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娃娃家、幼儿秋季保健小常识
发布时间:2021-04-12 幼儿保健小常识 冬季幼儿保健小常识 幼儿安全小常识我爱娃娃家,情境一:区域活动时,在娃娃家有三个女孩子,有的穿上妈妈的服饰扮演妈妈,有的扮演小宝宝,我看见你双脚跪在地上,双手撑在地上,听见你嘴里说着“喵喵喵”,原来你在扮演小动物——猫。“小猫”跟在“宝宝”、“妈妈”后面走来走去。
情境二:区域活动时,接着你从娃娃家的卧室走到了榨汁店,你看到其他小朋友在玩榨汁,你排在小朋友后面,你想要参与一起玩榨汁活动。果汁榨好后,你拿来了自己的杯子,开心地喝了一杯水果汁。
情境三:第二天区域活动时,你还是选择了去娃娃家玩。你穿着大人的衬衫,穿上妈妈的高跟鞋,抱着玩具小狗来到了小医院。你抱着毛绒小狗来到了挂号处,你说:“小狗感冒了。”“一直咳嗽,打喷嚏。”“它要吃一点药。”给小狗看完医生后,你又回到了娃娃家,你开始给小狗喂药了。
我的思考:在两天的区域活动中,你都选择了娃娃家,可见你很喜欢娃娃家这个区域哦。第一次你扮演了家庭中的小动物猫咪,再是扮演家庭中的小姐姐,最后扮演家庭中的妈妈,你对娃娃家里的人物角色充满了兴趣,并通过自己的体验感受家庭的氛围。同时你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幼儿秋季保健小常识
儿秋季保健小常识有哪些呢?进入秋季,早晚温差较大,加上气候干燥,幼儿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因此幼儿的衣、食、住、行需要家长注意。
由于早晚温差大,幼儿早晚应该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背后垫块毛巾,或者及时换衣服,初秋饮食应遵循,“增酸减辛,以助肝气”的原则,刺激性的食物应该少吃,容易上火,少吃热量过高的油炸食品,多让幼儿吃牛奶、豆制品、鱼、肉等高蛋白的食品,还要让幼儿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五谷杂粮也不可少,总之要做到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做到平衡饮食,才能减少秋季发病。YjS21.coM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小编推荐
幼儿春季保健常识
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了,这个季节乍暖还寒,气温变化多端,幼儿抵抗力低,容易使病毒和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幼儿呼吸道反复感染,如何有效预防呢?一、家园配合,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和家庭一起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勤洗手,不乱摸鼻子和眼睛,教会幼儿正确的擦拭鼻涕的方法,建议家长早晚可以用冷水为幼儿洗脸洗鼻,以增强幼儿鼻黏膜对冷空气的适应能力。冷水洗脸最好是在夏天或春天天气渐暖时开始进行。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房间的空气流通,必要时可采取一些家庭消毒措施,幼儿床单被褥勤洗勤晒,此外,家长在打扫卫生时,尽量避免尘土扬。二、经常锻炼,增强幼儿体质。孩子在幼儿园每天都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让幼儿得到足够的日光照射,充分呼吸新鲜空气,还为幼儿安排多样化的体育锻炼,以提高幼儿自身的抵抗力。建议幼儿家长充分利用双休日和平时饭后散步时间,进行幼儿乐于接受的亲子游戏活动,循序渐进地加大幼儿的运动量。同时还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注意早睡早起,因为人体睡眠时生长激素分泌旺盛,这对孩子的生长具有积极的意义。三:合理营养,科学安排膳食。幼儿正处在长身体的关键阶段,家长一方面可以为幼儿准备多样化,色香味全的营养食谱,力求营养全面、均衡,保证幼儿获得足够的蛋白质和维生素,满足幼儿的生长需要,另一方面,家园同步,家长在家要鼓励幼儿多吃新鲜水果和青菜、粗粮等,增强幼儿的抵抗力,粗纤维还可以疏通大肠,完成消化的最后一道工序。春季气候干燥,幼儿还应多喝水,活动量加大使幼儿体内缺少水份,多饮水有利于体内有毒物质的排出,有利于体内新陈代谢,减少患病的机率。四:悉心保育,防患未然。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家长应及时为幼儿增减衣服,避免幼儿受凉。在幼儿户外活动时间较长时,穿得较多极易出汗,一旦活动结束,就容易着凉,体质较弱的孩子常常会感冒,所以,家长在带领孩子进行户外活动前,要给穿得多的孩子脱减1件衣服并帮他们把衣裤塞好,以免肚子受凉,同时,随身带着隔汗毛巾,随时观察幼儿的出汗情况并及时为幼儿擦汗,待活动完毕后及时为幼儿穿上衣服。另外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就是要在幼儿开始活动前提醒他们喝水,这样,既可避免因出汗而导致的失水状态,又能防止因口渴而诱发的咽喉炎等。除以上几点做法外,春季感冒流行时家长尽量少带幼儿去公共场所,若家庭成员有感冒症状,则应及早做好幼儿的防护工作,以避免和减少幼儿呼吸道感染的机会。家长朋友们,孩子的健康是我们共同的希望,让我们共同努力,和他们一起健康快乐地渡过这个美丽的季节吧!
幼儿园随笔娃娃家
娃娃家
今天,我去娃娃家做客,家里的人对我很热情。这时,我看见王梓霖趴在地上,我说:霖霖,快起来,不要趴在地上。爸爸黄天浩赶紧对我说:他是我们家养的猫。我一惊,不由地说了一声:啊,你们娃娃家养猫了。“是啊。”再看看霖霖,他还是趴在地上,还会爬来爬去,很开心。接下来,我就注意观察他们是如何养猫的:他们给猫吃东西、给猫理毛、让他在家里爬来爬去,有时还去抱抱他。游戏分享时,我请娃娃家的小朋友来介绍怎样养猫的。也请猫讲讲在他们家里是否快乐。再和孩子们说说养猫要注意卫生。
当我看到娃娃家养猫时,是有点吃惊的。但他们玩的很开心,特别是那个当猫的,也是很开心。我就观察他们怎么玩,然后帮助他们怎样去玩。猫趴在地上不是很好,我就让他们在地上铺块垫子,让猫呆在上面,给他吃、理毛都可以在垫子上。但是如果带猫去散步,适当的爬爬,也挺好的。
孩子自发的游戏情节,我们还是要支持、帮助的,要帮他们更好地去玩。
可爱的娃娃(小班)
昨天下午上阅读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大图书《我的作品》。通过阅读大图书,幼儿学会了小娃娃的制作方法。一个纸盘,一把剪刀,一本旧杂志,一些毛线,一个固体胶。用纸盘做娃娃的脸,毛线做成娃娃的头发,用剪刀剪下杂志上黑色的部分做娃娃的眼睛,红色部分剪成嘴巴,最后用固体胶把这些粘到纸盘上,一个漂亮的娃娃就做好了。幼儿阅读了大图书后对做娃娃很感兴趣,我就请幼儿回家也尝试着做一做。
没想到今天就有三个小朋友带来了和父母一起制作的娃娃,让我欣喜的是他们利用了家里有的废旧材料制作出了不同造型的娃娃。丁丁小朋友用泡沫板制作了一个聪明的一休。嘟嘟小朋友用正方形的硬板纸做为娃娃的脸
,用红色的广告纸剪成一丝一丝的作为娃娃的头发,再用废纸剪出娃娃的眼睛、鼻子和嘴巴,一个不一样的娃娃就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怡怡小朋友做的娃娃真漂亮。她的想法真巧妙,用一个一次性的杯子做娃娃的身体,涂上漂亮的颜色,就变成了一件美丽的裙子。用另一个纸杯底部剪下来做娃娃的头,画上眼睛、鼻子、和嘴巴。多余的用来做娃娃的手和脚,还用一些花边做成娃娃的头发,做出来的娃娃造型非常的优美。
只要我们大胆想象,一些废旧的材料在我们孩子和父母的巧手下变成了一件件手工作品。和我们的孩子一起收集,一起动手制作吧!
娃娃家游戏小记
游戏开始了,孩子们选择了自己的角色进行游戏。突然,只听见孩子们在大声讲话,而且走路的人速度都很快,大家都显得比较兴奋。娃娃家里龚铭依和何王裕晨在烧饭,照顾宝宝。只听见妈妈龚铭依很大声地说:“宝宝肚子饿了,菜烧好了没有啊!”“等一下!马上好了!”爸爸何王裕晨大声回答道。然后龚铭依就抱着宝宝,哄着宝宝。娃娃家里乒乒乓乓的关厨门声,喊声......“奶奶”钱语荌买了菜回来,说:“我买了鱼,我来烧给宝宝吃。”龚铭依就大声说:“不要不要!宝宝不喜欢吃的!”
孩子们十分喜欢角色游戏,在今天的游戏中显得十分兴奋,而且孩子一旦兴奋就容易显得张扬,声音的音量就不容易控制。这种情况对于孩子们自己来说这也可以说是正常的
,但是从今天的游戏情况中可以看出,孩子们的游戏情况所折现出的孩子们语言习惯是不好的,而习惯的养成也并非一日形成的。《指南》中语言领域目标指出:具有文明的语言习惯,小班目标: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在今天的游戏中,孩子们显现出来的礼貌以及文明的语言习惯是缺乏的。
小班娃娃家杂记
这是孩子们第二次玩娃娃家,大多数孩子还不知道可以怎么玩,他们无所事事,走来走去。陈慕柏比较内向,虽然不知道干什么,但是只是在娃娃家内走来走去,可是张俊磊比较调皮,他不知道该干什么,就跑到别的区域里面去了。经过第一次的游戏,曹慧妍知道了娃娃家要照顾娃娃,所以她就一直抱着小娃娃,可是她不知道可以跟娃娃说说话、拍拍她、喂她吃东西,所以就一个劲地去换娃娃抱,从中寻找乐趣。贺佳欣是一个比较活泼、聪明的小姑娘,老师有提到过娃娃家可以做饭,所以,她将所有的蔬菜、瓜果都搬了来,并且拿了一把刀子在哪里切,弄的满桌满地都是,她玩得不亦乐乎。孩子们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很正常的,因为这只是他们第二次参加区域活动,他们并不清楚娃娃家内可以玩什么,可以怎么玩。老师的讲解毕竟是片面的,而且语言的讲解不够形象,很多孩子根本听不懂。
我的教育建议:
1.带领孩子们参观中班哥哥、姐姐玩娃娃家的情形。
2.引导幼儿了解娃娃家中的主要角色,知道女孩子当妈妈,男孩子当爸爸。
3.分块讲解如何照顾娃娃、如何做饭。
4.每次重点指导一点内容,如怎么抱娃娃,怎么跟娃娃说话。
5.教师以角色的身份加入娃娃家,进行角色引领。
我要去娃娃家,我要当爸爸
热火朝天的区域时间开始拉!“我要去娃娃家,我要当爸爸!”说完高宇杰宝贝就兴冲冲地跑进温馨家园了!“我是爸爸!”宇杰宝贝到了区域后就斩钉截铁地对旁边的林雨欣和曹孝凯说到,似乎在捍卫着自己的这个角色,谁也不能抢走。同样是男孩子的曹孝凯就说,那我就当哥哥好了。于是在温馨家园内的小伙伴们都开始述说自己的角色。林雨欣说:“我要当姐姐。”陈语菡说:“那我当妈妈吧!”朱梓雨馨说:“我来当宝宝!”大伙儿都开始打扮自己,穿上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宝宝的衣服,代表自己的身份。
“余老师,你帮我把这个扣子解一下好吗?太紧了!”宇杰拿着大白衬衫过来向我求助。“当然可以!”我热情地回应到,帮他解决了难题。过了一会儿,我轻轻地走到高宇杰身边,蹲下问到:“爸爸,今天你们要干什么啊?”“嗯,我是爸爸!”宇杰并没有正面回答我的问题依然穿着白色的衬衫,手却一直来回捣鼓着脖子上的领带。他似乎被手上的领带难倒了,捣鼓半天也没带上。于是我说:“爸爸,你找语涵妈妈帮下忙吧!妈妈帮爸爸带上领带一定没问题!”宇杰停下手上的动作,低下头想了想,他似乎有些不好意思。“我还是自己来吧!”于是宇杰继续扯领结,咕噜地一下,套进脖子了!“哈哈,这样就可以了!”宇杰戴着刚套上的领带兴奋地看着我说,他似乎没想到自己居然戴进了!“你真是太棒了!现在可以告诉我你今天打算干什么了吗?”“嗯,我等等要包饺子!”说完就拿着饺子到了餐桌上。“我也要包饺子!”姐姐林雨欣也来到了餐桌胖和宇杰爸爸一同动手包饺子了。
家庭里的其他成员在干什么呢?陈语菡妈妈在一旁买杯子,朱梓雨馨宝宝在一旁煮菜,曹孝凯哥哥在一旁蒸蛋糕,似乎都在各自忙乎各自的……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宇杰爸爸低下头想了想要不要寻求语涵妈妈的帮助,最终依然选择自己解决问题,说明宇杰对于爸爸的身份是认可的,但向妈妈求助还是有些排斥和陌生的。宇杰喜欢爸爸的角色,对于自己想干什么都有行动和想法,很多事情都是自己在活动中完成,比较独立。显然在活动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在活动中的其他孩子同样也是各自干各自的,融入在自己的角色里,却忽略了和家庭其他成员的沟通。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孩子们都很明确自己的身份,但似乎缺少了一些家庭氛围的交流。
如果当宇杰在遇到困难时愿意大胆些向妈妈求助,那么爸爸妈妈的交流就会在潜移默化地发生,这样也会间接促进和小伙伴们之间的交流交往。
我也可以问问哥哥姐姐宝宝会不会有什么困难,可以寻求“爸爸妈妈”的帮助?还有哪些东西满足“爸爸妈妈”的需要?家庭成员们一同活动时可以怎样分配任务?游戏继续发展下去还需要做什么?
娃娃家里的小温馨
在娃娃家里活动的小朋友最多体验的就是当爸爸,当妈妈,当宝宝的角色。今天朱朱小朋友满脸笑容的跑进了娃娃家。他对我说:“老师,我今天要当爸爸。”我说:“好的,那你要当一个好爸爸哦!”就这样馨悦小朋友进娃娃家当了妈妈。许晨小朋友进娃娃家后说要当阿姨。看来今天没有小朋友愿意当宝宝的角色。三个人在娃娃家的活动开始了。
当我再次走过去看时,只见她们每个小朋友都抱着一个娃娃。她们说这是她们的宝宝。我看到朱朱很细心的拍着怀里的娃娃,还对着她说:“宝宝,你要乖哦,乖乖睡觉了哦!”只见朱朱拍了一会后,来到摇篮旁边,然后一只手翻开被子一边把娃娃轻轻的放进去。最后朱朱又给娃娃盖上被子。还不忘给宝宝脖子两边的被子往下压一压。好细心的朱朱啊,虽然是个男孩子,但是照顾宝宝非常细心而且有耐心。放下宝宝后看着她还摇了一会摇篮,最后自己觉得满意了,觉得娃娃是真的睡着了才走开。走开前朱朱说:“宝宝乖乖睡觉,爸爸给你去做饭哦!”于是朱朱开始剥豆子,放到碗里,认真的做起了饭菜。
通过娃娃家,小朋友很好的扮演了各种角色。同时在每个角色中宝贝们都能去感受体会各种角色的不一样。孩子们还会把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照顾自己的转移过来照顾娃娃们,能感受到爸爸妈妈是怎么爱自己的。
“娃娃家”帮小班幼儿迈出交往第一步
如今的小班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几代人围着一个孩子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渐渐地使孩子养成“娇宠任性,唯我独尊”的不良习惯,因此都以自我为中心,交往能力不强,遇到事情常常会不知所措。比如说:大哭大闹、抢别人的东西、打人等等。而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教育途径之一,它不仅能使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愿望,从中得到了快乐与满足,而且是幼儿最佳的肢体、语言、智力、人际关系互动锻炼方法。,根据小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为他们创设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角色游戏“娃娃家”,他们可以在娃娃家中无拘无束尽情地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游戏。游戏开展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幼儿独自在游戏;有的幼儿三三两两地在游戏;有的幼儿会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模仿一些成人的动作,如:烧饭、切菜、抱娃娃;有的幼儿却只会抢别人的东西。如:有一次,何徐渊和张文博在娃娃家玩,只听见“哇”的一声,闻声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何徐渊哭了,我走上前问“,何徐渊你怎么啦?”、“他抢我的煤气灶。”何徐渊指着张文博说。“张文博你为什么要和她抢东西呀?”、“他不把煤气灶给我烧菜呀!”、“你们今天在娃娃家里做什么”、“我当的妈妈,我当的爸爸”他们异口同声地告诉我。“那你们的爸爸妈妈在家里要不要抢东西的呀?”他们两个直摇头,“对呀,爸爸妈妈是一家人,要相亲相爱,你们今天当的是爸爸妈妈,所以也要相互谦让,好吗?”他们俩听了以后使劲地点了点头。因此,虽然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但是一旦他们真正玩游戏的时候又经常会忘记自己扮演的角色,特别是当他们之间出现同一件共同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们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于是就出现了“爸爸”和“妈妈”争夺东西的场面。针对这种情况,我会及时采取必要的引导措施,经常提醒幼儿,生活中爸爸和妈妈是怎样做的?宝宝又应该怎么做?宝宝可不可以碰煤气灶?爸爸、妈妈能不能抢东西?同时请游戏开展得不太顺利的“家庭”去参观、参与那些比较成功的“家庭”。让他们互相学习如何到别人家里去做客(先敲门问家里有没有人);如何热情地招待客人,应该做些什么事,说些什么话(让客人进来、请坐、给客人泡茶);谁来扮演爸爸,谁来扮演妈妈,在家里的分工是怎样的,应该做些什么事……幼儿有了明确的任务和职责,有了互相模仿积极肢体语言的对象,幼儿会更加主动自主地去参与,幼儿间争抢的行为慢慢少了,分享和交往行为逐渐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