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早期教育:填鸭式教育不可取

发布时间:2021-02-08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早期教育:填鸭式教育不可取”相信你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为了宝宝的明天能够活得更好些,或者比爸爸妈妈们生活得更好,现在的父母们热衷于在宝宝幼小的时期就开始进行填鸭式的启蒙教育。

据《上海家庭报》报道,3岁背唐诗、4岁练钢琴、5岁解数学,似乎只有这样才能使宝宝将来更有出息;自己也能活得更踏实。当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们奔忙于宝宝的“兴趣爱好”时,同时也发现问题多多,有关医学专家也在提醒广大父母—对宝宝的超前教育要适可而止,千万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拔苗助长。

心理学医生的话

许多年轻的父母把早期教育当作教育宝宝,提高宝宝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为此投入了许多精力和财力。许多父母从宝宝上幼儿园开始,就为宝宝选择了学神算、学绘画,于是2岁会写字,3岁懂算数,4岁讲英语的宝宝屡见不鲜。曾记得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一段时期“神童”“天才”辈出,许多高等院校专门为此开办“少年班”。期望这些少年神童能成为爱因斯坦级的人物,但事实似乎并没有想象得这样圆满。因此,超前的教育未必都能获得超高的回报。甚至,过大过早的心理压力会给宝宝造成了一种逆反心理,导致宝宝讨厌学习。在这些宝宝心里,学习的过程已经让他们感到没意思了,天天都有许多不喜欢的任务等着自己去完成简直是太可怕了。

神经科专家提醒

父母们挖空心思为宝宝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辅导班,一心想让自己的宝宝多学一点知识,殊不知单调无味的学习往往适得其反,加之一些学习班并非正规班,出现了一些与正规教育不合拍的东西,造成了宝宝的思维紊乱。诸如有的宝宝坐姿不正确,有的宝宝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在一个格子里挤着写好几个字,有的学了精算的宝宝一做起算术来,更是错误百出,这都是错误的思维和习惯造成了宝宝的正常思维紊乱。

“宝宝天性就爱玩,关键是培养宝宝的天性。”有关专家认为,对于幼儿的培养最为重要的并不是让他们能尽早地认几个汉字或做几种运算,最重要的是及早地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比如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可以用更形象化的方式启发和教会他们,如:吃过的西瓜是什么形状,热带鱼是什么形状,让宝宝对几何图形有一个感性认识。宝宝神经最兴奋的时候,才是宝宝学习的最佳时间。

让宝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具备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是幼教要完成的任务。而在宝宝的脑力和智力都不具备和完善的情况下,费尽心机让宝宝死记硬背的知识,可能到了学习的正常年龄只需花费几个小时就能完全掌握。事倍功半,既赔进了爸爸妈妈的许多时间、精力和金钱,又剥夺了宝宝幼年珍贵的欢乐和情趣,还可能影响宝宝以后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只会得不偿失。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不要片面理解早期教育


《不要片面理解早期教育》

赵忠心

据报道,北京市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北京市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果显示,不少家长把背诗、数数、读书、识字当作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的惟一手段,随之而来出现了许许多多的问题:

“我的孩子19个月了,能背儿歌和古诗,也能数到20,运动能力也不错,但就是不识数。做为母亲,我不知道以后如何教育,怎样才能更好地开发孩子的智力呢?”

“我的女儿一岁多,总是不太爱看书,特别淘气,她看一会儿书就扔到一边。我不知道怎么才能让她安心读书。”

“我的孩子已经3岁了,教他数数时,他数到30以后就开始乱数,不知道该怎么办?”

“我女儿一岁九个月,我每天教她一首诗或一首儿歌。教她念诗时,她总是心不在焉玩自己的,自顾自的重复几遍。她的语言发展是否正常?我们的方法是否得当?”

“我家宝宝两岁半,原来很喜欢看书,经常自己翻看《婴儿画报》,还要求我们给他翻书讲故事。但是,最近他不像原来那么喜欢看书了,这是怎么回事?他是不是没耐性?”

看到家长提出的这些问题,深感很多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特别是智力开发有许多的误解。

3岁以前孩子的家长提出这些问题,很带有普遍性。而且,越是文化水平低的家长,这样理解早期教育内容的就越多;相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家长,反而对儿童未来的发展越趋于平和,没有过高或不切实际的要求。

早期教育同样也要坚持体、德、智全面发展的教育原则,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智力培养和发展。

3岁以前的孩子的智力培养,重点应放在动作、语言和增加感性知识方面。

动作的发展可以通过玩一些能拍、拉、摇的玩具和婴儿体操来训练;同时,在玩玩具的过程中,使孩子逐步掌握要领和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

而语言训练,主要靠与孩子说话、交流,多给他们刺激,让他们吸收、储备词汇。与孩子一起看书、读书、讲故事,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家长要用通俗的、孩子能听得懂的话给孩子讲述书的内容,使孩子从中获得愉悦,培养读书的兴趣。

多带孩子到户外、到大自然界和社会上,观察、了解动物、植物和社会生活各种事物的名目、性能;与人多交往,以丰富见识,积累感性知识,为以后上学打下基础。

而背诗、数数、识字、读书,对3岁以前的孩子来说,都属于生吞活剥、机械记忆,对幼儿智力发展意义不大。

早期家庭教育不宜过度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行为问题较严重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育过度的现象。古人云“过犹不及”,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家长更要注意把握分寸。

所谓教育过度就是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出现的“教育无时无刻不在”的现象,即在父母与孩子的交往中,时时刻刻都在对孩子进行说教。

教育过度,青春期易“听觉疲劳”

出现教育过度现象的孩子的父母,往往都受过高等教育,他们对孩子给予了很高的期望,通常在孩子出生后就非常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而这样的孩子到了青少年期后往往会出现一种情况,当父母说话时感到不耐烦,有的会把耳朵捂起来,严重的会和父母争吵……这些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教育过度,从小就不停地在孩子耳边说教,给孩子造成一种“听觉疲劳”。

教育过度现象的产生与父母对儿童的认识有关,父母往往认为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你教给他们什么他们就接受什么。这种认识的行为表现就是强行灌输。对于家长的这种做法,孩子小的时候并没有明显的后果,只有到了青春期以后,随着孩子“成人感”的产生才有了明显的表现。而当孩子出现厌烦心理的时候,父母与孩子的沟通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很难进行了。

留有空间,家庭教育更应潜移默化

因此,在儿童早期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意教育的适度性。

首先要注意给孩子留一定的自由空间,同时更要注意教育的方式,避免整天说教给儿童心理发展带来的副作用,要注意利用父母自身的言行及创设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太多的说教易使孩子变得自卑和失去自我认识,而自卑感会掩盖孩子有可能发展的巨大潜力。

孩子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拥有自我和自信,因为有自我的人才会有担当和责任意识,有自己的思想和选择,也才更易成功。

挫折教育,不可忽视的教育


随着中国的发展趋势,在只生一个孩子的“国策”中,各个家庭中的孩子,都成了集“万千宠爱”与一身的“小公主”“小少爷”了。他们理所当然享受大人们给予的一切,有时还变得骄纵跋扈不可理喻起来。而大人们也纵容孩子的为所欲为,给孩子们将来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意想不到的。家长们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让其过得舒舒服服,要风是风,要雨得雨,却忽视孩子的挫折教育。值得深思的是:现在你纵容一切,将来步入社会,那谁还会纵容他?谁还会谦让他?谁又会接受他们的无理取闹呢?

孩子跌倒了你不可大呼小叫、神色慌张去扶他,并唠叨“痛不痛”,你尝试“轻描淡写”孩子的跌倒,然后用欣赏的眼神鼓励孩子爬起来,并轻轻吩咐把土擦拭干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如此类似例子,虽然那是一个小小举动,可在孩子内心留下的意义却影响一生。那就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自己去勇于面对挫折。

愿天下父母把自己的爱保存于内心,学会放手,让孩子接受挫折的洗礼,给他们建造一个未来“不畏挫折”的心态!

掌握不同月龄的早期教育


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仅长得好,而且又聪明可爱。可我们有时却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智商很高,人们总以为他们孩子的智力水平也一定也很高,可出乎人们的预料,他们孩子的智力水平只能说是一般。

掌握不同月龄的早期教育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儿童的潜在能力遵循着一个递减规律。生下来具有100分潜在能力的儿童,如果一出生就进行理想的教育和开发,就可能具有100分能力的人,如果5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有80分能力的人,如果10岁开始教育,只能成为60分能力的人。由此看,对孩子教育和开发得越早,越有利于潜在智能的发挥,而教育得越晚,越不利于潜在智能的开发教育,儿童生来具有的潜在能力越难以发挥。

1.1~3个月:训练重点在充分利用先天反射的同时,建立后天条件反射,越多越好。如定时喂奶、定时解尿、定时入睡等。让孩子听各种不同的声音。如流水“哗哗”声、小鸟“嘀嘀”鸣叫声等;还锻炼婴儿看各种色彩鲜艳的物品。

2.3~6个月:训练重点是手的抓握能力和全身运动的功能。如练习让孩子够取玩具。妈妈可拿一些色彩鲜艳,或者能发出清脆的叮当声的玩具在孩子面前发出声响,让孩子有意去抓;妈妈也可准备脆一些的纸,妈妈可先示范,让孩子进行撕纸;妈妈也可教宝宝拿捏一些小物品。比如会发出声响的橡皮小球等;也可教孩子摇铃。妈妈最好多用一些发音词。比如:啊、哈、哇、爸等,这样宝宝容易学。

3.6~9个月:训练重点是练习翻身和爬行。在训练翻身和爬行时,父母可和宝宝一起爬,引起宝宝的兴趣;可练习用手捏、敲等动作。

幼儿教育不可错过的关键期


孩子出生时,每个人的天赋并没有太大的差别,而长大了之后却只有不到1%的孩子可以成为天才。从开始的几乎100%,到长大后的不足1%,二者之间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这是因为后天的教育与培养,以及孩子所处的环境。

那什么时候给孩子什么样的教育是最好的呢?人类学习存在“关键期”。

幼儿学习存在“关键期”

在学习关键期内,孩子能够学得好学得快、甚至可以发展特殊的能力。而过了学习关键期就会变得非常困难,甚至变得不可能。回忆一下您的孩子是在什么时候学会爬行的呢?大部分的孩子在7~10个月的时候学会爬行,因为在7~10个月的时候人类大脑的髓磷脂鞘化进入到爬行这样一个阶段;同样的道理,10~12个月的孩子是站立的关键期,我们不用怎么教孩子走路,他们都会很快地学会;当孩子进入各项能力学习的关键期,我们可根据各项能力学习的关键期来了解3~6岁的孩子应该学些什么。

3-6岁的学习决定孩子日后成才与否

3岁以前,主要是培养幼儿的基本行为,口头语言、计数以及立规矩的关键时期,因此3岁把孩子送到幼儿园是合理的,因为3岁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基本的口头语言,并具备一定的规则性,同时3岁也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4岁以前,是孩子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形象视觉指的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因此我们会发现3~4岁的孩子特别喜欢问“为什么”,有时候甚至会问得大人哑口无言,不知道怎么去回答。

5岁,孩子进入到书面语言及数学概念和口头语言发展的第二个关键时期。

6岁,主要是掌握语言词汇能力的关键期。

因此,对于3-6岁儿童的培养是决定其日后是否成才的一个关键期,培养领袖气质就要从幼儿时期开始。

幼儿教育重在综合能力培养

人们大概会有这样的体会:现在我们身边成就最好的那个人,不一定是上学时成绩最好的那个人。因为很多时候成绩和能力是不成正比的。

因此,在注重孩子成绩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孩子的能力,抓住孩子学习的关键期,来提升孩子的综合能力。而3~6岁,正是各项能力学习的关键期,老人们也说过“3岁看大7岁看老”,因此相信每一位有责任、重教育的爸爸妈妈都应该帮助孩子在这样的关键期里尽可能地挖掘他们的天赋。

喜欢《早期教育:填鸭式教育不可取》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学前教育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4种谈话方式不可取 导读: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要公平和谐地进行。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对话,要避免用不理智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家庭沟通的方式是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沟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
    2021-10-04 阅读全文
  • 教育中重英语轻母语是不可取的 导读: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把精通...
    2021-06-08 阅读全文
  • 恐吓教育孩子可取吗?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轻妈妈在路口停了下来,车后座上是她的女儿,大约五六岁的模样,妈妈左顾右盼,有点心不在焉,这时,女孩正在抹眼泪。 妈妈不耐烦地瞪了孩子一眼,说:“再哭,再哭我...
    2021-12-30 阅读全文
  • 不要片面理解早期教育 《不要片面理解早期教育》 赵忠心 据报道,北京市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北京市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果显示,不少家长把背诗、数数、读书、识字当作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的惟一手...
    2020-11-17 阅读全文
  • 早期家庭教育不宜过度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行为问题较严重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育过度的现象。古人云“过犹不及”,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家长更要注意把握分寸。 所谓教育过度就是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出现的...
    2021-10-09 阅读全文

导读: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交流,要公平和谐地进行。家长不要带着情绪和孩子对话,要避免用不理智的方式和孩子进行沟通。 家庭沟通的方式是直接关系到家庭生活状态的主要因素之一,不同的沟通方式具有不同的功能。不...

2021-10-04 阅读全文

导读:英文是我们了解世界的一种工具,而汉语才是我们真正的根。英语是一种技能,母语则是以后生活、学习、交往的基本能力,忽视孩子母语教育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社会上很多人把精通英语的人戏称为“精英”,把精通...

2021-06-08 阅读全文

“再哭,再哭我就不要你了!”一位骑自行车的年轻妈妈在路口停了下来,车后座上是她的女儿,大约五六岁的模样,妈妈左顾右盼,有点心不在焉,这时,女孩正在抹眼泪。 妈妈不耐烦地瞪了孩子一眼,说:“再哭,再哭我...

2021-12-30 阅读全文

《不要片面理解早期教育》 赵忠心 据报道,北京市教育科学院早期教育研究中心的“北京市社区0-3岁儿童早期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报告”的结果显示,不少家长把背诗、数数、读书、识字当作智力开发和早期教育的惟一手...

2020-11-17 阅读全文

心理学研究者发现,行为问题较严重的儿童的家庭教育中,往往存在着教育过度的现象。古人云“过犹不及”,家庭教育尤其是早期教育中,家长更要注意把握分寸。 所谓教育过度就是父母过分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而出现的...

2021-10-09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