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随笔:方圆之中
发布时间:2021-05-04 教育随笔 小班教育随笔 教育教学随笔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给予孩子自由,给孩子们自由选择的机会和自由发展地空间,但是这种自由是建立在规则中的,对此我深表认同。进入中班后,孩子们的自主意识有了很大的发展,规则意识有所增强,正是管理班级规则的好时期。
在班级中,孩子们吃完早饭或者午饭后,会有一段自由阅读的时间。先吃完饭的孩子可以搬着小椅子到书柜旁边看书,自主选择图书,自主决定看书的时间。本着自由的原则,我对于看书的孩子们并没有做太多的要求。慢慢的我发现看书的孩子们吵闹了起来,吃饭慢的孩子也会向我告状,“老师,涵涵和夏夏在玩,夏夏还没有吃完饭”,“老师看书的小朋友好吵呀,都吵着我们吃饭了”。对于这样呢的情况,我意识到,我给看书的孩子自由太多了,导致看书的孩子们“无法无天”。在一次餐前准备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谈话活动,一起制定了餐后阅读的规则:1、看书时安安静静;2、爱护图书,看书不玩闹;3、看书的小朋友和进餐的小朋友不可以相互打扰;4、如果违反规则,将不能继续阅读图书。在制定规则后,孩子们会互相监督,互相提醒,班级里餐后阅读的习惯明显改善了。
经常在网上看到有“熊孩子”相关的文章和帖子,比如孩子在餐厅等公共场所大声吵闹、闹腾,严重影响到他人,身为家长的成人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由,放任不管。在我的观念里,这种教育做法并不是正确的,尊重孩子们的天性固然重要,但人的天性有善有恶,我们的教育就是正确的引导孩子们,在给予孩子的自由的时候也在给予孩子的规则,就在这方与圆之中。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教育随笔:犯错之后.......
傍晚放学的时候,我在活动室里忙着收拾卫生,儿子像是出笼的小鸟,满大院子撒了欢地跑着,与大哥哥欢快地玩耍。
过了一会儿,从外面气喘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一见我就声音低低地说道,“妈妈我把玩具小轮胎上的小轱辘不小心弄下来了”停了一会儿又说道,“妈妈,园长老师看见了,要我…..跟你说一说。”我一听,这才明白过来,马上领着他去看了一下。果然有一个小轱辘掉了下来,旁边几个轮胎凌乱地摆放着,“你是怎么弄的?你的力气可真够大呀!”我生气地说道。“我不小心磕到小沟里去了,使劲儿一拽就把轱辘碰下来了。”儿子长大了,已经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和描述事情了。可是,这毕竟是做错了事呀,我又好气又好笑,心想:一定得让他意识到。想到这里,就严肃地说到,“你看你没有爱护玩具,破坏了玩具,这个小轮子还能不能玩了?”“不能玩了”儿子意识到了错误,“那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我故意问道,儿子骚骚脑袋,哼哼了好长时间,也没有说出什么来。我接着说道,“玩完了玩具要放好,你看自己做到了吗?”儿子一听,赶快把他们收拾好。
回家之后,我把这件事情跟他爸爸说了一下,又接着对儿子说道,“做错了事情,要敢于承认,有错就改,并且做错了事情是要负责任的,这个玩具是公共设施,我们都要爱护它,不能随意地破坏”儿子点点头,我故意朝他爸爸使个眼色,爸爸说话了“你现在还小,不能修好这个玩具,这样吧,明天我去看看能不能维修一下,记住做错了事是要负责任的。”直到这时,儿子才如释重负了。
其实,在儿子的成长中,犯过许多错误,但是,破坏公共设施,这还是第一次,随着孩子慢慢大了,在他的成长道路上会有许多磕磕绊绊。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指导,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是非观念,培养孩子勇敢、诚实、知错能改、拥有良好责任心和社会公德的良好品质。不要因为忙忽略了孩子,让我们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吧!
教育随笔:吃汤圆咬硬币
今天我们大一班小朋友包了汤圆,从洗手一些前奏开始,小朋友的兴致非常非常的高,大家可以从照片和视频中看出来,在班级博客里。
大家今天包得汤圆真是圆溜溜,雪白雪白的,小朋友都等不及要吃。为了增加小朋友吃的趣味性,我和大陈老师把一毛钱的硬币洗洗干净包进了汤圆里,看看今天谁能够中大奖。小朋友各个扯着嗓子喊我要中大奖!
汤圆终于出锅了,一直期待着有小朋友能够喊:老师我中大奖了,可是一直都是没有反映。小朋友各个在那小心翼翼咬着汤圆,想要咬到硬币,可就是没有人说。
接着终于有人说:老师左心泽吃到了,果然这个小家伙真是个幸运儿,问他有什么心愿,他说愿爸爸赚大钱!可爱的孩子,接着就等下一个硬币的出线了。过了许久,又有人说:老师,左心泽又有一个硬币!哦天哪!又是他!!!问他还有什么美好的心愿?他说:希望大家都赚钱!我说:看来你真的很幸运,你爸爸一定会赚大钱的!
吃到一个硬币就已经很幸运,两个硬币都吃到真的是概率非常小的,看着其他孩子羡慕的眼神,我对大家说:左心泽是我们大一班的小朋友,他非常幸运,而我们相信,左心泽也会把这份幸运带给我们大一班每一位小朋友,让我们大家都幸运起来!你们说对吗?小朋友齐声喊道说:对!我们会很幸运。
呵呵,孩子们,祝你们都像今天一样永远这么开心永远这么幸运。
教育随笔:香香的小圆子
“哎呀,这个怎么这么难搓啊”,闻声过去,看到小小的你正聚精会神地搓着小圆子。我问:“怎么了?”你不紧不慢地说道:“徐老师,我发现用你的教的方法搓小圆子会散架,我发现了一个更好的办法。”“什么办法呢?”只见你拿来一块糯米粉,放在桌上搓啊搓,不一会儿一个精致的小圆子就诞生了,并很骄傲的跟我说:“你看,这个方法不错吧,你看我搓得圆不圆?”我笑了笑表扬了你,并让其他小朋友也尝试用你的方法来制作一下,果然受到了很多好评。
什么样的学习故事在发生
首先,看到你做小圆子聚精会神的样子,说明你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的孩子。然后,你又用自己的方法来制作小圆子,说明你敢于挑战困难,不仅能积极思考解决办法,还能把自己的方法分享给别人。在实际操作中,你能够发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你还有着很好的行动力,能把想法转化为实际行动,愿意且有耐心地去尝试,最终实现目标。
下一步的机会和可能性
老师可以为你创造更多解决问题、展示你的行动能力的机会。也期待在接下来的活动中,你能把你的经验分享给别的小朋友,让大家也能试试你的想法。
教育随笔:尿裤子之后
振振是刚入园不久的一个孩子,我发现他性格过于内向,无论大小事情都不与老师说,下课休息时间只是坐在座位上,也不与小朋友们交流。我想:可能是对幼儿园环境陌生的缘故吧。
一天下午来园之后,我发现地上有一滩水,我问:“小朋友,谁洒水了?”无人应答,我便拿来拖把开始拖地,无意间发现振振的鞋子湿了,随手一摸,裤子也湿了。我说:“振振你小便了,怎么不告诉老师?冷不冷?”他不回答。我让李老师照顾一下孩子们,便骑电动车送振振回家,家长没有埋怨,反而很感动。我说:是老师照顾不周,孩子小,话又少,有事不和老师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在与家长谈话中了解到:振振性格过于内向,但在家爱说话,幼儿园里的大小事情回家后都告诉家长,在幼儿园话少,腼腆。从此以后我便多接触振振,多与他说话,经过一段时间的沟通交流,振振对幼儿园环境不再陌生,认识了很多好朋友,,遇到事情就和老师说,也和小朋友一起玩了。加之我的提醒,振振再没尿过裤子。
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要多接触孩子,特别是性格较内向的孩子,多与孩子交心,多关心亲近孩子,做一个“老师妈妈”,只有这样,孩子才会与你成为真正的朋友,才会有所长进,有所变化。很多事情便会迎刃而解。
教育随笔:附和之好坏
教育随笔:附和之好坏
前两天,有一个同学结婚,就这样吧我们很多的同学又聚集在了一起,同学们无一例外的都在幼儿园从事着幼儿教师的职业,同学们聚在了一起,又很不免俗的谈起了幼儿园,谈起了我们现在的工作.总结到最后,大家得出结论,幼儿园老师真不是好当的,累啊.
有的同学在一些民办的幼儿园,她就和我们说,她们在幼儿园,服务理念就是让家长放心,让家长满意.在这样的前提下,教师基本上都是以家长为中心,它们的收费相对的来说也比较高,所以,就形成了家长觉得自己交了那么多钱,就应该得到你无微不致的照顾.我说一,老师就得跟着做,有时甚至是一些不合理的要求,也得想方设法的去满足家长.要不然,家长不满意,就没有生源.还得负责去招生.
说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觉得自己还算是幸运的,不管怎么说,自己是在公办幼儿园,不需要去承担招生这样的重任,一开始,很多家长可能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可是后来,通过我们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家长也逐渐的明白,对于我们老师的工作也比较的支持.想到这里,心里还是比较安慰的.
教育随笔:圆可以变成什么
由于班里小朋友绘画的水平参次不齐,所以我决定从基础开始一点点培养。这一次我们画的《圆可以变成什么》,课前,我先和小朋友谈话:“你们知道圆可以变成什么吗?”小朋友们说:“轮胎、太阳、小花的花瓣、小朋友的脸、葡萄......”小朋友的回答五花八门,几乎把所有圆能变成的东西都说了出来。我继续问:“那你们能画出来吗?”小朋友们胸有成竹地说:“能!”幼儿开始自己画,我在巡视地时候发现有两位小朋友画的非常好,画面很干净,表达的主题也很明确。要知道,这两个小朋友在上学期美术课地时候可是都不动笔的小朋友。
上学期美术活动的时候,我没能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布置任务,每次更多的关注点在画的好的小朋友身上,忽略了画的慢的还有不会画的。其实没有不会画的小朋友,只是老师布置的任务太难,太抽象。
《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是“喜欢金星艺术活动并大胆表现”。如果当幼儿经常因为不会而不敢表现时,那就该反思我们的教育性为了。所以在这学期,我改变了美术活动中的教育方式,先从简单基础具象的入手,当幼儿攒够了一定的已有经验的时候,自然而然的就要能在画纸上表现自己了。
同时,从这两个小朋友的身上,我还反思到,我们教师应该关注到每一个孩子,不能只顾画的好画的快的孩子,尊重孩子的发展差异性,每个孩子都是有发展空间的,我们要帮助孩子更快地成长。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教育随笔:换种教育方式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正面表扬法来教育孩子,而且效果很好。但用批评来教育调皮的幼儿所取得的效果却是很不理想。
一天中午我在值午睡时,发现有个别幼儿很难入睡,不是跟身边的幼儿窃窃私语,就是自言自语说个不停;不是拍手,就是瞪脚;老师批评他们,他们却一脸的不在乎。就像班里的小新小朋友,每天中午他总是很难入睡,要在床上玩很久,如果坐在他的床边看着他,他就会不停的翻来翻去,或者发出奇奇怪怪的声音,这样还会影响其他的小朋友入睡,这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有一次,看着几个久久不能入睡的幼儿,我忽然想:怎么样才能让他们快一点入睡。于是我就说:“现在老师要来看看哪个小朋友睡得最香。”他们就像没听见一样,依旧我行我素,我接着说:“嗯,我看到嘉禾小朋友睡得真香,还有卓艺小朋友、还有博文小朋友她们都快睡着了。”表扬这几个小朋友之后,午睡室里立刻变得很安静,这时候我特意又点了那几个平时睡觉困难的小朋友的名字:“我看到文迪小朋友睡得很好,还有臣翌。”表扬了他们。我刚刚把话说完,他们几个就乖乖的闭上了眼睛,不一会儿,我去检查的时候他们就真的睡着了。从这以后,我常用此方法来教育幼儿,后来,我还把“反向表扬法”应用到其他教育活动组织中,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例如:起床的时候到了,我们班里有个别幼儿自理能力较弱,穿裤子很慢。我这时候会说:“今天豆豆肯定穿得快快的,不会最后一个从午睡房里出来,对不对?小朋友给他们加加油好吗?”果然,她穿衣服的速度显然比平时快了很多,不会在床上慢吞吞的,很快就穿好了衣服。
通过这件事,我体会到:幼儿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不是一味地去批评孩子才会有效果,要常常改变教育策略方法,认真体会孩子的思维特点,进入儿童的心理世界,这样,可以轻松地激发幼儿的上进心,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随笔:错怪孩子之后
我班有一小朋友,名字叫王涛,老师们对他的评价是:特别好动、又调皮。不是动动这儿,就是去打其他小朋友,在座位上坐不上几天,就有孩子告他的状,于是,我就经常性的给他调调座位。今天我把他安排在靠近作品展览橱的一排,觉得,那地方比较适合他。
作品展览橱上摆放了一些孩子们制作的蛋壳制作,做工特别精细,漂亮,我很喜欢,孩子们也很高兴,时不时的走过去看看,都对它们爱护有加。
课后,我看到王涛拿着一些碎蛋壳在自己桌上玩,我很生气:“王涛,你怎么弄破的?”我严厉的批评了他,离园时,我班的韩笑悄悄过来对我说:“老师,那不是王涛弄破的蛋壳,是他今天早晨从家里捎的鸡蛋……
我深深认识到,无论发生什么事,出现什么问题,都不应该简单处理,而应该耐心询问,认真观察,正确处理,否则,将会错怪孩子,挫伤孩子的自尊心,自己也会深深自责而懊悔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