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教育哲学

发布时间:2021-03-22

教育哲学读书笔记。

幼儿园,是孩子快乐的家园;家庭则是孩子理想的起点。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教育哲学”,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女儿在美国土生土长,五岁基本就不会讲中文了。她当然不是典型的美国孩子,但却是地道的美国孩子。从她身上,多少能看出美国孩子与中国孩子的不同。其中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中国的孩子书本知识好,美国的孩子对自然了解得深。比如,女儿四年级毕业时,乘法口诀还背不下来。要让她在中国考“小升初”,肯定大败。但是,我们在家里种树,她会告诉我哪树要两株一起种,以交互受粉,哪种要单独种,因为那种树可以自身受粉。对动物、昆虫,她也了如指掌。

在我看来,这是两国不同的教育哲学所造就的不同结果。这在“小升初”的关头表现得异常充分。中国的孩子,“小升初”之前要紧张地准备考试。美国的孩子在“小升初”前则要有一番终身难忘的经历,那就是“自然课堂”。

所谓“自然课堂”,几乎是美国小学生必有的经验,虽然每个学区的安排也许有所不同。女儿所在的学校,早已形成了传统。在小学毕业前,整个毕业班去外州野营一个星期,学习野外生活的经验。这是女儿第一次离开父母。我们本担心她是否受得了,甚至出发那天就给宿营地发了信,算计着她最后几天该想家时读到我们的信,心里会好受些。一周很快过去,孩子回来。进门我们问的第一句话是:“你想家吗?”已经粗通世事的女儿非常抱歉地笑笑:“并不真想。”她只是觉得时间太短,自己还没有玩儿够呢。我们看得出她已经精疲力尽。但是,她追着我们不停地讲这一周的经历,兴奋得不能自已。

她们的野外生存训练很逼真。哪怕是下着豪雨,孩子们也都在森林里探险。营地的教官指导她们如何在雨天利用白桦树树皮上的胶质钻木取火,如何尝试在没有食物的情况下靠吃植物、昆虫、动物而生存。这就要求她们准确地辨认什么植物有毒,什么昆虫或动物适宜食用。让我最为吃惊的是,她们抓了蚯蚓,然后砍成两半,把其中的一半拿到自己生的野火中烧烤食用,另一半放生。据女儿说,蚯蚓有四颗心,如果被砍成四段,只要每段都有心,就都能存活下来。当然,她们还乘船去海岛上,学习海洋环境的各种知识。

我认真阅读了女儿毕业班的纪念册。在孩子的个人信息中,有一项是“什么是你小学最难忘的经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是“自然课堂”。毕业前,整个毕业班还集中在大礼堂看“自然课堂”的幻灯片,一起回忆这段难忘的经历。结果孩子们整场兴奋地欢呼、尖叫,让在座的家长深受感染。一些早就毕业的大孩子,包括已经上了高中的,一谈起“自然课堂”就顿时满眼梦幻。一位高中女孩告诉我们,她当年参加“自然课堂”,在野外一天后,晚上最后的节目是“唱倒”:孩子们一起对着月亮唱歌,直到唱得精疲力尽,倒下睡着??我对朋友开玩笑说:美国虽然比中国现代化得多,但是美国的孩子保存着更多的山顶洞人的生存技能。当然,知道了这种教育过程,你也更能了解美国的环境运动、动物保护运动的社会根基在哪里。人家孩子的成长就是不一样。

面临着互联网、iPhone时代的种种挑战,小学生不好好在教室里做题、打好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反而跑到野外学习原始人的技能,这样的教育是否有些“文不对题”呢?

其实,人类迄今为止的所有进步,都可以归结到人类和自然的关系这一根本问题上。如果把人本身也当作自然的一个有机部分的话,那么所有科学技术,说到底就是如何利用、驾驭自然。书本上的知识,是别人嚼剩下的馍,是把别人发现的自然规律传授给你。你并没有读自然的“原典”。“自然课堂”,则是让孩子自己去面对自然的“原典”,以激发他们原创性的解读。达尔文曾提出过一个假说:同样的动物,野生的比家养的要聪明。因为野生环境太复杂,不停地刺激动物作出应对,使之更有主动性。家养动物则在别人安排的环境中生活,没有这些挑战,难以激发其智力的发展,渐渐被动。

20世纪的心理学、脑神经学的研究,基本上证明了达尔文的假说。比如,实验室里的小鼠,即使在强化刺激的环境中生活,其笼子里充满了各种智能玩具,但还是不如野鼠聪明。这一点,从对两者的大脑解剖比较中得到了证实。学校教育,不管怎么复杂,其实也更类似于充满了强化刺激的玩具的小鼠笼,不管设计如何精巧,也赶不上野生环境所提供的刺激更能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

小女四年级背不下乘法口诀,国内的朋友大惊失色,质问我们当家长的都干什么了。可是,她五年级时花了两天,很容易就背会了。国内同龄孩子早已成了做习题的机器,但却没有机会去“自然课堂”中冒险。这种经历所激发的好奇心、探索精神、主动性,会跟着小女一生。失去了这些,日后则很难补偿。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美国不同年龄孩子可做的家务


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孩子们需要知道这个家庭里的有些事是他们可以做的,参与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自己是家庭中一员的感觉。

美国有一个“AgeAppropriateChoresChart”,这个表格写明了不同年龄的孩子可以做哪些家务劳动。

9-24个月:

可以给孩子一些简单易行的指示,比如让宝宝自己把脏的尿布扔到垃圾箱里等

2-3岁:

可以在家长的指使下把垃圾扔进垃圾箱,或当家长请求帮助时帮忙拿取东西

帮妈妈把衣服挂上衣架

使用马桶

刷牙

浇花(父母要给孩子适量的水,以免孩子给花草浇水过度)

晚上睡前整理自己的玩具

3-4岁:

更好的使用马桶

洗手

更仔细的刷牙

认真的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睡前帮妈妈铺床,如拿枕头被子等

饭后自己把盘碗放到厨房水池里

帮助妈妈把叠好的干净衣服放回衣柜

把自己的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4-5岁:

自己使用厕所

洗手

更仔细的刷牙

认真的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帮忙擦桌子

自己铺床

准备餐桌(从帮忙家长拿刀叉开始,慢慢让孩子开始帮忙摆盘子)

饭后把脏的餐具放回厨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教给孩子如何正确叠不同的衣服)

把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自己会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5-6岁:

自己使用厕所

洗手

刷牙

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帮忙擦桌子

铺床/换床单(从帮助妈妈把脏床单拿走,并给妈妈拿来干净的床单开始)

准备餐桌

饭后把脏餐具放回厨房

把洗好烘干的衣服叠好放回衣柜(会正确整齐的叠不同的衣服)

把脏衣服放到装脏衣服的篮子里

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书包和要穿的鞋(以及各种第二天上学要用的东西)

收拾房间(会把乱放的东西捡起来并放回原处)

6-7岁:

自己使用厕所

洗手

刷牙

浇花

收拾自己的玩具

喂宠物

到大门口取回地上的报纸

到信箱里取回信件

帮忙擦桌子

铺床/换床单

准备餐桌

饭后把脏餐具放回厨房

在父母的帮助下洗碗盘

自己准备第二天要穿的衣服

自己准备第二天去幼儿园要用的东西

收拾房间

7-12岁:

照顾宠物

做简单的饭

帮忙洗车

吸地擦地

清理洗手间、厕所

扫树叶,扫雪

会用洗衣机和烘干机

把垃圾箱搬到门口街上〔在美国,各家定时把垃圾箱放到街边有垃圾车来收〕

13岁以上:

换灯泡

换吸尘器里的垃圾袋

擦玻璃(里外两面)

清理冰箱

清理炉台和烤箱

做饭

列出要买的东西的清单

洗衣服(全过程,包括洗衣,干衣,叠衣以及放回衣柜)

修理草坪

美国孩子爬大?中国孩子抱大?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

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笔者发现在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笔者通过与当地美国人交流发现,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的交流也十分重视。笔者一次乘机从纽约到明尼那波利,途中整整5个小时,坐在后排的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与自己2岁和5岁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就像是兄弟姐妹那样,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途中孩子问的问题十分有趣,如飞机为何在雪上飞?飞机在飞的时候怎么不动?飞机上的窗子为何不能打开等等?

我的一位美国朋友告诉我,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打开美国的报章,也有鼓励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之际都会和他说话,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

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的人声、语境,认识不同人的脸、不同表情,维持愉快的情绪。笔者认为,美国孩子为何长大上大学后独立性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大,这与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开发是分不开的。

据美国朋友介绍,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孩子怕寂寞,这也好办,就让他从小与小狗为伍。无怪当小狗失踪或去世时,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绝,因为孩子与狗的感情胜过了父母!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领信用卡,这是学会理财的第一步,支付账单,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渍,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得有人给你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然后,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社会独立的生活。

这种培养孩子成才的体制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美国教育专家给中国家长十条教子经验


也许您已经听了很多国内教育专家的建议,那么今天给您推荐美国优秀教师给家长提的10条建议。对比一下和您以前看过的听到的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共同点。您会发现,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孩子,可能有着很多的不同之处,但是还是有很多是咱们可以吸取的。

1.尽量表扬孩子。孩子具有一定的自信心,才会肯去学习。要使孩子每天都感觉到他在学习上取得了一定进步,哪怕是改正一个缺点。

2.多关心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实际进步程度。家长要多问孩子最近学习了什么,掌握得如何等。

3.经常给孩子制定几个容易达到的小目标。这样可以使孩子感到能够做到。孩子有自信心,从而有利于孩子发挥潜能。

4.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要抓住生活中的各种机会让孩子练习。

5.帮助孩子树立责任心。让孩子学会洗碗、洗手帕,整理自己的床铺、用具,尽到自己的那份责任。

6.在孩子面前作表率。

7.尽量不要在孩子面前议论教师,尤其不要在孩子面前贬低教师。

8.定下家庭学习规矩,并且自始至终执行,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9.引导孩子善于提出问题。要培养孩子多问为什么。

10.要使孩子重视上学,尽量避免孩子缺课的情况发生。

美国学校的新口号很“中国化”


一直都以为,美国的中小学、幼儿园教育是很轻松自在的。

但最近,当我再次来到美国,却发现,美国的许多中小学、幼儿园的孩子们也开始“累”了!学校和幼儿园为孩子们提出的新口号竟然就是我们国人耳熟能详的——“赢在起跑点!”

新年一过,美国各地的学校便纷纷开始选优,纽约市公立小学zy班考试随之展开。今年1月8日,家住曼哈顿的高太太,带着4岁半的女儿到上东城一所小学参加zy班考试。高太太已是第二代华裔移民,先生是白人。她告诉我:女儿在语言、阅读、数学等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但还是怕孩子考场发挥不好,所以心里焦虑不安,仿佛自己和女儿一样在挨考!她说:“在纽约市,孩子能考上zy班,父母就像中亿万大奖一样!所以,心里能不急吗?”

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附属中学是一座明星中学,这座中学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宛如一座神圣的殿堂,录取难度全美第一。

今年,纽约市有6年级学生25000人。经过层层淘汰选拔考试,有2600人有报考亨特中学的资格。入学考试那天,恰遇新年后的第一场大雪,纽约市区有的地方积雪有一人多高!天还未发亮,小车埋在雪中,无法开动,家长们便带着孩子乘坐地铁赶往考场。上午8时才放人进门,白雪中,排队的长龙连接几个街口。肤色不同的孩子们拿着准考证,在大雪和寒风中跺脚发抖!

孩子们进考场了,数千名家长继续在考场外挨冻等候。

考试一个月后,英文和数学总分排前500名的学生,方可进入下一轮考试。写作分数排在前173名者,就是最终的被录取者。这个录取率是2600考生中的6%,是全纽约市6年级学生中的0.7%。一位白人家长说:“孩子进了亨特中学,倘若左脚迈不进哈佛,右脚也可以跨入耶鲁!所以,吃点苦,受点累,花点钱,值得!”

美国不少家长,为能让孩子上一流的学校,不惜花大价钱请家庭教师,为子女进行密集性补习。有的补习100小时,收费高达11500美元!

美国人这是怎么了?是咱的东风西渐了吗?还是同为天下父母,美国家长和中国家长一样,长着一颗同样的心啊?

网友评价:

boywk:这不是希拉里领衔搞的么,要改变美国教育的现状,提高教学水平。

zhangwei0808:信则有,不信则无

和悦者说:读了感觉有些搞笑~

likefuyb:比较早看到的,就是所谓的两次大规模的白人搬迁,white flight.也翻做“白人逃跑”

likefuyb:也开始跟中国学了,以前白人大规模搬家有两次,一次是搬离黑人多的地方,怕孩子被带坏;第二次是搬离中国人多的地方,孩子成绩比不过中国孩子,自信心被打击惨了

专业围观的:我相信这个,美国人的蛋糕也越来越小了,而且外来人口的冲击,使这些白人也开始有紧迫感了,一点都不奇怪

onechild:在孩子的教育方面估计哪里都好不敢松懈。 看看今年高考刚结束,香港各大学的录取分数线都提高了,提供奖学金也似乎少了些。

axiang11111:这句话毁了多少孩子

bjtao:原文中漏了一句话,很关键:“纽约市立大学亨特学院附属中学是一座明星中学,学习刻苦的亚裔学生占47%以上。这座中学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宛如一座神圣的殿堂,录取难度全美第一。”

wan1223:家长都是一样的

中国孩子和美国孩子长大方式


长期以来,中国孩子接受的是灌输教育,美国孩子则不同。一般说来,考试,中国孩子胜过美国孩子,但轮到动手或研究时往往就不如美国人了。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美国的孩子看上去是在无忧无虑中长大的。孩子小的时候功课很少,回家主要是以玩为主,到了该上大学之时,也不必像国内高中生那样必须走那道高考独木桥,美国孩子要想上大学只需凭学校的积点、老师的推荐以及社会活动的表现,就可申请大学。录不录取,全凭大学对人才的需要。孩子用不着为上大学而担心,因为这所大学不录取,那所大学也能录取,可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

虽然美国孩子的成长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但通过与当地美国人交流发现,美国父母在如何让孩子尽早具有独立性和智力的潜质开发方面独具匠心,下了很大的功夫。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有大人扶,就只好自己站起来,除非摔得个头破血流。无论在公园里,还是在街头抑或是飞机的过道上,都可以看到小孩在前面摇摇晃晃地走,父母在后跟着跑的惊险镜头。

美国的父母对与孩子的交流也十分重视。一次乘机从纽约到明尼那波利,途中整整5个小时,坐在后排的母亲一刻也没有停止与自己2岁和5岁的孩子进行交流,孩子有问必答,同时母亲也像一个循循诱导的教师一样,与孩子促膝谈心,就像是兄弟姐妹那样,非常平等,尊重彼此,没有凌驾于孩子头上的架势。途中孩子问的问题十分有趣,如飞机为何在雪上飞?飞机在飞的时候怎么不动?飞机上的窗子为何不能打开等等?

美国父母十分注意与孩子的交流。当孩子呱呱落地时,做父母的就试着与呀呀学语的孩子交流,将父母的感情传给孩子。打开美国的报章,也有鼓励父母与孩子交流的文章,称美国的父母已达成共识,想要培育出一个聪明可爱的孩子,首先应学会从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和宝宝交流。父母不用担心这种交流会变成单方面的意愿,因为宝宝一出生就有了与人交往的能力,而且愿意和你们交往。

妈妈是宝宝第一个和接触时间最多的交流对象,母子间目光相互注视就是交往的开端。母亲还可利用一切机会与宝宝交流,如:喂奶、换尿布或抱宝宝之际都会和他说话,并展出微笑的面容,说一些诸如“看看妈妈”“宝宝真乖”等亲密的话语。如果宝宝在吃奶时听那些话,就会减慢甚至停止吸吮的速度,说明宝宝在听妈妈讲话。

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化的,除了和宝宝“交谈”,还可以和宝宝逗乐,比如摸摸宝宝的头、轻轻挠宝宝的小肚皮,以引起宝宝的注意,并逗引他微笑。当婴儿微笑时,要给予夸奖,更别忘了妈妈那轻轻一吻也是给宝宝的美好奖励。

利用一切机会和宝宝交往,让孩子在和父母的交往中辨别不同人的人声、语境,认识不同人的脸、不同表情,维持愉快的情绪。笔者认为,美国孩子为何长大上大学后独立性强、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塑性大,这与父母对幼儿的语言开发是分不开的。

美国孩子很小就与父母分开住,孩子单独睡一个房间。当然也会有孩子怕寂寞,这也好办,就让他从小与小狗为伍。无怪当小狗失踪或去世时,很多孩子都哭得悲痛欲绝,因为孩子与狗的感情胜过了父母!孩子到了18岁时,就得自己挣钱解决生计,这倒不是父母没钱,而是让孩子自己挣钱早日独立。美国孩子从小就经常听到父母的口头禅:“自己照顾好自己”、“让你的生活明天变得更美好”。美国父母是这样看的,让孩子自己挣钱,是让孩子知道挣钱的辛苦和不易,以及挣钱的价值。

上大学后,孩子就可申领信用卡,这是学会理财的第一步,支付账单,如果不及时付账单,个人信誉就有污渍,以后就会遇到许多麻烦。在临近大学毕业时,汽车销售商就会到学校推销汽车。孩子租车后,开始自己租公寓,打零工,不过这时孩子还没有固定工作,买大件得有人给你担保,让你知道这钱不是白挣的。然后,毕业后可以找到固定的工作,随着时间的流逝,收入增长,就会买房子、汽车,以及进一步改善生活,这种体制可以让孩子尽早地适应社会独立的生活。

这种培养孩子成才的体制对中国父母培养孩子不妨是一个良好的借鉴。

相信《美国与中国不同的教育哲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哲学读书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国与澳洲幼儿教育差异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一筹。中国的幼儿园偏...
    2021-04-1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不同的孩子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我班里有几个特别的孩子,既聪明又调皮,有的走路横冲直撞,有的玩玩具的时候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孩子性格倔强,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孩子,我可是伤透了脑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引...
    2021-05-07 阅读全文
  • 美国不同年龄孩子可做的家务 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孩子们需要知道这个家庭里的有些事是他们可以做的,参与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自己是家庭中一员的感觉。 美国有...
    2021-04-20 阅读全文
  • 不同的幼儿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孩子的天性爱尝试,他们喜欢挑战并且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长。小宇是一个好动的男孩,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记得第一次滚铁环时,当其他孩子都放弃了尝试,只有他还在“满场跑”并不时跑过来告诉我他发现了什...
    2021-03-31 阅读全文
  • 美国孩子爬大?中国孩子抱大?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
    2021-04-26 阅读全文

这次回国呆的时间长达三个月,我们决定把女儿爱米粒送入中国的幼儿园当个临时插班生,借此也了解一下中西早教的异同。 经观察,我总结出中西幼儿园的几点区别: 第一、中国幼儿园硬件设施略胜一筹。中国的幼儿园偏...

2021-04-19 阅读全文

我班里有几个特别的孩子,既聪明又调皮,有的走路横冲直撞,有的玩玩具的时候抢别人的玩具,有的孩子性格倔强,有的孩子性格内向孤僻,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孩子,我可是伤透了脑筋,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对他们进行引...

2021-05-07 阅读全文

孩子不论年龄大小都是重要的家庭成员,所以告诉孩子他们在家庭中应该负起的责任是很重要的。孩子们需要知道这个家庭里的有些事是他们可以做的,参与做家务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的体验自己是家庭中一员的感觉。 美国有...

2021-04-20 阅读全文

孩子的天性爱尝试,他们喜欢挑战并且在不断的尝试中获得成长。小宇是一个好动的男孩,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兴趣。记得第一次滚铁环时,当其他孩子都放弃了尝试,只有他还在“满场跑”并不时跑过来告诉我他发现了什...

2021-03-31 阅读全文

有人说中国孩子是抱大的,而美国孩子则是爬大的,这种说法一点也不为过。在美国,无论在哪里,都可看到蹒跚学步的孩子。如果孩子跌倒了,父母一般不会主动跑上前去,弯腰伸手扶起孩子,而只是叫一声起来,小孩看到没...

2021-04-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