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随笔:多用的走廊

发布时间:2021-05-0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

每到中午饭后,我们的走廊也是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候,窄窄的走廊,两边装饰的特色,漂亮的让人眼花缭乱,色彩斑斓的编织装饰,成了二楼的特色,它可不只是起到装饰的作用奥,他还有吊挂作品的作用呢,孩子们的折纸、绘画等用小小的曲别针一别,就能让家长们在最短、最快的时间内看到孩子最近的一切,一物多用,这也是我们幼儿园的特色。

走廊不只是漂亮,更是多用,中午饭后成了孩子们的娱乐场所,也是孩子们最高兴的时刻,可也是作为老师的我们最担心的时刻,怕孩子们把作品弄坏,也怕孩子们会打闹,更怕那个窗户,小家伙们可不知道怕,趁老师打扫卫生,抬床的眨眼功夫,有的小调皮就会到上面去看一下外面的风景,风景固然好看,可是楼层高啊。唉!我们这小小的鸟巢,小鸟实在太多,当然最遭殃的还是那些可怜的绘画作品,它们实在可怜,刚刚上去一天,有的就已面目全非了。

真的好希望,我们幼儿园的明天快点到来,让我们的走廊也恢复它的本职工作,安安静静的干好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哈哈哈不过也许他也喜欢热闹呢?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教育随笔:废物利用启发多


我班的户外活动区域收集了很多废旧物品供幼儿来操作,最近孩子们对废旧油桶产生了兴趣,借此机会,老师与家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油桶,废旧油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点,既有趣又能让幼儿百玩不厌,增强了幼儿探索的兴趣,使幼儿在玩中发展,玩中找兴趣。在平时区域活动中,老师一般都是让幼儿随愿自己想到什么区域玩都行,这样导致了有些区域爆满,有的区域很冷清,幼儿大多数是乐意玩成品玩具来做游戏,不乐意去动手操作,针对孩子们这一现象,我想到要让幼儿乐意去动手,用自己动手制作好的玩具来做游戏,这样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每一个区域都活跃起来。前天,我看到了我班的几个小朋友在玩油桶,看到他玩的很投入,这是我想,何不借此机会发动全体幼儿把废旧油桶滚到野战区来当战斗工具,来让孩子们进行操作,玩出其中的奥妙,孩子们把油桶堆成了城堡和战壕,还用油桶做成了一架大炮,那场面俨然一个真的战斗场地。今天又到了户外区域活动的时间了,孩子们又拿着枪迫不及待地奔向野战区,一阵阵“啪啪”枪声,刘江鸿突然跑过来问我:“有人受伤了,怎么办?”这时殷悦抢着说:“送医院呗”。可是医院在哪儿呢?我召集孩子们想办法,景天晴提议在野战区旁边搭建一家野战医院,大家纷纷响应各自去找了一些废旧轮胎和其它物品来搭建医院,大家齐动手,没多大一会功夫医院就搭建好了,就这样又多了一个医院的户外区域活动。从那开始,孩子们对动手制作产生了兴趣,有时还把自己搜集到的废物制作出好多的玩具,在每一次的区域活动中让孩子们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做游戏活动,孩子们甭提有多开心了。

教育随笔:一举多得


户外活动时,我带小朋友从大厅的镜子前走过,我请了四五名孩子站在大镜子前,从镜子中找出自己,佳佳小朋友指着镜子里的"他"说:"这是我!"我问他:"你怎么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小朋友是你?"只见他比划着说:"镜子里的小朋友穿蓝色的衣服,我也穿蓝色的衣服,镜子里的小朋友长的也和我一模一样的"然后我就对他说了声:"你看的真仔细"我转向其他幼儿:"豆豆,你是怎么认出自己的?""我穿黄色的衣服,梳着小辫子,我这样,她也这样"她边说边对镜子做怪样。

很快的,孩子们都讨论开了,都能仔细的观察找出自己身上的一些特征,我又让他们对着镜子做一些动作,如:扭腰、招手、眨眼睛、笑一笑…幼儿对着镜子自由愉快的做着相应的动作和表情,而且有些孩子的动作很新颖很有趣。

这样子一来,即复习了所学过的知识,同时也发展了孩子的技能,这不是"一举多得"吗?以后我们应该多从孩子的教学融入生活,贴近生活让孩子们快乐的学习,掌握起来更轻松,真正的做到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的教学目标。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谦让。

教师请两名幼儿进区选择材料,两个孩子商量过后选择了新投放材料并开始了游戏。

首先他们经过掷色子后,一个幼儿A手执棋子出发了,“3”遇到了一个“障碍物”,标志着禁玩一次,该幼儿有点不满但没说什么。第二个幼儿B顺利躲过了所有障碍物并超过了他,两次过后已经拉开有一段距离了。再次轮到A,很不巧的是她又遇到了“障碍物”,意味着她要倒退两格。该幼儿的不满已经写在了脸上,他来回看了看棋盘,突然灵机一动说,我的是“2”应该从这里出发。他指着起点的下一格,想要避开这个“障碍物”。B没有理解A的意图,同意了他的建议。A侥幸躲过了这次的障碍物。

在一次轮到了B遇到障碍物了,B也想起了A的做法,他想要用同样的办法躲过,可是A不同意了。两个人起了争执,

教师在一旁观看并没有说话。两个孩子商量了半天没有结果,他们决定从头再出发一次,这一次他们规定了规则并严格执行,游戏的结果是B先到达了终点。

在游戏的规则设定上,教师可以给一些严格的原则,其他细小的环节可以请孩子们自己商榷决定,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研究幼儿问题意识已有半年时间了,本班幼儿有部分变化。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谦让。

教师请两名幼儿进区选择材料,两个孩子商量过后选择了新投放材料并开始了游戏。

首先他们经过掷色子后,一个幼儿A手执棋子出发了,“3”遇到了一个“障碍物”,标志着禁玩一次,该幼儿有点不满但没说什么。第二个幼儿B顺利躲过了所有障碍物并超过了他,两次过后已经拉开有一段距离了。再次轮到A,很不巧的是她又遇到了“障碍物”,意味着她要倒退两格。该幼儿的不满已经写在了脸上,他来回看了看棋盘,突然灵机一动说,我的是“2”应该从这里出发。他指着起点的下一格,想要避开这个“障碍物”。B没有理解A的意图,同意了他的建议。A侥幸躲过了这次的障碍物。

在一次轮到了B遇到障碍物了,B也想起了A的做法,他想要用同样的办法躲过,可是A不同意了。两个人起了争执,

教师在一旁观看并没有说话。两个孩子商量了半天没有结果,他们决定从头再出发一次,这一次他们规定了规则并严格执行,游戏的结果是B先到达了终点。

在游戏的规则设定上,教师可以给一些严格的原则,其他细小的环节可以请孩子们自己商榷决定,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

教育随笔:小鱼逃走了


这次设计的活动紧紧围绕小鱼的主题,从开始的音乐和绘本故事,设置了比较好的情境,让幼儿能够充分的融入进去,在绘画上进行了较细致的指导。

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投入度和积极性都非常高。目标的达成度也不错,孩子们基本都会在观察边找中并说出来:小鱼躲在XX里。在活动过程中,创设了帮助小鱼找小伙伴的情境,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3张图片连起来和孩子们边模仿小鱼游边说:小鱼躲在电视机里、小鱼躲在花朵里、小鱼躲在草莓里时,我觉得就让孩子站在座位前游、说显得有点局限,应该让孩子在四处游,边游边说,可能更有趣一些,孩子们也不会受到座位的局限。或许我应该调整成一个半圆的座位,不能就定向思维,觉得语言课就只能是3个半圆。也许我的目的性太强了,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味让孩子说出:小鱼躲在XX里,说了很多遍。

其实更多的是要拓展孩子的思维,不单单局限于这个绘本表面看到的,可以挖掘更多。例如:引导幼儿发现红红的小鱼躲在红点点的窗帘上,颜色相似,不容易被发现;红红的小鱼躲在和自己形状差不多的糖果里,形状相似,不容易被发现。这些也是很有价值的东西。示范时,应请幼儿进行书空练习,使幼儿掌握绘画小鱼的方法。在幼儿绘画过程中,我应多做随机指导,帮助不敢画的幼儿,学习怎样绘画小鱼,指导时应更全面的顾及幼儿。

教育随笔:走进游戏 走近幼儿


教育随笔: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今年寒假期间,我读了由徐则民、洪晓琴两位作者编写的书《走进游戏走近幼儿》,学到了很多实际性的东西,因为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有很多实际性的案例,本书就是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从而讲出了一个个道理,这些道理透出的是老师们向幼儿学习的心得,我看到,他们在读游戏的同时,也读懂了每一个幼儿。

本书共有六章内容,分别讲到:

一、游戏的作用包括:

1.游戏是童年生活的重要内容;

2.游戏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3.游戏是教师解读幼儿的窗口。

二、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

1.还幼儿真正的游戏自由;

2.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三、追随幼儿提供适宜的游戏支持:

1.适时介入适度回应,推动游戏发展;

2.充分发挥共享交流的作用。

四、确保时间与空间,践行各类游戏:

1.遵循主流价值,落实幼儿园基本活动;

2.让环境材料推不动游戏发展。

五、带领教师在游戏中“学研做”:

1.树立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

2.落实“追随幼儿,师幼同行”的过程;

3.追求从游戏中来,到游戏中去。

六、确立快乐玩有效学的理念,在游戏设计中和积累:

1、教师设计个体游戏;

2、对集体教学游戏的思考。

本书内容全面,细致的解剖了幼儿游戏中可能出现的种种问题。下面我就谈一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管是从书中的案例看,还是从现实幼儿的日常生活看,都证明这一点,孩子在特定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用自己的方式,玩他想玩的各种内容。好像就是这样,很多类似的过程,每天每时每一刻好像都在发生,游戏是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且幼儿就是在游戏中不断学习和成长的。

那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怎样走进幼儿的游戏呢?

首先就是要确保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还幼儿一个真正的游戏自由,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站在幼儿的角度用他们的思维想问题。

那到底幼儿的自由都包括哪些内容呢?书中介绍了一个故事《不可少的开场》,故事中讲到在玩游戏前一定要聊一下,“想玩什么,谁想去玩”这样老师不仅可以了解幼儿所思所想,还能发挥防患于未然的作用,使老师在游戏前,尽早扫除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障碍。经过经验研究,幼儿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主题,自由选择角色,自由选择情节,自由选择同伴及玩具。但是,当给幼儿很多自由时,幼儿就会自己生出很多稀奇古怪的问题,那我们应该如何回应幼儿的需要?怎么回应?回应程度如何呢?研究者发现可以从两个不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一是生成的内容是否接近课程目标,二是,活动是否满足群体需求,研究者画了一个坐标,从而得到四个象限,再根据象限内容的不同,分别对生成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但是作为教师,应该已发展的眼光看待游戏中自发产生的各种内容。通过研究各种案例发现,幼儿生成的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参与活动的人数也不断变化,一些在第一象限,是应该发展的内容,由于和老师和幼儿不同步,没有及时跟进,最终远离课程目标,而一些不起眼的内容却被老师睿智的回应,师幼间的互动转化为幼儿喜闻乐见的游戏。这里动态的实施价值判断,回应策略,是保证幼儿快乐、自由游戏的关键。

我们始终倡导让幼儿拥有一个快乐资助的游戏过程,但是为什么老师在参与时会变得如此乏味且有负担呢?是因为,我们错误的把游戏作为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追求即使目标的达成,责任过多而失去趣味。事实上,我们应忘记自己的身份,以一个年长者玩伴的身份参与其中,就会经历不一样的过程。

那我们如何才能走近幼儿?

让幼儿充分自主游戏,并不意味着教师无所作为,教师的重要作用就在于了解幼儿。根据皮亚杰观点,游戏是幼儿已有经验的反应,因此,幼儿的游戏水平和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游戏就成了教师了解幼儿的窗口,看懂了游戏,就看懂了幼儿。这就要求教师要静下心来看有而游戏,耐心观察分析,游戏的行为,这也是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的体现。那应该在游戏时,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呢?首先要看幼儿在干什么,这反映出了他们的生活经历和兴趣需要,其次看幼儿干的怎么样,这但应出他们的经验水平,包括语言、动作、想象力等,再看幼儿的态度,这个能反映幼儿情绪情感,个性特征,只有教师在读懂这些的基础上才算走近幼儿。通过书中案例会明白,只要我的回应得到了幼儿的积极呼应,在提升幼儿水平的同时,支持和维护幼儿的游戏进程,帮助幼儿更好的实现了游戏意愿。

一般而言,游戏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开展的活动,幼儿顺利进行游戏并积极投入其中。但是当幼儿需要教师的支持帮助时,教师应顺应幼儿的游戏意愿为前提,把握时机、适时指导,帮助幼儿实现游戏构思。以下几种情况,老师可以进行介入:

1.当幼儿寻求教师帮助时,教师根据幼儿问题的难易程度做出不同回答,对于简单的要求,老师可以给出建议,并鼓励幼儿自己解决;当经验高出幼儿水平很多时,教师应该直接帮助幼儿解决;当幼儿的问题要求不现实时,老师要直接指出问题所在。

2.当幼儿的游戏行为材料有安全隐患时或当幼儿行为过激时。

3.当游戏纠纷无法自己解决时。

4.当幼儿在游戏中遇到困难准备放弃时。五,当教师发现游戏可以提升经验,且不影响幼儿意愿时。

6.当教师遇到个别儿童时。

为了更好的进行下一次游戏,通常在结束时,会组织一次总结交流,因为有的幼儿尽兴,有的幼儿遗憾,有的幼儿意犹未尽。围坐在一起,引导幼儿回忆情节,提出问题,引发幼儿争议思考。讨论的时间根据,问题情况、年龄不同,控制在5-20分钟不等。交流内容包括:分享快乐,总结经验,解决纠纷,征集方法,纠正错误等。

陈鹤琴先生曾说:孩子生来好动,游戏是孩子的生命。在实践工作中,幼儿教师不了解游戏,就不了解幼儿。因此做为一线老师,更应该把理论付诸于实践,认真研究幼儿游戏的真谛,才能走进游戏,走近幼儿。

教育随笔:多多会跳脚跳球了


今天,多多嘟着嘴让爸爸妈妈推进了班级里,随后,我就悄悄地和她妈妈招了一下手,示意她在孩子们看不见的地方等我一下。安慰好多多后,我就转身走出了门口。因为这几天每天的户外活动都在练习脚跳球,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孩子不愿来幼儿园。

接着多多妈妈担心的跟我说孩子今天说什么也不来幼儿园,说其他的小朋友都会跳脚跳球就我不会,不想去幼儿园了。我听她的妈妈说完后耐心的和她说:“你看孩子的心理素质还不错呢,并没有因为脚跳球不会跳而哭闹不止,她只是嘟着嘴巴跟你说不想来幼儿园,而且也能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是因为不会跳脚跳球而不想来幼儿园。而且您做的也很好,发现孩子不高兴了能主动询问情况,并且及时的和老师沟通。今天我再教教她,看看能不能学会吧。”送走多多的妈妈我就开始观察多多不会跳脚跳球的原因。

游戏活动一开始,只见多多拿起她的脚跳球就套在了左脚上,接着她用手往后一转,因为是反方向自然等她抬另一条腿的时候已经晚了,球缠在了自己的脚腕上。我看着她想哭的样子微笑着拍了拍她的后背,让她把脚跳球摘下来,我说:“哎呦,这个脚跳球还真是不好跳呢,咱们休息一下,看看其他小朋友是怎么跳的吧。”我们坐在台阶上看着小朋友慢慢的套在右脚上往前一转,刷的一声就边跑边跳了起来。我问她:“多多,你发现小朋友和你哪里不同了吗?”她小声跟我说:“她们用的是这个脚我用的是那个脚。”我笑了一下,表扬她观察的仔细,就慢慢的给她讲:“你虽然用的是左脚,但是左脚也一定能像他们一样跳的很好,让我来拉着你的手再来学学吧。”她犹豫了一下,我就拉起她的手看着她套在左脚上,蹲下来,一遍一遍的用手往前给她转球,边转边提醒她抬脚,我转的越来越快她抬脚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我看差不多了,就抓起她的左脚让她扶着我原地转圈,看她慢慢的能控制自己的左右脚我就开始拉着她的手转大圈,慢慢的多多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也跟着她一起开心的笑了起来,虽然这天天气有点热我此时已经汗流浃背,但是真心的为这个班里唯一一位用左脚跳脚跳球的女孩子感到高兴。在接下来的每天的户外活动中我都认真的观察不同幼儿的运动状况,根据孩子的表现及时的进行点评并且表扬那些做事认真努力的幼儿,激发她们运动的乐趣。现在的多多每天早上都盼着跳脚跳球呢!

通过多多这件事我认为在户外活动中老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选择适宜时机,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与帮助。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勇敢、坚持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在活动中我们要注意适度原则,既不过分保护,也不过度锻炼。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其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每个幼儿在沿着相似进程发展的过程中,各自的发展速度和到达某一水平的时间不完全相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教育随笔:走进孩子的世界


别看小小班的孩子看似什么也不在乎,什么也不懂,但当我们静下心来,悉心观察,就会发现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自己的世界。

如果老师抱了别的孩子没有抱他,他就会认为老师喜欢别人,不喜欢他;

如果老师叫了别人回答问题没有叫他,他就会觉得老师爱别人,不爱他……

在家倍受关注的核心小人物,来到幼儿园难免会有些失落,有些不适应,所以,当老师在建立常规的同时,也别忘了过给孩子们一点关注和关爱,特别是那些比较敏感的孩子。多抱抱每一个孩子,多亲亲每一个孩子,给每个孩子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帮助,这样,他们会与你更亲近。

另一方面,老师应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不要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世界。要户外散步了,孩子们到操场上排队“开火车”,大家都挤在前面,想当火车头,在成人的眼里,当火车头有什么大不了的,在后面不也是一样吗?可是当你听到孩子的话,就会感到孩子们的世界与成人世界的不同。

内向的小雨兴奋地对着来接她的外婆说:“今天好开心啊!我终于当火车头了!”

点点嘟着嘴说:“我没当火车头,气死我了!”

卉卉自豪地对润润说:“今天我又做火车头了,又拉着老师的手了!”。。。。。。

因此,我们应多和孩子讲道理,一些细小的、看似不屑一顾的问题,在孩子眼里都是挺了不起的大事。

“老师!板板口袋里有颗糖!”

在成人眼里,口袋里有颗糖有什么了不起的,可孩子眼里糖可是“宝贝”!口袋里有糖是多么重大的发现!我们的任务不是批评孩子的错误,而且引导他们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我认为这才是最重要的。

相关推荐

  • 教育随笔:废物利用启发多 我班的户外活动区域收集了很多废旧物品供幼儿来操作,最近孩子们对废旧油桶产生了兴趣,借此机会,老师与家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油桶,废旧油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点,既有趣又能让幼儿百玩不厌,增强...
    2021-05-15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一举多得 户外活动时,我带小朋友从大厅的镜子前走过,我请了四五名孩子站在大镜子前,从镜子中找出自己,佳佳小朋友指着镜子里的"他"说:"这是我!"我问他:"你怎么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小朋友是你?"只见他比划着说:"镜...
    2021-06-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谦让。 教师请两名幼儿进区选择...
    2021-06-07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研究幼儿问题意识已有半年时间了,本班幼儿有部分变化。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
    2021-05-31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小鱼逃走了 这次设计的活动紧紧围绕小鱼的主题,从开始的音乐和绘本故事,设置了比较好的情境,让幼儿能够充分的融入进去,在绘画上进行了较细致的指导。 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投入度和积极性都非...
    2021-05-25 阅读全文

我班的户外活动区域收集了很多废旧物品供幼儿来操作,最近孩子们对废旧油桶产生了兴趣,借此机会,老师与家长收集了大量的废旧油桶,废旧油桶具有趣味性,可操作性,多功能性的特点,既有趣又能让幼儿百玩不厌,增强...

2021-05-15 阅读全文

户外活动时,我带小朋友从大厅的镜子前走过,我请了四五名孩子站在大镜子前,从镜子中找出自己,佳佳小朋友指着镜子里的"他"说:"这是我!"我问他:"你怎么知道镜子中的这个小朋友是你?"只见他比划着说:"镜...

2021-06-19 阅读全文

教育随笔:我的问题很多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谦让。 教师请两名幼儿进区选择...

2021-06-07 阅读全文

研究幼儿问题意识已有半年时间了,本班幼儿有部分变化。 在最近的一次区域活动中,教师添设了材料“交通规则我知道”,为一简单棋类游戏。而中班幼儿已经有一定的规则意识能够明白棋类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并懂得合作和...

2021-05-31 阅读全文

这次设计的活动紧紧围绕小鱼的主题,从开始的音乐和绘本故事,设置了比较好的情境,让幼儿能够充分的融入进去,在绘画上进行了较细致的指导。 整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孩子们非常感兴趣,投入度和积极性都非...

2021-05-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