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专家:培养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

发布时间:2021-04-16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专家:培养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新学期正式上课的第一天,不少小学生特别是刚从幼儿园升学的一年级学生感到不适应:上课迟到、昏昏欲睡、铃声响了不知道该干什么、放学文具丢了……教育专家表示,这是“幼小衔接过程中的学习、生活习惯问题”,家长要协助老师帮孩子尽快适应,习惯比知识更重要。

最好晚上睡早点

开学当天,汉口百步亭一小学一年级教室门口,8:30晨会铃响后,有近十名小学生陆续赶到。班主任王老师表示,除了因为天气下雨,孩子还不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也是一个原因。她说,小学一般要求在8:30以前到校,而且要在家吃早饭,这样孩子早晨起来的时间就提前了。中午,小学的休息时间一般是2个小时,不能像幼儿园那样有足够的时间午睡。所以孩子到了下午的时候就很困乏,听课质量也不理想。

对此,有专家称,为了保证充足的睡眠,最好让刚入学的孩子在晚上8点半左右入睡,到高年级也不超过9点钟。

用铃声培养时间观念

“上小学以后,多了一种声音——铃声(现在通常以音乐代替)。有的孩子不知道铃声是干什么的,有的听到铃声还想再玩一会儿,不愿意进教室”,武珞路小学一年级雷老师表示,这是由于刚入学的孩子时间观念还不够强。Yjs21.coM

市教科院专家称,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除了要教会孩子认识时钟,可以在家刻意地强调一下时间的概念,比如,2点了,该睡午觉了;5点了,该吃晚饭了;8点了,该洗澡了。一段时间以后,孩子就会明白,到什么时间就应该做什么事情,不能够拖拖拉拉,也不能够随意改动。

让孩子独自处理自己的事

上学以后,需要自己保管和记住的东西一下子多了许多,许多小孩子以前并没有这样的经验,缺乏独立意识。武珞路小学一年级雷老师介绍说,常有学生橡皮擦、铅笔等掉了不愿意去捡,这样一学期下来老师那里有大量的文具没有人认领。

市教科院专家称,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可以再买,但自己的东西自己独立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父母可以让幼儿自己收拾和摆放自己的玩具,同时让孩子独立去记住一些重要的东西,比如明天的作业和要带的东西。即使孩子忘记了,家长最好也不要提醒,老师会批评他,有过几次教训后,孩子就会明白,记住老师交代的任务是自己的事情。

参加班级劳动让小手灵巧起来

汉口百步亭某小学一年级王老师称,从上课第一天的班级劳动情况看,大多都是家长替孩子在做。她说,孩子入学后,还是要参加一些班级劳动,如擦桌子、扫地、擦黑板等。

市教科院专家称,孩子如很少参加班级劳动容易遭受挫折。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父母就应该安排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让他们的小手灵巧起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6岁前亲子关系比知识更重要


导读:健康的亲子关系比让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尤其在六岁以前。

当下的社会氛围有很强的紧迫感,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家长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然而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劳动部育婴师资高级培训师孟迁提醒家长:其实,赢在起跑线,却输在中途的例子特别多。“很多最后有成就的人,起跑线上的表现都是很差的。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说,这个口号都是站不住脚的。”

专家认为,人们对于这句话的热衷源于内心的焦虑:对于孩子的未来没有多大的把握,所以只能靠眼前的优势来获得安全感。怎么“赢在起跑线”上呢?很多家长都把注意力放在知识、技能上,比如认识多少汉字、会几种才艺等。但“其实童年在技能和知识上的优势对于孩子整个人生的积极影响是微乎其微的”。

“好关系”胜过“好教育”

孟迁表示:在孩子六岁以前,更重要、更有意义的是亲子关系。“好的亲子关系本身就是好的教育,亲子关系不仅是教育的方式,也是教育的内容。如果亲子关系不好,你会发现你很难教育孩子,你说的他不爱听不想听,你就没有什么办法;如果亲子关系好,不仅孩子更加合作,也会在这种亲子关系中学到很多。”专家表示:亲子关系中,“平等”和“沟通”最重要。

平等:平等就是“你重要,我也重要”,如果父母在和孩子相处中能在坚持自己的原则的同时也尊重孩子的需要,那么孩子就会体验并学会“平等待人”,将来走出家门,对别人就会不卑不亢,受人尊敬。

协商和沟通:人和人的想法不同是天底下最常见的事情,相同是偶然的,不同是常态,那么如何处理不同,就需要沟通和协商。“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不懂得沟通,如果孩子在一个有效沟通的家庭中长大,那么孩子的竞争力是非常强的。”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案例:这是一个朋友讲的他们公司的事情。

小周毕业于北京某985重点高校,小马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两人学的专业一样,毕业之后,先后进入了朋友所在的公司工作。由于小周的毕业学校知名度很高,领导对他也比较重视,安排了部门副经理的职位,而小马毕业学校一般,进入公司只是一个普通员工。

小马在进入公司之后,工作很勤奋,同时也注重与同事、领导的沟通交流,工作了几个月之后,由于工作认真、善于沟通、能为团队考虑等,受到了同事和领导的一致好评,获得了很大的进步。

而小周在进公司以后,工作同样也很努力,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少和同事、领导交流,部门有什么活动也很少参加,有时公司组织活动等,小周也很少为部门的同事考虑,大多数时间都是只考虑自己,慢慢地工作一段时间之后,领导和同事也很少和他交流了。小周自己也感觉没意思,工作也不像以前那样努力了。

后来又过了一段时间,小周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外人一样,没有融入到公司的团队中,适应不了工作环境,就申请离职了。在领导和同事的推荐下,小马接替了他的岗位,成为了部门副经理。

当然不是说成绩好不重要,至少毕业的学校好,起点就会相对高一些,但是社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同样重要,甚至会比成绩好更重要一点,所以家长朋友在帮助孩子学习的同时,千万不能忽视综合能力的培养,避免让孩子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

重视综合能力

在注重考试和分数的环境下,一些学生学习很努力,几乎两耳不闻窗外事地学习,成为大家熟知的书呆子。

真正良好的教育,不但要让孩子学习到知识,还要培养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能力,团队精神,情商逆商等。

单纯为了考试而学习,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但是如果因此就排斥学校的教育,就会走上了另一个极端。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宝贵品质,将会伴随他们一生,在今后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中,这些品质能让他们更好地工作生活,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能力培养

当然孩子学习好也是很得要的,除了学习以外,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哪些能力呢?为本教育通过总结后,归纳成了13个方面,分别为自控能力,思维能力,规则意识,适应能力,社会能力,协调能力,表达能力,自信心,身体素质,抗挫折能力,独立性,坚持性,胆商。为了让大家有更直观的了解,我们特意从中选择几个重要的能力详细加以说明。

1、独立自主能力

自主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生存的基本能力之一,为了让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就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能力。例如孩子的学习和平时的生活,让他自己去安排,家长不要替代孩子,更不要什么事情都为孩子考虑好。

如果孩子犯了什么错误,比如忘记写作业或忘记带书了,那就不要太过担心,要让孩子学会承担后果,不要剥夺孩子“冷暖自知”的权力。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活动,比如给孩子报一个夏令营,让孩子跟团去外地旅游几天,家长不要跟着,以锻炼孩子的自主能力。

2、合作能力

现代社会更加注重团队合作,一个良好的团队模式,各人负责自己擅长的方面,这样才更容易获得成功。在各种选拔测试的激励下,大多数孩子单打独斗的能力都很强,但是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却比较低。进入社会以后,沟通能力差、无法与人合作的话,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发展。可以多让孩子参加篮球、足球等一些团体活动和比赛,以培养合作能力。

3、语言表达能力

这也是对孩子非常重要的能力,不仅要“会做”,还要“会说”。有一个青年教师,自己是物理学双硕士,到一所重点高中教物理。但是由于表达能力不强,自己学的东西往往讲不出来,讲的不够吸引人,学生都不喜欢听,导致教学效果也不好。所以学会表达对孩子来说也很重要。

4、终身学习能力

现代各行业的竞争都越来越激烈,要求人们得不断地提升自己才行。所以参加工作也只是学习的开始,不少行业都要求要终身学习。学习的知识是一方面,培养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这才是更重要的。培养孩子具备较强的学习力,这会让孩子终身受益。

5、抗挫折能力

每个人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家长如果把孩子保护的过好,就会导致孩子的抗挫折能力比较弱,遇到一些普通的挫折就容易失去信心。只有面对挫折时绝不放弃,仍然保持自信心,并想方设法去克服挫折,这样才会取得进步。在孩子遇到挫折时,家长就要多鼓励孩子,并引导孩子找出解决方法。

幼升小面试: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个苹果和1个梨等于11个玻璃球,其中1个梨等于3个玻璃球,那么1个苹果等于几个玻璃球?

小铭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请用7根小木棍,分别摆出2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图案。

大象在给小动物上课,兔子在做小动作,小猴在跟小熊聊天,小羊跷着二郎腿,问谁在上课的时候做得对?

小朋友坐在座位上听了15分钟《12生肖的故事》,然后老师让小朋友回答故事里的问题:为什么老鼠那么小却排在第一?

对于幼儿园学过英语的小朋友,老师会让你排列字母卡片,用英语数数,用英语说颜色。

还有一些常识问题,如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父母的电话是多少?如果家里有人生病了要怎么办?如果家里着火了怎么办?一年共多少个月?现在是什么季度?

……

随着“幼升小”入学面试的陆续结束,热心的家长们通过孩子的回忆,纷纷在网上晒起了各小学的面试题目。语文、数学、英语、体育、才艺、家庭基本信息等,是多数家长总结的考查内容。

由于不能跟随孩子进入“考场”,家长们只得通过孩子的转述来进行面试成功与否的自我判断,心中不乏五味杂陈。网友家长记录:“孩子说她看到老师打的分,第一题(口算)是20分,后面都是10分,没有空着的,可总分是90分。孩子问我,我觉得每道题都答对了,是不是满分就是90分啊?我说是,你得的就是满分。明知道不能苛求,孩子表现得已经很不错了,心里却有点不舒服,孩子哪点出错了呢?唉,想当初孩子考幼儿园出错时我就这心态,三年过去了,一点没变,啥时能淡定呢?”

“孩子可真不容易,考了个够,赶上考大学了。”也许是家长们对于孩子每登上一个台阶都给予了过度的关注,也许确实是入学面试的广度、深度令成人咋舌,难怪,家长们在得到孩子的小学录取通知单后,发出了“不管怎么样,终于‘上岸’了”的感叹。

思维能力强于知识掌握

“教委明确规定,幼儿园升入小学免试就近入学,所以我们不会开展动笔考试的项目。”东城区景泰小学校长陈培荣告诉记者,由于今年报名学生人数众多,在满足了片内学生就近入学的需求外,其他只能通过择优的方式进行招生。虽然家长存有牢骚,但这是不可改变的现实。“那些没有能够被录取的孩子并不是不好,只是在大环境下,相对而言同别的小孩子相比,在学前教育方面稍有欠缺罢了。”学校对于择优的定位是,通过面试考查学生的学前教育水平、思维能力以及习惯养成。

具体来说,入学面试对于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侧重数学方面,但判断的依据并非是孩子对于教师的提问能否正确作答,更重要的是观察其在教师的启发之下会不会自主思考。其次,入学面试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面试教师通过同孩子的交流,如询问家在哪里,父母从事什么工作,一年有几个季节,父母和孩子的生日等简单内容,观察其语言表述能力。第三,面试过程也是一个孩子生活、行为习惯进行自然展现的过程。如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能有听的习惯等。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每年的面试侧重点及试题都会有所变化。其主要原因并非是学校刻意而为,而是因为如今孩子接受的学前教育都非常好。孩子们考试后会和家长“学舌”,考了几道题,每道题分别是什么内容等。甚至学校当天举办的面试,第一个考生走出考场后,后面的考生就能立刻了解到学校的考查问题了。学校不得不根据每年的情况重新选题,并在考试中进行随时调整。

“我们并不考查孩子在学前教育中学到了多少知识,毕竟,现在有的幼儿园只是以开发智力为准,而不是以知识传输为重。”陈校长强调,最重要的是看孩子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否以此进行有效的思考。如果小学入学就考到拼音、算术等小学内容的话,其直接结果就是未来的幼儿教育会走偏。

培养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


小宝的幼儿园也有学前班、小学和中学的,因为很喜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我也就特别想了解他们的学前班和小学设置。前段时间争取到了去学前班随听一节课的机会。

我对于她们班级的一个小女孩印象很深刻,这个女生长得小小的,也不是特别爱说话,一点不起眼。真正引起我注意的是在“项目讨论”的环节。

当天讨论的是设计下午去社区书店购物的计划,6、7岁的孩子的天性就是“爱出风头”啊,几乎每个孩子都在那里争先恐后地说,好几个都没轮到老师点名已经边举手边对着老师说,“我认识钱,我知道怎么结账”;“我认识路,我们这里出发,出去要经过两个红绿灯”。

那个小女孩一开始也不插嘴,就是默默听着,等到大家一轮说完了,她才举手,得到老师点名后才开口,“我们要不分工一下吧,Bea,你认识钱,那钱就由你和Philip负责;Leo你认识路,那就你和Mia负责带队。。。”她的提议很快就得到大家的支持,每个孩子都有了自己的职责,这个计划就这样很好地制订好了。

因为这件事,我开始对她额外多留意了。我发现,相比有些孩子在自由玩耍时争着去拿自己想要的玩具,她会等待大家先选,然后自己再拿,遇到其他伙伴因为玩具发生纠纷,她还会出主意协调。

相比其他孩子开会时间争着说话让老师看到自己,她总是非常认真地听着,时不时还会点头,然后自己有想法时就会举手等待点名。她的性格挺淡淡的,用大人的标准来看也许就是“与世无争”的样子。

那天参观后,我还特地和班主任老师提到了她,老师给我的反馈,这个孩子虽然不争不抢,但她内心是很有自己主意的,同学们都很愿意听她,很有领导力的一个孩子。

领导力,这是每个父母都希望培养孩子的。随便打开任何一个美国常青藤大学招简章都会强调这点,任何一个公司招聘经理以上职位也会看重这个。但对于孩子世界的评判,我们似乎更容易简单化,印象中似乎就是那个愿意表达、愿意说,凡事都是主动争取第一个,很“厉害”的孩子才是做班长做领导的料。与之相对的是这样的声音,“孩子不声不响,不争不抢,会不会成不了大器?”

但这个学前班的小女孩是特别高高在上,气势压人的吗?完全不是。对于“领导力”这个定义,我们似乎有点走偏了。因为每个地方都在说“领导力”,于是我们都没停下来认真思考,到底哪些素质可以形成一个好领导?

这一点在美国教育中也开始逐渐引起注意了,哈佛大学的领导力学科的Barbara Kellerman教授甚至还提出了“跟随者”概念:先让孩子成为一个好的跟随者,好的跟随者更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其中这两大品质尤为重要:觉察力和合作精神。

觉察力

和大家说过,小宝是个慢热的孩子,我曾经一度也有压力,总是希望她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可以争着说话,可以争着去参加某些活动。现在回头看,其实我也是不经意陷入了追求领导者的怪圈了。

领导最关键的能力就是可以聚拢一群人,让大家都愿意为了共同目标一起完成一件事。如果只是一味鼓励孩子做“第一个”,为了追求表面上的那个“快”,也许反而错失了让孩子观察周围环境的机会。

“你刚刚大喊大叫,你怎么了?”-觉察自己

“刚刚B想拿A的小推车,然后B就大哭了,为什么啊?”-觉察他人

“幼儿园老师在分配任务,你想做什么,那为什么你后来主动把机会让出来了呢?”-觉察环境

就像文章开头的那个小女孩,最后大家信服她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她的觉察,她充分观察了每个人的优势。好的领导力体现就在于可以统筹环境达成任务,而这是需要建立在“懂”人的基础上的。

合作精神

父母的关注就像阳光,洒在哪里,哪里就会生根发芽。懂得竞争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只是一味地教孩子,“你要举手告诉老师你会,你要做第一,你要第一个上去拿这些东西”,这样的教育反而让孩子离培养真正领导力又远了一步。

当一个孩子眼里只有“输赢”和“第一”时,他不仅容易和同伴们成为不必要的“敌对”关系,而且他也会因为怕输而固步自封。我们更需要让孩子建立这样的意识,“如何让大家一起完成一件事,一起解决一个问题,这更有意义”。

当孩子的关注重点从“我”变成了“事情”本身后,他们才能真正地去思考想办法,真正去集结大家的力量,真正去体会全力以赴“做成”一件事的酣畅淋漓,而不再因为一点点个人得失而伤心。

这一点在孩子集体活动时尤为重要,遇到需要有竞争的活动时,不要总是刻意去强调名次,多引导孩子观察自己的努力过程,多让孩子反思,如果重新再来一次,怎么调动外力,如何和他人合作可以效果更好?

伟大的领导从来不是以领导自居,而是关注于自己的努力会发生怎样的影响和改变。领导力从来不该是一个职位名称,而是一个做成事情的目标。

养育孩子过程中,最怕的就是把“目标”和“目的”的顺序搞混了。培养领导力,需要注重培养像今天上面提到的觉察力和合作精神,也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表达能力等。这些领导力的软实力的培养是我们的育儿目标。

但我们绝对不能带着“让孩子做领导”的目的来育儿,不然就会出现一味追求“领导”这个名词表面意思,也会下意识地因为孩子无法达到表面标准而出现“恨其不争”的焦虑或者用力过猛。

目标,是我们每个人生而为人可以成为更好自己的软实力;而目的,只会让我们困于某个单一价值观后裹足不前。

培养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育儿,要有目标,但不要有目的!

教孩子勤奋比夸奖更重要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感,泯灭孩子的聪明才智。后者把本来是勤奋的成果说成是天资的功劳,久而久之,孩子会养成浮躁的作风。

我们说孩子天资聪明,说的是天分,其实孩子的成绩主要是勤奋劳动取得,不能都归功于天资。有句古话叫“笨鸟先飞”,实际上它是一句自勉的话,让后人理解反了。

先飞的鸟,它不怕风险,具有挑战精神,恰恰是我们的孩子应该具有的。人的智商本来相差不多,“笨”,大多是家长强加给孩子的。据介绍,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家们选择412名11岁的儿童进行了六次实验发现:那些被誉为聪明的孩子恰恰过于重视考试成绩,将好的分数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一遇挫折就灰心丧气,不愿再努力选择新的和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而那些被夸奖学习努力和刻苦的孩子,则富有持久的上进心和学习兴趣,他们认为智力及能力是可以通过学习来提高的,从而更愿意承担风险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所以,在评价孩子时,决不能用先天来否定后天。要明白,肯努力是一个最可贵的心理素质,有了它,所产生的动力就会无穷无尽。教会孩子发奋,教会孩子百折不挠地钻研,这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亲子关系比教育更重要


很多时候,孩子长大后出现的问题,多半来自童年,某一件事,某一句话,某一个人,在孩子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从而使其性格和人生发生重大转变。这其中,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最为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则孩子最重要的启蒙导师。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和思想,也在用言传身教的方式塑造着孩子的未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但是第一个老师并不代表就是最好的老师。正如文中所说,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父母的修为,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当你听到”控制是最坏的教育“、“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类似话语的时候,当你看到本文的时候,你是否会反思?又是否会有所改变呢?

父母是孩子问题的根源

“我们自己想象孩子应该是什么样,然后再想象出对付孩子的办法。”这是非常可怕的育儿观。那么,什么是正确的育儿观呢?

我想说的是:亲子关系比教育方法更重要!

大家都听过“性格决定命运”,那什么决定性格呢?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我们童年遭遇的亲子关系会内化到孩子的心里成为内在的关系模式,这一整套内在的关系模式就形成了我们的性格,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母婴依恋关系奠定了孩子的生命底色。童年的关系模式,与我们今天的事业,婚恋,亲子关系,有着丝丝入扣的对应。这么说好像人生是决定论,实际上亲子关系决定的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孩子需要被看见和倾听

我们先说说孩子的“存在感”。存在必须在关系中才能产生。如果婴儿对妈妈笑,妈妈没有反应,婴儿就会不知所措。他会想,“我存在吗,妈妈存在吗,这个世界怎么了?”如果婴儿的各种反应得不到妈妈的回应,那婴儿会活在一个感觉里,就是整个世界都是支离破碎的。

那么,通常的回应有哪几种,并分别有哪些后果呢?

第一个就是重复对方话语中跟情感有关的词。

比如说宝宝跟你说,“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那妈妈可以回应说“妈妈看到了,真可爱!”

这就是重复他说的话。重复对方表达出来的情绪或者你感受到的情绪,去确认它,彼此都会很幸福。

第二种是无关反应。

比如一个小孩子说,“妈妈,我刚才看见了一只狗,好可爱的!”有的妈妈会说:“你作业写了没?”

如果孩子在最初和妈妈的沟通中,经常得到无关反应,那么,长大后,他就会感觉到跟别人沟通是一种很愚蠢的事情,于是变得冷漠。当然,他也可能会非常聪明,在自闭在自己的世界中的时候,思路很清晰,但他觉得跟别人聊天是很无聊的事情。

第三种是情感逆转。

“妈妈,这个小狗好可爱啊。”“报纸上刚报导一个人因为狂犬病死了。”等等类似这种反情感的话,你们会感觉到你的能量出去了,被活生生地拧回去。

当我们成年之后,我们不会记得这个愤怒的,但这个愤怒一直藏在心理,后来就会通过情感逆转表达出来。

第四种,就是不想回应。

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做过一些恶梦,比如自己掉坑里了,或者是遇到其他的危险,就会呼喊“妈妈”,但是妈妈没有回应。这让孩子会感觉“要死了,妈都不会来救我”。

如果你想暂时自己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意回应孩子,你可以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想跟妈妈互动,你的要求很好,但由于妈妈自己的原因,妈妈想自己待一会,这不是你的错。半个小时后妈妈再陪伴你好吗?”

控制是最坏的教育

下面,我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一些儿童的行为习惯:

孩子吃手指,要不要制止?

首先,孩子为什么吃手指,有人研究发现胎儿在肚子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吃手指了。婴儿觉得把手举起来,然后还可以放进嘴里,他会非常喜悦,就像发现新大陆一样,是一项壮举。

孩子在1岁之前,探索世界的工具就是嘴巴,他会把所有的东西放到嘴里去试探。

有的家长很紧张,其实孩子是非常非常小心的,处在全然觉知的状态当中的,只要他们不被打扰,就不会有什么问题。我们只要保证周边的环境安全卫生,就尽量让孩子们自由探索。

有的孩子就是比别的孩子行动得晚,那是因为你的孩子有独特的特点,不要把他纠正成流水线产品,千篇一律,孩子所有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呵护的,而不是去改变。

别让你的控制欲成为孩子的枷锁

只有我们体验过了,我们的智力才会发展。我爸爸对我很好的一点就是爸爸很少用结论吓唬的方式教育我。我小时候跟他一起钉钉子,刨木头,这些看似危险的动作成了我童年有趣的回忆。

孩子天然地处在觉知的状态中,他不会有事没事把自己弄伤了。比如小孩爱玩刀,我们可以跟他一起去摸刀,慢慢地去摸它,让孩子自己去体验这种感觉。有过刀子体验的孩子,外出时被绳子缠住,他才会寻找类似刀子的尖锐物品去割断绳子,这就是智力发展。而只学习过刀子很危险这个结论的孩子,是没有能力自救的。

如果我们只是学到了一些结论,我们的智力是没有发展的,我们发展的是恐惧和制约。我见过很多小孩,长得很高,楼梯都不敢下。妈妈时刻处在焦虑当中,孩子觉得探索新世界是件很恐怖的事情,摸索新事物觉得危险,孩子从小学会了恐惧和制约。

控制就等于扼杀精神生命。你如果管他吃饭,他觉得吃饭就是痛苦,你如果要管他学习,他觉得学习就是痛苦。我控制你,你的意志就不存在了,存在的就是我的意志。

你的控制欲伸向哪里,孩子就会感受到无穷无尽的痛苦。

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

很多家长问我,要不要给孩子定规矩,当时我想的是法律说合同的主体是要有民事行为能力的平等的人,才能定合同。孩子不是一个独立的行为人,怎么跟你定合同呢?怎么跟你定一个交换的条件去执行?这是不合理条约。规则的意义就是维护双方的感受。

有的妈妈问我,她的孩子都会刷牙了,还要她帮忙一起刷。我问她和孩子一起刷牙的过程中,你们的感受是什么,她说都很开心啊,我说这有什么问题吗?孩子如果学到遵守规矩等于难受,那他以后怎么自觉遵守这个规则呢?如果这个规则让孩子很开心,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结果。规则就是这样产生的,两个人的感受都被照顾到,这个时候的规则就等于舒服,当没有人监管的时候,他还是会愿意遵守规则的。

孩子有了坏习惯怎么办?

每一个乖孩子都很可怕,他们一生都在按父母的规矩做事,他们认为自己是乖孩子,别人一定要爱他。当他们遇到巨大挫折,再乖也没人爱,乖的逻辑被冲击到崩塌,就会发生很可怕的事情。

我有一个朋友,要离婚,他说我过去所有的事情都是父母安排的,我想做一件父母没有安排的事情,那就是离婚,他其实不是没有感情了,就是因为他被压制的太久了。

任何控制都会遭遇反弹,不管是多么正确的控制。

每一个顽固坏习惯的背后,都是匮乏爱的痛苦呐喊。

如果你的孩子存在一些坏习惯,你可以告诉他“宝贝,你不管怎么样,都是我的孩子,我知道你的生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我没有能力理解,但是我可以陪伴和看见。”

每个灵魂降生到世界上,都有一个使命,这个使命不需要任何督促,只需要爱和自由,他自然就会体验。

家长应该给孩子怎样的爱?

只有孩子自己才知道,什么对他是最好的。我们有多少人是活在焦虑中,就是因为现实跟我们想象得不一样。

为什么说要信任,因为大家看一下这个寓言,干旱时节,小树为自保把叶子蜷缩起来。园丁A看到表象理解本质,及时补水;园丁B什么也不管,小树熬到雨季也活下来了。园丁C学了很多知识,认为树叶伸展是健康的正确的,所以不辞辛劳把叶子一片片掰开——结果可想而知。

我们可以不懂得教育,我们不需要成为心理学家才能生孩子,但是我们要保持一颗谦卑的心,就是你永远不比孩子更知道什么对他来说是最好的。

教育的本质,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我们对自己的觉察体验有多深,就会有多谦卑。看见孩子的前提,是看见自己。

父母是孩子一切问题的根源,爱与自由是唯一的答案。

【亲子随笔】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这个世上,能获得大量财富的人毕竟是少数人,如果财富是唯一的标准,那么大部分人都是不成功的。

孩子如果只学会了升学考试,长大后,只学会了挣钱买房,这样的人生,肯定也是不成功的。

因为他的人生只学会了“有用”。而那些看上去“无用”的教育,去远行、去读诗、去游泳等等,却让生命有更大程度的愉悦。

当满地都是六便士时,那些学了“无用”教育的孩子,还能够抬头看见月亮,并充分体会看见月亮的愉悦。

内心永远知道自己要什么的人,进了社会自然不会内心跌跌撞撞,鲁鲁莽莽。

有人问冯唐:“成长道路上,你最感恩母亲的是什么?”

冯唐回答:“没强迫我做过任何事情。”想了想又说:“作为母亲,她很成功。如果要给她打分,我打满分!”

同样,如果有人问我:“明明,你给你妈打多少分?”

我会回答:“比冯唐的妈妈多1分就行了,多给1分,让她骄傲!”

让孩子过得快乐,成为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一个不流于俗的人,一个不谙世事的人,一个敢于跳出规则的人,真的比“有用”更重要。

在网上,看到一张“小P孩作息时间表”,孩子除了周一到周五学校正常的课程之外,还有古文、钢琴、游泳、英语、拉丁舞等九种课外学习。

孩子妈妈说:“我的每个安排都是有目的,跆拳道为了锻炼身体,增加男子气概;弹钢琴是为了培养艺术天赋,英语是为了出国方便;练毛笔字是磨练他的性子……”

三句话,离不开“有用”、“目的”,这脑袋是被马云挤了吧。

难道马云这样才叫成功,我这样的小混蛋就不叫成功?其实孩子不愿意,不感兴趣,花多少钱,也没多大用,也许小p孩就想满地打滚呢,那就让他满地打滚好了。

孩子最可爱的样子,就是一身臭汗,虎头虎脑,非给他搞成一个小外交官,还是驻沙特阿拉伯的,合适吗?

说什么输在起跑线上,人生哪有什么起跑线,不过是一场奔赴死亡的旅行罢了。

孩子从来不需要相似的人生,行万里路永远比读万卷书有趣,学那些“无用”的,孩子感兴趣的玩意,永远比安排来的教育,带来的美好体验更多,也能使生命得到足够的乐趣和享受。

我们如此沸腾的生活,还是非常可笑的。鼓捣大家头破血流买学区房,报各种培训班,这不叫教育。

培养出一堆“实用主义”的孩子,长大后热衷蝇头小利,贪慕虚荣,然后继续头破血流买学区房,这也不叫大国崛起。

人不是为了改变世界而来的,更需要的是丰富多彩的生命历程,谁说不是呢!

育儿心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育儿心得:成长比成功更重要

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渐变的过程,随着孩子生理、心理的一天天成熟,父母和孩子一方面享受着陪伴与成长的喜悦。另一方面,成长过程中来自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等各种压力、烦恼、冲突,都需要父母和孩子共同应对,用心处理。

一、正确认识自己

1.引导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当孩子在学习中或者活动中取得好的成绩时,引导孩子把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作比较,从而让孩子发现以前不会做的事情现在靠自己的努力都会了,使孩子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增强自信心。

2.引导孩子学会欣赏他人。在集体活动中寻找别的孩子的优点,引导她学会赞美身边的同学,同时鼓励孩子从别人身上学到自己不具有的优点,通过自我控制和父母的提醒,做出调整和改进,不断进步。

二、经营个人长处

1.了解孩子兴趣。孩子的兴趣往往是其天赋的“闪光点”。平时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候,仔细观察,发现孩子的运动能力特别强,身体的协调性、灵敏性特别好,从而也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运动意识,只要条件允许会带她体验各种运动。还有,平时孩子喜欢用各种颜色在白纸上涂涂画画,虽然画出来的东西我们看着什么都不像,但是她却能说的头头是道,这份热情致使我愿意帮助她准备好材料,协助她完成每一幅创作。

2.了解孩子性格。孩子平时比较要强,做事很认真,也愿意把事情做完整做好。但是在竞技游戏方面就比较敏感脆弱,一输就可能眼泪水要出来了,因此,平时也很注意培养孩子正面的竞争心态,让她知道参与的过程是一个展示自己的机会,输赢并不是目的,最重要的是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

三、尊重孩子叛逆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父母要了解出现叛逆现象是孩子自我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

1.理解孩子。父母对孩子的行为不要妄加干涉,如果需要孩子必须遵守的规则,也不要用命令的口气,尽可能以平等的态度征询孩子的意见,给孩子留出选择的余地。

2.尊重孩子。多从孩子的角度考虑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语气是否容易接受,尤其是一些玩笑话,小孩子其实根本没有能力理解大人说的话是开玩笑的还是在取消她,所以父母在与孩子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

3.鼓励孩子。经常口头表扬孩子、满意的表情、深情的拥抱,及时肯定孩子的正确行为,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是应该坚持的,什么事情是不应该坚持的,从而也慢慢的培养孩子的分辨是非的能力。

四、勇于承担过错

特里法则告诉我们:当问题发生时,最好的办法是寻找解决办法,而不是费尽心思地去寻找替罪羔羊。

1.引导孩子保持一颗谦虚的心。让孩子知道面对问题时,如果说“我不是故意的”、“这不是我的错”、“本来不会是这样的”、“都怪……”这些话,是在推卸责任。每个人都有可能犯错,这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学会自己先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做的不对的地方,找出错误,并改正自己的错误才是最厉害的。当然,作为父母也更希望自己的孩子尽量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先考虑一下是否合理,经常能在父母的引导下自我反省。

2.父母不要永远认为自己是对的。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由于判断力不足而做出错误的选择,其实不必过于担心,即使孩子错处了错误的选择,那也是她在体验人生,她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而且切身体会得到的经验往往比父母直接告诉孩子要来得印象深刻。因此,父母请放慢你的脚步,先试图从孩子的角度去重新考虑一次问题,也许就会理解孩子的行为。父母如果发现自己做错了,也应该主动向孩子说声“对不起”。

五、创造良好氛围

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环境的重要性。父母任何时候都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要开心的时候对孩子嘻嘻哈哈,不高兴了就拿孩子撒气;父母在家的时候,要多制造一点欢声笑语,让孩子感受家庭的温暖;父母积极培养孩子的生活技能,如一起打扫卫生、一起锻炼身体、一起游戏等等。

拥有一个幸福的未来,是每个孩子的梦想,也是所有父母的心愿。那么,从现在起,做父母的应多学习、多掌握新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孩子的榜样。

幼儿的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相当多的“新贵”们,从自己的成功经验中,体会到了良好的人际关系给事业带来的巨大帮助。所以,他们很担心自己的孩子从小在优越环境中成长,自我意识过强,将来会孤傲独行,不能接好他们的班。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出现,他们从童年起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和群体意识,从小就给孩子灌输关心人、尊重人的观念,甚至在生活中刻意培养他们的协调力、组织力和号召力。

在教育选择上,小学首先要挑选懂得关怀孩子心灵的学校。他们认为,关怀孩子的心灵,对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健全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其次,再考虑学校的教学质量和英文教学水平。中学选择教学质量一流的学校。他们视名牌中学和有名望的私立中英文学校为自己的“子弟学校”。

在教育目标上,他们认为,孩子一定要到国外名牌大学深造,但不一定很小就送出去。很多家长主张孩子先在国内名牌大学读本科或大学一二年级,然后再出国,为的是先建立起国内的大学同学圈子,以便孩子将来有更完善的人际关系网。

家园共育《专家:培养习惯比学知识更重要》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6岁前亲子关系比知识更重要 导读:健康的亲子关系比让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尤其在六岁以前。 当下的社会氛围有很强的紧迫感,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家长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然而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2021-09-25 阅读全文
  •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案例:这是一个朋友讲的他们公司的事情。 小周毕业于北京某985重点高校,小马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两人学的专业一样,毕业之后,先后进入了朋友所在的公司工作。...
    2020-09-30 阅读全文
  • 幼升小面试:思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2个苹果和1个梨等于11个玻璃球,其中1个梨等于3个玻璃球,那么1个苹果等于几个玻璃球? 小铭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请用7根小木棍,分别摆出2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图案...
    2021-05-01 阅读全文
  • 培养领导力比让孩子做领导更重要 小宝的幼儿园也有学前班、小学和中学的,因为很喜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我也就特别想了解他们的学前班和小学设置。前段时间争取到了去学前班随听一节课的机会。 我对于她们班级的一个小女孩印象很深刻,这...
    2022-01-19 阅读全文
  • 教孩子勤奋比夸奖更重要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
    2021-12-24 阅读全文

导读:健康的亲子关系比让孩子掌握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尤其在六岁以前。 当下的社会氛围有很强的紧迫感,社会竞争空前激烈,生活压力很大。因此家长都希望“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然而中国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

2021-09-25 阅读全文

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也许比成绩好更重要 案例:这是一个朋友讲的他们公司的事情。 小周毕业于北京某985重点高校,小马毕业于一所普通的二本院校,两人学的专业一样,毕业之后,先后进入了朋友所在的公司工作。...

2020-09-30 阅读全文

2个苹果和1个梨等于11个玻璃球,其中1个梨等于3个玻璃球,那么1个苹果等于几个玻璃球? 小铭前面有3个小朋友,后面有4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请用7根小木棍,分别摆出2个正方形和3个三角形图案...

2021-05-01 阅读全文

小宝的幼儿园也有学前班、小学和中学的,因为很喜欢这家幼儿园的教育理念,自然的我也就特别想了解他们的学前班和小学设置。前段时间争取到了去学前班随听一节课的机会。 我对于她们班级的一个小女孩印象很深刻,这...

2022-01-19 阅读全文

据《现代健康报》报道,常听有些家长训斥孩子:“你真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也常听到父母这样夸自己的孩子:“你真聪明,一会儿就把作业做完了。”这都是错误的教育方法,前者是把孩子看死了,极易挫伤孩子的情...

2021-12-2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