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爸爸的坏脾气会遗传给宝宝吗

发布时间:2021-05-21

幼儿园爸爸的教案。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爸爸的坏脾气会遗传给宝宝吗》,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大家都知道,精子和卵子携带着遗传基因,在结合的时候,遗传基因也会结合,所以,孩子的基因是来自爸爸妈妈基因的融合。

孩子从样貌到性格都是爸爸妈妈遗传过来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我们去朋友家,看到他们的孩子,我们总是会说:“跟你长得好像啊”,有时候,我们也会听到有人在训斥孩子的时候总会说,你这孩子脾气怎么那么差,说你两句就顶嘴,就发脾气,简直跟你爸爸一个德行,都是坏脾气!

那么,如果爸爸的脾气不好,是不是真的会遗传给孩子呢?接下来,就让我带着大家去一探究竟吧,希望以下的结论能够给爸爸妈妈带来一定的帮助。

一般情况下,男性的脾气会比较火爆,遇到事情也会更加不冷静,会更容易发脾气。比方说,男孩子相比女孩子会更加调皮,他们会经常打架,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基本上也是爸爸容易发火大怒,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觉得男性的火爆脾气会遗传给孩子。

事实上,大家的这种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不管是遗传,还是日常生活中的耳濡目染,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受到爸爸的影响,所以孩子的脾气会跟爸爸的脾气有一点相似。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一定要学会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1、坏脾气的表现?

在生活中,我们时常会看到一些孩子发怒,生气,暴躁。比方在超市里,如果爸爸妈妈不给孩子买玩具,孩子就有可能会突然哭闹起来,会跟爸爸妈妈吵闹。再比方说,在家中爸爸妈妈惩罚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虚心接受你的教育,反而会跟爸爸妈妈顶嘴,或者是冷战怄气。

在和同龄人玩耍的时候,总是和别人打架,吵架,这些都是孩子坏脾气的表现。事实上,所谓的坏脾气就是孩子的一种情绪失控,他们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这可能是一种先天缺陷,也有可能是爸爸妈妈后天对他产生的影响。??

2、坏脾气会遗传?

如果爸爸的脾气不好,那么孩子可能会遗传爸爸的坏脾气基因,导致孩子的脾气也不是很好,而且这个遗传的比率是非常高的。

所以,在怀孕期间对孩子进行良好的胎教是非常有必要的,当丈夫发脾气的时候,为了孩子,暂时忍下怒意,远离丈夫,让自己保持一个好的心情,尽量减少给孩子传递负面情绪。在怀孕期间准妈妈也要保持一个良好的状态。??

3、父亲的坏脾气让孩子耳濡目染?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爸爸妈妈平时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因为他们在认识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通过爸爸妈妈的指导,模范。

所以,如果生活中爸爸总是发脾气,那么孩子也会模仿,慢慢地孩子的脾气也会变差。如果孩子犯错误了,不要随意打骂孩子,要和孩子好好沟通,要心平气和地教育孩子。同时也要注意父母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吵架。

孩子脾气的形成不单单是遗传的作用,很多时候也会受到后天的影响。所以,爸爸妈妈平时要控制好自己的脾气,让孩子拥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儿时的“创伤”会遗传吗?


有很多朋友都夸我有预见性,原因是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与研究亲子教育,并且一直坚持到“亲子热”成为时尚与主流文化的今天。这里面有很多“情节”,比如我从小喜欢当老师、我喜欢孩子、我喜欢和孩子一起互动游戏。但“喜欢”终究不能算是强大的动力,我觉得有必要对自己进行一个深入的剖析,用精神分析的方式寻找到儿时那个叫做“创伤”的动力源泉。

与父亲的关系。我生活在一个相对民主、相对小康的家庭。我的父亲是一个没有考上大学的文化人,读书很多,并且善于引经据典,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不要求我背诵,却经常在家中背诵诗词歌赋。我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木兰辞》、《长恨歌》。父亲曾是崇文区书法家协会的理事,写了一手好字,却由于他不强迫我和他一样,而没有对我进行书法教育。印象中父亲只踢过顽皮的我一脚,便再无其他肢体惩罚。他的简朴、善良与睿智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

父亲是一个内向的中国男人,他很少与陌生人说话。在我的记忆力,从年幼到大学毕业,父亲与我的沟通都是有限的。这个沟通指的便是一对一的关于生活与成长的交流。父亲像很多中国男人一样,爱一个人却不善于表达,其内敛程度让人经常恍惚于他的存在。沟通的缺乏让孩子体会不到深藏的爱;身体接触的缺乏让孩子缺少自信与安全感,可以想象中国的父亲,总是很少拥抱孩子或亲吻孩子的,还好80后的奶爸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与母亲的关系。母亲是一个单纯、可爱、反应快、急脾气的胖夫人。她很善于交流,也非常享受交流。父母在80年代末便辞去了稳定工作,双双下海经商。母亲是天生的生意人,她勇敢而机智,有一定的强制力又很讲道理,所以她的下属们既怕她又信她。她可以与政府部门的人谈笑风生,也可以与地摊小贩滔滔不绝。

儿子总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发觉得母亲的伟大。当你想到她的严厉批评,你终会理解那是她对的你的期望与关心;当你回忆起她的棍棒伺候,你也明白她怕你在社会上受到真正的伤害与威胁;当你耳边感觉缺少啰嗦与叨唠声时,你才想起那是母亲的挂念与担心。尽管如此,我还是不得不提母亲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当然这并不能怪她。我从小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父母忙生意而住在另一个地方。我记得幼小的我,总是独自站在十字路口,远远地张望与等待,希望他们二人能够骑着单车在下一秒出现——这甚至是我童年最深的回忆之一。

这不是孩子的矫情,而是孩子的敏感。如果说我有什么特别之处,就是当父母在对我进行教育的时候,我一半心思在听从,另一半则在反思。如果我是父母,我会怎么样教育我的孩子?就像上面提到的,有谁知道孩子需要的只是简单的陪伴,聊天,拥抱,甚至是“举高高”的游戏呢?当我们是小孩的时候,我们当然都有体会,但当我们成为了小孩的父母,我们便忘却了曾经的“伤疤”。

现在我有了自己的女儿,长得又很像小时候的我。在与她的陪伴、游戏与亲热的过程中,孩子可以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也得到了心理上的“治愈”。如果爱一个孩子,就要了解她的需要,我希望这本《亲子关系公开课》能够通过“理性爱”的理念与方式给更多的家庭带来温暖,减少遗憾。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父母,我永远爱你们。

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我的宝贝长高了、口齿更清楚了,可小脾气也越来越大,遇事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躺在地板上打滚。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对付她的坏脾气,比如大声呵斥、揍她的小屁股,但都效果甚微。

对策:

“冷处理”对付小脾气

一天晚上,女儿坐在客厅看动画片。这时她爸爸从外面回来,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她突然大声说:“爸爸你出去,我要一个人看!”这么没礼貌,我很生气。于是教训她说:“天天你太没礼貌了,快给爸爸道歉!”话没说完,她就大哭起来,然后坐在地上,大叫着:“出去!出去!”我们又批评了几句,没想到她哭得更凶了,还把小桌子上的玩具都扔到地上。凭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在她脾气上来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这次,我们索性不再理她,离开了客厅,留她一个人在那里哭。

渐渐地,哭声平息了。我走进

客厅,发现她已经坐回到小椅子上:“妈妈,我要擦擦脸。”她一边啜泣一边央求我。我拿来毛巾,边给她擦眼泪边对她说:“你刚才发那么大的脾气对不对?客厅是大家分享的空间,你不能一个人独占。”她想了一会儿,没有说话。我接着说:“爸爸刚下班回来,可想你了,怎么不能坐下来和你一起看电视呢?”“妈妈,我刚才不对,我让爸爸和我一起看电视了。”她跑出客厅去找爸爸:“爸爸,对不起。你和我一起看电视吧。”

没想到,“冷处理”这么奏效,我得到一个经验:在女儿发脾气的时候,大人的说教打骂根本没用,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如索性不理她,让她自己去闹。等她情绪平复了,再慢慢地跟她讲道理。这时候,她才能接受批评,听得进道理。

因为女儿通常会在不答应她的无理要求时耍脾气,她会赖在地上大哭,还会一边哭一边偷偷观察大人的反应这时千万别理她,因为这不是真哭,而是她要挟大人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这时要么走开,要么继续干自己的事,对她完全不予理会,过一阵她就会觉得无趣,反倒自己从地上爬起来“讨好”我们了。

提示:老人通常比较娇惯孩子,见不得孩子哭,如果家有老人的话,一定要站在统一战线上,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助长孩子的坏脾气。

转移注意力

有时宝宝会真正发脾气,“冷冻”处理就不奏效了,而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却很有效。璇儿对

动画片、玩沙、玩水、画画、蹦高高、户外观察(下雨、刮风、看星星、看月亮等)、户外寻“宝”(蜗牛、蜘蛛、蚂蚁、蚯蚓、小青蛙、知了等小虫)等等都非常感兴趣,一旦她真发脾气,我们就会根据时间、地点,选择一种她感兴趣的事让她去做,起初她还会板着脸,可过一会儿就会一副兴趣盎然、笑容满面的样子了。

提示:其实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事,关键是父母要去观察宝宝对哪些事或物感兴趣,从而准确把握宝宝的心态。

仿宝宝发脾气的样子

对于女儿耍小性子,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模仿她发脾气的样子非常有效,尤其是把她抱到镜子前模仿她,通常会让她转瞬即笑,笑过后她已将耍脾气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因为宝宝们耍小性子的模样是很可爱的,可大人们模仿起来则是“东施效颦”,样子会非常搞笑,宝宝当然会忍俊不禁。

提示:模仿可尽量夸张一些。

父母必须有一人“扮黑脸”

在女儿大发雷霆甚至扔东西的时候,女儿爸就会“扮黑脸”先唬住她,然后由妈妈给她讲道理。孩子如果不畏惧家里所有的人,坏脾气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适当的怕一个人是必要的。

提示:“扮黑脸”要适度,不能把宝宝吓着了,并且“扮黑脸”的家长在平时要多与宝宝亲近,让宝宝觉得对他更多的是爱。

给宝宝讲道理

上面都是些制止宝宝发脾气的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从根本上改变宝宝的坏脾气,则要标本兼治,“本”就是给宝宝讲道理,这样才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宝宝讲道理要注意策略,我们给女儿讲道理通常拿她喜欢的卡通人物或童话人物(如天线宝宝、蓝猫、小熊维尼、嘟嘟熊、毛毛球、哈哈龟、人猿

泰山、小聪仔等)作比较,或是用婴儿刊物上的小故事来启发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提示:改正宝宝的坏脾气不是一两天就能奏效的,家长必须要耐心。

育儿经验: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我的宝贝长高了、口齿更清楚了,可小脾气也越来越大,遇事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躺在地板上打滚。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对付她的坏脾气,比如大声呵斥、揍她的小屁股,但都效果甚微。

对策:

“冷处理”对付小脾气

一天晚上,女儿坐在客厅看动画片。这时她爸爸从外面回来,走进客厅,坐在沙发上。她突然大声说:“爸爸你出去,我要一个人看!”这么没礼貌,我很生气。于是教训她说:“天天你太没礼貌了,快给爸爸道歉!”话没说完,她就大哭起来,然后坐在地上,大叫着:“出去!出去!”我们又批评了几句,没想到她哭得更凶了,还把小桌子上的玩具都扔到地上。凭以往的经验,我知道在她脾气上来的时候,说什么都没用。这次,我们索性不再理她,离开了客厅,留她一个人在那里哭。

渐渐地,哭声平息了。我走进

客厅,发现她已经坐回到小椅子上:“妈妈,我要擦擦脸。”她一边啜泣一边央求我。我拿来毛巾,边给她擦眼泪边对她说:“你刚才发那么大的脾气对不对?客厅是大家分享的空间,你不能一个人独占。”她想了一会儿,没有说话。我接着说:“爸爸刚下班回来,可想你了,怎么不能坐下来和你一起看电视呢?”“妈妈,我刚才不对,我让爸爸和我一起看电视了。”她跑出客厅去找爸爸:“爸爸,对不起。你和我一起看电视吧。”

没想到,“冷处理”这么奏效,我得到一个经验:在女儿发脾气的时候,大人的说教打骂根本没用,反而会激化矛盾。不如索性不理她,让她自己去闹。等她情绪平复了,再慢慢地跟她讲道理。这时候,她才能接受批评,听得进道理。

因为女儿通常会在不答应她的无理要求时耍脾气,她会赖在地上大哭,还会一边哭一边偷偷观察大人的反应这时千万别理她,因为这不是真哭,而是她要挟大人的一种有效手段。所以我们在这时要么走开,要么继续干自己的事,对她完全不予理会,过一阵她就会觉得无趣,反倒自己从地上爬起来“讨好”我们了。

转移注意力

有时宝宝会真正发脾气,“冷冻”处理就不奏效了,而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却很有效。璇儿对

动画片、玩沙、玩水、画画、蹦高高、户外观察(下雨、刮风、看星星、看月亮等)、户外寻“宝”(蜗牛、蜘蛛、蚂蚁、蚯蚓、小青蛙、知了等小虫)等等都非常感兴趣,一旦她真发脾气,我们就会根据时间、地点,选择一种她感兴趣的事让她去做,起初她还会板着脸,可过一会儿就会一副兴趣盎然、笑容满面的样子了。

仿宝宝发脾气的样子

对于女儿耍小性子,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模仿她发脾气的样子非常有效,尤其是把她抱到镜子前模仿她,通常会让她转瞬即笑,笑过后她已将耍脾气的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因为宝宝们耍小性子的模样是很可爱的,可大人们模仿起来则是“东施效颦”,样子会非常搞笑,宝宝当然会忍俊不禁。

父母必须有一人“扮黑脸”

在女儿大发雷霆甚至扔东西的时候,女儿爸就会“扮黑脸”先唬住她,然后由妈妈给她讲道理。孩子如果不畏惧家里所有的人,坏脾气就会越来越大,所以适当的怕一个人是必要的。

给宝宝讲道理

上面都是些制止宝宝发脾气的方法,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想从根本上改变宝宝的坏脾气,则要标本兼治,“本”就是给宝宝讲道理,这样才能让宝宝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给宝宝讲道理要注意策略,我们给女儿讲道理通常拿她喜欢的卡通人物或童话人物(如天线宝宝、蓝猫、小熊维尼、嘟嘟熊、毛毛球、哈哈龟、人猿

泰山、小聪仔等)作比较,或是用婴儿刊物上的小故事来启发她,让她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好好4岁了特能哭闹,以前我们担心她哭坏了身体,总是迁就她,结果她把哭当做武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哭个不停。后来作为家长我们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再遇到她哭闹的时候,我们总是反复教育女儿,有什么要求,一定要说出充足的理由,只要理由是正确和合理的,父母一定会满足她;反之,如果不讲理的要求,父母就不会答应她。

这天女儿又犯倔了,5点钟放学回到家时非要看动画片,我想先让她看会图画书,等到6点钟再让她看动画片,我就一再的给她讲先学习再玩是一种良好习惯,并且多看电视对眼睛不好的道理。女儿就是不听,并且呜呜大哭起来。

这时我看到说理不行,就断然宣布:“今天不能看动画片了。”女儿立刻停止了哭声。接下来的几分钟,她一直吵着要看电视,我说:“明天的动画片也不要看了。”结果她就不吵闹了,等到了6点钟才看动画片。

孩子不是天生的爱哭,爱发脾气的,而是做父母慢慢地把孩子养成的。孩子是大人的缩小版,更是镜子!当孩子第一次以哭闹实现自己的愿望时,他就会懂得可以通过发脾气来满足自己的要求,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一个爱发脾气的孩子。所以当孩子无理取闹时,大人首先应该反省一下自己,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抱住孩子,让他先平静下来,然后再认真听取他的想法,了解事发原因,帮助他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一些无关大局的问题上,也可以让他自己做决定,教他如何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也是他真正成长的开始。

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是我们大人的成长过程,让我们多走进孩子,多了解孩子,共同进步吧!希望我们的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不可强硬对付孩子的坏脾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脾气,孩子也不例外,有的孩子脾气很乖,但是有的孩子就很坏。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孩子正在兴致勃勃地玩一件东西,这时,成人出自某种原因把那件东西拿走了,有的孩子哭闹几声也就作罢了,而有的孩子却哭闹不休,大有不把东西拿回誓不罢休的劲头。

许多父母较喜欢前一种孩子,认为这些孩子“乖”、“听话”,是好孩子,而觉得后一种孩子太“犟”,不听话。其实,“犟”的孩子自我意识强,好胜心强,并具有一定程度的韧性。如果做家长的善于观察与利用孩子身上蕴藏着的“闪光点”,及时加以引导,那么孩子这种积极因素便有可能发展成为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的性格、自信自强的气质、坚强的毅力等。倘若家长教育方法不妥,以犟制犟,非要把孩子的“棱角”磨平不可,那么“犟”孩子往往为了达到目的,非常任性,以至于纠缠不休,其后果可能是父母痛揍孩子一顿或不耐烦而让了步,使孩子形成不良性格。一旦家长与孩子的感情有了裂痕,造成对立情绪,孩子有可能总是逆着成人的意愿行事。

为此,对待“犟”的孩子,重要的是因势利导,扬其所长,抑其所短。因为这时的孩子心理和生理都在迅速地发展变化着,还没有定型,可塑性很大。

所以,其“犟劲”中不足的一面是可以改变的。关键是当孩子发“犟”脾气之时,家长需冷静思考,既不要一个劲地哄劝,也不要大发其火,可暂时不理他,对他不冷不热,装着若无其事,当孩子情绪平静下来之后,再向他耐心而严肃地讲道理,使他明白无理要求再闹也不可能会得到满足的。

比如,有些孩子总喜欢拆卸玩具,尽管家长批评,他们还是要掰掰这,弄弄那。其实,孩子爱拆卸玩具是因为要解决小脑袋里的“为什么”等疑问。这种渴望探求奥秘、获取知识的“犟”劲是难能可贵的。如果家长能够在进行爱护玩具教育的同时,教会孩子一些维修和装配的技能技巧。这样,孩子自己经过劳动装配和修理的玩具,他们会倍加爱护,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动手动脑习惯。当然有时孩子难免把玩具拆坏,不能再复原了,这时家长要通过事实教育他们吸取教训,不要过分指责。但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养成以拆毁玩具为乐趣的毛病。

5个会“遗传” 给孩子的坏习惯,你有吗?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验:某个孩子跟父母很像,不仅样貌相似,走路和说话的动作也神似,甚至那种由里而外的“质地”似乎也是一样的。为什么会这样?难道父母身上的特征会像模子一样遗传给孩子吗?的确如此,除了父母身上的基因外,父母身上的某些行为习惯也会毫无保留地“遗传”给孩子。尤其是父母下面的5种坏习惯,你只要稍微对比一下这样的父母和他们的孩子,“遗传”规律的确是深刻存在的。

暴力

故事:

有一位爸爸非常痛恨自己,他总会在暴怒中殴打自己的孩子和妻子,每次打完便会陷入深深的内疚和痛苦,不能自拔。他说,小时候在他的记忆中,他的父母从没有友好地说过一句话,现在即使他们已经年近70岁,即使老母亲有时生病在床,老父亲还是收不了手。他痛恨自己的父亲,觉得他们的暴力从没给他一天的幸福,他在结婚前也一度发毒誓,一定不会像父亲那样对待妻儿,但事实上他却成了父亲的翻版。

想修补父母刻在孩子童年里的缺陷,是非常不易的。有个喜欢打孩子、打家人的父母,他们的孩子一定会在学校打人。这似乎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规律。不仅是因为孩子从父母的暴力中,学到了处理问题的方式,那就是暴力让对方屈服,孩子还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模式——暴力对待。所以在他们早期的生命中,父母用行动告诉他们,暴力是强者的象征,友善与和谐是弱者的面具,他们模仿父母解决问题的方法,深入骨髓地遗传着父母的“暴力基因”。

脏话

故事:

电梯里,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踩了一脚陌生的小男孩,小男孩“呀”一声恼了,随即爆了句脏话:“你是吃Pi眼长大的吗?”小女孩气得双颊涨红、差点哭了。小男孩的妈妈,一个戴眼镜的打扮斯文的女士责怪孩子粗暴,还要让小男孩给小女孩道歉。这时女士刚好接到了一个电话,神情瞬间大变爆粗口:“你是吃Pi眼长大的吗?%@#¥&……”一大堆脏话,旁人都惊呆了,果然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啊。

浸染着“脏水”的母体,她的孩子也是带着“脏水”的痕迹“出生”的。孩子的语言发展,一开始从胎儿期耳濡目染地在子宫中感受了父母语言的互动,到出生后,无时无刻不身处在父母的语言海洋中。从父母说话的语气、语调到父母夹杂着脏话、不雅字眼的语言,都会被孩子毫无保留地吸纳并转化为孩子自己的语言。尤其注意的是,越年幼的孩子们,他们越不能了解脏话给他们带来的意义,他们把脏话当成跟其他一样的语言,不知道负面的语言说出来会伤害到他人,所以他们也不知道脏话是不好的话。习惯性地,他们便使用这类不适宜的话语用于人际沟通中。

贪小便宜

故事:

几年前在超市见到一对母子,当时小男孩只有3,4岁左右,女人带着孩子在拿超市免费提供的塑料袋,一边抽一边卷,没一会两手卷得满满的。孩子很“懂事”地拿着大袋子接过妈妈手里的塑料袋。最近又见到这对母子,小男孩已经上小学,穿着校服有点神情紧张地抽一卷又一卷免费的塑料袋装进大袋子里,妈妈在不远处挑拣香菇,偶尔还要把一两片放进外套的口袋里……

很多时候贪小便宜不是什么大毛病,但总会让人感觉不舒服,如同一件雪白的衣服染上了污点,心理上可解释为偷偷地得到了免费的小好处的那种满足感。这种“遗传”现象很有趣,一旦父母中有贪小便宜的,孩子毫无例外地都会有这样的特征。那是因为父母的这种理所当然地贪小便宜的价值观,会让孩子传承。买东西服务员算少钱了、售货员搞错多给了商品,贪小便宜的人们肯定会窃喜继而唯恐对方知道。这种习惯对人格的玷污是存在的,会让一个孩子变得不可爱和不可信了。

撒谎

故事:

某个周日,爸爸带女儿毛毛外出玩耍,毛毛感冒喉咙发炎,妈妈叮嘱说一定不能吃上火的食物。结果,两父女还是去了麦当劳吃炸鸡。怕毛毛妈妈责怪,爸爸跟女儿说一定不能跟妈妈说吃了炸鸡,要跟妈妈说只吃了面条。于是两父女撒了谎。没多久,毛毛死了。原因是毛毛把爷爷的降压药当糖吃,爷爷发现药少了,但毛毛不承认自己吃了降压药,而只是说吃了邻居小朋友给的糖果,爷爷相信了。毛毛由于降压药过量、中毒时间太久导致心脏骤停再也抢救不回来。

父母经常性撒谎的坏习惯,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可以为了减少麻烦、方便自己而撒谎,因为父母做得坦然,孩子也会“遗传”得坦然,如果没人加以指正,孩子会把撒谎当正常的处事方式。那些谎话连篇却压根不知道自己有错的孩子就是这样养成的,如果撒谎能让他们得益,孩子便把撒谎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所以,当你毫无顾忌地在孩子面前撒谎成功避开了麻烦,恭喜你,你已经给孩子做了非常棒的示范。

不善良

故事:

小的时候听说过村里某户人家的故事,说两婆媳吵架,媳妇被气恼的丈夫狠狠打了一顿,媳妇很委屈很生气,煮饭的时候在汤里吐口水吐痰,然后盛给婆婆和丈夫喝,她年幼的4岁的儿子目睹了一切,妈妈让他一定不能喝、也不能告诉别人。后来儿子长大,当年年轻的媳妇变成了人家的婆婆,有一天她跟儿子吵架吵得很厉害,他便像妈妈当年那样,煮饭时将脸上、嘴巴里的所有脏东西全部丢到汤里,最后还要撒上一泡尿,熬成一碗汤“孝敬”妈妈。

不善良真的可以“遗传”的,善良的父母以自身的行为准则给孩子做了个好榜样,不损人利己、不占人便宜,真诚地对待他人,孩子也会以父母的行为为模仿对象规范着自己的行为。忠厚善良的父母很难养出冷酷卑鄙小人,所以真正善良的父母不用担心孩子不善良。即使是善良的父母养出残忍待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必定是曾经受到过他人的伤害,而这些孩子的本性还是善良的。否则,不善良的父母,养出不善良的子女也是定律,那是因为父母用不善良对待着这个世界,包括他们的孩子,孩子同样也会以相似的行为和态度面对这个世界。

栽下罂粟不会结出樱桃,恶果不知会在哪个枝条上结出。心理学家艾普教授说:“如同水中的鱼群群居群嬉一样,孩子们会时时参照周边的人们,互相观察、互相模仿。”托尔斯泰也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所以,父母是什么“种”,便会结出什么“果”,5种坏习惯会毫无保留地“遗传”给孩子,所以,如果想让孩子不“遗传”你的恶习,一定要谨慎而为之,在孩子面前努力当个“好”的人,而不是浑身带着“恶”的人。希望你的孩子变成什么样,那么你就在孩子面前表现成怎么样。

别让你的坏脾气伤害了孩子的教育


我们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就是要板起脸孔一本严肃的,这样才会有效果!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到底是什么让我们产生这样的想法?

1、面子心态+害怕犯错

中国人的习惯是把别人的成功与失败看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把“别人”当成是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别人好了Ta就有面子,别人不好了Ta也没面子。

别觉得可笑,这个“别人”就是自己的家人,亲密的人,尤其是孩子,只是你可能没反应过来。你要是说这些人都不是“别人”,只能说你分不清人际界限。

如果你不能接受这一点,你就不免会过度参与ta的生活,因为你没有把ta看成一个独立的人,一个独立于你而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有自己的思想和灵魂的人,去尊重。少家长就是因为把孩子看成与自己不可的一部分,所以一旦孩子犯错,就觉得自己的一部分自尊受了损,俗称没了面子。

把自己的面子和小屁孩的行为挂钩的后果就是,你会为了避免这种羞耻的感觉,而对小孩严加管束。但孩子真的适合这样被管教吗?这样管教,真的能取得好的结果吗?未必。

不少严厉的父母其实对自己也相当严厉,自己本身就因为害怕犯错而过得十分压抑,也因此,为了保持自我感觉的完美,而去严格要求孩子。

2、不懂得孩子的心理规律

对孩子的常见行为问题,除了打骂和说教想不到其他的办法

其实完美主义的家长也可能教好孩子,原因是隐藏起了自己的真实意图,使用了良性有效的方法来教育孩子。教育孩子,方法很重要。即使自诩孩子遗传了你的良好基因,你的培育方式,也将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决不能随便应付了事。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因材施教”,其实对孩子来说,不光要根据他们的天赋来栽培,还需要根据他们生来的脾气秉性,依照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式来栽培,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同样是家长,为什么有些人能够写育儿攻略,而有些人只能看别人写的育儿攻略?这除了经验之外,更多的是一个家长在育儿方面动的脑筋够不够,在平时生活中遇到问题是积极处理还是消极应对。而这些,正是那些经常板起脸教训孩子的家长,所欠缺的。

3、身为家长对自身情绪的控制能力不足

平时走在街上时,经常能听到妈妈们用近乎斥责的口吻对孩子讲话。无论心里多么明白孩子不可能完全遵从自己的意愿,但碰到着急上火、疲累不堪的时候,妈妈们就会不自觉地变得烦躁起来,甚至迁怒于自己的孩子,这种心情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可是,拿孩子出气的做法,只能说是她们对身为母亲的自觉性还略显不足。

因此作为家长,在孩子面前,必须意识到自己是家长才行。管你在工作中是憋屈还是得意,管在大家庭中是小媳妇还是大当家,管你自己认为自己是暴脾气还是温柔秉性,在孩子面前,你就是ta的父亲母亲,别把工作中的你、家庭关系中的你、渴望放任自己的你,带到孩子面前来。因为你的一举一动,有可能会对ta的人生造成至关重大的影响。

父母希望孩子做出好的行为,停止不好的行为,因此,父母的“教育”,其实用心理学的说法来讲,就是塑造行为的过程。

在神经学上,要改变一个行为最好的方法是用你想要的行为去取代你不想要的行为。也就是说,当孩子出现你认为不好的行为时,不要只说“不可以”,请指出一条明确的路来给ta走。

大脑好像一个大草原,上面已有一条从A到B的路,如果你不要ta走这条路,你要先牵ta的手走另一条也可以到B的路,走久了,新路的草被踩扁了,新路便形成了,而旧路许久不走,又被长出来的草盖住,便看不见了。好习惯就是这样养成的。而父母塑造行为的工作,也应该这样展开。

怎样才能有效地带领孩子走你喜欢的那条路呢?

这里就用到了行为心理学的行为塑造法:惩罚和强化。惩罚是使孩子停止某一行为,而强化是使孩子重复某一行为并保持下去。塑造行为的过程,可以先惩罚,后强化,也可以只强化好的行为,无视坏的行为,让孩子发现做好的行为更有利,于是选择做好的行为,让坏的行为自动消退。

不过,应该没有一个孩子喜欢被采取“措施”,因此在你对孩子的行为采取“措施”之前,先要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尊重,而不是对立,

因此,塑造行为的第一步,必须是:

1、先听孩子说,让孩子感到被理解

其实有时孩子已经懂得很多了,他们有足够的智慧也能判断,只不过有时他们仍然是个想耍赖的孩子!他们的思考过程甚至是她为什么选在这个时候、这件事上耍赖。

因此,倾听永远是沟通的第一步也是唯一的方式,为啥孩子想要这么做,听听孩子自己的道理。当他们感到自己被理解了,也许反而能停止耍赖,按照规矩乖乖地来。

刚开始总是困难的,当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打骂被威胁,总是一有意见就被要求闭嘴!ta不会觉得大人真心想知道他的想法。ta要不就妥协放弃了(而大人以为他终于学乖了),要不就更大声更激烈的抗议。当一个孩子真的被尊重了,终于觉得自己重要了,ta才能表现出一个值得被尊重的人应有的样子,表现出一个成熟负责的态度。

2、定规矩,把你的“措施”亮出来(假如没事先定规矩,那么临时遇到问题时要先把道理讲清楚,然后根据你的道理定一个规矩,并且让孩子服气地接受规矩。)

在定规矩时,你应该明确地告诉孩子,假如ta的行为不对,你会怎么做。你不必威胁说要打ta,因为惩罚的方式可不止打骂和说教这两种,还有更温和有效的方法。

惩罚分为正惩罚和负惩罚两种。

①正惩罚

是指施加一个坏刺激。就是当不适应的行为出现时给予处罚的一种方法,往往是给对方一种使之感到不快的刺激,这个刺激不一定是打骂和说教,还可以是罚款,或者就事论事的批评。但是使用正惩罚必须注意,惩罚的是什么,必须让被惩罚的本人明确地知晓,意义要明确,时间要适当,强度更要合适,要记得过犹不及的道理。

②负惩罚

负惩罚是指去掉一个好刺激。这种惩罚比正惩罚更为常用。所谓去掉一个好刺激,就是指当不适当的行为出现时,不再给予其原有的奖励。如一个孩子爱贪玩,经常不完成作业。怎么来改正呢?就是告诉他:只有在完成作业后才允许他看最爱看的《西游记》,否则就不允许他看。这样他就会为看自己喜爱的电视,而自觉的来完成作业。

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妈妈也会事先告诉她,如果在游乐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须离开游乐场。“必须离开”也是去掉了一个好刺激,是负惩罚。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非常有效,每次她都会按照妈妈的规定去做。因为孩子已经提前知道自己做了错事,将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如果真的犯错了,她也能自然地接受这种“不能玩”“必须离开”的惩罚。

如果没有什么奖励可撤销的,怎么办?一位妈妈想到了办法:

于女士给出的办法是,在生活中,家长可以特意给予孩子一些特权,比如看他喜欢的动画片、玩玩具等,当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时,家长就可以剥夺这个特权。

不过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次剥夺太多特权,剥夺特权的时间也不宜过长。否则就不是处罚了,而是剥夺孩子的爱了,罚得太厉害了孩子可能会缺少安全感。

在说了处罚措施之后,别忘了再说说奖励措施。赏罚分明才更能催人前行。

强化是加强孩子的好行为,也分为正强化和负强化两种:

①正强化

正强化就是给予一个好刺激。为了使儿童能够建立一个适应性的行为模式,通过运用奖励的方式,使这种行为模式得以重复出现并保持下来。奖励的方式可以给予对方喜爱的实物,代币,金钱,也可以是微笑,点头,称赞及表扬等。

②负强化

负强化与正强化正相反,是指去掉一个坏刺激。这种坏刺激为引发所希望的行为的出现而设立。例如较大一点的小孩依旧有吸吮手指的习惯,家长应该做什么来帮他改正这一坏习惯呢?从负强化的观点来看就是当这个孩子吸吮手指的行为一出现就要受到指责,而一旦其不再吸吮手指了,就立即停止对他的批评。久而久之,孩子吸吮手指行为的频率就会渐渐降低直至消失。

3、不断坚持,不断给孩子信心

行为心理学说,养成一个好习惯要21天的时间,而让一个好习惯牢固下来,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这是一个持久战,所以父母决不能半途而废,否则前功尽弃。

改变一个行为需要的不仅仅是家长的坚持,孩子才是真正的当事人。在改变的过程中,最挣扎的也是孩子。大人们看看自己要改变一个坏习惯有多痛苦,就能明白孩子有多痛苦了。因此,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家长要不断地给孩子加油打气,给孩子戴高帽,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可以的。我很喜欢有位心理学家的说法:“我们应该敬畏孩子的挣扎,陪伴他,不去包办更不去干涉,这样他才会生出勇气,发现自己应对问题的力量,让自己的能力充分地被开发。当他独自一人成功地做到了,他会对自己更有信心。”

激发孩子的信心,除了鼓励孩子,还有一个办法:让ta看到与自己不相上下的同伴也能做到这件事,让孩子在同伴身上观察学习,这种方法也能给孩子信心,或者说,这也是一种激将法。不过,在使用激将法的时候,不要说“你怎么不行”,这是责怪,而说“他行,你比他还行,所以你也行”这才是鼓励。

★行为塑造的注意事项:

①及时性

及时纠正非常必要,因为在孩子心目中,事情的因果关系是密切的,年龄越小越是如此。如果事情过去了好久再惩罚,或几件事加起来一起说教,孩子会不明就理,不清楚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受罚。父母要及时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因为某件具体的事或行为而受罚,同时还要让孩子了解他仍是好孩子,父母依然爱他。这才是惩罚的真正用意。

②不要故意引人入罪:若不要孩子吃糖,请把糖拿走,不要放在他面前又不准他吃。

教育方法:莫依照经验行事,也莫听一家之言,经常反省,也不要害怕犯错。

如果父母过于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会使父母的视野逐渐变得狭窄。要时常让头脑保持冷静,从客观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对孩子的教育。如果能经常冷静下来再次思考,你会发现许许多多曾经被忽略和忽视掉的东西。这些以前不被注意和重视的细节,在以后的教育中会发挥出令你意想不到的作用。

在笔者将以上这些方法逐一列举出来的时候,可能有的人会因为紧张而变得过分专注于方法的细节本身,即使是一个小小的失败,也会对自己过分地苛责,怀疑自己的能力。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担心。我们人类不论多少都具备一些自我恢复的能力,这种能力在孩子身上也一样,一次、两次的失败,不会给孩子造成无可挽回的打击。

相反,最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不必过分忧虑,要从失败中学习经验,提高教育的质量,促进孩子的成长。毕竟,每当我们意识到为时已晚,其实往往是最早的时候,怕就怕明知有错,却一辈子不去改变。

父母遗传决定孩子性格吗?


据说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根本性格”是心理遗传学中性格的深层部分,即:活泼、开朗、冷静、急躁等几方面受遗传影响很多,现在几乎已经成为定论。“根本性格”的遗传,关系到家庭气氛,而一个家庭轻松民主或严肃沉闷的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最终性格的形成。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在社会生活中接触的范围扩大,他的性格趋向社会性,受环境的影响加深。在现实中,绝大多数人的性格为混合型,性格再开朗的孩子也有内向的时候,而急躁的孩子在处理事情中也会表现冷静的方面。

是“根本性格”不起作用了吗?不!“根本性格”是在多数情况下、在关键时候起作用。面对一个只剩一半的苹果,有的孩子会满怀感恩地想:“太好了,我还有一半苹果”,而有的孩子会不免沮丧:“就剩下这半个苹果了!”

性格开朗的人基本上一生都是性格开朗的,性格内向的人,基本上一辈子性格内向。虽然多数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开朗、活泼,但事实上,哪一种性格都各有利弊,不能完全决定人生。

父母决定孩子性格吗?

遗传因素通过什么途径来影响人的性格?这是一个非常复杂而争议颇大的问题。一般理论都倾向认为,遗传因素通过气质和智力而影响人的性格。

遗传因素的作用形成的气质,按照自己的活动方式,使性格具有独特的色彩。例如同样是助人为乐的性格特征,多血质的人在帮助人时动作敏捷、热情溢于言表,而粘液质的人则沉着冷静,情感蕴含在心。气质为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所决定,所以,一开始气质就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早已为詹森研究证明了。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商上总有显着的相关。詹森把此归因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进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

这作用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显示出来。人们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地审时度势,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客观规律,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勇于克服困难,在艰难险阻中表现出自觉、大胆、果断和坚毅等良好的性格特征。因此大凡政治家、发明家、作家、艺术家,虽然从事不同的职业,但他们都兼有高度发达的智力、创造力和优良的性格特征。

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

尹建莉:家长改掉坏脾气的几个实用招数


在改善坏脾气的路上,家长要经常尽量问自己几个问题:我的孩子不如别人的孩子好,是不是我做得不如别的家长好?或者是我没看见自己孩子的好?在和孩子相处中,我原谅过他什么错误?对他的什么缺点能一笑了之?给孩子做个好榜样重要,还是我出口恶气重要?比起那些天生残疾或生大病住院的孩子,我的孩子四肢齐全,身体健康,这是不是他给我的回报呢……这些问题不妨常在心里想想,就是对坏脾气的不断降解。

控制脾气,多数家长只要在意识上到位了,行动就会自动调整。但也有人发现,克制脾气于自己来说是件特别困难的事,虽然明明白白地知道发脾气的坏处,却常常控制不住。每次发完火都后悔得要死,可到了下次,照样大发雷霆。

如果是这种情况,可以试试下面几种办法:

1.半小时效应。

给自己立个规矩,不管有多愤怒,都不马上发作,即便无意中发作了,也要马上收住,告诉自己等半小时,一切都等到半小时后再说。在这半小时里,一定要去做点别的事,凡能让自己感觉好些的事都可以做,比如浏览网页、玩游戏、吃东西、到外面走走、洗个澡或给好友打个电话等等。一切有可能挑动脾气的事都不做,且最好不要和孩子在一起。脾气是一种激情,爆发都是瞬间的事,挨过半小时后,人就会变得理性,该怎么样做不该怎样做,基本上就清楚了。

2.纸条仪式。

在特别想改变坏脾气时,写两张纸条。第一张描摹自己的坏脾气,把它的可恶白纸黑字地写出来,此纸条象征自己的坏脾气。第二张写下自己改变坏脾气的愿望,以及有提醒作用的一两句话,此纸条象征自己的决心。然后把第一张狠狠地撕碎、烧掉或用其他方式销毁,感觉把坏脾气埋葬掉。第二张贴到墙上或放到其他自己方便看到的地方,规定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只要想发火,必须先跑去看过这字条,看完了再决定发不发火。或已开始发火,突然想到纸条,也要跑去看看。若纸条有效控制了火气,给自己一点任何形式的奖励,让自己高兴;如果看过纸条后没管用,还是发脾气了,也不要气馁,把这一张撕了,重新写一张,重新给自己鼓劲。看纸条这个仪式化的行为一直坚持下去,上面提醒自己的话经常在心里复习一下,坏脾气一定能被有效抑制。

3.意念疏散。

当火气一下子起来时,先赶快把意念投注向自己身体内部,宛如立即把身边惹你生气的人丢弃掉,顾不上管他一样。集中注意力寻找一下身体哪部分被怒火弄得不舒服了,是胸口憋闷,还是脑袋隐痛,或是手臂颤抖,然后把意念集中到那个不舒服的地方,想象有一团纯净的气体或清清的水流,轻柔地包围那里,旋转按摩,并丝丝深入,把那里的浊气驱赶出去,可经由身体任何地方挥发到空中,身体越来越干净。这个过程最好伴有深呼吸,感觉纯净之气被吸入,然后长吁气,浊气被呼出去……一次驱散不完就再来一次,直到感觉自己变得干净、平静而松弛。

以上三条方法可以同时做,也可以只做一条。关键是坚持,一直坚持,给自己反复练习的机会。西方流传一句笑话:如何像卡耐基一样成功?答案是:实践,实践,再实践。套用这句话,完全可以说,如何成为一个不发怒的人?答案是:不怒,不怒,就不怒!在发脾气的时刻,没有比停止发脾气更重要的事情。

任何自我控制手段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自我改变意识上,才会有效。在和孩子的“较量”中,家长要时时记住,只要发火,就输了。家长若不和孩子斗狠比强,遇到事情有定力,有变通力,那么孩子学到的正是这些。

当然,必须承认的一点是,天下没脾气的人很少,正如天下没有私心的人几乎没有一样。所以也不要期待自己成为完美父母,不要有教育洁癖,否则会太焦虑。而过度焦虑对改善脾气并没有什么好处。大家都是凡人,偶尔发点脾气也正常。如同正常范围内的私心是健康的也是必须的,正常范围内的脾气也可以存在并可以被理解,关键是

个“度”的问题。如果实在没忍住,脾气发作了,至少要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坚决不动手,只动嘴;二是赶快结束,不纠缠。不要非得讲什么理,明明白白开始的事,可以糊里糊涂结束,这并不影响以后的日子变得清朗。当我们变得越来越习惯于自我克制时,自我克制就变得越来越容易。

亚当·斯密认为,具有最细腻敏锐的慈悲性格的人,自然也是最能够高度自我克制的人。我们俗称的体贴、善解人意、感同身受、有同理心等等——这些简单的词汇不简单,它标注着人性可靠的宽度和高度。人若不固执于自己的想法,多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美好,而不总是着眼于些许的不如意,脾气可能就会小得多。

孩子逆反,说明他有独立思考能力和选择的勇气,这总比事事听命于家长、没主见好得多。孩子成绩不理想,但他身体健康,心地单纯善良,这该多么令人欣慰。钱包被小偷偷了,要庆幸银行的存款没被人骗走;挨老板一顿训,就去庆幸自己好歹有工作有薪水。迈脚出门,平直的马路已铺到脚下;轻轻点击电脑鼠标,世界就展现在眼前……太多太多的恩惠藏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如果日子充满感恩,你投送出去的心情都将回报给你;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的成长氛围,家长自己更受滋养。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不使惹尘埃。”——这是自勉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超脱境界。对于一个超然的灵魂来说,有什么事会让他烦恼到失态呢?境界的升华不可能轻松地一步登天,而需要一点点去修行。当我们能对一人一事给出豁达和宽容时,已不知不觉中开始对世界抱有无怨的情怀。没有脾气的胸腔,才能装满教育正能量。

相信《爸爸的坏脾气会遗传给宝宝吗》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爸爸的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儿时的“创伤”会遗传吗? 有很多朋友都夸我有预见性,原因是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与研究亲子教育,并且一直坚持到“亲子热”成为时尚与主流文化的今天。这里面有很多“情节”,比如我从小喜欢当老师、我喜欢孩子、我喜欢和孩子一起互动游戏...
    2021-02-15 阅读全文
  • 剪掉坏脾气的故事 1、剪掉坏脾气的故事 这一段时间,点点的脾气有点大。 这不,丁克把她的笔碰掉了,她猛地把丁克推开;小兰拉了一下她的衣裙,她狠狠地瞪人家…… “妈妈,谁把我的积木放错地方了?”点点又凶巴巴地嚷起来。 “...
    2020-11-04 阅读全文
  • 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我的宝贝长高了、口齿更清楚了,可小脾气也越来越大,遇事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躺在地板上打滚。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对付她的坏脾气,比如大声呵斥、揍她的小屁股,但都效果甚微。 对策:...
    2021-05-24 阅读全文
  • 好方法改善坏脾气 导读: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幼儿时期的教育十分重要,孩子有了坏脾气将会影响一生,所以家长要及时想办法对其改善。 一、立规矩。什么时候陪他玩要大体规定一下,比如:妈妈在做饭,就不能陪她玩,饭后则一定要陪她玩...
    2021-09-20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好好4岁了特能哭闹,以前我们担心她哭坏了身体,总是迁就她,结果她把哭当做武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哭个不停。后来作为家长我们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再遇到她哭闹的时候,我们总是反...
    2020-10-10 阅读全文

有很多朋友都夸我有预见性,原因是我在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与研究亲子教育,并且一直坚持到“亲子热”成为时尚与主流文化的今天。这里面有很多“情节”,比如我从小喜欢当老师、我喜欢孩子、我喜欢和孩子一起互动游戏...

2021-02-15 阅读全文

1、剪掉坏脾气的故事 这一段时间,点点的脾气有点大。 这不,丁克把她的笔碰掉了,她猛地把丁克推开;小兰拉了一下她的衣裙,她狠狠地瞪人家…… “妈妈,谁把我的积木放错地方了?”点点又凶巴巴地嚷起来。 “...

2020-11-04 阅读全文

改正孩子坏脾气的对策 我的宝贝长高了、口齿更清楚了,可小脾气也越来越大,遇事稍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躺在地板上打滚。我曾经想过很多办法对付她的坏脾气,比如大声呵斥、揍她的小屁股,但都效果甚微。 对策:...

2021-05-24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幼儿时期的教育十分重要,孩子有了坏脾气将会影响一生,所以家长要及时想办法对其改善。 一、立规矩。什么时候陪他玩要大体规定一下,比如:妈妈在做饭,就不能陪她玩,饭后则一定要陪她玩...

2021-09-20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的坏脾气 好好4岁了特能哭闹,以前我们担心她哭坏了身体,总是迁就她,结果她把哭当做武器,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是哭个不停。后来作为家长我们感到这样下去不行,再遇到她哭闹的时候,我们总是反...

2020-10-10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