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长“关心”越多 孩子幸福越少?

发布时间:2021-03-30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家长“关心”越多 孩子幸福越少?》,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什么叫幸福?高教授介绍,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它是一个感性问题,一个人的欲望有好的或者坏的,是实的或是虚的,更多时候是从众心理,大家都那么去做,却没有考虑是否真的需要、有多么的需要。她举例说,现在大家都熟知的李娜夺得了法网冠军,是不是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去学网球呢?这虽然是一个好现象,但一个孩子的培养花销确实很大,每个孩子去学网球是否都会有所成就、有所回报呢?每位家长和孩子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幸福可以度量吗?高淑娟分析,幸福指数高不等于就幸福,幸福是什么?恐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然而如今,人们偏偏要把它统一标准、数字量化,年年更新幸福指数,这有必要吗?有意义吗?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的体验者是每个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高淑娟直言,幸福指数评一评无妨,但数量和频率却要控制一下;或者学学国外,将幸福作为专门学科来看待,多注重人们内心对于幸福的体验。因为归根到底,幸福是什么,还得普通老百姓说了算。

孩子为何不幸福?

社会上自感不幸福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处于不安全感、无归属感的忐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开始让众人感觉不快乐呢?高教授表示,现在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给的:家长越关心孩子,给他们的压力越大。例如很多在校大学生,看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就害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打电话回去,强制性联系弄得双方都被动,家长管得太多,孩子感觉束缚了自己手脚。过多干扰孩子,让他们失去了分析能力。

高淑娟笑说:“我之所以能走到现在这个地位,拜父母所赐没有过多管我,我不敢说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敢说父母不管我的好;孩子进入大学,生活圈都有所改变,生活见解都提升了,孩子是海阔天空了,而家长们却用老一套习惯管教孩子,使孩子有着过多压力。”wWW.yjS21.cOm

当全国学生进行高考时,药家鑫被处以死刑,怎么样引以为戒?高淑娟认为,他们的做法都是一念之间,旁观者可加以评论,但要反思一下当你在危机关头能否处理得当?我们不能保证每个孩子不犯错,当不能掌握危机公关能力时,家庭可以给他们补一课,然而过分关心却给孩子带来了更大麻烦,使他们不再幸福。

“现在人们对生活的满足已超越温饱问题了,一个人的欲望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很高,一旦没有得到满足时,失望会越大。”清华大学经济学研究所教授、博导高淑娟,6月11日作客“名家论坛”,给市民解读“国人的幸福指数与幸福价值”。记者袁毅实习生吴细琼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孩子学规矩家长皆关心


小孩子在生活中,总是会做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规矩的事情,其实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

美国儿童行为研究学者Rothbaum教授认为,对一岁宝宝来说,和他飞速发展的认知能力相比,他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就像一直停滞不前。所以,想让他用这些可怜的理解力去领会一条条规矩(哪怕是非常简单明白的)是很困难的。而且这时的孩子还不具备预测别人想法的能力。难怪晨晨会对妈妈的态度视而不见。

不会说话,不会表达,只能听懂部分语言,这些都是宝宝学规矩的障碍。专家解释说,宝宝在一岁半以前,虽然能说一些最基本的语言,能听懂一些简单的对话。但是仅凭这点语言能力还不能让他别人正常交流。

2、宝宝还没有时间感和空间感。

想让这个年龄的宝宝理解时间的概念是件公认的难事。也许你告诉他“停下来”,他还能理解。但是如果你对他说“等一会”,那就太为难他了。你必须先要让他知道“一会”究竟是个什么概念。宝宝所能理解的时间概念只是:你有没有及时满足他的愿望。也就是说,他想要一个玩具,你能及时满足他,他可能会按照你制定的规矩好好坐在那玩;一旦你没能按他的要求做,他便会大哭大闹。

3、顽童心理在作怪。

有时候宝宝喜欢破坏规破坏规矩,只是想和你开个玩笑,看看你吃惊甚至愤怒的表情。比如,宝宝刚刚学会开动电视开关的时候,他会对此事很感兴趣,会一直反复的开、关电视。如果你在这个时候表情严肃的要求他停下来,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他已经从你的态度中得到一个新的游戏:只要我去触摸电视,爸爸脸上就会出现好玩的表情,还会和我说话(即使你说的是个“不”,我也喜欢)。

宝贝的学习过程揭秘

尽管有上面种种不利因素影响,这个年龄的宝宝仍然可以学会一些最基础的规矩。研究表明,12个月左右的宝宝可以通过观察爸爸妈妈对待人、事、物的态度,学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到了一岁末的时候,宝宝就可以认识到其他人的感觉变化。这时你就可以教他咬人是不对的,被咬到的人会很疼,很难受。甚至可以让他亲身体验一下。

教孩子学规矩之前,先要确认孩子是否理解你所讲的规矩内容。就像你教他唱歌一样,要先给他解释歌词的意思。这样他才能记得深刻。这个过程很漫长,需要你付出加倍的耐心和理解,等待他发出“我明白了”的信号。

教这么小的孩子懂规矩有意义吗?对答是肯定的。就像你教婴儿说话一样,可能他不会在马上就学会,但他会把这些知识一点点积累下来。所以,你也应该从一岁开始教会宝宝懂规矩,学会避免危险,学会如何与别人相处,这些都是宝贝社交能力的缩影。只不过你要做好持久战的准备。

教宝贝学规矩的有效方法

1、不要只在旁边说,要演示给宝宝看

简单的一句话往往不能让孩子理解其中的含义,所以最好加上你的表情和语调,让你的课堂变得更可爱,更容易接受。比如当你对孩子说“不要动电源插座”,语调不要太严厉,稍带严肃就可以,再加上点微怒的面部表情,宝宝能从你的声音和表情上看出:他做的事是不对的。相反,如果你表现的过于紧张,声音太尖锐,还连带一串的批评,那宝宝也会回复给你同样的反应,坚决和你对着干。你们的学规矩课堂,就会变成战场。

2、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不要以为只告诉孩子一次“这是不对的”,他就会铭记在心。如果你指出孩子一次错误,而对其他几次视而不见,那孩子心里必定会感到疑惑:我么这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然后为了解决这个疑惑,他会不停地尝试再做一次。所以给孩子重复“规矩课程”,这样他才能温故知新。

3、做个好榜样

宝宝经常会从你的行为中学习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这就意味着,你的行为一定要是好行为。比如,多使用“请”,不要动不动就发怒,要学会等待。你也可以主动向宝宝显示你的好行为。比如“你看,妈妈把报纸分给爸爸看,我们很喜欢一起分享”。

4、面对现实

专家提醒我们,你不能期望一个一岁宝宝懂得所有规矩,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尺度。比如,孩子会本能地把拿到地东西放到嘴里,这是他认识事物的一种独特的方式。这时候你应该避免一些像发卡,硬币,容易导致孩子窒息的东西出现在他能够到的地方。还有,妈妈最好把长头发梳起来,以免孩子乱抓。

5、选好时机

让一个一岁宝宝整天保持旺盛的精力是不太可能的。一旦孩子感到疲劳、饥饿或心情不好,就很容易发脾气。这个时候你就不要再坚持让他学规矩,给他一点“课间休息”时间吧。另外,对宝宝来说,太多的规矩会让他反感。最好能挑出一些比较重要的教给他,比如不可以咬人,电源不能动,抢人东西是不对的。不过这也要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定,如果你觉得他的某种行为实在让你无法忍受,当然可以把这种规矩放在首位了。

6、别忽视孩子的创造性

要提起注意的是,孩子的行为不全是不合理的,有时候是他创造性的表现。只要他不伤害到自己和别人,还是要保护孩子的创造性。当你发现他会用橱柜里的瓶瓶罐罐敲打出自己的节奏时,何不和他一起享受其中的乐趣呢?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体会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育儿的生活。

在教养孩子的时候,父母应该尽早知道几件事,会帮助我们在育儿的路上,少走一些弯路,多一些智慧和理性。

1、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无论家里财力是否雄厚,你都不应该给孩子买太多玩具,玩具多对开发孩子的大脑反而不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玩具多了,就会这个摸一下,那个看一下,缺少了研究的精神,更加不会执着地对待一个玩具,可能养成什么也不喜欢,什么也玩不过三分钟的坏习惯。

玩具少了,孩子就会想着办法动着脑筋地折腾那一个玩具,花样百出,而且爱不释手,越是玩的花样多,对此玩具的喜爱也就越深。琢磨的多了,一个玩具可以想出无数个玩法,聪明的脑袋瓜就这么不经意间培养起来了。

建议一个可行的方法:家长可以先把玩具分门别类,然后先拿两三个玩具给孩子玩,并多陪孩子一起玩,鼓励孩子多动脑子。等到孩子确实玩腻了,再重新拿两三样新的玩具给孩子玩。

2、从小独立吃饭的孩子,做事情更专心

小的时候,孩子只能专注于一件事情,很难被其它的事情所干扰。而吃饭是一个人雷打不动的事情,这是发自内心的需求。吃饭,这个最为平常的事情,却是最可以锻炼孩子生活习惯和某些性格的好机会。

中国父母喜欢喂饭,其实最不可取。喂饭往往会让孩子三心二意,对食物挑剔。让孩子从小独立吃饭,不仅可以让孩子专注在吃上,还可以开发孩子的手指灵活性,并且在专心对付怎么吃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孩子对食物的喜爱,没有更多的精力去挑剔食物。

3、良好的睡眠习惯是孩子身体健康的基础

刚出生的婴儿,除了吃就是睡,父母对孩子可以在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宠爱,但是唯独睡觉的习惯,必须持之以恒而且没有商量的余地。孩子在睡眠中成长,无论是身体的机能还是脑部的成长,都是在睡眠中快速增长起来的。

很多人认为只要睡够就好了,还喜欢半夜给孩子喂食或者让孩子很晚才睡,他们总认为睡觉是不需要一个时间规律。其实这个观点很错很错。

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仅带给孩子身体上的健康快乐,不仅帮助脑部的最大化发育,还会带给孩子一生的好习惯,因为每一个人每一天至少会花去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上。

4、多经历一些小挫折可以培养孩子坚强的个性

很多父母都害怕孩子摔跤,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委屈等等。你们有没有想过,小时候受到的这些小挫折,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学走路的时候跌倒几次甚至几百次,能怎么样呢?最多就是受点小伤,磨破皮,撞个包之类的。

但是如果你不让他受到这些挫折,他就会因为没有经历而害怕受伤,小时候害怕受伤倒也没有什么,那么长大了之后呢,他依然脆弱得像饼干,又该怎么立足于这个复杂而多变的社会呢?

生病也是同样,每生一次病就是对身体的免疫系统的一次提升,从而增加身体的抵抗能力,所以别害怕孩子受到这些小的挫折。坚强的个性就是从这些小挫折中磨练起来的。

5、走出去就是最宝贵的学习经历

人生并不只是纸上谈兵,书本上的知识知道的再多,也需要真实的经历,体会领悟发现之后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他脑中真正的营养,正所谓“知行合一”。有人说,孩子三岁前根本没有记忆,那么带着他出去玩去看世界还有用吗?

这种观点,错错错!

孩子在走出去的时候,享受了那个过程,看到了不同的事情,这些都会沉淀在他的脑部,会为他以后的人生带来不同的思考。孩子从小就要走出去,走的路越多,他的人生越丰富,他的思维模式才会更完善。

6、每天给孩子读上几本书,帮助孩子学习多方位的思考模式

书本上的世界多姿多彩,从小就接受书本熏陶的孩子,思考的模式更为多元化,想像力和创造力也更为丰富。

睡前让孩子读几本书,听几个故事,一来可以养成睡前静下心的习惯,可以顺利过渡到睡眠模式;二来书本上的故事更可以激发起孩子对这个世界的了解,从而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

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是一种积少成多,在今后的育儿生活中,你会慢慢发现有极大的帮助。

家长不应让孩子幸福过了头


相信这代孩子肯定是最幸福的,他们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但是这代孩子也是最不幸福的——他们似乎都患上“幸福综合症”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是唾手可得,不论得到什么,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了。

办公室有一同事儿子,都上小学二年级了,依然过着奶不离嘴的生活,每月要喝三罐奶粉——是因为他从小吃腻了鱼肉,现在闻到鱼肉味就恶心,能吃的蔬菜也只有一二种。所以无奈之下只得用奶粉补充营养。

孩子得了食物饱和症的大有人在,因为从没尝过挨饿的滋味。

最好的奶粉,最好的鱼肉,最新鲜的蔬菜,每个家庭都竭尽全力为自己的宝贝创造自己经济能力可及的至好食物。可孩子依然索然无味。

这使我想起了两个异曲同工的故事。

先是猴子。专家拿两群猴子做实验。一群猴子吃的栗子唾手可得,它们却食欲几无,长得瘦不拉叽。另一群猴子,则让他们处于半饥饿状态,他们得过河爬上悬崖才能弄到树上的栗子。结果,后者明显比前者有活力。

又在《读者》上读过一则养河马的故事。有经验的老饲养员总让河马处于半饥饿状态,而年轻饲养员则精心照顾自己的河马,每次都让它撑饱为止。结果,吃太饱的远没有吃半饱的河马长得壮。年轻的饲养员不相信,非要跟老饲养员交换养不可。结果,年轻饲养员精心照料的河马又远远不如老饲养员那未曾吃饱的大河马。

养育孩子又何尝不是如此?

一日三餐,生活起居被精心伺候得如小皇帝小公主一般的独生子女,个个任性自我,丝毫不懂感恩体谅。

一日上课,停电了。

“老师,小C哭了,他打电话叫妈妈接他回去呢。停电了,小C一直没精神呢!”一个孩子急匆匆地向我报告。

那是个聪明的孩子,但习惯很差,怕动脑。我曾经看过他那坐在宝马车里的戴墨镜、十个指甲鲜红的妈妈。孩子家境的殷实是不言而喻的,他在家里的受宠程度可想而知。我忽然想到了几日前他写的一篇日记,说是自己跟妈妈去医院挂点滴,他嫌那里环境太吵,妈妈只好提着点滴赶回家挂了……

没过多久,他妈妈果然火急火燎赶过来了……

停电了就如临大敌,这仅仅是千千万万被宠坏的独生子女中的一个。

因为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各高校新生报到“拖家带口”;大学期间由专人陪同照顾日常起居的为数不少;进了高等名校后纵楼身亡的亦有发生。

于是,又想到了日本的教育:为了锻炼孩子的体魄,不少家长会鼓励孩子光着脚丫走在冰天雪地中。

因此,别让你的孩子幸福过了头。

小孩子教得越多就越好么?


孩子要读小学了,作为家长的你,究竟需要陪着孩子做多少准备,做哪些准备?本期《育儿有招》节目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资深教育工作者提醒,家长切莫觉得孩子读哪个小学,是给自己挣面子,更别把孩子一进校就考出好成绩,作为向亲朋好友炫耀的资本。

教得越多可能越糟

一名全职妈妈说,在孩子智力开发上,她一点不敢耽搁。孩子还有两个多月要读小学了,她干脆自己买来小学教材辅导书和英语磁带,每天早上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播放英语磁带,让孩子适应学习氛围。

但另一名爸爸却倾向“散养”方式,他觉得家长应该相信孩子与生俱来的学习能力和天赋。不过也遭到另一些家长质疑,“孩子虽然有天赋,但是需要一把钥匙,才能打开藏着他天赋的那个宝盒”。

上海市特级校长张人利提醒家长,并不是任何知识都是适合任何年龄学的。请家长思考,“你现在教了,你今后是否有能力一直教下去?”有时,家长教得过多,反而给老师出难题——一个班上,有的孩子拼音全懂了,认识上千个字,有的孩子只认识几个字,过大的差异着实让人头疼。

专家提醒,在你自豪地告诉亲朋好友,孩子钢琴考出了几级,英语考出了几星,口算少用了几分钟时,问问自己,究竟是孩子真的开心,还是孩子为自己挣了面子,你感到开心?

自理自立才是基础

小学里的教学方式和活动准则,都和幼儿园不一样。儿子活泼好动,在幼儿园讨老师喜欢,但是,上学了一节课35分钟坐不住怎么办?孩子做作业的动作可能有点慢,到了小学能否按时完成作业?自理能力不强,幼儿园老师会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学老师是否还会管这些琐事?说起这些恼人的小问题,一些家长不自觉地用自己的忧虑,影响了孩子的情绪。

上海市示范幼儿园、七色花幼儿园园长陆明凤强调,家长一定要让孩子感到,进入小学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我已经长大了,是我的成功”,要给他一个期待、一个憧憬。

幼小衔接过渡期,不妨给孩子几样“礼物”:

■阅读习惯孩子能够自我地去看书,良好的做功课的习惯。

■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的一些小制作、画画练习,让孩子自己去完成。

■倾听能力和注意力

给他看很多东西,请他把它们记住。学会听懂老师和家长的指令。

■生活自理能力

让他自己上厕所,自己用餐,自己知道加减衣物。别小看生活上的这些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孩子才能安心学习。

为了孩子未来的幸福(家长学校讲座)


能够在这里跟各位家长相聚,是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追求,这就是如何让孩子更优秀,让孩子未来的人生更幸福。

研究表明,最快的智力发展时期是在8岁以前,……

关键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第一个关键期,5岁左右是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期;3岁左右,幼儿的想象是很活跃的;4岁,孩子学习数概念的关键期;5岁左右是孩子音乐智能发展的关键期;3~6岁是教育孩子遵守行为规范的关键期。

例:印度狼孩卡马拉的故事

……

思考:什么将让您的孩子一生受用的?

第一,是身心健康、快乐。……

第二,是良好的习惯……

整洁、自信、乐观、勇敢、独立(自理)、善良、宽容、诚信、守时、合作、分享、专注、有爱心、有责任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但现在很多都是包办的:带手帕;背书包;)

第三,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兴趣是动力;授人以鱼与授人以渔。提问、查找资料、观察、分析、判断能力等。

第四,丰富的想象力、良好的思维方式、经验、知识、技能……

可能有家长要说,我送孩子上幼儿园是来学知识的。关注幼儿园教了什么?学拼音、学写字。……这是一个误区。

例:双胞胎爬楼梯实验。……

对家长的建议

1.以身作则

孩子是好模仿的。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对他们性格的培养和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的模仿能力超强,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潜移默化中都在影响着孩子,对他们今后都产生着深远的作用。孩子就是我们的影子,我们要铭记“身教胜于言教,示范强于说理”这句话,领悟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前苏联教育学家曾经说道:“人格影响人格,性格教育性格”,更何况是与其朝夕相处的父母。

例:语言课《我的爸爸》

2.赏识孩子

辱骂会伤害孩子:不断地重复说孩子愚蠢;皮格马利翁效应被总结为: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不要无目的地比较,不要老是在孩子面前说谁谁谁好,你怎么不如他,不要随意贬低孩子,不要在人前训斥孩子,数落孩子的短处。

3.多陪伴孩子

看书的习惯,亲子阅读。阅读是主动的学习,所以,家长应尽量给孩子创造亲子阅读的时间。在幼儿阶段,识字以无意认字为主,不要强迫他,要让他快乐。学前教育,孩子们认识500—1000字为宜。孩子看电视的时间不能超过半小时,因为看电视脑细胞是被动的,不主动思考,会让人变懒,当然,可以适当地陪孩子看看动画片,如《蓝猫淘气3000问》、《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不推荐过于成人化,有暴力倾向的动画片。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走近大自然,与人交往。

4.正确地爱孩子

只有付出没有回报。要让孩子会接受爱,也会付出爱。教育孩子懂得爱家人、爱老师、爱朋友。例如,要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生日、喜欢吃什么、有什么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不仅要学会施爱于人,还要学会接受爱。”

关心孩子“同辈群体”关系


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的儿童心理发展专家雷特指出,从儿童早期阶段与同辈群体相处所出现的问题,可预测儿童日后在人群中的适应情形。他提醒父母关心孩子的“同辈群体”关系,在家庭中注意孩子的两种行为倾向:

1、孩子在儿童的同辈群体中,是否经常表现得畏缩或被群体忽视?如是,表明儿童不易打入社会关系,易变得孤独、自卑,可能造成以后逃学或喜欢游荡的行为。

2、孩子与同辈群体相处时,是否经常与同伴摩擦?是否使用暴力攻击别人?因为攻击性是儿童被拒绝加入同辈群体的主要原因。如果你的孩子有攻击行为,这显示他的人际关系并不良好,在成人后易与人产生摩擦,在人际关系方面易出现障碍。

现在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被送进托儿所、幼儿园,接着又进入学前班、小学,他们与同辈群体之间的接触机会大大增加。这些早期的群体活动,对儿童的发展非常重要,孩子可以学习社会交往技巧与结交新朋友的技巧。

儿童如何保持与朋友的关系?如何礼让别人、亲近别人?作为父母,你必须关注孩子平时的生活圈子。孩子年龄虽小,也有自己的社交。从孩子的社交行为中,了解孩子的个性,注意发现他们成长中的问题,及时予以矫正、引导,以避免以后各种问题的出现。

如何关心孩子才“领情”


现在的家长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对孩子特别的关心,望子成龙,盼女成凤的心愿特别强烈,但在管理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往往是参与越多,反作用越大。大人觉得对孩子付出的心血已经太多了,但孩子却不领情,不喜欢大人们的管理方法。

其实,家长的心意是好的,只是管理孩子需要一些方法。

现在不少家长负担都很重,忙里偷闲的工夫,却又不知道该怎么辅导孩子。有些家长苦于自己不能辅导孩子,所以平时也就不多过问孩子的学习。只是平时偶然想起来,也不过是问几句孩子的学习怎么样了呀,成绩还行吧,上课认真听讲了吗等等。还有时候,家长朋友等孩子的成绩发下来,一看成绩不错,就表扬一下,要是成绩不好,就把孩子打一顿,以为这样就是对孩子学习的管教了,其实这样是家长的误解。

家长有自己的工作,有自己的家庭负担,我们可以理解。但孩子的成长应该是家庭当中最重要的事情,毕竟家长们工作的目的也是为了能够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所以,家长对于孩子的关心,应该耐心,还要讲求方法。

家长面对孩子的学习,无论好坏,都要耐心对待,否则急于求成,会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有些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差,就把孩子打一顿,这样做不但对孩子没有什么帮助,反而还会造成相当大的精神压力,长期下去,会形成抑郁心理。再说,我当老师这么多年,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学生是因为经常挨打,学习成绩才上去的。

就算家长对孩子不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关心,最起码,经常翻翻孩子的作业,家长朋友应该还是能做到的。一般说,孩子的作业往往能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态度,只要认真看看,认真分析,家长就能从中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比如说,孩子的作业是不是整洁,就能看出孩子对待这门功课的认真程度。

如果家长看不懂孩子的作业,也可以从老师的批改那里找到问题。或者抽时间就给老师打个电话,咨询一下孩子的学习,对于孩子的大体情况了解一下,然后就可以有针对性地督促孩子改进,这比泛泛地说两句有实效。

家长打个电话咨询老师,还有经常看看孩子的作业,或者看看孩子的试卷,通过几个很简短的方面来了解孩子,并且过问孩子的学习要养成经常化的习惯,这是家长朋友不能推辞的义务!

如何教孩子关心理解别人?


“人之初,性本善”,至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样的。

家长们都知道,三四岁大的孩子还不懂得什么叫“无私”,什么叫“慷慨”。

美国临床儿科医生简?尼尔森认为,他们还没发育到可以明白同情心的意义。但这并不是说,你就可以不教他们什么是同情心。比如说,要是你的孩子打了一个小朋友,你就可以对他说:“你打人,人家会疼。你可以这样轻轻地摸摸他,感觉怎么样?”将来你的话总会对他产生影响,只不过要有耐心。

你该如何教孩子有同情心?

让孩子了解各种感觉。首先,你可以从告诉孩子他的行为如何开始,这样他就能了解到别人的感受。当他亲吻你受伤的手指时,对他说:“哦,你真好!”他会从你的反应中知道,他的做法是被认可的,也是值得赞赏的。他也同样应该了解不好的情绪是什么。

所以,当孩子表现得有那么点无情时,也要平静地给他指出来。试试这样说:“你拿走小明的玩具卡车,这让他很难过,你该怎么做才能让他开心一点?”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让孩子了解自己的情绪,就是玩“每周情绪”的游戏。每个星期在冰箱或小画板上挂一幅表示人的某种情绪的画,如悲伤、高兴、惊讶、生气等等,然后和孩子谈谈他都在哪些时候感觉到这些情绪。

表扬孩子有同情心的行为。当孩子做出充满善意的举动时,要告诉他做得对,而且说得越具体越好:“你把你的玩具车给小明玩,真是太大方了!你看他多高兴啊!”

鼓励孩子说出他的感受,也告诉他你的感受。孩子讲话时,你要专心听他讲,让他知道你在意他的感受,看着他的眼睛,并且用你自己的话重复一下他所说的。比如,听到他喊“好啊!”时,你就可以回应他说:“哦,你今天很高兴。”虽然要是你问他为什么这么高兴,他可能还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但他完全可以谈谈“感觉高兴”本身。

同样,你也可以与他分享你的感受:“你打我,这让我很难过。让我们想想,你还有没有其他的方式可以告诉我你不想穿那双鞋。”这样他就会知道自己的行为影响到了别人,而这个是小孩子不容易明白的概念。

即使你的感受与孩子的行为无关,也可以说出来与他分享。你可以说:“我很难过,今天没能把给外婆的信寄出去。”或者“虽然我很爱你爸爸,但有时也会生他的气。”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大人也有感觉和情绪,这些都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会如何处理情感问题是长大的重要一步。

指出别人的行为。当别人行善时,提醒孩子注意。例如对他说:“还记得超市里的那位阿姨吗?我把袋子掉在地上时,她帮我们捡掉了的吃的来着。她对我们真好,我本来很难过,但她让我感觉好多了。”这样做,你可以让孩子加深理解别人的行为会如何影响自己的情绪。书籍也能给孩子提供很多这方面的好机会。

你可以问问孩子他觉得故事里那只迷路的小狗会有什么感觉,或者另一个故事里的小女孩为什么笑了。告诉他如果你是这些角色,你的感觉会是怎样的,然后问孩子他会做何反应。这些讨论会帮助他了解别人的情感,以及如何推己及人。

教他理解语气背后的意思。有些孩子不能很好地理解不同语调表达的意思。你的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隔壁的小妹妹在抱怨,因为她不高兴了,不想被他继续戏弄了。你可以编一个游戏,帮助孩子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感受。用几种不同的语调重复同一句话,让他猜你表达的分别是什么意思。

比如,说“听我说”这句话,分别采用生气、高兴和想要告诉他一个秘密的语气,看看他能不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教他理解非语言信息。你们可以在小区的游戏场边或公园里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让你们能在不冒犯别人的情况下观察别人。和孩子来玩猜猜看别人的感受的游戏,然后向他解释一下你这样猜的理由:“看到那个小男孩了吗?我觉得他很开心,因为他一边蹦蹦跳跳,一边大笑。什么事情让他这么高兴啊?”

教他基本的礼貌常识。良好的举止是孩子表达对别人关心和尊重的最好方式。一旦他能够用语言和别人交流,他就能开始说“请”和“谢谢”了。告诉他,如果他对你有礼貌,你就更愿意帮助他;而你不喜欢他用命令的口吻让你干这干那。当然了,对他以礼相待,胜过千条规则、万种解释。如果你经常对孩子和其他人说“请”和“谢谢”,他就会明白,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这些都是日常交流中的常用语。

不要靠发脾气来驯服孩子。你的孩子打了他的小朋友,的确很容易让你郁闷,但千万不要把对孩子发脾气当作管教他的工具。讲道理和举例是更为有效的教育方式,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美国心理学家杰里?L.维科夫提到,要是你对孩子说:“你真要把我气死了。”是能把孩子吓住,但要是你能向孩子展示什么是同情心就更好了。不要发火,花一点时间,让自己冷静下来,然后用坚决的语气说:“我知道你很生气,但也不该打小明,你伤害了他,也让我不高兴。请对他说‘对不起’。”

给孩子一点小小的任务。研究发现,有责任感的孩子也会学着无私和关心他人。一般来说,学龄前的孩子都喜欢完成一些小任务。而有些工作,如喂养宠物,尤其适合用来培养孩子的爱心,如果你能使劲地表扬他做得不错,那么效果会更好。比如说:“看狗狗起劲地摇尾巴呢!你对它太好了,你给它喂东西吃的时候,它真的很开心。”

给孩子做榜样。你自己做善事,是培养孩子同情心的极好方法。给生病的邻居或刚生了孩子的朋友送饭时,带着你的孩子,还可以让他帮你把送给当地慈善机构的衣服打包。你可以简单地跟他解释一下,人们有时会生病,生活不能自理,或者他们有时就是需要额外的帮助。

对男孩、女孩一视同仁。我们的社会通常认为,男人比女人缺乏同情心。因此,有时候,我们会下意识地更要求女孩富有同情心,并且为此表扬她。其实,我们往往在男孩的身上打上了个终身不褪的“烙印”——“我必须像个男子汉”。但如果我们能注意教他们,男孩也能像女孩一样学会具有同情心。

多给爱哭孩子点关心和爱


多给爱哭孩子点关心和爱xx刚刚满两岁,说实话的确是个爱哭的孩子,对于爱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当然也不是一味的妥协。这两年来,日夜和xx相处,对于爱哭的孩子怎么教,多少也有点心得,现在就写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对的地方请多多指教,多谢!

1、冷处理。

xx一出生并不是一个爱哭的孩子,可到了3个来月,突然有了自己的小心眼,再加上我办事连续出去了几天,奶奶总是抱着。结果从某一天开始,不饿不困不拉不尿,抱着就咯咯笑,放床上就哭,我一看这样不行,会惯坏的,而且我黑白一个人看她,也会把我累坏的。于是我就把她放床上,搂着她温柔的和她说,你如果不哭我就抱,你哭我肯定不会抱的。开始的时候xx还是玩命哭,扯着嗓子,蹬着腿,就这样持续了至少15分钟,我也搂着她说了15分钟。不知道她是不是听的懂,可能最后也累了,就不那么哭了,抽泣着哭,我就抱起来了。以后连着两天又因为抱的问题大哭了两次,每次我都是这样处理的,三次之后她再也没有因为要抱而大哭,因为再小的孩子也知道,她哭根本不会从我这得到抱的满足。其实我不是不抱,只是不能被这么点个小孩牵着鼻子走,她不哭我会抱着她到处看,和她玩耍。但如果她想把哭作为威胁我的手段,对不起,你的妈妈不吃这一套。

2、平稳度过认生期

到了半岁,xx的认生期就来了,再也不是那个见谁冲谁笑的小姑娘了。出去玩,只要有人靠近她和她说话,她就扯着嗓子哭。开始我真是特别烦,人家和她玩是喜欢她,可是这样哭都把别人吓跑了。但是我发现她并不怕人多,就怕别人单独对她。后来我就想办法,第一,每天出去两次,哪人多往哪凑,先练胆,然后慢慢和别人有交流,这样一点点就好了。而且我自编了个儿歌,从那时候起就天天给她唱:小xx,懂礼貌,出去玩,打招呼。见到爷爷叫爷爷好,见到奶奶叫奶奶好,见到叔叔叫叔叔好,见到阿姨叫阿姨好,见到哥哥叫哥哥好,见到姐姐叫姐姐好,见到弟弟叫弟弟好,见到妹妹叫妹妹好!人人都夸我是懂礼貌的好宝宝!这首儿歌看似都是废话,都是无用的重复,可是对于半岁的xx来说,不仅是鼓励,还能学习称呼,所以这是她第一首学会的儿歌,现在也会背。现在两岁的xx出去玩,虽然不能像其他小朋友那么开朗外向,但是打个招呼,说个话什么的还是没有问题的,起码不会令我头疼的大哭大闹了。

3、支持适当情绪宣泄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出去和小朋友玩的时候难免不会发生摩擦,比如被抢了玩具了,被推到了,一般没有危险我都不会加以干涉,如果xx哭了,我会把她带到一边,但一般不会劝阻她停止哭泣,因为孩子受了委屈,负面情绪当然需要宣泄,对于孩子来说,哭,可以说是最好的办法,但我会和她讲分享的乐趣,友谊的快乐,直到她自己停止哭泣,切记,这时不可以批评她,因为孩子没有错。

4、鼓励先行,适当奖励

小孩子有几个不怕打针的,xx也是,一岁半的时候打针哭的惊天动地,一岁7个月的时候一到医院就哭了。所以,当她两岁要打预防针的时候,提前十天,我就和她说,xx马上要体检了,医生阿姨让看看xx健康不健康,要测体重,身高,量胸围头围,还要用听诊器听听你的小肚皮,你配合阿姨好不好?她得到她肯定的回答后我又说,阿姨还要给xx打两针,打针有一点疼,但是打针能使身体更强壮,妈妈相信xx很勇敢,咬牙坚持一下就过去了,(学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xx会回答,好!大概10天的时间,我每天都和xx说,一天至少3遍。结果体检那天小朋友异常配合,还和医生阿姨聊天呢,没想到还有测血常规,抽指血,我赶紧临阵鼓励,结果小家伙没有哭。打预防针的时候,第一针下去拔针的时候哭了,第二针也哭了几声。我哄好后拿出预备好的小熊她给她吃,并说,xx今天很棒了,抽血没有哭,打针虽然哭了,但是妈妈知道你努力了,只哭了几声,下次会做的更好。然后,xx听了夸奖特别高兴,再有喜欢的小熊糖吃,更开心了,打针的事情一下就忘了。我也相信她下次能做的更好!

5、转移注意力

遇到xx无理取闹的时候,除了冷处理,还有一招特别实用,就是转移注意力,孩子的注意力本来就容易分散,你再刻意的引导,一会儿就把刚才哭闹的事情忘的一干二净了。也许前一分钟在哭,后一分钟就笑了呢!

其实有的孩子爱哭是天生的,而且哭本来就是天性,我们没有必要扼杀,有目的的引导,“爱哭鬼”身上也有很多闪光点呢!

相信《家长“关心”越多 孩子幸福越少?》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被孩子关心是一种幸福 我感冒了,喉咙疼得厉害,于是我就在杯子里泡上了些许金银花,以缓解喉咙疼痛。 张明辉小朋友看到我的杯子里有东西,就问:“老师,你的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说:“是金银花。 ” “金银花是干什么的?” “...
    2020-10-28 阅读全文
  • 孩子学规矩家长皆关心 小孩子在生活中,总是会做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规矩的事情,其实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 美国儿童行为研究学者Rothbaum教授认为,对一岁宝宝来...
    2021-03-31 阅读全文
  • 玩具越少孩子越聪明?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体会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育儿的...
    2021-01-23 阅读全文
  • 多关心孩子 我班有一个从外地转过来的小女孩,名叫欣欣,她不爱说话,课堂上总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也从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更不愿与老师交流。 而且脾气很倔强、内向,问她什么,一句都不应。 为了让她到集体中来,我们想了...
    2020-10-26 阅读全文
  • 家长不应让孩子幸福过了头 相信这代孩子肯定是最幸福的,他们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但是这代孩子也是最不幸福的——他们似乎都患上“幸福综合症”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是唾手可得,不论得到什么,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了。 办公室有一同...
    2022-02-09 阅读全文

我感冒了,喉咙疼得厉害,于是我就在杯子里泡上了些许金银花,以缓解喉咙疼痛。 张明辉小朋友看到我的杯子里有东西,就问:“老师,你的杯子里放的是什么?” 我说:“是金银花。 ” “金银花是干什么的?” “...

2020-10-28 阅读全文

小孩子在生活中,总是会做出一些在大人看来不规矩的事情,其实不是孩子不懂规矩,是他受到太多自身的局限: 1、宝宝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能力相对薄弱。 美国儿童行为研究学者Rothbaum教授认为,对一岁宝宝来...

2021-03-31 阅读全文

在育儿的道路上,每一个父母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我们一步一步的踩着脚印慢慢的明白了一些孩子的心理,慢慢的体会出一些孩子的感受,慢慢的明白了怎么和孩子融洽的相处。这些是学问,更是育儿的...

2021-01-23 阅读全文

我班有一个从外地转过来的小女孩,名叫欣欣,她不爱说话,课堂上总喜欢一个人坐在椅子上,也从不和其他小朋友玩,更不愿与老师交流。 而且脾气很倔强、内向,问她什么,一句都不应。 为了让她到集体中来,我们想了...

2020-10-26 阅读全文

相信这代孩子肯定是最幸福的,他们要什么就会有什么。但是这代孩子也是最不幸福的——他们似乎都患上“幸福综合症”了。因为什么东西都是唾手可得,不论得到什么,对他们而言,都没有任何幸福可言了。 办公室有一同...

2022-02-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