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案例:不该忽视的乖孩子:对一名交往退缩幼儿的矫治

发布时间:2021-05-26

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

我们常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幼儿教育工作中,我们都有会准备一写需要用到资料。资料意义广泛,可以指一些参考素材。参考资料可以促进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的提升。所以,您有没有了解过幼师资料的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不该忽视的乖孩子:对一名交往退缩幼儿的矫治”,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一、个案

方方是一名四岁的小女孩,自小班入园后,她不像其他小朋友那样爱哭闹。她倒很安静,从不吵闹,从不多说一句话,从不主动与小朋友交往,喜欢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坐着,看着小朋友玩。她不用我们老师过多的操心,真是一个“乖孩子”。

你看,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挤到我面前,大声嚷着“老师,我要,我要布娃娃”“老师,我要汽车”“我要小飞机”……唯独她安静地坐在位置上,眼巴巴地看着我。“你要玩玩具吗?”“要”她轻轻地说。“你想玩什么?”无语,她用手指了指娃娃。她平时沉默寡言,不能用流畅的语言与别人交流,对话通常是被动的一问一答或不答,其行为表现为明显的交往退缩。

二、分析

退缩行为是幼儿的一种消极性社会适应表现,它的基本特征是幼儿对自己缺乏自信,行为常有退缩表现。如果不及时帮助幼儿消除这种行为,久而久之,定会影响幼儿的人格健康,导致幼儿一生的心理障碍,使幼儿产生自卑感,甚至形成孤僻、冷漠、懦弱、多愁等不良性格,直接影响他的人生历程。因此,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这些“乖孩子”,应及早觉察幼儿的退缩行为,并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影响,以幼儿克服退缩行为和心理障碍,树立自信心、形成健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通过了解分析,造成方方退缩行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方方性格内向、胆小、不善与人交往。

2、家庭环境的影响,使方方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方方父母工作忙,先后由讲永康话的外婆和讲宣平话的奶奶照顾,由于生活在混杂的方言环境中,较少使用普通话交流,使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后。

3、方方有过尝试失败的体验,使其不敢与人交往。

上半年方方曾在私人幼儿园就读,她那不同与其他小朋友的永康话和宣平话,曾引起同伴的嘲笑,打击了她的自信心,从而使她产生了退缩行为。

三、对策

1、家园配合,发展语言。

家庭是“制造人类性格的工厂”,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和发展。方方的交往主要源于语言障碍,要想使其问题行为得以矫正,首先应从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入手。经与方方的父母沟通,他们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我们的矫正活动。我对他们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在家中,尤其是方方在场时,坚持使用普通话;二是父母必须尽量抽时间多与她接触,进行感情交流,如给她讲故事,多和孩子交谈、做游戏。让家长打开家门,走出封闭的小天地,给她寻找伙伴或带孩子去走亲访友。改变家长那种看到孩子很乖,就好像什么都好的看法。通过家长园地刊登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引起家长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在改善方方家庭环境的同时,使其内敛的情绪得以放松。在此基础上,我在班里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帮助方方的活动。

2、重视环境的创设,营造充满爱的氛围。

布朗芬布伦认为:“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复合函数。”环境对人的性格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的环境。小班幼儿离开父母,进入陌生环境多多少少会遇到一些问题,会产生心理焦虑,那是很自然的。关键在于我们老师要理解孩子、要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感情,让幼儿感受到老师真诚、温暖的爱,从而使幼儿对老师产生信任。

早晨来园时,我面带微笑地主动抱抱她、亲亲她、迎接她,有礼貌地向她问好,从简单的对话中引起孩子说话的欲望。课后和她玩“木头人”“猜拳”“猪尾巴”等游戏;午睡起床后,变着花样给她梳不同的发型;有空就主动寻找话题,与她聊天交谈,如:“你这件衣服真漂亮,是谁买的?”“今天谁送你上幼儿园的?”“你最爱吃什么?”等等。即使她不理不睬,我也想猜她的心思,帮助她解决困难,让她相信依靠老师,使她感到老师像朋友,老师喜欢她。

3、寻找“闪光点”,引导同伴接纳、关爱他。

单纯有老师的关爱还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同样了很重要。我们应充分发挥同伴、集体的作用,教育小朋友之间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学。我还有意识地把她的座位安排在性格外向,爱说爱笑的小朋友旁边。让活泼开朗的幼儿和她游戏、交谈、给她以积极的影响。我还为她安排了生日活动,让她生日那天感受到幼儿集体的温暖,感受老师和小伙伴的关心。生日那天,小朋友都拿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围在她的身边。有送的小红花、有的送图画、有的送糖果,大家都一起唱着《生日快乐》的歌,并且每人送她一句美好的祝辞“祝你生日快乐”。方方捧着礼物,听着歌声,她神情异常,眼睛有点湿润了。

我发现《生日快乐》、《两只老虎》等歌曲,孩子们非常喜欢唱,方方也喜欢唱,在没人注意的情况下,她能很完整地跟唱。此外,我还发现方方喜欢韵律性较强的儿歌,于是经常请方方上台为大家朗诵。方方不愿也不敢上台,我就请几大胆的孩子陪着一起表演。起初,方方站在台上低着头不张口,但我还是和小朋友一起为她鼓掌、加油。渐渐地,尽管她很胆怯,尽管几乎听不到她的声音,但方方终于能在众人面前张口了。通过经常性地唱歌、念儿歌,方方用完整语句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同时她的自信心也增强。

4、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我们在帮助幼儿认识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的力量,给幼儿创造成功的机会。美国哲学家艾马松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对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具有退缩行为的幼儿。我们要为其增强自信,就是“成功是自信的第一秘诀”,即让她体验成功。

我有意识地为她创造成功的机会。自从她开始信任我,喜欢走到我身边后,我就选一些简单的问题或任务让她完成。我多给她发言的机会,声音高低先不作要求,只要她说,就多鼓励她。提供给她锻炼的机会。如“请你去叫豆豆进来梳头。”“请你把这本书给冰冰”等,积极为她创设与同伴主动交往的机会。每当她完成任务后,就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一个拥抱、一个亲吻、一个五角星或一朵小红花等。尽量创造机会,让其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帮助她勇敢地迈出主动与人交往的第一步。

四、效果,

经过一年的家园配合,在双方共同的努力下,方方的语言表达能力、交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她能在小朋友面前大声说话,能主动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友好地参与游戏。她有了很多好朋友,现在还经常邀请好朋友到她家玩。方方还能上台朗诵儿歌、唱歌了,在幼儿园开展的“小歌手”比赛中还得了三等奖。方方的自信心增强了,渐渐与小朋友产生了认同感,在交往中不再退缩了。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改变以为那种只看孩子智力水平,只关心、身体健康,忽略心理健康水平、个性发展水平的陈旧观念。现实生活中有一些孩子表面看来好象很听话,是个“乖孩子”但情感淡薄、性格脆弱、意志薄弱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应引起我们教师和家长的关注。幼儿期是幼儿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个性形成的时期。应抓紧这个关键期,培养幼儿良好的人格特征。在幼儿园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还特别要注意与家长的密切配合,指导家长了解和掌握家庭心理健康的知识,消除产生心理健康的隐患,实行早期干预、治疗。

作为教师我将不断学习、探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在工作中应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我将永远记住关心孩子、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用爱去滋润孩子的心田,“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我深信:只要相信幼儿,热爱幼儿,耐心教育就可以排除他们的心理障碍,为他们将来更好适应社会环境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编辑推荐

幼儿园案例分析:一名幼儿交往能力的转变


月月是外地来京的小朋友,父母在北京做小生意,她还有一个比她大6岁的哥哥。由于父母工作忙,他们对月月的呵护远不如班上其他幼儿的父母细致周到,加上性格都有些暴躁,致使月月在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影响。月月是个性格较外向的孩子,看得出她有与同伴交往的较强的欲望,但不知为什么班上小朋友总是不愿意接近她,还经常告她的状,甚至有些家长也常常来告状。月月在与同伴交往中到底出现了哪些问题?带着疑惑,我开始认真观察月月与同伴的交往行为,并想尽快帮她找出原因,改变现状,让她也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在交往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不断成长。

案例1捡航航的糖吃

区域活动时,航航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这是我妈妈给我带的一块巧克力。”小朋友看了看没有更多的反应,继续进行游戏。只有月月快速放下手里的玩具,走到航航身边说:“能给我吃吗?”“不行。”航航果断地说着,并把糖放到了兜里。月月眼睛始终不离开航航的兜,看得出她特想得到这块糖,嘴还在不停地微微动着。

为了吃到这块糖,月月一直跟着航航,航航走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航航,我给你玩玩具,你能给我吃糖吗?”“不行,这是我想妈妈的时候才能吃的呢!”“那给我半块糖行吗?”“不行。”航航说完蹦蹦跳跳地离开了。

上午做操回来,航航没注意,不小心糖从兜里掉了出来,月月看到了,迅速捡起来剥开放进嘴里。航航看见了,哭着喊着想要回自己的糖,月月却赶紧使劲地把糖嚼碎往下咽。“你讨厌,我不喜欢你……给我糖。”航航伤心地哭着说。周围的小朋友看到这场景纷纷说:“我也不喜欢月月,我妈妈说不让我吃别人的糖。”“我妈妈也说了抢别人的东西吃不是好孩子。”月月听了一会儿,也意识到自己这样做不好,因此什么也没说悄悄地离开了。

分析

月月想吃到这块糖,非常能理解。这么小的孩子对零食,尤其是对糖的依赖很深,很多时候糖能起到安抚孩子情绪的作用。而月月又是一个相对缺少父爱母爱的孩子,她来园基本一住就是一周,不像其他孩子一样能更多地得到糖果,因此她想得到糖果时的那种渴望心情远远超过其他幼儿。4岁左右的孩子,对于这块糖到底该你吃还是我吃的概念不是很清楚,往往会认为我喜欢就是我的,我需要就是我的,因此这种想法支持着月月想吃航航的糖,不管人家愿不愿意给。

措施

散步时,我与月月聊起天来:“月月,刚才吃的航航的那块糖还甜吗?”月月睁大眼睛看着我不说话,我知道她可能意识到不对了。我没有去指责批评,而是问她:“糖是谁带来的?”“航航。”“噢,航航妈妈怕航航哭给她带的。那航航的糖掉在地上,你看见了应该捡起来还给她呢,还是自己吃呢?”月月想了想说:“还给航航。”“真好,可是今天月月抢了航航一块糖吃,少了一个朋友吧!”月月点点头。“下次特别想吃糖时,跟老师说,看看老师有没有办法,好吗?”月月认真地听我说,并接着我的话说了一句:“徐老师,下次我给航航带一块糖来。”“太好了,月月就是这么懂事,快告诉航航‘别难过了,下次我回家给你带块糖来’。”月月高兴地跟航航说了这句话,航航也点头接受了。

案例2今天小朋友都接吗

下午,月月问我:“徐老师,今天是星期三吗?”“对。”我不经意地回答。月月来到欣悦面前问:“今天你接吗?”“接!吃完饭我妈就接我。”月月又来到炅玉面前问:“今天你接吗?”“接!我妈下班就来接我。”月月可能意识到晚上就她一人住宿了,心里有些郁闷,她叹了口气,回到座位上,眼睛开始有些湿润,眼泪在眼眶里转了半天没有掉下来。

坐在一旁的嘉悦小朋友正在高兴地摆弄着玩具,突然月月一把抢过她的玩具。嘉悦立即大哭:“老师,月月抢我的玩具!”嘉悦突然这么一哭,把全班小朋友的注意力都吸引了过来。

月月抱着玩具没有还回的意思。我问:“月月,为什么抢小朋友的玩具?”“我想玩。”她生气地回答。“那小朋友正玩着你怎么能抢呢?”“她一会儿可以回家玩。”月月还是抱着玩具不撒开手。为了不让月月心里再难受,我没有批评她,而是对她说:“大家一起玩吧!”于是我与他们一起玩起了玩具,渐渐地,月月的心情好多了。

分析

从与月月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月月抢嘉悦的玩具是因为嘉悦可以回家,换句话说,其实是月月嫉妒的心理在作怪。她肯定在想:为什么小朋友能回家和爸爸妈妈在一起,能回去做自己喜欢的事,而我不可以?为什么晚上就剩下我一个人,连个伙伴都没有?既然她左右不了成人的这种“不平等”安排,她只有对无辜的伙伴宣泄自己的怨气。从这个案例分析,月月的行为属于情感缺失所致,因为她得不到同伴那样的来自家里的及时关爱。家里父母的现状我们无法改变,但如果能够在幼儿园给月月营造一个“家”的氛围,可以弥补她情感的缺失,她的心理状态也会有所改变。

措施

现在每到周三晚上只剩下月月的时候,我就尽量把月月的活动安排得满满的。“月月,咱们一起看书吧。”“月月,咱们一起收拾娃娃家吧。”“月月,我教你剪纸吧。”“月月,我给你一块糖……”

月月每次接过老师给的糖都很少吃,而是把它好好地放在兜里,等第二天小朋友来园时,她就分别向小朋友说:“这是昨天我没回家,徐老师给我的糖。”其实她的这一举动是想向大家证明,她虽然没回家但也得到了爱,而且是老师给与的爱。其实这种举动也是月月爱的缺失的一种自我安慰。

案例3我漂亮吗

上周,月月对果果头上戴的卡子喜欢得不得了,要了几次也没有得到手。今天来园,月月让妈妈在她很短的头发上梳了个小辫,还戴了两个漂亮的卡子。她一会儿摸一摸,一会儿去照一照镜子,一会儿又问小朋友“我漂亮吗”。“有些漂亮。”有的小朋友回答,但更多的小朋友回答“不漂亮”。

月月伤心地几乎要哭了,含着泪向我告小朋友的状。我说:“是吗?你戴上卡子挺漂亮的。为什么他们说你不漂亮,咱们一起问问去。”我拉着月月的手来到小朋友中间,依次征求他们的意见:“你们看月月今天也戴上漂亮的卡子了,你们觉得月月漂亮吗?”有的小朋友不吱声,有的小朋友摇头,有的小朋友说:“不漂亮。”“为什么你们认为月月不漂亮呢?”我惊讶地问。“月月有时抢我的玩具,我觉得她不漂亮。”“她说话老大声喊,我耳朵都不舒服了。”“她画画老是往脸上手上画,还把我的画画得乱七八糟。”“她老推我,不跟我好好玩。”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哪里是在谈论月月漂亮不漂亮呀,简直成了对月月的批判会。月月低着头,不再让小朋友看自己漂亮不漂亮了。

分析

4~5岁幼儿初步有了判断美与丑的意识,他们看一件事物的方式开始改变,不再是从前那种“顺应式”的、表面的、惟一的。虽然他们心里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但他们看问题的视角拓宽了,他们评判一个事物的好与坏,不再像从前那样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去判断,而初步萌发了综合分析事物的意识。

一个发卡戴上后是否漂亮的话题,却引来小朋友对一个人行为的评价,并最终判断她是否漂亮,这说明美的标准在中班幼儿心里悄悄发生了改变。今天发生在月月身上的这件事,对于她来说也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正是这件事使她开始初次思考“漂亮”的含义,从而触动她行为的改变。

措施

月月对小朋友们的批评指责,一时不知所措。看着她尴尬的样子,我忙替她解围:“你们刚才说的月月是以前小时候的月月吧!现在长大了的月月已经不是这样的了,那天我还看见她在院子里扶翰奇坐上小汽车,还推他玩呢,特像姐姐。”

我这么一启发事情发生了变化。航航接着我的话说:“月月不抢我糖吃了,那天还给我带了一块糖来。”“那天我摔了一个跟头,月月问我疼不疼,还给我掸衣服。”端端补充说,“月月还帮我搬椅子……”看着小朋友夸奖月月的场面,我很高兴。我注意观察月月,她的表情开始变得美滋滋的。这时我又把话题拉回来,继续问小朋友:“现在你们觉得月月漂亮吗?”“漂亮。”“为什么?”“因为她团结友爱了。”“因为她不抢我们东西了。”此时的月月,高兴得嘴都合不上了。

案例4别哭了,明天妈妈来接你

今天,皓轩第一次住宿。白天他情绪不错,晚上就不同了,小朋友都在各区域玩,他却很不安,一会儿走到卧室床上趴会儿,一会儿走到卫生间,不停地换地方,幻想他妈妈晚上来接他。

皓轩是典型的男孩性格,有泪不愿意轻易流,更不会放声大哭,此时他虽然心里很伤心,但也决不哭出声来,只是趁小朋友、老师不注意时偷偷哭几下,因此不易让人发现。

但即便是这样,仍然被月月发现了。月月几次走过去说:“皓轩别哭了,明天天一亮你妈妈就来接你了。”她一边说还一边给皓轩擦眼泪,还给皓轩送玩具。皓轩在月月的关心下,情绪真的平静了许多。

分析

月月不仅是一个爱美的孩子,还是一个极有爱心的孩子,她对伙伴的关心很细致、也很及时。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正是因为她有这方面的亲身感受和体验,她曾经有过像皓轩这样恋家的痛苦,又感受到老师、小朋友对自己的关爱,因此她此时最能理解皓轩的心情,最能理解皓轩需要什么,同时她也最能把体会到的爱传递给皓轩。

措施

每当看到月月关心他人的行为时,我总是鼓励她:“你真像姐姐,你长大了,更懂事了。”我真的感受到,这些话在月月的身上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案例5老师,我给小妹妹糖吃了

户外活动时,月月看到小班一个小朋友在哭,她走过去,从兜里掏出一块糖说:“别哭了,给你一块糖。”小班小朋友还真停止了哭声。

月月走到我跟前说:“徐老师,小班小朋友哭了,我给了她一块糖,她就不哭了。”我知道月月想得到我的肯定,赶紧说:“你太棒了!可是你哪来的糖呀?”“佳欣给我带来的。”我把佳欣叫过来问:“佳欣,你怎么想起给月月带糖了?”“月月帮我穿衣服了。”“那你怎么想起给月月糖呢?”我不解地问。“她昨天没回家,我怕她想妈妈,就给她带糖了。”“哦,原来你们都是在互相关心呀!真是好孩子!”听完我的夸奖,两人高高兴兴地玩去了。

分析

从给小班小妹妹这块糖来看,月月关心他人的行为已经越来越主动,范围也已不受班级的限制。同时,她的爱心也得到了同伴的认可,佳欣在家里都会想到在园没能回家的月月,担心她是否想妈妈。这也正是月月关心佳欣,帮助她穿衣服这种友好行为的回报。

幼儿正是在交往中学习交往,从不会交往到会交往,从不愉快交往到愉快交往,逐渐体验到交往的快乐。月月之所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与同伴的交往能力有了较大的改变,主要是教师能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析她的心理状态,读懂她的内心世界,尽力弥补她的成长缺失部分。对于月月交往中的“过失”采取不强化、不指责的态度,和她一起分析问题所在,并发现月月交往中的点滴进步,有意用放大镜放大。帮助月月树立自信、树立正面形象的同时,启发同伴们用欣赏的眼光看月月,改变幼儿脑子里已有的对月月不佳形象的记忆,这样会对月月交往能力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案例:个案不该忽视的一群


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做一些事,但常常因自我感觉较差,害怕失败,怕被人取笑而情绪低落。有时,自己明明会的问题,看着别人抢着回答而不敢举手。他们常常是被人遗忘的一个角落。

我班的佳佳就是这样的孩子。她性格内向,很少说话,做什么事总爱钻“牛角尖”。由于家庭过分宠爱,养成了她软弱、胆小的性格。别的孩子都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而已是大班的她还时时哭着鼻子来幼儿园。为了能让她适应集体生活,改变懦弱、胆小的性格,在活动中我时常鼓励她,肯定她,多给她创造成功的机会,增强她的自信心。

有一次,她来园迟到了,小朋友们已经在做操了,彬彬责怪她说:“佳佳,你那么晚来,我们马上要上课了。”佳佳马上伤心地抽泣起来,她连一句责怪的话都承受不了。我轻轻地走到她的面前,安慰她说:“佳佳,我知道你一定有事耽搁了是吗?相信你下次一定不会迟到的。”佳佳听了我的话止住了哭声,但她的情绪仍然很低落。因为她自我感觉太差了,太在乎别人对她的态度了。针对他感情不易转移的特点,我就请她做我的小帮手,为小朋友发发蜡笔,把体育用品送还体育室等等,以此来分散她的注意力,树立成功感,增强她的自信心。而当她做完一件事后,我就笑着鼓励她说:“谢谢你,佳佳,你真能干。”终于,佳佳的脸上泛起了笑容,她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其实,佳佳很聪明,她知道许多事,有时很想告诉大家,但又怕讲错,别人笑话她。一次,我问小朋友:“正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几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我刚想请,突然发现佳佳的手在桌边微微动了一下,但又看了看那些高举的小手,又迟疑地放了下去。我立刻请她回答,她涨红了脸,用很轻的声音说:“是元宵节。”“什么,我们没听见。”小朋友嚷嚷起来。佳佳有些不安了。我连忙笑着肯定她说:“佳佳,你说得很对,小朋友没听清楚,你再响亮地说一遍,好吗?”我请小朋友们静静地听。佳佳望了望我,终于鼓起勇气响亮地重复了一遍,小朋友们为佳佳的进步鼓起掌来。

佳佳的成功机会多了,自信心也大了。现在她能高高兴兴地上幼儿园了,有时爷爷、奶奶来接她,他还不愿意回家,上课时也能大胆地举手发言。看着她的点滴进步,我无比欣慰。是的,老师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胆小的孩子,将爱洒向“被人忽视的角落”,使他们在成功中获得自信,在自信中获得自尊,在自尊中获得自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将对他们的一生非常有益。

案例:对一个不善交往幼儿转化的尝试


送走一批学前幼儿,又迎来一批新的幼儿,在这批新生中,张钰姣小朋友引起了我的特别注意。

个案基本情况:

张钰姣:女,六岁,学前班幼儿,独生子女,父母均是中学教师,由于工作较忙,由爷爷、奶奶带。

该幼儿聪明,文静,思维活跃,学习兴趣高,但是不善表达,交往,特别是在人多时无论怎样引导,什么活动她也不参加。其表现为:不与同伴一起玩,下课总是一个人呆坐在位置上,上课时集体回答问题有时很积极,而在老师单独提问时却再也不说话,任凭你怎样引导也没有什么用,她只是用害怕地目光盯着你看。早上入园时从来不问“老师早”。游戏时张钰姣总是自己单独地玩,只要有人邀请她她就用害怕的目光看你,总也不参加你的游戏。针对这种情况,作为班主任,帮助她改变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记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依赖感。”如何让孩子爱交往、会交往,我向家长了解情况,由于生活环境单一,张钰姣又缺少同龄的玩伴,使其不知如何与同伴交往,缺少一定的方法和经验,这更加加重了她的心理上的紧张。家长也很头疼这件事,于是我经常与家长沟通,提出与家长配合,在日常生活中积极为幼儿创设交往的机会,同时,教给孩子交往的技巧,这样孩子才会爱交往、会交往。

实施的办法:

对幼儿:

1、建立良好亲密的师生关系,就象母亲对待自己的儿女一样,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关心帮助她,课外经常把她叫到身边与她聊几句,只要有一点进步我都会鼓励表扬她,让她愿意接受的同伴与她同桌,多牵牵她的小手,多抚摸抚摸她,给她有母亲在身边的感觉,增强孩子对老师的信任,从而消除她对老师的心理紧张。让幼儿感到温暖,形成安全感、依赖感。通过各种教学活动和形式教幼儿礼貌待人,要求孩子和老师、同伴、家长之间见面能相互问好,告别时说“再见”,请求别人帮助时要说“请”,接受别人帮助后说“谢谢”,无意中碰到别人要说“对不起”,接受别人道歉时说“没关系”。

2、日常生活中仔细地观察,利用讲故事、表扬、鼓励的手段对他进行教育和引导,增强她的自信心,并带她与其他班的幼儿及教师多接触.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帮助他们正确认

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采用“手牵手”的方法,请能力强的小朋友在活动中多与她接触,多与她一起游戏,使她逐步适应幼儿园的日常生活。适当安排一些“大带小”的活动,使幼儿有机会与年龄较大或较小的孩子交往,体验不同的交往乐趣,促进他们交往能力的发展。

4、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幼儿在家情况,不断调整教育方案。

对家长:

1、主动与老师配合,互通家园信息,时时了解她的想法和需求,力求家园教育一致性。

2、正常情况下坚持天天来园,不无故缺席。

3、为了锻炼幼儿多说话,家长每天都要抽出一定时间,与幼儿共同游戏或让幼儿参与家务劳动,从中创造交谈的机会。谈话的主题可以联系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如:“你在幼儿园学到了什么知识?”“和哪些小朋友在一起玩了”“举手回答问题没有”等等。

4、向家长介绍一些如何培养幼儿自信的知识,以及一些有效的教育方法。家长自己订阅一些有关杂志,多学习一些别人教育孩子的先进经验。

实施效果:

平时在园里,老师小朋友主动去接近她,为她排除在园遇到的种种障碍,送她小红旗,对她进行鼓励和表扬。看到贴在自己头上的小红旗,她开心的笑了,愿意与小朋友接触,有时也能回答几个问题。来园时能愉快的跟老师、小朋友打招呼。

在“手牵手”活动中,小朋友都会跟她一起玩,还将自己的好玩具给她玩,好图片给她看,让她体验到与同伴一起玩的快乐。有时也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表演给她看,这样她明白了什么叫交换玩具,也更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了。

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张钰姣小朋友有了变化,我就及时表扬、鼓励她,让小朋友向她学习。从此以后,她就更加主动地跟老师、小朋友们打招呼了。渐渐地,她变得比以前爱说话了,也爱和别人交往了。今年为迎接“六一”儿童节学校举办艺术节,每个班都有文艺节目,我开始选张钰姣小朋友去跳舞,她总是摇头,课余我几次找她聊天,不断的鼓励她,她答应我参加跳舞,可是还是有点放不开,于是我主动打电话与她父母联系,通过家园共同努力,张钰姣小朋友很乐意地参加跳舞了,而且还跳得不错,我趁机不断的鼓励她,她跳得更带劲了,脸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通过这些事,特别是对我,她更加信赖,课余总是主动找我说话,还时常来拉拉我的手,我感觉我们就象母女俩。看着她发自内心的笑容,我也欣慰的笑了。

教师心得:做一名有良知的教师


导读: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的目的,尤其是不要要求学生简单地呈现知识,而要使知识成为一种手段,去发展他们的思维、智力、情感、思想、品质。

昨天是妻去沈阳函授学习的日子,因为要住宿,有些日常用品要带去,所以我去送妻。在车站,我意外地遇到了我的学生小龙。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孩子,虽然我教语文而他的语文是全班最差的。我以为他见了我一定会过来跟我说话的,可是,他却傻傻地站在那儿直直地看着我半晌无声。

我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小龙?看不出来是我吗,我是张老师啊!”

他这才红了脸说:“张老师好!”

我问他,刚才怎么了。他说,他一看到我,马上就想明天该背的题是什么,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直到我说话,他才意识到,期末考试早结束了,这才松了口气,回过神来。

小龙的话让我沉思好久,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教育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可是我是这样去做的吗?面对期末考试,我要求学生,把课堂笔记上所有的东西都要尽可能地背会。我明知道,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无聊和令人讨厌,可是我还是反复地要求他们去做他们并不爱做的事情。

叔怀、项楠、孙营、维维……他们都是我最好的学生。本来我可以让他们走进更广阔更美丽的语文世界,让他们在其中思考、感受、表达,好在阅读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可是,他们得到我说的这些了吗?可怜的学生,当你站在我面前,把我留下的问题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我虽然也表扬着你,可你知道我的心在痛吗?当你怀着疑问的神色问我:“老师,这些我们都要背吗?”我虽然也在点着头说“是的”,可你知道我的心在痛吗?

当然,那些问题的确也很重要,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了它们,自然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但是那些,毕竟是别人的思想(尽管也有不少是我引导学生们得来的),即使学生们背得再熟,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能有多少贡献呢?

其实,又何止他们在上演着这出悲剧?

哪个学习语文的学生没有做过这场悲剧的主角呢?哪个语文老师没有担任过这场悲剧的导演呢?

我的语文教师同行,你若没有过,那你一定是王泽钊或者是另外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特级教师,因为特级教师的学生一般也都是“特级”学生,你虽然没有要求他们去背,可是他们怕丢你的名或自己的,他们已经在背别人的思想了。

对于语文来说,本来应该是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起来越省劲。可俯视一下中国的语文教学的实际吧:越往上念,学生越苦越累。基础知识,基本篇目,文言诗文,说明语段,记叙语段,议论语段,文学作品,科学小品,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这每一组四个字中,有多少学生徒劳的汗水、机械的记忆、无奈的重复,又有多少老师自以为高明的小窍门、得分点、答题方法、分析思路等匠气啊?

作为老师你或许很骄傲,你有多少多少的学生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他们的语文分又是多么多么的高。可你是否想过,你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究竟给了你的学生们哪些有用的东西?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人们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的目的,尤其是不要要求学生简单地呈现知识,而要使知识成为一种手段,去发展他们的思维、智力、情感、思想、品质。

我,和你,是有良知的教师吗?

案例:对一个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小孩的叙事研究


对一个有社会退缩行为的小孩的叙事研究

幼儿园是众多小孩群聚的地方,他们中有活泼聪明、身心健康正常的,也不免有少数性格孤僻、身心异常的。幼儿教师都希望而且也善于带前一类小孩,不希望也不容易教好后一类。因此,在幼教实践中,后一类小孩的教育往往是一个薄弱的环节,更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和重视。

一、观察实录与分析及应对措施

观察对象:李辉,男,2002年8月29日出生。

观察时间:2005年8月29日至2005年12月1日。

观察目的:帮助幼儿改变社会退缩行为,适应新环境,乐意上幼儿园

观察实况:大哭入园

开学了,新生李辉入园,好长一段时间里,他每天总是双手缠绕着妈妈的脖子,双脚紧夹车椅,放声大哭,不肯入园。妈妈硬把他往教室里一推,嘴里骂骂咧咧地走后,老师过来劝他,但怎么劝也没用,一般约半个多小时后,他才开始透过泪眼观察教室里的每个人,一遇到老师的眼就把头低得很厉害而且吸吮手指,一整天除了老师牵他的手去厕所,无论怎么抱也抱不出门半步的,他整天不讲话,只有中午老师喂饭时,才能看见他的嘴动。

分析:上学哭闹,是一般幼儿常有的事。但正常幼儿的适应期很短,像李辉这样持续多日,且孤僻、固执的小孩还不多见。他喜欢低头、吮吸手指、怕与人接触,教室里这么新鲜的玩具和游戏怎么也吸引不了他,说明这个小孩有与正常的小孩有不同的地方,他的害羞、焦虑等种种表现反映出他有典型的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特征。对这样的儿童的教育,主要的是要消除他的这一不正常心理特征才行。为此,首先要弄清他这一现象的原因。于是,我采取了初步措施:

1、家访:我了解到李辉从小住在乡下,和他奶奶住在同居于一大院内,平常不与其他同伴交往,接触范围小,只会讲家乡土话。最近刚刚进城,但其父常常出差在外,其母是一家工厂的计件工,经常加班,接送小孩匆匆忙忙,没有时间了解孩子的情况,缺乏与孩子的交流。这些情况说明,李辉有着形成社会退缩行为表现的客观条件。我们可以先从外部因素的改变着手,进一步观察其变化并作适当调节。

2、主动亲近他。从李辉低着头的神态中,我观察到他有恐惧、陌生、孤独的心理,于是我主动关注、亲近他,给他擦眼泪、抚摸他,经常陪他。我经常这样做的结果,在观察的初期并未收到理想的回报,但我没有灰心,继续注意观察。

观察实况:他认我这个老师了。

十月的一天早晨,又哭又闹的李辉又被妈妈“塞”进了教室。我抱起他,他拉着我的衣服喊:“打电话,打电话。”我对他说:“不哭,我去打电话。”他坐在椅子上不断重复“不哭,打电话。”随着晨间活动的开展,他的哭声渐近尾声,但仍以顽强的毅力拒绝一切活动。

分析:他抱住我并开口说话,说明他已经承认我的存在,他要我去打电话说明他已经理解了我平时对他说的“宝宝来上学,妈妈在上班”的话了。在此基础上我适当调整了引导措施:

1、在活动中亲近他,我经常同他搭积木或给他讲故事,多看他,对着他讲话,帮他摆脱孤独感,让他意识到,他在集体中、整体中。

2、争取家长配合。就李辉的情况,我与其母建立了联系。根据和她妈妈接触的情况,我觉得,李辉的行为表现其家庭影响是主要的原因,因此,要使李辉目前的状况得到改善,先要使他的家长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得到家长的配合才行。于是,我建议他的

家长定一份《家庭教育》,并决定和他多接触、多交流。

观察实况:他走出教室了。

这天,李辉哭着,脚却知道往教室挪了。晨间活动时,有一块积木滚落下来,他用脚踢了一下,积木滚动了几下,停住了。他抬眼看了四周,没有人注意,他又踢了几下,忽然望见了我,便缩回了脚,坐好低着头,手指仍不紧不慢的在嘴唇上磨蹭。我拿积木给他,他不要,我走开,他好一会才慢慢拿起来,见到别人的眼光立即不动。户外活动开始了,他又坐着不动,知道我要来招呼他,他双手抓住桌面,脚紧夹椅子,准备拼命大哭一场。我没有去理他,只对小朋友们说:“昨天的那个电话修好了,我们去玩打电话的游戏。”电话只是院内一个半人高的玩具而已,上面套着铁链,取下来就像一个电话听筒,小朋友都爱玩。当小朋友散出去后,我有意装着不经意的说:“我要出去打电话了,教室里还有人啊,一起出去玩吧?”我说这话时,看也不看他,不给他犹豫的机会,拉着他的手做出来了。来到院子里。我让他先打电话,他拿起话筒就说:“妈妈快来接我”并不肯放手。其他小朋友说:“你打好了,给我打打吧。”他松开手,又大哭,“妈妈来,妈妈来。”喊个不停。

教师感受:我的不经意,终于把他引出教室,解决了一要他出教室他就抱着桌腿大哭大闹的问题。我想,这其中适当的冷处理也是有作用的。在经过了两个月的集体生活后,它能从游戏的旁观者转变为自己单独游戏,这是一个大的转变,为了使他消除孤独感,能参与集体活动,我采取了如下教育措施:

1、创设游戏环境,增添游戏内容,创立贴星星等小玩意奖励吸引他,并让他在同伴身边玩相似的玩具,让他多模仿。

2、通过家园联系册我了解到李辉近来家里的情况:他会许多儿歌,在家常自言自语的念。这说明李辉小朋友内心还是蛮想学的。于是,我建议他妈妈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多交谈。

3、经常和他共同合作涅橡皮泥、剪纸、搭梯子,增强他的动手能力,在合作制作过程中,诱导他的主动性,发展他的动手能力、欣赏能力和成就感。

观察实况:哭声小,没有泪水。

进入冬季,李辉入园时,穿戴多了,经常戴着帽子、手套,穿着大衣,整个一个套中人,当帮他褪去围脖、手套等物时,他就大哭。讲道理,他也不听,死命护住自己的东西,别的老师也来教育他,可最终都摇头走开了,认为这样的孩子真少见。但我发现他的哭声比以前小些,没有泪水,低着头,手指机械地磨蹭在唇间,眼睛向上、向四周瞄,别人碰他,他便往里坐一下,再碰他一下,它就对小朋友或者老师大哭:“他打我,他打我!”不断重复几十遍,惹得小朋友们不敢碰他。

老师感受:尽管李辉仍然在哭,但他是哭着向老师和其他小朋友告别人的状,这是他希望引起别人的注意、求救于人的信号,说明他正在迈向与人相处的第一步,这时积极的引导教育对他来说很重要,于是在教育中我注意了一下环节:

1、教育其他小朋友要和他说话,聚集在他面前做游戏,便于他看到,让他用心于别人交流。

2、每人分得的一个放衣柜子上都贴上苹果,五星、花之类的图形,特别给李辉的柜子上贴上一只小白兔图案。

3、让他目睹其他幼儿进教室后,自己放衣物入柜,回去时自取的做法。

4、放学时,我经常对他亲切的说:“再见,明天早上我等你。”

5、经常与他妈妈交流,及时了解他的情况,以便调整对他的教育。最近她妈妈说,现在他以不那么想他奶奶了,想也没用,只是脚前脚后跟着我,我也不打他了。这说明家长的做法也有改变,对小孩的行为改变是有益处的。

观察实录:他笑了。

虽然李辉还是哭着走进教室,但停止哭后坐下,老师帮他拿掉帽子、手套放入他的柜子中,他已经习惯了。有一个周末过后,他穿着新衣服进来,我说:“这衣服真好看,谁买的?”“妈妈。”他笑着回答我。这是他入园以来的第一次笑,羞涩的笑。从这个星期开始,他已经能默默地参与大家的活动,如做操、跳绳、在桌上折纸等。

教师感受:李辉的种种不良行为已有所改善,有些还比较明显,说明以上种种措施有一定的合理性、适应性。继续为之,将会强化他表现出正常的行为,达到教育好他的基本目的。

这时我最纳闷的是为什么他至今早晨入园仍要一直哭个不停。后来我细问原委才知,原来每天他上学时,他妈妈总要他喊“老师早”,他不肯喊“老师早”不等于他不接受老师,很可能是腼腆害羞。于是每次早晨入园,我主动地喊他早,给他打招呼,把他领进教室。几次下来,他习惯了,哭着上幼儿园的情况也得到了改变。好了一段时间后,又是哭着来幼儿园的,问他自己哭的原因,原来是他妈妈答应晚上带他出去玩,结果没去,他妈妈不守信用,还恐吓他,要打他。事后我与他妈妈交换意见,他妈妈红着脸说,昨晚下雨了不能出去。尽管这是客观原因,但是如果家长善于换一种方式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恐怕会不至于如此。还有几次早晨哭,是因为她妈妈没有给他买他要吃的早饭,他不顺心,其实这可能是他妈妈怕迟到,来不及买,也可能是他妈妈随便说说而已,岂料这个孩子是个认真的孩子,得不到满足,他便逐渐怨恨起妈妈,向我告状。看来,家长的言行在自己看来是个不经意的事情,但对孩子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不同的言行对孩子的引导作用是有很大价值差别的,作为家长必须意识到这一点。

二、小结

有资料显示: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多见于5——7岁的儿童。造成社会退缩行为的原因可能与遗传有关,也可能与儿童以往的经验有关,如缺乏与他人进行社会交往的经验与技能。适时地转变儿童的这一不良行为,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非常关键。在李辉小朋友开始哭闹着入园时,我观察他的目的,只是为了让他尽快适应环境,乐意上幼儿园,但是经过一个月的观察记录。我发现李辉在与人交往和相处时候所显出的踌躇、害羞,在人际关系上出现的困难,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表现十分相似。这引起了我的兴趣和注意,经过近一个学期的努力,收到较好的效果,我有如下体会:

1、注意观察小孩的生活习惯,了解其家庭的生活背景,综合分析其形成原因以及原因的主次方面,是教育成功的前提作用。这其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氛围时原因可能会变我们不妨经常从孩子本身、家庭、老师自己这三方面多加以分析,以求原因的真实准确性。

2、树立教育孩子就是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观念,让他们最终知道自己是幼儿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员,对教育是很有益处的。幼儿与青少年不同,幼儿几乎没有独立能力,在幼儿心理上客观存在着对别人的依赖性,我们正是借助于他们的这一依赖性,建立起与他们的教育感情,让他们在老师的示范中,在其他小朋友的活动影响中,逐步学会自己活动,慢慢走向独立。那种缺乏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教育,虽然有可能会“教好”孩子(吓住、管住)孩子,但是这样的教育对孩子的身心是无益处的,不可能指望以此转变幼儿的非常行为。

3、要经常与家长交换意见,掌握小孩的细微变化,和家长一起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多予鼓励,适时指出家长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有益的教育意见。只有家园配合,教育一致时,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幼师资料《案例:不该忽视的乖孩子:对一名交往退缩幼儿的矫治》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师资料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做一名幸福的幼儿园教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案例:对一名有任性行为幼儿的矫治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
    2021-06-07 阅读全文
  • 幼儿园案例分析:一名幼儿交往能力的转变 月月是外地来京的小朋友,父母在北京做小生意,她还有一个比她大6岁的哥哥。由于父母工作忙,他们对月月的呵护远不如班上其他幼儿的父母细致周到,加上性格都有些暴躁,致使月月在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影响。月月是个...
    2021-05-24 阅读全文
  • 案例:个案不该忽视的一群 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
    2021-05-11 阅读全文
  • 不该忽视的胆小的孩子 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
    2020-12-04 阅读全文
  • 一名美国孩子写给父母的信 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让我慢些走路,以便能跟上您。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家务总是...
    2021-09-17 阅读全文

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个性和行为习惯发展的关键期。然而,幼儿园的很多幼儿存在任性、脾气暴躁等不良个性特征,这些可能成为他们健康心理的形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以及今后发展的隐患。《纲要》明确指出...

2021-06-07 阅读全文

月月是外地来京的小朋友,父母在北京做小生意,她还有一个比她大6岁的哥哥。由于父母工作忙,他们对月月的呵护远不如班上其他幼儿的父母细致周到,加上性格都有些暴躁,致使月月在性格形成过程中受到影响。月月是个...

2021-05-24 阅读全文

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

2021-05-11 阅读全文

班上总有一些胆小的孩子,他们性格内向、孤僻、懦弱,往往缺乏自信心。他们不爱说、不爱玩、不爱交往,只是静静地坐在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别人游戏、玩耍。尽管他们的智力并不比别人差,有时也踌躇满志、跃跃一试地想...

2020-12-04 阅读全文

我的手很小,无论在什么时候,请不要要求我十全十美。我的腿很短,请让我慢些走路,以便能跟上您。我的眼睛并不像您那样见过世面。请让我自己慢慢地观察一切事物,并希望您不要对我加以过分的限制。家务总是...

2021-09-1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