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小鱼逃走了
发布时间:2021-05-25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这次设计的活动紧紧围绕小鱼的主题,从开始的音乐和绘本故事,设置了比较好的情境,让幼儿能够充分的融入进去,在绘画上进行了较细致的指导。
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投入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目标的达成度也不错,孩子们基本都会在观察边找中并说出来:小鱼躲在XX里。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帮助小鱼找小伙伴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3张图片连起来和孩子们边模仿小鱼游边说:小鱼躲在电视机里、小鱼躲在花朵里、小鱼躲在草莓里时,我觉得就让孩子站在座位前游、说显得有点局限,应该让孩子在四处游,边游边说,可能更有趣一些,孩子们也不会受到座位的局限。或许我应该调整成一个半圆的座位,不能就定向思维,觉得语言课就只能是3个半圆。也许我的目的性太强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味让孩子说出:小鱼躲在XX里,说了很多遍。
其实更多的是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不单单局限于这个绘本表面看到的,可以挖掘更多。例如:引导幼儿发现红红的小鱼躲在红点点的窗帘上,颜色相似,不容易被发现;红红的小鱼躲在和自己形状差不多的糖果里,形状相似,不容易被发现。这些也是很有价值的东西。示范时,应请幼儿进行书空练习,使幼儿掌握绘画小鱼的方法。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应多做随机指导,帮助不敢画的幼儿,学习怎样绘画小鱼,指导时应更全面的顾及幼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如果我走丢了
出去玩的时候和爸爸妈妈走丢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遇到了这么让人害怕的事情,该怎么办呢?今天给孩子们讲了《汤姆走丢了》的故事,汤姆和妈妈一起去商店买东西。商店里,有许许多多的人和好看的东西,汤姆的眼睛都不够用了。他一心想着自己要买的那条裤子。可是,一转身,发现妈妈不见了!汤姆到处跑,到处找妈妈……汤姆走丢了。如果是你该怎么办呢?“找别的叔叔、阿姨帮忙”“可是如果这个叔叔阿姨是坏人那就糟糕了。”孩子们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商量出了解决事情的办法,找警察是孩子们最熟悉的方法,原地等父母,请求那些穿商场工作服的工作人员帮助,打电话给家人,但是你必须要知道自己家人的电话、联系方式才能得到帮助……今天活动孩子们比较感兴趣,聊得比较好,因为他们有一些这方面的经验而经验又不是太丰富的,从谈话中能获得他们需要的新经验。
大家也应该懂得,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会遇到意想不到的状况,不要太紧张,积极面对就好。在平日的教育实践中,我们对幼儿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让幼儿被动的接受“你不能怎样,你不该怎样”。其实让孩子们树立安全意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安全和健康,也关系到每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
教育随笔:吃小鱼的大鲨鱼
瑞瑞是个调皮的小男孩,集体活动时他从来没有一次能安稳的坐在椅子上,总是转来转去,有的时候甚至把屁股对着前面。为此,我们总是要提醒他,小朋友们也会来告他的状。
今天的绘画活动,我先让小朋友们欣赏了大海里那些美丽的小鱼,小朋友们可感兴趣了,纷纷讲着自己最喜欢的鱼,有的说起五颜六色的孔雀鱼,有的说道身体是三角形的热带鱼。瑞瑞突然准过身体大声说道:“你们说的鱼都太小了,我最喜欢大鲨鱼,鲨鱼是大海里最大的鱼。”可是瑞瑞的话并没有得到大家的响应,打击还是继续探讨着那些漂亮的鱼。我只好说:“大鲨鱼太难画了,老师下次再教你们画吧。”就这样讨论过后,小朋友们都开始画着自己喜欢的那些漂亮的鱼了,瑞瑞也埋头认真地画着。展示作品的时间到了,大家都纷纷欣赏着那些画得漂亮的小鱼,等看到瑞瑞的画时,同桌的小朋友都抢着告诉我:“老师,瑞瑞画得乱七八糟的,还画了一个大妖怪,还有他不画漂亮的小鱼,画吃过的鱼刺。”而瑞瑞在一旁不服气地辩解说:“不是的,不是的。”我拿起瑞瑞的画,发现他的画上面有一团乱糟糟的线条。上面有一个黄色的大东西,下面有一些小鱼刺,只有一只不算漂亮的小鱼。我说:“瑞瑞,你画的是什么?”瑞瑞站起来指着画面上那个黄色的东西说:“这是一条大鲨鱼,上面的一团是大海,大鲨鱼正在海底吃小鱼,下面那些鱼刺是它吃掉的小鱼,你们看它多安静,因为马上又有一只小鱼游过来了,他在准备抓住它呢。”他讲得有头有尾,真不错。再仔细看画面,还真是那么回事。我对着小朋友们说:“小朋友们,你们觉得瑞瑞说的好么?画得好么?”孩子们响起了一片掌声,大家都对着瑞瑞说:“你真棒!你的大鲨鱼好厉害!”
其实,对于孩子的绘画作品,我们不光要从作品的美感效果来欣赏,还需要考虑到它是孩子自我思想表现的一种方式,对他们而言画画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语言的延伸,让孩子们自由地去想象、去表现,让我们以欣赏的眼光发现孩子们另一个美妙的世界。
教育随笔: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教育随笔:走进了孩子的心里
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爱,使孩子喜欢并且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集体生活里学习情感态度和行动上的自立。这是我专业道路上一次深刻的体验和进步。
这个学期,我们班一下子增加了8名全托的孩子,其中有6名是从其他幼儿园转来的新生。面对全新的环境、全新的生活,孩子们的心理、情感、人际交往许多方面不可避免地产生种种不适。
幼儿的心理情绪反应最为强烈的是放学到晚睡这一段时间,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一个个被家长接走,全托幼儿想家想爸爸、妈妈的情绪在那一刻被强烈勾起,有的扁着双唇想哭,有的撅着小嘴表示心里生气,有的一声不响,伤神失望,在他们要离开活动室到餐厅用晚餐时,有三名幼儿每天必哭。
看着泪眼迷蒙的小眼睛,我不能够哄骗孩子或趁他们不注意就下班走开,那只会增加他们对新环境、新老师的不信任,变得更紧张、焦虑。我要让他们接受、愿意亲近值夜班的郑老师和陈老师。
“郑老师和陈老师在这里陪着你们吃饭,吃完饭还带你们做好玩的游戏,我现在去给你们买东西。”
“老师,你一定不要骗我,买了东西一定要回来看我。”
我担心“回家”的字眼会刺激孩子。我告诉孩子,我去买东西,路很远,要很晚才能回得来,而且我也“不”回家,我在楼上跟中班的大哥哥们住大床,你们在一楼住小床,等你们长大了,我带你们一起到楼上住大床。孩子们相信了,心安了。第二天我给孩子送上小礼物以表示安慰、鼓励和爱。
周五,孩子们盼来了回家的日子,显得特别高兴而乖巧。这些天闹得不轻的嘉豪凑近我的耳根说:“老师,今天我回家了,如果晚上你想我就打电话给我吧。”
“今天晚上我也回家,我不要想你。”我故意逗笑。
“那你什么时候想就打吧,不过我没有手机,你打给我爸爸说找我,就可以听到我的声音了,我回家做好多礼物送给你。”
我慢慢走进了孩子的心里,得到了孩子的信任和爱,使孩子喜欢并且适应新的环境,在新的集体生活里学习情感态度和行动上的自立。这是我专业道路上一次深刻的体验和进步。
教育随笔:小怡笑了
教育随笔:小怡笑了
小怡是我们班一个性格有点孤僻的孩子。从见到她的第一天,我就知道了“她不爱说话”。这是班上其他两个小女孩(亲戚)告诉我的。每次点名点到时,她睁着一双大眼睛默默的注视着我,嘴巴里却连一个字都不愿意发出。小朋友们说:“她就是这样,不说话的。”我制止了小朋友们,再三引导她说话,哪怕就一个字“到”,可自始至终他都没有发出一个字。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发现他不是不爱说话。游戏中或生活中,他可爱和同伴和老师说话了。他只是不愿意在集体面前表达自己的想法。无论你用什么办法,软硬皆不吃。
可是有一天,在唱歌活动中,我突然听到她好听的声音,我像发现了奇迹一样欣喜,并且及时在同伴面前表扬她,夸她声音好听,唱得真好!似乎,她也一下子有了劲头,越唱声音越响亮,越唱越好听!活动结束后,我还及时奖励了一个最美的贴画给她,并让同伴把热烈的掌声送给她。这时,我突然看到她脸上露出了开心而又有些羞涩的笑容。看到我在看她,更加不好意思了,笑着地下了头。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改变有时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我们有耐心,还要等待,因为这个过程或许很长,或许很短。希望她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在改变,变得更加开朗、活泼。
教育随笔:小鸟怎么了?
教育随笔:小鸟怎么了?
春天来了,幼儿园里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一天下午,我带孩子们去幼儿园医务室检查身体。在离医务室不远的地方,小萌指着前面大声说:“看,那里躺着一只小鸟”,话音刚落,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地拥向前去,只见那只鸟,眼睛紧闭一动不动,尾羽无力的耸拉着躺在地上。
孩子们叽叽喳喳的议论:“这只鸟可能已经死了吧!”“是怎么死的?”“可能是饿死的吧!”“从天上掉下来摔死的?”“病死的?还是猎人打死的?”“不对,因为小鸟身上没有受伤,没有流血呀!”“就是,而且幼儿园里没有猎人。”“一定是这只小鸟的爪子没有抓住树枝,不小心掉下来摔死的。”“也有可能是撞到飞机了。”“不会是老鹰杀死小鸟的吧。”“杀死了会留痕迹的,这里好像没有什么痕迹嘛。”“也许是小鸟在睡觉时,刮大风掉下来了。”“我知道,肯定是老死的,小鸟的年龄大了,所以死了。”
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着,俨然一个个小侦探,这正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我也加入了他们的讨论中。“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鸟吗?”倩倩说:“幼儿园有很多这样的鸟,好像叫灰喜鹊。”“对,幼儿园里经常有灰喜鹊飞来飞去,树枝上、房顶上、操场上都能看到它们的影子。”“仔细看看这只鸟长的什么样?”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尖尖的嘴巴,灰蓝蓝的羽毛,翅膀上的羽毛有的长,有的短,还有小小的斑点。头是圆圆的,脖子的羽毛有点黑、又有点灰,羽毛看起来很柔软,爪子是红色的,很锋利的样子,因为它的指甲很尖,它还有4个脚趾头,和人不一样。”看着眼前躺着的小鸟,孩子们观察得十分细致。我接着问:“你们怎么看出这只鸟死了,它的眼睛闭着不动,看到这只鸟你想到了什么?”“这只鸟死的好可怜,我们要好好保护小鸟,不让幼儿园的小鸟再死了。”“我们帮助小鸟盖房子,保护鸟宝宝、保护鸟蛋,让它们不受到任何危险。”“在幼儿园可以给小鸟准备食物,给小鸟喂食、喂水,照顾他们”“不拿棍子打小鸟,不拿石头砸小鸟。还有也不能用弹弓打小鸟,如果我看见有人抓鸟,就会劝他放了小鸟,不能玩鸟。”“就是,也不能玩愤怒的小鸟这个游戏。”看到孩子们热烈的讨论地场面,我又提出:“我们怎么样做让其他人也不伤害鸟?和我们一起爱护鸟呢?孩子们说:“我们可以画保护小鸟的图,贴在幼儿园里,大家看见了就会和我们一起保护鸟。”大家说的都很好,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保护鸟类,可以做个“小小宣传员”向大家宣传爱护鸟类,鸟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不抓小鸟,不打小鸟,为小鸟做窝……这时,亮亮说:“小鸟好可怜,我们把它埋在树下吧!”他的建议赢得了大家的赞同,于是我们一起将小鸟埋在了一颗树下,许多孩子流露出依依不舍的情绪,还双手捧在胸前为小鸟祈祷:“亲爱的小鸟,祝你好运!”
人的生命是可贵的,动物的生命也一样可贵,面对小鸟的死亡,孩子们纯洁的内心充满了对小鸟的同情与不舍,相信通过此次活动,孩子们会真正体会到爱护生命的意义,从而演变为保护小鸟的实际行动。
幼教随笔:小鱼儿
小鱼儿
在我们班教室里的那几条小鱼儿,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自由自在的活了两个多月。我一边偷着开心,一边担心,我不敢多想它们还能存活多久。因为这几条小鱼儿为我创了纪录,是我养鱼以来养得时间最长的一次。以往在教室里养得鱼儿从未长寿过,我也因此最怕孩子们一大早告诉我:“何老师,我们班的小鱼儿死了。”那时候因为鱼死的次数多了,以为卖鱼的都是骗我们钱的。
细想下:这次的养鱼方式和平时是不一样的。不再是每天都给它们换水,不再是每天都给它们喂食,并且不再怕它们吃不饱。而是变成了三、四天换一次水,并且都会留一点剩水在里面。鱼食也不多喂,每次就喂几粒。我没有太多养鱼的经验,也不知道这么做有没有什么道理。但是这些鱼儿却活了下来。
看着自由自在的鱼儿,让我想到了对待孩子们的教养方式。应该给他们充分的空间,充分地相信他们,让他们有发挥自己能力的空间。而不是处处都站在我们成人的角度,去对待他们,事事包办,事事考虑的那么周全。孩子们无需争取,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就行。现在的孩子上学后,或是遇到事情的时候,这种劣势就显现了出来,缺少主动性,究其原因我想就是,从小就被一种被动的思维模式已经固化。就让我们换一种方式对孩子吧。也许会像我教室里的鱼儿一样,积极主动,自由自在,生活的那么美好而快乐。
教育随笔:小水滴流泪了
孩子们对水似乎有着特殊的偏爱,尤其到了夏天,他们每每入厕后和洗手时总爱在水池边多逗留一会儿。这样日久天长就会白白浪费掉许多水,很让人心疼。于是我就抓住这一点对幼儿展开教育。
一天中午起床后,我又看到一群孩子围在水池边,水管里的水哗哗地流着,他们却边洗手边泼水玩,我走过去没有大声训斥,而是故作神秘地把耳朵贴在水池边说:“你们听谁在哭呀?”孩子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说话,接着说:“是小水滴在哭,他边哭还边对老师说了些话,你们想知道小水滴对老师说了些什么吗?”孩子们异口同声说:“想。”“小水滴对老师说他是一个非常爱清洁又乐于助人的好宝宝,可是现在小朋友开着水管玩水,他们既不能帮别人还会流到一个又脏又臭的下水道里去变成脏水,所以他们才会难过地哭起来。”这时阳阳小朋友跑过去边拧紧水管边说:“老师以后我一定不让小水滴再流泪了。”其他的小朋友也都跟着说:“老师以后我也不玩水了,这小不滴就有会难过了。”接着我又拿出一瓶干净的水和一瓶脏水让幼儿比较。通过讨论让幼儿了解到干净的水用途特别广泛而脏水会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
通过这次教育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在池边玩水的现象减少了。只有抓住幼儿心理采用引导的方法,教育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随笔:“小淘气”变乖了
徐浩洧小朋友是我们班有名的“小淘气”,他特别的爱跑,一直在不停地跑!上课跑,下课跑,还总是去打扰别的小朋友,孩子们常告他的状;老师:“他不睡觉,还是围着寝室不停得跑,弄得我们都睡不好觉。”我多次对他进行谈话教育,但都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反而越来越厉害,到后期他甚至去将其他的小朋友推倒,将坐在凳子上的小朋友一把拽下来!这个孩子令我很是头疼。但一直没找到很好的办法去令他改变。
有一天,我看见墙顶上有个地方很脏,我爬上桌子准备打扫,由于站的高心里怦怦直跳,生怕摔下来,双腿也似乎颤抖起来,突然我感到椅子不再晃了,低头一看是徐浩洧两只小手使劲的扶着椅子,那股认真劲让我非常的感动,我突然觉得他也不是那么的调皮了。
我下来,对徐浩洧说:“你真懂事,谢谢你帮助老师”,并在他脸上亲了一下。也许以前从没这样夸过他,他一下子就表现的很高兴,特别的开心,也变乖了很多。
从那以后,我发现徐浩洧比原来听话了,偶尔管不住自己的时候,我只要稍微一提醒:“徐浩洧小朋友近期很棒的哦!”他马上就会坐的端端正正的,认真听课。活动时,他也特别喜欢和我在一起,邀请我做游戏,从他那带着稚气的脸上我看得出他的内心充满了激动和自信。我们的“小淘气”也不再淘气乱跑了。变成了一个“小暖男”。
老师不经意的表扬,对孩子来说太珍贵了,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所以,老师们,不要吝啬你的表扬,你的表扬是对孩子最大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