亲自挥舞这个“指挥棒”,其中佳欢和洋洋两个使劲地抓着这个“指挥棒”最后这场争吵在我的参与调解下硬性解决了。

三案例分析:WwW.YjS21.CoM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孩子的发展需要,尊重和接纳孩子,给孩子一个主动发展的空间、、、、、、”这就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尽可能的把期望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自身的兴趣和需要,从而充分调节每位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积极性,让他们在有益的实践操作操作活动中,获得直观感知和大胆表现机会。

在活动中由于“指挥棒”和“乐器”其中隐含着“1”和“许多”的关系,而在往常的演奏中“1”是教师通过横向比较在幼儿集体中选出的发展较好的幼儿,也因此总能更多的得到大家的关注,且赋予了他“领衔”集体的权利。根据这一年龄段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成为“指挥者”,以满足他们的需要。

四、措施与方法:

活动后我仔细的进行了反思,才意识到自己在活动中的硬性参与违背了《纲要》精神。作为教师应满足孩子内心需求的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天空。

因此,我又根据《纲要》宗旨,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反思,以尊重幼儿的选择,树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出发,总结了以下两个措施进行教学调整:1、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作一个具有自主性,有自身内在要求和发展潜力的个体。

1、孩子自由选择活动材料的机会,提供他们足够的材料,以满足孩子的需求。

在本案例中由于教师准备的“指挥棒”仅有一根,且幼儿对“指挥棒”特别感兴趣,因此引发了矛盾的产生。作为教师应及时的捕捉幼儿的需求投放充分的材料来满足孩子,区角中允许有多个的“指挥者”存在。这样孩子有更多的机会学做“指挥”,不但培养了他们大胆表现、大胆创造的能力,同时也给予了教师去发现更多可“胜任”指挥的孩子,这不是也给了老师机会吗?

2、教师要学会分析孩子行为产生的原因,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在《纲要》中指出:“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还需要教师善于发现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根据时机积极引导。

从本案例中可见孩子们争夺的本意其实是童心的表现,无所谓品行问题,作为教师应更多的去聆听孩子们的呼声,从他们的心理出发,给他们一个阐释的机会。

五、反思与讨论:

上述案例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无论哪个年龄段都是每天会发生的,但我们有的教师却忽略了及时捕捉幼儿信息,及时观察幼儿表现并进行反思的过程。因此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一直是“权威”,对于教师的硬性参与解决问题的事例也不足为奇,而教师也不会为自己的这一行为进行反思。

在《纲要》颁布、贯彻、实施后我们幼儿教师通过多元化的形式深入学习《纲要》思想,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还有大部分教师违背而行。通过上述案例后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幼儿教师,应吸收《纲要》给我们带来的全新理念,并将它转化为真正的教育行为,抛开传统的教育观,以一个合作者的身份,以幼儿为本,接受、接纳每个幼儿,促使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亲爱的幼儿教师们,请留给我们的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吧!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延伸读

案例:一次自由活动


一、观察过程:

自由活动时,朱天承和几个要好的同伴在活动室的一角玩。玩着玩着,有一个同伴不想玩了,走到别的地方去了。他一看急了,赶过去想把他拖回来。那个孩子朱天承见追来,急忙快速躲闪。一来一去,结果变成了你追我逃。他们在孩子中窜来窜去,好几个孩子差点让他们撞倒。见此情景,我忙阻止了他们,要他们注意安全。听了我的话,他俩又到一边玩去了。也许是觉得一逃一追好玩,也许朱天承觉得刚才玩得没有尽兴,总之,一会儿,朱天承又建议玩追逃的游戏,看来他今天对捉人的游戏发生了兴趣。我想光提醒或阻止、批评都不是好办法,孩子可能会口服心不服,说不定还会产生逆反情绪。于是,我就设法转移他的注意力。他各方面能力较强,我就请她送一样教具给隔壁大(3)班的王老师。她很高兴地接受“任务”到隔壁送东西去了。追人游戏就此结束。自由活动结束时,我在表扬朱天承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的同时,向他指出刚才奔跑的不足,并请大家讨论:室内为什么不要奔跑?室内奔跑会有什么后果?他听了连连点头。

二、存在问题:

1.孩子在活动中好动无序。

2.孩子在活动中自我控制能力差。

3.孩子自我保护能力和安全意识差,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三、原因分析:

首先,上述事例在幼儿园孩子身上的反应是比较普遍的。它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1.由于孩子年龄小,所以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2.由于孩子经验少,对事件的后果往往无法预料,缺乏判断事物因果关系的能力。

3.孩子自控

能力不强,易兴奋,很容易失控,常常出现我们俗称的“人来疯”现象。

其次,家庭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行为习惯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1.该孩子的父母对幼儿的早期教育欠关注。

2.该孩子的主要教养人是奶奶,而奶奶对早期幼儿教育的意义及有关育儿知识一无所知,教养以放任为主并伴溺爱。

四、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这种现象,一味的堵和呵斥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我们应根据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注意运用有效的策略,让孩子在愉快接受的同时,不露痕迹地投入与另一个活动中去。

1.由于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我们可以运用《幼儿心理学》中的“注意转移”的策略。注意转移是根据任务主动、及时地从一个对象或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对象或另一种活动中去。注意的转移与注意分散不同。虽然表面上看来都是改变注意对象,但前者是主动的、有目的地改变注意对象,后者则是被动的、有无关刺激的干扰,使活动离开应该注意的对象。当然,作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仅仅是运用某种策略来指导孩子改正某种不良习惯,而应多种方法交互、灵活运用,以达到让孩子真正理解和掌握自我保护方法,从他律到自律,成为自觉的行动。

2.该幼儿是入大班的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会从对事物的比较简单的、表面的理解发展到对事物的比较复杂的、深刻的理解。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应经常引导幼儿分析事物,逐步学会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推理其因果关系,推理出因为某件事情可能造成什么样的后果。让幼儿分辨好与不好,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从而引领幼儿多做好事,少做和不做不好的事情。

3.家庭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阵地之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本案例中幼儿的父母亲都属于低学力层次,家庭环境较差,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很不重视,放任自流。对于幼儿园中组织的活动也不重视,对幼儿园的家园联系也不关心。对于这样的父母亲,作为教师更应重视家教辅导。我想:首先,必须提高家长对早期幼儿教育的重视,让他们懂得孩子的将来要超过自己的唯一途径就是要从小抓起。其次,由于孩子父母的文化素质相对较差,教师有责任帮助家长设立家教预案,共同担负教育责任。最后,定期进行家园联系,反馈家庭教育的情况,总结育儿经验。

案例:太自由等于没自由


背景介绍:这周进行了一次题为“找风”的活动,目标有两个:1、初步了解风,体验与风游戏的乐趣。2、尝试用诗歌化的语言来表述对风的认识,有初步的创编能力。因为这是一次以诗歌的创编为主要内容的一次活动,为了培养幼儿具有初步的创编能力,有创新的意识,因此也作为一次课题实践活动,作为课题研究初期尝试进行的一次实践研究活动,发现问题,积累经验。

实录:活动中,在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感受和讨论之后,进入了今天活动的重点部分——创编诗歌部分。幼儿的表现记录如下:

1、“你没见过风,我没见过风,小树叶点点头,那是风儿在对小树讲悄悄话。”(与教师示范基本相同)

2、“草地上的小草摇啊摇,那是风儿在与小草玩捉迷藏。”(捉迷藏是教师提示)

3、“风儿把国旗吹的飘啊飘,那是风儿在对国旗说悄悄话。”

4、“看见树枝摇啊摇,那是风儿在和小树捉迷藏。”

5、“风儿把头发吹起来,把衣服吹的飞起来,那是风儿在与我玩呢。”

在中间,教师主要在引导幼儿回忆刚才讨论的对风的感受和经验,启发幼儿选择更多的喻体用于自己的创编,但是对幼儿的启发性并不明显,幼儿在思路上还是很局限的,对于幼儿创编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方面,目标没有很好的实现。

思考:活动结束,经过课题组成员的讨论,这次活动对于主要目标的实现是失败的,认真反思教育行为,认为主要是“太自由等于没自由”。“自由是创新的灵魂”教师希望给幼儿更多的自由自主的权利,让幼儿自由选择素材、用自己喜欢的散文形式、选择

尽可能多的优美词汇来描述风带给自己和大自然的状态,期望这所有的“自由”能让幼儿萌发更多创新智慧的火花,能刺激幼儿思维自由联想、想象,进而实现本次活动的目标,结果却适得其反。为什么呢?归根于“给了孩子太多的自由,相当于没有自由。”幼儿对风的经验对于完成一个散文的创编活动来讲,是比较欠缺的,对于散文这种文体的经验更是进入大班后才开始稍有接触的,因此,对于创编散文的形式方面经验更是缺乏,这些都是这次活动客观上存在的困难,而教师又给了幼儿大的难以把握的自由,必然的结果就是,幼儿思想是空白的,语言是苍白和贫乏的,回忆已经有了更多的困难了,创新更是难上加难了。因此,对于这样的一个内容要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能力,必须要有比较鲜明的层次性,先用固定的形式,让幼儿创编其中比较少的一部分,这样,幼儿就会集中回忆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语言的组织和表述,接下来,对形式要求再放开一点,让幼儿创编更多的内容,不光只是回忆了,客观要求幼儿进行必要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完成任务,同时让幼儿接触更多不同形式的散文,丰富幼儿关于散文的经验。最后才是不限形式的自由创编。每个层次对幼儿创新的培养是不同侧重的,体现了发展性,这样对幼儿的帮助才是适合的,有效的。

案例:托班案例给孩子一个空间


给孩子一个时空,让他们自己去安排(小小班)

活动内容:区域活动

观察对象:扬扬、小雨等七八名幼儿

提供材料:各种区域材料

案例记录:

教师:“现在我们到区域去活动,你们想做什么?扬扬,你想做什么?”

扬扬:“我想插小人和摆青蛙。”

教师:“今天扬扬想做两件事了。等你做好了两件事情,和我们说一下好吗?”

教师:“小雨,你今天想做什么呢?”

小雨:“我想用雪花片插花。”

教师:“插好了,给老师看好吗?”

小雨点点头。

老师依次有问了约七、八个孩子想做什么,并分别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幼儿想做的事情给予了不同的指导。

案例分析:

小小班幼儿大多数时间是在区域活动的。区域活动的主旨在于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时空,在这个时空中教师提供符合幼儿需要和兴趣又保证有一定的发展空间的学习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选择区域安排自己的活动,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问题,思考和探索答案。

给孩子一个权力,让她自己去选择(小小班)

活动内容:户外活动

观察对象:侯伊平

提供材料:小鼓、汗巾

案例记录:

户外活动的时间到了。走出盥洗室的

幼儿准备外出,我准备着小鼓、汗巾和放衣箱,有些幼儿问我要不要穿外套,我转过身说:“如果觉得冷就穿上,如果觉得不冷就不要穿,不过,老师觉得今天外面的阳光还是挺暖和的。”结果很多的孩子都没有穿外套,而平平则坚持穿上自己漂亮的粉红色的棉衣。

操场上,太阳高高地悬着,孩子们跑着、跳着、笑着,已是津津的了。有的孩子开始脱衣服,平平仍穿着她那漂亮的棉衣。“平平你不觉得热吗?”看着平平的表情,我又补了一句,“不热,是吗?”游戏继续进行着,间隙,又有一些孩子开始脱衣服,只穿了薄毛衣。

当转到另一个地方游戏时,平平忍不住脱掉了漂亮的外套。

案例分析:

孩子的选择是广泛的、生活的、学习的、与人相处的,从重大的到无关紧要的。平平很钟爱她的新外套,而在教室里却没有机会展示,平平的心里多少有点失落。户外活动,恰是好机会,却不料跑、跳中会那么热,出那么多的汗。经验表明,孩子在运动中流汗是必然的,我当时没有强制平平脱掉外套,而是给了她权利力尊重了她的选择。同时,我也相信平平的这次经验一定是深刻的。

给宝宝自由


导读: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是蒙氏“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

简单的说,蒙氏认为强制的“教”法,对儿童——特别是学龄前的幼儿,有害无益,除非把孩子的头脑解放出来,否则这些民族幼苗的发展不会健全。

蒙特梭利认为“自由”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基本人权。但是,蒙氏教育的自由却不是放任或为所欲为。在蒙氏教室中,孩子并没有被允许去做“任何他喜欢的事”。他只能自由的选择有益与有用的工作。换言之,“自由并非做你想做的事,而是要做正确的事。”

“自由”该如何教育呢?蒙特梭利认为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教师必须掌握三大原则,即:

1、预备符合成长需求的环境

2、协助与观察孩子在环境中的需求

3、订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并时常提醒孩子自我控制。

因此,对孩子应该以教育他们能独立为前提,允许儿童依其“内在需要”,自由的去选择“工作材料”——教具,自由地进行“工作”(操作)。

蒙特梭利表示:“你只要冷静的观望,保持一种尊重孩子的行为态度,使孩子在获取经验时,有完全的自由,在他们工作时不要干扰他”。

我想,在家中的大人们对孩子平日的生活教育,也应把握上述的观念。

让幼儿自己做

蒙特梭利每次在演讲时,总会提出这么一句话:“Helpmetodoitbymyself”(幼儿在呐喊:请帮助我,让我自己做)。一般父母对子女呵护的很仔细,什么都帮他们做得好好的,看起来是父母的爱心实际上却抹煞了许多孩子自我成长的机会。其实,孩子在学习走路时,就是尝试“独立”的开始。

让我们来听听幼儿说什么:

我听到了,

但随后就忘了;

我看到,也就记得了;

我做了,

我就理解了。

案例:给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


最近孩子们在学着写数字1-10,我利用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让幼儿练练这几个数字。这时家长陆陆续续来接孩子,小杰刚要把本子交给我,他妈妈就拉住了他:"给妈妈看看,你写得怎么样。"她一翻开本子就吼了起来:"你这写的什么呀?乱七八糟的!重新写过!"说着拿起橡皮把所有的字都擦掉了。小杰撅着小嘴,又拿起了笔,小心翼翼的开始写起来。妈妈在一边不停的指导着。稍有差错就擦掉重写。写到5的时候,小杰总是写不好弯勾,妈妈又在一旁吼起来:"你怎么这么笨啊!你看人家超超写的多好啊!"孩子委委曲曲的继续写着,时不时抬起头看看妈妈眼中是否流露出满意的眼神,生怕得不到认可。"弯过来的时候要碰到右边的格子嘛!看看老师是怎么写的!"说着,她又拿起了橡皮。孩子终于忍不住了,"哇"的哭了出来:"妈妈,我不会写。"当妈妈再要求他写的时候,他再也不肯拿起笔,只是哭着说:"我不会,我不会"

(二)分析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父母的希望。在家庭中,家长无一例外地对自己孩子将来的有所考虑和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很多情况下,父母的殷殷期望化作了孩子向上奋进的动力。而有时,过高的期望会化为孩子肩上沉重的压力。本案例中的这个恨铁不成钢的妈妈就是过分干涉限制了孩子的言行,非得让孩子按父母的认识和意愿去活动,不能超越父母的指令,使孩子缺乏思维的批判性,做事没主意。她对孩子批评多于鼓励。她不知道每个人,特别是孩子都喜欢?quot;好听的",也就是表扬和鼓励性的语言。她对孩子的限制多于信任。孩子是不断地成长的,今天不能做的事,明天就能做了。她不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不了解孩子的发展水平,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操之过急.家长的责任在于不断地发现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培养孩子做事情的能力。可是她过高的要求却使孩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在一次次的否定中,孩子也误以为自己就是差的,就是笨的,导致最后不敢再尝试.这就形成家长的过高期望与现实的落差。

(三)家长寄语

作为父母,该如何把握对孩子的期望呢?

第一,拓宽期望面。

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许多评价标准。家长要拓宽期望面,不要单以智力高低,学业成绩来衡量孩子。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假如你发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就走另一条路试试!家长应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孩子取得成功的期望。

第二,期望应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兴趣爱好。

家长不应从自身的喜好出发,按自己的意愿为孩子设计发展的方向。必须切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在对孩子有所期望之时,先不妨评估一下孩子的智能特点、兴趣范围、个性特征。父母要先了解一下孩子的优势在哪里,不足之处又有哪些;父母所期望的是不是孩子所感兴趣的或钟爱的,孩子的发展是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定下的目标是否符合孩子的发展水平,是否可以通过一定的培养达到;……如此等等。父母要记住,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以他的特长为出发点,而不要以周围人甚至自己作为期望的参照物与出发点。

第三,表达态度适当,激发孩子动机。

父母对孩子期望的表达方式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合适的积极的引导可以激发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而消极的不良的表达方式反而会抑制阻碍孩子的发展。

大多数的父母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这是人之常情,尤其看到别人的孩子某方面表现得特别好,就巴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像那样,却忘了评估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做不做得到?一旦孩子没有达到父母预想的目标,有的家长就会按耐不住,对孩子施加压力。其实任何学习都是急不得、逼不得的,尤其是第一次接触新事物,应该让孩子在自然的情况下愉快地学习才能得到比较理想的学习效果。要将期望转变为现实,得让孩子把父母的期望转化为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

如今的孩子,大多生活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环境中。享受着众多成人给予的关爱。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养成了一种被动的习性,习惯于等待信息与指令。那些真正源自于内心的需求与动机则显得相当缺乏,导致主动性与创造性水平较低。父母应训练孩子成为生活的主动参与者。这就要求父母适当减少对孩子的关爱与期望,多让孩子自己作判断、作选择。家长不要一看到孩子有独立意识的迹象便压制,而应极力为幼儿营造民主宽松的家教环境,给孩子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多鼓励孩子,让孩子按照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发展。当然,家长也需要对孩子的发展提出建议,理性地指导孩子成长

喜欢《案例: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给孩子留一片想象的天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留一片想象的天空”!“孩子们都是艺术家。 ”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是对无规无距的儿童画的质朴原始之美这一真谛的真实表...
    2020-07-06 阅读全文
  • 家长育儿经:给孩子一片天空 给孩子一片天空 豆豆班支蔡仪家长 我是支蔡仪的妈妈。我来交流下我的育儿经。我家宝宝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在家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唱歌跳舞,我就根据她的性格,去选购了儿童歌曲,每天晚上放1个小时的歌和她一起学...
    2020-09-16 阅读全文
  • 请给孩子留一片自己的天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豪华家装进入家庭,家长们再也不允许孩子在家里“瞎折腾”了,床上不让爬,沙发不让随便坐,这儿不准动,那儿不许摸,处处“戒备森严”。孩子们常常感到不幸福。提醒家长朋友:在进...
    2022-02-12 阅读全文
  • 给孩子一次机会,成就天空一片蓝 我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其中不乏有调皮捣蛋的幼儿,他们就喜欢给你搞出点小动作来,好像一天不弄出点事情他们就不高兴。俊俊是我班最调皮的一个男孩,他每天惹的事情使最多的,不是这里弄弄,就是那里搞搞,每天对他...
    2021-02-03 阅读全文
  • 还孩子一片自由的游戏天地 在角色游戏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呢?这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贯彻《指南》中,我们打破以往教师主导孩子游戏,孩子们只是按照老师的意图被动地游戏的做法,把幼儿推在台前,自己退后,不急于“...
    2019-12-16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给孩子留一片想象的天空”!“孩子们都是艺术家。 ”这是一位美术教育家对儿童画之美发出的由衷感叹!是对无规无距的儿童画的质朴原始之美这一真谛的真实表...

2020-07-06 阅读全文

给孩子一片天空 豆豆班支蔡仪家长 我是支蔡仪的妈妈。我来交流下我的育儿经。我家宝宝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在家喜欢看动画片;喜欢唱歌跳舞,我就根据她的性格,去选购了儿童歌曲,每天晚上放1个小时的歌和她一起学...

2020-09-16 阅读全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豪华家装进入家庭,家长们再也不允许孩子在家里“瞎折腾”了,床上不让爬,沙发不让随便坐,这儿不准动,那儿不许摸,处处“戒备森严”。孩子们常常感到不幸福。提醒家长朋友:在进...

2022-02-12 阅读全文

我们班的孩子活泼好动,其中不乏有调皮捣蛋的幼儿,他们就喜欢给你搞出点小动作来,好像一天不弄出点事情他们就不高兴。俊俊是我班最调皮的一个男孩,他每天惹的事情使最多的,不是这里弄弄,就是那里搞搞,每天对他...

2021-02-03 阅读全文

在角色游戏中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呢?这一直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贯彻《指南》中,我们打破以往教师主导孩子游戏,孩子们只是按照老师的意图被动地游戏的做法,把幼儿推在台前,自己退后,不急于“...

2019-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