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这6种教育方式毁了多少孩子!

发布时间:2021-02-01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笔记6月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没有人天生就会做父母,教育孩子是一条漫长的道路,父母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然而,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到底该如何正确地教育孩子,这6种方式千万不能用,会毁了孩子一生。

过度溺爱

“宝宝喜欢这个啊,那咱就买!只要你喜欢,妈妈肯定满足你。”

“你就别动手了,放那妈妈来!”

身为父母,想要宠溺孩子的心情当然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能过度,要把握好其中的分寸,否则对孩子百害无一利。

若孩子长期被父母溺爱,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不懂得为他人着想。性格骄横,做什么事都得听他的,稍不如他意就撒泼耍赖,甚至目无尊长,连基本的礼节都不知道。

挑拨离间

“爸爸妈妈要是离婚了,你跟谁啊?”

“你爱爸爸多一点,还是妈妈多一点啊?”

“以后少去你奶奶那,她总向着你二叔家。”

孩子本来就没有确定的价值观,大人怎么说,他就怎么做。可能大人无意说出的一句玩笑话,很可能被孩子当真,然后形成一个被扭曲的价值观。比如,相比于爸爸,我更喜欢妈妈。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只会粘着妈妈,而对爸爸视而不见。

又或者,听了妈妈的话,不去奶奶家了,再见到奶奶的时候,孩子肯定会明显的疏远老人,奶奶想跟孩子亲热一下都不太可能了,这得多伤老人的心啊。wwW.yJS21.Com

总之,别把生活中的矛盾以及怨气“倾诉”给孩子,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他需要正能量来“滋养”正确的价值观。等孩子有了自我分辨能力的时候,再与孩子分享生活的点滴吧。

语言暴力

“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真后悔当初把你生下来。”

“你到底长没长脑子啊?能不能少让我操点心?”

很多父母在气头上的时候,容易说出一些很难听的话。虽然事后也会后悔,但说出来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已经没办法收回了。而孩子听到这些话后,自信心完全被击碎,甚至会在潜意识里觉得,自己就应该是个笨孩子,久而久之,就真的成了一个不爱动脑子的笨孩子。

而且,父母不要指着用粗暴的语言就能让孩子改正错误,相反,这反而会让孩子意识不到自己到底错在哪了。长期被父母语言暴力的孩子,会变得越来越内向,越来越沉默,和父母的关系越来越疏远,有什么事都不会再与家人分享了。

过度攀比

“你看看谁谁谁家的小谁,不仅长得漂亮,成绩还数一数二,你再看看你!”

“你二叔家的孩子每回考试都能进前十,你可不能输给他啊!”

攀比之下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自我,成长为父母的“傀儡”。他们不求自己喜欢的,只求超越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就好。这样的孩子,就算真的很优秀,内心也是破旧不堪的。

绝对权力

“大人说话呢,小孩子别插嘴!”

“你个小屁孩懂什么啊?听大人的。”

说出这话的父母,还真是把自己当成家长了,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在孩子面前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对着孩子颐指气使,根本没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一点也不尊重孩子的想法。长此以往,会让孩子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觉得自己总低人一等。在外人面前,也会是一副抬不起头的自卑模样。

过于依赖

“孩子,你一定得好好学习,我和你爸的后半生就指望你了。”

“我和你爸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你可得比我们有出息。”

这是典型的父母将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的案例。孩子的人生只属于他自己,父母能做的,只是在一旁协助,但不可以强迫孩子活成你自己心中的样子。

父母经常对孩子说这种话,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很大负担,觉得将来有出息养父母是自己一生的使命,从而忘记了自己真正的喜好和任务。这样成长的孩子,该有多累啊。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多观察,少唠叨;多陪伴,少批评;多用心,少抱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情绪教育——批评与爱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接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边的人也不再是以她为中心且宠溺她的家人,肯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有点反抗的小情绪是正常的。作为家长我觉得我首先得让孩子学会诉说自己的心情,说就是一种情绪的发泄方式,说完那些事小情绪也就没有了,同时这也是孩子与我们分享她生活一种较好的沟通方式。有些小情绪的孩子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记得还是小班的第一学期的时候,有一天她情绪很低落地对我说今天老师骂她了。我心里一惊,倒不是真担心老师骂她这件事,而是怕她因为这件而抗拒对去幼儿。于是我面不改色问她,“你知道老师为什么骂你吗?”她很认真地说自己什么事情(忘了具体什么事了)做错了,所以老师说了她一句。于是我面带微笑告诉她:“心心这不是骂,而是批评。你在家里做错事情,爸爸妈妈是不是也会批评你?”她很乖地点点头,“爸爸妈妈批评你是希望你做得更好,老师批评你也是一样的。妈妈跟你说过,你现在还小,会做错事是正常的,如果同一件事情你老是做错妈妈会很生气,但是再生气的妈妈还是最爱你!所以老师批评你是为了让你做得更好,生气的老师也是爱你的老师。因为你会改正,对不对?”于是第二天放学她就很开心地对我说,她今天得了大苹果,原因是她昨天没做好的事今天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也很开心地她说道:“你太棒了!你看你一改正错误,老师就表扬你了。所以以后做错事情被批评了不要害怕,只要勇敢地去改正,这样老师会更爱你,你也会变得更勇敢,更快乐!”

品质教育——坚持 我觉得坚持是一种很好的品质,不管做什么事情,只要坚持到底就是胜利。但是总觉得说说容易,做起来很困难,所以当我想锻炼她这一品格时,我一般会选择她比较感兴趣的事情,这样就更容易说服她坚持做。心心喜欢画画,一开始老师经常表扬她,但到中途课程时她对涂颜色有点烦躁,常常会涂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就去玩其他事情了。我知道我如果直接点破她一点,她肯定会直接放弃画画这件事,以后再也不能开心地画画了。于是之后的一段日子里,她只要提出要画画,我就会放下手中的事陪她画画,她画一张我画一张,每次碰到要涂眼睛等一些小画面时我总会用她听得到音量故意对自己说:“这里我要小心一点涂,尽量别涂出了!”,需要涂大面积颜料时,我会故意放慢速度对她说:“心心,你涂得慢一点,等一等妈妈好不好?”让她在涂颜料的时候找到更多的成就感,她就会更愿意坚持下去,现在她有时候没有我的陪伴也能坚持画完、涂完一大幅画。我想不在乎她画得多好,关键是和之前比她已经坚持下来了,这就是进步。

生活教育——生活习惯 我个人认为习惯比知识重要,尤其在幼儿园阶段,知识教育还不是主要教育内容,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以后更顺利地学习知识,学会自律。这一方面我觉得幼儿园里的习惯教育给了我很多的启示。自从进入幼儿园后心心对于折衣服、穿鞋子等小事已经很有范了。3岁之前心心白天和奶奶在家,晚上和奶奶一起睡觉我对这些生活方面没什么特别的感悟。但从幼儿园起她就和我们同睡同起了,慢慢地就发现了我的很多不自律的生活习惯也影响了她。如我自己是一个餐巾纸控,擦手、水果、桌子等只要需要擦东西时都是用餐巾纸,估计这个坏习惯心心看在眼里,慢慢也就学会了。平时奶奶总会说这餐巾纸怎么那么不经用,我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心心更是不把奶奶的话当回事。直到有一天我在上班时收到了一张照片,是心心吃完早饭后留下了一桌子的餐巾纸。我这才发现问题之大,下班回家后和心心商量以后决定每吃一顿只能用一张纸,洗完手后用毛巾擦干等,而且全家人都必须遵守。很多习惯的养成与改变需要家人的陪伴与参与,大人小孩必须一视同仁,孩子才会觉得公平并且愿意遵循。

这八种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不可能有好的未来!


孩子的未来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有豁达而教育有方的父母,他们成长的世界就会大很多。如果父母自身就存在以下9个问题,那么想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此类家长,属于自以为是之人,总以为自己的想法不会错误,总以为自己是爱孩子,为孩子好。对孩子的要求极严,孩子的举手投足,都给予详尽的指示,从生活习惯、活动的范围方式,到读书的范围方法、兴趣爱好,甚至到高考专业的选择、毕业工作的种类,都受到强制性指导。

殊不知,人是万物之灵,人最大的长处,是善于思想,善于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创造,而这种教育模式,无形之中,就抹杀了孩子的自主学习与创造能力。在这种模式之下,不否认也有一些孩子有所成就,但更多的孩子,却成为模具制造的产品,家长原形的克隆,人的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在这些克隆产品中黯然消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在这种模式之下,恐怕龙凤老鼠的后代,都是“老鼠”了!

(二)温室培养型

经济条件的改善,孩子数目的减少,使家长更有能力精力来教育培养孩子。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学习与成长条件,弥补自己少时的缺憾,这是生在艰苦年代的家长的普遍做法。

孩子的吃,要操心,总担心孩子缺锌少钙;孩子的穿,要操心,嘘寒问暖,从孩子房里的太空被空调,到出门武装到牙齿的装备,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细腻的爱心;孩子的行,要操心,在学校附近春游,父母也要请假奉陪;孩子的交往,要操心,本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孩子只容许与“优秀”者(大多以学习成绩为标准)交往;孩子的学,更要操心,从胎教,到小时候的艺术素质的培养(比如学琴画画),到入学的学校选择、老师选择,无一不体现了家长的“智慧”,直到孩子的毕业,专业的选择,工作的选择,爱人的选择,仍要操心,有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却没有料到,人的思虑有限,自然的造化无穷!这样的做法,制造了许多肥胖儿童与厌食者,制造了免疫力极差的孩子,制造了庞大的厌学者队伍,制造了离开父母一无所能的孩子。温室的花朵,禁不住一点点风吹雨打,“温室”培养出来的孩子,离开父母,却无法适应于社会,最后父母只好哀叹自己无法与天地同寿了!

(三)极力压榨型

这种模式多出现在孩子的读书过程之中。教育的社会性与个体的特殊性之间必然有矛盾,在目前形势下,高等教育与高中教育没有普及,大学生的就业率很低,迫使家长对孩子提出过于苛刻的要求,以使孩子能够上一所名校,有个较好的前程。

纵使学校能够减负,家长也未必让孩子减负,连小学生的作业,家长都要求孩子完成两套三套,而学校面临的生存压力,教师面临的考核压力,也使学校的减负成为镜花水月。在平时,孩子们都被迫学习到晚上10点以后,而假期,更有各种补习班、特长班在等待着被压榨得灯枯油尽的孩子!教育科目的设置不合理、教育模式的缺陷,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而家长们,不设法补救,却推波助澜,成为扼杀孩子天性与创造力的同案犯。

(四)经济刺激型

物质的社会,造就物质的方式,一切以经济为中心,教育模式也被产业化,很多家长的教育方式,也是“向钱看”!考第一,奖励多少,考前十名,奖多少,在不少家庭,都成为制度!许多家长基本上都是以钱来“遥控”孩子。小小的脑袋,最终只容纳了一个庞大的“钱”字,洗自己的衣服,可以,拿钱来;帮你做作业,可以,拿钱来;帮爸爸买包烟,可以,拿钱来。

(五)原始放牧型

这类模式多出现在打工家庭或者问题家庭,父母忙于打工挣钱,无暇关注孩子,或者婚姻破裂,根本就不顾及孩子。当然也有现实的家长,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未必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未必能找到工作,不读书也同样可以挣大钱,甚至成为黑社会的流氓,也一样“出人头地”!干脆就任其自生自灭!这种模式的后果,就是把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推给教师,现在虽然有“教育万能”的理论,这世界上却没有万能的教师!

(六)自家萝卜型

俗话说,自家萝卜天大个,是啊,情人眼里出西施,家长眼里出天才,自家的孩子什么都好,稍微的出众,在有的家长眼中都是天才的举动,即使有不好,那也是别家的孩子不好,是老师学校的不好,是社会的不好,自家的孩子绝对不会不好!这种情形,相信读者也曾见识,其中危害,就不赘述了。

(七)崇尚暴力型

“棍棒下出孝子”,仍然有部分家长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特别在孩子调皮不听话的时候,在气头上,对孩子拳脚相加的,仍然大有人在。给孩子造成的心理阴影,逆反心理以及长大后崇尚暴力解决问题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暴力调教的孩子,要么逆反心理特别强,要么特别懦弱,但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少不崇尚用武力解决问题!

(八)《大话西游》唐僧型

这部分家长相对比较温和,但又失之偏颇,当语言说服不能解决问题时,就难免絮絮叨叨了,好比是《大话西游》的唐僧念经,两个小鬼实在受不了,只好上吊自杀了。现实之中,有的家长的确过于唠叨,但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对孩子的教育于事无补,反而会起到反作用。

11种教育习惯毁掉孩子一生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尽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误!怎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利,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大后,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万物皆备于我。

2.当他口出污言秽语时,尽管讥笑他。

后果:他的词汇会越来越不成体统,说出话来把人气个半死。

3.永远不对他进行精神道德教育,让他自己混到成年时再说,让他自己去决定一切。

后果:将来的他绝对思维错乱,没有底线。

4.避免对孩子说他犯了错误,免得孩子有时候会感到内疚。

后果:他将来即使犯罪被捕,也会感到是全世界都在同他作对,他是受害者。

5.把他随手乱丢的一切东西都替他收拾好,千万不能让孩子自己动手,免得他累着。

后果:习惯遇事把一切责任都推给别人。

6.不论好坏书刊,任其自看,不闻不问,更不予干涉。

后果:家里倒是干干净净,就是不知孩子脑袋里装了多少垃圾。

7.父母经常吵架,恶言相加,根本不顾忌孩子在场。

后果:将来父母感情破裂离婚时,孩子一点都不意外。

8.孩子要多少零钱都照给不误,也不要自己干活挣钱,千万别节省,别像父母当年一样受苦受累。

后果:他习惯了不会挣钱,只会要钱时,千万别烦恼。

9.对他在饮食、起居方面的无理要求,总是姑息迁就,万一他生气了,着急了,那可不得了。

后果:他可离不开你了,千万别让他独立生活。

10.当他和邻居、老师或警察发生冲突时,家长坚定不移地站在孩子一边,让孩子知道:那些人都是对你不公平的。

后果:他的一生永远都会生活在不公平之中,你信不信?

11.当孩子闯了大祸以后,慎重地声明说:“这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未免小题大做了吧?”

后果:别羡慕,别人的孩子为什么都能过着平安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却不行。

最容易毁掉男孩未来的6种教育


最容易毁掉男孩未来的6种教育

1、要男孩坚强,不能掉眼泪

我们经常看见在宝宝摔跤后,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宝宝拉起来,然后抱抱宝宝说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话,父母大多会说“男孩子流血不流泪”“男儿有泪不轻弹”“男孩子哭会被小女生笑的,羞羞啊”。男孩子从小就被父母无形之中灌输了一个思想:就是男孩子要坚强,不能轻易掉泪。孩子伤心了就哭,开心了就笑是孩子最单纯的天性。家长人为的阻止孩子情绪发泄,让孩子的消极情绪压抑在心,并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

因此,当宝宝心情不好,就请让宝宝大哭一场吧!爸爸妈妈可以适当地摸摸宝宝的头,或者抱抱安慰他,父母应并尽可能让孩子自己说出他的感受,而父母要做的则是认真倾听宝宝的情绪表达,并及时给予反馈信息。

2、不让男孩跟小动物玩耍

很多爸爸妈妈都会反对家里养宠物,甚至宝宝在外面玩的时候,都尽量让避免宝宝和小动物玩耍,父母觉得宝宝容易被动物咬伤,而且觉得它们很多细菌,不卫生。但其实,小动物是宝宝最真诚的玩伴,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很好地培养宝宝的爱心,让你的孩子懂得了爱与责任。

喜欢小动物的人都比较善良,因为他们都懂得尊重生命,照顾弱小。因此,如果家庭条件允许的话,让宝宝让一只小狗或者小猫,宝宝在照顾小宠物的时候,自然而然地会变得更有责任心,更懂得爱和照顾。即使家中不能饲养宠物,父母也可以多带孩子到公园逛逛,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孩子和小动物多接触,鼓励孩子摸摸小动物或者喂东西吃,培养宝宝的爱心。

3、只让他和其他男孩玩

有些家长担心男女同玩对孩子性格有负面影响,因此他们鼓励自己的男宝宝只与其他男孩子玩,尽量少和女孩子接触。其实,在人际交往中不应该存在这种性别观。孩子来说,他们还没有性别意识,但是家长人为地限制宝宝的玩耍对象,其实无形中让宝宝形成一种传统的性别观,长大以后有可能会不懂得如何和女生相处,严重者甚至会歧视女性,这不利于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男女交往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因此,家长应该多鼓励孩子和不同的小朋友一起玩,扩大交友圈子,让宝宝自主选择他们喜欢的玩伴,男女孩同玩、交友,其实还可以互补优缺点,减少男孩子粗暴冲动的行为,让孩子更懂得照顾他人。

4、男孩只学逻辑训练,忽视文学、艺术

男孩子在逻辑思维上会比女孩子更有优势。因此家长在做宝宝早期智力开发时都比较倾向于让男孩子学习围棋、象棋或者数学逻辑等的训练,更多地注重孩子智力的培养。但其实要想培养天才宝宝,爸妈更不能忽视文学、艺术的熏陶与学习。

让宝宝学会阅读,爱上书本是让孩子探索更宽广的世界的最有效途径。早期阅读对宝宝的学习认知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学习阅读不光是一种技能,宝宝还能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这对宝宝的智力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同时还能培养孩子的“书卷气”。男孩子学习一种乐器或者书法绘画,加强艺术修养能够让孩子在学习之余有一种有益身心的娱乐选择。父母要善于发现宝宝的潜力与爱好,鼓励孩子积极主动地去接触他自己感兴趣的事,学习一门特长。

5、让男孩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

家长总是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高长大、身体健壮,因此都会让宝宝多跑跑跳跳。一些家长急于求成,让男孩子接受魔鬼式的体能锻炼,让宝宝有更强健的体魄,提高免疫力。但其实任何事情都应该量力为之。高强度的锻炼不但不利于孩子身体成长,而且很容易对孩子的肌腱造成伤害。

其实,让宝宝每天进行强度适中的体育锻炼半小时就已经很足够。让宝宝选择一种他喜欢的体育项目,然后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进行这项目其实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活动,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拉进亲子之间的距离,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如果进行比赛的话,还能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让锻炼成为孩子和家长的生活习惯,有助于亲子关系的同时还能够锻炼身体,何乐而不为呢!

6、不让男孩捣蛋

捣蛋似乎是男孩子的天性了!他们天生好动,而且有着强大的破坏力,有时真的很让家长抓狂呢!但是不要因此而不让你的宝宝捣蛋哦,因为捣蛋的孩子才更聪明,更有创造力呢!孩子的创造力其实蕴藏在孩子的“捣蛋”行为中,这些行为并不只是孩子单纯的娱乐,其实也是孩子用一些奇妙独特的方式去探索了解这个世界。

家长要主动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把房间或者厨房搞到一片狼藉就对孩子大发雷霆,尽管放手让孩子去冒险创新,同时家长也应该在平时加强做好孩子的安全防护意识,教孩子一些注意安全的技巧,那样就可以防止孩子在冒险过程中发生不必要的意外。

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尝试去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动手动脑去寻找答案。家长要保护孩子最原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主动给孩子创造更多想象的空间哟!

麻烦你,不要跟孩子开这种玩笑!分分钟毁了他


总有些大人喜欢拿孩子开玩笑,“有了弟弟妹妹,爸妈就不喜欢你了!”、“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以此取乐。把孩子逗哭了,还说孩子小心眼开不起玩笑。这些大人们眼中无伤大雅的玩笑,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好笑,孩子分不清大人说的是真话还是玩笑,这些话对孩子来说,可能会留下终生的阴影。童言无忌,我们对孩子说话却不能肆无忌惮,千万不要再跟孩子开这些玩笑了!1你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十个父母里,有八个在跟孩子解释他是从哪来的时,都说是垃圾桶里捡来的。现在听来无所谓,却着实是小时候的心理阴影。有个小男孩昊昊,常常被人说“你不是爸爸妈妈亲身的,是垃圾桶里捡来的。你看姐姐和爸妈多像,皮肤都是白白的,只有你黑黑的。”昊昊信了,他时常感到不安、不自信。在家小心翼翼,生怕惹父母不高兴,会抛弃他这个捡来的孩子。孩子的小心思,光想就觉得心酸。后来,妈妈说过很多次,是亲生的,他一直将信将疑,直到翻出爷爷年轻时的旧照,跟自己这么像,才相信自己是妈妈亲生的。孩子之所以相信自己不是亲生的,是出于对大人的信任。而大人却因为好玩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孩子安全感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毁了孩子的安全感却只需要一句话:“你是捡来的。”

2

有了弟弟妹妹,爸妈就不喜欢你了做父母的不可能不爱自己的孩子,但一句“爸妈不喜欢你了”、“爸妈不要你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超乎我们的想象。孩子做错事,难免会挨父母的骂,这时听多了“爸妈不喜欢你”的孩子就会想,爸妈果然有了弟弟妹妹不爱我了,不仅很受伤害,还会把恨意转向弟弟妹妹。曾经有新闻报道过,一个刚生完二胎没多久的妈妈,因为要上厕所拜托自己七岁大的女儿照顾刚出生的小弟弟。可没多久就听到女儿的惊叫和窗外的“轰声”,女儿把小儿子从8楼扔了下去。原因是邻居大妈好玩,跟女儿说“你妈生了弟弟,就不要你了!”爸妈们总是碍于面子,不好跟熊亲戚、邻居翻脸相向,而邻居大妈一句话就毁了一个家庭,后果却要那个家庭承担。孩子心理还不成熟,这样开玩笑带给孩子的只有困惑、压抑、痛苦和沮丧,对孩子的心灵造成巨大的伤害。

3下次(等有时间)爸妈就带你去很多家长工作忙,没时间陪孩子,就爱给孩子开空头支票。“你要是考了100分我就给你买想要的玩具”、“等我有空了就带你去玩”。孩子很努力的想要达到父母的要求,当孩子拿着100分的试卷去兑换想要的玩具时,换来的确实爸妈的“下次吧,下次爸妈一定给你买。”或是在孩子期待已久准备出发去想玩的地方时,父母却告诉他,“爸妈工作忙,没时间!等有时间了就带你去”。如果做不到,就不要轻易给孩子许诺。在孩子眼里,爸妈的形象是高大的,有力能面对各种困难的。但父母这样做,便失去了孩子的信任。短时间,可能会让孩子努力上进,可长此以往,孩子就会知道努力也没有用,反正爸妈也不会兑现,不如不努力。不仅如此,孩子还会有样学样,养成出尔反尔、不守信用的坏习惯。4外人跟孩子开玩笑怎么办就算我们自己知道了不能跟孩子开这种玩笑,但阻止不了旁人拿自家孩子寻开心。当面警告他们不要这样逗孩子,会驳了别人的面子;不说又会让孩子很受伤,怀疑父母对他的爱。遇到这种情况,家长要怎么处理呢?最先要做的,应该马上安慰孩子,等孩子情绪稳定了之后再和孩子沟通。询问孩子,让孩子说出真实感受。并告诉孩子叔叔阿姨是在开玩笑,他们说的都不是真的,爸妈对你的爱是永恒的。让孩子相信,爸妈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给孩子充足的安全感,不再为这个问题感到困扰。最后,还可以假设性的问孩子,如果在遇到这种情况你要怎么办啊?孩子可能会说,“以后不理他们了”或是“我去找爸爸妈妈”。让这个不舒服的体验变成孩子面对挫折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安全感,并不是让孩子事事依赖家长,而是让孩子不管父母在或不在,都能感到踏实,不会焦虑不安。

孩子的世界很简单,不要让这种“玩笑”伤了孩子的心。

哪种家庭教育方式孩子易接受?


父母爱孩子,这是勿庸置疑的事情。正因为爱,父母才会费尽心机地教育和引导孩子。但这种教育和引导一定要以孩子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进行。为人父母者,在孩子的成长历程中仅有一颗爱心是不够的,还需要一颗智慧的心。

孩子性子犟,总是不听话,不少父母常为此对孩子采取粗暴手段。殊不知,打骂责罚不但于事无补,还会让孩子产生更强烈的逆反心理。

我讲一位外国父亲与其孩子们的故事:有一天,这个家的几个孩子向父亲提出一个要求,他们想看某部限制级的电影。他们举出了种种理由,如影片被列为限制级是因为它隐含色情内容,但这些内容从未直接在影片中出现过;它的语言相当优美,有利于我们学习口语表达;影片的特技效果非常精彩……听完所有的理由,父亲依然坚决地回答:“不行!”

到了晚上,父亲问,是否愿意品尝他烘烤的含有果仁和巧克力的蛋糕。果仁和巧克力一向是孩子们最喜欢吃的食品。他对孩子说:“我选用了你们最喜欢的配方,而且添加了一些‘新花样’”。孩子们问是什么新花样,父亲平静地回答:“在蛋糕里加了点狗粪。”接着,这位父亲又向孩子们保证,新添的狗粪只加了一点点,丝毫也不影响蛋糕的美味,他说自己花了很多心血来烘烤蛋糕,温度和时间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也就是说,这个蛋糕的口味肯定是一流的。他一劝再劝,孩子们依然无动于衷——没有人愿意尝一下那些蛋糕,哪怕只是一小口。

于是,这位父亲告诉孩子,他们想看的电影就如同这种用果仁和巧克力做的蛋糕。人们习惯的思维往往会诱使人们相信一点点邪恶无关紧要,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正如那一块蛋糕,哪怕只加了一点点狗粪,都会使美味佳肴变得令人作呕。父亲说,虽然电影行业让人们相信今天大多数电影老少皆宜,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

这位父亲的一席话让孩子们心中敞亮了,孩子们此后再没提过要看限制级影片。好一个睿智的父亲,他的做法简直令人拍案叫绝。一个掺了狗粪的蛋糕胜过千言万语的说教,让孩子们一下就明白了该如何取舍。

相关推荐

  •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情绪教育——批评与爱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接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边的人也不再是以她为中心且宠溺她的家人,肯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有点反抗的小情绪是正常的。作为家长...
    2020-06-20 阅读全文
  • 这八种家庭教育方式 孩子不可能有好的未来! 孩子的未来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有豁达而教育有方的父母,他们成长的世界就会大很多。如果父母自身就存在以下9个问题,那么想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
    2020-12-31 阅读全文
  • 11种教育习惯毁掉孩子一生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尽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误!怎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利,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
    2021-04-06 阅读全文
  • 最容易毁掉男孩未来的6种教育 最容易毁掉男孩未来的6种教育 1、要男孩坚强,不能掉眼泪 我们经常看见在宝宝摔跤后,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宝宝拉起来,然后抱抱宝宝说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话,父母大多会说“男孩子流血不流泪”“男儿...
    2020-09-30 阅读全文
  • 麻烦你,不要跟孩子开这种玩笑!分分钟毁了他 总有些大人喜欢拿孩子开玩笑,“有了弟弟妹妹,爸妈就不喜欢你了!”、“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以此取乐。把孩子逗哭了,还说孩子小心眼开不起玩笑。这些大人们眼中无伤大雅的玩笑,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好...
    2021-01-12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孩子的三种教育方式 情绪教育——批评与爱 从家庭到学校,孩子接触的人一下子多了很多,而且身边的人也不再是以她为中心且宠溺她的家人,肯定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有点反抗的小情绪是正常的。作为家长...

2020-06-20 阅读全文

孩子的未来与家庭环境息息相关,如果有豁达而教育有方的父母,他们成长的世界就会大很多。如果父母自身就存在以下9个问题,那么想孩子有个好的未来是不可能的。 (一)模具制造型 持此类教育方式的家长,大有人在...

2020-12-31 阅读全文

孩子教育是父母最关注的话题,每位父母都希望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尽量在教育中避免失误!怎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利,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1.从孩子婴儿时期开始,就对他有求必应,要什么给什么。 后果:这样当他长...

2021-04-06 阅读全文

最容易毁掉男孩未来的6种教育 1、要男孩坚强,不能掉眼泪 我们经常看见在宝宝摔跤后,妈妈总是第一时间冲过去把宝宝拉起来,然后抱抱宝宝说不哭不哭。如果是男孩子的话,父母大多会说“男孩子流血不流泪”“男儿...

2020-09-30 阅读全文

总有些大人喜欢拿孩子开玩笑,“有了弟弟妹妹,爸妈就不喜欢你了!”、“你是从垃圾桶里捡来的”...以此取乐。把孩子逗哭了,还说孩子小心眼开不起玩笑。这些大人们眼中无伤大雅的玩笑,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好...

2021-0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