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女儿乐乐3岁的时候,该上幼儿园了。因为之前做了大量的“铺垫工作”,所以我不担心乐乐上幼儿园会有麻烦。

那一天,我带着她背着小书包,说说笑笑来到了幼儿园门口。就在进门的那一瞬间,乐乐开始往后退,我抓着她的手往里拽,她使劲地往后坐屁股,同时开始哭。

看看周围,孩子们要么抱着父母的腿不撒手,要么在阿姨怀里使劲挣扎。看来,乐乐是受“传染”了。我狠狠心,把乐乐的手掰开,硬把她塞给一位满面笑容的阿姨。

晚上见到乐乐,她的小脸还有道道泪痕。

吃了晚饭,我问乐乐,明天还想去幼儿园吗?乐乐撅着小嘴很干脆地说:“不想去。”为什么呢?“没有妈妈,也没有奶奶。”乐乐回答。

想想也是,孩子长这么大,没离开过亲人,现在把她放到陌生环境,产生不安全感是很正常的,怎样帮助孩子呢?

我对乐乐说:“咱们做个游戏吧。”一听做游戏乐乐高兴得直拍手。我说:“从现在开始乐乐是妈妈,我变成乐乐。”“乐乐”不想上幼儿园,“妈妈”要做通“乐乐”的工作,让“乐乐”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然后,我们娘儿俩还有奶奶一起,按照白天发生的事情,情景再现了一遍。“乐乐”哭着闹着不想去幼儿园,“妈妈”一边给“乐乐”擦眼泪,一边耐心讲道理,那道理讲的,几乎与白天我给她说的一字不差!

第二天早上,我带着乐乐上幼儿园,她虽然还有些不情愿,大概是想起昨天给我讲的道理了,说不情愿的时候,还有些忸怩。我赶紧趁热打铁说,等到晚上乐乐回到家,我们一起来演幼儿园的游戏,乐乐演阿姨,妈妈演乐乐好不好?乐乐乐了。

想想乐乐上幼儿园的经历,我认为家长首先不要如临大敌,不要全家齐上阵,到了幼儿园门口,家长不要先抹眼泪,或者反复劝孩子别害怕,殊不知制造的这种紧张空气,只会让孩子更害怕。

玩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把上幼儿园作为游戏,孩子就不会害怕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论如何把孩子养成一个问题少年


资料显示,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惯,11%的幼儿情绪抑郁、自卑,5.8%的幼儿焦虑、紧张,20%的幼儿表现出多动、坐立不安,25%的幼儿偏食,22%的幼儿性情古怪。

孩子行为问题的频发,与家庭教养方式密不可分。你的教养方式是不是有把孩子引向“问题孩子”的倾向?这是需要父母们警醒和自省的问题。

吝啬鼓励和称赞的父母养出害羞的孩子

害羞是儿童的一种常见现象,但长期、过分害羞,不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发展。过分害羞的孩子多不自信,不敢与周围人交往。害羞的儿童敏感、脆弱、内向、孤独、胆怯。

害羞具有三个重要特征:过分忸怩、过分消极的自我评价和过分负面的自我关注。害羞的孩子自我价值感较低,常感自卑。总担心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接纳,而自贬自责。恐惧别人的负面评价,恐惧面对社会情境,恐惧被人拒绝。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顾虑自己做得不好。这些特征均与儿童的自我认知密切相关,而儿童早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父母的教养方式有很大关系。

父母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很少对自己的孩子做出鼓励和称赞,这让孩子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总觉得自己不行,父母的要求可望不可即,长此以往导致儿童害羞、退缩的性格。更可怕的是父母不但对孩子吝啬鼓励和称赞,而且对孩子指责、约束过多,总是在说“不行”、“不可以”,孩子将越来越不敢主动探索,不敢独立行事,自主性被压抑,因而碰到人和事常表现退缩。

更甚者,有些父母不仅吝啬表扬,还经常在公开场合批评孩子,暴露孩子的缺点,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样更会导致孩子的退缩和自卑。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见人扭捏、羞怯就说“这孩子就是害羞”,这种给孩子“贴标签”的评价,易强化孩子的害羞。

在对孩子的教养过程中,对孩子多鼓励、肯定,少批评、否定。理解、接纳孩子的羞怯,如父母可说“我知道你很紧张,我有时也会这样”,这会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不安情绪,寻找合适的方法控制焦虑和恐惧。并引导其改变自我的消极认知评价,增强其自信心。满足孩子独立自主的愿望,提供其自由发展的空间,鼓励其探索外部世界,不要以爱的名义妨碍孩子独立性、自主性的发展。

父母还可有意识地给孩子创造一些社交机会。比如,引导(但不强迫)孩子见到长辈、朋友主动有礼貌地打招呼;在家可引导孩子接待客人,为客人拿糖果,鼓励(但不强迫)孩子回答客人的问话;节假日或生日让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聚会等等。

父母的关注缺失养出爱吃手、咬指甲的孩子

2~3个月的婴儿爱吃手,开始时是吃拳头,然后是吸吮大拇指或食指,吃得津津有味,1~2岁时最为频繁,至学龄期时基本消失。这时期吮吸手指一方面是儿童满足口欲需要,另一方面孩子因牙齿萌出时,牙床不舒适,吃手可以减轻不适感,因此该时期孩子吮吸手指是自然的、正常的现象。咬指甲多发生在孩子四五岁以后,6岁时达到高峰,以后逐渐减少。

若2岁以后孩子吮吸手指没有减少,反而日益频繁,父母则应该反思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了。若孩子6岁以后咬指甲行为频繁,其原因多是孩子内心紧张、焦虑所致。一般来说,孩子由于缺少父母关心、陪伴,或者父母不和睦、经常吵架而忽视了孩子的内心感受等,孩子会出于缓解焦虑,或者度过心灵空虚阶段而选择吃手或咬指甲。其实,这是孩子行为退行的一种表现,婴儿期的孩子通过吸吮妈妈的乳头、吃手等来获取安全感。当孩子在儿童期不能通过父母的关注和接纳获取安全感的时候,便会退回到婴儿时期,用吃手、咬指甲来弥补安全感的缺失。

但基于卫生考虑,家长或老师常常急于矫正孩子吮吸手指或咬指甲的行为,孩子一出现此行为,即严厉呵斥、打手等。这使该行为不减反增,所以父母常抱怨孩子不听话,改不掉这坏习惯,其实这是父母缺乏对此行为成因的科学认识,矫正方法不得当的结果。

如果孩子吮吸手指或咬指甲不是特别严重,家长可以不予注意。当孩子吮吸手指或咬指甲出现时,父母可以利用各种活动占用孩子的双手,转移其注意,鼓励其多参与各种有益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以减少孤独、寂寞、不安所引起的吮吸手指或咬指甲。

在控制表面行为的同时,必须关注到孩子内心的深层次情感需求。孩子吮吸手指或咬指甲行为的出现多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陪伴较少有关。因此父母应反省自己,多关心、陪伴孩子,和孩子交流,与孩子游戏,让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中,消除焦虑和不安,为题行为自然会缓解直至消失。

过度的批评与责备养出口吃的孩子

口吃是一种言语节律异常的口语障碍。常表现为口语中字、词、音的重复、延长,音节之间的异常停顿或完全阻滞。口吃多见于男孩。口吃不仅造成儿童情绪紧张,还易导致其社交退缩、被动、自卑。口吃的病因至今不很明确,除与生物学因素有关外,一些学者认为多与心理行为因素有关。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有1300多万名口吃患者,患病率高达1%。其中幼儿口吃的发病率更高,达到10%左右。患口吃的孩子越来越多,与一些家庭严厉的家庭教育导致孩子心理压力过大有关。如父母过于严厉地训斥、恐吓孩子,或对孩子在语言方面的要求过高,使孩子担心说不好而精神过度紧张,令孩子出现神经质、害羞和口吃等情况。孩子刚开始学习说话,口齿不清、字音重复很正常,可有的家长却过早地强迫孩子要口齿清晰、言语流利,这样容易使孩子心理负担过大,一说话就怕不流利,结果真成了口吃。还有的孩子偶尔出现口吃现象,但家长过分关注,时间长了,也会形成心理负担,时间一长便形成口吃。

孩子的语言发展阶段,父母应有耐心,宽容孩子说话时的发音不准、用词不当、语法错误等。纠正儿童说话错误时态度要温和,不要过分严厉批评或急切强迫其立即改正。应让其放松,放慢说话速度。父母应为学说话阶段的儿童提供丰富的言语环境,如父母讲故事,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有助于孩子言语能力的发展。矫治孩子口吃,父母首先要消除孩子的紧张、自卑的心理,帮助树立说话的自信。利用其唱歌、朗诵时言语的流畅来增强其说话的信心。引导其说话时精神放松、身体放松。

儿童时期由于惊吓而口吃的不在少数。有的父母过于严厉,当孩子太顽皮或做错了某件事时,就对他们责骂他们。尤其是当孩子说错话的时候,突然地大声责骂让孩子受到惊吓,从而变得口吃起来。另外,环境的惊吓刺激也可能导致口吃,如父母间的吵闹、发脾气都能使儿童在语言上突然发生口吃。大多数口吃孩子随年龄增长,口吃会逐渐自愈,只有少数患儿发展为慢性口吃,并持续终身。

家庭暴力行为养出“校园小霸王”

校园欺凌不再是偶发事件,它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世界各国都存在校园欺凌现象,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公布的结果显示,30%的学生都有欺凌和被欺凌的经历。2005年一名14岁英国柴郡萨顿中学少年突然在家中的衣橱里上吊自尽,调查披露他曾多次在校园中遭受“掴掌乐”(即对人打耳光,摄下被打人的惊恐表情,并将录像画面传送至手机或网络上以取乐)等欺凌。200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校园枪击案中的男孩因忍受不了长期的欺凌愤而持枪射杀9人后自杀。2006年10月日本一名13岁男生上吊自杀事件震惊全国,其遗书显露遭受同学严重欺凌。而我国近年校园欺凌有急剧上升趋势,校园欺凌事件导致被欺凌者身体受伤、精神受辱、不敢上学,甚至出现自杀、被欺凌死亡、犯罪等恶性事件发生。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世界知名心理分析家爱丽丝米勒博士对儿童虐待做了多年的研究,发现暴力的根源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简单地说,孩子的行为是靠模仿的,而不是来自这个孩子长大以后,得到多么好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不良教养方式,如过分体罚或溺爱等,可激发或助长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很多父母认为,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打,所以,“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这些说法在家长中颇为流行。孩子闯祸、不听话调皮、考试成绩差,都可以成为家长动手的理由。1~3岁的时候正是孩子模仿行为的黄金阶段,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暴力行为有时候是来源于模仿。父母对孩子的打骂无时无刻不在引导着孩子的模仿行为和认知理念,让孩子总处于暴力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孩子的暴力心理。

另外,夫妻间的暴力行为,也在影响着孩子。双方爱吵架,甚至打架,摔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就模仿父母。孩子在6岁以前主要以家庭中最亲密的人为模仿对象,如果父母之间存在暴力冲突,或者在父母的教育方式中,如果遇到孩子出现问题,经常用暴力解决,而不是讲道理的话,孩子就会从中学会用暴力解决问题。米勒这样说:“父母亲的这些行为其实是在给小孩子中种下一颗仇恨的种子。被虐待过孩子将总会找机会在替罪羊身上进行报复,发泄他们在身心和大脑中压抑的情感。”

还有就是,长期对孩子情绪情感关注的缺失,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冷暴力,尽管父母给与孩子在生活中无微不至的照顾、物质上无止境的满足、弥补,但忽略了孩子情绪情感的需求,以为孩子只要吃好玩好就可以了。这样的孩子生活在情感的“真空”世界中,得不到关注就要压抑下自己的情绪情感需求,久之,变得抑郁、冷漠,一旦有情绪的宣泄口,就会像爆炸的煤气罐一样爆破。我以前看过一档电视节目,有一个少年故意当众攻击一个老人家,后来才知道,他不过就是为了做些能够吸引他人的事情。父母物质上宠溺他,但是精神上却从未看见他,这个孩子本质其实是好的,却被逼的走到那一步。

Tips:男孩的问题比女孩多,需要父母的更多关注

法国巴黎有一所著名的儿童心理指导所,曾报道,1971~1980年在他们那里就诊过的6000余名儿童的资料,其中包括许多种类的行为问题,比如神经质、贪食、异食、厌食、夜惊、梦魇、遗尿、口吃、缄默、咬指甲、面肌抽动、说谎、逃学、打架、多动症、强迫行为以及癔症等。并按照他们的就诊原因──行为问题,作了性别比较。发现只有癔症一项,是女孩较多,其余的行为问题都是以男孩为多。尤其是口吃、遗尿、说谎、逃学、打架、面肌抽动和多动症等,男孩所占的比例更为突出。由此可见,儿童期的行为表现,是女孩占据了优势。因此,在养育男孩的过程中,父母要更外精心,对于孩子的行为问题要早发现,关注行为背后的心理动因,“对症治疗”。

一个故事让孩子喜欢上动手


从小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培养他自立的能力,有利于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今天要孩子们讲一篇关于劳动的小故事,叫《蚂蚁和蝉》。

《蚂蚁和蝉》

夏天来了,蚂蚁在储备食物,蝉却在树上欢乐的唱歌,心里还偷偷嘲笑蚂蚁,不懂得生活的快乐。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蝉没有储备,非常饥饿,便向蚂蚁乞讨,请求它给几口粮食吃。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功夫储存食物。”蚂蚁又说:“如果你夏天忙着唱歌,那冬天就去跳舞吧!”

蝉因为没有得到食物,就在荒凉的冬天里饿死了。

虽然小朋友们不需要自己储存食物,但是对于哺育我们的爸爸妈妈来说,也是在为我们而努力工作和辛劳。如果小朋友平时肯帮他们做一点小事,给他们捶捶背,就是给他们最大的回报。杉杉妈的故事说完啦,小朋友们下期再见!

育儿心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育儿心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光荫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恺子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不再是你眼中曾经的那个宝宝了,他有时也会抓住大人的缺提出意见,或是在心里质疑大人的心里了。面对这个“小大人”我们要知道,孩子是大人的“复印件”,所以我们平常也要注意什么样的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做父母的可能都喜欢给孩子设计一个雄心壮志的计划,一但教育偏离了设计的轨道,就会认为孩子“笨”、“没有出息”,等一系列影响家庭气氛等不开心的问题也会急驰而来。首先我们做父母的要有一颗平常心,不要把自己父母曾经给自己设计的未曾完成"宏伟蓝图"拿过来让孩子来替你去完成。我只是希望恺子开开心心上学,开开心心生活,健康的成长。

作为父母,要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能够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离开我们,成为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独立个体。但要怎样教育孩子,尤其是怎样做好幼儿教育便成为我们每位父母的难题。众所周知,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生存环境,而父母则是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巨大与深远。以下便是我平时在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尊重孩子的提问,注重智力的培养。我们一直没有刻意的去教他学习什么,只是在孩子提问的时候认真回答。

第二,尊重并引导孩子的思想,注重德育的培养。重视孩子的道德培养,不管在什么场合,要求做到不打人,不骂人,不说脏话。我们做父母的是孩子的第一个启蒙老师,在家里,在与孩子在一起的时候,要做到不说脏话,不做过激行为。在孩子发现父母做错了的时候,我们做父母的要主动承认错误,并引导他在犯了错误时也要勇于承认。

第三,注重孩子的独立性培养。在孩子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尊重,尊重不等于纵容。在平时,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就必须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和孩子多商量问题,要学会换位思考,我们不能用自己的观念、模式、自己的思维方式去认定孩子该做什么,不准做什么,更不能利用家长的权威去压制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与独立性,尊重孩子的独立性,给孩子自己的空间,让孩子自己学会涮牙、洗脸、穿衣等,让孩子自己学会独立思考,让孩子有自己的能力与知识。

上述这些只是我平时教育孩子的一些心得,现在是独生子女的时代,在幼儿教育上,我们也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在教育子女这方面,家庭环境的区别,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法,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类拔萃,值得骄傲,但我相信,只要做父母的能够注意方法,因材施教,孩子们一定要取得成功,走向辉煌。

把淘气儿童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对待淘气的孩子,有的父母是打骂交加,有的一筹莫展,到底该怎么办呢?首要的就是把淘气儿童作为一个人来对待。

儿童和大人不同,不仅是量的问题,而且也是质的问题。儿童有儿童的天地,他们有自己特有的看法、想法、活动方式、情感需要。这是和成人截然不同的。

因此,成人千万不要把儿童看成是自己的缩小,看成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行的小玩偶。总想让儿童按自己心里的模式去限制他们的一切活动,以为老老实实、规规矩矩才是理想的儿童。或者按自己个人的需要

去要求孩子,当自己心情烦躁时,孩子的天真也变成讨厌,当自己心绪愉快时,孩子的顽劣也变成了可爱。

有些家长和教师对儿童淘气持很大偏见。只要孩子一淘气,不问青红皂白,轻则批评、训斥、拉扯,重则打骂、惩罚,使淘气的孩子得不到公平

的待遇。也有些人对孩子的淘气采取因噎废食和娇宠无度的态度,甚至在成人过分的保护之下,一切一切都由成人所代替。其结果,孩子对世界探索追踪的热情逐渐消失,使儿童失去了独立自主的锻炼意志的机会,助长了极端的依赖性,成为儿童后来成长的障碍。

对淘气的引导,应是以极大的热情来耐心保护儿童的良好动机,满足儿童内部的需要,帮助儿童在淘气中发展。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妈妈开始看书了,正在看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是在实验小学家庭节的活动上买的。叶宇豪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当我在课堂上介绍叶圣陶后,他就去买了这本书,他不是一般地阅读,正如他所说的,“研究”,书上时不时来一些批注,他的散文处女作也问世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你绝对看不出这是四年级的孩子写的。今天,我要表扬的不仅是他自己看书钻研,更是他能够去影响他的父母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他的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每天忙于生计,逐渐地,在孩子的影响下,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捧起书来,真是不容易。构建学习型的社会是需要一个个学习型的家庭做支撑的。

王贝嘉举手了,说他奶奶拿着放大镜看书,以前奶奶住在农村,每天都忙,根本不看书的,现在搬到城里,跟他们住在一起,他经常会讲一些书里的有趣的东西给奶奶听,奶奶也开始喜欢书了。因为奶奶年纪大了,拿着放大镜看。我把大拇指送给王贝嘉,“你太有才了!能够让奶奶喜欢上书。”

家长会上,我经常跟家长说,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拿起书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今天我看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学习,连奶奶也可以拿起书来,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们呢?

相信,下一次交流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家庭开始学习。

寻找一个适合孩子的游戏


寻找一个适合孩子的游戏昨天是妇女节,休息,在家照看**。

连续烧了五天,看他状态还不错,就拿出积木和他一起玩。可是他坐下来玩了连五分钟都没有就走了,于是我把他抱回来放在坐位上,教他摆积木,可他把我摆好的积木胡乱推倒,推得地上到处都是,便又逃之夭夭。当时我再一次地把他抱了回来,有些生气,就对他说,你太不听话了,就不能安静地坐会儿,玩会儿吗?**好像也生气了,不耐烦的把桌子上的积木都仍到了地上。

这时我突然想到曾经看过一本书,上面写到“男孩子之所以淘气是因为他们体内的睾丸素分泌旺盛,他们只有通过不停的运动才能消耗体内过多的睾丸素。这是正常生理现象。

想明白了原因,就开始自责,责备自己的无知。

看来儿子不喜欢积木。想想看,儿子从小到现在对娃娃一类的玩具都不怎么感兴趣,想让他像他妹妹那样坐下来安静地摆积木,至少现在是比较困难的。

我得找一个适合男孩子玩的游戏,于是从儿子的“百宝箱”里翻岀了小足球,儿子笑着走过来,双手抱着,往地上一仍,摇摇摆摆地追着小球玩了起来,时不时地还发出咯咯的笑声。

看,让儿子开心就这么简单,只要找一个适合男孩的游戏就Ok了。

都怪老妈不解风情,没有读懂这个“小男人”,呵呵。

一个月宝宝游戏


小红帽小蓝帽

游戏准备:

红色、蓝色的小帽子各一项(手套亦可)

游戏方法:

1、家长分别将两项小帽子套在两只手上,吸引小宝宝注意;

2、给小宝宝念儿歌“小红帽,小蓝帽,一眨眼睛不见了”;

3、念“小红帽”的时候,将戴小红帽子的手稍稍举高,在宝宝面前慢慢晃动两下;

4、念“小蓝帽”的时候,将戴小红帽子的手稍稍举高,在宝宝面前慢慢晃动两下;

5、念“不见了”的时候,速度稍快的将两只手背到身后,或者将一只手背到身后。

专家指导

这个游戏不仅可以帮助小宝宝区别两种颜色的不同,而且通过把帽子藏起来,可以帮助宝宝感觉数量变化,锻炼空间知觉并感受物体在空间中的运动。

贴心提示

1、帽子的颜色要纯正,也可以选择其他两种对比强烈、颜色鲜艳的帽子;

2、游戏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把帽子藏起来2-3次,让宝宝认识到帽子的空间变化就可以了;

3、当宝宝对游戏表现出兴趣下降的时候,可以换另外两种颜色的帽子再玩这个游戏。

好娃娃找妈妈

游戏准备:

把小宝宝放到柔软的床上或摇篮里,让宝宝舒服的仰卧,

游戏方法:

1、妈妈先俯身面对小宝宝,与小宝宝视线相对;

2、妈妈慢慢的转身,移动到宝宝的侧面,一边移动,一边说:“妈妈呢?”“妈妈在哪儿呢?”

3、慢慢地移回到宝宝的视线之内,一边移动,一边说:“妈妈呢?”“妈妈在这呢!”

4、拿起宝宝的小手,触摸一下自己的鼻子或者脸颊,逗宝宝笑,反复两三次。

好娃娃,找妈妈,妈妈妈妈哪去啦?娃娃娃娃你别急,你的妈妈在这哪!

专家指导

一个月的宝宝已经能听出妈妈的声音,通过这样地游戏,可以增进妈妈和宝宝之间的感情,让宝宝感觉愉快,可以锻炼宝宝的听力,为宝宝掌握语言打下最初的基础;还可以锻炼宝宝的头部灵活性,提高宝宝的运动能力。

贴心提示

1、小宝宝非常容易疲劳,游戏时间一定不要太长,每次两三遍即可;

2、小宝宝的转头能力还很落,因此,妈妈移动的角度不要太大,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稍稍大于宝宝能转动的角度即可。

把孩子当成父母育儿路上的“出题师”


把孩子当成父母育儿路上的“出题师”昨天xx爸出差下午五点,办完事就回了家,他去接xx时,xx约了一位同学一起到家里来玩。等我到家时只看到xx同学和xx爸在吃饭。我问xx呢?xx爸指了指xx房间说:“他吃完了,一个人在里面玩。”xx同学听了我的问话,大口大口把碗里的饭赶完,放下碗一溜烟也钻进了xx房间。两个小家伙在房间里讨论着,xx对他同学说:“我们先把作业完成,然后一起读会书,争取多点时间我们一起去广场玩。”我在门外听了,心想不错,懂得自己安排自己的时间了。有进步,不像之前那样,家里来了人,就只顾着玩,把作业的事早忘在脑后。写作业前xx对我和xx爸说:“我们现开始写作业了,你们不可来打扰。”说完把门给关上了。

半小时过后,听到xx和他同学在大声的诵读课文,吵得我耳朵都快震聋了,我没去阻住他们,虽然说这样的读书法可能一点意义的没有,但练练他们的声音贝分也是一件不错的事,况且现在还早,大家都还没休息,对别人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再说两个小家伙若不在一起,也不会有这么高的兴致,这整体看来还是个难得的机会呢!

等xx他们读完书后也快八点了,xx爸帮他们切了西瓜后,对两位小家伙说:“吃完西瓜,就去把同学的书包送回家,然后一起去广场玩。”我在旁边听了,心想,若这是一道育儿题,满分为10分的话,可以为xx爸打上6分,因为他知道在事先与孩子约定了。另4分被扣的原因,就是两个小家伙这会心思全放在西瓜上,xx爸的话可能被他们又当作耳边风了。若xx爸想拿满分的话,就应该在切西瓜前把这约定提出。

果不然等三位下楼后没几分钟,我在五楼就听到xx爸大声的叫xx,并且还可以清楚的听得出是在边追边叫。哈哈!把我给乐了,孩子们好样的,又给xx爸出“难道”了,不用说我已猜到事情大概原因了。

但出乎意料的是,九点xx和xx爸回来时,xx爸这回没被气成黑脸,反而一副乐呵呵的样子。并也不在我面前发牢蚤,好像什么事都未曾发生过一样。等xx睡后,看到xx爸在电脑旁看韩老师的博文,这博文里正好有一段话,这段话的开头说的是:“育儿是门技术活......,”xx爸对正着这段话在深思呢!我拿张椅子在旁边坐下,自己也把这篇博文看完。之后我拍了拍xx爸的肩问:“是不是觉得这句话说得非常贴切?”xx爸轻轻地叹了口气,没有说话。我接着问“陪孩子下楼时,怎么听到你大声叫xx呢?”xx爸回道:“我说先把他同学的书包送回去,但这两个小家伙,一下楼打开大门,就像铁笼里放出地小老虎一样,朝广场一会跑得没影了。”我笑了笑问:“是不是在想,事先已跟孩子们约定好了的,孩子怎么还是不听,对吧?”xx爸挠了挠头,没说话。我说:“有时看是同一种方法,但因为中间的一些小小细节,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当我把中间的一些细节给xx爸说了后,从xx爸脸上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现意识到,育儿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

现有时间我都让xx爸多带着xx,让他从xx的犯错中一步步来提升自己。我也对xx爸说,孩子就像我们育儿路上的出题师,孩子的每次犯错,就如同给我们出的一道道难题,当我们解答不来这些题时,我们就得用功去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不会被孩子的难题卡住。

在此非常感谢,上次发的“孩子犯错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这篇日记里,各位博友给我的指点,让我现心态放平了许多,能耐心的对待xx爸育儿路上的不足。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育儿观念: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

在家庭里,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把责任感当成一种习惯来对待,应该遵循以下4个步骤。

第一,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地了解孩子在日常生活中负有的责任.了解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肩负着不同的责任范围,只有了解这些,才能及时地告知和指正孩子,让他明白自己的责任所在,并认真地履行,逐渐培养孩子的责任精神。

第二,对于孩子的所言所行,父母要有正确的认识,并且有客观的评价,能够明确地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以此来感染和说服孩子,而不是过多地去指责孩子,这样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第三,父母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为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还应该注重自己所采取的行为是否合适、是否恰当。只有根据孩子的特点,采取正确的方式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四,当向别人表示问候时,先给对方一个微笑,这种效果比说上很多好听的话语更有效。当获得老师的赞扬时,要对老师微笑,以表示自己的感谢之情。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把上幼儿园当成一个游戏》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别让孩子把眼泪当成武器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而是想通过“掉眼泪”得到父母的关注。因此,家长要善于识破孩子的小聪明,不被孩子的眼泪所蒙蔽,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泪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其实,对孩子而言...
    2020-09-29 阅读全文
  • 游戏属于每一个幼儿 快乐的游戏时间开始了,琦琦小朋友一个人坐在地上,嘴里嘀咕着“我没劲,我没劲,我好没劲。”这仿佛是一个信号,召唤着别人,于是我走过去对她说“今天点心店里推出了儿童套餐,你快去尝尝吧,还有漂亮的小扇子送呢...
    2020-11-30 阅读全文
  • 论如何把孩子养成一个问题少年 资料显示,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
    2021-01-23 阅读全文
  • 一个故事让孩子喜欢上动手 从小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培养他自立的能力,有利于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今天要孩子们讲一篇关于劳动的小故事,叫《蚂蚁和蝉》。 《蚂蚁和蝉》 夏天来了,蚂蚁在储备食物,蝉却在树上欢乐的唱歌,心里还偷偷...
    2022-01-26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育儿心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光荫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恺子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不再是你眼中曾经的那个宝宝了,他有...
    2020-09-27 阅读全文

绝大多数时候,孩子哭并不是因为他们真正受到了伤害,而是想通过“掉眼泪”得到父母的关注。因此,家长要善于识破孩子的小聪明,不被孩子的眼泪所蒙蔽,更不要由于孩子的眼泪而改变自己原来的决定。其实,对孩子而言...

2020-09-29 阅读全文

快乐的游戏时间开始了,琦琦小朋友一个人坐在地上,嘴里嘀咕着“我没劲,我没劲,我好没劲。”这仿佛是一个信号,召唤着别人,于是我走过去对她说“今天点心店里推出了儿童套餐,你快去尝尝吧,还有漂亮的小扇子送呢...

2020-11-30 阅读全文

资料显示,我国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据全国22个城市的调查发现,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达12.97%。另据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对上海市3000名4~5岁的幼儿心理健康调查显示:8.8%的幼儿有不良习...

2021-01-23 阅读全文

从小让孩子一起参与劳动,培养他自立的能力,有利于他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所以今天要孩子们讲一篇关于劳动的小故事,叫《蚂蚁和蝉》。 《蚂蚁和蝉》 夏天来了,蚂蚁在储备食物,蝉却在树上欢乐的唱歌,心里还偷偷...

2022-01-26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独立的人 光荫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恺子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小宝宝变成了如今的“小大人”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增强,也不再是你眼中曾经的那个宝宝了,他有...

2020-09-27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