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宝宝敏感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

发布时间:2021-05-12

宝宝入园。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在孩子身上的教育资源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宝宝敏感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现在敏感型的宝宝越来越多,我们越早发现就越早让宝宝脱敏,可是现在许多家长太宠爱宝宝,不管什么事,都顺着来,生怕孩子“吃苦”,恐有“虐儿”之嫌,于是他们把宝宝保护进来。

敏感并不是性格优点,家长视而不见,置之不顾,只会让敏感宝宝的性格向更不良的方向发展,妨碍健康成长。下面谈到了不同类型的敏感宝宝,希望能给父母们一些参考!

类型一:不让碰的“含羞草”宝宝

事件1:9个月的小宝宝Tony,不让人抱,喝奶哭,穿衣哭,换尿布哭,摸一下就尖叫,睡觉哭,起居没规律;动作迟缓,不爱动弹,怕吵,对周边事物似乎都没有兴趣,连新鲜玩具也很少能吸引他,通俗的说,不好带!

事件2:每当有客人来访时,薇薇总是拉着妈妈的衣角躲在身后,不愿意跟客人打招呼,完全不跟对方讲话。很怕生,总是不肯跟外人接触。

面对类型一宝宝,怎么办?

把握好依附关系主要建立期的教育

小朋友会怕生应该由他的“社会化发展”来看起。孩子到了6个月或是8个月之后,会出现特别认父母角色的情形,就会看到宝宝老是要找爸爸妈妈抱,或是老是黏在父母屁股后面,其他的照顾者反而被冷落一旁,其实这就是宝宝正处于要开始建立“依附关系”的阶段。这些事例都是因为孩子的依附关系建立得不健全,事件1中的宝宝情况更加严重,连家人也会排斥,成为敏感怕生的“含羞草”宝宝。

6个月或8个月~1岁半的孩子,他会开始展现独立,例如自己爬行,这是因为这时候正是孩子发展“自我”的巅峰期。在6个月或是8个月之前,外界的事物对孩子来说不具任何特殊的意义,但之后他开始了所谓的“社会化”发展,宝宝就会开始想要接触、了解外界人事物,开始认知、建立他与外人的关系。

1、让孩子适性发展。当孩子正在建立依附关系,父母却强迫他一定要去跟外人接触,这样反而可能让有些孩子在未来出现退缩的状况。看过许多错误的教法,深怕您再次犯了同样的错误,发展依附关系时,孩子主要从认知父母的角色开始再衍生到建立与其他人的关系,在关系基础培养的阶段,就不要硬要孩子与第三者产生互动。

2、教养态度很重要。孩子会怕生一方面跟他本身的气质有绝对的关系之外,家长的教养态度、方式跟孩子整个行为模式有相当大的关联,观察多位家长的教养方式,发现有些孩子会怕生,追根究底,都跟家长有关,当孩子处于分离焦虑期,家人更要以正向的态度去接受孩子的行为,以耐心、爱心去关怀他,而不是觉得宝宝很烦,强迫孩子学习独立,反倒让发展分离焦虑的时间持续,所以有些小朋友甚至到了上幼儿园或是小学时,还是会出现依赖家人的情形。

类型二:随时警觉型宝宝

事件:1岁半的豆豆,入睡困难,一点声响都能觉察得到,睡着后容易醒,醒来后很难专注;到了陌生新环境,就总抱着妈妈的腿,缩在妈妈身后!

面对类型二宝宝,怎么办?

1、家长要根据孩子自身特点灵活地掌握方法达到理想的教育目的。

不能一味地向孩子灌输“要警惕陌生人”等信息,否则孩子对周围的人或事都会抱有警惕的态度。

2、可以鼓励他与亲戚、小伙伴交往,让他感受友爱的快乐。小孩子自己也会有鉴别力的。

3、让他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应该会好些。我们大人多创造这种机会,带孩子与别的小朋友玩,主动与人握手或拥抱。

4、去幼儿园或亲子班应该会有所好转。让孩子感受到有些游戏和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玩得起来或完成的。

5、以愉快的语调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降低他的焦虑,久了就会建立宝宝的安全感,同时,让宝宝放松心情。

6、给孩子一种有秩序的生活,能稳定孩子的情绪,并且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类型三:防范过度型宝宝

事件1:2岁10个月的Jack,聪明,反应快,常常一语惊人,可是冒失,脾气犟,很难与小朋友共处,还会把“我的,不要,打”挂在嘴上!玩玩具时,争不过就抢,抢不过就生气发脾气,甚至挥手、操起东西就打人,哭号不止!谁也安抚不下来!

事件2:有一天,童童妈听别人说,常常让别人摸脸蛋会引发宝宝湿疹。“孩子那么娇嫩的皮肤起了湿疹还了得?”童童妈想。从此以后,童童妈带着孩子外出时,一看到邻居就远远地躲开,如果不巧撞上了,她也会对邻居们摸孩子脸蛋的行为加以制止。不过最近,童童妈发现童童的防范意识越来越强,对陌生人总有排斥和抗拒的心理。看到家里来了陌生的客人,童童总是表现出防范的表情;带她到医院体检,医生一碰她就哇哇大哭……如今童童2岁半了,开始上幼儿园,老师说童童在幼儿园里不让别人碰,谁碰她她就打谁。

面对类型三宝宝,怎么办?

1、家长应注意自己平时的行为。因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大部分都是从父母的言行中获得的。孩子之所以会防范过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平常对待周围事物的反应,另一方面是因为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如过于约束、限制等。

2、让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要渐渐消除孩子过强的防范意识,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脱敏”。家长可以有意识地让别人多触碰孩子,纠正孩子为了防卫而打人的做法。如果孩子在被摸了脸后想去洗脸,家长也要进行制止。应让孩子在尽情的玩乐中,体会到放下防卫、结识好朋友的乐趣,让孩子渐渐消除防卫心理。

3、家长还可以多带孩子参加一些应酬。让孩子处在人多的环境中,接触更多的人,这样不仅能让孩子放下防卫、走出狭隘、增长见识,还能锻炼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类型四:容易担心的“宅宝宝”

事件1:雯雯已经进入幼儿园2个学期了,虽然在家里爱说爱笑,可是一到开学还会哭两个星期,相比户外活动,雯雯更愿意呆在教室里玩,课堂上经常神游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喜欢自己做手工却不愿意沾颜料,喜欢音乐可是跳舞时动作僵硬,身体不太协调,打湿了衣服鞋子或者不按她的流程会很生气;懂事、贴心,对家人特别依恋,甚至会担忧害怕,比如家人的安全,电器与房门是否关闭。

事件2:每天傍晚,小区绿地上孩子们彼此追逐嬉闹,玩得不亦乐乎。妈妈也准备带然然下楼,和小朋友们一起玩。然然正在看动画片,说什么都不愿意把视线从电视上挪开,任凭妈妈磨破了嘴皮子,他就是赖在沙发上不动。妈妈很生气,“啪”地关掉电视,然然就皱着眉头大哭大闹,又是扔东西又是满地打滚。

面对类型四宝宝,怎么办?

1、让孩子多动手做。代替用钱买,找回孩子的动力,也找回他玩的快乐。既然孩子对某些领域感兴趣,就一定要让孩子亲自动手去实践。现在孩子的动词只剩下“买”,这已经成为吞噬孩子学习动力的怪兽了。

2、带孩子到户外去。

3、让孩子经历不同的体验,培养多元兴趣。

4、多陪陪孩子。

5、注重培养孩子的伙伴意识。

总而言之,家长不应忽视家中敏感宝宝的行为,应当根据宝宝的自身情况,有针对性地及时干预,让宝宝及早“脱敏”,找回童趣与快乐。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该如何应对宝宝的这些“异常现象”


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每位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地照顾宝宝。尽管如此,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比如总是流口水、眼角有眼屎、阴道出现分泌物.......等等。那么这些“异常现象”到底用不用看医生呢?别急,今天就来为您解忧!

1、口水

网友迷迭香每处花开:“三个月大的宝宝老是流口水,吐白沫沫,就像螃蟹那种,会不会有什么影响?”

一般来说,刚出生的宝宝口水会相对较少。因为此时唾液腺的功能还不完善,而且他们喝的母乳或配方奶对唾液腺的刺激不强,所以宝宝很少流口水。

到3个月以后,宝宝的口水分泌量会明显增加,加之口腔小而浅,吞咽反射功能也还不健全,不会用吞咽动作来调节口水,所以宝宝会有总流口水、吐泡泡的表现。

待7~18个月时,口水会流得更加频繁。因为此时恰好处在萌牙期,乳牙的萌出会引起牙龈组织轻度肿胀不适,刺激牙龈上的神经,可激发唾液腺反射性地分泌增加。

宝宝的口水有很多功能,它可促进吞咽、刺激味蕾,保持口腔潮湿、维持口腔和牙齿的清洁,促进嘴唇和舌头的运动,有助于说话等。

但由于宝宝的皮肤较薄,而口水中又含有一些具有腐蚀性的消化酵酸,所以当口水流到嘴角、脸庞、脖子甚至是胸部皮肤时,很容易让皮肤的角质层被腐蚀,或是因为潮湿而导致霉菌感染,产生发红或湿疹、发炎等症状。

大部分宝宝在2岁左右时,因为肌肉运动功能的成熟,逐渐有效地控制吞咽动作,就不会再流口水了。在这之前,家长除了等待之外,还应做好日常护理。

给宝宝擦口水的时候,要用干净、柔软的毛巾或手帕,动作也要轻一些。也可以给宝宝围上软布做的围嘴并经常换洗。还可常用温水洗净口水流到处,然后涂上油脂,以保护下巴和颈部的皮肤。如果宝宝已经出疹子或糜烂,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局部涂抹抗生素或止痒的药膏。

宝宝流口水大多都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但如果在流口水的同时,宝宝还伴有不愿意吃东西、烦躁不安等情况,家长就一定要引起警惕了。

2、眼屎

市民李女士:“我家宝宝今年6个月了,眼睛总是爱流泪,而且眼睛的分泌物比较多,总是有眼屎,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家里老人说是上火了,可我心里总是放心不下。”

宝宝长了眼屎,很多家长认为孩子是上火了,其实原因并非那么简单。提醒各位父母,如果宝宝总长眼屎,而且还眼泪汪汪的,那或许是得了新生儿泪囊炎。

新生儿泪囊炎亦称先天性泪囊炎,是由于鼻泪管下端的胚胎残膜没有退化,阻塞鼻泪管下端,泪液和细菌积聚在位于内眼角皮肤下的泪囊里,从而继发感染。

常在眼角处出现黄白色分泌物,挤压隆起处可有黄白色脓性分泌物溢出。约有2%-6%足月产婴儿,可能有此残膜阻塞,但绝大多数残膜可望在生后4-6个月内自行萎缩而恢复通畅。

如果宝宝的症状较轻,家长可通过按摩法来缓解宝宝的症状。具体操作方法是:用拇指或食指指腹压迫泪囊(鼻根及眼睛的内眦中央的部位),按顺时针的方向挤压脓液,等脓液流出后,家长为宝宝擦干净。

如果症状较重,除了坚持按摩之外,还应在医生指导下点抗生素眼药。但需要注意的是,滴眼药水时,应将药水滴入外眼角。若双眼均需滴药,则应先滴病变较轻的一侧,再滴较重一侧,中间最好间隔3~5分钟。

如果经过上述治疗无效,可在宝宝7个月时进行泪道疏通术治疗,一般一次即可治愈。

3、阴道分泌物

网友艳喃的家:“女宝宝阴道有白色分泌物,是什么东西?该怎么办呢?

相信很多妈妈也遇到了类似的情况,而且特别担心。其实,刚出生的小宝宝阴道有白色分泌物未必就代表异常。

由于受母体雌激素的影响,有些新生女宝宝会有白色或者是血性分泌物,属于正常生理现象。这种分泌物会随着体内激素的消退而逐渐消失,有的会持续1~2天,也有的会持续7天才消失。

但如果孩子的这种分泌物存在时间较长,要考虑外阴炎症的可能,应及时带宝宝去医院检查。

受母体雌激素影响产生的这种分泌物,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做好清洁工作。给女宝宝清洗阴部时,妈妈一定要记得在给婴儿清洁前,应注意手部的卫生,避免污染外阴。开始给女宝宝洗阴部时,要注意顺序,要从上到下、从前到后清洁。只要用软毛巾轻轻清洗外部阴道口就好了,千万不要洗里面,弄不好会让阴部娇嫩的皮肤受伤。

洗过后,家长切记要及时擦干水分,让阴部时刻保持干净清爽。最好不要给宝宝的阴部扑爽身粉,因为爽身粉可能和着未擦干的水气以及汗液,积累在皮肤的皱摺处,结成小颗粒,摩擦皮肤后可能使婴儿娇嫩的皮肤溃烂。此外,由于爽身粉中含有滑石粉,有导致癌症的可能性。

4、鼻屎

网友Rebecca:“孩子出生4周了,最近几天发现孩子经常有鼻屎,严重时已经堵住鼻孔的大半,明显能感觉到孩子很不舒服,呼吸很费劲,这种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用去医院吗?”

新生儿鼻腔也会分泌一定量的液体,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鼻涕,尤其是当宝宝呛奶、受凉、哭泣时,鼻涕的分泌量会增加。当鼻涕不能及时排除,与鼻腔内的微粒和固体物质混合到一块后,随着水分的蒸发就会形成鼻屎。

如果不及时清理,鼻屎会越来越干,越来越硬,从而刺激宝宝鼻粘膜,让宝宝出现鼻子痒痒、呼吸不畅等症状,因此家长应适时给宝宝清理鼻腔。

有些家长给宝宝清理鼻屎时,习惯直接用手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宝宝鼻腔粘膜比较娇嫩,如果硬抠,易引发鼻出血或感染。

如果宝宝的鼻屎较硬,家长可提前往宝宝的鼻子里滴1~2滴香油(或生理盐水、橄榄油),让鼻屎慢慢湿润软化后,轻轻挤压鼻翼,鼻屎会逐渐松脱,再用消毒棉签将其卷出来。家长还可用不烫手的热毛巾轻敷宝宝鼻部,利用湿热的蒸汽使宝宝的鼻屎软化。反复热敷多次后,鼻屎会比较容易清理。

对于糊状的鼻屎,家长可直接用细棉棒将鼻屎轻轻地挑出,清理鼻屎的时间最好选在宝宝熟睡时,以免宝宝因哭闹、扭头而受到伤害。

宝宝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异常现象”。但不管是不是疾病所导致的,家长都要学会正确的应对方法才是上策。今天的支招,你学会了吗?

孩子特殊表情家长如何应对?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丰富的浓缩世界,孩子有很多表情:打人、咬人;哭;撒娇;害羞等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表情二、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与进来。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2、“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表情三、撒娇

我女儿特别爱撒娇,家中的老人说:孩子哪有不撒娇的?大了就好了;但我姐又不时地告诫我:撒娇过度就是任性,一定要纠正。我该听谁的?

儿童心理分析:两种说法都有道理,具体情况应区别对待。做父母的首先是要学会区分孩子的撒娇哪些是合乎情理的。例如,孩子生病、身体不舒服时,容易撒娇;婴幼儿每天午饭后和晚上要睡觉时会撒娇;外界扰乱了孩子的生活习惯可能导致孩子吵闹、撒娇;孩子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因为不熟悉环境而产生心理不愉快也会撒娇。另外,专家认为孩子也有生理节律的周期性变化,当孩子情绪低落、心情不舒畅时也容易撒娇。这些撒娇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是亲子情感交流的一种形式,父母都应予以理解,并给予安抚。

但是对那些因不顺心、不讲道理而故意发脾气撒娇的孩子,父母就不能听之任之、百般迁就、百依百顺了,否则会养成孩子任性、霸道的性格。

表情四、不合群

有的父母生怕孩子出门惹是生非,总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多原因久而久之就造成孩子“不合群”

父母可以多鼓励孩子与同龄儿童交往。大人不要在孩子身边,也不要叮嘱太多,甚至孩子们的争吵,哭闹等事也让他们自己去处理,家长尽量不要去干预。让孩子广交朋友。同各种类型的孩子交往,不要局限于邻居亲戚家的孩子。尽可能改变孩子的依赖状况。要让孩子自己穿衣吃饭,夏天自己洗澡,单独睡觉,自己起床,自己决定一天的活动等。如果孩子一时离不开妈妈,可将他们寄放到亲戚家,让其适应一下离开妈妈的生活。

表情五、摸生殖器

2岁多时,豪豪开始时不时地玩弄自己的生殖器,从小带大他的爷爷奶奶认为,男孩子嘛,都是这样,长大自然就好了。有时爷爷甚至还以此当众逗乐。3岁多上幼儿园后,老师渐渐地发现了他的问题,这才引起父母的重视,但似乎已经来不及了,耐心说服、批评教育、甚至巴掌“伺侯”,软的硬的都用过了,豪豪却只不过将原来的公开行为转为地下。白天躲在没人的地方玩,晚上入睡前或早晨醒来后躲在被窝里玩。更糟糕的是爷爷此时仍不以为然,有时父母教育豪豪,爷爷还充当其保护伞。

儿童心理分析: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外部世界和自身世界的过程,所以,孩子对性的探索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一部分。理论上讲,七八个月时,豪豪的小手就应该偶尔摸到过自己的生殖器,不过这时,如同摸到眼睛、耳朵一样,他完全是无意识的探索。慢慢的这种探索开始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增多,但仍然不受性欲和性幻想的驱使;他们只产生感官上的愉悦反应,而不会引起各种复杂的情感反应。

不过,探索精神再值得嘉奖,我们还是有责任引导孩子选择恰当的方式。尤其是如果孩子玩生殖器已经影响到日常活动,就不再是小事一桩了,家长有必要采取恰当的方式尽早纠正。

表情六、执拗

在现实生活中,家长们大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可爱顺从的小宝宝逐渐变得执拗起来,不太听话了;有时你让他向东,他偏向西,带有一种故意性。基于此,家长们采取了打、罚、哄、物质引诱等方法,但效果也只体现在一时一事,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出现了副作用。那么运用哪种行为规范、采取何种沟通方式,才能处理好此类问题呢?对此需要认识以下几点:

儿童心理分析:我们知道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的,人的意识就是人脑对特定物质生活环境的反映。孩子从婴儿到幼儿,大脑开始有一个大的运动过程,换言之,孩子开始用自己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去看待世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童心、童趣。成人认为孩子执拗,相反,在孩子眼中家长倒有可能是执拗的,这关键是个理解、沟通、引导的问题。家长和孩子需以平等的地位相处,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循序渐进地使其明是非、知曲直。

举例来说,让一个4岁的孩子写字一定要非常漂亮,他一定担心写不好,因为他不具备这种能力,因此会拒绝,继而遭到家长的打骂,甚至惩罚,他就会以他的执拗来表示反抗。通过这个例子,应该了解,孩子的热拗、违抗,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在它的后面藏着担心、害羞、缺乏自信、害怕挫折等等。因此,当孩子执拗不听话时,你应认清原因,注意沟通,正确引导。

表情七、偷窃

不少孩子都有过顺手牵羊,偷拿东西的行为。面对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采取的措施常常是非打既骂,而收效却甚微。其实对孩子偷东西的行为反应过度和“姑息养奸”都是不可取的。那么到底该如何帮助孩子改掉这个坏毛病呢?

儿童心理分析:由于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偷东西的原因各有不同,所以教导方法也要因人而异。

幼儿园的孩子拿东西很可能是因为他不知道,也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要花钱来买,不懂得不付钱,不打招呼就随便拿东西是错误的。他们还没有分清楚“自己的”与“非自己的”的概念,道德的概念还没有完全形成,只是原始意义的“恋物”而已,所以当家长发现他偷拿东西的时候,不要给予过多的责怪。此时的拿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偷”。但是大人应该通过这件事告诉他:“设法让他意识到偷窃是错误的。

如果你没有经过同意或没有付钱就把东西拿走,就会给别人造成损害,别人会很伤心。”

如果孩子从超市悄悄带出了糖果,父母要带着孩子把糖果还回去。如果他已经把糖果吃了,一定要把孩子带到超市,让他向店主道歉,并替他还钱。再次带他去超市时,就要多注意他的行为,看看他是否又将喜爱的东西放进了自己的口袋。在付款时,对他说:“每一件东西都有价钱,妈妈只有把钱给收款的阿姨,才能拿走,这些东西才能属于我们。”让宝宝注意到你付款的细节。也可以让宝宝拿一件小东西,在收款台前,让宝宝自己付款,加深宝宝买东西要付款的印象。小孩子对于父母嘱咐的事情常常一转脸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下次他们可能还会犯同样的错误。这时,家长的吼叫、责骂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必须反复和宝宝讲道理,让他明白这种事情的危害性,他才会逐渐改进。如果宝宝的表现良好,家长则可以在房间里为他贴上一枚小星星以示表扬和鼓励。

妈妈如何应对宝宝焦虑


如果孩子长期焦虑的话,就算是心态一直很好的爸爸妈妈也会进入消极的恶性循环,爸爸妈妈不想孩子受到影响,然而却又加剧了孩子的焦虑感。当爸爸妈妈面对孩子的恐惧时总是会试图保护孩子,接下来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孩子摆脱焦虑的循环。

1.帮助孩子控制它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开开心心的,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帮助孩子克服焦虑而不是转移他的注意力。在孩子觉得焦虑时,要帮助孩子学会忍受焦虑,不要把焦虑看的太重,这样焦虑才能够慢慢减少。

2.不要忽略某些事情

在孩子焦虑的时候要把那些会引起他焦虑的东西赶紧拿开,不过,从长远的角度看,一直这样做的话会强化宝宝的焦虑感。如果孩子感到心烦意乱,就会开始不停地哭泣,严重的时候还会失控,所以爸爸妈妈要教会孩子消除恐惧感的方法。

3.表达积极向上的期望

孩子出现恐惧是不可避免的,遇到这种情况你要第一时间去安慰宝宝,给他信心让他控制好自己的焦虑。

4.尊重孩子的感情

理解是很重要的,但也并不是要求爸爸妈妈一味地赞成孩子。所以,如果一个孩子自身害怕不想要看医生的话,你要做的就是倾听孩子的想法,同时尽量做到善解人意,让孩子把自己的害怕都说出来,并鼓励他勇敢面对。

你要让孩子知道的就是,你知道他很害怕,但你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帮他渡过困难。

5.不要问诱导性的问题

让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但不要问具有诱导性的问题——“你是否觉得不公平?”为了避免焦虑的循环,爸爸妈妈最好问一些孩子能够畅所欲言的问题。

孩子很单纯,很容易发生焦虑,所以爸爸妈妈一定要第一时间安抚好孩子。

家长该如何应对孩子磨蹭


许多父母都有着同样的苦恼:孩子动作太慢,做起事情磨磨蹭蹭慢条斯理,导致消耗不必要的时间,降低做事的效率。尤其是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自理方面,显得极为磨蹭。

当自己的孩子跟同龄人相比显得动作缓慢,班上的老师也有这样的反映时,家长就应该加以重视了。因为幼儿期是动作发展的重要时期,动作缓慢的儿童往往容易出现不灵活、不协调的行为表现,影响今后的身体和智力发展。上学之后,如果做作业的速度太慢,就会影响学习、休息和正常的娱乐活动;考试的时候动作太慢,往往还没有做完就到了老师收卷的时间,导致成绩下降;运动的时候动作太慢,就往往不能战胜对手,让别人领先,这些都会使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

动作缓慢孩子的神经类型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型,这是孩子一生都不能改变的先天气质,父母对于孩子的气质只能接受并因势利导;再有,有的孩子天生大气,较为成熟,三思而后行,做事的过程中想法很多,所以也会因慎重仔细而动作缓慢,这样的效率反倒会非常高。(丫丫育儿:kaojapan)对此,家长需要仔细分辨判断后再对孩子的慢性子进行调理。

对策一:多玩竞技性游戏

孩子动作慢,可以通过游戏来加以改变。父母可以经常与孩子玩一些小的竞技游戏,使孩子在游戏中提高自己动作的敏捷程度。例如,比赛看谁收拾玩具快,比赛看谁穿衣服快等,这些游戏能激发孩子进取心。孩子喜欢玩,但是,玩多了孩子可能就会觉得没趣,这时,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来鼓励孩子的“胜利”。

对策二:以比赛激发活力

孩子可以与自己比赛。父母帮孩子设计一张“比赛”成绩表,记下最初的时间,然后,每天记录实际完成的时间,如果比以前有进步,就给予奖励,如果没有进步,保持原状,或者退步,就不给予奖励。父母可以让孩子先从简单容易的做起,逐渐向比较困难的任务进发,一直到达合适的时间为止。(丫丫育儿:kaojapan)这种方法,目的在于缩短完成每一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是克服动作慢的直接办法。在此期间,家长要对孩子进行解释分数的意义,激发孩子进步的渴望。

对策三:数数增强紧迫感

父母还可以采用记数法来督促孩子抓紧时间完成某件事情。记数法很简单,随时可用,父母可以与孩子事先讲明白,看数到第几声的时候孩子可以做完某件事情。然后父母让孩子准备好,说声“开始”,就开始计时了。“1、2、3、4、5……”, 一边数,一边看孩子,孩子为了完成任务,就会尽量抓紧时间将事情做完。如果在计数开始的时候,孩子动作依然很慢,父母就故意数快一点,让孩子感觉到时间就快要到了。如果在快要结尾的时候,孩子还差得较远,就放慢记数的速度。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如果快一点做事,就数慢一点,让孩子有尽快完成的希望。如果家长总是很巧妙地常常使孩子在快接近尾声的时候可以把事情做完,就能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感觉,孩子完成了任务,就表扬孩子“真不错”、“又长大了”等。

对策四:明确完成时间

如果给孩子表扬的方法没有效果,就可以使用硬性规定的办法来达到改变动作慢的目的。父母首先估计出孩子尽最大能力能够完成某项事情的时间,然后规定孩子在这个时间内完成这项事情,否则就不让他继续做下去。时间一到就要停止。比如吃饭,到时间就把饭菜收起来,并且对孩子说:“我很失望,我希望你下次能按时把饭吃完。”

对策五:教给孩子提高效率的方法

还可以通过合理安排时间的办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日常活动中,父母要教会孩子如何利用做事的先后来提高效率,使同样的时间,可以做更多的事情,或者同样的事情可以用更少的时间。如起床大小便之后就不能再回被窝耍赖了,要直接穿好衣服去洗漱,然后等待和家长一起去上幼儿园;再如,吃饭之前不能再看第二张动画片的盘了,否则时间又被拖延过去了。 在宝宝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好,如果再快一点就更好了。

宝宝耍聪明家长巧应对


聪明的谎言,别打击

案例:阳阳升中班的时候搬家了,转到了新的幼儿园。开学才两个星期,阳阳已经拿回家五六个小红花了,大家都夸阳阳表现真好。有一天,爸爸去接阳阳,在幼儿园门口当着老师的面问阳阳今天有没有得小红花,阳阳红着脸支支吾吾不吭声。之后,通过询问老师才知道,新幼儿园不给表现好的孩子发小红花,阳阳拿回家的是他自己在手工课上剪出的小红花。

怎么做:阳阳爸爸认为这是不诚实的行为,应当严厉批评,但阳阳妈妈认为不能粗暴对待孩子。妈妈做了一个小本子,告诉阳阳,如果觉得自己表现好,就把自己的表现告诉妈妈,妈妈会给他在本子上画一朵小红花,但不能再说谎。

点评:阳阳的行为,属于“欲望满足型”说谎,这是儿童为满足想像中的愿望而无意中采取的偏差行为。阳阳想用虚拟出的“小红花”来证明自己表现好,说明他很想做一个好孩子,他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如果家长单纯因为孩子说了谎而责备孩子,会让孩子误认为自己的愿望也是错误的,从而打击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用善意的方法引导孩子善意的愿望,才能有积极的效果。

聪明的把戏,别炫耀

案例:婷婷这几天总说她在幼儿园里写字每次都是第一名,不过大人却并没觉得她的写字速度有提高,这是怎么回事?这天,幼儿园的老师告诉来接婷婷的爷爷,婷婷做书写练习的时候常常把字写得很大,这样很快就能写满一页纸,但字数比别人少很多。

怎么做:回到家,爷爷得意地把婷婷耍的这个小把戏告诉了她的爸爸妈妈,还说:“我的孙女真是越来越聪明了!”婷婷的爸爸妈妈哭笑不得,但当着老人的面也没有办法反驳。过后,爸爸妈妈单独给婷婷讲了只追求速度不要求质量的害处,还告诉她爷爷的夸奖是因为喜欢她,这种做法其实并不“聪明”。

点评:小聪明不等于大智慧,显然孩子还不明白这个道理。而一些老人由于“隔辈儿亲”的缘故,反而会夸奖孩子的小聪明,这无疑纵容了孩子的行为。家长一定要及时给孩子讲明道理,让孩子有正确的认识,不要因为老人的炫耀而将小聪明继续耍下去。

聪明的借口,别中计

案例:五岁的玲玲一直很活泼外向,可是,最近她似乎变得“胆小”起来。每天晚上练琴时间一到,她总是小心翼翼地走到钢琴旁,又触电似的“弹”出房间,尖叫着:“有虫子!真吓人!”玲玲家住郊区,屋子里难免有些飞虫出没。每回玲玲一叫,爸爸妈妈都要忙活半个多小时帮玲玲把虫子清理干净。这样一来,玲玲每天练琴的时间就少了很多。玲玲的父母很困惑:女儿的胆子一直不小,却为什么这么怕琴房里的飞虫呢?

怎么做:慢慢地,玲玲的父母了解到,让玲玲这样做的原因是,有一次她在老师家学琴的时候屋子里飞进一只蝙蝠,老师花了好长时间才把蝙蝠赶出去,于是那次钢琴课的时间就缩短了。之后,玲玲就开始以“怕虫子”为借口磨蹭了。发现了这个情况,爸爸妈妈没再帮玲玲捉过飞虫,而是顾左右而言他。如果玲玲继续磨蹭,就会推迟睡觉时间,让她弹够规定的遍数。几次之后,玲玲不再嚷嚷有虫子了,每天主动按时练琴。

点评:玲玲讨厌的不是飞虫,而是弹琴。如果大人就事论事地给玲玲讲虫子不可怕、要勇敢之类的道理,就中了孩子的“圈套”。轻描淡写地对待孩子的借口,坚持让孩子完成任务,孩子就会知道任何理由都无法推托自己该做的事,也就不会再耍小聪明了。

聪明的掩饰,别揭穿

案例:四岁的平平和两岁的表弟在一起玩。玩着玩着,表弟突然拿走了平平手里的玩具枪。平平很生气,举起手来要打表弟的头。这时,他发现奶奶正在不远处看着他,机灵的平平马上收回拳头,做出抚摸表弟头发的样子,边摸边笑嘻嘻地对奶奶说:“他的头发毛茸茸的,好可爱啊!”

怎么做:奶奶知道平平是要打弟弟,只是怕奶奶责备他,才临时改了主意。这说明平平知道打人是不对的,因此不用再对他讲道理,也就无须揭穿他的想法。于是奶奶故意夸奖平平:“平平真有大哥哥的样子,知道把玩具让给弟弟玩了。平平再带弟弟去喝点水好不好?”平平点点头,高兴地领着表弟去厨房了。

点评:虽然三四岁的孩子已经懂得了不少道理,但偶尔还会犯错。如果孩子发现大人看到自己犯错的时候马上耍个小聪明掩饰自己的行为,说明他有了足够的是非观念,只是需要时间和大人的持续引导才能坚持。这时,大人不必马上揭穿、急于纠正孩子的错误行为,而应当鼓励孩子的正确行为,淡化他的“错误”,强化孩子对正确行为的认识。

小聪明不见得是智商高的表现,但也不一定意味着孩子性格顽劣。从“实话实说”到“耍小聪明”,其实是孩子在努力地以更高级、更复杂的方式来探索世界的过程,是孩子从单纯的“直接要求”到具备丰富思想的必经阶段。在这个阶段,家长要学会欣赏孩子的“小聪明”,将“小聪明”引导成大智慧。同时,孩子是一张白纸,时刻记录着家长的言行。如果发现孩子学会耍“小聪明”了,家长也要问问自己:平时敷衍孩子的借口是不是会被孩子看破并学到手?曾经给孩子的许诺是不是会按时兑现?只有家长做到言行一致,孩子的心智发育才能更加健康顺利。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宝宝敏感 家长应该如何应对》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师心得: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应该如何应对 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应该如何应对 每年新学期开学,小班招生时,就会听到有些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些爱哭的宝宝一般是在家时与外面的孩子接触少,现在一离开家人会感觉很无助,所以会用哭声来表达。笑会传染,哭也会...
    2021-04-28 阅读全文
  • 宝宝认字不敏感如何引导 宝宝认字不敏感如何引导昨天晚上朋友来我家玩,她在附近的一家公办小学做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告诉我她女儿上小学前就没特意让她学多少字,幼儿园重点应该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各种能力,为上小学做准备。所以她也没特意...
    2020-11-14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咬人宝宝 导读: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的活动行为细节,如果是由于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比如小气、霸道或者过强的表现欲等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及早对症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无论是咬了幼儿...
    2021-11-25 阅读全文
  • 如何应对任性宝宝 导读:对于爱任性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
    2021-09-24 阅读全文
  • 家长该如何应对宝宝的这些“异常现象” 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每位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地照顾宝宝。尽管如此,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比如总是流口水、眼角有眼屎、阴道出现分泌物.......等等。那么这些“异...
    2021-01-12 阅读全文

对于刚入园的宝宝应该如何应对 每年新学期开学,小班招生时,就会听到有些宝宝撕心裂肺的哭声。这些爱哭的宝宝一般是在家时与外面的孩子接触少,现在一离开家人会感觉很无助,所以会用哭声来表达。笑会传染,哭也会...

2021-04-28 阅读全文

宝宝认字不敏感如何引导昨天晚上朋友来我家玩,她在附近的一家公办小学做一年级数学老师,她告诉我她女儿上小学前就没特意让她学多少字,幼儿园重点应该是培养和教育孩子的各种能力,为上小学做准备。所以她也没特意...

2020-11-14 阅读全文

导读:要善于观察和捕捉孩子的活动行为细节,如果是由于品德上的某些原因而引起的咬人,比如小气、霸道或者过强的表现欲等等,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并且及早对症解决问题,以免影响孩子的性格形成。 无论是咬了幼儿...

2021-11-25 阅读全文

导读:对于爱任性发脾气的小孩,家长要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冷静处理。 如果家里有个任性的孩子,往往弄得家长又气又急,打也不成,说也不听,家长一点办法都没有。那么,面对任性的孩子,家长到底应该怎么办呢? ...

2021-09-24 阅读全文

为了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相信每位家长都会不遗余力地照顾宝宝。尽管如此,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他们还是会或多或少出现一些反常现象,比如总是流口水、眼角有眼屎、阴道出现分泌物.......等等。那么这些“异...

2021-0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