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实践中的感悟——富有创意的亲子画

发布时间:2021-05-27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当一次工作学习即将开始时,我们通常会提前查阅一些资料。资料是作用于人类社会实践的一种可供参考的材料。资料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是,我们的幼师资料具体又有哪些内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案例:实践中的感悟——富有创意的亲子画”,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课程指南》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教育要特别重视家庭教育的指导,家庭教育资源的挖掘,以促进家园的互动。家园互动是课程结构中的一部分内容,是课程实施的强有力保证。良好的教育环境的创设离不开丰富的物质,资源的统筹利用离不开有效的家园互动。家长资源对于幼儿园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俗话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来讲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在这次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就充分挖掘了家长资源,使家长和我们老师共同为我们的教育工作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有一个小站点“爸爸的本领大”,需要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一张调查表“我的爸爸”。我和家长进行了一番沟通,请家长各显神通,利用业余时间和孩子一起制作一张调查表“我的爸爸”,以配合教育教学的需要。我的建议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由于幼儿园是专业的教育机构,幼儿教师是专职的教育工作者,懂得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科学的幼儿教育方法。而家长们缺乏专业的教育知识,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因此在发动家长制作调查表时,我给家长提出了以下几个要求:

1、以图为主。

2、画面要大。

3、收集有关爸爸的积极一面的资料。

当孩子们带来孩子和家长一起制作的调查表时,我们老师才真正领略到什么是创造性。家长们的水平一点也不比我们老师的差。你看,嘉健的“我的爸爸”运用俏皮、有趣的儿歌形式结合几张“父与子”非常亲昵的照片展现了他爸爸的与众不同;应韬越的“我的爸爸”则是采用剪贴画再加上简单文字说明的方式,把他爸爸的事编成了一本彩色的故事书;而严晓瑶的“我的爸爸”又是另一种风格,全部是应用计算机技术制作的现代版的一幅优美的画。…………

又如主题活动《我爱我家》中,有一个小站点“我家有几口”,需要幼儿家长和幼儿一起制作一张亲子画“我的一家”。家长们有了上次的经验,更是发挥自己的创意,表现得更出色。你看,杨卓凡的“我的一家”运用的是漫画的形式,一颗大大的心紧紧围绕着这开心、幸福的一家;王晟的“我的一家”是用一家人的生肖幽默地表现出了家里的几口人,张雨欣的“我的一家”是用叙事画的独具一格的方式体现出了他们一家几口的快乐生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家长们制作出如此好的亲子画就是对我们教育工作的支持,也是使我们的活动能更好开展的前提。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小编推荐

案例:田田的画


——记一次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历程与反思

美术活动时,我发给每个孩子一张画有很多小草的纸,请小朋友在草地上用自己喜欢的颜色添上花朵。前几天我们班上的孩子已经能够熟练地画圆形了,这一次是换个方式让孩子在巩固一下。

(小班的孩子很喜欢涂涂画画,但多数孩子的作品都是自娱自乐,没有结果意识,他们只喜欢享受涂涂画画的过程。但是,他们的画大都是抽象派的,别人很难明白其中的意义,如果想要与大家分享自己的作品,还是应该帮助其在绘画技能方面有所发展,形成大家所认同的形式符号,在孩子的个性中融入共性的元素,帮助其能与他人更好地交往。)

孩子们拿到“草地”以后,都开始兴致勃勃地为草地添上花朵(就是画上许多五颜六色的圆圈)了。我在孩子中间走动,感到非常的满意。

(不可否认,我们每一个人在潜意识里,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群体的中心,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但作为教师,特别是一个改革中的教师,这却是大忌!许多教师,就常常这样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到了孩子的身上而不自觉。譬如现在,我看见孩子们都按照我的思路在活动,满足感不由从内心深处油然而生。)

很快,我走到了田田的身边。田田是班上最小的孩子,再加上男孩天性好动,是一个让我特别头疼的孩子。这不,刚看到田田的画,就让我气不打一处来:我明明就他们在草地上添画花朵,可田田倒好,在草地上来一阵“金蛇狂舞”,把一片好好的草地糟蹋的面目全非!我一把抓过了田田的画。

(其实,我也知道,教师是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不是主导者,可是往往一看到孩子没按我的意思来办事,就心里就别扭:明明叫你这样,你偏偏那样,这不跟我较劲吗?这大概也是观念的转变还没有到灵魂深处吧!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应该随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以便能理智地对待教学中的突法事件。比如现在,如果我不及时调整,或许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田田似乎感受到了我的怒气,有点畏惧的望着我。我立刻意识到了自己行为的不妥,深吸了一口气,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心情:“田田,你这是画的什么呀?”见我和颜悦色,田田的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老师,我画的是奥特曼!奥特曼可凶(厉害)了……这个是奥特曼的十字剑光,这个是奥特曼在和怪兽战斗,保护地球!……”

(原来这在我看来乱七八糟的画,却有着这么深刻的内涵,孩子的作品真的不能以成人的标准来衡量。真庆幸我刚才没有简单粗暴的否定田田的画,如果那样,我也许会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军事家。但是,看来田田在绘画技巧方面需要帮助,该怎样用一个孩子能够愉快接受的办法呢?)

一听到田田画了奥特曼,所有的孩子都围了过来:“我最喜欢奥特曼!”“我家里有奥特曼的书!”“对,还有塞文!”﹍﹍

(呕,奥特曼!这个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的机器人这几年几乎成了所有小男孩的偶像,虽然我一直不太喜欢它,不过,既然它能够让孩子对它如此痴迷,也必然有它的过人之处,譬如它的正义感,而且,我尊重孩子的喜好,所以,我没有阻止孩子讨论自己的偶像。)

很快,孩子发现了问题:“老师,田田画的不都不是奥特曼!”“对头,一点都不象奥特曼!头是扁扁的!”“象个怪兽!……孩子们的意见让田田若有所思,对着自己的“奥特曼”皱起了

眉头,也许,他也对自己的作品也不太满意吧!

(看来,我应该是找到一个好的办法了!其实,孩子也是教育资源的一部分,而且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孩子有自己的世界,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约定俗成的规则,孩子的批评能够达到让田田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但有不伤害其自尊的效果,这种尺度教师往往很难把握,但孩子却轻而易举的做到了。)

田田走到了我的身边:“老师,你教我画奥特曼好不好?”

“好!来,告诉老师,奥特曼的头是什么形状的?”

“恩﹍﹍圆形!”

“田田会画圆形吗?”

“会呀!”

“画给老师看看好吗?”重新递给田田一张画纸。

“好!”

田田接过画纸,在上边画起了圆形。过了一会,田田拿着画满了圆形的画纸来到我身边:“老师,你看我画了好多圆!”“田田真棒!”得到表扬,田田开心地笑了。

“我们再一起来把圆形变成奥特曼,好吗?”

“好啊!”

我和田田一起动起手来:眼睛、嘴巴、头上的头盔……很快,我们合作了一张奥特曼,我把这张奥特曼贴在了墙上,并表扬了田田。现在,田田的笑容真的变得甜甜的了!

(真的,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可是,并不是孩子所有的兴趣都有着教育的作用,作为教育者,应该有着这样一种能力:就是从孩子的兴趣中提取出教育的元素,让兴趣真正成为孩子最好的老师。那样,孩子是快乐的,你是幸福的。)

案例:反思教育教学实践


1.反思的含义?

何谓“反思”?概而言之,反思,即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做出的行动、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它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们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有关研究证明,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他们事业中的重要事情,包括他们的教育目的,课堂环境,以及他们自己的职业能力。因此,“反思”被广泛地看作教师职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G.J.Posner)十分简洁地提出了教师成长的规律:“经验+反思=成长”,并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教师如果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其发展将大受限制。?

反思教育教学实践不仅要求教师从教育教学技术上思考、质疑或评价自己教育教学的有效性,而且还要求教师运用反思的结果矫正其不良的教育教学行为,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运用。美国教育家布鲁巴赫(J.W.Brubacher)等人认为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可分为三类:一是“对实践的反思”;二是“实践中反思”;三是“为实践反思”。“对实践的反思”是指反思发生在教育教学实践之后,“实践中反思”指的是反思发生在实践的过程中,而“为实践反思”则是前两种反思的预期结果,即“实践后反思”与“实践中反思”的目的,最终是要形成超前性反思的良好习惯。?

2.反思的步骤?

概括国内外有关的一些研究成果,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教师反思的框架:

(1)发现问题。教师关注教育教学中的特定问题,并从学校环境、课程、学生、教师本身等方面收集有关的资料。收集资料的方法包括自述与回忆、他人的参与性观察、角色扮演、轶事记录、各种检查表、问卷、访谈等,也可以借助于录音、录象档案资料等等。教研组、平行班老师要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在合作中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所在。

(2)分析问题。教师分析所收集到的资料,特别是关于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信息。教师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自己的思想、行为,包括自己的信念、价值观、态度、情感和技术方法等,以形成对问题的表征,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这里,教师可以利用自我提问来帮助对问题的理解,也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相互观察和分析)来进行。

(3)确立假设。明确问题以后,教师开始在已有的知识结构中(或通过请教专家、同事,或通过阅读专业书籍、网上搜索文献资料等途径)搜寻与当前问题相似或相关的信息,以建立解决问题的假设性方案。这种寻找信息的活动是自我定向式的,它所产生的研究结果有助于教师形成新的、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

(4)验证假设。考虑了每种行动的效果后,教师就开始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检验的过程中,教师会遇到新的问题、新的经验,当这种行动过程再次被观察和分析时,就开始了新一轮的反思循环。?

3.反思的方式?

教师应当如何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呢?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表明,以下几种反思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1)课后备课。课后,教师根据教学中所获得的反馈信息进一步修改和完善教案,明确课堂教学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同时使有益的经验及时得到提炼和升华,不断增强教学效果。

(2)写反思日记。教师在一天的教育教学工作结束后,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与教研组成员共同分析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缺点。另外,教师也可在上课和作业批改后主动征求、了解学生的意见,并详细记录教育教学的背景、效果、上课的具体感受、存在的问题以及通过反思后得出的解决办法等。写反思日记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教学的改进计划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对新教师而言,有许多方式可以帮助他们学习自我反省,例如录下自己的一部分课堂教学内容,看完录制的授课情况后写下自己的看法,指出优点及可改进之处,并提出改进计划。指导教师应当在相应的训练过程中培养新教师的反省和探究的习惯。

(3)课堂观摩。学科组(包括校内和校际)教师之间相互观摩彼此的课堂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情景,并就有关问题进行讨论分析,最终形成一个最佳解决方案。参加研讨的教师把研讨的方案带回各自的课堂或学校,应用于实际的教育教学情景中。

(4)专家会诊。请专业研究人员、教研室领导定期、追踪式听课,不断发现课堂教学观念、设计和操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通过共同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5)行动研究。为弄清学校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育教学实践的行动方案,

教师和校外专业研究者合作进行调查和研究。它不同于专业研究人员所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科学研究”或旨在树立教育理想的“哲学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改进。行动研究不仅在改善教育教学实践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而且有助于在整个学校教师集体中形成一种调查和反思研究的良好氛围。?

总之,通过反思,促使教师主动地将与教育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纳入到自己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来,慎重审视自己教育教学活动所依据的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维、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教师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自觉而有效的反思者,从而不断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案例:感悟取舍


一天早晨,雯雯小朋友带来了一群小蝌蚪,孩子们围着小蝌蚪引发了争论:“小蝌蚪有没有眼睛、鼻子、嘴巴?”“小蝌蚪和小青蛙长得一点都不象,怎么会是小蝌蚪的妈妈呢?”“小蝌蚪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小蝌蚪是生活在海里的吗?”……在孩子们的疑问声中,生成了“小蝌蚪”这一主题。第二天孩子们根据他们的问题找来了图片、文字资料,孩子们参照图片并借助放大镜进行仔细观察,这时婷婷小朋友提出“小蝌蚪尾巴掉了,就变成小青蛙”时,烨烨小朋友马上纠正她:“不是掉了,是尾巴慢慢缩短。”看来孩子们正在进行知识经验的交流与分享,很快小蝌蚪的外型特征以及它的生长过程他们有了初步的了解。但过了几天,小蝌蚪的模样依然如故,孩子们的兴趣开始转移到别的事物上,不再谈论小蝌蚪的事情,只是偶尔到自然角去看看,主题无法延伸,就此结束了。

活动实录二:

中班幼儿的球赛开展得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场面深深牵引着孩子们的目光,几天来他们跃跃欲试,当有人提议“我们也去踢球”时,大家欢呼雀跃,一呼百应,看着场地上孩子们快乐的身影,我们感受到他们对球的浓厚兴趣。之后孩子们的话题总是围绕着生活中他们玩过、看过的球,由此“宝宝球”主题诞生了(名称是由幼儿提议的“精灵球”“丁丁球”“大球、小球”……中商定产生的)。幼儿对球始终保持着不减的热情,一到自由活动时间就球不离手。在玩球中问题出现了,宝宝球越来越“瘦”,玩不起来了,怎么办呢?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让宝宝球“胖”起来的办法。隔天他们从家中带来球的“医生”朋友——打气筒,争着为球灌气。然而问题又来了,几个小皮球怎么灌都灌不饱,老是漏气,怎么回事呢?持续一会儿他们终于找到了原因,原来是打气筒的问题,用手抽式打气筒,小皮球里的气会反抽出来,而用脚踏式打气筒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们放弃了手抽式打气筒,全部改用脚踏式。最后还是有一粒皮球怎么也无法灌饱,他们围在一起观察了半天,终于发现皮球上破了一个小洞。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体现出的合作意识及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我们惊叹不已!可见我们不能低估孩子们的能力。看着一个个灌饱的球,满头大汗的他们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对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这一幕幕精彩的画面不断上演,孩子们的表现一次次给我们惊喜……

以上两个活动实录是我们小二班开展主题《小蝌蚪》和《宝宝球》中的小片段,这两个主题虽然都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都是取决于幼儿的兴趣,但效果却完全不同,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反差呢?想必这种情况大家在教学过程中都经历过,也困扰过。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映,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如今幼儿园的课程趋向于生活化,但如何取舍幼儿感兴趣的、真正贴近生活的主题是教师的一大难题。正确的选择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选择的失误会导致主题开展的不顺畅,甚至停滞不前,让我们感到身心疲惫,事事不顺心,非常辛苦。

虽然“小蝌蚪”、“球”都是幼儿生活周围的事物,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而言,接触小蝌蚪的机会较少,且小蝌蚪转变成小青蛙需要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不是幼儿一时能够感知得到的,小班幼儿的坚持性较差,这种缓慢的演变过程中,孩子的参与只是观察,缺乏与之相互间的互动,于是兴趣逐渐削减,如果老师仍坚持将主题延伸下去,就会变得很被动,主题也将丧失原有的意义。而“球”的选题也是在关注孩子们活动中确定的,首先孩子们本身对球类有一定(不同程度)的经验,同时球类运动在我们生活中无所不在,非常容易收集资料,再则玩是幼儿的天性,球类可以给他们一个很大的活动空间,在与球的互动及与球伴的互动中,常常会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的出现促使孩子们需要不断地去探索,而教师则以支持者、合作者的身份适时地给予推动。问题的一个个解决,累积起孩子们一份份热情,于是主题得到了不断地延伸与升华,孩子从中体验到成功与快乐,教师同样收获着成就与喜悦!

看来同是来源于生活中的内容,同是幼儿感兴趣的东西,但不一定都能成为幼儿探索的好主题。只有幼儿能够与之互动,能够参与到活动中去亲身体验的内容,才能持续幼儿的兴趣,才能保持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案例:用心体验孩子心中的画


情景:每天放学前一段时间,我们总是让孩子们进行绘画练习,孩子们端正的坐着,等待老师说绘画主题,今天的主题为“画太阳一家”,孩子们想象大胆而奇特,有的用三角形做太阳脸,光芒是用波浪线围成,孩子说是太阳妈妈的卷发,有的是画方形的太阳脸,周围是锯齿线围成,还戴了副眼镜,说是太阳爸爸在生气,头发都竖起来了,因为宝宝不肯吃饭……,还有很多很多,孩子们的讲述让我们感叹孩子的丰富想象,这时家长来了,孩子们兴奋地跑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希望得到赞许,然后我分明听到有个别家长在说:“你画得什么啊,太阳是圆的,乱七八糟……”我不知道家长有没有耐心得听听孩子的内心独白和想法呢?就这样指责,多伤孩子的心啊!

“自由涂抹的体验是任何其他体验所不能替代的,哪怕是家长不屑一顾的作品,也隐藏着孩子宣泄的快乐,注视形象变化的激动和创造的自豪。创造力的萌芽就在自由涂鸦中显现。”这是我们对家长的提醒,“遥看春色近却无的一抹嫩绿”得用心体会!

在《新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萌发幼儿和培养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因此,在和幼儿一起参与美术活动中,我们非常赞同一位日本专家的说法:不在于教会幼儿画成一张画,或制成一张工艺品,不是为了培养未来的画家,而是把它当作开发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才能和高尚情操的一种手段。

从目前我们小班幼儿的作画过程中,我们发现孩子们都已喜欢上了画画,每次一听到画画都兴奋得叫了起来。也就是说,孩子的作画兴趣已经激发出来了。但是,画画的随意性很大。1、如构图方面:不注意构图,随意画,想画什么就画什么。即使画前一而再、再而三地交代、提醒,可还是不理想。2、在造型上:简略不完整。如他们画人是一张脸,五官中略掉了鼻子;画树时,不画叶子等等。3、涂色上,有的根本不图,有的只图一小块,有的随便用色。针对这中情况,我们集中美术组的老师,共同讨论探索,该如何转变这种局面呢?后来我们也翻阅大量有关美术方面的资料,发现以上那些情况,就是小班幼儿的绘画特点,以后随着幼儿从事美术活动越来越多,加上适当的引导,造型技能也会不断地增强。

因此,我们坚信,只要不断地引导幼儿感知、欣赏、激发幼儿美感和创造兴趣,他们的绘画水平会有质的变化。假如一味的急于求成,埋怨孩子,反而会适得其反,影响他们的作画兴趣,扼杀他们的创作欲望。

案例:“笑声”中的忧丝


在午餐时间里玲玲突然呕吐起来,桌上都是呕吐物。一些孩子看到后都捂着自己的鼻子,嘴里说着:“真臭,真臭!”;有的孩子则笑起来。这时,我忙轻拍玲玲的脊背,待玲玲停止呕吐后,我问孩子们:“刚才玲玲为什么吐了?”“可能生病了。”“你们生病时,感觉怎样?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我上次生病很难受,妈妈就照顾我。”这时,平平、奇奇走过来学我刚才的动作,有的孩子去拿杯子放上水让玲玲漱口,还有的拿出手帕给玲玲擦嘴。

思考:

同情是个人由于他人的痛苦或不辛而引发的移情反应。让幼儿学会同情、学会关心他人是幼儿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只有认识到他人的状态才能产生同情,而这必须建立在让幼儿学会认识别人的情绪状态,学会体会别人的感受之基础上。

案例中的“呕吐事件”幼儿刚开始的表现让人担忧。但教师却从中寻找到了教育契机,以自己的行为来告诉幼儿应该关心同伴,发挥出榜样的作用。因为榜样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直观的特点,许多无法用语言让幼儿理解的东西,榜样却能轻易让幼儿通过模仿来学会。因此教师要随时随地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幼儿面前树立好的榜样,如呕吐时及时安慰等,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底,在内心深处奠定了同情和关爱他人的情感基础。

其次,教师让幼儿进行换位思考,去体会别人生病后的心情;随之提示幼儿要把关心别人的想法付诸行为。这样从小事做起,逐渐培养幼儿的同情心。一旦幼儿中出现富有同情心的行为的表现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激励幼儿向他们学习。

相信孩子,创设一个富有同情心的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孩子会收获关爱的生活。

幼师资料《案例:实践中的感悟——富有创意的亲子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的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在实践中成长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幼儿大班,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岁。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大胆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 让孩子在尝试中...
    2020-11-23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实践中的“去小学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扎实基础,奠定根基...
    2021-05-10 阅读全文
  • 大班教育随笔:在实践中成长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幼儿大班,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大胆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尝试中获得...
    2021-04-14 阅读全文
  • 幼教随笔:从实践中反思我的蒙氏教学 虽然她还是很活泼好动,但已经是一个工作认真的孩子了,并找到了能自然而然唤起她强烈兴趣的东西,一旦发现后,就可以摆脱那种不稳定性,并学会聚精会神! 我作为“蒙班”这个有着特殊教育体系的班级教师,从刚进这...
    2021-08-15 阅读全文
  • 自主游戏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的渗透 摘要: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环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但能够体会到童年的乐趣,他们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不断提升。然而,如何采用更为高效的游戏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一直...
    2019-12-19 阅读全文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幼儿大班,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岁。 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大胆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 让孩子在尝试中...

2020-11-23 阅读全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高质量的幼儿教育将为我国的中小学校教育和高等教育打下扎实基础,奠定根基...

2021-05-10 阅读全文

我所任教的班级是幼儿大班,他们的年龄大都在五六岁。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大多具有基本的生活能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们应该鼓励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对他们大胆的尝试与努力给予肯定。让孩子在尝试中获得...

2021-04-14 阅读全文

虽然她还是很活泼好动,但已经是一个工作认真的孩子了,并找到了能自然而然唤起她强烈兴趣的东西,一旦发现后,就可以摆脱那种不稳定性,并学会聚精会神! 我作为“蒙班”这个有着特殊教育体系的班级教师,从刚进这...

2021-08-15 阅读全文

摘要:游戏教学是学前教育环节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游戏过程中,幼儿不但能够体会到童年的乐趣,他们的参与能力、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也能够得到不断提升。然而,如何采用更为高效的游戏教学方式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一直...

2019-12-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