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教育观念

发布时间:2021-04-25

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教育观念”,供大家借鉴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教育观念

日本幼儿教育机构开展游戏的一些做法及其所体现的教育观念,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儿童有充足的游戏时间

幼儿在园的生活是从自由游戏开始的。幼儿入园时间为上午8:00-8:30 (或9:00),幼儿自入园至10:00或10:30均为自由活动和游戏时间,幼儿可以在室内玩(天气好时,幼儿一般都选择户外游戏)。通常午饭后,12:00-13:00也是自由活动时间。

日本幼儿园教育活动有两种组织形式--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幼儿自由活动与集体活动的时间之比一般为3:1,幼儿每天在园大约有三个小时可以在户外进行自发自主的游戏。

集体活动也以游戏为主。集体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是“行事”活动,如“七夕”“风筝”等,这种取材于社会生活或幼儿园生活中重要事件的综合主题活动,通常也是密切结合儿童生活经验,运用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

游戏环境材料简易、朴实、自然

日本幼儿园通常有较好的自然环境,有浓郁的树阴,有的幼儿园就建在小 树林中。日本幼儿园一般户外场地较大,有的虽不很宽敞,但利用充分,幼儿可以跑动、探究、玩耍。

幼儿园所提供的游戏环境与材料具有简易、朴实、自然的特点,使人有平实亲切之感,特别有利于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幼儿园注重为儿童提供在自然中游戏的条件。材料、设施常常是依自然环境设置,如在树上系绳、打绳结、架绳梯、挂绳网,或是两树之间架秋千,供幼儿攀爬、荡悠。有的依大树干造一小木屋,幼儿可爬上去玩他们喜欢的游戏,有依山地势高低不同而设跳台,或是在场地上特意堆起小山坡,让幼儿进行登、滑、钻、爬等活动。

沙箱、沙地及玩水设施的设置很普遍。这类活动幼儿最感兴趣,利用率极高,有的幼儿园甚至把整个院落作为大沙场供幼儿挖土装车、堆沙造型。

自然物及废旧材料利用充分。如用木桩做平衡木,将旧轮胎插入地面做成跳马;提供大量旧轮胎,供幼儿码叠、滚动着玩。在幼儿园常常可以见到一些用纸板箱、废纸盒等做成的摇马、娃娃家小房子等。通常,各班均备有装纸片、木块下脚料等废弃物的箱子,很多玩具都是幼儿自制的。

活动类型多样,注重自然游戏

日本幼儿园特别注重引导幼儿进行密切接触自然的游戏和在自然中进行的游戏。

幼儿可在沙地中玩用沙筑工事,拿小桶装水倒进沙筑工事中,有的玩得兴起,甚至光屁股跳进沙地、泥水中戏耍。到了夏天,通常幼儿每天可以水池中游戏、戏水。

幼儿可以开展接触自然的活动,如在草丛中寻找昆虫,他们三三两两提着小笼子在草丛中寻找、捕捉、观察昆虫等小生灵的不同形态、习性,关注他们的生存状况。www.yjs21.cOM

幼儿可在户外充分开展游戏,如跑动、蹬脚踏车、玩大型运动器械、爬竿、爬楼梯等,充分运动身体体验惊险,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愉悦和对自己能力的自信。

远足运动,则是引导幼儿走向自然的一项综合活动,他们也经常开展这一活动。

日本幼儿常开展有关鬼的游戏,如玩碰鬼、冰鬼、高山鬼的游戏,又如玩“鬼和大鸟的故事”,使幼儿经历黑暗、冒险,进行竞争与合作,体验恐惧与成功。

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教师积极参与,共享游戏欢乐

游戏中幼儿自主自由,活动类型不是由教师硬性安排的,而是由幼儿自己选择的,玩什么、怎么玩均由幼儿自己做主。如教师与孩子们一起做泥饽饽,或是与孩子们一起挖沙、用沙修筑工事等,或是一起玩荡船及打水仗、捉人等。

教师始终是一名游戏的参加者。教师积极参与活动,有时建议指导,有时给予一定帮助,但更多的时候是作为幼儿中的一员,师生之间较少出现距离感。教师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感染影响幼儿,并对幼儿表达支持、赞许的态度。这种平等关系有助于幼儿在活动中学习自己做主,自创玩法,因而游戏中较少看到幼儿依赖教师的行为。教师通常不对幼儿提出硬性的要求,而是与他们一起活动,用行为感染他们。教师的作用就是千方百计让儿童玩得高兴。

自由活动中,一般班级界限不明显,教师较为放手。每个儿童可以做他喜欢做的事情,不同年龄、班级的幼儿也可相互学习、影响。

当然在游戏中,教师并非完全放任,而要做到心中有数。教师注意幼儿和谁玩、在哪玩、玩什么、玩得如何等,并依平时对儿童活动特点的观察了解,进行相应的指导。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家长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很重要


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由于环境影响,有的孩子有了一些变化。午睡了,孩子们安静地入厕,然后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来到午睡室,因为小哲和小杨之前在教室里喧哗打闹,差点摔跤,于是我让他们两个静坐一会儿定定心,再去午睡室睡觉。

小哲去小便然后往午睡室走,小杨说:“老师让我们再坐一会。”小哲笑嘻嘻的说:“哈哈,我爸爸说了,不要把老师放在眼里。”这句话是出自一个中班幼儿的口中,不禁让我感到心里一阵凉。

其实我也没有亲耳听到这句话,这是李老师正巧门外走进来听到他说的,于是问我怎么回事,为什么他要这么说,我当时正在帮孩子们脱衣服,李老师惊讶的告诉我这句话的时候,我没办法做出回答

,因为我也感到十分的惊讶。

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有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对是错,但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要去犯错,有的孩子明知道是错的但是还要去做,但也知道下次会改正,大人都会犯错别说是孩子,孩子们做的很多事情不管对与错都是很正常的,因为他们是孩子。

但是,有些不应该出现在孩子口中的话现在出现了,这就需要我们反思了,我想,我们每个老师都是尽心尽责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也许没有做到最好,但是每天都会做到更好,我们不敢说为孩子付出了一百分的努力,但是我们尽力为孩子创设好的环境,细心地开展每一个活动,这些都是看得见的,我也亲眼看见有的老师为了有些比较“特殊”的孩子付出的比别人多很多的努力,有时候却也得不到家长的理解,真的让人感到十分的心酸。

教育孩子不只是老师的责任,这是学教、家庭以及社会的责任,很多的家长都十分的支持我们的工作,对孩子的教育问题十分的关注,希望更多的家长能够理解并且尊重我们的工作,我相信有你们的支持和理解,我们的工作会做的更好。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家现有5个人,爷爷与我们同住,现暂还有照看妹妹的姑奶奶。爸爸上班很忙,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一般早上8-9点出门上班,晚上差不多8点左右回到家,有时更晚。宝宝的起居生活大部分还是我在负责,接送宝宝上学一般都是爷爷的。我在家会尽量陪宝宝玩。

宝宝性格外向,活泼开朗,记性特别好,爱同小朋友玩,说话也比较清楚,可能是宝宝一直都是在我们身边长大,同他说话也一直是用的普通话。宝宝认真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你去打扰他,他就会很不高兴,也不会理你的。

在对待宝宝问题上我的想法是,宝宝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让他自由发展,不是说现在在幼儿园一定要学到什么知识的。

例如,宝宝无理取闹时,不可以心软。宝宝要什么东西时,如果哭哭闹闹的话,不管是不是他很需要的,这时都不能给他,给他的话就是鼓励他,以后就会经常用这种方法要东西的。有时会带宝宝到超市去,经常看到这个想要,看到那个也想要,不给他买就哭哭闹闹,我就同他说你只能挑选一种你想要的,妈妈没有很多钱,他也就不闹了。(有时他还想看我包包检查呢,当然是不能让他看啦,呵呵)

以平常心对待宝宝的一些举动,反应不要过于激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就好,宝宝的动手能力比较强,我们经常会让他自已动手做一些有利智力方面的事。宝宝现在比较爱玩电脑,所以就给他玩那些智力游戏,例如拼拼图,连连看,看图找不同点或是看图学英语等等,他做好了就会说妈妈你看我完成了,这时你表扬他一下的话他就会很开心继续做。现在他同他妹妹玩时总是打拳给他妹妹玩,我就问他,快放暑假了你是想去学跆拳道还是学英语,他说学跆拳道。后来有几次我俩经常看那种美国的电影,说的都是英语,宝宝总是问我电视里说的是什么话,我就说我不知道,等你学了英语就知道了。有一天他突然问我美国在哪里,可以做火车去吗,我说不能,他又说那做高铁呢,我说也不能,只能做飞机,宝宝就说那就不去了,他又问跆拳道在哪,我说就在我们家附近麦当劳那里,他就说那还是学跆拳道吧,所以就决定暑假让他去学2个月看看。其实到现在我还是想不出他问我这个话的原因是什么,无语啊。(不知道是不是觉得太远了,怕找不到我们。以前我们常同他讲不要一个人到处跑,如果跑远了,就会找不到爸爸妈妈的,会被坏人抓走的,所以他只要出去玩,一定会拉他爷爷或是我一起陪他的。)

平时在家都在让宝宝自已事自已做,在家还是比较听我话的,不过有时也很郁闷啦,如果你让他帮你做个啥事他不想做的话也会来一句“自已事自已做”,这个时候我也只能是无语啊!现在晚上洗澡穿衣我都是让他自已做的。以前他有个坏习惯,只要从外面一回到家就要脱鞋脱衣,比较小时他爷爷就是这样惯他的,说天热在家不用穿这么多,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坏习惯,现在没有了已经让我改正过来了,我说只要让我看到他的屁股漏在外面我就用鞋底打,只要让我看到脚上没有穿鞋我就踩,刚开始还是不行,到后面我也就不说了,我只要一看到就马上打马上踩,我不提醒他也不给他准备的机会。这样几次之后他也就不脱了。

教育孩子这门功课说起来简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想让孩子快乐健康的成长又要丰富孩子各方面的知识,这并非易事啊。其实孩子是有能力完成他们自已的事的,只不过需要时间,相信他们给他们鼓励和勇气,只要我们都共同努力,一定会有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的。宝宝的进步也离不开老师的辛勤教育,非常感谢老师们对孩子的爱心教导,有时宝宝听老师的话多过听爸爸妈妈的话,呵呵,谢谢!

日本幼儿园的“补充教育”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请你从下面一篇读者来稿里,对照着给孩子作些“补充教育”。

红灯亮了您教孩子怎么做?

时间:下午4点

地点:东京江户川区的一所社区保育园门前

场景:孩子们回家。路远的,家长用车接走;道近的,坐在妈妈的自行车后座上,或者骑着童车跟着妈妈走在人行道上。在一个小十字路口,红灯亮了,4岁多的小女孩美佳立即把车刹住,后面陆续走来的小朋友也都停在了红灯前,尽管路面没有一辆来往的车辆。

这情景引起笔者注意。在社区并不很宽的街道上,既没有“交警”,也没有车辆,孩子们的认真令人佩服。在日本,学前教育除了包括识字、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内容,还有安全教育(交通规则、防灾防火)、保护环境和热爱动植物等教育,让儿童参与轻度劳动与体能锻炼,这些都是素质教育的内容。

孩子入园后,老师会教他们识别交通标志、灯光变化代表什么、必须走人行道的道理。家长也积极配合,接送孩子时,做严守交规的榜样,让孩子从小觉得这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并无多少车辆行驶的社区街道,孩子们也都非常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

这种教育一直延续下去,你会发现小学生放学时,有秩序地走在人行道上,一路红灯停、绿灯行,走到自家附近自动离队,或者跨到汽车站候车,身边并没有一名老师。

突遇灾害了您教孩子怎么办?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一般性的地震(3—5级)经常发生,所以孩子们都知道发生地震时,如在保育园要听老师的指挥;如在家中来不及跑出,要躲入小的角落或钻入桌子下面,远离挂物,以免砸伤。

防火、防触电等等安全常识,也是教育内容。日本的教育不是让儿童害怕地震、火灾或电源,而是让他们不怕,在灾害面前知道怎么处理。

假如您不喜欢小动物怎样教育孩子?

日本保育园内的“边角”处,会养着一两只白兔,鱼缸内有鱼和龟在游动;院子里开了块小菜畦,种着一二十株黄瓜,鲜嫩翠绿。这些都是保育园向孩子进行热爱生命、保护环境教育的地方,时不时会有孩子跑过来,和动、植物亲切交流,没有孩子对动、植物随意抛掷或纠扯。

笔者到东京湾临海公园大型水族馆游览,见到许多中、小学生有组织地参观,他们很安静地看、悄声地交谈,生怕惊吓了水族……“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做很多事情。

接孩子回家练练“动手能力”

在保育园,每个孩子都得自己动手整理衣物,他们的小衣橱很整齐。每逢节日或者园内的大活动,孩子们会得到机会,轮流参加厨房内的简单劳动。厨师教给孩子怎样制做、如何收拾餐具、摆放桌椅。孩子们自然会把学到的内容带回家中,带到自己今后的生活中。

假如我们的幼儿园没有这种机会,笔者建议家长接回孩子时,给他创造机会,让他受到锻炼。

孩子多走路您心疼吗?

保育园常带孩子到三四公里以外的公园游玩,沿途有多路电、汽车可直达,但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下,步行往返已成习惯。每个孩子都要自带水和食物,在来去的路程当中,不要别人的帮助。家长都很支持,少有为孩子叫苦叫累的。

笔者听说国内也有一些幼儿园开设了“远足”锻炼课,家长的反映不一。如果每所幼儿园都能这样,娃娃们的身体素质一定能够提高!国人“足球梦”、“篮球梦”的实现该指日可待了!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的差异


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中西方家庭教育观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从这些差异中,我们可以找出许多值得中国家长学习的观念和做法—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

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自立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例如从孩子小时候就让他们认识劳动的价值,让孩子自己动手修理、装配摩托车,分担家里的割草、粉刷房屋、简单木工修理等活计。此外,还要外出当杂工,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机、冬天铲雪、秋天扫落叶等。西方孩子从小就从事的送报等劳动,本身就是一种吃苦精神的磨炼。在寒冷的冬天,当中国的同龄孩子还在热被窝里熟睡时,西方孩子早已起来挨家挨户去送报了。这在娇惯子女的中国家长看来可能有些“残忍”,而正是这看似“残忍”的教育,造就了西方孩子独立自强的生活本领。在这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孩子逐渐成长为具有独立生存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中国的许多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实际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在家庭里到处弥漫。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除生活上加倍关心外,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习。为使孩子学习成绩好,将来“光宗耀祖”,学习之外的事情家长都不让孩子干,似乎学习好就是万能的,而对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识等则关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顾。从孩子出生到成年,家长几乎把孩子的一切都包了下来,做饭、洗衣服、打扫、攒钱供孩子读大学、出国、结婚、养儿育女等。尽管我们的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而这样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难以让孩子得到幸福,因为社会的竞争,决不仅仅是知识和智能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状态和做人的比拼。

■西方的家长更加重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因而很注意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关心孩子的心理需要。家长把快乐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来实施。他们经常和孩子一起讨论问题,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也愿意跟家长商量。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对于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国不少家长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关心基本上集中在孩子的生理需要方面,很少关心甚至根本无视孩子的心理需求,忽视孩子健康心理的培养和性格、意志的磨炼。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导致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过低

日本的幼儿教育


日本一所幼儿园的体育工作

去年五月,我们去日本考察幼儿教育。日本幼儿园的体育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将爱知教育大学附属幼儿园的作一简单的介绍,供大家借鉴。

重视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该园有一个宽敞的体育活动场地。场上铺着一种特制的红色沙土,松软而富有弹性。孩子每天早晨到园后,就身着汗衫、短裤,有的还赤着脚,在运动场上进行各项体育活动.场地四周设有各种运动器具,如秋千、单杠、平梯、山洞、滑梯、荡绳,此外还有一个大型多功能的攀登架,儿童们既可以攀登,滑滑梯,又可以在网绳上爬行。单杠、平梯在我国幼儿园中很少设置,担心悬吊动作会使儿童肩关节发生脱臼和肌肉扭伤。而据日本同行说他们并未遇到过这种情况。体育教授竹内仲也认为这类活动有利于锻炼幼儿的臂力。从实际情况看,这类运动很受幼儿喜爱。在运动场的一端有一面积较大的沙坑(约有16平方米),配合玩沙游戏备有木铲、水桶、簸箕等。在这样的沙坑中,教师几乎可以带领全班儿童在沙坑里挖山洞、堆沙丘、开水沟等。

该园的体育设备较多,条件较好,可教师仍注意利用园内的自然条件,开展体育活动。如他们在两棵树的枝杆上架一根较粗的木头,在木头上系着两根粗绳,绳上打着几个结,幼儿坐在钢绳末端的结上,双手拉住绳,前后晃荡,犹如荡秋千,他们还在沙坑两边的树杆上,分别在上下结两根粗绳,让年龄稍大的幼儿双手拉着上面的绳子,双脚踩着下面的绳子,从一端一步步地走向另一端。通过这类活动,可以锻炼、培养儿童的勇敢精神、平衡力和灵活性。

孩子们从8:30入园一直可以活动到10:15(10:30起有一次全班性的集体活动),在这段时间里,每个幼儿都可以充分地活动,体力、脑力得到一定的锻炼。

日本儿童衣服普遍穿得很少,体质较好。五月初的日本气温一般在20摄氏度左右。当时我们都穿着毛衣,厚的裙子,而幼儿园的小朋友却只穿着汗衫、短裤。据老师介绍,在冬天儿童也是穿短裤的。儿童虽穿得很少,可没有见到有一人流鼻涕和老感冒的。这说明经过锻炼后,儿童体质普遍较好,相比之下,我们的儿童衣服穿得过多,保护过多,缺乏锻炼。在一天的活动中,儿童喝的全是凉的自来水(日本自来水消毒过滤较好,可以直接饮用)。午饭是儿童早晨从家中带来的,在五月份的气温下,儿童的盒饭已不蒸热,中午直接吃冷食。据说:这种种做法可以锻炼儿童的肠胃功能和增强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该园的教师很注意儿童体育锻炼的科学性。他们经常分析,研究所做的工作,他们曾做过这样一些研究:记录幼儿一周中心率的变化,观察研究幼儿生活节奏和保育的关系;在幼儿体育运动后,及时测量幼儿机体生理活动反应,为掌握体育锻炼的运动量和时间提供科学依据;通过拍摄幼儿体育活动的录像,分析体育活动对幼儿身体发育的影响,分析幼儿动作发展情况,研究如何培养儿童正确的动作。

富有营养的午餐

幼儿上午半天的体力、脑力活动量较大,能量消耗较多,因此午餐的主、副食数量和质量在一天膳食中应占较大的比重,这样才能保证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该园的午餐是由家长根据幼儿园提出的要求准备的。这里介绍几名幼儿所带饭盒内的食品:

饭团、蛋卷、肉圆、樱桃、桔子、鸡腿、小红果。

饭团、鹌鹑蛋、肉圆、油炸小饼、苹果、桔子.

饭团、生菜、肉圆、鸡蛋、蕃茄、桔子。

奶油夹糕、鹌鹑蛋、草莓、香肠、胡萝卜、豌豆。

饭团、鸡腿、花生米、樱桃、桔子、果冻。

(饭团一般均放有2-3个,大多数饭团外面都包着紫菜。有的包着豆腐皮。)

从以上几个幼儿饭盒中主副食搭配情况看,幼儿午餐是符合营养要求的,因为它具有以下特点:

主副食搭配恰当。主食不多(每人约1.5-2两饭)。但副食品种多,质量较高,一般都有肉、蛋、蔬菜、水果等,从而保证了儿童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注意了食品的色、香、味。午餐食品多种多样,色彩鲜艳,即使食品本色不鲜艳,家长也会配上一个用彩色塑料剪的花、小动物放在饭盒里,所以一个个饭盒犹如一件件工艺品。蔬菜、水果都是生食,这样可较好地保存食品中所含的维生素C,午餐中摄入一定量的维生素C,可有助于蛋白质的吸收。

教师在安排幼儿进餐时,十分注意幼儿独立能力的培养。如就餐前要求每个幼儿自己拿取饭盒、水杯、筷子等。幼儿吃完午饭后,要将饭盒收拾好放进自己的小包中。三岁班的幼儿入园一个月后,就开始在幼儿园吃午饭,并学了上述技能。

教师还从教育幼儿出发,向家长提出要求:幼儿每天的午饭,家长必须亲自制作2-3种食品,不允许全部购买熟食品。他们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幼儿能实际观察食物由生到熟的整个制作过程,知道每样食物都是来之不易的;幼儿可以看到母亲的劳动,增强对母亲的热爱情感,家长通过亲自为幼儿准备午餐,也会增强教育子女的责任感。该园的主任说,在日本,一些年轻的母亲常常忽视自己对于女的教育责任,现在通过为孩子准备午餐、为孩子缝制餐巾、小包和为孩子服装上刺绣花纹等工作,教育责任心增强了,也密切了亲子关系。

漂亮、合体的服装

漂亮的服装可以使人显得精神。儿童服装应该轻盈柔软,宽大舒适,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育;服装的结构还应简单,以便于儿童自己穿脱。该园为幼儿设计了在园活动时统一的园服。服装的式样和布料颜色的选配很适合儿童的特点,儿童穿后美观大方,活泼可爱。

园服,男孩是西服,短裤,西服为大翻领,上面另加一层白色的衬领;女孩为藏青色长袖连衣裙,配上白色大翻领,中间结紫红色领带,色彩鲜明、协调。裙子正反面均有皱折,从而使裙摆宽大,两线条又有变化,显得活泼舒适。衣料是涤纶的,厚实、挺刮。因此这套服装端庄大方,美观,儿童化。幼儿活动时穿的汗衫、短裤设计得也很好,服装式样全园是统一的,但三个年龄班的颜色不同。在汗衫的袖子和裤子的中缝处镶有一道边,这道边上贴着三条不同颜色的横杠,标志该幼儿入园时间的长短,是新生还是老生等,还增加了服装的美感。

园服的衣袖上挂着一黄色园牌,表示这些孩子为学前儿童,不能独立过马路。司机开车时遇到挂黄牌的孩子,必须放慢车速(据说全日本均如此)。衣服的前胸挂有一红色牌子,上面写着孩子的名字和所在班级,便于全园教师认识和进行教育。这些做法说明其教育工作的细致。

幼儿穿着整齐统一的服装,使人感到精神焕发,朝气勃勃。大家穿着一样的服装,会使幼儿自然地感受到集体的荣誉,热爱所在的集体。日本中、小学也都有统一的校服,从中可以看出日本教育界是很重视儿童团体精神的培养。

转变家长教育观念 提高家长教育水平


渴望儿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尤其是当代,不少家长除了想方设法让孩子吃好、穿暖、不生病外,更多的是重视子女智力投资和开发,倾其所能让他们接受各种各样的补习和训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但这种良好的愿望却往往收不到好的效果,这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家长教育观念的偏差导致家庭教育质量不高。

教育观念是指父母在抚育子女过程中所持有的有关儿童发展、对儿童发展的期望及对儿童教育的看法和认识,主要包括养育观、人才观、学习观、消费观。

一、养育观。指家长对抚养教育子女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动机,目前,中国家庭的生育观呈现多元化倾向:有的家庭为国家、民族作贡献;有的为巩固家庭,把孩子当成夫妻感情的纽带;有的为了养老送终;有的为了传宗接代;有的为了享受天伦之乐。不同的生育观,影响着家长的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为国教子的家长一般比较理智,对孩子比较宽容,教育孩子时比较民主;而为己教子的家长往往偏于专制,往往伴有明显的溺爱和保护。其中把孩子当成夫妻感情结晶的家长往往把孩子的行为表现和自己的脸面联系在一起,对孩子的要求往往过高;为养老送终的家长一心想把孩子永远束缚在自己身边,从而对孩子的行为横加干涉,限制过多;为传宗接代的家长往往重男轻女,轻视对女孩的教育;也有为享受天伦之乐的家长往往对子女不闻不问,任其隔辈人抚养。而那些希望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没能实现的志愿的家长常常根据自己的志愿为孩子制定奋斗目标,并照此目标对孩子进行教育,根本不考虑是否适合孩子或孩子是否感兴趣,因而常违背孩子的愿望,强迫其学习,陷入“定向教育”的误区;为己教子的父母虽然十分爱孩子,但当孩子不能达到他们的要求时,容易产生“恨铁不成钢”的消极情绪和失落感,从而粗暴地对待孩子,造成孩子不能很好地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人才观。指家长本人对人才价值的理解,而影响家长对子女成才的价值取向,也影响对其女子的期望。当前家长们的人才观比较普遍偏狭:,家长时间和精力投入的重点等,滋长了家长“智育第一”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家长教育中“唯智化”倾向的出现,使家长走入盲目聘请家庭教师以及家长陪读的误区,忽视了对人才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造成德才兼备,又红又专的人才不多。

三、学习观。是指家长对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看法,当前一些家长的学习观往往存在着这样偏差,认为只有学习书本知识才是学习,其它都可以不顾,出现了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轻视体育、轻视劳动,忽视孩子人际交往等倾向。即使在智育领域里,也有许多不正确的观念:(1)把知识与能力、智力等同起来,忽视孩子注意力、想象力、思维力、自控能力等方面的发展;(2)重视工具性学科,尤其重视孩子对数学、语文的学习,即使是课外学习,也把语数作为最主要的课程来安排。(3)让孩子提早入学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家长的教育观念,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人的习惯多在早期形成,家庭是个人最初的活动场所。家庭中的各种习惯是孩子最初接触到的行为规范,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家长如何正确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端正教育观念。

幼儿阶段是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重要过渡期。伟大的人民教肓思想家陶行知

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凡人生所需之重要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换言之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的重视。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思想,在学习上生活上对子女关怀备至,将良好行为的培养却置之一边不顾,对孩子听之任之。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只要让他多学点东西,其它方面无所谓。家长的这些错误观念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对幼儿良好行为教肓的效果,而且也间接折射到孩子的心灵中,变成孩子的观念。英国有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对人的一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在抓学习的同时,也别忘了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1、在实践中锻造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行为形成来自实践,习惯的养成更有赖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幼儿良好行为形成的关键。由于观念、情感上的原因,有些父母对四五岁(甚至更大)的孩子仍采用婴儿期的教育方法。比如父母给学龄儿童穿衣,洗脸,喂饭,替孩子完成其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这种包办代替行为不仅剥夺了孩子的多种锻炼权利,而且使孩子的依赖心理越加顽固。长此下去,将会造成儿童的懒怠,骄横甚至无能。良好行为习惯又谈何实现。

2、培养应该持之以恒。还有一些家长虽然思想上比较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培养,但没有足够的耐心去培养、教导孩子,这与要求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自相矛盾的。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试着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人际、同伴、集体中,学会独立饮食、睡眠、盥洗、人际交往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获得“该如何做”的认识,形成一系列的行为方式,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地练习强化,使之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这就需要家长有足够的耐心去教导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讲明道理。讲道理是提高认识的一种方法。幼儿时期,对是非的辨别能力较差,做错事是难免的,生硬的教训、批评可能会令家长和孩子的关系闹僵。这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理解水平,耐心细致地跟他讲道理,通过简洁的语言使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同时在与孩子的谈话过程中注意不要用否定的口吻,如“不准” “不许”,要多从正面引导,对他的不良行为避免批评引导,而应该直接告诉他:你应该……比如家长在发现孩子抢别人玩具时,应该告诉他抢别人玩具是不对的,如果想玩可以向别人借,或者可以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让他明白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争抢吵闹是不对的道理。作为孩子自身来讲,道理听多了,良好的行为准则自然而然在心中就有了定位。

4、适当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需要的一种精神营养,更是一种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好方法。孩子爱听好话,喜欢被人称赞,而且在人们对他的评价中认识自己。教育家陈鹤琴教授曾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造是很容易的,受责罚而改过是比较难的。”所以家长对孩子要以积极鼓励表扬为主,消极批评只会使孩子灰心丧气。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和表扬要从孩子的年龄特点出发。三岁以下的孩子就要多鼓励表扬。例如:妈妈看见孩子摔跤了,不要急着把他扶起来,可以马上说:“宝宝真勇敢,跌倒了会自己爬起来,也不哭。”本来孩子也许会哭,可听了妈妈对他的鼓励,也许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也不会哭鼻子了。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由于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对成人的评价很敏感,有强烈要求被表扬的愿望,这就要求家长的表扬鼓 励要适当,不能给孩子乱戴“高帽子”,让孩子对其行为得不到正确的评价,这样,逐渐他就会认为表扬是应该的,不表扬就什么也不肯干,甚至会发生为了表扬而养成做假或讨好的行为。表扬主要应该表扬孩子所做的努力,比如改正缺点,克服困难等。对孩子的表扬要具体说出好在哪里,让他有所遵循和发扬,适当的表扬促使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5、非语言信息的影响。孩子起初都是以父母的行为为榜样,通过同化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由于非语言信息比语言信息更具有真实形象性,所以父母自身行为对孩子有着重要影响。父母对孩子提出的某些要求,如:讲究卫生、举止文明等,同时家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起到积极强化的作用,孩子在效仿父母的良好习惯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所谓“身教重于言教”,道理正在于此。

对于孩子某些不良行为,家长可通过施予孩子不愉快的非语言刺激,来减少和控制孩子不良行为的频率,比如:目光注视(以冷峻的目光较长时间的注视孩子)、距离控制(逼近或远离孩子)、轻微的惩罚(拿走孩子喜爱的物品),这样会使孩子对自己的错误行为产生内疚和羞愧,从而减少和消除不良行为发生的次数。

三、注意环境的作用。

在孩子生活的早期阶段,固有认识和行为习惯比较少,因此要培养孩子建立新的、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习惯就比较容易。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许多资料都表明:孩子不良行为习惯的产生,或多或少受到成人、伙伴的不良行为的影响。孟母择邻而居,历代被传为教子佳话。

其次,家长的榜样作用,对孩子良好行为的形成也有着潜移默化的感染。孩子好模仿,思维具体形象,成人的良好行为习惯是他学习的直接范例,有效地影响着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教育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教育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教育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 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 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教育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查字典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查字典)。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日本幼儿园的游戏教育观念》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师的教育观念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观念转化为教育行为的实践 导读:教育目标突出发展性,表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具体可操作性,落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促进幼儿发展这一观念的行为上的体现”。 对教师来说,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正确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育实践...
    2021-05-07 阅读全文
  • 幼师教育观念和行为的转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幼儿教育自...
    2021-05-01 阅读全文
  • 家长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很重要 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由于环境影响,有的孩子有了一些变化。午睡了,孩子们安静地入厕,然后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来到午睡室,因为小哲和小杨之前在教室里喧哗打闹,差点摔跤,于是我让他们两个静坐一会儿定定心,再去...
    2020-04-0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家现有5个人,爷爷与我们同住,现暂还有照看妹妹的姑奶奶。爸爸上班很忙,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一般早上8-9点出门上班,晚上差不多8点左右回到家,有时更晚。...
    2020-09-28 阅读全文
  • 日本幼儿园的“补充教育”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请你从下面一篇读者来稿里,对照着给孩子作...
    2021-04-19 阅读全文

导读:教育目标突出发展性,表现在目标的多元性、具体可操作性,落脚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这是“促进幼儿发展这一观念的行为上的体现”。 对教师来说,转变教育思想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正确的教育价值与传统的教育实践...

2021-05-07 阅读全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教育观、教学观做了全新的解释,这些观念是针对传统教育重人才培养的统一性以及重知识灌输轻自学能力培养的特点提出来的。在传统的教学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幼儿教育自...

2021-05-01 阅读全文

孩子应该是天真无邪的,由于环境影响,有的孩子有了一些变化。午睡了,孩子们安静地入厕,然后像小猫一样轻轻地来到午睡室,因为小哲和小杨之前在教室里喧哗打闹,差点摔跤,于是我让他们两个静坐一会儿定定心,再去...

2020-04-0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我们家现有5个人,爷爷与我们同住,现暂还有照看妹妹的姑奶奶。爸爸上班很忙,晚上基本上都是我们睡着了他才回来。我一般早上8-9点出门上班,晚上差不多8点左右回到家,有时更晚。...

2020-09-28 阅读全文

从孩子入幼儿园开始,好品质、好习惯的培养似乎就成了老师们的“专利”。然而,面对目前仍有参差的教育水平,你怎样保证自己的孩子和国外儿童相比,方方面面不输于他们呢?请你从下面一篇读者来稿里,对照着给孩子作...

2021-04-1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