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孩子该不该放寒假?

发布时间:2021-03-12

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幼儿园孩子该不该放寒假?”,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幼儿园该不该放假?

“幼儿园该不该放假”一直都是人们讨论的焦点话题。南开区一所幼儿园的主任说:“我们在家长中做过一次调查,70%以上的家长希望幼儿园不放寒假,因为这段时间家长们的工作是最忙的,家里的老人在忙过年的事,没有精力照顾孩子。所以,家长希望孩子留在幼儿园里。所以,我们幼儿园今年不放假。同时,也不再把假期开班当成‘创收’,而是与平时一样,入园的孩子都有详细的学习、游戏内容。”

幼儿园不仅不拒绝园内的孩子留下,还“对外开放”,社区里的孩子还有放了假的小学生都能到幼儿园里来。有的幼儿园专门为他们设了一个班,有专门的老师辅导作业,安排游戏。所以,有些幼儿园里的孩子反而比平时还要多。

幼儿园“不关门”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不少幼儿园的负责人认为,激烈的竞争使幼儿园的服务功能在加强。如果自己不能提供家长需要的服务,家长就会选择有此项业务的园所,从而造成生源上的损失。所以,“假期”不放假现象的出现也就顺理成章了。

家长该不该给孩子放寒假?

Q:眼看幼儿园要放寒假了,我不打算送孩子去了。一是担心假期幼儿园会合班;二是担心假期中幼儿园的教学安排较平时松散,孩子学不到新知识。可是又担心孩子在家休息的时间过长,会把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丢了,而家中生活作息不规律,对他各方面也会有不良的影响。假期里,该不该送孩子去幼儿园呢?

A:这位家长的担忧有一定代表性。假期中孩子在家还是在幼儿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每个幼儿园的规模和办园性质不同,在教师编制、园所级类水平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假期中的教学要求、服务水平和内容也不尽相同。您可以仔细了解一下您孩子所在的幼儿园假期中的教学、班级编制情况,待了解清楚情况后再决定孩子是去幼儿园还是留在家中。至于教学内容,一般幼儿园的做法是除了复习学过的内容,也会学习一些新知识,只是进度相对慢一些。在饮食安排、作息时间、体育锻炼方面与平时的要求一样,这一点您尽管放心。

贴心建议

1.如果您自己有时间、有条件照顾,可以让孩子在家度过。但是建议您一定与班上的老师沟通一下,请老师提供一份作息时间表,如果不方便,也可以参照右边所附的幼儿园常规作息时间安排,以便您在家中照顾孩子的方法与幼儿园能衔接得上(如,注意加强户外体育锻炼,保证孩子早睡早起的良好习惯等),也便于孩子开学时能很快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特别提醒您的是,若决定孩子留在家中,应注意经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孩子的情况。

2.如果您自己没时间照顾孩子,而是托付给长辈或保姆照看,那么,建议您还是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为宜。

3.您还可以采取半天送孩子去幼儿园的方法,这样,一来能保证孩子继续参加集体生活,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二来下午您自己照顾孩子,还可以有针对性地辅导孩子学习一些他感兴趣的,如绘画、钢琴、轮滑、游泳等。

4.您还可以每周固定几天送孩子去幼儿园,其效果与送孩子半天入园是相同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该不该教孩子念唐诗?


该不该教孩子念唐诗?看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受益很多。但也有一个困惑。她说,孩子的审美情绪高于成人。不要以为孩子只需要卡通画。她认为孩子完全看得懂世界名画。

我认同她的看法。但是,她在提到大人给孩子教唐诗时,又说,唐诗是成人的东西,孩子怎么懂?

我觉得,如果孩子看得懂世界名画,那么同样能听得懂唐诗或者宋词。画用看,诗可听。画是形象的,具体的,那么诗歌是有节奏和韵律的。而且,画虽然具体形象,但真要看到懂,其实也要有画外的功夫。诗也一样,看得懂字不表示就读懂了诗。诗的意思常常“游荡”在字面之外。

所以,我觉得,孩子要看名画,也可念唐诗。

在**刚出生之后,我就经常会念唐诗给他听。而且念得抑扬顿挫,感情饱满。慢慢的还形成规律:选择简单的唐诗,一首念三遍,连续念三天。同时,我绝对不说:**,我们来学唐诗喽;或者说:你要把这诗背下来之类的话。现在,我开始把唐诗“翻译”成一个故事给**听。翻译完了,就把诗再念一遍。

我喜欢唐诗,就像孙瑞雪有些提倡让孩子欣赏名画一样,我确实有让**接受一点古典文学熏陶的意思。我更想让他感受唐诗的节奏和韵律,从而发现语言的美,而且,唐诗是简洁的,这不容易让孩子厌烦,更进一步,我想,他可能能体验到唐诗的诗境与诗意。当然,他是否真的感受到,体验到,我不做要求。**目前不见得对唐诗喜欢或者讨厌,背也能背一些——他就是听音而记下来的,但忘记的多,我也一笑而过。我相信,该留下的,已经在他脑海中留下了。比如我给他念唐诗时母子相对的温馨和爱,比如唐诗中流淌出来的“质感”……

我说的念唐诗,不等于要让孩子背得滔滔不绝。不等于要让孩子掌握了多少多少首唐诗。就算孩子会背一千首唐诗,那就能说这个孩子是聪明的、是了不起的吗?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奇怪的逻辑。这么简单就可以得到聪明,就可以了不起,那这世界上还会有不聪明的不了不起的人吗?孩子能识很多的字,背很多的唐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博取很多赞美甚至羡慕,让父母和孩子都“面上有光”。可惜,这只是面上。内里是不是也有光,还真的是个未知数。

有很多人在谈论用什么办法教孩子识字、背唐诗,我觉得那些办法,无非是裹了糖衣的炮弹。炮弹是父母的功利心。父母总觉得这样孩子才会聪明,才是掌握了本领,才不会输在起跑线上,可我老觉得这种功利心会才会真正炸飞孩子的聪明和才智。本来么,人最重要的就是啥阶段干啥事。让一个小Y头片子结婚,一个毛头小子娶妻,他们未来的婚姻生活就太玄了。

强迫对孩子来说是最糟糕的感受,顺性而为可能会“柳成荫”。念唐诗也好,识字也好,不在状态也好,到了敏感期也好,“孺子皆可教”,最重要的是,教的过程中,家长一定要将功利心剔除,只给孩子美、快乐、自由和尊重。

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


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这是个让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反对陪孩子写作业的人会说: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相当于变成了一个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被监视的,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陪孩子写作业其实是对孩子自制力的日渐磨损。

赞成陪孩子写作业的人会说:

作业事关孩子的学习成绩,成绩事关未来的升学,升学又决定了事业前途,每个对孩子负责的家长,怎么能不在意这件事呢?

这两种说法听起来都有道理,那么作为家长,我究竟该怎么做呢?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一定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陪不陪孩子写作业只是一个手段,关键是弄清楚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孩子目前是一二年级,正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时期。或者孩子尚未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这个时候,我们的核心目的就是: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从这个目的出发,家长就应该选择陪孩子写作业。

因为没有家长引导,孩子的学习习惯会养成得比较慢,甚至养成坏习惯。与其日后花更多的时间弥补或修正,不如抓住这个关键时刻,助孩子一臂之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下面这几个习惯需要着重进行培养:

1、培养固定时间做作业的习惯。

2、培养孩子每天复习、作业、预习的学习顺序。写作业之前进行复习,不仅能极大提高作业的效率,还能及时地巩固当天学习的内容。

3、规定写作业的时间。家长要每天结合作业内容,和孩子一起估算一下作业时间。一项可以在15分钟内完成的作业,可给20分钟时间。如果孩子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总结原因,是作业量超出预估,试题太难,还是磨蹭,浪费了不该浪费的时间。

特别提醒家长的是:如果说好孩子写完作业就可以玩,就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千万不要在孩子快速完成了学校的任务之后,又给孩子布置额外的作业。如果你真的觉得孩子需要补充的话,就提前跟孩子讲清楚,要征得孩子的同意。

4、整理错题的习惯,从小就培养孩子重视错题的意识,养成整理错题的习惯,对孩子初高中的学习会有极大的帮助。

5、专注的习惯。帮助孩子排除干扰,比如书桌上不能留多余的小玩意,只保留必需的学习用品,避免孩子分散注意力。

刚刚我们讲的,是当孩子尚未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的时候,我们陪孩子写作业,帮助他养成正确的学习习惯。

但如果孩子已经养成了正确的学习习惯,这时候,我们的核心目的就变成了: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从这个目的出发,家长就不应该陪孩子写作业。家长不再过问细节,只要在他偶尔犯懒的时候提醒他,遇到挫折的时候鼓励他,在他实在找不到解决办法时跟他一起寻找方法,这样就足够了。

总之,陪孩子写作业,着重培养的是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陪孩子写作业,着重培养的是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确孩子所处的阶段,才能更好地选择陪还是不陪。

育儿观念:该不该打孩子


育儿观念:该不该打孩子

我的周围有些朋友在谈育儿时,会说孩子打一打也没什么,孩子会因此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以后会“长记性”。而我总是急切的想要与他们争辩一番。是《孩子,把你的手给我》、《倾听孩子》、《游戏力》这些好书帮助我理解了孩子的内心,让我与自己童年的感受真实对话。

70后的家长中,童年没有挨过揍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当时,我在家里被很多亲戚称为“被溺爱的孩子”,但依然有次印象深刻的“惩罚”。那次是爸爸正在写材料,我在边上非让他给我听写生字,被磨烦之后,爸爸伸出了铁砂掌。我当时惊讶大于恐惧,因为老爸一直是被我“欺负”的,居然他能打我?于是我倔强的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试试?!”当我发现无论怎么威胁爸爸,他都不停下时,才认清形势。我说:“别打了,我错了。”那一刻的我感受到的只有屈辱,绝对没有一丁点儿对自己所犯“错误”的认识。事后我对爸爸说:“我三天不理你,看你难受不难受。”爸爸打完我,一会儿就后悔了,一个劲儿的求我原谅,好话说了一箩筐,直到第二天我才原谅他。这次的事情让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么爱我的爸爸会下此狠手,我不能这么就接受他居然打我这个事实。所以我后来反复的欺负他,在他跟前说话不算话。其实我就是在反复的验证——爸爸是否还爱我?好在爸爸接受住了考验,一直没有再对我发火,于是我也逐渐的消除了对他的恨。

我想身边很多人早就忘记当年自己挨打、受惩罚时的感受了,所以能够做到自己在打孩子时,理直气壮的边打边说:“我是为了你好,才打你的。”这个逻辑如何让孩子来理解?我们有没有静下心来想一想,是什么让我们挥起了手?孩子的行为仅仅是点燃引线的那一点点火星,而炸药,其实是我们集聚已久的个人负面情绪。虽然我爸爸早就忘记了当年打我的原因,但当我们一同回忆过去的时候,他总是肯定的说:“一定是那天我本来就很烦,你又在边上调皮捣乱。我对你那么好,这么点儿事儿你还记得哦。”

我当了妈以后,立下誓言——绝不打孩子(打过一次,很懊悔),但是总有很多忍无可忍的时候,会生气的不理孩子。我还用一个前几年比较时髦的词来美化自己的行为——冷处理!

当孩子不太听话,或者是我认为他犯了“错误”的时候,再三警告无效的情况下,愤怒的转身离去,让孩子在我的身后反思。但是多数情况下,孩子会扑上来抱着我的腿哭哭啼啼,我会适时的问上一句:“知道错了吗?”儿子很执拗的不说话,或者继续他的错误行为。我很奇怪他为什么就不能嘴软点儿呢?最近两年我常常会想儿子犯拧,跟我当年在挨打时高喊:“你敢再打一下试试?!”其实是在做着同样的事情——我想试试我与你的联结到底怎么样?你能否经受住我的考验。很遗憾的是,当年的我爸,如今的我,都没有经受住这个考验。

打孩子是家长特别无能的一种表现,说明你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了,说明你只能恃强凌弱了。这就好比,跟老板提建议或者是争执什么问题的时候,老板最后的态度就是:“我是老板,你啥也别说了,你再这样只有炒鱿鱼一条路了!”

《游戏力》一书中对冷处理的后果是这样描述的:冷处理,是人类特有的摧残孩子的方式,但不知为什么却成了时髦的“积极育儿”工具。冷处理最大的弊端,就是会使本已感到孤独和联结断裂的孩子,在内心更加孤独。

对于少数孩子来说,冷处理也许可以提供冷静和反省的机会。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它是一种折磨。孩子需要抚慰,害怕孤单,在他们眼里,冷处理或者被命令回房间,是一种驱逐。为了抵抗这种“驱逐”,他们会制造出更多的麻烦。

他们可能会可怜兮兮地承诺,坚决改正,不会再犯,好好听话,但到了下次还是做不到。他们由于恐惧而被迫做出承诺,而实际上却没有能力来控制自己的行为。

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大度且善解人意的人,但我们却总是给他反复的演示冷酷。

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当孩子看到或提到伤感、恐怖的新闻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其中的分寸该如何把握?

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

思考:孩子真能与负面新闻隔绝吗?

这个世界每天都有好的事情在发生,也有坏的事情在发生。如果有负面新闻出现时,我们会不会出于对孩子的“保护”,关掉电视。或者是因为我们担心孩子会有这样那样的想法后,我们不知道该如何回应孩子,但实际上我们不能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渐渐长大,我们和孩子之间谈论的话题也不可能永远只是围绕着我们自己这个小世界,当谈到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时,我们是不是可以拿出一点点时间,想一想:“我给孩子传达了什么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形象”?我是否“鼓励孩子以更宽阔的视角去认识当前发生的事情”?

专家:保护孩子5建议

宋庆龄幼儿园科研室主任徐冰老师,她给出了以下5点建议:

1.不用刻意回避

没有必要刻意回避负面新闻,事实上父母没有办法把孩子放在真空中。孩子也许不会在家里了解,也有可能在幼儿园听别的孩子提起,就像“东方之星”翻沉事件,有的幼儿园有新闻播报环节,就有可能提到。

2.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

如果孩子和你说起这个话题,父母回应的原则是正面回应、认可孩子的情绪,但要点到为止,不要再进行深入讨论。比如当孩子说“船沉了,死了好多人”,你要正面回应,认可他的情绪:“是的,这是一件很不幸的意外,有很多爷爷奶奶去世了,他们的家人一定很伤心。”但不用再和孩子深入讨论了,毕竟学龄前的孩子,理解能力有限。

3.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

如果孩子表现出他的担心、害怕,家长要做的是消除孩子心中的恐惧感。比如,遇到飞机失事的新闻,孩子表示以后再也不敢坐飞机了,那么可以和孩子聊聊,每年有多少飞机起飞、降落,发生事故的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下暴雨后飞机会推迟起飞,这就是飞机的工作人员为了保障飞行的安全,飞机起飞前都有叔叔会检查飞机的状况。

4.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表现出沉浸在伤感的情绪中,要通过传递正面、积极的信息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比如,发生地震之后,可以和孩子讨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去帮助在地震中受灾的人;再比如在这次翻沉事件中,有几个叔叔得救了,那么学会游泳就比较重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安全教育中去。

5.家长的情绪也会影响孩子

家长收看此类新闻也要适度,注意媒体对孩子的影响,如果家长自己感到焦虑、没有安全感,孩子也会被家长的恐惧感传染。

提醒:父母做到正面回应点到为止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看到负面新闻当时没有回应,但要注意观察孩子的后续表现,这种负面情绪是不是持续,如果持续就要帮助孩子疏导、消除他的恐惧感。如果孩子没有再提,那么父母也不用再旧话重提。对于学龄前的孩子来说,建议“正面回应,点到为止”。

网友有话说

有时候,电视里有负面新闻时,我会立马换台,让孩子心灵能多干净就多干净吧。@一路惊喜

那次玉树地震,孩子真的感伤了,真的哭了。@嘻嘻妈妈

一直感觉,那些悲伤负面的东西离我们很远。@跳跳路

当你被问到,妈妈,人活那么久没什么意思,是什么感觉?@哭泣的百合花

突然想到了《天下无贼》里的傻根,有同感的有木有。@然并卵

希望孩子还是大条些好。@勇敢孩子

哈佛博士谈孩子到底该不该打


家长教育孩子,到底该不该打?29日,哈佛大学教育学博士王涛做客西安时语出惊人,“孩子可以打,也应该打,而且应该用‘杖’打,但一定要讲究打孩子的艺术”。

为何打让孩子反思做的错事

“把你的棍子闲置不用了,就会把你的孩子宠坏了。”为了说明孩子是可以打的,王涛开场便引用了这句美国谚语。

在现场,王涛专门举了一个例子,一名成功的美籍华人企业家,教育儿子也用“杖”打,但发现儿子就是不听话。有一回他发现儿子又违反了规矩,便问儿子怎么办?结果小孩子轻描淡写地说了两个字“打呗”。这位企业家很简洁地告诉孩子,“爸爸是你的教育者,你今天做出这样的行为爸爸有责任,今天我来接受这个规矩”。然后,他将“家法”打在自己身上。结果他第一次打自己的时候,孩子冷漠的脸就消失了,第二次打的时候孩子下跪了,边哭边求爸爸打自己。此后,孩子与父亲的关系彻底改变了。

打孩子的前提是不能有愤怒,愤怒会让家长失去理智,“这时应该首先处理自己的情绪,而不该打孩子”。王涛说,打孩子要区分两种“打”法:一种是发泄自己的愤怒,另外一种是“做规矩”。如果是为了“做规矩”就可以打,此时打是教育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目的是让孩子反思自己做过的错事。

如何打打孩子时要用“杖”

“打孩子绝对不能用手,需要用‘杖’(我国古代的家法)。”王涛说,因为用手打太显随意,同时这样做的目的首先是可以让自己有冷静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不是父母想打他,而是因为他破坏了规矩,父母不得不打,特殊的工具对孩子也有一定的震慑力。

王涛说,另外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打孩子之前要和孩子有语言的交流,要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打他。最后一点也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打孩子是因为爱。很多的家长是在打过孩子之后才心疼,而在打的过程中只是觉得非常解气,这是不正确的。正确的感觉是,决定打孩子之前很心疼,真正打孩子的时候是更加心疼。

当天,这场以“规矩与爱之情商的培养”为主题的教育讲座,共吸引了1000多名家长,也给家长和孩子们送上一份别样的六一节礼物。

【相关链接】:“中国虎妈”式教育引发热议

说“虎妈”是当下世上最知名、最富争议的妈妈并不为过,这位美国的华裔母亲、耶鲁大学法学教授因其严厉的逼子成才教育方式而席卷了全球知名媒体的版面。

“虎妈”热潮的背后,有着中美两国国势一扬一抑,以及美国教育颓势引发国民不满和危机感的大背景,也因为“虎妈”教育方式本身,引发了教育科学领域的重新认识和检讨。不过,“虎妈”的话题一开始就注定要跃出单纯的教育领域,成为一桩“比较文化”事件。其中,被大量讨论的是“中国式的严厉”与“美国式的宽松”对子女人生道路的影响,话题也必然引向更深入的如何理解“成功”、“幸福”这样的大问题,我们会发现,正是对这些大问题答案的不同,造成了所谓中国模式与美国模式的差别。

小孩子上大班该不该


班上有二个年龄较小的幼儿,鉴于在日常教学和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来谈谈这个有些让我头疼的问题。

首先来谈谈思维上的发展:中班幼儿跟大班幼儿年龄上也许只差一岁,但在思维特点上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很多在大班孩子看来浅显易懂的东西到了中班孩子的眼里就变成了高深莫测了,我们总说:“跳跳就能够得着”,可是当孩子天天跳,时时跳却总也够不着时,他就会失去学习的主动性甚至兴趣了。孩子从学不会到不会学,直接影响到孩子能力的发展。

再从技能发展水平上来谈谈:大班幼儿能根据主题较好地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而中班幼儿则在涂色、布局、背景、画法上都有一定的差距;大班幼儿能认识更多地字,而大部分中班年龄的幼儿则在速度、数量上都相对吃力;再比如,大班孩子在自理上已经基本上完全不用老师操心了,而中班年龄的幼儿有时还常常需要别人或老师的帮助,所有的这些都让幼儿的自尊心受挫、有压力,从而产生失落感。更严重的是:孩子会觉得老师不喜欢我,所以我也不需要做好,反正我还小这样的想法。一旦有了这种想法是非常可怕的,因为孩子从内心深处就失去了各方面发展的动力和兴趣,当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让自己处处落后于人。

当大班的孩子连中班孩子的水平都达不到时,是孩子的悲哀、老师的悲哀、更是家长的悲哀。真希望这个问题能尽快得到解决,是对孩子的负责,也是对家长的负责,更是让我们不负于"老师"这个称号!

该不该坚持让孩子学才艺?


以前有一种旧观念:为了孩子将来能顺利考学、顺利找工作、在社会上有一技之长,或者别人学了我也不能落后等等原因,逼着孩子学习艺术,结果孩子学得特别痛苦,大多数人中途放弃。

现在又见一种新问题:新一代的父母观念不同了,认为首先要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和自主权,如果孩子喜欢就学,不喜欢就不学,结果又有一大部分人半途而废。

后者放弃和前者的不同在于,艺术老师常常会说:“可惜了。”

学钢琴打了昂贵水漂

3岁的男孩晨晨上幼儿园,从第一天入园就没有哭闹,因为他一见到那架发亮的钢琴就要爬上去。几天之后,才能讲清楚话的晨晨开始向妈妈要钢琴;几个月后晨晨妈熬不住给他买了4000块钱的雅马哈电子琴,可以发出和钢琴一样的音色。密密麻麻的彩色按钮开始让晨晨新奇了一阵,但没过多久,他就把电子琴扔在一边,继续闹着要钢琴。

“这是不是明显的兴趣倾向?”晨晨妈很犹豫,“孩子还太小,而且学琴太苦了;但如果他真有天赋呢?怎么办啊!”又坚持了几个月,最后以家庭会议方式决定:出资15000元买一架钢琴。而晨晨爸到最后也保持反对意见,并以不出钱作为抗议,晨晨妈只好动员外婆一起买了钢琴。

既然买了钢琴,就不能只拿来按着玩。晨晨妈请了口碑很好的幼儿钢琴教师,开始对晨晨进行系统培训。最初几个月,晨晨很快就能弹简单的曲子,玩的时候也常常嘟嘟囔囔地哼着曲子,晨晨妈很为自己的决定感到欣慰。

但好景不长,一年以后,钢琴已经落满了灰尘。“他现在更喜欢变形金刚和孙悟空,《西游记》的全套DVD各种版本都要买,反反复复看了好几遍也不厌。”晨晨妈无奈地说。

才艺练到中学渐放弃

这就是新问题的根源所在。钢琴老师告诉记者,幼儿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探索的欲望,当看到键盘乐器叮叮当当时,内心便充满了神奇和乐趣表现为随心所欲地敲打、沉浸在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中,这并不一定就代表着孩子在乐器方面有较强的天赋。

孩子在学琴中出现的半途而废现象,多是因为他发现,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开动脑筋记忆、存在难度等,跟自己敲敲打打的乐趣相差甚远,或者是发现有别的小朋友比自己弹得好———他的兴趣便会急速下降,这些都很正常。只是在这个阶段,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放弃当然容易,但也许真的就放弃了一颗好种子。

执著坚持也是教育目的

一位少年宫的小提琴老师告诉记者,学艺术没有不吃苦的,以前的家长一味地让孩子吃苦,忘记了培养兴趣;现在的家长只顾着兴趣,却舍不得让孩子吃苦。“艺术名家、大家也都是勤学苦练出来的,当然他们坚持的一个前提就是有良好的基本条件和兴趣,这三者缺一不可,”这位老师说,“其实,很多学生在学习了一两年后放弃非常可惜,因为一年恰恰是一个关卡,绝大多数人是在一年内被淘汰的,可以说,坚持过一年就成功了一半。”

这些当年就是吃苦学成的艺术老师们都认为,学会什么叫执著坚持也是学习艺术的一个重要目的,不管以后是否从事艺术行业,这都是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


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还手?周末的时候三个小朋友和佳宝在小区里的健身广场玩,和谐地玩了一个多小时后突然听到一个小朋友大声的说:让你推我,然后速度的把另一个男孩推倒在地,之后被拉开了,由于后来被推倒的男孩手着地的时候擦破皮了,这个男孩的妈妈一看马上对着另一个妈妈说了你儿子怎么这样,接着就吵得不可开交,孩子在一边也没顾上,我带着受伤的小男孩去了社康处理了一下,其间小男孩对我说,其实当时我想对他道歉,只是还没来得及说,而且我不喜欢妈妈和别人吵架,这是孩子对妈妈多么直接的表达啊!孩子与孩子的世界,自有她们相处的方法,事情发生的时候过多和过早的介入会适得其反,一如孩子提出的同一个问题而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我们给与她们的答案也是不一样的,孩子的眼里其实很简单,如果这两个妈妈稍微耐心的等待一下,可能也不是这种结果。

孩子在一起玩的时候,难免会有冲突,我们不应该介入太多,将更多的主动权给与她们,有时候放手也是一种爱、一种鼓动励,但是可以告诉孩子当危险到来时尽量不要让自己受到伤害。孩子被欺负该不该鼓励她们还手这不仅仅是个表面问题,问题背后代表的内容是我们要帮助孩子去做到的一些事和给与孩子好的性格,比如社交、礼仪,平时相处的时候要以身作则,多说礼貌用语,学会感恩、爱与被爱;亲子阅读也不能少,在故事中学会和别的小朋友相处,有了冲突能宽容待人和事;日常生活中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去引导孩子思考问题。鼓励孩子还手与否其实是个品德教育的问题,只要孩子平时吸收的正能量多,至于该不该还手、什么情况下能还手?类似于这样的问题她们自己就能处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幼儿园孩子该不该放寒假?》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什么幼儿园不放寒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该不该教孩子念唐诗? 该不该教孩子念唐诗?看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受益很多。但也有一个困惑。她说,孩子的审美情绪高于成人。不要以为孩子只需要卡通画。她认为孩子完全看得懂世界名画。 我认同她的看法。但是,她在提到大人给孩子教...
    2020-11-10 阅读全文
  • 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 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这是个让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反对陪孩子写作业的人会说: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相当于变成了一个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被监视的,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陪...
    2020-12-2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该不该打孩子 育儿观念:该不该打孩子 我的周围有些朋友在谈育儿时,会说孩子打一打也没什么,孩子会因此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以后会“长记性”。而我总是急切的想要与他们争辩一番。是《孩子,把你的手给...
    2020-11-20 阅读全文
  • 该不该“拉下脸”? 作为刚开始工作的新教师,面对着的不只有新的同事、新的环境,还有新的班级,今年有幸接手了大五班的孩子,刚到班的感受就是这些孩子都挺乖巧。可是没想到的是,第一天我上午班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孩子,俨然变成了一...
    2021-04-14 阅读全文
  • 负面新闻该不该给孩子看?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当孩子看到或提到伤感、恐怖的新闻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其中的分寸该...
    2021-01-25 阅读全文

该不该教孩子念唐诗?看孙瑞雪的《爱与自由》,受益很多。但也有一个困惑。她说,孩子的审美情绪高于成人。不要以为孩子只需要卡通画。她认为孩子完全看得懂世界名画。 我认同她的看法。但是,她在提到大人给孩子教...

2020-11-10 阅读全文

该不该陪孩子写作业?这是个让很多家长头痛的问题。 反对陪孩子写作业的人会说: 家长陪孩子写作业,相当于变成了一个监工。而孩子从骨子里是不喜欢被监视的,最多表面上暂时屈从他,内心绝不会听他的话。所以,陪...

2020-12-2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该不该打孩子 我的周围有些朋友在谈育儿时,会说孩子打一打也没什么,孩子会因此意识到自己犯了错误,会受到相应的惩罚,所以以后会“长记性”。而我总是急切的想要与他们争辩一番。是《孩子,把你的手给...

2020-11-20 阅读全文

作为刚开始工作的新教师,面对着的不只有新的同事、新的环境,还有新的班级,今年有幸接手了大五班的孩子,刚到班的感受就是这些孩子都挺乖巧。可是没想到的是,第一天我上午班的时候,这些可爱的孩子,俨然变成了一...

2021-04-14 阅读全文

很多妈妈会因为孩子而刻意减少对负面新闻的“摄入”,一方面是担心孩子会因此而悲伤,另一方面也是担心无从回应孩子对于负面事件的疑惑和问询。当孩子看到或提到伤感、恐怖的新闻时,父母应该如何回应?其中的分寸该...

2021-01-2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