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生命是如此美丽神奇

发布时间:2021-04-17

生命幼儿小故事。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命是如此美丽神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当亲爱的宝贝降临到我们身边,作为父母,我们惊喜,我们惊叹,生命是如此美丽神奇!同时,我们也尽可能的拿出我们的所有付给孩子,长路奉献给远方,玫瑰奉献给爱人,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宝贝?孩子是我们的希望,是爱,是暖,是父母的四月天。什么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呢?可爱的玩具?吃大餐?游玩?每一个作父母的无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出类拔萃,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如何创造一个幸福的人生呢?一个人的财富分为知识财富和物质财富或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如果一个人光有知识财富没有物质财富或者光有精神财富没有物质财富,很难说是幸福的人生。伟人说过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们提倡用知识创造财富。不鄙视金钱,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给孩子一种正确的理财观念,让孩子用这种正确的理财观念来服务与规划人生,应该是我们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这个礼物,着眼于现在,服务于将来。正所谓,居安思危,未雨绸缪,而不要临渴掘井!

或许有人会说何必在还是孩子的时候就灌输铜臭气,让洁白的心灵受到世俗的污染?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其实不然,孩子最终要走向社会,对于可以接受的对一个人终身受益的知识,早知比晚知好。学习难道不是综合的吗?理财也是一种知识。正因为要全面权衡,因为要取之有道,孩子必然要获得足够的相关知识,才能够正确的驾驭理财这个工具。理财会成为一个动力让孩子主动去吸收知识,丰富自己。同时还能扼制浪费的坏习惯。理财意识在合理的安排自己生活,规划人生的道路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也或许有人说,我已有很多的钱留给我的孩子,足够孩子过几辈子。庞大的钱财留给不善理财的人,有时不但不是一种好事,更是一灾难。这种灾难足以毁灭财富拥有者。所以,许多明智的人会选择受人与鱼 不如受人之渔!如何分配财富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智慧。

教育孩子不是为了一直把孩子关在象牙塔里做无忧无虑的公民,而是为了让孩子能溶于社会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与其让孩子一直不接触理财理念,到成年后再为了生活为了金钱疲于奔命,不如尽早让孩子学会理财,以后不做金钱的奴隶,而是做金钱的主人。那么给孩子一份合理的定投,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亲自体验由于善理财而给自身带来的收益得到更深刻的理财体验。正确的理财行为就是用聪明的选择,找出代价最少、收益最大的一条路,让有限的资源得以发挥最大的功用。知识经济的浪潮已经改变了财富的分配方式,我们的观念也要跟上时代的发展,否则,知识经济时代的财富快车就会从你面前一晃而过。

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常常面临选择,在正确抉择的同时,也代表了我们对周遭环境的认知,对知识的依赖,以及对自己的信心。通过自己创造的财富来提升自己,实现个人理想,奉献社会,作为个体的价值也能得到较高的体现,获得社会的尊重。当孩子能够合理的运用金钱,规划自己的人生时,必定能不催眉折腰事金钱,尽展开心颜!wWW.Yjs21.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儿子如此“珍惜”光阴


要说我儿子不知道时间的宝贵,不知道珍惜时间,那就冤枉他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

这样的古训不仅出现在他的文章里,还经常出现在他的口头上。不但讲起来头头是道,还能把它运用在实际中。

平时在写30分钟家庭作业后,都要休息10分钟,可实际上每次可能都不止10分钟。因为他会把上厕所的时间,我和他聊天的时间全部除外,连玩电脑游戏时的开机时间也要除外!

每遇到这种情况,我鼻子都气歪了,却还真是拿他没办法......

今天,老师给我打电话“你是不是放弃你的儿子了?”老师很不高兴。

“怎么啦?”我小心翼翼地问。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都冲向教室,可他却冲向厕所!”老师依然很生气。

“回头,我好好管管他!”我应道。

其实谁都清楚,儿子是把上厕所的时间用来玩了,再挤课堂的时间去上厕所。他却把他的小聪明用在这里。估计老师的鼻子也被他气歪了!

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孩子们再耍点小聪明,这种啼笑皆非的场面就在所难免了。家长、老师都不容许这样,可又没有更好的办法。我真希望哪位支一招,制住他的嚣张!

呜呼哀哉!奈之如何??

育儿心得:蝴蝶如此耐心


育儿心得:蝴蝶如此耐心

很多人问我女儿为什么认识你们多字。我想说我没有刻意地教女儿认字,只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抓住机会随时随情随景地和女儿一起分享一些事情。我想把我和女儿走过的这段路程和大班家长们一起分享:

一、变讲故事为读故事,让孩子不光听,也要和家长一起看,家长可以用手指着一字一字地读给孩子听,以吸引孩子对文字的注意力;同时有时遇到较难理解的词语时,可能很多家长都会绕开这个词,用一个通俗易懂的词语来替换掉,其实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听不懂,从一开始,就尽量使用标准的,词汇丰富的语言给孩子讲,因为对于孩子来说,任何词汇都是全新的。比如“悠闲地散步”和“慢慢地走路”,大人认为通俗或不通俗的,对于孩子来说都一样.一本书我们要看好几遍,刚开始时,通常是我给孩子读,第二次时我会让孩子读她认识的字,再读时我们俩一人一句,一人一页,最后再读,孩子就已经自己读下来了。

二、读书时,尽量少读图,多读字。选书时,尽量选字体大的书来读。记得刚开始给欣格买书时,我们一起选了一套喜羊羊的丛书叫《宝宝自己读》,里面的文字简明易懂,最让我感觉好的是,它的字体足够大,孩子读起来非常容易;而且大字更像是一个图形,对幼儿来说更形象,更易识认,回想起来,那是欣格能自己一点一点读下来的第一套书。

三、在引导孩子读书的开始阶段,家长可以适当地引诱孩子,想办法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比如为了让欣格对一本书名为《蝴蝶如此耐心》的书感兴趣,吃过晚饭后,我拿起这本书,一边翻看一边对欣格说:“哦,我刚刚知道一只蝴蝶从毛毛虫变身为美丽的蝴蝶需要38天的时间!”“呀,最大的蝴蝶34厘米,展开翅膀就和这本打开的书一样大!最小的才只有小孩儿的小手指甲那么大!”就这样,她不知不觉得跟着我进入了书中的文字。当然这前提也是我们家长得从自己做起,做出一点牺牲,远离电视,在家庭中营造读书的氛围.其实细想想,我们当父母的,为了孩子连生命都舍得,为了这事花费一点精力和时间又算得了什么呢?所以,每天即使再忙再累,我也会拿两到三本书陪女儿倚坐在床上,一起读读书,享受这分外有意义的亲子时光。

不知有没有家长听过这样一个事情:一位中学老师在升学压力下,每学期只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带着学生学完了语文课本,剩下的三个半月的时间,他领着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结果把全校最差的班教成了考试成绩超过学校实验班的“最牛班”,他就是著名的教育学家魏书生老师。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30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孩子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它是一种乘法手段,可以让孩子的聪慧以几何级数递增,因为语言能力发展得越好,智力背景就会更丰富,孩子学习新知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就会更强.提及此,可能有些家长会感觉这事离我们五六岁的宝贝们还很遥远,也有人可能会想:孩子还小,上学认字以后再让他去读书吧!作为老师,我耳濡目染了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费尽心力,找学校,找老师,报辅导,最终结果仍是收效甚微。其实很多教育问题的形成以及解决并不在学校,不在老师,而是在孩子们最重要的生活场所------家庭,家庭的教养方式和家长的教养态度以及教养的时机,直接决定了孩子的很多方面.所以,此事一定是宜早不宜迟的.

前些天看到网络流行的一则辣语“十八得了超级妈”:下得了菜场,上得了课堂,做得了蛋糕,讲得了故事,教得了奥数,讲得了语法,改得了作文,做得了小报,懂得了琴棋,会得了书画,搜得了攻略,找得了景点,提得了行李,拍得了照片,想得了创意,搞得了活动,挣得了学费,付得了消费。笑过之后更深切地理解了,世界上的数万种工作中,养儿育女是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这就更需要做我们这些做父母的首先要不断地学习才行.

忙碌之中,一些零星的回顾,碎片似的话语,真让我感觉有些难以示众,但这其中难掩的一份真挚而焦灼的心情又让我心境安然:我。.最后,真切地希望女儿的小伙伴们都能和父母一起,在和谐自然中享受从识字到阅读的乐趣,并且能够为此受益一生!

如此焦虑怎么教好孩子?


1、对于一个家庭来讲,你是树根,孩子是花朵

如果花朵有问题,多半是树根也有问题。家长们常常“看到”的孩子的问题,其实是他自己的问题在孩子身上的“开花”。孩子是你的投射银幕,当你在孩子身上看到了问题,那是你自己问题的外在投射。

从本质上讲,不存在有问题的孩子,只存在有问题的家长。家长意味着“头脑”,孩子代表着“心”。当生命的存在看似出现问题时,那是“头脑”出了问题。没有你的角度、判定、认为,你眼中会有有问题的小孩吗?如果你眼中有有问题的小孩,那是谁的问题?谁制造出了一个有问题的小孩?是你,你创造了一些问题概念,然后你投射在孩子身上。是你眼花,把一块完美无瑕的玉看成了一块丑陋的石头。

如果你认为你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定先反过来,在你自己身上寻找问题的根源。就像你看到银幕上有一些瑕疵,先看看投影仪的镜头上有没有问题。

2、你自己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

如果你是一个恐惧的家长,你就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你的恐惧越大,你眼中小孩的问题就越多。

恐惧导致掌控。你越恐惧,你越倾向于去把握住某种东西,以让你自己有安全感。掌控者是头脑,而小孩通常都是自由的心,他们像水一样流动,很难被掌控。这使得你越想抓住、越想驾驭、越想掌控,越抓不住,越驾驭不了,越掌控不住。

你的恐惧越多,你要求孩子就越多,因而你眼中小孩的问题也就越多。小孩是一个有问题的小孩,真是这样吗?没有你的恐惧,没有你的压制或判断,他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小孩,这是真的吗?问一问你自己。

3、当你是一个完全无惧的父母时,你的孩子才能天然成长

人们都期待自己的小孩长大以后有足够的智慧和能力。如何才能使一个小孩长大以后呈现出“最大”的智慧和能力?那就是让他按照天性成长。如果一个小孩按照他天性本然的样子成长,他长大以后的智慧和能力将会最大化。但是如果不是那样,而是你特别有意识地去培养或训练他,成年以后,或许他在某方面的能力不错,但是他的智慧心将发挥不足。

放一匹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自由奔放地成长,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小马的主人需要多大的无惧的心啊!他会担心小马在道路上遇到这样那样的危险,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会担心,这样地放任着小马,它以后怎样,它长大会如何,等等。你怎么敢对你的小孩撒手?你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在一个小孩的自由形态上,可以看出一个家长无惧的心到底有多大。不是像老天一样大胆的人,他的小孩无法享受那纯然无边的天空大地。

4、你知道什么对他的人生道路最好吗?

在孩子面前,我们似乎都是上帝。在一个幼小的孩子面前,我们总是在无意识中扮演上帝:我们知道什么东西对他最好,我们知道什么样的道路对他最好。从其一生的长远角度来看,你真的知道什么对你的小孩最好吗?以你的“知道”来控制你的小孩按照你的道路行走,把你认为是好的或对的东西强加给你的小孩,那简直是一种挟持。你在挟持他的生命自由,你在挟持他的心。

在那无明中,以爱或对他好的名义,你对你的小孩做过多少蠢事你知道吗?当一个人在无明中时,你怎样对待自己,你就怎样对待他人。你用惩罚自己的方式来惩罚你的小孩,你用责备自己的方式责备他。当你还是一个有许多问题的家长时,你怎能教育出一个和你不一样的小孩?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你管得越多,他越成为你不希望他成为的那部分——越成为你内心中所讨厌的自己的那个形象。只有你管他越少,他才会越来越不像你,他才会越来越发展出你的生命中所没有的新的部分。

你确定什么样的道路才是你的孩子该走的最好的人生道路?你真正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你是上帝吗?如果你真的是上帝,那就像上帝一样去做,彻底撒手让你的“孩子”自己成长。看,那天底下的众生——老虎、狮子、蚂蚁、蜜蜂,哪一个不是它们自己在成长,上帝可没有操控它们的人生道路。

5、知识教育和智慧教育

人们往往把知识多当成有智慧,这是个错觉。在这个错觉的影响下,人们都期待自己的知识多一些,都拼命地往自己的头脑里装知识,这也导致他们的教育模式是这样。家长们在自己身上的“希望”过期了以后,他们把曾经对自己的“希望”放在了孩子身上。

他们希望自己的小孩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如何做到?往他脑子装更多的知识。如果一个小孩在四岁时就能识别两千个字,背诵《三字经》、《千字文》,我们就以为他很聪明。而这有什么用处?你只不过是在往一台电脑的硬盘上多储存一些数据而已。

智慧是一种空盈的状态,而不是一种满实的状态。过多的知识只能使一个头脑变得狡猾,而狡猾并不是智慧。电脑能够随时调度出千万知识信息,但电脑并不是一个智慧的人脑。对于人来讲,智慧不取决于他里面的有,而取决于他里面的空。当他里面空的部分越多,他运用知识的空间和能力就越大,犹如电脑的硬盘和内存里空白越多,它的运行速度就越快一样。教育你的小孩,给予他有,更保留他的空,不要把他填得太满。如果你把他的头脑填得太满太实,犹如一个瓶子被塞得太紧太实一样,它那里面的空就成为死空,这样一个小孩的智慧就发挥不出来了。

因此,教育小孩,要注意他里面的空。知识教育是一种有的教育,智慧教育是一种空的教育。记住保留给你的小孩更多的空,而不是有——请重视智慧教育胜过知识教育。法师开示:学习不是为了记住知识,而是为了唤醒爱心,引爆智慧。知识专用,智慧通用。知识不是力量,知识只是工具,智慧才是力量!

6、要求、期望、负责是不是爱

我们衡量自己对一个人是否有爱或爱有多深,往往会看对他有没有要求、期望或负不负责,或那程度有多深。当我们对一个人要求越多、期望越高、掌控得越狠——我们越负责时,我们就越爱那个人;反之,我们就不爱他,或爱他不深。这是真的吗?这是一个错误。

要求、期望或所谓的负责,仅仅都是恐惧的替代物。它们是恐惧的另一种化身,另一个名字。要求、期望和负责意味着爱,你确定那是真的吗?在我们的教育中,因为我们自己有恐惧,结果“要求”“期望”或“负责”成为了我们与另一个个体的联结。当我们对他要求、期望或负责时,这能使我们感到与对方联结得更深、更紧,使我们自己感到安全。

教育是为了弥补安全感的,当一个人越强调教育,其背后的不安全感越大。教育似乎是一种掌控,它建立在对未来和恐惧的幻觉基础上。教育是恐惧的面目,一个人越恐惧就越需要它,一个人越恐惧就似乎越需要教育和被教育。法师开示:真正的教育是唤醒内在的本自具足的善良、智慧和爱。

觉者没有教育的概念,因为他们不需要教育。老子从未提倡过教育,因为他处在了道的源头。万物需要的不是他人给予的教育,而是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而实质上,在人的智慧创造之中,也只有这一部分是真正有意义和起作用的。要求、期望和负责是不是爱?严格地说,那不是爱,那是完全的恐惧。

7、别把孩子当“人质”

因为家长心存恐惧,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他们在无意识中不可避免地把孩子当成了他们自我安全感的“人质”。你必须变成优秀和美好的,否则我就不安全;你必须变得有能力,否则我怎么能够安心?瞧,家长们在把孩子变成他们内在安全的要挟物了。

当一个小孩是一个家庭中的“人质”时,你猜,这个小孩能否受到真正的良性教育?小孩变成了整个社会或家庭的内在恐惧之河上的波涛,他当然无法获得那生命中真正需要的。当你恐惧,他能感受到恐惧,即使他很小;当你放松或自信,他也能感受到。小孩是一个敏感的接收器,他在反映你的声音和信息。

一个好的家长,应把教育的重心由教育孩子放到教育自心上来。对于觉悟的家长来讲,教育孩子只是个借口,自我教育才是真的呢。当你把自己教育好了,孩子只是美好的你的反映,他自然会变好。

在你的子女教育中,你有没有把孩子当成你的“人质”?来检点一下你自己。盘查你内心的恐惧,是你真正想教育出好小孩的开始。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是一种治疗,它治疗的正是人类之心的恐惧和愚痴。

8、真正的爱是什么?

我们常常会说,一个母亲对于孩子的爱是全然的、百分之百的,真的吗?当一个人内心还存有恐惧时,他对另一个人的爱就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真正的爱是什么?并不是你能把自己的命都给他,也不是他要什么你都能满足或给予。真正的爱和此无关。

真正的爱是一种无为。它没有要求,它里面没有任何恐惧的阴影,它不隐藏任何掌控的企图。它像太阳给予万物光和热一样,给出本性的能量。你不期待他,不要求他和本来的自己有所不同,不试图改造或修正他。真正的爱是完全无条件的。无论如何你都爱他,怎么样你都爱他,你的爱甚至和他无关。这才是真正的爱。这爱像老天对万有的态度一样,给予你但对你没有要求、没有期待,他对你无为。

如果把这个标准称为真爱的标准,那么来检点一下你对孩子的爱是不是真爱。你期待他学习好,你期待他做个好小孩,但你知道你的期待曾经暗地里带给他多少压力吗?你越期望他好,你越形成自己的压力。这对小孩的成长有好处吗?我们对我们的小孩没有期待,他怎样我们都爱他;我们尽己所能,但不要求他。这才是真正觉悟的父母的爱。

对孩子没有期待的教育,并不比对孩子有更多所谓良好期待的教育更差。思考一下,你觉得是这样吗?在对待小孩的问题上,来重新思考一下你的爱,那是不是真正的爱?

9、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吗?

在当代的幼儿教育中,我们非常强调亲子关系,但存在一个所谓的亲子关系吗?其实,整个生命存在中,根本就不存在一个你与他人的关系。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你与自己关系的投射。你与你念头的关系是你与整个世界关系的母体。你所有外在的关系,都是这一关系的投射。因此,严格地说,像不存在其他人际关系一样,也不存在一个亲子关系;因为对一个具体的你来讲,不存在一个外在的小孩,只存在一个内在的小孩。你对你内在小孩的态度,就是你与你外在小孩的关系。

如果你与你的小孩关系混乱了,如何处理好你与他的关系?处理好你与你内在小孩的关系——你和你信念的关系即可。你明白要点吗?家庭中出现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问题,是每个人与他自身问题的外在投射。假如你与你的小孩出现了关系障碍问题,要解决的话,请深入你的内部,发现你与你念头的关系。理解你的想法,就会调解你与他们的关系。请注意这一点,这才是解决人际关系的根本要点。

10、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

在教育之中,要解决小孩的问题,先解决你的问题。这是在根子上解决问题。没有一个有问题的家长,就不存在一个有问题的小孩。一个小孩只是家庭和社会之树上的一枝花朵,它开出了家庭或社会的优点,同时它把整个家庭或社会隐藏的毛病也给开出。如果一棵树长的花朵有了毛病,我们通常就要深入树根去治疗,而不仅仅停留在花朵本身。同样的道理,如果一个小孩出了问题,我们该深入何处对他加以帮助呢?显然,家庭和社会是根源。

原来的宇宙是没有问题的,那是一个无问题的宇宙。如果你在宇宙中发现了问题,那问题一定是“心”的——而且只能是你自己的心。当心不向宇宙投射问题,宇宙怎会生出自己的问题?如果你处在一个问题重重的世界,那么,反诸向内,去探究你的心。问题一定出现在那里,是投影仪出问题了。

11、教育孩子,就是自省

我们对人生问题深入探索就会发现:当你没问题了,整个世界的问题就结束了。如果我还发现世界是有问题的,那一定是我还有问题。当我不能百分之百地接纳这个世界的时候,那说明我的心还没有实现它自己的圆满。看到世界是圆满的,只是见证自己内在圆满的一个结果。

如果我在孩子问题上,存在着焦虑、担心或要求,那一定说明我的内心还深藏恐惧、狭隘的见解、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等无明之相。当我不是安守在觉知上,我问题重重。当我问题重重时,我一定正在我的念头上生死翻滚。无论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只要我还痛苦、焦虑或担心,就一定没有看破生命的幻象,没有看到存在的真相。

教育是一种自醒,一种你的自醒。在完成自身生命圆满之途上,孩子及其教育是一座桥。踩着这座桥,你回到了你自己。孩子是你的投射之物,教育是你的投射手段。在实现孩子的圆满之中,你必圆满你自己。同样的道理,你在圆满自身的过程中,你的小孩也必圆满。外在世界是内在世界的结果,内在世界给予外在世界它美好的能量。借着你有一个小孩和教育他,在你自己身上下工夫吧,以此来实现整个存在的圆满。向外劝导你的孩子,向内劝导你自己。

炼就聪明宝宝竟如此简单


炼就聪明宝宝竟如此简单不只是我,大部分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为了让孩子聪明,不输在起跑线上,妈妈们从怀孕时就开始早教,听音乐,念唐诗,唱儿歌,孩子出生后三四个月大就开始送到早教机构进行感官训练,情绪培养,再大一些开始上兴趣班,学音乐,绘画,舞蹈,等各项特长,恨不得把孩子培养成全能神童。

对于**的教育我颇有些矛盾,一方面希望**能能在一个自由的环境中,顺其自然快乐的成长,另一方面我不能免除世俗,也希望**成为一个聪明的孩子,对**的成长与教育方面我存在有太多的不知所措,就是在这种困惑与疑虑中,一位妈妈向我推荐了妈妈有办法,宝宝就聪明这本书的首页提出,教育就是把孩子本来拥有的天性展现出来。让孩子在自然法则下充分得到爱和被爱,自由和被自由,这一点合我的意,既能让孩子玩好,又能激发孩子智慧,获得良好的教育。

翻了一下目录,发现全书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中常见的幼儿问题及解答。第二部分是思维训练的步骤,第三部分是思维训练游戏的具体操作.我用了五天时间把全书读完,受益匪浅,特别是第一部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去引导妈妈处理一些孩子常见的问题,有理有据,像**现在正用得到的有:怎么样纠正小家伙的坏习惯?如何对孩子说"不",如何让宝宝学会"服从"等等.

最难能可贵的是作者用传统的道德经典来诠释育儿,她认为大学、中庸、论语、孟子是中国真正的教育类四大名著,作为四书这一大学开篇第一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这句话把孩子本来拥有的天性展现出来,塑造完善的品格,训练完美的思维,才可以让宝贝更加从容应对成长中的一切挑战,才能在竞争中更自信,这一育儿理念是所有妈妈都希望得到的,让孩子有足够的素养去解决所有的困难。

第一部分注重品德教育之后,第二部分则是能过思维训练,培养孩子吸收知识的能力,思维训练要求是注重孩子多种能力,需要在游戏中让孩子自主探究思考,给了方式接着第三部分就是越玩越聪明,给了三类能让孩子自主思考的游戏,包括语言类、符号类和图形类,有这些具体的游戏中去训练孩子的思维,激发孩子的潜能。第四部分则是讲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获得思维的能力,越玩越聪明。

一系列的玩与学的过程中,帮助孩子养成深思熟虑,多角度考虑总理的思维习惯,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与社会性智力,让孩子爱上思考,爱上学习最终拥有专注、持久、忘我地自主探索和思考,进而把孩子培养成善良、正直、诚实、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让他们独立、自信、具备合作意识,拥有积极正确的生活目标、价值观、人际关系及面对挫折的能力,让孩子在付出中成长,在选择中积累经验,这也正是我们作为父母最希望和渴求的事。

亲子关系如此恶劣原因


大多数亲子关系是这样的:

面对孩子 “简直被气死过去了,越看越火大” 这是最多妈妈的呐喊声。

尽管三番五次告诉自己,“亲生的,亲生的,忍耐忍耐,千万别动手”,

终究还是收不住洪荒之力,奈何不了内分泌,“你个熊孩子,这么不听话”。

“啊,啊,啊。。。。” 亲生的使出吃奶力气大哭,一哭妈妈情绪高涨,继续吼骂,

甚至指挥不住双手打了熊孩子,熊孩子越发委屈,哭的越大声,

于是负面情绪恶性循环,一场战争没完没了,随时激发着第二场,第三场.........

作为父母的我们为什么总觉得孩子不听话呢?

我们总说“爸爸妈妈小时候没这么坏,怎么就生你这么个孩子”,

孩子却不服气,无论你是否衣架伺候,

从心底里还是嘴巴里他都会委屈的反抗“你才坏,我才不坏”。

怎么样和孩子相处?

你了解孩子吗?

和孩子相处的第一要素是你得了解孩子!

你认为自己很了解孩子,孩子想要什么你都给了啊,可是就是不听话啊。

不能和孩子和睦相处,其实是因为你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简单的说,你不能了解孩子的“本我”,不愿意了解孩子的“潜意识”。

什么是“本我”呢?完全一头雾水啊。。

“本我”是人格结构中的一部分,它代表追求生物本能欲望的人格结构部分,是人格的基本机构,是人格中永存的成分,在人一生的精神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简单的说:“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要求毫无掩盖与约扰和焦虑。

孩子的“本我”追求,便是阻碍及恶化亲子关系的最重要因素。

面对孩子的“本我”,

1,采取“共情”便可以融洽亲子关系,促进亲子沟通,

教育孩子也就在共情相处过程中变得轻松自在。

“共情”是指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并和孩子站在同一思想线上去看待事件!

简单的说:

笑同笑,哭同哭,就和你们闺蜜誓言一个道理来着,我愿意陪你幼稚,我愿意陪你撒泼!

2,采取“排斥”让孩子的本能需要不能得到满足,恶化亲子关系,

教育孩子也在不良情绪中恶性循环。

孩子的“本我”得到了基本满足,那么升华后的“自我”才会是积极乐观的,

若“本我”得到阻碍,升华后的“自我”便容易被扭曲,并引申恶性事件。

简单举例,

有一个女人,想要得到一块梦寐以求的手表,但是她没钱,

如果她的“本我”追求可以得到合理调整,她会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赚钱并合法去争取这块手表。

反之,“本我”被变相遏制,她更加容易走向歪路去盗窃或是出卖自己肉体来实现自己的“本我”。

我们从生活小细节来了解孩子的“本我”。

1

水泼了,杯子掉了,碗打碎了

亲子关系中,无不常上演着这样的画面:

水还没端到手里就泼了,杯子掉地上碎了,端着吃饭的碗一不留神打碎了。。。

很多父母面对这一幕:“谁弄掉的?”

孩子大哭:“不是我,是杯子它自己不让我喝自己滚下来的/(ㄒoㄒ)/~~”

“不是我,是碗不知道为什么就掉在地上了/(ㄒoㄒ)/~~”

大多父母听到这更加火大了,

“你这熊孩子你还撒谎了。”

科学分析:

杯子掉了,碗碎了,都在孩子的潜意识之外,

他们本能反应这杯子这碗怎么了,

明明自己掉下来了为什么爸爸妈妈要骂我打我呢?

孩子们,本能认为水不让他喝饭不让他吃,所以就自己跑掉了。

父母责备训斥

在被父母教训之后孩子哭的非常委屈,他们不能理解父母的处理方法,

因为在他们“本我”追求中,这件事情明显违背了他们的本能机制,

他们认为自己不会故意让杯子和碗掉了,

“本我”及潜意识中,就是杯子和碗自己跑了。

被父母责备训斥后,

孩子们自我保存本能依然存在着,也一定在现实生活中一直存在着,不可能因为训斥就不去追求他们的“本我”。

当“本我”在实现“自我”之前这一切被破坏后,便会产生“焦虑”,这是孩子应对本能不能得到满足的应对开端。

科学验证,

从小“本能”不能得到满足且父母经常这样处理事情后,孩子很容易斤斤计较。

共情解决

在国外,心理学每一个家庭中的父母都基本会略懂,他们知道孩子的不同时期科学存在着“本我”,并随时将“本我”发展到“自我”。

所以,有相对经验的父母这时候不采取责备处理,

他们义不容辞采取共情解决方案。

“哎呀,真是神奇呦,这水花加玻璃碎片撒在地上后的神奇画面是那么美,”

于是,父母和孩子首先不是问怎么打碎了,而是共赏着打碎到地面后的不一样景色和变化。

事件便以嬉笑进行着,

孩子的本能得到了满足,他们的本能意识:杯子自己掉了真是坏蛋不让我喝水,碗自己碎了,真是奇怪,不怕我饿肚子吗?

那,难道采取共情处理方法就这样结束吗?

在共情过程中,孩子另外认识了打碎后的不一样物理现象,并更加融洽了亲子关系,这时候父母再来和孩子愉快地沟通,下次,我们要怎么做才可以让杯子乖乖的给你喝水,怎么做才可以让碗乖乖的让你吃饱。

2

撒谎问题

亲子关系中,父母最讨厌孩子的撒谎问题,但在大部分时候,没有孩子认为自己在撒谎,他们反而厌恶起父母的撒谎责备,并以叛逆来抵抗本能意识中的不公平,不被尊重,不被爱。

暑假时候,巧在外婆家,经常会和外婆说,我妈妈都会给我玩,我妈妈都会给我说:吃吧,尝尝吧,没关系!

其实,当巧外婆和我说的时候,我知道,我没有这样说,

碰到事情后,巧的本能意识里第一反应就是我妈妈这样说,

她为了追求她的“本我”,保护她本能的存在,她会去潜意识的这样说出来。

很多父母碰到这个情况的时候,会认为孩子是在撒谎,

而我知道不是,于是我会应着她的本能需求去回应这个事情,

我记得在她小时候还不会说话走路时候我就喜欢说这么一句话:

"哦,你想要这个啊"我知道,我明白,

那等我们长大之后我们来做好吗?

包括现在,巧经常会说妈妈都不给我化妆,都不给我涂指甲,

爱美是每个女人的“本我”,并会去潜意识的要让身边的朋友看到自己的美。

如果父母严厉指责孩子的想法不行,那么,孩子会想尽办法为了达到她的本能需求去偷偷的使用化妆品,去偷偷的吃你不给的零食,

但是,如果你给予她的本能积极正面的回应,

并告诉她你知道她想要的,也告诉她什么时候她可以拥有。

这时候,孩子的“本我”会正确得发展到“自我”行为中。

还有,昨天,她放学回来,我还没开口,

她对爷爷说,我妈妈很累了她没空陪我玩,我看电视,

其实,我昨天特意早点休息想要陪她玩,

她的本能意识是,终于放假了,周末了,可以看会芭比公主了,

我听到她的本能自圆其说后,

我说,巧妈妈愿意陪你玩,但是你可以看完这一集,

看完我们就一起玩,

玩的过程中了我开始和她说希望她先咨询我是否真没时间陪她,不然我很难过。

科学分析:孩子的撒谎问题大部分是潜意识中的‘本我’发展

面对孩子的撒谎问题,父母应该去多分析撒谎的问题及原因,

而不麻木的第一时间进行责备,恶化亲子关系,

他们潜意识后的自我实现,在儿童心理学中是科学存在的,

我们更加需要“共情”处理,并在共情相处过程中正面引导!

孩子本能意识是科学存在也必定在生活中存在的,如果去指责会让孩子越发把自己的本我意识视为自己的毛病,慢慢地,各种不自信产生现实焦虑,焦虑引发孩子的各种心理问题。

3

孩子的被尊重和需要得到满足其实还在亲子对话上

亲子对话

我们来看看一则很简单的亲子对话:

妈妈说:“宝宝,帮妈妈把水端过来下。”

宝宝屁颠屁颠把杯子端过来。

妈妈A说:宝宝你真乖,真听话!

这个行为上的回应只能在孩子的一些行为上培养好习惯的时候建议这样鼓励,

但是在这个帮忙端水上面,这句话对孩子并未起到任何的“本我”满足,

端杯水就听话了?就乖了?这也太搞笑了吧。

孩子的心理只会嘀咕着这么奇怪的妈妈,谁稀罕你说乖。

妈妈B说:谢谢你,妈妈爱你!

这一句感谢的话,让孩子的内心深深地感觉得到尊重,孩子内心感觉到安全,他们的本能需要得到了很好的满足!

面对亲子之间的互相帮忙,互相夹菜等,我们应习惯互相说谢谢,有碰到对方让对方不舒服的时候我们互相说对不起,

很多人觉得好奇怪,一家人一直谢来谢去干什么,其实,这是一最具科学实效的亲子相处方法!

也是今天巧麻鼓励大家“共情”相处的一体现。

那么,“共情”便是,多站在孩子的心理角度去思考问题,

我喜欢在孩子闹脾气的时候我也显得闹脾气和她吵架,

我喜欢和孩子玩的时候显得好弱智好幼稚,

我更喜欢对孩子说一声谢谢,

在和孩子的共情相处路上,亲子关系得到了巩固,彼此之间有了信任,彼此之间被互相尊重,在这样的相处过程,孩子更加的乐意接受你的建议并完成你的要求!在共情相处中,他们也显得更加自信,更加有自己的思想思维,敢于去创新,远离童年的焦虑!

于是,在亲子关系上,我们放低了要求,我们不再搜索如何教育好孩子,

我们开始大量搜索:怎么样和孩子相处?

最终,我们明白了,和睦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关键的教育基础。

但,长期累积的情绪恶性循环始终让亲子关系陷入深渊,我们依然不知道如何和孩子相处,我们开始觉得自己很失败,发现自己越来越不懂孩子,也越来越不被孩子信任,从此,一堵墙,失去了有效的交流和互动。

如此“收拾”闯祸的孩子


沟通和情绪管理是亲子关系中永恒的话题。很多时候,我们会想着如何让孩子听话,遇事可以控制情绪,有话好好说。但其实,想要发生改变,总要从自己开始。在百日行动派情绪管理的活动中,妈妈们都对此有所感悟:“本来想说我不发火,只是要改变自己的,没想到却改变女儿这么多”;“我才改变了两周,女儿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在惊喜的同时,我们可能没有跟孩子聊聊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感受。今天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一个孩子闯祸后从头到尾的心理活动,看看家长沟通和表达情绪的方式究竟会对孩子的心产生怎样的影响。

父亲的冷静和克制,让我终生难忘

那个命中注定的夏日

记得那是1948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大概是七月中旬。那时的美国小镇,没什么有组织的活动——没有夏令营,没有游泳池,没有篮球场,没有少年棒球队,也没有电视。小孩从早到晚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没人管。我们就全靠各自的想象力。当时在每家的后院里,都有我和小伙伴们精心挖掘的复杂的战壕(别忘了,那是二战刚结束不久,战壕司空见惯)。

可是,即使是最富想象力的孩子所能想出的花招也是有限的,只能支撑我们这帮男孩子玩几个小时,然后我们还要找别的乐子。于是,就有了那个命中注定的夏日——我们在午饭前一个小时就结束了战争游戏。我和另外两个小朋友——他们都是10岁,比我高一年级——斯图尔德和达利,站在我家后院。突然,他们俩向我提出挑战:“我打赌你不敢去哈林格老太太家的园子拔她种的菜。”哈林格老太太有个菜园,她自己称它维多利亚花园,是整条街上最大最好的,这花园占据着她家整个后院,除了最尽头有个鸡窝在我们的战壕保护之下。

作为男孩子,我可不能不接受挑战,从来不能!没几秒钟,我就像新闻纪录片里勇敢的战士在诺曼底登陆时那样,匍匐前进,爬过作为两家院墙的葡萄藤。我想象着子弹在我头顶上嗖嗖地呼啸而过,冲上了战略阵地——那刚刚除过草的几垄蔬菜地。

宛如一个训练有素的突击队员,我揪起一根又一根胡萝卜,一头又一头洋葱,一个又一个大白萝卜。我从来没体会过如此这般的兴奋,这兴奋来自于明目张胆的破坏,那种毫无顾忌的、让人爽到家的破坏。我完全沉浸在破坏的快感之中,没注意到敌人已经迫在眼前了。我最先察觉的是在前进的方向上有个影子,我本能地抬起头看看天上有没有敌机。可这当口,整个地平线都被哈林格老太太恐怖的身影占据了。

她在家里的厨房看见我爬过来,也看见斯图尔德和达利在葡萄藤边,一看他们俩正要逃跑,她叫住他们,问道:“你们往哪儿跑?”“不是我们干的,不是我们干的。”这俩人像打机关枪似的把这话重复了几百遍。一轮的子弹发射完毕,他们俩醒过神儿来,开始换上弹药,继续发射:“我们叫他别干,我们叫他别干!”还是我的朋友我的哥们儿呢!“好吧,你们走吧。”老太太发话后,他俩一溜烟地跑了。

剩下我一个人,独自站在泥里,独自站在被我掰掉的果实的尸体之中,独自站在那显然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的笼罩之中。

父亲的冷静和克制

老太太把她的战俘押送到隔壁的菜院和房子。我被交送回目瞪口呆的妈妈手里,妈妈一个劲儿地向哈林格老太太赔不是,不光为我的所作所为,简直为我的存在本身道歉不止。然后妈妈转向我,说:“回你屋去,等你爸回来收拾你。”

我想,当今的妈妈们不会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了。可那是40年代的俄亥俄——管教子女是父亲的任务。那会儿的凯多街上,没有一个孩子不被“等你爸回来收拾你”这句话吓得心惊肉跳。或许在这儿我该加上几句。没有任何什么事情比等待,尤其是等待注定的厄运的降临更让人痛苦不堪。我独自在自己的房间里等呀等呀,等过那个无比漫长的下午的每一分钟。

终于,5点14分,传来了我爸爸开车回来的声音。隐约的说话声,通往后院的纱门嘭的一声被打开。他们肯定在考察战斗现场,研究那些(蔬菜)尸体。我妈妈特意要求哈林格老太太原封不动地保留现场,好等我爸爸回来自己看个究竟。

我爸看过后,后院的纱门又嘭的一声被关上。脚步声往楼上来了。正如圣经里描绘的那样,“整个大地在颤抖”。

他的声音低沉克制:“你为什么要这么做?”9岁的我,不是毫无智力,我努力想了几秒钟,或许有办法逃过此劫。

然后开口道:“斯图尔德和达利他们……”我两字还没说完,父亲就打断我道:“是你干的。别提别人。是你把园子里的菜都拔了。你为什么这么做?”接下来的是可怕的沉默。我连自己也搞不清为什么这么做——除了他俩鼓捣我之外,可这个理由已经说不通了,我其他的什么也说不上来。我从未体验过那种没有丝毫声音的静,让人无法承受的静。以十亿秒分之一的速度,我急速地瞥了一眼父亲的面孔,那是摩西从西乃山下来,发现以色列人拜金牛为神时的面孔;那是摩西将要砸碎刻有十诫的法版之前几秒钟那暴怒的面孔。

“你为什么这么做?”我想不出任何理由,无法解释凶恶的罪行。我回答不出来。最后,父亲用同样克制的语调又问——“你打算怎么办?”我还是什么也想不出来。可怜的我琢磨着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拔出来的菜再插回去,可心中一个声音警告我最好别试。那我能干什么呢?

终于,父亲开口说:“首先,你把你攒的所有的钱都给哈林格夫人送去。”“我的小猪存钱罐?”我对自己还能开口说话感到既吃惊又有点安慰。“我的小猪存钱罐”是陶瓷的。我从桌上拿下来,倒过来摇了摇,说了句再愚蠢不过的话,“可钱不出来呀。”父亲说:“噢,没问题,会出来的。”他抓起小猪,高举在空中,然后用力砸在地上,钱罐摔得粉碎,里面的零钱四处纷飞。“一分不落都找回来,给哈林格夫人送去。告诉她你对不起她,告诉她从今天往后整个夏天,你每天都在她的菜园子里劳动。”

于是,我拾起所有的积蓄,整整7块钱的钢镚儿(大约相当于现在的35块),不小的一笔呀,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攒出来的,一分不差。我看见床上的挂钟指向晚上6点。街上大多数家里的晚饭已经结束了。没人五点半以后吃晚饭。哈林格老太太该出来坐在门廊上乘凉了。所有的邻居都会出来坐在门廊上乘凉。我会成为凯多大街上头条晚间新闻,从现在六点整,从这个门廊传到下一个门廊,传遍整个家家户户。我几乎都能听到人们的议论声:“想想看,这可是凯多大街上百年不遇的大罪呀。”

我的世界又重返光明

我捧着放在锡罐里的巨额财富,走了过去——独自一人——朝邻居哈林格家走了过去。我把脸贴在他家前门廊的纱门上,看见了哈林格老太太正坐在椅子上等着罪犯送上门来呢。我敲敲门,“进来。”门廊上,她的儿子哈林格先生站在她身边,还有她的孙子约翰,那个比我大五岁,看上去庞然大物般的14岁少年。他们俯视着我,好比马戏团的观众看着加演的节目里的双头怪人。我就是那变异了的怪人,他们一家安静地、饶有兴趣地盯着,看我结结巴巴的表演。我按照父亲的指示,把所有的钱都交给了她,向她道歉,并保证整个夏天都在她的菜园里劳动。哈林格老太太无声地接受了,之后只说了句“你可以走了”,便打发我走了。

我打开纱门走出他家时,感觉到左邻右居前院门廊上有上千只眼睛正盯着我看。当我走下门廊的时候,整个人类历史似乎都停滞不前了。地球上所有的人必定都在充满鄙夷地看着我。我两眼紧盯着地面,回到家,回到自己房间里。我知道我没有晚饭可吃,天气很热,我独自躺在床上,大汗淋漓,被鄙视、被拒绝、被剥夺财富、被孤立,我这辈子算是完了。

大约晚上8点半,父亲跟往常一样,来到我房间做晚祷。和往常一样,他坐在床头。和往常一样,我向上帝和父亲祷告。最后,我们沉默了几秒钟,可怜的我打破了沉默,说:“爸,对不起。”“我知道。”他说着,手指在我头发里滑动了几下。然后,他站起身,下楼去了。

他说了“我知道”,这简单的两个字竟能有莫大的力量。生命中有什么比得到理解更可贵呢?简单的两个字,让我明白,他了解我为什么会干出错事;他了解我深感愧疚;让我不再孤独无依。

还有他那简单的动作——手指在我头发间滑动。尽管我犯了错,我感到他不但理解着我,还爱着我。

两个简单的字,一个小小的动作,顿时,我的世界又重返光明。我躺在枕头上,香甜地睡去。

家长不应该如此娇惯孩子


今天早上我正在给孩子们进行晨检,帮助孩子们脱衣服,接孩子中午吃的药,这时刘老师来到我班对我说:“陈老师,外面有个家长找你。”我安顿好孩子们,赶快向幼儿园门口走去。

走到门口一看,只见鹏鹏的妈妈站在车门口。一边商量着鹏鹏,一边用手给孩子擦眼泪。而且鹏鹏的小手一直不停地打着妈妈的脸。他的妈妈一点儿反应都没有,总是用商量的口气劝鹏鹏下车。我问鹏鹏妈妈:“这是为什么呢?”鹏鹏妈妈说:“他刚才在家里和姐姐闹别扭了,走到幼儿园门口就是不下车了。”于是我来到车门前,对他说:“鹏鹏,来跟陈老师。”可是鹏鹏的身子使劲贴在车身上,他的妈妈无论怎样商量他,他就是不下车,而且还是一直用两只手不停地打着妈妈的脸。这时他的妈妈嘴里不断地说着:“鹏鹏是个好孩子,快跟着陈老师吧。”一边说着,一边躲着儿子的小手,还用纸给儿子擦眼泪。这一幕让我看在眼里,心里有很深的感触。

这时,我对鹏鹏说:“鹏鹏,陈老师现在带你去玩滑梯吧。陈老师说话算话,咱们现在马上就去玩滑梯。”这时的鹏鹏才一步一步走到了车门口。于是我把他抱下来,带着他来到了滑梯上玩了一小会儿。然后把他带到了活动室。进活动室后,我问鹏鹏:“你和姐姐到底是因为什么呢?”鹏鹏说:“姐姐在家里看书,我用手给姐姐挡着眼睛,所以我和姐姐打起来了。”

事情到这里,我也清楚了。原来是鹏鹏在家里给姐姐挡着眼睛,不让姐姐看书,才引发了他和姐姐的矛盾。可是事后从鹏鹏妈妈那里我才得知,在家里当鹏鹏给姐姐挡眼睛的时候,妈妈不但不批评他,反而对我们说,鹏鹏的手这么小,怎么能挡住姐姐的眼睛呢?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当鹏鹏用两只手打她的脸时,她竟然无动于衷,仍然商量着孩子下车。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好几天了,可是它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让我对这件事有了很深刻的反思。事后,我还和同事们说起这件事情。老师们都说:现在的家长到底怎么了?他们为什么如此娇惯孩子,这对孩子是好事吗?对孩子的成长有利吗?虽然这个孩子是二胎的男孩,家长也不应该这样的呀。如果家长坚持这样下去的话,以后说不定孩子会怎样呢。在这里,我要呼吁一下现在的家长朋友们:千万不要太溺爱孩子了!该惯的惯,该管的管。否则家长自己种下的苦果最终只能自己品尝了。

表扬孩子≠鼓励孩子?差别如此惊人


一句话即可区分表扬与鼓励

曾经有研究人员做过一个实验。首先,让孩子们独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图任务。研究人员每次只从教室里叫出一个孩子,进行第一轮智商测试。测试题目是非常简单的智力拼图,几乎所有孩子都能相当出色地完成任务。

每个孩子完成测试后,研究人员会把分数告诉他,并附一句鼓励或表扬的话。研究人员随机地把孩子们分成两组,一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关于智商的夸奖,即表扬,比如,

“你在拼图方面很有天分,你很聪明。”

另外一组孩子得到是一句关于努力的夸奖,即鼓励,比如,

“你刚才一定非常努力,所以表现得很出色。”

为什么只给一句夸奖的话呢?对此,德韦克解释说:“我们想看看孩子对表扬或鼓励有多敏感。我当时有一种直觉:一句夸奖的话足以看到效果。”

受到鼓励的孩子,更勇于接受挑战

随后,孩子们参加第二轮拼图测试,有两种不同难度的测试可选,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参加哪一种测试。一种较难,但会在测试过程中学到新知识。另一种是和上一轮类似的简单测试。

结果发现,那些在第一轮中被夸奖努力的孩子中,有90%选择了难度较大的任务。而那些被表扬聪明的孩子,则大部分选择了简单的任务。由此可见,自以为聪明的孩子,不喜欢面对挑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德韦克在研究报告中写道:“当我们夸孩子聪明时,等于是在告诉他们,为了保持聪明,不要冒可能犯错的险。”这也就是实验中“聪明”的孩子的所作所为:为了保持看起来聪明,而躲避出丑的风险。

挫折会让接受“表扬”的孩子倍受打击

第三次,所有孩子参加同一种测试,没有选择。这次测试很难,是初一水平的考题。可想而知,孩子们都失败了。

先前得到不同夸奖的孩子们,对失败产生了差异巨大的反应。那些先前被夸奖努力的孩子,认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

这次测试中,德韦克团队故意让孩子们遭受挫折。接下来,他们给孩子们做了第四轮测试,这次的题目和第一轮一样简单。那些被夸奖努力的孩子,在这次测试中的分数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而那些被夸奖聪明的孩子,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却退步了大约20%。

表扬与鼓励的不同结果,差别令人震惊

德韦克一直怀疑,表扬对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但这个实验的结果,还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释说:“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在后面对孩子们的追踪访谈中,德韦克发现,那些认为天赋是成功关键的孩子,不自觉地看轻努力的重要性。这些孩子会这样推理:

“我很聪明,所以,我不用那么用功。他们甚至认为,努力很愚蠢,等于向大家承认自己不够聪明。”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面对孩子,你必须要懂得

鼓励是指鼓劲而支持,表扬则是指对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扬。

鼓励通常是针对过程和态度的,

“爸爸看到你这学期的努力,真为你骄傲!”

表扬通常是针对结果和成效的,

“爸爸看到你成绩提高,真为你高兴!”

多鼓励,少表扬;多描述,少评价,避免孩子被表扬绑架而输不起。不让表扬成为孩子的“紧箍咒”,要让鼓励变成孩子学习生活中的“定海神针”。其实家长有时候分辨不清鼓励和表扬的区别,就像唐僧也分辨不清真假美猴王。

相信《生命是如此美丽神奇》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生命幼儿小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攀攀,你的笑容如此美丽 幼儿园的一天是烦琐的,幼儿园的一天也是充实的,幼儿园的一天更是快乐的!攀攀是个内向而胆小的孩子,他是下学期刚来我们太阳班的,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每天都拉着爸爸的衣服不肯爸爸离去。看着别的孩子快快乐...
    2021-12-18 阅读全文
  • 月亮如此美丽优秀范文集锦9篇 在语文课程中作文的地位不言而喻,要学会写好作文除了要多加阅读以外还要多加练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关于月亮的作文的模板呢?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感染他人,打动人们。优秀的关于月亮的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如此美丽优秀范文”,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2022-10-08 阅读全文
  • 自由绽放生命个体的美丽 三下午我们进行了民间游戏《炒黄豆》。游戏开始前,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游戏儿歌,在学会儿歌后,我和褚老师合作示范,并请他们一起帮我们念儿歌。接着再让个别孩子上来尝试,游戏的重难点在于怎么“翻跟头”上...
    2021-04-12 阅读全文
  • 我是老师,我是妈妈、美丽的小鱼 这个学期很特别,自己带小班,自己的儿子也上小班。一个月下来,我看到了儿子的变化,同时也让班级的孩子有所变化,我知道妈妈们是怎么想的,因为我和他们是有共鸣的,所以在工作的同时有很多时刻是带着双重身份去实...
    2021-04-12 阅读全文
  • 生命是信仰作文收藏五篇 生命需要信仰,信仰就像光明一般,给予万物希望,我们需要信仰,信仰是救赎是恩赐,信仰使我们被称之为人!那么,一篇优秀的关于生命信仰的作文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生命是信仰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8-04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一天是烦琐的,幼儿园的一天也是充实的,幼儿园的一天更是快乐的!攀攀是个内向而胆小的孩子,他是下学期刚来我们太阳班的,刚上幼儿园的时候,他每天都拉着爸爸的衣服不肯爸爸离去。看着别的孩子快快乐...

2021-12-18 阅读全文

在语文课程中作文的地位不言而喻,要学会写好作文除了要多加阅读以外还要多加练习,有没有可以参考的关于月亮的作文的模板呢?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感染他人,打动人们。优秀的关于月亮的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栏目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亮如此美丽优秀范文”,供大家收藏参考,希望能提供一些帮助。...

2022-10-08 阅读全文

三下午我们进行了民间游戏《炒黄豆》。游戏开始前,我首先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游戏儿歌,在学会儿歌后,我和褚老师合作示范,并请他们一起帮我们念儿歌。接着再让个别孩子上来尝试,游戏的重难点在于怎么“翻跟头”上...

2021-04-12 阅读全文

这个学期很特别,自己带小班,自己的儿子也上小班。一个月下来,我看到了儿子的变化,同时也让班级的孩子有所变化,我知道妈妈们是怎么想的,因为我和他们是有共鸣的,所以在工作的同时有很多时刻是带着双重身份去实...

2021-04-12 阅读全文

生命需要信仰,信仰就像光明一般,给予万物希望,我们需要信仰,信仰是救赎是恩赐,信仰使我们被称之为人!那么,一篇优秀的关于生命信仰的作文是怎么样的呢?以下是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生命是信仰作文”,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2022-08-0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