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父母为孩子牺牲自我不可取

发布时间:2021-02-18

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及时发现孩子不良的习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父母为孩子牺牲自我不可取”,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当一些父母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孩子时,他们不仅仅是牺牲了自己,同时也牺牲了孩子应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失去了孩子本该拥有的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失去了孩子自己能够把握的、坦然处世的心态,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

最近时常看到诸多媒体报道父母为了孩子倾心投入的事例:

河南一位父亲从孩子上小学到高中10多年来,一直在学校附近租房住,在几所学校间搬来搬去,为的是孩子一天三顿饭可以在家吃,方便照顾。这位父亲一边陪读,一边做点小生意补贴家用。他说“虽然累,但陪在孩子身边踏实。”

武汉一位母亲为儿子“培优”,孩子半岁开始到如今5岁已上了17个班,投入12万元。夫妻俩一个月总收入约8000元,其中2000元用来赡养老人,其余除基本生活外,全部投入到了儿子的“培优”中。妈妈说“几乎没积蓄,没有节假日,为了孩子前途,我无怨无悔。”

人们常用“可怜天下父母心”来形容为人父母的不容易。在褒奖父母为孩子无私奉献之余,当我们换一个角度审视,这种“可怜”的“父母心”时,不禁产生了“父母为孩子牺牲自己值不值”的诘问。

父母们对下一代寄予厚望应当是孩子成长的动力,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少父母经常会发出这样的哀叹:“我这辈子不行了,全看孩子了!”有的父母自己没有上过大学,没有辉煌的工作经历,甚至下岗……面对唯一的孩子,更加注重孩子的成败,希望自己失去的和期望得到的东西能在孩子身上变为现实。

在一些父母的心目中,孩子是家庭的全部希望。不仅在家中一切为了孩子、一切服从孩子,业余时间带孩子上提高班、补习班,陪孩子练特长,送孩子上学、盯着孩子作业等也全搭给了孩子。在一些人看来,“牺牲自己,为了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有的家庭把孩子的培养当作了头等大事,为孩子课余学习、择校、出国不惜重金投入。一些工薪阶层生活并不富裕,以致父母节衣缩食、倾其全部积蓄、租房生活乃至卖掉唯一的住房……结果是因孩子教育而致贫,家庭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未成年孩子的父母一般是中青年人,正是人生走向成熟的年华,也正是工作中出成绩、做贡献的年华,完全可以在事业上更上一层楼。如果自我放逐,一心扑在孩子身上,这对社会无疑是一种人力资源巨大的浪费和无形的损耗。

事实表明,自我否定感强的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其观念也常常是非常矛盾的。一方面,对自我的不满意导致了渴望子女出人头地的补偿心理强烈,容易对孩子期望值过高;另一方面,由于自身缺乏自信而衍生出来的消极、冷漠、保守、懈怠等等不良心理和行为特征,会通过有意无意、长期反复的言传身教,在孩子身上得到惊人相似的复制。如果当孩子将来也到了成人的年龄,成为人之父母之后,也来个自我否定,同样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岂不是对父辈的期望极大的讽刺!

而且,当一个家庭倾其所有为了孩子,也无形之中让孩子背负着沉重的精神上和经济上的负担,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而过于看重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过于在乎自己一时的得失,一旦成长路上遇到挫折则难以承受。现实中确实就有“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父母负担”坦然自杀的悲剧发生。

这样看来,一些父母现在以牺牲自己来保全孩子,不仅仅是牺牲了自己,同时也是牺牲了孩子应当从父母那里得到的自信、进取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失去了孩子本该拥有的轻松、愉快的家庭生活环境,失去了孩子自己能够把握的、坦然处世的心态,而这些恰恰是孩子成才所必需的。

有研究表明:人的成长,尤其是心理的发展,很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时期的家庭教育的作用,这个时期孩子对父母最为依恋,父母的影响和教育最容易接受,父母自身的素质对孩子产生的潜移默化的、直接的或间接的影响将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础。

美国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家麦克莱伦在研究成就动机时指出:父母若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就会诱导儿童成就动机的高度发展。他认为这主要是由于父母的成就动机既可为子女成就动机提供样板,又可以为其子女提供一个促进成就动机的家庭气氛,并能经常对其子女的成就动机给予迅速奖励的缘故。

由此说来,那些希望以牺牲自我为条件换取孩子成功的父母们,的确需要认真想一想这种“投入”和“产出”的平衡问题。舍得自我“牺牲”精神可嘉,但如果同时也“牺牲”了寄之于厚望的孩子,也就不值了。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早期教育: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为了宝宝的明天能够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妈妈们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父母们热衷于在宝宝幼小的时期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启蒙教育。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3岁背唐诗、4岁练钢琴、5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心理学医生的话

许多年轻的父母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得这样圆满。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甚至,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宝宝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宝宝讨厌学习。在这些宝宝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不喜欢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

神经科专家提醒

父母们挖空心思为宝宝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无味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学习班并非正规班,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拍的东西,造成了宝宝的思维紊乱。诸如有的宝宝坐姿不正确,有的宝宝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了精算的宝宝一做起算术来,更是错误百出,这都是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了宝宝的正常思维紊乱。

“宝宝天性就爱玩,关键是培养宝宝的天性。”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幼儿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尽早地认几个汉字或做几种运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启发和教会他们,如: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形状,热带鱼是什么形状,让宝宝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宝宝神经最兴奋的时候,才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时间。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而在宝宝的脑力和智力都不具备和完善的情况下,费尽心机让宝宝死记硬背的知识,可能到了学习的正常年龄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赔进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宝宝幼年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教育中重英语轻母语是不可取的


导读: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把精通中文的人戏称为“精华”。两个词虽然都很好听,但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培养孩子成为“精英”的

意义比成为“精华”大得多。如今,幼儿英语培训纷纷在市场“抢滩”,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的价格,家长们根本就不在乎。各种幼儿英语教材还不失时机地“挤”进幼儿园、亲子园,并在社区里办起各式各样的培训班。阶梯少儿英语、剑桥少儿英语、阳光少儿英语……《每日新报》报道说,在随机采访的近百名幼儿家长中,95%以上能答出以上这些名称,并让孩子参加过其中一到两种“培训”。

家长们觉得孩子在幼儿园里学的英语不够用,还得在外面报个英语班。在一些培训班,两岁左右的孩子占大多数,因为怕孩子哭闹,老师还要抱着孩子上课。在教室外,家长们议论着:“什么时候能考级啊?”“你们家孩子一天听多长时间的录音啊?”在家长们的心里有一个期望,孩子能学一口地道的英语,将来就有了资本,现在英语人才太吃香了,早学习就是给孩子的前途“上了一道保险”。

“学英语比学中文重要。”在记者采访的近百位家长中,60%以上的有这种想法。家长们认为:学习语言主要得有语言环境,孩子小的时候学语言能力很强,就得让他们先打好英语的底子。在中国生活,还愁学不好中国话吗?所以,很多有能力的家长在孩子一出生就对着孩子说英语,没有能力的家长也会用一切时间给孩子放英语录音。而在一些以双语为主要特色的幼儿园里,一些孩子英语很好,而中国话说得并不利落。这种现象却让家长们“非常高兴”。

对此,一些教育专家认为,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父母牺牲自己的一切,反倒会毁了孩子


中国很多父母似乎一直处在一种矛盾之中。在学习成绩、成功道路上对于孩子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和期待,另一方面又在某些方面对于孩子过分溺爱和妥协,甚至于牺牲自己的一切,本文将指出中国式家长的十大“硬伤”,值得思考。

过分溺爱,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孩子是父母的爱情结晶,爱孩子是天性使然,但溺爱孩子却是人类独创的一种另类之爱。在世界各国的家庭教育中,中国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程度当仁不让地名列前茅。这种溺爱,是人性之中爱的光辉的一种畸形心理,在这种非常态的爱被放大以后,温柔变成一副枷锁,疼爱化做一个圈套。人性被扭曲后的结果,甚至不如非洲一种到了年龄便把小狮子扔进茫茫草原之母狮释放出来的兽性。

对此,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一段经典的话:“一切都给孩子,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这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

除了溺爱,严格的中国父母们对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忽视也相当可怕。在这方面,很多父母按照他们的思维方式,严重扼杀幼小孩子的心理、情感、意志和兴趣等非智力因素,从三四岁甚至更早,父母们便开始命令孩子们学汉字、念唐诗、背宋词、练算术,而不去顾及孩子爱玩的天性,一味地学死知识,一味地命令式教育,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坚持性和创新能力等非智力因素抛之脑后。

可孩子毕竟是孩子,纵然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有无数个理由,又岂找出一个借口,去挑战和反对瞪着大眼、攥着拳头、携带着中国传统文化因子的家长的种种威严?

心灵施暴,扼杀独立人格的树立

有一个关于教育的小故事很有意思,说的就是中国家庭教育和国外的区别:一个中国儿童拿着自己画的图画让父母鉴赏,他会说,你看,我画得像不像?同样,国外的孩子会向父母说,你看,我画得好不好?这一“象”一“好”,仅一字之差,却有天壤之别。

相同的环境下,异样的提问方式,得到截然不同的回答是肯定的。道理自不必多解释什么,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跃然纸上。自古至今,中国人从来不缺乏智慧,但我们对于创新能力、应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缺乏,却是毫无疑问的。

物质刺激,变相拜金主义的诱导

在中国家庭教育下长大的孩子,对于物质刺激这个词语一定并不陌生。据了解,这好象是中国父母们独有的杀手锏:考试成绩全部85分以上,给孩子买飞机玩具和酸奶;要是能在全班排名中进入前三,奖励100块钱。反此种种,方式不同,但刺激效果却惊人的相似。

当人生观的追求转化成物质上的贪婪,我们又从何谈起独立的竞争意识和健全的人格呢?

道理有时都是相通的,果然又相继出台了所谓“见义勇为奖”等种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制度,这不是一个人的悲哀,而是一群人的悲哀,甚至反映了在一个法制尚未健全的国度里,一个民族和一种文化的悲哀。在孩子的心灵里,这是一种变相的拜金主义诱导,也许正是从这一刻起,一道腐败的大幕已经悄悄拉开。

动辄体罚,应试教育的最好帮凶

体罚对于中国的孩子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特别是在农村孩子和教育欠发达地区的一些学校里。中国家长们理由万千,什么“不打不成才”、什么“棍棒之下出孝子”等等,于是一个崭新的轮回继续着:

被棍棒打出来的父母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孩子,被棍棒打出来的老师们依然棍棒着自己的学生。

谁都知道,应试教育的填鸭式教学是不对的。但对于等好成绩都等红了眼的父母们来说,他们管不了这些,他们最舒服的感觉和称心的方式就是全力支持学校教育,做好应试教育的帮凶。

朝令夕改,缺乏教育目标的远景性和阶段性。

这大概不能全怪中国家长,因为很多家长还在为生存奔波。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就是今天他们觉得当官好,就对孩子说好好学习,争取以后做大官;明天他们如果觉得写书赚钱,就会买来一堆文学作品,让孩子发奋读书。

当然,家长自身的素质也大不相同,相应出的做法也会不同程度地出现差别。

即使如此,中国家庭教育对孩子未来教育模式和教育方向缺乏远景性和阶段性,或者有了针对性没了方向性等等顾此失彼、朝令夕改的行为方式,是不用怀疑的。

甚至,这个现象有两个极端。一是家长完全奴役孩子,即家长的话一言九鼎,让你上东你不敢去西。二是家长对孩子不管不问,完全“野生生长”,他们从来不对你说向东或向西,所以你可以随便打狗或撵鸡。

但无论如何,对家庭教育的完全漠视或过分重视,带来的后果都是不尽如人意的。

精神方面,孩子是家长最熟悉的陌生人

早期的家庭教育父母在某种程度上是主人,但到成年期间的教育,父母主人翁的身份便被学校分担了很大一部分。

经常可以听到家长们说这样的话:终于轻松了,我儿子住校了;学校老师会教育好孩子的,咱该歇着啦;孩子一个月甚至半年才回家一次,我上哪儿去教育他呀?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这里没有达成完整的默契,分歧便诞生了。随着分歧诞生的是,一方面孩子迅速成长,新环境和新朋友等人际关系不断确立和稳定,而另一方面是家长对孩子的陌生。常不见面,见面后又只是不冷不淡地说几句客套话而已。最终,孩子成为家长们最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是孩子的过去,陌生的,是孩子的精神和未来。

事业方面,孩子沦为家长实现未泯理想的工具

“我们那时候条件差,都没机会念大学,所以你要好好学习,争取上大学深造!”

大部分中国家长都是这么想的,至少在孩子小的时候是这样:好好学习,以高分考个好大学。这似乎是中国家长们对孩子们唯一的期待。但考上大学以后呢?

“你看我念了大学,有了学历,结果还是没当个象样的官,所以你念完大学,一定要当大官!”这是另外一部分高学历家长的说法。

于是,从帮孩子选小学开始,甚至不惜跑路子拖关系,再进重点中学,然后孩子考上大学了,回家问父母,我应该填报什么志愿啊?

这就是中国的孩子,再过几天就要踏进大学校门了,还得回家问问父母要选择什么专业!

此种后果,完全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恶果:由孩子被动地听家长吩咐,逐渐深化,趋向同化,最后到向家长询问,终于沦为家长实现他们未泯理想的工具。

道德方面,家长和学校教育一起超级空白

这个话题应该和我们提倡的“以德治国”结合起来,那样会更加精彩,也会更加显示出中国对于道德问题的无奈。试想,如果道德都被挂在嘴边上说事,我们所拥有和理解的道德是否已经沦陷?

这也是非智力因素的一个表现。中国家庭教育里,最被重视的是智力因素,至于其他的德、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甚至连学校教育都是一纸超级空文,那又怎么去要求家长呢?

小时候发的红奖状里写得清楚:该生在本学期之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绩优秀,特此奖励,以兹鼓励。但实际是什么?不过只是因为我的试卷被打了95分,仅此而已。

生活方面,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

这与溺爱有关,但又不完全相同。如果说孩子从小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会因家庭的不同而产生差异的话,那么当孩子长大成人,独自在外地念书时,近乎泛滥的物质支持就开始了。物质支持无可厚非,可一旦泛滥,被金钱左右头脑的人,行为往往是可怕的。

性教育方面,孩子顺利成长的绊脚石

中国教育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性教育方案。要是归根溯源,挑出家庭教育的毛病来,似乎有失偏颇。总结起来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变着法地回避性教育问题。而学校教育就弥补这一点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在这样的前提和基础下,面对一些性知识几乎为零的孩子,以至于发生什么未婚妈妈、青少年性暴力犯罪等等现象时,除了深刻思考我们教育的失败之外,我们已经没有必要去讨论它们带来的危害了。

父母对孩子必不可少的5大投资


年轻的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成长,总是很舍得花钱。可是,肯花钱不等于会花钱,因此,为使给孩子的投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父母应考虑一下投资范围:

·娱乐投资

这是父母们首要考虑的。

只要能使孩子心情愉快、玩得开心,钱就花得值,比如带孩子去公园、动物园、游乐场,以及看演出和旅游等。

·智力投资

给婴幼儿期的孩子买一些益智玩具、识字画片,给稍大些的孩子购买图文并茂的知识智力类书刊,以及跳棋、象棋、地图、地球仪等。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购买有科教内容的音像制品。

·美育投资

让孩子从小接受美的熏陶,给胎儿买胎教音乐磁带,给幼儿买电子琴。在家庭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天分可以给其买喜欢的乐器。经常带孩子参观绘画、雕塑、摄影等展览。

·培养劳动技能的投资

为从小培养孩子爱劳动的习惯和劳动技能,可以给幼儿买小水桶、小铁铲等。

·体育投资

为使孩子体质健康、身姿优美,可以购买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体育器械,如皮球、跳绳、羽毛球、拉力器、足球、篮球等。

因此,父母的目光不能总盯着智力、才艺和娱乐等方面,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上述“5大投资项目”越早投资,收益越丰。

美国父母怎样为孩子讲书


有研究表明,孩子从胎儿起就已经开始学习。多给孩子讲书会在多方面为他们的未来产生积极的影响。比如,可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培养逻辑思维的作风;提高解决问题的才干;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美国亚特兰大一儿童健康护理机构建议:

1)讲书的内容要有乐趣;

2)每天抽出一定时间为孩子讲书;

3)见到什么就给孩子读什么,如路标、商标、食谱等;

4)教孩子看图说话;

5)让孩子翻页;

6)让孩子看书皮;

7)让孩子看字;

8)讲故事书要栩栩如生;

9)讲完故事后要提问孩子;

10)让孩子把你讲过的故事讲出来。

他们还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选用不同内容的图书和讲书方法,具体如下:

◎6个月到1岁的孩子

喜欢硬面书、儿童图画、有韵律的文字和歌曲、反复读一本书等。在为孩子讲书时,要将孩子搂在怀里,放于腿上,用手指指住画面,阅读应带有表情。

◎1岁以上的孩子

喜欢反复读一本书;喜欢睡觉前听故事;喜欢自己选书和自己拿着书;喜欢有关食品、汽车、动物和儿童的书;喜欢带有图画说明文字的书。当为孩子讲书时,可让孩子四处走动,或一块看着书。教孩子认识图画上的动物或图片名称,平时在家或外出时,见到什么就给孩子读什么,比如商标标签等,从而达到教孩子识字的目的。

◎学前儿童

喜欢故事书;喜欢识字书;喜欢数学(简单加减法)书;喜欢介绍有关家庭、小朋友和上学方面的书;同时还喜欢睡觉前听讲书。在给孩子讲书时,让孩子紧坐在你的身旁或坐到你的腿上,多提故事中的有关问题,并让孩子把你讲过的故事讲出来。带孩子去图书馆儿童阅览室或书店,让孩子自己挑选所喜欢的书。别忘了关闭电视。

相信《父母为孩子牺牲自我不可取》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孩子不合群怎么办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父母的“牺牲”给孩子太多压力 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这位母亲本来...
    2021-04-09 阅读全文
  • 4种谈话方式不可取 导读: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要公平和谐地进行。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对话,要避免用不理智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家庭沟通的方式是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沟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
    2021-10-04 阅读全文
  • 在知识上人为“衔接”不可取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要学些什么?是提前灌输语数外知识,还是以玩为主?昨天的会上,韩国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理念让大家颇受启发。“尿布里是什么东西呢?”就是韩国某幼儿园的一节创新教育课。这节课上,先让孩子们自...
    2021-11-08 阅读全文
  • 早期教育: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为了宝宝的明天能够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妈妈们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父母们热衷于在宝宝幼小的时期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启蒙教育。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3岁背唐诗、4岁练钢琴、5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
    2021-02-08 阅读全文
  • 教育中重英语轻母语是不可取的 导读: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把精通...
    2021-06-08 阅读全文

哈尔滨有一个单亲母亲,从儿子中考一直陪读到儿子考研。孩子两次考研两次失败,为了母亲他还想再考。但严重的抑郁症使他再也考不下去了。孩子持刀自残,母亲夺刀相救,结果误刺母亲,险些要了她的性命。这位母亲本来...

2021-04-09 阅读全文

导读: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要公平和谐地进行。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对话,要避免用不理智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家庭沟通的方式是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沟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

2021-10-04 阅读全文

幼儿园的孩子到底要学些什么?是提前灌输语数外知识,还是以玩为主?昨天的会上,韩国幼儿园的“创新教育”理念让大家颇受启发。“尿布里是什么东西呢?”就是韩国某幼儿园的一节创新教育课。这节课上,先让孩子们自...

2021-11-08 阅读全文

为了宝宝的明天能够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妈妈们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父母们热衷于在宝宝幼小的时期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启蒙教育。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3岁背唐诗、4岁练钢琴、5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

2021-02-08 阅读全文

导读: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把精通...

2021-06-0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