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赏识是最奇妙的力量(1)

发布时间:2021-04-16

什么是幼儿园的游戏。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需要经常进行沟通与交流,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赏识是最奇妙的力量(1)》,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长期的基层学校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随时将这些经验用辩证唯物主义和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加以提炼,形成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对教育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人们对他的鼓励成功教育、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等教育思想非常关注,但对其中所蕴含的赏识教育的思想却认识不多。近来重读苏霍姆林斯基的一些著作,我又产生了许多新的感想。我认为苏霍姆林斯基的赏识教育思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以体现:情感和谐的师生观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在满足生理与安全需要后,都希望能寻求一个自己所归属的群体,并在这个群体中获得尊重、关心、爱护和帮助。因此,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作为人师,除了关心爱护学生外,还应该学会尊重、赏识学生,如同赏识自己的职业一样,让学生沐浴在赏识的阳光下。这种赏识表现在具体的教学中,首先就是要协同师生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心理意义上的教学是人的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挥“情感效应”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真挚深厚的情感,是开启学生智力和美好心灵的钥匙,是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动力,更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教师积极的教学情感,可以使教学活动别开生面,生机盎然。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在情感教育研究上下功夫。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不去设法在学生身上形成这种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内部状态,那么知识只能引起一种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劳。甚至最勤奋的学生,尽管他有意识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识记教材,他也会很快地‘越出轨道’,丧失理解因果联系的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师生之间在期望、目标、观点上出现的一些不合谐的音符采取一种积极、宽容的态度对待和处理。教师要允许学生存在个性差异,并应当主动地发现学生的“善良本性”,致力于挖掘他的(哪怕是极细小的)优点和特点。苏霍姆林斯基强调,教师对学生的赞赏若能与学生的意愿、兴趣及心理特征相吻合,则可能使学生优良的一面在学生的精神面貌和行为中处于主导地位,更重要的是,一些不良行为或特征则会随之被淡化和减弱。因此,教师学会了解不同时期学生的心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教师在“移情”之中真正懂得欣赏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同时,教师应改变过去那种“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绝对权威”的作风,如果想做到真正地赏识学生的个性与特点,就应该允许学生说“不”,甚至鼓励他们说“不”,让其充分地“表白”和“暴露”自我,并以此为契机,激发他们的“灵感”,开发其特长和潜能,促使个性自由地发展,这样才能培养出我们今天素质教育中所强调的“具有独立人格、自我完善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真诚与审美的道德教育WWW.yjS21.cOm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培养人的时候,不要忽视:“人的所有方面和特征的和谐,都是由某种主导的东西所决定的……在这个和谐中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就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发展的一切方面的共源。”就个体发展而言,德、智、体密不可分,但“德”是体现个体精神面貌的决定因素,“德”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动力,调节着“才”的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要通过积极的正面教育,努力发掘其人格中每一个闪光点,对其善的行为多加赞赏,触发其处于潜意识状态的道德情感,从而达到“扬善抑恶”的目的,促进其道德品质的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最权威的育儿专家是你


没有两个一样的婴儿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人和人有共性,也有差异性。婴儿也一样,发育有共性,更有个体间的差异性,处处都体现着婴儿自身的特殊性。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比较婴幼儿发育的具体数值或与平均值相比较,看的是方向,不可拘泥于数字,更不可仅仅因为数字不同,就轻率下发育不正常等结论。

新生命有能力适应新环境

除非是先天或遗传性疾病,婴幼儿崭新的生命都是健康的,偶患疾病,也只是孩子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暂时处于弱势而已,需要父母或医生帮助一把,但不需强烈干预。强烈干预的结果,只能弱化幼小生命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在于,当婴幼儿偶染小疾,不必惊慌,给他一个自我挑战的机会。

婴儿情感世界一样丰富

婴儿对未知世界充满了好奇心,有着强烈的探索和冒险精神。孩子们有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潜能,孩子的心智要比我们认为的高得多。但另一方面,孩子对父母又有着极强的依赖性,对未知世界有着难以名状的恐惧感。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性的同时,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空间。尽管孩子天生就具备自己特有的个性,但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对孩子良好个性的养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尊重孩子个性的前提下,给孩子提供温馨、祥和的环境,孩子才能健康地成长起来。

用药减少、减少再减少

婴幼儿疾病扩大化治疗已经在整体上降低国民的健康素质,扩大化治疗导致的“无药可医”并不是耸人听闻。对婴幼儿更应注意,能不用药的绝不用药;能用一种药的,绝不用两种;在考虑药物治疗作用的同时,不可忽视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尽最大可能减少医源性、药源性损害。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告诉父母和我们每一个人,“无药而医”才是对健康最好的呵护。

没有好药,只有对症药

离开病情谈药物的好坏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客观的。父母热衷给宝宝买好药、贵药、进口药,越贵越买,越是进口的越吃,以为这是“好药”,根本不去管这些药物是不是“对症”了。其实,针对某一病症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才是好药。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在于告诉人们,药物本身没有好坏之分,重要的是对症下药。

有同样生,没同样养

育儿离不开社会状况、家庭背景、传统文化等人文环境因素的影响。追求国外的育儿模式,把养孩子当成赶时髦、追潮流,这是谈不上科学育儿的。养儿育女是实实在在的生活,需要父母辛勤耕耘,踏下心来,借助科学的育儿知识,树立正确的育儿理念,这样才能为社会养育出身心健康的孩子。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在于,父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来养育孩子,并在这个过程中完善、提升自己。

父母是最权威的育儿专家

没有一本书能够囊括孩子发展的所有内容;没有一本书能够解决父母在养育孩子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没有一个专家,能够解释孩子成长发育过程中的所有变化。育儿是自己的实践,看书也好,找专家也好,仅是参考,不可迷信。孩子的父母是孩子健康发育的最权威的专家。这一理念的实际意义就是:相信你自己,你的孩子很健康,你育儿很成功。

父母是幼儿最亲密的成长伙伴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行为,尤其是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发育的直接影响因素;父母的行为是孩子的标杆,是孩子心理发育的影响指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有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育;而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幼儿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因而,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角度出发,家长在日常家庭生活中要特别注意情绪控制,谨防因父母不良情绪而影响孩子正常的心理发育。专家提醒家长,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以下几点情绪需要特别注意控制:

1.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父母在孩子面前不做任何避让的吵架动粗,或者家长与他人吵架动粗,都会让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家长经常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会让孩子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因而,家长们必须谨记不要或尽量不在孩子面前吵架动粗。

2.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父母是孩子的最大靠山,父母对生活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生活安全感和成长信心。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者经常表露颓废的情绪,会使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或生活方面的压力,会让孩子心理产生不安全感,对生活怀疑或颓废的生活态度可能会因此伴随孩子的成长,会让孩子身心过早受到不该承受的压力。因而,特别需要提醒家长朋友们,无论你暂时遇到多大的困难和挫折,为了孩子的健康发育,请一定不要在孩子面前抱怨生活或表露颓废的情绪。

3.不要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

有些家长经常毫不避讳地在孩子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这些家长以为,孩子年幼不懂事,在他们面前责骂或批评他人对孩子没有什么影响。事实上,这不仅是一种非常不好的处世方式,更是一种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不良教育方式。这样的行为会让孩子对于家长日常正规教育产生怀疑,也会让孩子因此也学会这种不良的处世方式,会扭曲孩子的心灵,让孩子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影响。

4.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一些家长朋友性格比较极端,对于事物的看法也比较偏激,往往会在孩子无所避讳地发表过激的语言。心理专家认为,家长过激的言语和情绪会让孩子的心理也往偏激的方向转化,会让孩子的性格塑造和心理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因而,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不要在孩子面前用偏激的语气来表达对事物的看法。

最伟大的教育,是妈妈的情绪平和


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母亲的“母”到底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呢?

其实,好妈妈就是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静”。

很多妈妈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个问题,而且立马指出还反复强化,甚至当着更多人的面说我孩子就是什么什么不好。

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不要慌乱,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稳态,孩子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

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

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处处占孩子上风的母亲,孩子只有站下风,最后甘愿站下风,没有一点竞争性,也没有一点动力,极端的会追求叛逆性、破坏性来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长。

第三个字是“慈”。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温柔、温馨、温和。

夫妻、叔伯、妯娌,一个大家庭都因为你而和睦而和谐,让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纳,又壮观不可搅动。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宽阔的天地,这样的母亲形象就是规则,言出就是方向。

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划脚,不是扯着嗓门叫喊就是繃着脸唠叨的母亲,会让孩子慢慢感觉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舒适的,是有意思的,孩子会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亲也将没有任何引导能力,变得更加抓狂。

司马光说:“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不知教也。”

今天的母亲越来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

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赏识教育要有度


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没几天就死活不想去了。家长问他为什么?他说,幼儿园不好。问他怎么不好,他也不说,家长很着急,就到幼儿园去问老师。

老师还以为孩子生病了,也正想问家长呢。正好家长来到幼儿园,老师顺便跟家长交流一下这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老师对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班里吃饭、睡觉还可以,就是跟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我们要求小朋友每次只玩一个玩具,玩完了再换;可他一个人总是拢着好几个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我们劝他,他也不听。让孩子们画画,他不在自己的画纸上画,老是在别的孩子的画纸上乱涂,弄得别的孩子老是告他的“状”。我们把他换到别的地方,他还照样画别人的画纸。

家长回家问孩子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经过再三追问,孩子说是。家长问他为什么老是这样,孩子说:

“老师只是表扬别人,不表扬我。妈妈,你不是说我是最好最棒的吗?老师为什么不这样说?”

真相大白,原来如此。

这位家长曾经特地听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还买了书看。她对这种教育的“绝招”深信不疑,听人家说只要天天向孩子伸“大拇指”,可劲地夸“真好”、“真棒”,就能把一个聋哑孩子送到大学。她觉得这个“绝招”既简单易行又非常的神奇,于是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

平时,家长很少教孩子学什么,也不指导孩子遵守什么行为规则,只是一味地表扬、夸奖。不论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家长总是伸着“大拇指”夸奖孩子:“你真棒!你真棒!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最棒的孩子!”

在自己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比照对象,孩子又缺乏自我评价能力,你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就是不着边际的夸奖孩子也不知道反感。

但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许多孩子生活在一起,老师表扬、夸奖孩子就得有区别,因人而异,且有分寸、尺度。谁做得好就表扬谁,是哪里好就夸哪里,是多好就夸多好。虽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老师对孩子要以表扬为主,但具体孩子的表现总是有差异的,表扬还要坚持事实求是,因人而宜。

老师不能像家长那样,不管孩子的表现好不好,都得说好,都说是“最好”,“最棒”。

那样做,实际上只是在“哄”孩子,而不是“教育”。

一是,总是以“哄”代替“教育”,对孩子是一种“误导”,不能在表扬、夸奖过程中,引导孩子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

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都说“好”,“最好”,“最棒”,那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时间长了对孩子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

这位家长没想到,盲目听信、实施所谓的“赏识教育”,孩子在家里听惯了无原则的夸奖和表扬,到了幼儿园这个群体就不适应了。

这个故事很值得年轻父母深省。

赏识·自信·成功


──赏识教育的策略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赏识,是指充分认识到人的积极因素,并加以肯定与赞赏。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长处,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对孩子进行赏识教育,尊重孩子、相信孩子、鼓励孩子,可以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在实际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对幼儿进行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将自身能力发展至极限的最好方法,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其所能达到的教育效果往往出乎我们的意料。

一、抓往关键,掌握赏识教育艺术

赏识幼儿要有一定的艺术性。实践证明,发现幼儿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老师应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幼儿,发现其“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欣赏。接受和喜爱身边的每一个幼儿,并注重随机教育,不失时机地为孩子的点滴进步喝彩。哪怕是幼儿做错了什么,也切忌大声呵斥,而应该讲究艺术,语气要婉转而富有启发性,既帮幼儿找到不足,又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这样,幼儿才能从教师的态度中敏锐地感到教师对他们的热爱与信任,从而使自己充满自信。

二、多方引导,培养幼儿自赏能力

自信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悦纳自我,对自己赏识是自信的基础,是帮助幼儿形成自信心、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重要手段。而针对幼儿性格特点,因材施教、多方引导,则是培养幼儿自赏能力、树立自尊自信的有效途径。

在幼儿园,培养幼儿自赏能力的方法很多。“击鼓传花”是幼儿喜爱的活动形式,在活动中,老师通过引导幼儿说出“接住花”的小朋友的优点,并给予鼓励和赞赏等方式,既可让幼儿感受到被赞赏的快乐,又培养了幼儿关注别人优点,克服不足的良好习惯;“画日记”,大班幼儿很感兴趣,画“你今天值得称赞、欣赏的地方”,幼儿更来劲。而每天放学前,老师通过引导大班幼儿回忆自己的好行为,同时记录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并向全班小伙伴介绍,回家带给

家长欣赏等活动形式,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发现自己及欣赏自己的好行为、好品质,从而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

三、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

每个幼儿都需要得到赏识,而性格内向、孤僻、自卑的幼儿更是渴望受到赏识。他们很容易被他人忽视,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赏识。面对这些幼儿,仅仅依靠教师“孤军作战”去赏识,是不容易奏效的。这就需要以教师为主导,营造氛围,创设群体赏识情境,发挥幼儿“群策群力”的作用,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幼儿园,利用群体赏识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不乏其例,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的音乐会、画展、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等等形式,都可以为幼儿参与各种活动、让幼儿在群体赏识中体验成功创造条件,都是幼儿自信心产生的重要源泉。

四、家园同步,家长参与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必须与幼儿园教育形成一股合力。家园同步开展赏识教育,能使教育效果事半功倍。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家长们聚在一起,总爱把彼此的孩子进行比较,并会因自己的孩子在某些方面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觉得自己“不会教孩子“而感到愧疚。

实践证明,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赏识教育,是促使孩子形成自信、走向成功的催化剂。幼儿园通过举办家长讲座、设立家长专栏、个别交流、家访等形式,可以帮助家长掌握幼儿教育学、心理学的有关知识,让他们了解到一些现代教育的特点和规律

智力训练是早教最关注的内容


刚刚完成的《大城市社区0至3岁婴幼儿教养现状调查》提出,必须从0岁起就开始关注婴幼儿的成长和教养,并将早期教养与科学育儿水平列为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带养人文化偏低

从上海的情况来看,超过半数的婴幼儿主要是由父母带养,有43%的婴幼儿是由祖辈带养的。调查发现,即便是在上海这样的教育发达城市,仍有70%的带养人的文化层次集中在初、高中水平,由此也造成了带养人较少接受专业的早教指导,只有一半左右的家长参加过早教机构组织的亲子活动或育儿知识讨论。大多数母亲的育儿知识是在怀孕期间从医院获得的,主要是些优生优育的内容,而对宝宝的早期教育,家长普遍知之甚少。

值得关注的是,家长对于早教内容的兴趣依次为智力训练、疾病预防和营养保健,其中有超过八成的家长将智力训练知识看作是育儿的第一需要。

少数家长不动粗

尽管上海婴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体状况较好,但却有40%的孩子需要在父母的鼓励下才愿意与他人交流。约有一成的婴幼儿在与外人接触时会表现得较为紧张,要么紧紧地依偎着父母,要么哭闹不止。超过半数的婴幼儿独立性较差,不能单独睡觉,只有46%的婴幼儿睡在自己的小床上,但床也必须挨着父母的大床边。

调查显示,有76%的家长在婴幼儿犯错误时能采用说服教育的方式,但真正能做到不打骂孩子的家长仅占一成左右。每天都能抽时间陪孩子看小人书或画图画的家长也仅占23%。

早教指导要实用

主持此项调查的华东师大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高向东教授说,2003年上海在全国率先制订了《0至3岁婴幼儿教养方案》,提出要普及婴幼儿的早期教育,但目前沪上早教机构的师资比较紧缺,教师的专业化水平还有待提高。据调查,早教机构教师的学历在本科以上的占31%,其余均在大专以下,甚至还有部分教师的学历在中专以下。而且,早教机构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局限在3至6岁的幼儿园教育技能上,对0至3岁婴幼儿的教养知识较陌生。

高向东教授建议说,早教机构应当通过多种形式向家长提供实用指导,比如,通过定期的讲座来向家长传递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设立咨询处,随时解答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题。

家长赏识教育的误区


在赏识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少家长总不忘记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漂亮话也要看怎么说。不会说的话——漂亮话未必就管用。下面这些漂亮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不止一次,因为不少家教文章就是这么教父母的。说真的,每每看到这些文章,让人简直怀疑那些作者有没有当过父母——没错,那些话听起来蛮好听,也挺鼓劲的,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可认真分析,它们分分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事例1:小凡从幼儿园回来后对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小明。”妈妈回答:“别这么说,小明是个好孩子。”分析:你本意是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不想他对别人过分地指责。但孩子毕竟是在向你表达观点,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他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建议:孩子不喜欢他人总有一些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问他:“小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孩子间的问题。

事例2:6岁的丹丹告诉妈妈今天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分析: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语言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渐渐发觉并非如此,反过来有可能导致自我怀疑,并随之产生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建议:不要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你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要好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事例3:安安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小朋友嘲笑她有个大蒜头鼻子。妈妈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分析:妈妈当然知道自己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可是,你觉得孩子就不知道吗?这宽慰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她甚至可能会因为你不理解她的伤心,从而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建议:先问问她,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告诉她每个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无法比较的。多说几次孩子就会习惯于接受现实。当然,对于能够改变的现实你也可以给孩子提出积极的建议,比如说孩子认为她不够高大,你可以鼓励她多吃饭、多参加运动。无论怎样,你首先要表现出理解孩子的不快,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乱安慰.

赏识孩子的几个细节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位表演大师快要登台演出了,这时,他的一位弟子告诉他鞋带松了。大师赶紧低头一看,说:“哦,谢谢你的提醒。”然后,他当着弟子的面蹲下身子,仔细地把鞋带系好。

弟子高兴地笑了。

等弟子走远了,大师又蹲下来,把鞋带松开。这一幕正好被旁边的一个绅士看到了。他不解地问大师:“大师,您为什么又将鞋带松开了?”

大师回答:“因为我在戏里扮演的是一位长途跋涉的旅行者,鞋带松开正好表现他的劳累和憔悴。”

绅士更加不解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你的弟子呢?”

大师回答:“他能够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能够热心地告诉我,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一定要保护好他的这种积极心。为什么要将鞋带松开,他看完戏后就会明白,但是,保护他的积极性可不是一直有机会的。”

这位大师的可贵之处就是懂得赏识弟子,保护弟子不断学习的积极性。

你是不是觉得自己的孩子身上尽是缺点和不足?你是不是觉得孩子总是不让自己省心,从而哀叹自己是个不成功的父母?实际上,那是因为你不懂得赏识自己的孩子。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杰姆斯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孩子的全部秘密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相信孩子,解放孩子,首先要赏识孩子。”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能够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些父母认为,赏识孩子很容易,不就是表扬吗?表扬谁不会呀?事实上,这种想法是错误的。赏识是一种渗透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表达积极人生态度的激励艺术。

也许你非常熟悉这样的场景:

孩子在期末考试中得了80分,而在上一次的考试中,孩子的成绩是78分,这只是班级里中等的水平。你会怎么做?

埋怨型父母

父母责怪道:“唉,我怎么生了你这样的孩子,总是提高不了成绩。我给你买了那么多的参考书,你怎么就原地徘徊呀?以后你只有扫马路去了!”

中国的很多父母都属于埋怨型父母。在济南一次调查中,有42%的孩子“常常受到父母打骂”;有47%的孩子经常受到过父母“严厉批评”;另有19%的孩子经常受到父母的贬低,父母“常说自己不如别人”。

埋怨型父母总是怀着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他们总是习惯于着眼孩子的缺点和短处,抱怨和指责孩子的不足,进而否定孩子的所有努力,让孩子产生“我是笨孩子!”“我的坏孩子!”的意念,从而在这种负面的意念中不断沉沦,进而自暴自弃,让父母越来越失望。正如美国教育家老卡尔?威特所说:“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宽容和赏识,而严苛的责备会使天才的成长夭折。”

表扬型父母

父母一听有进步就惊叫起来:“啊,这次多考了两分呀,要好好奖励一下,你真是太棒了!我们出去吃肯德基吧!”

许多父母片面地把赏识理解为表扬、赞赏,因此,不管孩子做了什么事情,总是一味地夸奖,有些甚至用物质奖励来刺激孩子。这实际上走入了赏识教育的误区。

尽管表扬是一种正面的激励,但是,表扬的关键是要起到激励作用,重在精神赞赏。马斯洛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提到,物质需要仅仅是人的低级需要,人的高级需要是精神需要。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级的需要。可见,表扬孩子一定要实事求是,千万不要盲目表扬,更不要夸大孩子的优点。

赏识型父母

父母故意惊讶地说:“是吗?”,然后,接过试卷,认真地查看一下,微笑地说:“看来,你是下了功夫的,瞧,这不是提高2分了吗?可不要小看这2分,如果你坚持不懈,每次都能提高2分,那可不得了呀!”父母让孩子一起看试卷:“不过,你看这道题目是因为你的粗心造成的,尽管只有一分,但是,也是挺可惜的,下次一定要注意哦!”

善于赏识孩子的父母总是着眼于孩子的优点和每一个进步,他们能够客观评价孩子的微小的努力和点滴的进步,并能够不断地鼓励孩子充满信心,继续努力,同时,对于孩子出现的失误,赏识型父母能够以宽容、理解的心情对待,并提醒孩子减少失误,取得更好的成绩。

在最近看到的《做最成功的父母——赏识孩子的55个细节》一书中,作者在赏识教育的理念指导下,认为赏识孩子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更应该体现在亲子教育的每一个场景和细节中。只有将赏识孩子的正确理念与赏识孩子的场景和赏识孩子的正确方法相结合,你才能收到赏识孩子的最佳效果,达到赏识孩子的最终目的。作者精心设计了55个教育场景,指导父母捕捉赏识孩子的每一个时机,用恰当的语言和方式表现你对孩子的赏识,这无疑成为每一位“望子成龙”的家长的必修课。

相信《赏识是最奇妙的力量(1)》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幼儿园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化解隔阂的力量是爱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记得去年我所在的班级有个叫刘焕的孩子,特别不爱说话,所以也不引人注意,以至于她由于出水痘没来上幼儿园好多小朋友竟然没有发觉。 而她病愈归来却...
    2020-11-04 阅读全文
  • “宝贝淘”活动 最奇妙的蛋 下面是《“宝贝淘”活动最奇妙的蛋》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今天,大二班走进了一位妈妈老师。当孩子们听到今天由史婕妈妈给我们上课时,他们显得十分兴奋,十分新奇,顿时史婕妈妈被一道道...
    2021-09-04 阅读全文
  • 孩子,你是最棒的 吃饭之前,请小朋友上来讲故事。我请了睿睿小朋友来讲故事,提到他时,他开始紧张起来了。两只手不自觉的开始摸起来,挠挠头,抓抓手,不肯上来。于是我去请他上来,他还是不好意思。我鼓励他说,你不是故事讲的很好...
    2021-03-30 阅读全文
  • 对孩子的教育,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将会...
    2020-07-29 阅读全文
  • 奋斗是青春的力量作文大全5篇 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吧,一些优质的作文书可以为我们写作时提供很多的素材和灵感,作文,可以描写身边的细微事物,也可以大胆想象。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要多观察、多动手写。那么有哪些优秀的作文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奋斗是青春的力量作文”,欢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10-18 阅读全文

作为一名幼儿园的老师,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记得去年我所在的班级有个叫刘焕的孩子,特别不爱说话,所以也不引人注意,以至于她由于出水痘没来上幼儿园好多小朋友竟然没有发觉。 而她病愈归来却...

2020-11-04 阅读全文

下面是《“宝贝淘”活动最奇妙的蛋》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今天,大二班走进了一位妈妈老师。当孩子们听到今天由史婕妈妈给我们上课时,他们显得十分兴奋,十分新奇,顿时史婕妈妈被一道道...

2021-09-04 阅读全文

吃饭之前,请小朋友上来讲故事。我请了睿睿小朋友来讲故事,提到他时,他开始紧张起来了。两只手不自觉的开始摸起来,挠挠头,抓抓手,不肯上来。于是我去请他上来,他还是不好意思。我鼓励他说,你不是故事讲的很好...

2021-03-30 阅读全文

在刘老师的推荐下,我细心地阅读了《给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这本书。事后,对孩子的教育认知有了一个全面的提升。以前,可以说只是要于表面,现在可以由表及里了。 对孩子的教育,我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将会...

2020-07-29 阅读全文

作文相信大家都写过吧,一些优质的作文书可以为我们写作时提供很多的素材和灵感,作文,可以描写身边的细微事物,也可以大胆想象。写好作文的前提就是要多观察、多动手写。那么有哪些优秀的作文是能给我们参考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奋斗是青春的力量作文”,欢迎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2022-10-1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