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个完美的起跑
发布时间:2021-04-17 简短的给孩子的一封信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我们常会说一句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应该给孩子一个怎样的起跑线,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多掌握点特长,让孩子学起了钢琴、小提琴;有的家长想让孩子多掌握点知识,早早地就让孩子背唐诗。在我看来,从小让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这才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好的礼物,更会让他受益终生。
(一)不追求完美才能完美
一天,我到一个朋友家里去玩,正好朋友的孩子也在家里。朋友的孩子刚满五岁,我去的时候,孩子正在洗自己的袜子,我问朋友:“孩子还小,他会洗吗?”朋友说:“正因为不会,才让他从小学着洗。孩子嘛,就要从小给他们锻炼的机会。” 我又问:“你就那么放心,他能洗干净吗?”yJs21.Com
朋友笑笑说:“这有什么不放心的。洗不干净怕什么。第一次洗不干净,不是还有第二次、第三次吗。总有一天,他会洗干净的。”我打趣道:“像你这样做父母的,我倒是很少见到,你是不是打着锻炼孩子的幌子来偷懒吧?”朋友也笑了,说:“这是偷懒嘛?不!我看倒是你在偷懒。我那次去你家,你的女儿要自己刷鞋,你为什么不让她刷?”
“我那不是看到孩子不会刷吗?就刷一双鞋,洗衣粉一个劲地加,几乎要把一袋洗衣粉都快用光了。有这样刷鞋的吗?再是她现在的学习压力也太大了呀。”我为自己辩解。
“你想让孩子一下子就什么都会呀。那怎么可能?孩子嘛,学什么都有一个过程,你总得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经历由不会到会、由做不好到做得漂亮的过程。教育孩子,就得放弃追求完美的思想。因为这样过于追求完美,就会让孩子失去很多学习体验的机会。比方说你吧,因为怕孩子刷鞋不干净或者说孩子用的洗衣粉太多,就剥夺了孩子学习的一个机会。像这样的事,我们平常见到的太多太多了,怕把手弄出血或者削出来的苹果样子难看,就不让孩子削苹果;担心孩子把菜炒糊了,就不让孩子学习炒菜……这样的事,你听过不少,恐怕你也没少听说吧?你以为这是为孩子好,是不是?你错了!你想一想,你的孩子刚开始学走路的时候是个什么样的情景吧?走得摇摇晃晃,一不小心还会摔一跤,但是你并没有因为孩子学走路的时候样子不好看或者经常摔跤就不让孩子学习走路。孩子刚刚学习说话的时候,发出的音节含浑不清,你也没有因为孩子说得不好就不让她学习说话。为什么?因为孩子刚刚开始学走路和说话,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做得很完美,我们大人也都能认识到这一点,所以我们就能以极大的耐心鼓励孩子,孩子也就渐渐地学会了走路和说话。教育孩子呀,就得用这种方法,不怕孩子做不好,就怕孩子不去做!让孩子自己去大胆地尝试,这样孩子才能一步步地从不完美到完美。你呀,有时就是太追求完美了,反而束缚了孩子的手脚。你呀,应该转变转变思想了。”
朋友的这一番话,让我惊醒。回家以后就让孩子从刷鞋开始吧。哪怕孩子做得再不完美,却是他起跑的一个开端。作为父母,能替孩子遮挡一时,却遮挡不了永远。家长,既要为孩子遮挡风雨,更要让孩子经受风雨。放开手脚,让他们自己去尝试,让他们自己去经历,从错误中学习,从不完美中完美,这才是给他们一个最好的起跑线。
(二)人生的红灯不能闯
这也是发生在我身上的一件真实的故事。已经好几年了,故事是老点了,但对我来说却是常读常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骑着自行车带着女儿出去玩。经过一个十字路口的时候,正好亮起了红灯。我一看岗亭上没有警察,车子一加速就冲了过去。这时,女儿在后面说话了:“爸爸,老师告诉我们红灯停,绿灯行。为什么红灯亮了,你也不停一停啊?”我无言以对,不知该怎样回答女儿的问题,最后只好撒了个谎:“爸爸没看见红灯亮了。”
走过去很远,心里琢磨着女儿话,不禁有点后怕:我确实闯了红灯,不仅是现实中作为交通标志的红灯,更是子女教育中的红灯。
“红灯停,绿灯行。”这大概是交通规则中最为人们所熟悉的了。一个几岁的孩子就已经在幼儿园里记住了这一条。可是这大概也是我们触犯最多的一条吧。想想看,每当红灯亮起时,摩托车、汽车大都能自觉地停下来,可骑自行车的和步行的却常常是猛闯一通,才不管你红灯不红灯呢,只要不叫警察抓住就行了。在这个时候,“红灯停,绿灯行”大概只是堆积在头脑中的一些语言符号而已,它根本不是约束自己行动的一种规则。生活中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也许这样的事情在平常也许算不了什么。但是如果家里有一个正在成长中的孩子,你这样做,那就是闯了红灯了。
也许在总结起教育孩子的经验时,恐怕没有人不强调“言传身教”的重要性。而有时候我们恰恰就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忽视了“身教”的重要性。不是由于不知道它的重要性,而是一些不好的习惯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内心,常常会在无意识中表现出来,而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就像这一次我闯了红灯,并不是不知道不该闯红灯,但由于平时不当回事,习惯成自然。而我的女儿从幼儿园老师那儿学到并记住了这个规则。对她来说,红灯就应该停车。我闯了红灯没有停车对孩子来说就感到奇怪:为什么大人经常说红灯停绿灯行,看见了红灯却不停?幸亏有了女儿这一问,才使我意识到这个问题,使我还有机会补救。否则久而久之,女儿就会认为爸爸说一套做一套,那自然而然在她心目中也就没有了家长的威信,并且她也会仿效家长的做法,说一套做一套,那对她的成长会有什么好处?
平常常听一些家长说我们教育孩子时道理也讲了不少,告诉孩子应该如何如何,不应该如何如何,可孩子就是不听。甚至越不让他做他非那样做。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家长说的和做的不一致,只重言传不重身教大概也是其中之一吧。你告诉孩子对人要有礼貌,不许骂人,可自己却脏话不断;你给孩子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告诉他要尊老爱幼,可你在公共汽车上看到有老人却不让座,甚至当孩子把座位让给老人的时候直骂孩子傻……有了这样的“榜样”,孩子还会听你的吗?孩子会照你“说”的去做,还是会照你“做”的去做?我们知道幼儿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多次行动来强化。如果言行相悖,轻则孩子会无所适从,重则孩子就会说一套做一套,阳奉阴违。
幸亏闯了这个不该闯的红灯,才使我警醒以后再不能闯红灯,任何红灯都不能闯。回来的时候,又经过那个十字路口。正好又亮起了红灯。我问女儿:“红灯亮了,怎么办?”女儿回答:“红灯停。”
家长们,让我们好好地反思自己,给孩子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有一个完美的起跑。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开学季,如何给孩子规划一个完美的新学期?
新学期即将开始了,科学的、实际的学期计划,加上认真的执行,必将促进孩子的成长和进步。那么如何为自己的孩子量身定制一个完善的新学期计划呢?孩子的课余时间又该如何安排呢?
▌如何制定学习计划
一、计划要尽量全面
要想真正完成好学习计划,在考虑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对孩子的学习生活做出全面的安排。应包括社会工作时间、为集体服务时间、锻炼时间、睡眠时间及娱乐活动时间等。这样,在学习时间内才可能精力充沛地学习。
二、安排好常规学习时间和自由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常规学习时间,主要用来完成当天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消化当天所学的知识。二是自由学习时间,是指完成了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后所剩下的时间。这部分时间一般可以用来补课或提高深造。学习较差的孩子,随着学习水平的提高,应经历常规学习时间逐渐减少,自由时间逐渐增加的过程。凡是体会到因为抓住了自由学习时间而给学习的全局带来好处的孩子,就会努力去提高常规学习时间内的学习效率,以便增加自由学习时间,使学习的主动权越来越大。
三、长计划和短安排,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内,应有个大计划
由于实际的学习生活往往无法预测,所以,长计划不可能太具体,不可能把每天干什么都列出来。但是,在学习上计划要解决哪些问题,心中应当有数。应把一个在短期内无法完成的学习任务分到每周、每天去。这样,在每天学习时,就会明白今天的学习在学习全局中的地位。有了具体的短安排计划,长计划中的任务可以逐步得到实现;有了长计划,就可以在完成具体学习任务时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四、从实际出发来制订计划,在订计划的时候,不要脱离了学习的实际情况
指以下几方面:1.孩子知识和能力;2.每个阶段的学习时间;3.学习上的缺欠和漏洞;4.老师教学的实际进度。
从实际出发还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抓住重点。
五、计划要留有余地,计划终归不是现实,而只是一种可能性
把计划完成现实,还要经过一段很长的努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学习的各种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计划订得再实际,也不免出现估计不到的情况。所以,为了保证计划的实现,订计划时就不要太满、太死、太紧,要留出机动时间。
六、提高实践利用率
时间的利用率早晨和晚上,或者说一天学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的时间,可以安排着重看记忆的科目,如外语等;当心情比较愉快,注意力比较集中,时间又比较长,这时候可安排比较枯燥,或孩子又不太喜欢的科目;零星的时间,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的时间,可以安排做习题或去学习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学习时间和体育活动要交替安排,文科和理科要交替安排,相近的学习内容不要集中在一起学习,等等。这样安排,在同样多的时间内,由于安排了合适的内容,就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七、注重效果
调整在计划执行到一个阶段之后,就应当检查一下效果如何,如效果不好,应找到原因,及时调整。
主要检查以下这些内容:计划提出的学习任务是否已经完成?孩子是否基本按计划实施?学习效果如何?没有完成计划的原因?通过检查,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改变计划中的不合理部分。
▌如何利用课余时间
课余时间如何充分利用,也是每个家长非常关心的问题。如今都提倡学习减压,课程减少,课时减短,这样一来家长们便会担心学习量会不会不够。
一、选择对的课余辅导班
建议家长们给孩子安排课余学习的时候,不要再针对学校内已有的课程进行补习,而是扩展学习其他方面,这样可以给孩子更全发面的发展,也能在其中找到孩子真正擅长的领域。
1、口语类
英语作为第二语种是相当不错的选择,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可以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当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学习韩语、日语、德语、法语等语种,来为孩子打下一定的口语基础。
2、乐器类
二胡、吉他、古筝、钢琴等眼花缭乱的乐器,不用刻意给孩子指定一款,可以让孩子自行选择对哪一类更加有好奇感。但是选择了以后要督促孩子坚持练习,这样可以从小就灌输孩子“坚持”的重要意义,还能通过练习乐器培养手脑协调能力和记忆力。
3、美术类
如果你的孩子平时喜欢动笔折腾,那学画画是再好不过的了!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质,拥有创造和表现的欲望,心理学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儿童通过早期绘画所获得的知识与经验,可以把智商提高30%左右。
4、体育类
孩子总是精力无限?也许多年后的奥运会领奖台上会出现TA的身影!爱动的娃选择学习舞蹈等运动类项目是不二之选,让他们充沛的精力得到释放的同时,还能拥有棒棒的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二、拒绝参加多个辅导班
学无止境,人的一生都该不断学习,但一定要适量,要循序渐进。不要给孩子在课余生活中排满了课程,平时上学周末还要学这学那,哪来时间吸收那么多溢出的知识呢?
要培养孩子将学习作为兴趣,让他们感受学习新事物是快乐的,是由内而发地想去了解的,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孩子始终无法提起兴趣的那些课外辅导班,不如不要!给孩子多一点自己的选择,不要将大人的思想强行灌输给他们哦!
三、家长们需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并不是学习名列前茅才能在未来有大作为。有的孩子生来是学霸,有的孩子却天生是艺术家!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在某些领域并不出彩,不要去盲目对比,应该帮助他们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切记:学习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四、课余,除了学习还能做什么
健康快乐地成长,才是真正的“必须品”,别给孩子从小就感受太多的压力,这不是什么好事。在课余,你还有很多事可以让孩子去做,比如:
1、学习生活技能
学习一些简单的生活技巧,如:如何处理包扎小伤口、自己的玩具用品等如何整理归类、紧急求救电话拨通后该如何表述自己的情况等。
2、体验职业
去职业体验馆,让孩子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能够感受不同的职业角色,在玩乐中培养职业理想,规划自己的未来,也许能提前发现孩子拿手的事。
3、礼仪修养
教会孩子正确的说话方式,各种称呼该如何使用,从小培养孩子的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看过以上这些后,你是否受到了些许启蒙?对于如何安排孩子的课内学习和课余生活是否有了新的计划呢?家长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经营婚姻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
看到题目,肯定会有很多人疑惑,认为婚姻,其实与孩子没有什么太大关系,两者是一种产出问题,是因为我们踏进了婚姻,所以才有了孩子。但是一个完整的家庭,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相信很多人都会看什么电视剧或者是小说,都能很容易的发现,那些主角肯定是因为身世坎坷,所以把日子过得有点艰苦。
那么我们其实也要思考一下,一个完整的家对于孩子来说到底是什么。其实不光只是什么荣耀,也是那种,让孩子在之中切身感觉到幸福的感觉才是真的足够好。因为我们首先创建的是一个家,而不是什么一个房子,没有感情的样子,这对孩子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我们自己的婚姻,我们心里肯定很清楚,哪里做的比较好,那么哪里又又很大的欠缺呢。首先要说,肯定每个家里面都是有各自的禁区,虽然我们是最亲的人,那么近,但是也要注意别碰触别人的一些禁区,也就是,我们到每个方面都是适可而止,这样才能维持最好的关系。
很多东西的破裂都是因为,两者之间有一个人比较歇斯底里,这样长久下来会让另一个觉得累。还有一种是两者都比较小气,碰撞在一起。那么就绝对没有什么长久走下去的可能了。这些道理我们还是应该教授给自己的孩子了,凡事都不能太钻牛角尖,如果一直都是这样,那么人生与家庭一样都经营不好。
孩子,从起跑线往哪跑才不会输
现在有些家长因为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都在拼命的为孩子的起跑做各种努力。胎教、早教;送孩子上优质的幼儿园;读优质的中小学。问题是起跑前确定的方向是什么?终点是到什么地方?家长的想法很简单,可能就是要读好大学,要成才,要有好工作。这些也都没有什么错误,但是我觉得孩子要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才应该是孩子起跑线的终点,是我们所有家长千方百计为孩子的未来付出的根本目的。这不是简单的要让孩子学好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有适应社会、改造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的能力。
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要为孩子做好起跑的充分准备,准备必须是要围绕终点准备,否则就偏离了方向,结果也必然是要输的。
就业压力的增大
,使得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情更加迫切。但是家长还必须承认一个现实,那就是中国的名牌大学毕竟是少数,能上中国名牌大学的孩子也是少数,已经就读于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也存在毕业后不能适应社会的现象。
因为我们家长的不同,造就了一个个不同的孩子。家长在给孩子确定起跑线目标的时候,也要充分考虑到他,孩子将来的生存能力就会大大降低,孩子人生的幸福指数也会大大降低。
所以,家长在为孩子选择幼儿园的时候,要考察幼儿园是不是以良好的习惯养成、自我生存能力、大胆的想象和创造力为办园目标的,教师是不是以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的。这样的起跑准备才不会使孩子偏离在社会中生存、发展并且能为社会做出贡献的终点目标。
亲子语言培养案例——给孩子一个适宜的起点
背景:刚来到大五班的鑫鑫是个语言表达能力一般的孩子,于是细心的鑫鑫爸爸主动和我们沟通提升语言表达的方法,于是我们尝试以有趣的故事为切入点,因为故事是幼儿喜欢并易于接受的,也是培养和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在鑫鑫爸爸和老师、伙伴们的共同努力下,鑫鑫从默默无闻的腼腆女孩成为了小青蛙故事比赛二等奖得主,鑫鑫的成长过程给予了我们许多的感悟,鑫鑫爸爸的持之以恒的辅导态度和科学的育儿经验也值得我们借鉴。
片段一:故事《小红帽》
爸爸:“故事中说一件什么事情?”
幼:大灰狼要吃小红帽。
爸爸:“故事里还有哪些人物呢?
幼:小红帽、妈妈、大灰狼……
爸爸:小红帽首先遇到了谁?他是怎么帮助小红帽的?”
幼:有一个叔叔……
爸爸:“他说了些什么?”
幼:……
鑫鑫爸爸的反思:
在回忆故事内容,尝试复述故事人物简单对话的过程中他发现:孩子们的回答非常简短和零散,她的现有能力水平还只能关注要故事中最表面的人物:小红帽、妈妈、砍柴的叔叔、大灰狼,对围绕这些人物而展开的故事也只能以片段的形式回忆,对人物间的对话也很难完整复述。面对这样的情况,他原先预设的整个目标:让孩子完整讲述故事,挑战难度是比较大的。
他知道挑战是需要的,但是也要将挑战的难度控制在幼儿跳一跳能摘到果子的范围内,即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难度过大只会令孩子产生过大的挫败感,不愿意表达。于是,他在下一次挑选故事的时候引用了比较简单的故事:三只羊。
片段二:故事表演《三只羊》
爸爸:(小羊首先走上山吃草)
爸爸:谁在那里滴答滴答地走路呢?
妈妈:我是小羊
爸爸:你到山上来干什么?
妈妈:我来吃草
爸爸:你来吃草,我来吃掉你。
小羊飞快地逃下山,遇到了中羊,中羊依然要上山吃草。
爸爸:谁在那里滴答滴答地走路呢?
幼:我是中羊
爸爸:你到山上来干什么?
幼:我来吃草
爸爸:你来吃草,我来吃掉你。
中羊飞快地逃下山,遇到了大羊,大羊依然要上山吃草。
幼:谁在那里滴答滴答地走路呢?
爸爸:我是大羊
幼:你到山上来干什么?
爸爸:我来吃草
幼:你来吃草,我来吃掉你。
大羊飞快地逃下山并找到了中羊和小羊,一起想办法对付大灰狼。
鑫鑫爸爸的反思:
爸爸妈妈的示范表演、团结协作意境、简单的故事情节(分别遇到大灰狼到合作对付大灰狼),重复的句式对话,简单的词语替换,就这样通过幼儿完整、分段欣赏故事,鑫鑫在和爸爸妈妈互动的过程中,已经能完整复述故事中大羊、中羊、小羊和山洞中大灰狼的对白,于是他及时引导鑫鑫尝试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故事表演对鑫鑫也是一个挑战,因此刚开始的时候她的语言表达和动作表情总显得有点拘束,于是他及时参与了孩子的表演活动,通过全家互动的形式,我们愉快地完成了第一次的故事表演,台下的观众(爷爷奶奶)也对我们的表演抱以热烈的掌声。鑫鑫的表演热情也越来越高了
兴趣是儿童学习的动力,给孩子们一个合适的起点,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蜕变。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下午我姐姐回娘家,第一句话是,“她小姨在没在家?”我很高兴地“跳”出去迎接许久未回家的老姐,估摸着有什么好事要找我。只见老姐从包里抽出两张宣传单页,上面赫然显示着一行大字“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详细介绍了孩子应该报的辅导班的名字,如识字特色班、舞蹈特长班、古筝培训班、奥数学习班、电子琴特色班、、、、、、,着急的老姐指着宣传单页放炮一样地说,“邻居家鑫鑫报了识字班,和电子琴班,你说你外甥报什么班?快给出个主意,你是幼师,这方面比我们懂,我不想我的孩子从小就输给别的小孩,快点,多花点钱没关系。”我说,:“这、、、、、、亚历山大呐”。
从姐姐着急的眼神中
,不难看出一个80后新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与困惑。不过,做家长的能够舍得为了孩子的教育前景投下资金是可贺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出色的,各方面都能有所为。在众多家长的蜂拥选择中,我老姐也那般迫切地加入给还在选班行列。在此情况下,不提出我的合理化建议,老姐肯定会否认我。为了满足老姐的要求,我开始与她分析适合外甥女的辅导班。后来老姐的满意而归,我开始担忧起我外甥女的教育问题。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此话一提,家长们开始手忙脚乱地乱给孩子扣上个孩子这不行、那不好的帽子。如此一来,选辅导班大战开始如火如荼。其实,我倒认为,家长们不必操之过急,过早让孩子去接受大人的强行安排,任意违反孩子的生长发展规律,其结果只会更糟。琴棋书画,这个辅导班、那个特长班,表面上能够发展孩子的某项技能,实则抹杀了孩子们的求知兴趣,孩子们在大人的安排下去学习,强行逼迫着孩子,对孩子的发展打了大大的折扣。任何人都不想被摆布,被逼迫。孩子也一样,向往着自由地玩耍,自由的选择自己的喜好。
最后,我要说的是,每个孩子都有个性差异,作为家长最好不要去着急自家孩子哪哪差,强行让孩子过早去接受一些他不愿完成的事项。摒弃“起跑线”说法。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孩子,来满足孩子的发展需要。适合孩子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