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教育笔记:谁的嘴巴本领大
发布时间:2021-04-25 谁的脚印反思教育笔记 爱的教育笔记 保育的教育笔记 每次吃饭都好像是文静的一大难题,每天都是她最后一个把饭吃完,现在是冬天了,饭到最后都是冰冰凉的,吃了很容易生病,所以我也想过一些办法来激励她快点吃,但是都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午餐时间又到了,孩子们都一个个洗手拿筷子开始自己的午餐,每个孩子都在认真的吃着,只有文静一会儿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一会儿在玩弄自己的筷子。“文静快点吃哦,今天如果小朋友都吃完了你还没吃完,老师就带其他的小朋友去睡觉,让你一个人在这吃了,吃不完不允许睡觉。”我走到她旁边生气地对她说。过了一会儿,大部分孩子都吃完饭后,可是文静的碗里面的饭才吃了几口。“你的饭怎么还有这么多?别的小朋友都吃完了呢,今天就不能睡觉了?”我故意跟她说。文静只是看了看我
,没吱声。旁边的仇薇也还没吃完,我突然灵机一动“你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薇薇点了点头,文静虽然不说话,但是她还是低头一口一口地大吃起来。虽然后来她还是输给了薇薇但是吃饭比开始还是快多了。
下午吃点心时,文静突然走到我面前“老师,我和薇薇比赛,看看谁的嘴巴本领大好不好?”“好啊,等一下我来看哦。”没过多久,文静就走到我面前“张老师,我吃完了。”“原来你的嘴巴本领这么大呀?”听后我用一种较夸张的口气对她说,并奖励了她“笑脸花”。她高兴极了。
跟她奶奶入园交流中,知道文静在家吃饭也很慢,总是由奶奶喂着吃,针对这一情况,与奶奶达成共识,奶奶在家尽量不喂,鼓励她自己吃,在幼儿园老师用一些表扬鼓励方式引导她。在这以后,文静吃饭再也不是最后一个了。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玩泥巴的乐趣 2020教育笔记
一场小雨过后,校园的小花更娇艳了,空气异常清新,我决定带着孩子到操场上进行活动。来到操场孩子们兴奋起来了,跑跑跳跳玩的不亦乐乎。玩累了孩子们蹲在地上休息。忽然听到“老师,吃蛋糕吗?”我转头看见了一个小小的“蛋糕”,我对孩子说:”真漂亮一定很香。”原来休息时,嘉欣用泥巴制作了一个小蛋糕。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都过来欣赏。孩子们围着漂亮的蛋糕唱起了生日歌。不一会孩子们四散在操场的各个角落,玩起了自己的创意。我也参加到了孩子们的队里,和孩子们一同挖土、和泥、制作。孩子们用泥巴做成了元宵、月饼、馒头、水饺等美味的食品,这些物品有大有小,形状各异。我和孩子们看着地上摆满的作品,开心地笑了起来。发现孩子们对玩泥巴的浓厚兴趣
,我决定在操场上玩泥巴作为每星期孩子们的必修课。
曾经也见过这样的事情,孩子用小手捧起路边的泥巴,妈妈看见了赶紧拉起孩子说:“你看看身上多脏呀?妈妈给你买了这么多的玩具你不玩,非得玩这么脏的泥巴。”家长的这种做法我真的不敢苟同。泥土,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不仅孕育了人类本身,也孕育了人类的游戏、艺术与文明。物质文明越来越丰富的今天,孩子们离大自然的距离却越来越遥远了。玩泥巴的游戏虽然有些俗,但孩子们在创作各种作品时,全身心投入,力争做得形象、生动、逼真。并在欣赏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制作技能,从而提高孩子的创造能力和欣赏水平。
我真心希望孩子们能回到大自然,去体验大自然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育随笔:不做“漏嘴巴”的孩子
教育随笔:不做“漏嘴巴”的孩子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我们小班吃饭的情况明显好转,孩子们都能把饭吃完,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我班吃饭时,孩子们掉米粒的现象特别的多,尤其是中午吃午饭的时候,每次吃完饭桌子上都会有好多好多的饭粒。给他们讲农民伯伯种田非常辛苦,要珍惜粮食,他们都说知道了,但是,一到吃饭的时间就都忘了,这可怎么办呢?真是伤脑筋。不知如何是好?现在的孩子在家大多数是饭来张口,家长包办代替。那么,进入幼儿园以后,需要他们增强一些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步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是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这一年龄的孩子力所能及的。注重幼儿独立进餐习惯的培养,不仅能使幼儿摆脱依赖的习惯,还将对幼儿形成良好的进餐习惯,获得一些生活能力的锻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都是非常有利的。为了能使幼儿吃饭不掉米粒,我们也想了一些措施,比如利用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来教导孩子们,因为幼儿对故事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我想只有抓住了孩子的兴趣点,孩子们才愿意去改正不良的习惯。
所以在一次吃饭的时候,我把班里漏嘴巴严重的小朋友(如:姚舒杰)套用到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的》当中。中午吃饭的时候就为小朋友讲《大公鸡和漏嘴巴》的故事,故事如下:一只大公鸡在院子里走来走去,这里啄啄,那里啄啄,找不到虫子吃,急得“咕咕咕咕”地叫。姚舒杰捧着饭碗,坐在院子里吃饭。他一边吃,一边东瞧瞧西看看,饭粒撒了一身,撒了一地。大公鸡看见了,可高兴啦!它连忙跑了过去,嘴里嚷着:“好运气,好运气!今天碰到一个漏嘴巴的小朋友。”大公鸡跑到姚舒杰身边,啄起地上的饭粒来,“哆哆哆”,啄得可快呢。真好玩!姚舒杰这时很高兴,连吃饭也忘了。一会儿,大公鸡把撒在地上的饭粒吃光了。它还没吃饱呢。大公鸡抬起头来看了看,好咧,姚舒杰的裤子上也有饭粒,就来啄姚舒杰的裤子了。姚舒杰说:“大公鸡,大公鸡,你怎么啄我呀!”大公鸡说:“姚舒杰,姚舒杰,我不是啄你,我是啄饭粒呢!”姚舒杰害怕了,端起饭碗就跑:“大公鸡,大公鸡,别啄我,别啄我!”大公鸡说:“姚舒杰,姚舒杰,别跑,别跑,我不啄你,我不啄你,你嘴巴旁边有粒饭,让我吃了它!”大公鸡张开金翅膀,一跳,跳到姚舒杰的肩膀上,朝着他嘴巴上的饭粒,“哆”的啄了一下。姚舒杰紧张了起来:“老师,老师!”我不是漏嘴巴,我能把饭吃干净还不掉米粒。这时姚舒杰小心的吃着饭,不让米粒掉下来。这时我走过去说:“姚舒杰吃得真干净!”大公鸡要去找找其他漏嘴巴的小朋友了,这时,小朋友们都看看自己桌上有没有掉米粒,生怕大公鸡来啄他了。我看这个办法还真有用,这天中午,孩子们吃的桌子上很干净,以后吃饭的时候,只要有谁掉米粒了,我就把他套到故事当中,这样,孩子们既能记住故事的内容,又能把饭吃的干干净净,真是一举两得。
教育笔记:关于插嘴的想法
“插嘴”这种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常事,家长和同事说话孩子喜欢插嘴,老师在上课有的孩子也喜欢插嘴,成人一般认为插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当孩子知道某件事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成人知道与他共享欢乐。成人在语言上给予的称赞,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成人对他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得有好几次教学活动快结束时,有小朋友突然插嘴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将活动升华或为下一次活动提供契机,有的还生成了一节新的活动,所以说必要的插嘴有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但有的幼儿的插嘴是无意义的,老师在私下要耐心地对他讲道理。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一个很能启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时,就不必让幼儿一一举手发言,这种呆板的形式会束缚幼儿开阔的思维,我们老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充分让幼儿进行思考,积极分析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020幼儿园教育笔记:别插嘴,耐心听别人讲
常金涛小朋友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就叽里呱啦地讲个不休,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在课堂上,又是根本听不清我的话。
今天,我刚说:“小朋友喝水”。他便叫:“一组去,二组别去。”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话,一起涌向了杯子厨,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先让小朋友们回座位上去,然后宣布:现在请金涛小朋友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嘻嘻哈哈炒成了一团,金涛大声喊:“一组去喝水。”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此机会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总是讲话,别人还能听得见吗?他红着脸摇了摇头。通过这件事后,他的“毛病”好了许多。
针对各个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近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因为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天不误。
一天范晨阳,刘文睿等一些小朋友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起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起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因为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妈妈对我说:“我们范晨阳回家很高兴地说‘我们老师也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喜欢我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因为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近了,心贴的更紧了,让我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教育故事——我是甜嘴巴
还没调来香花幼儿园之前,就听说幼儿园有个礼仪课题,一直没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直到来到香花幼儿园园内,才从点滴中感受到孩子之间、老师之间的浓厚的礼仪氛围,礼仪之花早已悄然开放。
“我是甜嘴巴”
每天早晨当我跨入幼儿园,总会迎来两旁的礼仪宝宝甜甜的“老师早。”进入班级以后,随着孩子们一个个来园,也总能听到一声声“老师早,阿姨早,小朋友早。”这一声声简单的话语却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礼貌与懂事,总是让我的心情添加了几抹彩色。
还记得我第一次发小红花时的情景,我刚递给小朋友,就随之而来一句,“谢谢吴老师。”我原以为是个别孩子才这样,没想到每一个孩子接到小红花时都有礼貌地说了一句“谢谢!”孩子们真的是非常有礼貌。
还有一次,我外出听课回来匆忙地进入教室,进班以后孩子们看见我开心地喊了起来,“吴老师好。”还有的说,“吴老师,辛苦了。”小小的话语,却有着巨大的力量,我的疲劳顿时烟消云散。
甜嘴巴,真是惹人爱!
礼仪当然不仅仅是语言上的体现,更体现在行动上。脱下来的衣服孩子们能主动折叠好,午睡时的鞋子能整齐地排列,有好的东西大家懂得了分享……
礼仪是方方面面的,我和孩子们一起学礼仪,践行礼仪,感受礼仪的魅力。
中班随笔:“漏嘴巴”现象
昨天吃的是红烧小排,菲没等老师分菜就大叫:“我要红汁,我要多点。”拿到饭菜的菲翘着二郎腿,左手端着饭碗、右手拿着调羹,边吃边看左右,这情形不禁让我想起了那首儿歌“漏嘴巴的小弟弟”。这不,才一会儿功夫,地板上、桌面上、椅子上、衣服上,到处都是被肉汁染红的米粒。“菲,转过去好好吃饭!”听见老师的提醒,她转了过去。可没过几秒种,身体又左右转动,米粒再一次扬扬撒撒地往下掉。饭碗里的饭是没有了,再看看地板上,就象下了场雪一样,厚厚一层,有的都已经被她踩得紧紧地粘住了地板。
“不行,不能再让这样的进餐习惯继续蔓延!”我暗下决心。正当她想搬着椅子离开位置时,我叫住了她:“菲,请把地上的米粒捡干净。”她看看我,没有反应。“菲,自己撒的米粒,自己捡干净。”她嘟着个小嘴
,很不情愿地蹲下身开始捡米粒。我知道这一地的米粒真要她一个人捡完是不可能的,等到她捡了一些后,我蹲下身和她一起捡了起来。我边捡边问:“菲,捡米粒累吗?”她点点头。“如果以后不想这么累,应该怎么做啊?”“坐好吃饭。”她意识到了自己的错。差不多花了3分钟时间,我们两个人把地上、桌上、椅子上,甚至菲的帽子上的米粒都捡干净了。“好累啊!”捡完米粒的菲不由自主地感叹。
菲的“漏嘴巴”现象已经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了,经常抱着孩子刚入园、习惯慢慢培养的想法,一拖再拖,每天进餐总是不厌其烦地提醒、提醒、再提醒,希望有一天在老师的提醒下,她能改变这种不良的进餐习惯。可是我错了,一个多月来,她依旧翘着二郎腿,依旧左右转悠,依旧米粒满地撒……
经历了昨天捡米粒的辛苦后,今天的菲奇迹般地安分吃完了一顿饭,只有几粒米粒不小心从嘴边溜到了桌上。一遍又一遍的重复说教,显得罗嗦而又无奈,不如在适当的时候,另辟蹊径,让道理行动化,让规则生活化。少对孩子说一点,多让孩子做一点,知道自己做错事后所需要承担的责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埋下自我约束的种子,使之受用一生。
我想这次我成功了,“漏嘴巴”不漏了。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700字
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归纳总结教育经验。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特意为大家收集整理了“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1
在上课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那么们都很聪明,都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她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还会不举手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让老师表扬他。但因为他们几个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而关注个别。也许关注个体是需要的,但对于一个集体活动,有时集体迁就个体,虽然这是次的课能照常进行下去,老师也没有多说什么,如果这样的场景多了,活动的效果显然会明显下降,所以面对这种爱插嘴的行为,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他们三个进行了个别交流。
于是第二天,我在上课前就交代清楚,只要你们上课能做到不插嘴,我就奖给你两颗大星星。
整堂课下来效果非常好,虽然没有完全改掉,还是有插嘴现象,但是在课中有明显进步,以后多提醒幼儿持之以恒,应该就可以改掉插嘴这个坏习惯。
其实“插嘴”不是不好,如果你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你就会发现孩子“插嘴”,说明他们在积极动脑,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方式,教师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也要他们认识到另外一方面,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插嘴”的。可老师会说这样太过拘束,无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我觉得这样的现象,该制止的就制止,要抓好常规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要时时刻刻提醒幼儿,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2
在日常教育中,我们都会鼓励孩子多多发言,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可是也有那种不守规矩,总喜欢插嘴不停的讲,还不太倾听他人讲话的孩子。我班的韩长坤小朋友是一个性格开朗大方,做事认真,思维活跃,成绩优异,非常聪明的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可是他的讲解和表达让我很意外,他的思维灵活、表达精彩,面对他的“插嘴”,说实在,我是既高兴又生气,但是回头想想,他“插嘴”也只是急切向我、向小朋友们表达想法而已,也是一种学习欲望呀。
今天我给孩子讲《龟兔赛跑》这则故事,当讲到“乌龟超过了兔子”时,长坤又情不自禁地“插嘴”:“老师,兔子睡着了最后输了比赛!老师我都听过这个故事,我给小朋友们讲好吗。”我转而一想,何不让他把接下来的故事讲下去?于是说:“好啊!你讲吧!如果能将你的故事和老师讲的不一样就更好了。”接着长坤将故事讲完,接着我鼓励他对故事的结局进行改编,在他的改编中听到了我意想不到的结果。我表扬了长坤的机智灵活,也鼓励其他小朋友能够大胆想象、猜测,在我的鼓励下,没过多久,就有几个小朋友举起小手来,逐渐的在伴着“我来!”的声音中,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也调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
通过此次事件也让我明白:孩子的爱插嘴也是孩子想要参与、探索的过程,而我们只要适时地抓住教育契机、因势利导,也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3
陈梓聪小朋友是我们班里既调皮又聪明的一个小男孩,但是有一个令人头疼的“毛病”:爱插嘴、爱讲话。有时,我刚说个开头,他接过去叽里呱啦说个不停,惹得其他小朋友也跟着瞎起哄,一节课不知要提醒他多少回。
这不下课铃刚想,我一说:“请一组的小朋友去喝水。”他便叫:“其他小朋友趴下休息。”可是全班小朋友并不听他的,嘻嘻哈哈说什么的都有。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看孩子们正乱成一片,然后我把陈梓聪叫过来,“现在由你来当小老师”。孩子们见状都觉得好玩,都议论纷纷开来,陈梓聪大声喊:“都别吵了,趴下休息一会儿。”但丝毫没有用处,我趁机对他说:“你一个人的声音怎么能比他们那么多人的声音大呢?老师上课的时候,你老插嘴讲话,不但把老师的思路打乱,还会影响到其他听讲的小朋友,这是很不礼貌的。”他红着脸点了点头。这件事后,他的这一“坏毛病”改了许多。
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进行实地体验的教育,我想比干巴巴的说教要有效得多。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4
九月的一天,我上语言课《三只小猪盖房子》,在讲述绘本的过程中,我发现在我说话的时候总是有那么几个小朋友,很喜欢插嘴,我话说到一半,立刻就有小朋友接着我的话说了,特别是吴昭懿,王鹏凯,刘恒毅,他们都很聪明、都是能说会道的孩子,总会迫不及待的说出他们的意见与建议,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老师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老师哑口无言……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知道……”。有的时候,还会不举手自己站起来,直接回答问题。
“插嘴”这种行为无论在家庭还是在幼儿园都是常事,家长和同事说话孩子喜欢插嘴,老师在上课有的孩子也喜欢插嘴,成人一般认为插嘴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件事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想第一时间让成人知道与他共享欢乐。成人在语言上给予的称赞,使幼儿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了解到成人对他的关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老师提出了一个很能启发幼儿思维的问题时,就不必让幼儿一一举手发言,这种呆板的形式会束缚幼儿开阔的思维,我们老师应该为孩子创设一种良好的气氛充分让幼儿进行思考,积极分析讨论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爱插嘴的孩子教育笔记 篇5
大人讲话幼儿爱插嘴,这与幼儿心理有关,大人说话孩子爱插嘴怎么办?。他们年龄小,知识面窄,求知欲却高。当大人讲到他闻所未闻之事时,便会提出许多问题希望得到解答。这是他们获得知识的途径,也是他们的可贵之处。幼儿爱插话,也是他们自我意识较强的反映,是他们成年之后产生自信心和自尊心的基础。
阻止他们插嘴,可能会扼杀一个有独立见解的人才;鼓励他们插嘴中的正确见解和敢于发表意见的勇气,会使他们变得自信、坚强。但要教导他们,应在大人讨论的间歇时插话,不能打断大人的谈话。这样,既不失礼貌,又可以让大人倾听,这才是懂礼貌、有教养的孩子。诚然,有时候幼儿一句天真纯朴的插话,可能会揭穿家长的谎言,使家长很尴尬,下不了台。许多孩子也会因此而受到家长的当场斥骂或事后责打,而孩子呢?还不知道自己究竟错在何处。其实,这正督促了家长平时要言行一致,要注意身教。有时候家长说的并非是谎话,那可以将孩子不了解的情况向客人作解释,并趁机教育孩子凡事要作调查研究,幼儿教育《大人说话孩子爱插嘴怎么办?》。
孩子很爱插话应该是个很要强性格的孩子,孩子处于这个阶段的.,总有种爱炫耀自己的感觉,老认为大人说话有错误,不全面.老爱拿电视上,同学口中的话来插进来以显示自己所谓的"学问".
解决方法:你不要一味的去训斥孩子,这样使得以后孩子性格可能会免得孤僻,老不说话,影响他开朗的性格.当然插话是种不礼貌的行为.但是你要认真的对待这种问题.例如平时:一起看书,看电视时.看到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就装做不懂来考验孩子,让他满足下自己的虚荣心.当然也要适当夸奖下.接着,在同样的情况下,问一些很简单孩子明白但是无法答复的问题,适当的刺激下他.然后很亲切的对孩子说些插话的道理,让他明白插话给人的一种感觉...这是一个长期的问题,不可能一下子改过来的.如果你家有2个孩子的话,经常夸奖不插话的孩子,或者对孩子实行一种插话类型的奖励,不过最好奖励不要.
其实,最好的是,平时多对孩子说说道理就够了.语气亲切,而且在不经意间跟他说,不让他产生排斥.例如在很高兴的场合,忽然看到例子就告诉他.不要在你生气的情况下,孩子都有种叛逆的心理。大人讲话幼儿插话是常见现象,如何正确引导,十分重要。
##结束教育叙事:说脏话,打嘴巴
区域活动时,航熙和一飞正在认真的建构机器人。“老师,老师,航熙打我的嘴巴了!”一飞说完委屈的哭了起来。“怎么了,航熙?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你们不是好朋友吗!”我走过去了解着情况。“好孩子是不打架的,好朋友之间要相亲相爱,玩玩具要谦让,不能争抢,是吧航熙······”“老师,我们没有争抢玩具!”一直没有理我的航熙突然停下搭建,盛气凌然的打断了我的谈话。“是吗,那为什么打一飞的嘴巴?说来听听!”我被航熙的样子逗乐了。“一飞说脏话了,我就打他的嘴巴了。”航熙一脸的正义感。我一脸的迷惑:“说脏话就打人家的嘴巴吗?”我有点生气了。“老师说,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悠悠也这么做的。”
面对航熙的辩白,我突然领悟:上午我给孩子们讲了一个故事《悠悠的故事》,故事中的悠悠老爱说脏话,妈妈没办法就想了一个点子,规定家里人要是谁说脏话就打谁的嘴巴。规定后,爸爸被妈妈打了嘴巴,妈妈被悠悠打了嘴巴,只有悠悠没被打嘴巴。故事中问小朋友:为什么悠悠没被打嘴巴?孩子们都知道,悠悠没有说脏话呀!
讲完故事,我教育孩子们今后要像悠悠一样不说脏话了,要是谁说脏话就打他的嘴巴。看来航熙记住了我的话了,听到一飞说脏话当然就打她嘴巴了。面对情况我首先肯定了航熙的做法,又告诉一飞今后不说脏了。接着说:“谁说脏话打他嘴巴是对的,但要轻轻打,不能打重了,我们是用打嘴巴提醒小朋友说脏话是不对的,不能真打。记住了吗?孩子们!”“知道了!老师!”
这件事情让我意识到,老师的教育方法有时太片面,往往一句玩笑话,在孩子心里也是圣旨。因此,提醒老师们教育孩子时,每一句话都要考虑到它的利弊,才不会被孩子们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