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做个好妈妈,不做照妖镜

发布时间:2021-05-24

幼儿园我的好妈妈说课稿。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做个好妈妈,不做照妖镜”,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上午我在开会,QQ弹出老师的头像:“兜兜上课看着窗外不专心听讲,晚上回去好好教育一下!”

这时你会有什么反应?

A.对老师深表歉意,对孩子的行为颇为气愤。

B.对老师深表感激,保证回家严厉批评教育。

C.感觉小题大做,阳奉阴违的应承着老师,回家就忘。

D.让老师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全权代理,你继续忙工作。

E.……

对于孩子的行为我不意外,亦不气愤,相对于批评警告我的态度可能让老师难以接受:“您可以问一下兜兜,从窗外看到了什么?然后让她写一篇日记交到你办公室去。”

我想这样即能够保存孩子的纯真,又可以有一个惩戒。

晚上我好奇的问兜兜:“今天早晨你从窗外看到了什么?”——我刻意回避“上课”两个字,希望孩子不会因为害怕受罚而有所隐瞒。

这一问天真无邪的兜兜果然打开了话匣子:“因为昨天晚上下雨了,所以今天早晨第一节课我就在想会不会有雨过天晴的彩虹?书上都说雨过就会天晴,天晴就会出彩虹!我觉得书上画的很漂亮所以很想看一下彩虹!”

“那你看到了吗?”

“没有,雨过了可是天没晴,更别提彩虹了!”兜兜有些失望的蹙起眉头,“妈妈,为什么下雨之后并不是每次都会出现彩虹?”

说这话的时候,小家伙懵懂的眼睛闪烁着渴望的光芒。

“彩虹是由于阳光射到空气的水滴里,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造成的,没有阳光所以看不到彩虹了,你觉得对不对?”

“嗯,应该是!”

“不过也没有关系,我看到远处的群山被雾霾遮住了,若隐若现的很好看!我还看到山是青色的,因为山上有很多茂密的松树;校园里操场湿漉漉的,很多小麻雀落在地上的砖缝找水喝···”

“太美妙了宝贝!你观察的仔细,记忆很清晰,描述的也很有条理!妈妈好像看到了小麻雀操场上跳来跳去的样子呢!咱们回家赶紧把它记录下来好吗?”

“当然可以!”

“不过有一点儿需要改进的小问题:你是上课时间看的窗外对吗?以后咱们下课再看好不好?你想想,上课走神儿老师讲的内容咱就没看到,那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是不是白费力气了?她有多失望多生气啊?”我抱起兜兜,兜兜趴在妈妈肩头静静地听着。

“老师批评我了···”兜兜惭愧的嘟着小嘴。

“说明老师很关心你,替你着急对不对?如果不爱你,他就不管你了,你愿意看哪里就看哪里,不学就不学,反正他讲完课就走了,你不会跟他没有关系对不对?”

“嗯,老师对我很好,今天我恶心没有吃上早饭,老师还给我两个小面包,让我饿了吃呢……”

这一段简单的对话不仅仅是教育孩子的过程,还掺杂着家庭与学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协作、孩子与成人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与融化、师生关系的处理与引导、亲子关系的沟通与发展……盘根错节的关系中如何让每一方都满意?不得不说一下坎特法则:尊重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是回报率最高的感情投资,而且尊重他人本身就是获得尊重的一种重要途径。

人与人之间融合度是相互的,不能批判老师而让孩子厌学,也不能武断的给孩子开药方;要维护老师的师恩、权威让孩子接受成长的必经过程,又要尊重孩子的天性、维护孩子的自信与尊严,让孩子心服口服改正缺点。所以说啊,当妈绝对是门儿技术活儿。

1、不当照妖镜,不把孩子的缺点妖魔化:了解孩子的思想与感受。

为什么我们眼中非要看到孩子的缺点、错误,而不回想一下自己也曾经那样稚气的对世界充满好奇?好妈妈不是照妖镜,不需要把一切表象都揭露的入木三分,给孩子上纲上线,透彻的把一般问题、非原则问题,也当作原则问题看待、处理,把孩子的缺点扩大化,想象的特别严重。其实一切都很简单,只是孩子的天性还没有受到礼教的束缚而已。

四岁时,幼儿园老师说:午睡时,其他人都睡着了,兜兜还在到处看,等大家都起床了,她却躺在被子里嚼着口香糖坏笑着跟老师讨价还价赖床不起……

安静的午休时间,她又从被子的缝隙“偷窥”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

兜兜说:“因为我想看看大家睡着了是什么样子啊?”

我问:“那你看到了吗?”

兜兜非常骄傲地说:“看到了!”

兜兜表达时那种急切的语速、炫耀的神情,好像是对妈妈的好奇心期待已久了,也许这些话在她心里已经发酵,却始终没有人给他挥发的空间。

“你看着我啊妈妈,你看王小田睡着时是这样的!”说着摆了一个侧卧的姿势,双手垫在胖胖的粉嫩的脸蛋下边,

“刘泽志是这样睡的!”说着换成一个大字型,“还有王晴漪……”

我问兜兜为什么不能像其他女孩子一样乖乖的遵守秩序、听从安排、服从教导。可是兜兜不满地回答:“你为什么总是和其他的妈妈一样!你就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想法吗?!”

不得不承认兜兜说的很有道理,每个人都有个性,我不能总是和别的妈妈一样,我应该有自己的想法。因为我的孩子有自己的想法,她很有主见,而我又不想扼杀她的个性,所以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我选择支持她。

兜兜现在的一切在外人看来是淘气、可笑的小插曲,但是于我而言却是的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并不需要贴上不专注的标签。

2、不当显微镜,不放大孩子的缺点:批评只对事不对人。

怒火中烧的父母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分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对孩子进行怒骂,孩子不服气,家长不解气对问题解决毫无进益。不要一听到孩子犯错误就失去理智,诚挚的沟通可以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或行为,同时又不会使孩子因为指责而产生挫败感。

“我只是想看一下有没有雨过天晴的彩虹”这句话唤回我温暖柔情的回忆:八九岁时,我曾经为了看彩虹和三四个男生用塑料袋装满水,从三楼的教室向外倒,结果泼了班主任一身被罚面壁思过,我们一直没有明白自己最大的错误是方式方法错了,不知道这样不可能创造彩虹,只是单纯记住了受惩戒的原因是淋湿了老师……

批评时就事论事,使孩子持续受到尊重才可能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互相促进的伙伴关系。才能使孩子信服的遵从规则。

尊重孩子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孩子的平等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父母、老师打成一片,站到我们的立场,主动与我们沟通想法、探讨学习,完成我们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家庭、班集体的荣誉付出。

3、不当防护镜,无原则的护犊子不可取: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意见,学会感恩。

维护孩子的天性与自尊心,不是包庇孩子的缺点错误,把一切批评都阻隔在外“护犊子”反而会害了孩子。

听完兜兜的解释,我也对兜兜上课走神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老师辛辛苦苦备课、讲课,你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即便学习比游戏枯燥,你也没有理由去挑剔,就好像你拖了地,即便不那么干净,妈妈也一样欣赏、赞扬你,因为你付出了辛苦的劳动。我们赞赏的不是劳动的结果好坏,而是付出劳动的过程,对不对?兜兜,你知道吗,昨天杨老师电脑死机,刚刚写的教案没有保存下来全部丢失,不得不一字一句重新输入一遍,你应该感恩老师的付出对吗?”

兜兜赞同的点头。

4、不当反光镜,遇到问题不能简单的条件反射,让孩子形成自己的检测甄别系统。

孩子做事情之前打预防针、提警告,犯了错误就呵斥打骂是大部分妈妈惩戒孩子的方式,如果我也是简单的等兜兜放学大骂一顿:“上课为什么不听讲?!老师又找我,你真是丢脸!”效果会怎样?兜兜会不服气的抗争,我会因为孩子不听从管教火冒三丈,擦枪走火之后兜兜仇恨告状的语文老师,以后破罐子破摔继续跟老师作对……

所以,我们不需要机警的条件反射,亦无需时刻对孩子灌输标准化规章。不用害怕孩子自己管理不好自己,对孩子的自我管理水平抱有信心,对他们进行管理能力指导和人际关系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信心,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评估自己、理解和尊重他人,帮助他们有效规划自己的学习、安排自己的时间,他们就会自觉自愿的克服自己的弱点,饶有兴致的迎难而上。

中国式家庭教育最可怕的敌人一个是“别人”,另一个就是“过来人”。谁的妈妈没有说过这句话:“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都多,我还能害你?我是你亲妈啊!”事后再补刀一句:“我早就跟你说过这样做不行!你这孩子怎么不听呢!?”

然后吓大的孩子们小心翼翼的跟在妈妈身后,按照妈妈指的路按部就班成长。每个孩子都逐渐变成别人的复印件,而不是原创的自己。为什么一定要“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

四岁时兜兜想在家里用喷桶喷水,我只说一句:“好吧!喷完自己拖干净水!把东西恢复原样就行。”

兜兜知道电器怕水。很自然的就选择在洗漱间和厕所接了一盆水尽兴的喷射。喷完自己拿拖布尽可能的拖干,再拧干了拖布搭在阳台晾晒上;最后自己从衣橱翻出一条新裙子换下那套被打湿的衣裤……

我没有叨叨玩水会弄坏家电、会把家里弄脏、会把自己淋湿……压抑她企盼的情绪总不如大禹治水的顺势利导对吗?

宝贝儿,妈妈不是照妖镜、不是显微镜、不是反光镜,也不是防护镜……因为我希望你在镜子里看到的是自己自信的样子,而不是我的映像。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观念:怎么样做个好妈妈


一个家庭什么最重要,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不仅孕育着生命,而且孕育着生命的灵魂,孕育着生命绚丽多彩的未来。世界上什么人最伟大,母亲最伟大;一个民族什么最重要,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存亡。不知是哪位哲人说:“一个民族的较量就是母亲的较量。”母亲的素质决定着人类和民族的未来。母亲教育是“根”的教育,是“源”的教育。还有人说,推动摇篮的手也是推动世界的手。德国著名学前教育家福禄培尔有句发人深省的名言,他说:“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是操在掌权者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母亲教育之所以是世上最伟大的教育,是因为母亲教育有其特别的地方。

人类的历史和当代教育科学都证明,母亲在孩子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是其他任何人(包括父亲在内)都难以替代的。因为母亲与子女的关系是基于血缘关系形成的特殊关系。母亲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个知觉对象,第一个模仿原型,第一个情感的传递者,第一任教师。母亲的言行对孩子有着特别重要的影响。可以说,领袖、科学家、英雄人物等每一个伟大人物都是母亲养育出来的,是他们的母亲发掘了他们的潜力。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孟子的成功就与其母亲的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孟子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以防他学坏。孟子最终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成长为一代大儒。

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老舍在谈到自己的成功时,对母亲念念不忘:“生命是母亲给我的,我之能长大成人,是母亲用血汗灌养的;我之能成为一个十分坏的人,是母亲感化的;我的性格、习惯是母亲传给我的。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英国名将威灵顿小时候被认为是低能儿,但是只有他的母亲相信他是最聪明的。最后威灵顿在母亲的帮助和支持下学完了小学、中学和大学的所有课程。威灵顿的母亲还发现威灵顿最大的优点就是刻苦和坚毅。正是因为这一点,在46岁时,威灵顿打败了当时世界上除了他以外最伟大的将军拿破仑。

其实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成名成家、流芳千古的“千里马”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正得益于他们的人生之中的第一个“伯乐”——他们的母亲。

可以没有财富,可以没有高深的知识,也可以没有取得过任何成功,但这些都不妨碍我们给孩子指明一条成才之路。教孩子自信是我给儿子的财富,教孩子乐观是我给儿子的知识,教孩子睿智、博爱、坚强,这就是我给儿子的成功之路——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还有比这更辉煌的成功吗?那么,如何做一个能真正发现自己儿子——这匹千里马——的母亲呢?我认为,真正能成为孩子第一个伯乐的“母亲”,必须具备以下几项关键能力。

第一项关键:爱孩子从相信孩子开始,相信我的孩子就是“天才”

1.相信孩子,就是对孩子独立行为的信任和肯定,是对孩子自我价值的认同。信任孩子,是给孩子的爱的最好诠释。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影响着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乃至教育成效。世界上鲜有“天才”,但如果我们相信我的孩子就是“天才”,并和孩子一起朝着“天才”努力着,那么,若干年后,我们的孩子也许就会成为“天才”。2.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疑心自己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的避风港和加油站,是孩子最应得到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地方。我们家长尤其是妈妈要注意:在任何时候都要站在自己孩子的立场上看待问题,在任何时候都不要怀疑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会认为:“就算全世界都抛弃自己,妈妈也会站在我身边”。3.绝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我们家长应该多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了解孩子的兴趣和意愿,多分享孩子的成就感,鼓励孩子勇于追求。妈妈要掌握好自己“唠叨”的分寸,言多必失,如果我们的关爱方式伤害到孩子的自信,就会得不偿失。本末倒置了。4.鼓励孩子比苛责更有效。我经常提醒自己:“今天我表扬我的孩子了吗?今天我鼓励我的孩子争取进步了吗”这不仅是一种教子方式,更是家长对孩子寄予美好期望心理所体现的一种积极心态。所以说,没有不称职的孩子,只有不称职的父母。5.赏识孩子。请多给孩子一些赏识,哪怕所有人都看不起他,我们家长都应该眼含热泪地去相信他、欣赏他、鼓励他,努力挖掘孩子身上的亮点,为他感到自豪和骄傲,帮助他树立起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让他在人生的长河中自信自强,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入成功的殿堂。6.激发孩子的潜力。需要换一个角度去审视自己的孩子,因为我们所了解的只是他作为我的孩子所展现出来的一面。对孩子的信任,做孩子的朋友,能够激发孩子内心的动力,让孩子体会到被尊重和认可的快乐。他们会在父母充满信任和友好的目光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功,实现他们心中的理想。7.在错误中找孩子的优点。每个孩子都免不了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而孩子正是在不断犯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所以,重要的问题不在于孩子是否犯错误,而在于父母采取何种态度让孩子认识并纠正错误。善于在孩子的错误中发现优点,用赏识的态度去教育孩子纠正错误,比严肃的批评和打骂更有作用。错误是成功的向导。如果不能从孩子所犯的错误当中寻找孩子的优点,也就是失去了找到成功的方向。诗人泰戈尔意味深长地说过:“当你把所有的错误都关在门外时,真理也要被着在门外了。”8.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逐渐地形成独立意识,其表现主要是产生了对事物的主观认识以及有意识地选择。这是孩子进入社会性人格角色的积极因素不。孩子的选择可能还有幼稚不成熟的,但对他来说,这份选择的得出与一个成人所做出选择的过程是一样的。尊重孩子的选择是好妈妈最应具备的教子素质之一。没有无用的孩子,只有失败的教育。任何孩子都可以成才的,但前提是要发挥出孩子的主观能动性。要让孩子健康成长和发展,我们家长必须尊重孩子们的自主选择,这并非是父母推卸责任,而是培养孩子的自主能力和社会责任感,让他们逐渐成熟起来的必要选择。9.自己的孩子不和别人比。孩子的心理是敏感的,也是脆弱的,如果我们家长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他也许就会觉得你的爱从他的身上转移到了别人家的孩子身上,他会变得更加自卑、甚至将委屈乃至怨恨转移到别人家的孩子身上。10.打击孩子比溺爱更恶劣。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更愿意接受肯定的心理暗示而排斥否定于自已的因素。在某些时候,我们家长对孩子的否定甚至打击,极有可能造成了孩子消极情绪的产生,甚至一蹶不振,不思进取。对家长来说,如果溺爱是给孩子的慢性药,那么,打击则是孩子无法面对的暴风雨。11.微笑面对孩子的错误。懂得宽容别人,也要懂得宽容自己的孩子。容许别人犯错误,更要容许自己的孩子犯错误。对于孩子,宽容是一种最好的说教。微笑是一种最好的说教。微笑面对孩子的错误,让孩子在宽容快乐的环境下成长。在接纳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心胸宽广。在容忍中长大的孩子,将来必能极富耐性。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地学习自立的过程。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和信心去独立面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坎坷,不要怀疑孩子的能力。能力的养成需要锻炼和实践,我们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体验生活,吃一点苦头也许会成为孩子成长的基石。家长爱孩子,请从相信他们开始吧!

第二项关键:优秀的孩子是夸出来的,每天都要“夸”孩子一句

好孩子的标准是既要学习好,又要身心健康,人格健全。我们家长要善于发现并鼓励、夸奖孩子的点滴成长,学会沟通和平等交流,应避免使用刺激性语言,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成功父母与失败父母的区别是:前者将孩子对的东西挑出来,把他的优点挑出来,而不明智的父母,一眼就看到孩子的缺点。作为家长,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每一点细微的进步,每一个小小的闪光点,都要及时夸奖和鼓励,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和自豪感,促使孩子不断进步。

第三项关键:爱孩子但不“溺爱”孩子,溺爱孩子也会变成一种伤害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之于子女的爱是世间最真挚最无私的情感,但爱孩子要讲究方法,其前提交是要让孩子的“身”心都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如果将这种爱转化成为“溺爱”,那么,爱也会变成一种伤害。

第四项关键:给孩子一个健全的“人格”教会孩子做一个诚实的人

为人诚实会让他在今后的人际交往中受到别人的欢迎、尊重和信任。每个孩子在属于自己的圈子中总要和别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具有诚实品质的孩子往往能结交更多的朋友,得到更多的帮助,受到更多的关怀,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教导孩子要诚实的一个好办法是让他看到我们诚实。不要取消约会时说自己病了而实际上没病。我们在家时,不要让孩子告诉给我们打电话的人说自己不在家。另外,主要的一点是:当孩子承认错误时,要表扬他的诚实,然后平静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避免把他推进说谎的情境之中,让孩子觉得只能说谎,以避免尴尬、内疚、失去自尊或受到惩罚。

第五项关键:懂得怎样去和孩子“沟通”

父母在与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在平等的状态下进行。平等地做孩子的知心朋友,了解并欣赏孩子的优点,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烦恼和疑惑,这样不仅会带给家长更多的成就感,而且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有助于孩子人格的健康发展。怎样和孩子“沟通”呢?首先要读懂孩子的心;其次要选择好最佳的沟通时机;最后以平等的心态倾听孩子的诉说。切记:不可用语言暴力,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孩子。

第六项关键:激发孩子的独特“创造力”

1.顺其自然培养孩子的兴趣,关键是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所在,要接受孩子、尊重孩子、观察孩子,顺其自然地为孩子铺设好发展的道路。2.好奇是激发创新的动力。3.培养孩子的观察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共同构成智力的五个基本因素。敏锐的观察力,是想象力,创造力的源泉,对于孩子今后的智力发展十分重要。4.帮助孩子学会逆向思维;逆向思维与一般思之不同,就在于逆向思维不囿于成见,不因循守旧,能够打破条条框框,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和别人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有所发现,有所建树。在竞争残酷、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里,从小就养成“逆向”的思维方式,必将对孩子一生都产生很大影响。还有就是让孩子多参加实践活动,孩子毕竟不能永远生活在家长的庇佑之下,他们迟早有一天要独自面对生活和社会赋予他们的使命。这个现实的使命显然不是光靠抽象的书本知识就能承担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应该懂得实践对于孩子的重要意义,并且应创造有利条件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勇敢地投身到各种实践活动当中。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最实在的关爱。

第七项关键:帮助孩子养成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成就优秀孩子

教育家恩曼指出:“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他缠上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不要让孩子的习惯放任自流,习惯往往能从细微之处体现孩子的将来。一个良好的习惯会帮助成就一个优秀的孩子。记得我儿子刚开始时不明白放学回到家要先写作业,慢慢的通过引导培养每次回家后他都会问一句:妈妈今天有作业吗?如果有他会写完以后再吃饭。有一次周末带他出去吃饭了,回来已经很晚了,到家后小家伙自己跑到书房打开灯拿出作业喊:“妈妈快来陪我写作业”我对他说:“今天不写了,明天还有时间呢,明天再写吧”,可是小家伙不同意,我马上意识到了我这样做不对,小家伙的习惯已经养成了我就不能打破它,于是一直陪他写完作业,看了一下表已经十一点多了。拿破仑·希尔说过: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所以孩子的命运源自于从小的习惯,培养孩子一个好的习惯,就是给他们一个美好的未来。

好妈妈不溺爱孩子;好妈妈不苛求孩子;好妈妈不怀疑孩子!好妈妈不打击孩子。我的一个鼓励的微笑,也许就是我儿子成长路上那片最晴朗的天空。

不做“唠叨”妈 教育孩子效果好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风靡网络的以妈妈的各种唠叨为歌词的《妈妈之歌》,这首歌之所以受到关注,引起人们的共鸣,是因为很多人都有个“唠叨妈”,有关调查显示,九成孩子认为妈妈太唠叨,有人甚至说“唠叨”是“妈妈”的代名词,你也是一个唠叨妈吗?

唠叨妈觉得自己为孩子操碎了心,可孩子不领情,早已经不耐烦,甚至产生了厌烦和反抗心理。妈妈们爱唠叨的原因是什么?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怎样才能不唠叨又效果好呢?

孩子心声:妈妈,别唠叨了好吗?

我们来看一下几个中学生对妈妈唠叨的感受:

小龙:

我的妈妈是个“唠叨”妈。小到生活起居,大到做人做事,她都唠叨:起床晚了她要唠叨,吃饭少了他唠叨,看会儿电视他唠叨,写作业稍迟一会儿他唠叨;放学回家晚一会儿她唠叨,不知道她哪儿来得那么多话、那么多担心,唠叨简直成了她的“爱好”,我特烦,真受不了。以前,我常跟妈妈吵,家里充满了火药味。后来,我懒得和妈妈吵了,她一“唠叨”,我就“屏蔽”,就是说,她说的时候,我就想别的事,根本听不见。

阿雅:

“早晨,闹钟声刚响,妈妈就准时开始唠叨起来:起床了,再不起床就要迟到了。我刚从床上爬起来,妈妈又在唠叨:快去洗脸,别忘记刷牙。还没等我从洗手间走出来,妈妈的唠叨声就又钻进了耳朵:别磨蹭了,快吃早饭。下午放学,刚回到家,妈妈的唠叨再次响起:快写作业,不写完作业就别想玩。终于写完作业,刚打开电视准备看会儿动画片,妈妈又唠叨上了:看电视坐远点,少吃零食……”我每天被她的唠叨轰炸,弄得头昏脑涨的,烦死了!

欣欣:

“每天我一回家,妈妈总是唠叨个没完。先是催促我赶紧写作业,我开始写作业了,她又说坐姿要正、做作业要认真、写完好好检查、别忘了预习明天的功课,一会儿提醒我多喝水……整天重复强调的就那几件事,我早就都明白了。现在,一听妈妈说话,我就脑袋大。”

小利:

上次考试我没有考好,妈妈很不高兴,每次我想多玩会的时候,妈妈就说:光知道玩,看看你的成绩,考得那么差,还好意思玩?

……

从孩子们的心声中可以看出,妈妈们的唠叨涉及孩子们看电视、学习、玩、上学出门、放学回家、穿衣、吃饭等各个“领域”,几乎无所不包。没看上面几个“样本”之前,你或许不认为自己是个“唠叨妈”,看了“样本”是不是发现原来自己也不知不觉地“唠叨”着孩子?

原因分析:妈妈到底为何爱唠叨

妈妈们“唠叨”不止,是觉得为孩子着想,对孩子好,其实不然。专家们给出了唠叨的 “实质”。

香港心理专家李维榕认为,父母的唠叨是出自于一种紧张,一种放心不下,于是不能停口。父母不断的训话,很多时候是说出来让自己安心,不是说给孩子听的。父母通过唠叨,向自己也向孩子证明:我能够对孩子做的都已经做了。

亲子专家将“唠叨”概括为四种情况:关心式、命令式、习惯式、发泄式。

关心式:家长“唠叨”的本意是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实质上是不相信孩子,觉得孩子这也做不好,那也不行,总是不放心。

命令式:不知道怎样才能有效地教育孩子,一遍一遍地命令孩子干这干那,管教方式太过简单粗暴,难以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让孩子越来越反感。

习惯式:一天不唠叨就不舒服,不习惯,未想过好的沟通方式,也没有意识到唠叨的无效。

发泄式:自己心里烦或者孩子没有达到自己的要求,就唠唠叨叨宣泄自己的情绪。

你的唠叨属于哪一种呢?

不良影响:唠叨的不良后果

妈妈们唠叨的出发点是爱孩子,但对孩子是否真爱,不能光看出发点,最重要的是看“结果”。 唠叨会带来一下结果:

使人听觉模糊 反复同样的话,会让人产生一种习惯性的模糊听觉,明明在听,却根本不入心里去。这是长期重复听同样的声音产生的不在乎。做父母不要只怪孩子不听话,想想自己是否真的太唠叨了。——《唠唠叨叨只会令人厌》

使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在家长的唠叨声中长大,大多数孩子练就了对付唠叨的过硬本领,结果是父母唠叨越多,孩子防御能力越强。当孩子在心上构筑起唠叨“防火墙”,“金玉良言”,也很难穿透了。——《家教指导:家长切忌唠叨》

教育效果低下 反复说教,不断给孩子施以相同的刺激,可使孩子养成“心理惰性”,失去对父母的敬畏。最终当再次出现相同刺激时,教育效果便随之下降,甚至消失。——《唠叨式说教与心理慢性症》

引发亲子矛盾 唠叨是反复、单调的刺激,是对孩子精神上的疲劳轰炸,没完没了的重复批评只会使孩子厌烦,挑起孩子的敌意,使气氛紧张,矛盾更加激化。——《牵手两代——亲子课程》

由此可见,“唠叨”的弊端多多,妈妈们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不唠叨。

解决之道:怎样才能不唠叨

妈妈怎样才能改掉唠叨的习惯呢?专家给出以下方法:

1、相信孩子。每个孩子都想作个好孩子,有向上求进之心。一时表现不好一定有他的原因,我们要和孩子一起面临问题,共同寻找改进的有效方法。

2、尊重孩子。有的父母有很强的“控制欲”,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做。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人生路线,有权利决定怎么做,没有必要处处按照父母的“规划”去做,如果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对待生活,我们应该觉得欣慰而不是失落。

3、就事论事。孩子犯了错误,就告诉他错在何处,如果孩子自己明白了,我们就不用再说;孩子有什么需要改变的,我们就明确指出问题所在并提出我们的期望,同时尊重孩子改变的过程。就事论事,用尽可能简明的话语来表达。千万不要陈年老账全翻出来从头开始数落,那样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自信。

4、抓大放小。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许多事情需要大人操心,但有些事情是无关紧要的,随着长大,会自然改变。因此,家长不要那么琐碎、对孩子盯得那么紧,要把精力放在孩子成长中的那些重要的事情上,比如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习惯、方法等。说得越多,孩子听从我们的机会就越小,我们的威信也就越低。科学的方式是:可说可不说的就不说;同时有好几件事要说的,就拣一件最重要的说,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了结后再说;复杂的事情要分步骤说,先从孩子最容易做到的步骤说,完成这一步再说下一步。

5、适时放手。该孩子承担的,我们尽量不要参与,孩子做不好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赖床导致迟到),孩子会因此纠正自己的行为。每个人都需要自己长大,都需要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很难懂得自己不曾经历的事情,我们提醒无效不妨放手,孩子会“吃一堑长一智”。

6、学会等待。一些家长有这样一种心理:希望自己一说,孩子马上听、马上改正,达到自己的目标。这其实不符合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孩子就是孩子,他的心智和能力没有发展到那么成熟,一些事情他可能还没有理解,一些事情可能暂时无法做好,做家长的必须要学会等待,允许孩子有反复。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过程,这个时间不会因家长着急、唠叨而缩短。

妈妈经验:用眼神交流更有效

梅子易:

我以前每天喋喋不休孩子书桌文具摆放紊乱,不利于写作业。说的多了,女儿也见怪不怪,不当回事。现在,我改为:先帮助孩子收拾一遍,然后神情严肃注视她一小会儿,我用眼神告知她:我已经给你示范了,请你按照这样收拾,自己的事自己做,不必劳我躬亲,文具摆放合理,做作业效率才高。孩子收到我的目光,她很惊奇,目光不敢与我长时间对接,主动游移了。我想她应该是明白了我的意思,我看她再用文具盒时,非常注重定置摆放。看到她如此,我对她投以赞许的目光,她的眼神高兴地迎接上来,我们会心一笑。“此时无声胜有声”,当孩子接受到我眼神中的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时,我是快乐的,她亦是快乐的。这和我歇斯底里的吼她改正,她却若无其事不改正相比,眼神交流更文雅和有效。

专家主张:换种方式督促孩子

家长们长期针对某一事例的重复强调,实际上是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属于一种负面情绪的累积。特别是当孩子认为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好某件事时,再三听到家长的唠叨时,他们就会认为爸妈对自己缺少信任,从而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因此,父母对孩子的叮嘱要适度,多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尽量“一事一讲”。即便孩子一时没有做好,也不要简单重复,而要换个角度、换种方式督促他。此外,父母在叮嘱孩子时,应该多用“对于这件事,我的想法是……”、“我觉得这样做会好些……”等商量式语气,而少用“你应该”、“你必须”等命令式口吻,这样不但会减少孩子的抵触情绪,效果也事半功倍。

域外教育:日本妈妈以身作则不“唠叨”

日本东京附近有一个“母亲读书会”,容纳了远近49所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妈妈。她们定期聚在一起,看书学习,交流心得。

原来,日本也有些孩子不爱学习,妈妈唠叨、催逼,喊破嗓子,却收效甚微。于是,妈妈们自发成立联合读书会,抓紧空余时间读书学习,既为孩子作了示范,又能不断充实自己,同孩子们也有了共同的话题。妈妈潜心读书代替了以前“喊破嗓子”,言谈中的书卷气息代替了以前的“唠叨”,饭桌上常以谈论知识为话题代替了以前空泛的“催逼”。使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大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做个好家长需要技巧


家长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精神供氧者,将“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六大精神软件,植入孩子的生命中。

近日,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将这个秘诀透露给郑州300多位学生家长。

做个好家长需要技巧

“如果您能在我可以时让我独自迈出一步。”“如果您能用您的爱感受我的人生,而不破坏我自由呼吸的空间”、“如果您能理解,我观察世界的眼睛比您的眼睛矮三英尺”董进宇博士深情演绎马迪·金《如果您能记住》,从一个孩子的角度道出对父母的深切期盼,令现场不少父母眼角湿润,悔恨愧疚。

一位母亲说,过去责骂孩子,恨铁不成钢,孩子看到自己就躲闪,母子关系很僵。董博士的一句话点醒自己,“爱,毫无疑问,还要讲究一个表达方式。”面对孩子成长中的错误,家长是用责骂将他推出去还是用爱和责任将他拉回来,需细斟酌,讲技巧。

董博士指出,面对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是推一把还是拉一把考验的是做家长的实力,包括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学等方方面面的储备。

家长要成为孩子“精神供氧者”

董博士认为,当家长最需要技巧却普遍缺乏训练,教育孩子是个长期活儿,人人都渴望立竿见影。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教育,逼孩子考重点上名校,却忽视了自己在孩子生命中所扮演的角色。董博士指出,真正的好家长,一定要扮演好孩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六个角色。

除了供孩子吃喝拉撒,还要成为孩子的拉拉队队长,人生教练,生命导师,知心朋友,最重要的是,成为孩子的精神供氧者。优秀的孩子背后一定有优秀的教育方法和优秀的家长,家长首先要让自己成长为一棵大树,才能给孩子遮阴蔽日。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父母给予他爱,陪伴,确认,鼓励和表扬,一句话,孩子的心智、人格成长都需要心灵的养料,这些都需要父母来供应。

在“塑造子女成功未来”的讲座上,董博士把这个重任交给了到场的300多名家长,让家长学习,做孩子精神的供氧者。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其实平等尊重、待人友好、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财富。父母都该一读,好父母养成指南。

好家长如何养成?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父母抱有期望。好父母既是孩子的保护者,又是孩子的知心朋友;他既尊重孩子的主动性和独立性,又施以必要的教育和引导。想要教育出一个好宝宝,家长们首先应该想一想,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孩子眼中的好父母。

1、平等:不摆父母架子,理解尊重孩子

在孩子纯真的世界里,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家长如果在孩子面前只是一位高高在上的长辈,把孩子作为成人的附属品,孩子容易变得保守、胆小、被动和听话。“为什么爸爸可以对我发号施令,而他却总是拒绝我的要求。”“我长大了,明白大人们在说什么,但妈妈老是说我小孩子不要插嘴”……父母这种家长式作风,让孩子只能乖乖听从命令,不敢违背反抗,让孩子难以和父母建立亲密感。

家长要适时放下架子,像一个朋友一样对待孩子,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蹲下来,让他看着你的眼睛。父母还应该拿出时间跟孩子疯玩,与孩子有着更多的言语交流。

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你的孩子,通过你的关爱、聆听、赞赏、支持以及真诚对待,帮助孩子喜欢自我、欣赏自我、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在做一些决定时,例如今天想去哪里玩,或者是否更换他的床单时,都倾听一下孩子的意见,让他觉得自己也是有选择权,也是被尊重看待的。

2、民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庭的气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一些研究表明,孩子在幼儿时期就能感觉到周围的情绪和氛围,尽管当时他还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家长应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让孩子感受到温暖、关心,更重要的是感到被尊重和被欣赏。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给予的安全感很重要,孩子的依赖感建立在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上。这份情感的建立关键是父母能够经常与孩子交流思想,一同享受快乐的家庭时光。

闲适在家时,对孩子的一些随意搭讪,或者鼓励孩子和自己一起玩象棋、跳棋,就能很好地拉近亲子距离。另外,爸妈都应控制自己的情绪,在发生争吵时尽量避开孩子,有不愉快的事情尽量不带回家中。也不要随意呵责、怒骂孩子,父母以身作则,用行动去引导和教育孩子。

3、友好:建立友好的亲子沟通关系

一些家长抱怨孩子藏有小秘密,和自己的交流少了很多,亲子之间缺乏对话其实是孩子与你渐渐疏远的表现哦!家长有没有反思过,为什么孩子都不太愿意跟你聊天了?是不是你经常忙于工作,很少主动和他说话?还是每次他高兴地跟你说今天幼儿园趣事,你总是敷衍态度?

其实在亲子沟通上,首先家长要摆正心态,以一个宽容开放的姿态面对孩子。不要误以为与孩子同一屋檐下有一份亲情、有一份默契就可以无需坐下来面对面地交谈;也不要当孩子和你交谈时,摆出一副家长的威严来对孩子讲出来的事情给予“语重心长”式的回应和教育。像这样“不主动”和“沉重”的对话,都会使得孩子减少了与父母交流的欲望。因此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

4、德育: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好宝宝,乖孩子不是一味的听话、懂事、成绩好等等这些“美好”的标签。家庭教育的目的不是要一个全方位优秀的人才,而应该是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使孩子学会做人,积极面对自己的人生。如果人做不好,学问也很难做好,事业成功就无从谈起。一些孩子人格上有缺陷,比如心理问题突出,厌学情绪严重,自主意识淡薄,抗挫耐力脆弱,道德品质低下,罪错比率上升等,就是家长不注重人格教育的结果。

培养孩子健康的情绪情感,要让他学会爱家长、爱他人、爱社会。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孩子模仿学习的榜样,你的责任心、事业心、勤奋、勇敢、自信都能深深地影响孩子人格的形成。

家长多关注孩子的情感交流,倾听他们的要求和愿望。多给孩子创造交往的机会,让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开展各种有益的活动;让孩子加入到自己的社交圈,参与接待客人,给客人让座、倒茶等;让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学会一些劳动技能,在劳动中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和协作精神。

5、好父母不会说出的10句话

好父母都应该是通情达理的,但是家长往往容易一时意气,而说出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以下10句话,家长真不应该随便说出口。

恶言:傻瓜、说谎、无用的东西。

侮辱:你简直是个废物。

责备:你又做了错事,真是坏透了。

压抑:住嘴!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

强迫:我说不行就不行。

威胁: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哀求:求求你别再这样做好吗?

抱怨:你做这种事,真让我伤心透了。

贿赂:你若考100分,我就给你买自行车。

讽刺:你可真行,竟能做出这种事。

父母良好的性格品质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为此,父母应当经常调整自己,总是以理智、通达、自信、积极的状态站在孩子的面前。

喜欢《做个好妈妈,不做照妖镜》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我的好妈妈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怎么样做个好妈妈 一个家庭什么最重要,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不仅孕育着生命,而且孕育着生命的灵魂,孕育着生命绚丽多彩的未来。世界上什么人最伟大,母亲最伟大;一个民族什么最重要,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
    2020-09-15 阅读全文
  • 不做“唠叨”妈 教育孩子效果好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
    2021-09-08 阅读全文
  • 做个好家长需要技巧 家长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精神供氧者,将“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六大精神软件,植入孩子的生命中。 近日,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将这个秘诀透...
    2021-04-16 阅读全文
  • 我要做个好的奥特曼 我每天都与孩子打交道,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我接触过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所以,我采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也就不同。 佳宇是个有个性的小朋友,不高兴就爱发脾气,经常会影响...
    2021-04-06 阅读全文
  •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其实平等尊重、待人友好、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财富。父母都该一读,好父母养成指南。 好家长如何养成?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
    2020-09-29 阅读全文

一个家庭什么最重要,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不仅孕育着生命,而且孕育着生命的灵魂,孕育着生命绚丽多彩的未来。世界上什么人最伟大,母亲最伟大;一个民族什么最重要,母亲最重要,因为母亲的素质决定一个民族的兴衰...

2020-09-15 阅读全文

“起床、起床,快起来!去洗脸、去刷牙、记得梳头!会热吗?会冷吗?你就这样穿着出门吗?别忘了钢琴课在今天下午,所以你要练!出去外面玩,别玩太疯,别闹太凶。今晚不准玩电脑!我说了算!我是你妈!……这是一首...

2021-09-08 阅读全文

家长要成为孩子生命中的精神供氧者,将“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主动进取的精神,学习兴趣以及良好的习惯”六大精神软件,植入孩子的生命中。 近日,吉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中国亲子关系第一人董进宇将这个秘诀透...

2021-04-16 阅读全文

我每天都与孩子打交道,观察和体验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历程。我接触过各种各样不同性格的孩子,每个孩子的特点不同,所以,我采取的教育方法和策略也就不同。 佳宇是个有个性的小朋友,不高兴就爱发脾气,经常会影响...

2021-04-06 阅读全文

好父母养成指南:如何做个好父母? 其实平等尊重、待人友好、健全的人格才是孩子人生最美好的财富。父母都该一读,好父母养成指南。 好家长如何养成?我们总是对孩子有各种各样的期待和要求,其实孩子又何尝不是对...

2020-09-2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