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曾经,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发布时间:2021-05-22

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

众所周知,作为一名没有经验的新老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有益于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新知识。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随笔《曾经,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前一段时间,杨**的思维比较活跃,表现在:特别爱发言,而且喜欢打断别人的回答强行插话。他的性子急得都根本无视老师给他的示意,大有“不让我回答不行”的架势。

开放日那天,杨**刚来园,我就对他特别“关照”了一下:“今天不许乱插话,尤其是在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否则我就不喜欢你了!”

活动结束了,我发现我的“关照”很奏效,杨**不但没有乱插话而且异常的安静,好像整个活动下来一句话也没说,这让我越想越觉得惊讶。于是我悄悄来到他的身边,问他为什么没积极回答我的提问,他竟说:“今天,我不想回答问题了!”说完就扭头不看我了。他分明是在跟我赌气。顿时,我的内心一阵酸楚,我知道孩子不高兴了,是我伤害了他。

事后我反思:杨**喜欢插话,恰恰说明他对老师的问题掌握了,他自信能回答好;他好表现,是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经验。如果不给他发挥的空间,就伤了他的自尊,打击了他的积极性。我很惭愧,由于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

现在,我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昨晚陪四岁的儿子一起看绘本,我帮他讲读绘本上各种各样的鸟。突然,儿子站起来打断了我的话,信心十足地对我说:“妈妈,你知道吗?世界上还有左鸟和右鸟。”看着儿子认真的样子,听着他这不着边际的话,我忍俊不禁,问他:“是吗?你给我讲讲左鸟和右鸟的故事吧。”儿子万分认真地伸出左手,说:“左鸟吃左边的米”,又伸出右手,说:“右鸟吃右边的米,你知道了吧?”我强忍着笑点点头:“等你再看到左鸟和右鸟,一定要指给妈妈认,好吗?”儿子满足极了,大声回答:“没问题!”在我们静下来继续看绘本的时候,我的思想开了一会儿小差:原来,在孩子插话的时候,给孩子自由回答的空间(尽管他们的话有时不可思议),是孩子多大的满足与幸福呀!

我庆幸:我没有因此再伤害到孩子。

我高兴:我又学会了一种保护孩子自尊心和积极性的方法。

我想说:我的成长与进步,在很多时候来自于孩子们。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家长过分保护对孩子的伤害》


身为父母,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过得很好,也都理所当然地想把自己的孩子保护好,不让他们受苦。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存在着很多过度保护的事例,那么过度保护究竟会对孩子造成什么影响呢?

一、影响孩子的社会性

一个被父母过度保护的孩子是很难融入到社会中去的,因为他们没有办法处理好各类人际关系。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都是父母和最亲近的人,没有在交往中得到经验,自然也就会存在很多问题。一旦进入社会,不清楚与人交往的手段和方法,大概率会形成孤僻、依赖的性格,甚至会产生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他们只学会了小部分为人处世的道理,而这些道理中很有可能某些部分还是狭隘的。

二、压抑孩子的求知欲

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孩子的很多能力都会被掩盖,甚至压制,他们无法舒适的施展自己的才能。父母若采取过度保护的态度,势必对孩子的各种要求都予以满足,这样不但会压制他们对活动的动机,还降低他们对外界事物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其能力不能得到完全发挥。这样子的孩子在学习中,很难完全投入进去,注意力不集中的话也会直接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类似的挫折倘若越来越频繁,给孩子带来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不喜欢学习,甚至对学习产生恐惧心理。没有学习的主动性,求知欲自然也就不强了。

三、让孩子变得自私自利

被家长过度保护,一旦到了应该懂得为别人着想的年龄,却没有丝毫为别人着想的行为,就会被人指责自私自利。很多孩子,在父母迟暮时依旧不会主动帮助父母,甚至依旧不断向父母索取,所以现在的社会上啃老族越来越多。一味的溺爱以及过度保护,对孩子没有丝毫好处,只会让孩子的人生变得不堪。

四、使孩子能力低下

替孩子包办打理好一切,会直接导致孩子的能力低下。因为孩子根本就没有机会体验生活,所有想要的都会得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会有所退化。在本应该学习的阶段,却由于家长的保护,让孩子没有机会去尝试,在各个方面都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这种爱护的结果势必是不好的。

父母一味地把自己的孩子保护着,这也怕,那也怕,干这个也不行,干那个也不许。不允许孩子“到外面闯荡一番”,连走出家门半步都要管着看着,这种过度保护,会让孩子失去探索和冒险的精神,长此以往,孩子如何才能在长大后脱离父母的怀抱去独当一面。要想改掉过度保护,家长就得充分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孩子。

从现在起,试着让你的孩子去完成他们该自己做的事情吧,从小事做起,孩子们需要去经历,才能大声得说:“我可以做得很好!”只有在父母的信任与传授当中,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育随笔: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


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

说两句这些口头语会害了你对于有口头语的幼师来说,好的口头语可以帮助幼师轻松组织活动和培养孩子良好习惯;不好的口头语不但会影响孩子的在园情绪,甚至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今天就一起分析一下原因,找出解决方法吧。我看谁是最后一名?我看谁忘了?分析这类口头语明显带有反面恐吓,言外之意是:谁达不到要求就会受到批评惩罚。这样就违背了幼儿教育所提倡的正面激励原则,试想,幼儿在这样一种恐吓情境下,能主动地、发自内心地去完成好幼师所提的要求吗?即使完成了,他们的心情又是如何?大概只能是压抑、紧张与恐惧了。教育重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在这种情景下,幼儿只能是一种简单的消极应对,并不能从中得到任何乐趣。而对于更小一些的托、小班幼儿来说,他们不能够像大人一样理解幼师的反话,往往会以为教师真的在比谁是最后,反而事与愿违。

对策变反面恐吓为正面激励。幼师应以充满热情和积极向上的语言激励孩子。比如:我们看看谁完成得又快又好?比比谁记得最牢?等等,甚至还可以许诺对完成好的幼儿进行奖励,如贴小红花、点小红点、获得优先游戏权等。这种正面激励利用了幼儿喜欢成功、追求上进、乐于竞争的特点,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竞争,从而促使幼儿更好地完成目标。不许说话!(不许……)赶快吃!(赶快做……)分析这是一种强制性命令口头语,它所反映出来的师生关系仍然没有脱离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

在这种关系中,教师高高在上,对幼儿发号施令,拥有绝对权威;在这种高压环境下,幼儿没有发言权,没有主动地位,只能是绝对服从者。久而久之,就会使幼儿感到压抑,进而形成唯唯诺诺、惟命是从、胆小怕事、缺乏主见的不良性格,又如何谈得上创设自由宽松、平等尊重的精神环境,培养乐观向上、敢于创新的良好性格?况且这种简单的指令真的能让孩子发自内心地遵守和服从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对策变强制命令为游戏诱导。幼儿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热爱游戏,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在游戏中,他们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乐此不疲,并从中获得巨大乐趣,得到有益发展。幼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点,在组织日常活动或教学活动时,要能够随机应变,想办法将指令变成幼儿感兴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完成指令。

比如课前准备时,可以玩“神奇胶水”的游戏,请幼儿用想象中的神奇胶水“粘”好自己的小手、小脚、小嘴巴、小屁股,使其坐好不乱动,以集中注意力;让幼儿注意看某处时,可以告诉幼儿用小眼睛做聚光灯找到某处;让幼儿原地不动时,可以让他们比比谁最像木头人;幼儿不好好吃饭,可以玩芝麻开门或大老虎、大鲸鱼等游戏;让幼儿不乱跑时,可让其学小猫排队轻轻走等等。

这样一来,幼儿能又快又好地完成指令,更重要的是,完成指令的过程充满了乐趣,幼儿的个性得到了释放,幼儿的权利得到了尊重,师生关系也得到了完善。笨死了!连这都不会,你还能干什么?分析这是一种对幼儿的轻蔑否定用语,通常当幼儿达不到幼师的教育目标时最容易出现这种语言,它是教师消极情绪在幼儿身上的尽情发泄,甚至可以称其为一种语言暴力,反映出幼师对幼儿人格的严重轻视。

这类语言会给孩子造成一种负面的心理暗示,降低幼儿的自我评价,严重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打击其自信心,对幼儿乐观开朗性格的形成以及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杀伤力。对策变蔑视否定为耐心鼓励。作为幼儿教师应严格杜绝这类语言的发生,应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力,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了解并尊重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发现问题时,要多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及时调整教育目标或改变教育方法,要给幼儿时间,给幼儿信心,而不是一味打击与耻笑;对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应给以欣赏和保护,要多对幼儿说:“没关系,咱们再来一次!”“要相信自己,下次一定能做好。”“这次好多了,继续努力啊!”“你说的跟别人不一样,还有更好的想法吗?”等等。

教育随笔:打动我心灵的孩子


今年的九月份,我又教了一个新的小班。有一个叫小旭的小男孩特别爱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是我们去家访,在他的家里。这个男孩大大的脑袋,忽闪着眼睛,笑呵呵地看着我们。真是一个快乐的孩子!一看到他,我就喜欢上了这个笑呵呵地男孩。

开学了,孩子们哭着闹着开始了他们的幼儿园生活。小旭挺有意思,他不哭,而是研究教室里的门是怎样打开的。门研究好了,知道怎样打开了,趁老师不注意,溜出门外,也不走远,看看走廊,好几次我们都把他抱了回来。

孩子们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啦,都喜欢上幼儿园啦,小旭每天也总是乐呵呵的来,乐呵呵的走。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不能完全听懂老师的话,就连小朋友的话也不是太能听懂。每次入厕,老师总是要拉着他的手带他去卫生间,喝水也是帮助他拿杯子,因为他不能明白老师说“贝壳组的小朋友去喝水啦。”等等。老师们都有些着急,我对其他的老师说:“不要着急,要慢慢来,说不定哪天,他就明白啦。”

有一次,中班的张老师要在我们小二班试教,她组织的是艺术活动《纸盒变变变》,张老师请小朋友们把纸盒打扮的漂亮些,送给小熊宝宝,因为小熊宝宝要过生日啦。孩子们都很开心,张老师提供了很多的装饰材料,孩子们自由的装饰起来。小旭特别感兴趣,他先用橡皮泥把纸盒装饰成一条条美丽的花纹,又用小贴画贴在纸盒上,还用水彩笔画了图案,观摩活动的老师都称赞小旭,小旭拿着装饰好的纸盒又蹦又跳高兴极了,我也被他感染了,也跟着乐呵呵的笑。

回到班级之后,我把这件事情告诉了班级老师,班级老师都很震惊,因为这个孩子连老师说话有时都听不明白,没想到在做手工时,那样出色。从那以后,我就特别观察小旭,这个孩子对美术非常有天分,我们带孩子做手工、画画的时候,他都特别认真、喜欢,做完了、画完了,他总是捧着他的作品,呵呵地笑。

这真是一个打动我心灵的孩子,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要接触各种各样的孩子,也许有的孩子做事情就是慢慢的,但是要多给孩子时间,慢慢地,我们就会有惊喜的发现!我愿意陪着这些乐呵呵的孩子们慢慢长大!

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教育随笔:那次孩子教育了我

父母教育子女自古以来就天经地义,无可厚非。反过来如果我们做父母的在生活细节中,不经意间忘掉了自己长者的身份,当着孩子的面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而被孩子发现,甚至说上一两句,那么我们是去随便找个什么借口来粉饰自己呢,还是该放低自己的位置去勇敢地直面而改呢?

就先从今年暑假里的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起吧!

当时妻子所在的学校已经早几天开学了,留下还没开学的儿子和我在家度假,于是便想着利用这几天难得的假期好好整修一下家里的水电。

于是一大早,我就张罗着去找来了水工、电工,在家里便开始忙碌了。我自然就成了找东西跑腿的小工,为了让上初中的儿子也能积极参与到家务劳动中来,我便让他也跟着跑腿帮忙。当然这也是许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一致认可的理念。谁都知道这大大小小修理的活儿实际上跟装修房屋是一样的道理,可谓琐碎凌乱,什么龙头、马桶、软管、角阀、灯泡、开关等等都得检修的检修更换的更换,至于这些材料的价格,还有工价,上涨到超出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正常想象范围不说,单就一会要这,一会要那,让你一个非专业的人楼上楼下来回的乱窜,绝对挑战你一个教书先生柔弱和无知的极限了。

折腾到下午结束时,看看家里已狼藉不堪,暗自发誓以后装修房子像自己这年龄一定不要像过去和今天这样再亲力亲为了,就干干脆脆找家装修设计公司全包出去省心省事,多花几个票票,省心,也值。

等到收拾打扫完屋子时已是黄昏,孩子的姨夫姨妈听说我们回来收拾房子了,便打来电话说累了一天了不用做饭了晚上一块到外面吃,再说一个暑假没见了好好聊聊,我便信口答应。

人常说年龄不饶人,一点也不假,这近不惑之年的人忙碌一天,此时已筋疲力尽,下楼后我就顺势给路边的台阶上一坐,说是顺便等着去吃饭,也许是天热的缘故,也许是看着家乡的街道上人来人往一下子从身体到心理上放松了,所以坐下后竟无意间把脚从捂了一天的皮鞋中取了出来,随意地放在石头上,做出透气的架势来,可就在这时,站在旁边的儿子不屑地说了一句:“爸爸,你还是老师呢,看你现在的形象吧!”

话音刚落,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一下子丢失了什么东西一样,竟无言以对了,虽然儿子的声音不大,但我明显感觉自己成了一个训练有素的新兵,而面前站着的就是我严厉的长官,我机械的站起来,很快地把脚放回鞋里,拍拍屁股上不知有还是没有的灰尘,拉拉不知平整还是不平整的衣襟,算是一个简单的整理着装,然后木讷地站在好像一下子比我高了许多的儿子面前,对视的是儿子那不再稚嫩的脸,和脸上一双不再稚嫩的眼。

此时此刻,我无法知道自己到底在这刹那间丢失了什么,只是觉得刚才的放松和一天的劳累,一下子荡然无存,多少年来自己对儿子近似啰嗦的说教,似乎跑得无影无踪了。

事后,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是应该庆幸自己对孩子的说教终于突然间看到了效应呢,还是应该反思像自己这样的不经意的言行曾经有过多少,以后还会不会再有?因为至少我知道我的孩子以后在他自己的人生之路上决不会像我一样因得意或失意而忘形的,但我相信,这个故事注定将在我伴随儿子成长的史页上留下的一笔。

写到这里,也许是教育职业的习惯,我由个体的我想到了群体的我们,生活中,我们为人师、为人父,我们习惯着说教孩子,也习惯着接受被孩子给予的伦理道德性的尊重,而习惯这个东西有时候是可怕的,它往往容易让人麻木,当我们麻木的时候,可曾意识到我们如何用言谈举止、生活细节去佐证自己已经空洞而苍白的说教,以及赢得别人尤其是下一代对我们尊重的资本呢?

也许是习惯让我们在这样的“反教育”面前显得窘迫十足,尊严无从,但如果面对孩子第一次“说教”我们父母时,我们切莫用漠视或轻视的态度抹杀孩子的正义和勇敢,只有用虚心的接受才是作为对正确与错误的最潇洒回答。听韩愈“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说得是多么慷慨与洒脱,父子亦然。

当然,我是一直相信正能量传递的速度之快是不可低估的,其传播的广泛性也是难以预料的,但我还是想借此告诫我们父母或教育者:教育无小事,当躬亲尽力为。

教育随笔:我不是“坏”孩子


“老师,景奕打我”、“老师,景奕抢我玩具”,在幼儿园里,我的耳朵里时常能听到这些声音。早晨接待家长,也会听到这样的情况,要求自己的孩子离景奕远一点。这样的行为一次又一次,于是景奕就被家长和孩子们贴上了“坏”孩子的标签。成为“坏”孩子,我想与老师也有很大的责任,如何解决景奕争抢玩具、打架的行为,值得我去思考。

与家长的沟通

景奕在幼儿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第一时间与家长进行沟通。

与景奕的奶奶进行沟通:“景奕,最近已经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现在每天都很乐意上幼儿,表现的很活泼,上课也能很积极回答老师问题,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他也试图想与小朋友一起玩,这种心理渴望很好,可就是不会处理与同伴之间的关系,会和小朋友发生争抢,打闹的情况。”

景奕奶奶的反馈:“我们知道孩子太好动,随他妈,他爸爸聪明好学,这孩子不爱学习,就知道玩。他渴望交朋友,爱招惹人家,可能就会发生小矛盾。我们当爷爷奶奶的管他也不听,妈妈又不在身边,我们也没办法。”

从与景奕奶奶的交谈中,我得知景奕是由爷爷奶奶一手带大的,能感觉到隔代教育的弊端—-溺爱,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妥当,总给予毫无节制的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对孩子的错误过分纵容,孩子形成不良的性格。老人们认为母爱缺失,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将他视为宝贝,格外疼爱,事事依着孩子,总让孩子处于说一不二的地位,使孩子产生“自我中心”意识,以致造成孩子自私、人性、依赖性强的性格特点。

和爷爷奶奶交流之后,我觉得应尽量让孩子的爸爸参与到孩子的管教中,让孩子尽可能少的接受爷爷奶奶的溺爱。在与景奕爸爸的交流中,我们达成一致:对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慎重对待,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尽量减少一些爷爷奶奶带来的影响。

老师寻找相应对策

景奕出现的这一系列问题,老师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对景奕这样外向孩子的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也在寻求解决的办法。

“争抢玩具、打架行为”在很多幼儿身上都存在,解决景奕的问题,首先要给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周围的小朋友都不争不抢,友好的与同伴交往,他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熏陶,减少自己的行为。

我上网查阅了一个《同伴交往》的儿歌,每次玩玩具之前,都领着小朋友们一起说,为他们玩玩具不争抢,做一个心理铺垫。---“玩玩具,不争抢;讲礼貌,懂谦逊;好东西,一起玩;齐分享,受表扬。”孩子们跟着老师一起说儿歌,说多了,自然而然就知道“不争抢,齐分享”的道理。

我还设计了一堂课《和好朋友一起玩玩具》,记录下幼儿在玩玩具中的不良行为,让幼儿一起来探讨,并找幼儿上来演示正确的玩玩具的方法,孩子们知道如何去玩,才能尽量的减少矛盾的发生。

其次,我特意留心对幼儿争抢玩具等行为进行观察。在观察中发现:很多小朋友都会因为争抢玩具而发生矛盾。景奕只是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例。我发现:“抢”玩具的背后,一方面是为了完成自己的作品。是老师的疏忽:孩子们的玩具不够玩,才造成的“抢”。一方面是为了帮老师收拾玩具,而去“抢”小朋友的玩具。景奕就是那样热心肠的人,他总想帮老师干活,去收拾小朋友玩具,而小朋友不给他,他就用抢的,而造成矛盾。是老师的过错:没能让幼儿自己用语言去解决问题,如果交给孩子说“我们一起收拾吧!”孩子的矛盾是能避免的.还有的情况就是,孩子的贪心,他真的很想拿别人的玩具。在观察中发现:景奕有时也会去拿别人的玩具,他拿之前会看看老师(他心里也知道拿别人东西是不对的),我就给他一个不许的眼神,他立马就把玩具放下了。所以说老师的细心观察、指导,能减少很多矛盾的发生。

景奕的改变

当我知道景奕的情况后,我对景奕更加留心。虽然他是我们班的“问题”孩子,但我一直把他与其他孩子一样看待。一有时间就和他说说话,多给他一些关爱,让他感受母亲般的温暖。在每一次的交谈中,我都与他说一些同伴交往应注意的事情。告诉他“等待一下吧!我们一起玩吧!我们来交换玩吧!”等与小朋友交往应交流的语言。慢慢的我发现:他能把这些话运用到他与小朋友的交往中,避免了很多的打架行为。他还知道解决同伴之间的矛盾,遇到小朋友争抢玩具的时候,还会把自己的玩具与小朋友分享。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教给孩子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养成良好的品行。景奕这个“坏”孩子的转变,让我看到了“传道”的成就,心里很是高兴,希望每个孩子都能从我的“传道”中,得到改变。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教育随笔:我的教育故事

人生在世,匆匆几十年.幸福最重要.世间总有公道,付出总有回报,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一个幸福的老师。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真诚的爱与关心的师幼交往中。当教师给予孩子爱时,孩子也以一份真诚的爱来回报老师。对于老师的付出来说,孩子的爱是最大的安慰和补偿,也是她们在工作中体验到幸福的重要原因。有一位老师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一个春天的中午,孩子们正沉睡在梦乡里,我在办公桌前写活动计划。因为吃了感冒药,头沉得抬不起来,不知不觉趴着睡着了。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我听见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在议论:“刘老师休息了。”“刘老师咳嗽好厉害。”“你们别吵了,把刘老师吵醒了。”“我妈妈说,感冒要多穿衣服,刘老师趴着睡觉,不冷吗?”“我去给她披件衣服。”这时,几个幼儿来给我盖衣服了,我没打算“醒”来,我不想让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这么快跑掉。我静静地趴着,默默地享受着这份由孩子向我诠释的幸福。孩子们带着体温的衣服包围着我,我在这份呵护中被深深感动了,我的内心得到了爱的满足。世上其他的一切在那一刻对我来说都不重要了……孩子的爱是满足教师爱的需要的重要途径。与成人之爱相比,孩子的爱更显得真挚和纯洁,更接近爱的本质。这就是为什么孩子的爱能有那么大的魅力的原因。不过,得到孩子爱的前提是教师对孩子的爱和喜欢,因为“孩子们所喜欢的是那些本来就喜欢孩子、离开孩子就不行、而且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幸福的人”。还是看看下面两位老师的感受吧:

“慢慢地给孩子的爱多一些,孩子的回报也多一些。”“自从踏入幼儿教育这一行,整日与孩子为伴,心中时常为孩子而感动,为他们的纯真、为他们的热情。和孩子相处,不需要伪装,只需要用自己最自然的一面。你付出了,自然会有回报;你爱孩子,他们自然也会爱你;你尊重他们,他们也会尊重你。”

有时候幸福感源于幼儿的天真无邪。

天真无邪是儿童身上最宝贵的品质,是拯救异化的成人生活的一剂良药。幼儿的天真无邪使教师因看到了人性最本源的美而体验到一种幸福。许多老师谈到了源于幼儿天真无邪的幸福感。

一位老师说:“工作中还有幸福,因为我们工作时面对小朋友,不存在勾心斗角,对象比较单纯,心情比较放松。而且小朋友也很有趣,特别是他们身上经常发生一些让我意想不到的事,我觉得特别有趣。比如说,我班上有个小朋友不怎么来上幼儿园,家里人非常宠爱他,有一天他来到幼儿园,玩积木时不小心把积木弄掉到地上了,他穿的衣服很多,弯不下腰,这时他喊我们班性格较犟的一个幼儿帮他捡,那位幼儿就帮他捡了,他对帮他的那名幼儿说‘谢谢’,对方说‘不用谢’。当时我看了觉得特别有趣,因为我以为那个幼儿不会帮他捡的,谁知他帮他捡了,并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很有趣。”

另一位老师说:“工作中也有快乐,小孩蛮可爱的、蛮天真的;自己也挺喜欢小孩的,觉得小孩好玩。跟我妈一起上街时,看到小孩,我就不自觉地走过去摸摸她的头,我妈还说:‘你在幼儿园还没烦够呀!’上课时,小孩也蛮好玩的,他们的有些行为让我觉得好意外。”

值得思考的问题是: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教育对象,有的老师能从幼儿身上获得幸福感,而有的老师获得的却是苦恼呢?其主要原因在于老师如何看待幼儿、如何与幼儿交往。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的内心生活时刻给我们带来满意和不满意、高兴和苦恼、忧愁和欢乐、疑惑和诧异、宽慰和愤怒。在儿童世界给我们带来的极广阔的情感领域内,有愉快的和不愉快的、高兴的和伤心的曲调。善于认识这种和谐的乐声,是教育工作者精神饱满、心情愉快和取得成功的最重要条件。”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令自己心烦的人,那么你就会感到心烦;如果你把孩子看成是可爱的天使,那么你就会变成快乐的天使。

如何获得幸福感呢,如何才能从孩子身上获得幸福感呢?

我认为要以欣赏、审美的眼光看幼儿。长时间和幼儿在一起,教师有时会不自觉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幼儿或者把幼儿仅仅看成是自己的教育对象。以欣赏的、审美的眼光看幼儿就是要看出幼儿身上的优点,把幼儿看成活生生的富有灵性的个体,完全地接纳他,而不是带着自己的有色眼镜来审视他。完全地接纳幼儿意味着教师所持的是一种宽容的态度,意味着教师对儿童文化的尊重和理解,而这种尊重和理解本身也会给教师带来幸福。在访谈中,许多老师谈到了随着自己对待孩子方式的变化而体验到的幸福感,如一位老师说:“做了母亲之后,对孩子不像以前那么严厉,也能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对幼儿更加宽容了,不易发火,所以孩子给自己的爱多了,工作也感到更幸福了;在做母亲之前,只是以老师的身份自居,对孩子较严厉,但也得不到孩子的爱,感觉并不幸福。”

我们要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老师们常习惯于带领幼儿做这做那,在与幼儿的交往中使用命令的口吻较多。也就是说这种师幼交往更多的时候是建立在工作关系上的,这种交往的特征是不平等、没有感情,有着明确的功利目的——完成预定的教育任务。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几分畏惧,对老师敬而远之,并封闭自己的心灵,不敢言说自己的所思所想。这就等于是教师亲手剥夺了让自己感受另一个心灵的机会。因为缺少与幼儿心与心的交流,教师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最终也会变得干涸,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幸福可言了。因此,在与幼儿的交往中,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角色面具,以真实的自我与幼儿交往,和孩子打成一片,才会发现幸福和快乐就在自己的身边。我们在访谈中也发现,凡是能以平等、真诚的态度与孩子交往的老师,都能体验这种交往带给她的幸福。

教育随笔:孩子,我用爱来教育你


我们的一个男孩很会哭,经常在吃饭时,他就会莫名地流泪,其实也没发生什么事,但这种情况却迟续了一个星期左右,他的父母也为此感到很烦恼,所以今天我特意与他坐在一起吃饭,在吃饭的过程中我适当地给予他一些鼓励,感觉他吃饭还是可以的,情绪也比较稳定。但是一旦坐到了小朋友当中,又会哭起来。

睡觉也是如此,他想要尿尿或喝水了就会哭,我只有走过去问他,他才会说出自己的想法,同时他在睡觉时总喜欢用手蒙住自己的眼睛。不让任何人看到,并且很长时间都不能入睡,于是我坐在他旁边轻轻地拍拍他,但是这样效果也不好,过了会他又会哭,然后就说又要尿尿了,我感觉他在幼儿园总是习惯以哭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其实他是个脆弱且胆小的孩子,在家中经常由奶奶带着,奶奶难免会比较宠他,如同温室里的花朵。所以他不能很好地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以鼓励为主,多多表扬他,增加他的信心,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请他上台来独自表演,以此锻炼他的胆子。当他做错事时,尽量不要批评他,因为他很脆弱也有些敏感,也许我们一句批评会让他难过很久,甚至变得越来越胆小。对于他,我要有十足的耐心与爱心,凡事不能操之过急,慢慢地引导他,鼓励他能大胆地向老师说出自己的意愿,并且用心去照顾他,关心他,让他感觉在幼儿园也能得到爱,从而使他愿意与我们一起玩耍游戏,能很好地融入我们这个大家庭。

教育随笔:孩子是我最好的好榜样


教育随笔:孩子是我最好的好榜样

三八妇女节已经过去了好多天了,可是想一想那天带给我的触动确是没法抹去的。在三八妇女节到来之前,我们早已经想好让孩子干点什么,那就是在三八妇女节这一天让孩子亲手制作三朵花送给自己的妈妈,并且给自己的妈妈说一句话。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跟孩子们一块制作了漂亮的纸花,孩子们知道这是送给自己妈妈的,都做的非常的认真仔细。纸花在孩子们的手里很快就完成了,再稍加包装,美丽的花朵展现在大家的眼前了。孩子们手拿自己的花,脑子也在飞速的旋转,想一想要跟妈妈说些什么。一些小朋友在嘴里嘟囔着,我便问他:“你要跟妈妈说什么呢?”“妈妈,你把我养这么大,你辛苦了。”他说,听完我感觉心里暖暖的,别看他们小,可是他们都很懂事了。陆续的家长来接孩子们了,我便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来接我们了,我看看谁能大胆的跟妈妈或奶奶说一句话,妈妈没来接的可以回家再说。”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的,文文的奶奶总是第一个来接孩子,文文只是羞羞的把花递给了奶奶,什么话也没说,转身就拉着奶奶走,我便说道:“文文,你要跟奶奶说句什么话呢?”他想了老半天,“奶奶,你辛苦了”最后小声的说了一句。文文奶奶可高兴了,不停地夸自己的孙子长大了,笑得更是合不拢嘴。轩轩的妈妈在门口等待着,轩轩也迫不及待的跑过来了,“妈妈,节日快乐,我爱你妈妈!”轩轩大声的说道,并把自己的花送给了妈妈,这个开朗活泼的姑娘真的是令人感到高兴。

孩子们都真切的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表达了自己感情,一句“我爱你”让妈妈已经是泪流满面,感叹孩子长大的同时,爸爸妈妈也老了。想到我自己,我长这么大了,“妈妈我爱你”这句话好像没怎么说过,我感到很惭愧。一次综艺节目,让主持人给自己的爸爸妈妈打电话,并说一句心里话,当时我看的也是泪流满面,长这么大了,我还不如自己身边的孩子做的好,我也想说一句你们辛苦了,可是话到嘴巴总是又咽回去了,不是说我不爱自己的父母,只是没有勇气去说,现在孩子们给我做了个好榜样,我要向你们学习,回家后跟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一句“你们辛苦了!”

教育笔记《教育随笔《曾经,我的“关照”伤害了孩子》》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笔记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当孩子的行为伤害了你 专家提醒2岁孩子的爸妈:应当做好应对尴尬时刻的心理准备。为神马呢?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展示自己的体能发展——但是,却还意识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话并不适宜在公共场所做或说。这时就...
    2021-01-27 阅读全文
  • 辛会霞教育随笔12篇(别让贫富差距伤害了孩子) 鸟儿老师呢 我给孩子们上《神奇的翅膀》这一主题的“鸟儿乐园”这一节。刚看到《鸟儿乐园》这幅图时,给我的印象的是“哎呀,怎么乱七八糟”,我暗想还“鸟儿乐园”呢,那里有小鸟呀?可是当我再仔细看时,我看到...
    2020-04-08 阅读全文
  • 寄宿:方便了家长伤害了孩子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
    2020-09-16 阅读全文
  • 不要让无知伤害了孩子 不要让无知伤害了孩子昨天晚上带孩子去广场玩,**去玩滑轮了,我带着乐乐坐在一边休息,这个时候也有两个人带着小宝宝来休息。一个看起来跟乐乐差不多大,一个估计有八九个月了。因为都是带着小孩,所以很快我们就...
    2020-11-04 阅读全文
  • 是什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很多时候,家长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其实会或多或少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分享几条,让大家共勉~ 1.过度保护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的饮食起居以及学习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家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但有时候过...
    2020-12-16 阅读全文

专家提醒2岁孩子的爸妈:应当做好应对尴尬时刻的心理准备。为神马呢?因为这时候的孩子开始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开始展示自己的体能发展——但是,却还意识不到有些事情或有些话并不适宜在公共场所做或说。这时就...

2021-01-27 阅读全文

鸟儿老师呢 我给孩子们上《神奇的翅膀》这一主题的“鸟儿乐园”这一节。刚看到《鸟儿乐园》这幅图时,给我的印象的是“哎呀,怎么乱七八糟”,我暗想还“鸟儿乐园”呢,那里有小鸟呀?可是当我再仔细看时,我看到...

2020-04-08 阅读全文

“终于有人站出来反对寄宿儿童了。”儿童咨询专家接受时讯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幼教百年纪念大会”上,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研究所朱家雄所长坚决反对把孩子送到寄宿制幼儿园,认为“寄宿...

2020-09-16 阅读全文

不要让无知伤害了孩子昨天晚上带孩子去广场玩,**去玩滑轮了,我带着乐乐坐在一边休息,这个时候也有两个人带着小宝宝来休息。一个看起来跟乐乐差不多大,一个估计有八九个月了。因为都是带着小孩,所以很快我们就...

2020-11-04 阅读全文

很多时候,家长一些不经意的行为其实会或多或少的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分享几条,让大家共勉~ 1.过度保护 很多爸爸妈妈在孩子的饮食起居以及学习上照顾得无微不至,大家都是希望孩子将来有远大前程,但有时候过...

2020-12-1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