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自主游戏故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发布时间:2021-05-01 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 幼儿园游戏的案例分析 幼儿园案例分析游戏背景
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他们在游戏中学习知识,在游戏中发展智力,在游戏中培养情感。近几年,幼儿轮滑掀起了一股热潮,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普及,是同它本身具有的较高的运动价值及其本身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轮滑运动不仅是妙趣横生、令人着迷的运动项目,而且是一种很好的交通方式,在水泥地面、油漆马路上均可滑行。滑速可快可慢,滑行可直可弯,十分灵活自如。因此,根据轮滑本身的特点,设置了情景游戏,以旋风快递为游戏的主线,进行各区域间的派送,在派送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交往问题。
情景描述
一天下午的自主游戏开始了,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游戏内容、角色、玩伴,自主展开游戏情节,显得格外兴奋。董政睿选择了锦江花园的保安这一角色,张宸豪当快递员,送快件滑行。游戏开始不久,张宸豪双手抱着快件向我滑行而来,生气的对我说:“陈老师,我把快件送到锦江花园保安处,保安董政睿不给快递费,反而要我把钱给他。”我俯下身对他说:“这怎么行呢,带我去看看。”于是,我跟他悄悄的来到了锦江花园旁边观察董政睿的一举一动,只见他看到快递员送货上门就伸手要钱。”要不到钱,索性离开岗位也当起了快递员送快递去了。见到我后一副鬼鬼祟祟的样子,想从我的眼皮低下溜走,被我逮了个正着。
幼儿行为分析
董政睿特别调皮爱捣蛋,好奇心也很强。有很多行为不同与其他幼儿,总是喜欢干扰正常活动,平时在家都由爷爷奶奶照顾,其教育方式是溺爱型的,他们过度的娇惯孩子,使孩子我行我素,想怎样就怎样,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在游戏中自然存在着规则意识不强的问题。以上案例就是违反游戏规则,对游戏规则不熟悉,严重影响了活动的正常进行。
讨论
师:张宸豪,赚到几块钱啦?
张:我赚的不多,很少?
师:为什么啊?怎么回事?
幼1:锦江花园的保安只收快件,不给钱。
师:董政睿是这样吗?
董:我这有钱,现在就给。
师:小朋友,你觉得现在给合适吗?为什么?
小朋友们都表示现在给不附和游戏规则,也不附和常理。董政睿表示自己记住游戏规则了。
对策
1、开展“旋风快递游戏规则课”,落实游戏规则到每个孩子身上。请已知道游戏规则的幼儿讲规则,让孩子获得很大的成就感,同时也让其他的孩子熟悉规则。
2、提示幼儿自觉遵守规则,当幼儿在游戏中违反规则时,多次提醒他,慢慢地就会形成习惯,记住游戏规则。
3、在自主游戏中,还要鼓励幼儿进行自主评价,使孩子在评价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完善自己。
幼儿成长
幼儿感受到玩游戏有规则的存在,理解游戏规则,通过让幼儿理解游戏规则主动形成良好的游戏秩序。《3-6岁儿童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情景描述
第二次户外自主游戏活动,董政睿选择了交警,站在红绿灯处指挥交通,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得很好,真像一个交警叔叔。”他听了我的话,说:“对啊,我就是警察,红灯停,绿灯行,陈老师你知道吗?”“哇,这个交通规则你都记住啦,太了不起了。”“呵呵,我还知道很多,闯红灯要罚钱,要给我钱的。”“嗯对,还有吗?”董政睿开始滔滔不绝的报出一大堆规则来,显然有的是自编的。
幼儿行为分析
这次表现的有规矩多啦,态度上较前一次认真,在游戏中能够报出一大堆规则来,说明已经用心在记啦。虽然有的规则是自己加上去的,但是还是合情合理的,合乎生活经验。
讨论:
师:董政睿你今天表现的怎样啊?。
董:呃,很好,记住游戏规则啦。
幼儿1:能坚守岗位
幼儿2:红灯时间太久啦
幼儿3:绿灯很少,我们这都路阻啦。
师:谁知道怎么做才能保持交通通畅无阻?
幼儿3:不能一直是红灯,红灯绿灯要轮流着翻。
对策
1、对孩子遵守规则的行为要及时表扬和鼓励,都会使孩子很愉快。
2、尊重关爱幼儿,激发幼儿的自我教育情感。平时多与幼儿沟通,除了语言的沟通还有非语言的沟通,让幼儿真正感受到,使幼儿产生对老师的亲切感和信赖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这值得我们深思。大量的教育实践也证明:自我教育是最深刻、最勇敢、最有效的教育。自我教育是引导幼儿自己教育自己,使幼儿更好的认识自己、约束自己的行为。
3、我充分地利用游戏的讲评,组织幼儿对游戏中发生的问题进行讨论,让幼儿在讨论中、在争执中寻求答案。这样,不但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还培养了他们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只有我们充分认识到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发挥自主性,才能使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富有个性地成长!
幼儿成长
幼儿自觉遵守规则的意识提高了,这些规则意识不仅仅在自主游戏的时候能体现出来,在其他的活动中也会比较有秩序。
反思
规则是幼儿自主活动的保障,要想让幼儿真正开展自主活动,还必须有一定的规则意识作为保障。规则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需要幼儿园、家庭的共同配合。有一句话叫“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全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幼儿案例分析:没有意识到的偏心
小露是我们的一个很机灵的小女孩,她很聪明,很大方,嘴巴特别的甜,胖乎乎的,很可爱。连平时犯错误老师都舍不得批评她。这一天,小露和小荣在帮老师打扫卫生,还没打扫完,小露就跑出去和其它小朋友玩了。小荣说:”老师,小露没有打扫完就跑出去和小鹏友玩了。”我正在忙着拖地,小荣的声音说的又很低,我没听到也没有去在意。小荣撅着小嘴和几个小朋友说开了:“老师就是喜欢小露,不喜欢我,她没打扫完就走了,老师都不说她。”这次,小荣的声音很高,也很生气。一句话引起了许多小朋友的讨论:“对的,老师就是喜欢小露,不喜欢我们。”听了孩子们的话,我意识到,孩子看的是很清楚的,以前,在别的活动中总是给小露开后门,是她养成了骄傲自满的习惯,也不遵守各项纪律。加上我没有及时去制止,反而让小朋友觉得我偏心,只喜欢小露,不喜欢其他人。我的做法既害了小露,也伤害了全班的小朋友。于是,我及时向孩子们道了歉,保证下次不会再这样了。孩子们都开心的点点头。是的,孩子们是需要公平去对待的,老师的行为对他们的影响会很大。
我们班有个小朋友特别的聪明,他叫王涵。不过他有一个特别不好的毛病,就是没等老师话说完,他就开始插嘴。有的时候,我刚说了一个开头,他就开始插嘴说话了,连同其它小朋友一起开始说话。哪怕在课堂上,他也自己说自己的话,不理会老师。这一天的喝水时间到了,我刚开始说:“小朋友啊,我们来喝点水吧!”我话还没说完,王涵小朋友就开始喊:“第一组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都坐着不动。见到这个场景,我灵机一动,突然笑眯眯的,让所有小朋友在位置上坐好,然后,我宣布让王涵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小朋友们见到让王涵来当小老师,都很吃惊的看着他,开始吵开了。王涵大声地喊:“第一组小朋友小朋友先去拿茶缸倒水。”话音刚落,可是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话,大家都还在吵。
借此机会,我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得上我们班这么多小朋友的声音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在讲话,那别人还听得见么?只听你说话了。王涵听了以后,红了脸低下了头。从此以后,王涵改掉了这个不好的毛病。有时候针对孩子的特点去教育,比凭空的说要好得多。
小班幼儿游戏区案例分析1
早上,程程很早就来到了幼儿园,一来就跑到娃娃家里忙开了。过了一会儿,小朋友们陆陆续续地都来了。忽然天天跑来告诉我说:“老师,程程在抢娃娃家的刀。”我一看,只见程程手里紧紧地拽着一把玩具刀,而涵涵和乐乐正想从他手里夺回小刀,乐乐嘴里还嚷着:“这是娃娃家的,这是娃娃家的。”问明原因后,得知程程从涵涵手里抢过小刀后一直不放手,要一个人玩,不让当娃娃家妈妈的涵涵切菜,烧饭。“程程,你是不是喜欢玩这把小刀啊?”
我问他,程程点点头,“可是娃娃的肚子饿了,想吃饭了,你不把刀还给娃娃的妈妈,妈妈就没法烧饭做菜了,那样娃娃可要饿坏了,你待会儿再玩好吗?”
“好吧”程程想了想,有点儿不情愿地将手里的小刀放了下来,去其他区域玩了。
【分析】这一案例说明小班的孩子在活动中往往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的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案例中程程拿着小刀不肯放这一行为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而且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还喜欢模仿,见别人拿什么就跟着拿什么,别人怎么玩也跟着怎么玩,这样当玩具缺少时就出现了争抢的现象。因此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去调解幼儿之间的矛盾外,对小年龄幼儿来讲,同种类的玩具数量应尽量多一些,为孩子的选择、模仿创造条件,以减少因玩具不足而引起的冲突。
【指导策略】
1、教育幼儿抢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我们应该友好的游戏,而不是去抢别人的东西。
2、教师可以根据这次事情投放多点的游戏玩具,避免幼儿再次争抢,引起不必要的争执。
幼儿案例分析:故事图片排序
案例背景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书的故事教师已给幼儿讲过,并看过相关的视频。幼儿对故事比较感兴趣且愿意自己的反复阅读。涵涵小朋友每次到绘本室都会找这本书来看,本月语言区材料教师就提供了这边绘本书,并打印故事图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给图片排序。
案例描述
涵涵拿出教师准备好的故事图片,直接开始给图片排序。但是她并没有找出第一页,而是拿到哪一页就看到一页并放在桌上。把所有图片都摆放好后,她便拉着老师说:“老师看,排好了。”我发现图片排列的顺序并不符合故事的内容,但是相关两页的内容前后顺序是对的,如有铁耙的和铁耙砸到狐狸的顺序对的。于是,我问道:“故事的封面是哪一个?故事开始发生了什么事?哪一张应该在封面后面,接着有发生了什么……”就这样在我引导下,她重新看看故事图片,找出了第一张封面,然后对于故事先发生什么后发生什么有些不清楚,于是我建议她再去看看故事书,她便放下图片重新拿起书看起来。看完书后,第二次再次排序时她排列的顺序就与故事内容相符了。
分析与评价
涵涵是个乖巧的女孩,平时很爱看书,做事也很积极主动。自从教师讲过这个故事后她便喜欢上这个故事,所以每次去绘本室都会再看一遍书,当教师根据故事制作图片排序时她也第一个来尝试。第一次排序时她对于玩法还不太清楚,只是对图片及故事感兴趣,所以排序时出现了随意性与错误。当教师引导之后,该幼儿的目的性更强了,通过有目的的自主阅读寻找答案,最后完成排序。
通过这次观察我发现大班幼儿的阅读很多处于盲目与随意阶段,即使对于自己喜欢的故事内容,幼儿在阅读时往往处于随手翻翻看看而已,很少有目的与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这造成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往往还是很主观与随意的,对于幼儿阅读能力的提升还需进一步的加强。
没有孩子完成不了的事情
当拿到《五彩龙》这堂课时,我懵了!这么难,孩子怎么画?怎么办?而且时间很紧!我赶紧跟园长说:“不行的,太难了,我班上的孩子肯定画不出来的。
”园长说:“孩子肯定行的,不要担心,要相信孩子,没有孩子完成不了的事情!”
我以龙的神奇传说作为切入点,很快就能激发起幼儿的兴趣。
通过图片PPT的观察,我让孩子开始画龙了,当我拿到孩子的作品时,我晕了!这那里是龙,简直就是四不像!我开始思考了,我要怎样指导我的孩子?我尝试改变往日的老师讲、学生听,或者老师范画,学生跟画的这种限制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发展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更加开放的方式进行教学。
于是我找到了相关的资料,再来引导我的孩子。
让孩子去发现龙具有其它动物的一些特征例如:牛头、鹿角、蛇身、狮尾等。
然后通过图片再做比较,让龙在孩子的记忆中更加的形象。
孩子再画龙时能抓住了龙的基本特征,而且能画出各种龙的夸张表现,满足了幼儿喜欢新奇的思维。
孩子会画龙以后,我再次帮孩子提升,我将美术目标中对色彩、线条、装饰等多个要求较自然的揉进一个内容中,使孩子通过一个主题内容获得了较好的发展。
我根据班内孩子的特点,选择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材料进行装饰作品来拓宽幼儿的创造思路,提高幼儿的欣赏能力。
用各种不同材料进行装饰龙的身体,这是孩子们第一次尝试的活动,因此,他们在操作前,教师示范时就已经是兴奋不已,一个个都是蠢蠢欲动,漂亮的五彩龙使孩子们一下子兴奋起来,睿睿说:“这条龙的鳞片像海浪”,子愚说:“这条龙上的鳞片好漂亮。
”……一副副的五颜六色的龙在活动室摆放着,一张张图画纸在他们的手中画着、画着,他们把画好的龙装饰上各种不同的材料,然后轻轻地挂起来,一条条栩栩如生的龙,就出来了。
一声惊呼“哇!真漂亮!”这是我们班小朋友在制作五彩龙,一个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就有了。
粘贴、剪纸对大班的孩子来说都不成问题,但是,要在40分钟内把龙画完,装饰好、并且图上颜色,对孩子来说,就太难了。
所以后来经过和园长商量,园长给了我一个比较好的提议,她说:“你可以拿白纸,先上孩子图上底色,到时直接把有颜色的纸拿出来画画,那不就是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了吗?”后来这件小事在课堂上起了很重要的作用,为我们节约不少时间,孩子能顺利的参加完比赛。
通过这次的活动,我明白了一个道理!爱孩子就要学会相信孩子、锻炼孩子,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去看待问题。
没有孩子完成不了的是事情,只有老师想不到的事情!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的人生,哪怕时常摔跤,我们也只需要远远看着,在心里为他喝彩加油。
案例分析:“不爱玩”的小熙
自由活动时,小朋友们玩得不亦乐乎。只有小熙一个人在小椅子上默默地坐着。每次游戏时,小熙总是一个人坐着。操作活动时,其他小朋友都迫不及待地搬小椅子去操作,只有小熙依然在原来的位置上。我邀请小熙和大家一起去玩,小熙却对我说:“老师,我不想玩!老师,我不会玩!老师,我就想坐着看着他们玩!”后来,我请小熙周围的小朋友邀请小熙,他显得紧张不安,大哭着急忙摆手说:“我真的不要玩,我真的不要玩。”我只好默默关注着他。
今天,小詹在玩玩具的时候,我看到小熙从椅子上站起来了,显然,他对小詹的玩具很感兴趣。我知道小詹乐于与大家分享,我对小詹说小熙一直看着你的玩具,他好像很想和你一起玩,你愿意和他一起玩么?小詹点点头,他高兴地跑到小熙前,把玩具给小熙,小熙摸了一下,又把玩具还给小詹,于是小詹给他演示怎么玩,小熙一直笑着看着。
也许今天对小熙而言是一个新的起点,也许以后他能慢慢地走进小朋友中间。也许,多一点耐心、多一点细心,时间总会不期然地给予你微笑。
观察,是一个被老师熟知的词汇,在日常生活中,孩子的一言一行都需要我们去观察。初为人师,我对观察始终显得很疑惑,某一天,班里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真正开始了解观察的意义。
妍妍是我班上一个内向的女孩子,不论是游戏中,教学中还是在家中,她都是沉默寡言,喜欢一个人安安静静的呆着。那天,我们正在开展角色游戏,妍妍第一次选择了最需要表现能力的“小演员”,我很惊讶,便开始特别关注她。妍妍从开始装扮自己变成一个“小演员”,拿起“话筒”,到结束游戏,我发现孩子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一丝淡淡的笑容,那是孩子最自信,最开心的笑容,是她在别的活动中从来没有出现过的笑容。这些发现都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上的,让我了解了孩子的兴趣。
观察既是教师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也是教师把握幼儿已有经验、了解幼儿发展状况的基本途径。
“有规矩”的乐高课
乐高机器人,是小朋友都喜欢玩的玩具,它可以让孩子们学习与玩相结合,更好的激发孩子兴趣和学习能力,锻炼幼儿全方面的思考能力,举一反三,主动思考与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有一个更好地游戏环境,树立好游戏规则是很有必要性的。例如:有秩序的分发玩具、不争不抢,学会分享、分类将玩具送回等......本周的乐高课孩子们就是进行了一次“有规则”的乐高课。
在上课之前,孩子们认真仔细的听取老师的讲解及本节课的操作内容,看我们的宝贝们多认真,眼睛睁的大大的看着老师。讲解完毕就到了操作的时间了,一个一个位置,一人一组乐高开始了我们本节课的活动《叠高楼》,在课程的进行中,孩子们有讨论、有合作,玩的不亦乐乎,也有争抢的现象,这就要求老师在巡回指导的时候及时的制止与干预,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当活动结束时,也是由孩子们自己动手来将相同的玩具叠到一起,2乘2积木块叠一摞,2乘4积木块叠一摞,虽然刚开始操作时也有做错的宝贝,但是熟能生巧,也只有多练习,多改正才能确保孩子在以后的课程中养成好的习惯。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制定良好的规则才能拥有良好的课程。
幼儿案例分析:涵涵与同伴表演故事
案例描述:
一次区域活动,涵涵跟几个小同伴商量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涵涵扮成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口中不断地说这故事中的对白。这时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编出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对话,开始时她们还觉得有些困难,但在老师的再次启发下,孩子们表现得越来越自如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做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又一次区域活动,涵涵主动选择了图书角活动。她与另外一名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图书,一边看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起故事,说得很愉快。
案例分析:
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孩子的兴趣很浓,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用各种形式帮助孩子把他们头脑中想象的故事世界以可视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的组织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活动、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小超市游戏行为分析
今天瑶瑶仍在小超市游戏,她正在教欣欣和靖靖摆货架上的物品。她看见欣欣把饮料瓶放在了巧克力盒旁,急忙大叫:“你不能把饮料瓶放在那儿,那儿是放巧克力的。”欣欣听了,眼睛一瞪说:“放那儿有什么要紧,你烦死了。”瑶瑶听后双手叉腰,很神气地说:“昨天杨老师不是说过嘛,要分类放好,饮料瓶和饮料瓶放在一起,巧克力和巧克力放在一起。”欣欣听后立刻说:“对,昨天我们讨论过的,要和真的超市一样,都要放整齐。”靖靖听了她俩的话,小声地说:“好了,我知道了,我把饮料瓶拿开。”
行为分析:
因为小超市游戏是经过孩子们的讨论而开展的,感觉孩子们的主人翁意识很强,特别是瑶瑶,俨然把自己当成了超市的负责人,开始指导起同伴来,一看到她们做得不对的地方
,就立刻开始纠正。靖靖这个小女孩做事比较随意,缺少一定的规则意识。刚开始,当瑶瑶指出她饮料瓶摆放得不对时有些不以为然,接着听了伙伴们的话后能马上纠正自己的行为,看来同伴的影响力还是蛮大的。
教师后续支持:
⒈继续和孩子们一起收集游戏材料,特别现在临近中秋节,孩子们家里都有月饼盒,可收集起来开设月饼专柜。
⒉请幼儿在货架上划分区域,引导他们自行设计示意牌,方便他们进行物品的分类摆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