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与家长在教育中,应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观念,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孩子需要一个“无知”的妈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某天,一位身为大学教师的朋友跟我聊起他那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夫妻两个都是博士,朋友的妻子还是“海龟”,可儿子的成绩是班级倒数第一,他问我为什么,我说主要你的夫人太能干了。他还以为是开玩笑呢,认为我在指他夫人忙于事业,就说,没有,我老婆每天陪他写作业,就是每次不到五分钟,就火冒三丈,对着孩子大叫“你怎么这么笨!”。我说,你看,问题就出在这里,你儿子的母亲太聪明了,他这么小怎么可能比他母亲聪明呢?

不知大家是否留心过很多名人传记中是怎样描写母亲的:母亲温柔、贤淑、善解人意,她始终默默地为孩子奉献而毫无怨言,母亲坚强、善良、有主见,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母亲的……这些文字是不是很熟悉?就是这样的母亲才可能培养出了那么出色的孩子。

因为孩子在幼小时对母亲有着本能的依赖,所以,母亲的性格、语言和行为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习惯不往母亲性格的反方向发展并承袭母亲的优点呢?最好的办法就是母亲在孩子面前必须收敛起自己的锋芒,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母亲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谈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评、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母亲咄咄逼人的态度、尖酸刻薄的语言、驾驭一切的行为和自以为是的判断,对孩子的自尊、自信的伤害远大于应试教育。

“而对于孩子来说,从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对母亲这个角色的要求,几乎是永恒不变的。

1)妈妈在进家门之前,务必提醒自己:忘掉所有单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现在开始承担的是母亲的角色了。孩子需要母亲很快乐,千万不要把与孩子无关的坏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因为孩子是无辜的。

2)当孩子兴致冲冲地告诉妈妈他今天在学校得了一颗五角星或是小红花的时候,千万不要表现出厌烦或者不屑一顾,一定要和儿子一样高兴地表扬他。最恰当的办法是说能不能让妈妈看看,要与他分享这个快乐,因为这个荣誉对孩子来讲是非常重要的。

3)当孩子来问妈妈,“这个字怎么念”等诸如此类的问题时,妈妈最好不要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么连这个字都不认识”。妈妈最好看了一眼后,说,哎呀,我也不认识,我们一起查字典,好吗?几次之后妈妈就教会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时,孩子查完字典认识该字后会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后就养成查阅资料不依赖妈妈的习惯了。

4)当孩子来问妈妈问题时,妈妈绝不能表现得像在单位里那么聪明能干,装装“无知”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鼓励孩子动脑筋,去依靠自己的力量想清楚这个问题,或者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书籍或借助于网络。妈妈不能像“竹筒倒豆子”一样把答案都说出来,边说还边自得,这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几次之后,孩子就会回避问妈妈问题变得很自卑。

5)当孩子告诉妈妈今天考试没考好时,妈妈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绝对不能发火或脸色阴沉,孩子这时正紧张地观察着妈妈的脸色呢。所以,妈妈最好表现得没什么情绪变化,让孩子把卷子拿出来,和孩子一起分析错在哪儿。要是孩子已经明白了错在哪儿,妈妈也不必再纠缠。但最后要鼓励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试就不会错了。妈妈要是感到自己无法控制情绪就去卫生间洗把脸,照照镜子,做几个深呼吸。

6)当孩子在考试前或做什么比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现出胆怯时,妈妈千万不能不以为然或训斥他胆小或表现得比他还紧张,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压力,导致孩子无法正常的发挥。这时,妈妈最好很轻松地对孩子说,不管你做得怎么样,爸爸妈妈在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不如你呢,不要担心。这时,孩子心里会很有底气和自信,他会发挥得比平时更好。wWW.yJs21.Com

7)假如孩子第二天要参加重要活动,当妈妈观察到孩子心事重重比较紧张时:妈妈最好当晚能在孩子床边陪他入睡,睡觉前跟他讲个故事或者和他一起阅读他喜欢的书籍,疏解他内心的压力,直至孩子睡着后再离开。

8)当孩子遭受失败或挫折时,妈妈要表现得坚强和绝不放弃,冷静地告诉孩子失败只代表一时,不代表孩子终生失败。不要孩子还没认为要放弃时妈妈首先就表现得没有什么希望。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语言挖苦他,把孩子数落得一无是处,甚至新帐旧账一起算。这样的母亲教育下的孩子会极度自卑,甚至放弃自己本应美好的前途。

9)妈妈不要在孩子还没把想说的话表达清楚时,就自以为是地抢先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管孩子是否愿意,就以“你必须……”、“你应该……”的语气命令孩子,以自己的观点来代表孩子的观点,而且要求孩子去执行。妈妈千万不能成为“专制”的代名词。在这种情况下长大的孩子缺乏主见,缺乏是非判断能力。妈妈和孩子之间应建立平等的关系(平等不是无原则),懂得互相尊重对方。

10)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说话的方式。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亲,所以,母亲最清楚孩子的弱点在什么地方,假如母亲在说话时经常直指孩子的弱点,以讽刺、批评或要挟,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这无疑是用最尖锐的武器在不断刺伤孩子的痛处。孩子内心会很受伤害,因为这个伤害来自于他最亲近的人。

11)妈妈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语言的数量。千万不要唠叨,事实上,最让孩子害怕的是母亲的沉默,所以,与其唠唠叨叨地对孩子说个没完,不如用简短的语言告诉孩子他所犯的错误所在或应该注意些什么,接下来,母亲的沉默肯定比继续说话更有用,不要以为孩子不懂,他虽然装得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但实际上在观察母亲是否把所说的事当真。

12)总之,妈妈在家就是妈妈,不是职业女性。妈妈应该照顾好孩子的生活起居,关注到孩子内心的起伏变化,关心孩子的一举一动,呵护好孩子幼稚的情感,培养好孩子的性格。

假如希望自己孩子将来能够超越自己,那么,再能干的母亲,在孩子面前一定要表现得“无知”一点,表现得“笨”一点,表现得“迟钝”一点,表现得“和风细雨”一点,这样的话,孩子会很有成就感地感到他比他妈妈“有知”、“聪明”和“敏捷”,他觉得他每天都在超过妈妈,直到有一天,他真的超过了妈妈。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刚刚来到这个是世界上都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但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糟糕,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对未来社会负责。我是一个80后的年轻妈妈,也算是经历过社会大改革的人,在我们小的时候身边从来不缺玩伴,总是三五成群的无忧无虑的,而现如今很多家里往往是几个大人负责一个孩子,但是感觉孩子并没有我们小时候那么开心快乐,似乎一出生就背负着很大的压力。大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忙于生计,无法理解在孩子们眼中觉得有趣,大人眼中幼稚的种种游戏,为了自己的清净,就把孩子交给了电视,各类电子产品,特长班,而自己却被手机牵引着,随着时间的流逝,你发现你开始不了解孩子,不知道他似乎一下就长大了,已经跟不上孩子成长的步伐,于是孩子的种种叛逆,种种你无法理解的行为、无法控制的局面出现,这个时候你才发现自己无计可施。此时我们才反思孩子的成长我们到底参与了多少?恐怕为时已晚。作为妈妈,我把他带到了这个世界上来,我不能左右他日后的成就,但我可以努力培养他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这是我能做的,也是我必须做的。以下是我个人总结的几点小经验分享给大家。

一,让孩子学会独立自主,尊重他们的各种需求,尊重他们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遇事多跟他们商量,多听他们的意见,允许他们自己做选择和决定,容忍孩子与自己有不同的意见。在出现与孩子有意见分歧的时候,我会尽可能的让孩子自己来做选择,比如在超市里我会提前跟孩子说好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但是最多只能选两样,但是一般去了超市孩子都会想要很多的东西,而且一股妈妈非买不可的架势,这个时候我会先劝导孩子并表示出理解他都想要的想法,但是前提是我们已经说好了,要做一个守信用的人,然后引导孩子做出选择,并告知如果接下来某件事情表现好的话,可以作为奖励给他,通常这个时候孩子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在以后的时候会为了得到这个奖励而努力;又比如孩子因为在某个地方玩了很久还不愿意离开,但是因为时间的关系必须离开了,这个时候我会给孩子两个选项,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决定该如何做,一旦决定了就必须遵守;人的天性是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如果家长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服从自己,这样也让孩子在无意间也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别人,久而久之,会形成孩子的极端心理;

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和惧怕的事情,家长的职责是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让孩子以积极平和的心态去面对这些事情;就说打针这件事情,相信很多家长都会遇到孩子哭得歇斯底里的时候,而且孩子一出生开始就要遇到很多次;如何面对打针这个问题,也不是一件小事情,何况由此而来的一些心理,还可以迁移到其他事情上,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来衡量孩子,认为都是很简单的事情,只要把孩子摁住了或哄骗着打了就没事了,家长应教育孩子尽可能的平静的接受,并培养孩子忍耐痛苦的勇气,同时采用孩子能够接受的语言向他说明情况,不要认为孩子不懂就不去说,对于打针要带来的痛苦也要如实的告诉孩子,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这样不仅解决不了问题,也影响孩子的道德发育;

三,作为妈妈,我不仅是妈妈,我还是他的朋友和玩伴,新买了玩具,一起玩会更有意思;画板,他用粉笔在黑板的一面画一棵大树,我就在另一面用白板笔画上蓝天白云;磁铁,他拼一个球形,我拼一个小车;玩具厨房,各式的模型跟真的菜一样,孩子会假装妈妈平时做饭的样子,洗菜,切菜,炒菜,然后盛在小盘子里,端在妈妈的面前,并请妈妈品尝,妈妈也会赞美这个菜太美味了;画画时,我我既是他的助手又是他的指导老师还是他的粉丝,有时候也会同时跟他一起画,并鼓励他比妈妈画的还好……..此时妈妈的加入,他会觉得游戏变的更有意思,得到我的肯定他会更有成就感,激发他更多的创造力;休闲的时候我们会一起聊天,分享彼此觉得有趣的事情;

四,作为父母,我们要学会适当的偷懒,学会请求孩子的帮助,让孩子学会独立,让他认识到自己是可以的。涵涵在两岁的时候就开始一个人吃饭了,刚开始奶奶总是想去帮忙,心疼孩子吃不好,也会弄的满桌子满身都是,我就会在旁边劝说奶奶,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不是坏事情,后来奶奶也欣然接受。除了吃饭,穿衣等他自己的事情,我还经常在他面前示弱请求他的帮助,去超市回来,我会让他帮我拎东西;我下班回来会让他请求他帮帮忙,帮我捶捶背;打扫卫生时,我们合理分工,他擦桌子我拖地;洗衣服时他负责喜洗小手绢、小袜子等小件衣服,我负责外套、裤子等大件,包饺子时帮我擀饺子皮,吃过饭帮妈妈收拾餐桌等……当然得到他的帮助时,作为家长我们要记得给孩子说声谢谢,一声谢谢就让他倍有动力,让他有存在感,他可以帮助别人,是有价值的。

五,孩子的成长中,仅仅有父母的陪伴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与同龄人交往。大人的陪伴可能会有迁就的成分,而同龄人的交往是公平的,只有在公平的环境中他们才能学会谦让、分享等等,我会经常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同时告诉他你是小主人,让他有小主人的感觉,他会主动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和吃的与他们分享,得到表扬还很有成就感,久而久之会增加孩子的自信。他去小朋友家,我会教他到小朋友家里不能乱翻东西,要有规矩,还要学会谦让比他更小的小朋友。当然在交往的过程中难免会有摩擦,我会在一旁做一个观众,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如果孩子解决不了得时候,我会分析他们的问题并给出我的意见,但是不会直接说是谁的对错,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成长的过程,事后我会和孩子一起总结,做的好的地方,我会表扬或者奖励,做的不好的地方我会适当提醒下次注意。

六,从小养成生活和学习的好习惯,在习惯的养成中,如果总是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他就会在这方面形成一个好的习惯;涵涵自上幼儿园小班之前,我们就已经开始锻炼他自己穿衣,叠小被子,洗漱,整理自己的东西,自己吃饭且吃完之后要把碗筷收拾到厨房等日常生活,从两岁开始我就锻炼他单独睡觉的习惯,直到现在自己的日常一直在保持着,而且也做的越来越好,虽然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很慢很笨拙,但是我都尽量让他自己来完成;很多家长很头疼孩子的吃饭问题,为了孩子能好好吃饭可谓是煞费苦心,追着到处跑,但是涵涵吃饭一直表现不错,从小就锻炼他吃饭必须坐在餐桌前,而且荤素都吃一些,从小做到不挑食,认真吃饭,对于吃饭问题个人认为家长还是一定要坚持原则,不能孩子要看着电视或者要玩着玩具吃就由着孩子了,久而久之,就会让孩子养成这样的毛病,反正不给我看或者玩我就不吃饭,家长要做到以身作则,不能心软;在这些好习惯的养成中,我也经常鼓励他,表扬他,同时也告诉他哪些地方做的不好,下次需要改正,在这种情况下他都能欣然接受;自两岁开始我就坚持给孩子讲睡前故事,这个讲其实是照着故事书读,但是孩子每次都听得特别认真,讲完之后自己还会拿着书在讲一遍,虽然不认识字,但是内容却也能讲的完整,这个读书的习惯已经保持到现在,现在晚上睡前如果不讲故事就睡不着;

七,努力做一个不生气的父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成人且有诸多需要修正地方,何况对于孩子呢?教育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只有我们家长不断的提高完善自己,才能尽可能做对孩子有利的事情,家长的情绪也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所以对待孩子要有更多的耐心,出现错误的时候不生气,不过分指导,孩子才能有机会主动调整,如果孩子一做错事,就批评责骂,久而久之,会让孩子越来越没自信,并且犯错的几率会越来越高。记得有一次晚饭后带涵涵散步,涵涵跟我聊天,说希望自己以后每天都很乖,听妈妈的话,做个不惹妈妈生气的孩子,我问怎么突然这么说,他回答说因为觉得妈妈生气的样子太难看了;此刻我才意识到因为前两天涵涵带头做了危险的事情而导致弟弟摔了一跤,因此我生气的责备他了;之后我做了自我反省,随时告诫自己,努力做到不急不躁,做一个不生气的妈妈。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点心得,在幼儿的教育上,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无知到渐知的过程,家庭环境的不同也会造就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出类拔萃,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和深远的,我会努力做一个优秀的妈妈,也衷心地祝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平安,活泼可爱!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一、个案生活背景

孩子:小芙(化名),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父亲:经常不回家,见过一两次

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很少看望小芙

爷爷奶奶:照顾小芙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外公外婆:从未见过

二、个案主要问题

小芙的行为习惯差,有攻击性行为,经常喜欢打人、吐口水,有时还会拿其他小朋友的东西,班级中的小朋友都很排斥他,不愿意和他交朋友,每天还会制造一些”小麻烦”。让老师也经常觉得头痛不已。小芙的学习习惯很差,注意力短暂,不集中,还会影响别人,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中班时老师耐心教育或批评他,他会接受,但转身就会忘继续重蹈覆辙,教育效果很低,往往起不到作用。到了大班,老师的批评更没效果。

小芙因为是早产儿,身体很差,而且还有肾结石。常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一星期总有几天不上幼儿园。他的视力也是弱视经常要在家理疗,所以中班时只是上午来幼儿园,下午吃完午饭就要回家。造成了养成他想不想上幼儿园都由他自己说了算。这样一来,到了大班在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他都不习惯,午睡成了大问题,时常会影响别人。小芙自卑,缺乏自信:小芙看见其他的同学讨论和父母带出去旅游,心里非常羡慕。而他想得到父母的关心,关爱。和其他同学一样周末和父母出去玩,晚上有妈妈讲故事陪他睡觉。时间一长自卑心理油然而生。

三、个案分析

案例一:

一次在美术活动“画妈妈”时,小朋友们都拿着自己妈妈的照片拿起蜡笔开始画妈妈,看到小芙一个人在桌子前趴在那没有画。一会儿,我就听到昊昊边哭叫到“老师,小芙他在我的纸上乱画!”我过去一看,小芙的画纸上也是一团乱麻,而昊昊的“妈妈”脸上多了很多“伤疤”我问怎么回事。“他不给我看,我要看看他的妈妈,”小芙不削一顾地接着说“他妈妈长得真丑。”昊昊边哭边回答道:“我不愿意给他看,小芙还骂我妈妈!”

案例二:

有一次,在上“认识我自己时”大伙讨论很激烈,他也举手来说说自己,当他说到自己长得象爸爸还是妈妈时,他却不知道,孩子们都笑他。他二话不说,站起来走到笑他的同学面前一拳头打了过去。

我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奶奶,第二天一早奶奶就和我说:“倪老师,要多管管我们家的小芙,严厉一点,昨天晚上我批评教育了他,他还还手打我,这小子不得了了,我是管不了了。”

分析:

小芙因为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很排斥这一类的活动,有自卑感。而且产生了嫉妒的行为。父母的离异,让他缺少了爱,没有安全感;爷爷奶奶的过分溺爱让他养成了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习惯。

1、缺乏父爱

小芙的爸爸长期在外工作,很少关心他。对他的成长不闻不问。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调查发现,那些没有得到足够父爱的孩子情感障碍十分突出,出现焦虑、孤独、任性、多动、依赖、自尊心低下、自制力弱、攻击性强等行为缺陷的现象较为普遍,甚至与成年后的不良生活习惯都有一定关系。心理学家据此提出了“缺乏父爱综合症”这一概念。渴望父爱,这是男孩最深沉和迫切的心理需求。他渴望一位强健而富于幽默感、粗犷而温和、自信而关爱、智慧而谦逊的男人在他身边,向他注入真正的“男人气”。男孩需要与父亲呆在一起,帮助他建立起对周围世界的安全感与自信心,从父亲那里学会做一个男人。

2、缺乏母爱

小芙的妈妈自从和他爸爸离婚后,就离开了小芙。很少来看望他。母爱对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作用无可替代。其实,稍有一些阅历的人多少都会有这样的体会:幼年时期曾得到充分母爱的人成年以后,人格往往比较健全;相反,其人格则或多或少地会有缺陷,如固执任性、自私内向、悲观失望、敌视他人、心胸狭隘、易于嫉妒、脾气暴躁等等。这些怪异的人格特征更造成了他们人际关系紧张,以至有的人虽然在事业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生活上也很富足,却总是郁郁寡欢。

3、隔代的溺爱

就因为小芙没有了爸爸妈妈的爱,爷爷奶奶就加倍的宠爱,无原则的溺爱。爷爷奶奶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对小芙的教育也是无可奈何,一切顺从他。我们发现隔代教育孩子的措施都是:迁就多,要求少;表扬多,批评少;关心吃、穿、玩、用多,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少……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带有主观性、盲目性和随意性

四、现代家庭教育个案指导

1、电话与小芙的父母沟通,多陪伴,多教育,不能不管不问。

在对孩子的抚养方面,夫妻离异时应切实抱着对孩子负责人的态度,做出合情合理的约定和安排,父母双方都应与孩子保持亲子之间的关系和感情。小芙爸爸是抚养一方更不能将小芙丢给爷爷奶奶不管不问。

我们也电话与小芙妈妈沟通让她多来探望小芙,虽然妈妈是不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对孩子仍应尽为人母的教育和爱的责任,应该定期地与孩子见面,多给孩子关心、教育直到孩子长大成人。多与幼儿园教师沟通避免由隔代家长与教师间的二次语言失真。陪孩子游戏、玩耍、学习,与孩子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尽到父母应尽之责,加强亲子感情。

2、父母要多于爷爷奶奶多沟通育儿方面的知识

两代人互相沟通。对扮演子女与父母双重角色的年轻父母而言一定要在百忙中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与老人沟通,千万不要放弃自已职责,只要你重视,时间总能挤出来。要做到尊重老人,经常和老人聊聊天,讲讲科学养育的新经验,,虚心接受老人的指点,买一些科学读物与老人交流体会,帮助老人接受新事物,注意沟通时的语言应尽可能地简化语言,适时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和习惯,以对方能理解的方式表达,尽可能减少沟通障碍。

3、与爷爷奶奶沟通,不要一味的迁就小芙,溺爱他。有原则性的教育他。

由于小芙多以爷爷奶奶抚养,很多的教育问题都出在了祖辈的教育观念上。

让爷爷奶奶不要轻易满足小芙的要求,不能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要让他明辨是非,培养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爷爷奶奶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不要过分的注意他,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五、个案指导成果

经过一学期的指导,关注和家长的及时沟通,这个学期开学以来,小芙能坚持上学,和奶奶沟通建议中午的视力理疗奶奶安排到了晚上进行。这样小芙就能上全天的幼儿园了。保证了每天的午睡时间。小芙的行为习惯好了很多,有时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同学之间的矛盾也慢慢减少,能够与同伴用语言沟通。

听小芙说爸爸每周能回来几次,有时还开车带他出去玩。妈妈这学期也经常来接小芙了,也能积极地和老师沟通,探讨如何教育培养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暑假里爷爷奶奶还有爸爸还一起去旅游了。小芙的性格变得开朗了很多也阳光了很多。很愿意与同伴和老师说说假期里发生的一些事情。

六、结论与反思

父母的离异不应该影响到孩子的教育,学龄前的儿童是性格培养的关键期,极大的可塑性,而在儿童性格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甚至可以说是终身的。父爱和母爱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给予,也不可能取代的。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教师,父母能够心理相容、和睦相处,并给孩子以更多的关心,爱护和帮助,就容易使儿童形成良好的性格品质。而父母离异,通常是由于感情不和,心理不容,矛盾无法解决所导致的。离婚本身并不是什么坏事,但离婚的后果往往会祸及子女,使孩子的性格发生变化,甚至出现许多不良的性格特点。

在本案例中,小芙的父母和奶奶意识到了事态严重性及时来弥补,也使得小芙的性格有了明显的好转,让孩子相信他的父母是还是爱他的,是可以依赖的;因此,我们要对那些不得不分道扬镳的父母们说,当你们不得不选择离婚这条路时,一定要善待对方,善待孩子!

有趣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幽默的妈妈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大都严肃多于宽容,古语有云“慈母多败儿”便可见一斑,殊不知,妈妈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情绪平和幽默有趣的妈妈才能给家庭生活增添更多乐趣,才能培养活泼开朗的健康孩子。

幽默是一种快乐的味道,通过本周共读《幽默沟通学》我也领会到幽默沟通十二招的小皮毛,现在和大家分享探讨一下~

儿子睡懒觉,夸张幽默叫起床

儿子有时晚上玩得太晚第二天早上赖床起不来,就摸摸他的小屁屁夸张地大叫:“快起床啦,快起床啦,太阳晒屁屁了,再不起来,这个又白又嫩的可爱小屁屁就变成黑炭小屁股了!”然后就挠儿子痒痒,儿子就“咯咯咯”地笑着醒来。

儿子小骄傲,类比幽默冷一冷

儿子是家里独苗一根,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时会恃宠生娇,有次儿子无不自豪地说:“我爸最疼我。”我冷冷地看了他一眼说:“我爸更疼我。”儿子无语,他知道外公的好因此无法反驳。

儿子爱撒娇,悬念幽默更入心

晚上亲子时光,儿子悠悠地感叹:“妈妈不爱我。”我惊恐万分,众所周知,我在儿子身上是用了洪荒之力的爱的,休息时间都是在陪儿子的呢,怎么还不爱了呢?我问儿子:“妈妈怎么就不爱你了呢?”儿子指着我手中的手机说:“妈妈爱手机不爱我。”我汗颜,原来我在儿子眼中是手机控啊,从此吸取教训,在儿子面前尽量不碰手机。

儿子不守约,曲解经典来解围

下班回家看到儿子在看动画片《海底小纵队》,我生气地批评他:“不是说好了上学期间不看动画片,周末放假才可以看的吗?”儿子故作无辜状说“:妈妈不是说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吗?我写完作业,想知道多点海底知识就看一会电视学习一下咯。”

儿子小调皮,断章取义引人笑

今年年初开学时买了一张贴纸合集给儿子,想着儿子每次表现好就奖励他一张小贴纸,谁知儿子趁我不注意将整张纸都剪碎了,我责怪他,他说不关他事,是春风的错。我疑惑,儿子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儿子不服输,欲擒故纵减压力

刚上小学时儿子做什么事老是不服输,什么都要赢,输了就不开心,我们怕他压力太大,常常引导。有次玩五子棋他输了,憋着气,我打趣说:“宝贝那么想赢啊?赢了那么有意思吗?那妈妈就让你赢吧,反正赢了是儿子,输了才是妈妈。”儿子稍微平静一点问我为什么赢了是儿子,输了是妈妈,我说:“失败乃成功之母啊,失败是妈妈,成功是儿子。”儿子听后笑嘻嘻说:“原来输了也不是特别不好嘛。”之后儿子比赛输了或作业没拿A+都不会那么不开心了,会幽默地来一句“失败是成功的妈妈嘛。”

儿子买玩具,以谬还谬来转移

儿子家里玩具车太多,有次逛商场时他又想买玩具车,我跟他说:“你不是有很多车了吗?怎么还买?”儿子说:“我就缺这款。”我说:“你还缺车位呢,等你有了车位再买车吧。”

儿子逗爸爸,偷换概念显亲密

宝爸亲着儿子亲昵地说:“最爱这个儿子。”儿子调皮地问:“你有多少个儿子啊?最爱这个,还有其他个吗?”

儿子不卫生,指桑骂槐来纠正

儿子幼儿园有个同学小C,吃饭喜欢抠鼻屎,不讲究个人卫生还调皮捣蛋,常给老师批评,我们不喜欢儿子跟他玩,怕近墨者黑。儿子如果不注意个人卫生时,我们就会夸张地说:“奇怪,我们家怎么来了个小C二号。”儿子就知道自己做错什么,马上改正了。

儿子受欺负,一语双关帮化解

儿子和爸爸睡前喜欢打闹一番才睡,每次宝爸老是压着儿子取乐,以逗乐欺负儿子为乐,我怕宝爸压伤儿子,就故意对儿子说:“看来爸爸对你的爱真是重如泰山啊!”

儿子做家务,大词小用更积极

有时在家宝爸懒得动就交代儿子帮忙做某件事情,让儿子做事也就算了,他还跟儿子说:“你是优秀小士兵。小士兵,快快行动,快快快,迟了不妙!”儿子就调皮地敬礼说:“首长,接收指令,保证完成任务。”

儿子粘爸妈,自相矛盾小萌娃

儿子从小跟我们睡,六岁时开始分床睡,谁知老是偷偷跑来粘着我们睡,于是跟儿子约法三章,如果坚持三天乖乖自己睡就买一个玩具奖励,坚持七天就买两个玩具奖励,儿子说:“三天一个玩具很好,七天两个玩具更好,我看坚持七天不错,不过我还是选择三天算了,不要太贪心了。”

以上对幽默十二招的育儿版理解也不知道是否贴切到位,如有不妥,权当娱乐。不过幽默真的是父母和孩子间非常有效的沟通,在亲子沟通方面,幽默很关键,如果孩子犯错一味地责骂真的没有幽默来得更有效。一个小幽默,既可以教育孩子,又可以表达我们对孩子浓浓的爱,让孩子愉快成长,幽默育儿,何乐而不为呢?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爸爸妈妈开始看书了,正在看孙云晓的〈好的关系胜过许多教育〉,这是在实验小学家庭节的活动上买的。叶宇豪是个非常优秀的男孩子,当我在课堂上介绍叶圣陶后,他就去买了这本书,他不是一般地阅读,正如他所说的,“研究”,书上时不时来一些批注,他的散文处女作也问世了,洋洋洒洒几千字,你绝对看不出这是四年级的孩子写的。今天,我要表扬的不仅是他自己看书钻研,更是他能够去影响他的父母加入到读书的行列中。他的父母工作都很辛苦,每天忙于生计,逐渐地,在孩子的影响下,在劳累了一天之后,能够捧起书来,真是不容易。构建学习型的社会是需要一个个学习型的家庭做支撑的。

王贝嘉举手了,说他奶奶拿着放大镜看书,以前奶奶住在农村,每天都忙,根本不看书的,现在搬到城里,跟他们住在一起,他经常会讲一些书里的有趣的东西给奶奶听,奶奶也开始喜欢书了。因为奶奶年纪大了,拿着放大镜看。我把大拇指送给王贝嘉,“你太有才了!能够让奶奶喜欢上书。”

家长会上,我经常跟家长说,要让孩子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拿起书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影响孩子。今天我看到,我们的孩子长大了,他们可以去影响身边的人学习,连奶奶也可以拿起书来,还有什么事情可以难倒我们呢?

相信,下一次交流的时候,一定会发现更多的家庭开始学习。

停止做一个“闹钟妈妈”


“这个孩子不知道怎么搞的,老是要跟在他屁股后面催着、喊着,他才懒洋洋地行动起来。”李太太非常沮丧地前来求助。因为从早上开始到夜晚结束,从孩子起床、吃饭、上学,到做功课、洗澡、睡觉等,无一不是需要她不断地催促提醒,甚至要生气吼叫才能完成。难怪李太太长期处在一种紧张的状态之下。不过遗憾的是,孩子做事情依然拖拖拉拉、慢慢吞吞,有时还对她的催促来个装聋作哑,充耳不闻。

其实,李太太的处境并不特殊,因为这是许多妈妈常有的困扰,只是妈妈们并不知道自己成了“闹钟”妈妈,她们给了孩子过多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反而促成了孩子这种无法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

“我的女儿老是说等一会儿嘛!等一下嘛!”一位爸爸苦恼地叙述他的困境。更有趣的是,这位爸爸还真的拿着闹钟追在孩子的身后,不断地提醒女儿:“现在快六点半了,赶快起床!”“现在十点了,赶快睡觉!”从早到晚,这个“闹钟”爸爸“响”个不停。

孩子有很多法宝,可以让父母的“闹钟”无时无刻地响着,因为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需费心掌握时间,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也许他的内心清楚明白,或许不是那么清楚明白,无论如何,他都可以获得父母的注意力,得到父母的关心。遗憾的是,父母并不了解孩子这种行为的目的,反而以为是孩子的生理问题,如赖床是因为睡眠不足或看电视太晚;或怀疑孩子天生如此,如反应慢、个性懒散等。事实上,这些都不是孩子拖拉的原因,也不能成为父母纵容孩子的理由。

为人父母,能不能停止做“闹钟”,能不能拒绝再给孩子不必要的注意力和服务?通常,父母想察觉孩子的行为目的,先得检视一下自己的内在感受。以孩子用不当的行为想获得注意力为例,父母内在的感觉往往是困惑、麻烦、讨厌等,常用的语言表达是“烦死了”之类的词句。然而,在未察觉清楚之前,父母仍旧会闹钟似的催着,一次又一次,结果使孩子误以为自己这类行为是获得父母注意力的有力武器,久而久之,不好的行为习惯便养成了。

一个差生妈妈创造的奇迹


小编说:孩子就应该是在快乐中成长,可是当孩子上小学后,往往就会背负越来越多的压力,当孩子一时遭遇学习的困难时,父母应当怎么做呢?本期我们分享了一个“差生”妈妈的故事,曾任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党委书记的陆士桢教授,她给孩子的宽容和自由,使得孩子在职业教育中也获得了成功。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青年研究院名誉院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会长陆士桢讲述了自己的育儿故事。有别于培养出哈佛女孩、耶鲁男孩的那些“高大上”育儿经,陆士桢曾经是一位“差生”的妈妈,虽然一直没能盼到儿子学业上的“成功”,却也收获了不一般的奇迹。

家长要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我儿子上学时“成绩极差”。我和儿子之间常常上演这样的经典对话——

“你考得怎么样?”

“还行。”

“什么叫还行?”

“后边还有仨。”

那时候,去参加家长会,我和老公常常挨批。

儿子上完初中,我准备动用关系把他送进高中。说实话,作为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如果自己的孩子上不了高中、考不上大学,我的脸面上也挂不住。可儿子的一句话就把我噎了回去:“你看起来是为我好,其实是为了你自己的脸面。”最后,我决定放下脸面,去主动和他沟通。

我们全家在一起讨论,儿子的出路在哪里?儿子告诉我,他喜欢绘画,想学艺术设计,还让我帮他找老师。最终,我们选择让他读中专。我发现,确定目标后,儿子不仅有了学习动力,还主动让我帮他找绘画老师。

中专三年级时,突然有一天儿子和我说,他想要考大学。我当时还嘲笑他:“你还上大学呢,写十个字都能错三个。”但没想到他真的很努力,下了很大功夫,不仅考上了大学,还超出当年的艺术类分数线100多分。

后来,儿子又提出要出国留学,学电脑动画制作,拿了一个北美和全世界通用的电脑动画设计师的职业证书,从事自己喜欢的事业。

很多人和我说:“你们家有两个奇迹,第一个奇迹是你儿子能上大学,因为谁都知道他的成绩差。第二个奇迹是,你儿子差成这样,你难道不焦虑?”我回答他们:“就因为我不焦虑,他才能考上大学。”如果说,当年我执意要送他上高中,结果可能是孩子极度不适应、反叛,反而发展不一定好。

孩子成绩不好,我也不是一点不着急。但我很清楚,一味地督促、逼,肯定不管用。我一直坚持把孩子看成能动的、有潜能的、独特的主体,让他慢慢来,孩子只有找到了学习动机,发自内心地愿意去学,才能真正地投入。此外,我也发现儿子有自己的兴趣爱好,上算术课,他的课本上常常画满了同学的背影、小辫,惟妙惟肖。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潜能,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爆发点。

孩子将来的日子究竟过给谁看?

我讲述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想告诉其他家长,真的不用焦虑。我觉得,我儿子目前的职业状态非常好,他做了他喜欢的事情,而且他的专业技术很棒。我不认为他按照现在的标准,他不算成功,在这个行当成为一个还可以、有实力的就业者,也就可以了,而且他快乐。

经常有家长说,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每次总会问“你准备让他往哪儿跑?终点是哪儿?”、“你准备让你孩子的日子过给谁看?过给别人看的,还是真正过给自己的?如果是过给自己的,你要想明白了,他的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在我看来,家长的期望水平是家庭教育的核心,家长的期望影响和引导孩子,伴随和渗透在孩子的整个成长过程之中。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懂得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重要的是不要把那些世俗的成功当成目标,而是要把孩子的基础打好,也就是首先把孩子培养成人。

让孩子听话:说“我”而不谈“你”

我还打算向大家分享几条实用建议,如何让孩子听话?我认为,父母工作再忙,也要抽空经常与孩子亲近,并设一个固定的谈话时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一起讨论解决问题,给孩子一个倾诉空间,也让父母真正了解孩子。其中,有一条很管用的招数——说“我”而不谈“你”,就是用叙述自己的感受及对孩子的希望来代替指责与命令。

曾经有一位家长向我求助,说自己不论说什么,他的儿子总是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我给他出主意,每隔两周,把他的儿子带到一个安静的餐馆,坐下来聊天。我让他把握一条原则——只说“我”而不谈“你”。一年过去了,他高兴地告诉我,如今他们父子俩已经成了铁哥们。

在父子俩的“秘密约会”中,他第一次在儿子面前抱怨工作,儿子当时一愣,因为父亲从来没有这样和他说过话。过了一会,儿子反应过来,也打开了话匣子,说你那算什么,我们老师比你夸张多了。一年多时间过去了,父子俩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从国家大事说到班级小事,甚至是心仪的女生。通过这样一种有仪式感的聊天,父子俩建立起平等的对话关系。

而针对于新一代独生子女缺乏责任感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为孩子设定一个家庭岗位,比如3岁的孩子可以承担开饭后为全家摆放筷子勺子的任务,6岁可以负责客厅地面整洁,15岁可以承担家里小书房的布置设计。

怎样在孩子叛逆期 做一个贴心的妈妈


当孩子不听妈妈的话,开始出现叛逆行为时,许多妈妈都会认为那都是孩子的错,却没静下心来想想,问题是不是出在自己身上,是不是自己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好、不恰当?如果孩子总是让你不“顺心”,做妈妈的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不是犯了孩子的最不喜欢的“禁忌”。

1、要多多陪孩子做有趣的事情

孩子:我喜欢唱歌、跳舞、绘画、剪纸、捏泥巴,可妈妈这些都不会。妈妈早出晚归,对我的爱好根本不感兴趣,而且对我的提问也从不热情回答,还说我的问题很奇怪,说“孩子的话为什么这么多”。每一次妈妈对我的问题简单敷衍的时候,其实我都知道的,而且我觉得很不开心,多么希望妈妈可以跟我一起做我喜欢的事情啊!

点评: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都很强,他们想从妈妈那里了解很多事情,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如果妈妈总是一问三不知,便会让孩子感到很失望。很容易使孩子失去对一些事情的兴趣,同时也会影响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同时对孩子早期语言能力的发展也很不利。

建议:为做一个令孩子喜欢和自豪的妈妈,读书学习是关键。但同时,也要尽可能抽时间多陪孩子一起玩,多和孩子言语交流。毕竟妈妈不是完美的,总有些事情是妈妈不会的,也没必要为了孩子而去学这学那,要告诉孩子知识是无涯的,妈妈会不断地充实自己,就像孩子现在做的一样。要让孩子自己去学会学习新的东西。面对一些妈妈不知道的东西或者回答不了的问题,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寻找答案,这样不仅仅可以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还能让孩子养成一种好学习的好习惯,以及促进孩子与妈妈之间的良好的亲子感情。这样孩子和妈妈才有一种互动,有更亲近的感觉。

2、少看电视多和孩子进行互动和沟通

孩子:妈妈一有空就坐在电视机前,电视连续剧一集不落,把我搁在一旁。我想看电视的时候,妈妈就会说很多很多的道理,不让我看,而且,我想和妈妈玩一会,妈妈都会叫我自己去玩,每当这时候,我都觉得很不开心,为什么妈妈都不陪我玩,电视真的有那么好看吗?

点评:如果妈妈一直与电视机为伍,就会缺乏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看书和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开展亲子活动的机会。这不仅会失去许多和孩子沟通的机会,而且也影响孩子,使得他也从小喜欢看电视,不善于和人交流、沟通。

建议:童年很珍贵,妈妈有时间的话,应该多和孩子一起活动。多点带孩子到外面去玩一下,就算妈妈真的没时间带孩子到外面玩,那么,在家里的时候也应该每天都花一定的时间和孩子玩一玩,听听孩子说说幼儿园里面的事情,听听孩子的心声和想法,并且,多花一些时间和孩子进行一些亲子游戏,增强亲子间的感情,另外,如果妈妈真的想看电视,也可以选择一些孩子也可以一起看的节目,陪孩子一起看,并且边看还可以边教孩子一些知识,一举两得的事情。家长何乐而不为呢。

3、多给孩子自由不要束缚

孩子:妈妈总对我不满意,一心想把我当成一个“全能小神童”,钢琴、舞蹈、美术、体操和电脑,我学了好多,可是她还总觉得我这样没做好,那样没学好。其实我已经很努力了,为什么妈妈总是看不到我的努力呢?我真的觉得很累啊,妈妈可不可以让我歇一会。

点评:孩子一般都不喜欢过于苛刻的妈妈,这样的妈妈对孩子过于严厉,且总是说“不”,这让孩子经常处于一种不自由、被束缚的状态。而孩子天性喜欢无拘无束、自由自在,谁剥夺了他们这种基本需要,必然不受欢迎。

建议:切记不要过分唠叨和干预孩子,要大胆放手,让孩子适当自由和放纵。平时对待孩子也不要总是以高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还小,很多时候做事情都会存在一些问题,给孩子犯错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在错误当中汲取教训,学习经验,这样对孩子的成长才是最为有利的。

4、创造孩子展现自己的舞台

孩子:我平时很努力的学习一些东西,因为我很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尤其是每一次家里来了客人的时候,在客人面前,我总喜欢表现自己最拿手的长项,但妈妈总当着他人的面说我做得不好。我真的好伤心啊,我真的很努力的做好了,而且妈妈平时也经常表扬我的,为什么在客人面前总是说我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呢?

点评:在外人面前,孩子往往比较兴奋,喜欢表现,同时也不免出现一些小差错,这是正常的。可妈妈却认为孩子的“人来疯”让家长丢面子,或为了显示自己的教子有方,当着众人面指责孩子。孩子的自尊心有时候比大人还强,且心灵也比较脆弱,上述做法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感,丧失自信心,甚至出现反叛情绪。

建议:当孩子满怀热情的想要在客人面前表现自己的时候,妈妈应该积极的鼓励孩子,让孩子更加有信心的表现自己才对,这样对孩子的心理方面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经常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孩子将来会更加容易与人交流沟通,对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锻炼的机会。妈妈们不应该剥夺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打击孩子,这对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也是很不利的,会让孩子形成一种对自己消极的评价和认识。

5、鼓励和夸奖让孩子更好发展

孩子:“你看某某多能干,你再看看你自己。”这是妈妈经常对我说的一句话。在大家面前,妈妈总喜欢把我和别的孩子相比,她不是说我不好,就是表扬同事或邻居的孩子比我强。其实,我觉得我自己做得也不错。为什么妈妈就不能表扬我一下呢?难道我真的很差吗?

点评:总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别的孩子的优点对比,对孩子进行责备,会使孩子不服气,甚至反感,对孩子的独特个性和自信心也不利。久而久之,就会令孩子失去自信,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进而消减了孩子的自信心,另外,如果妈妈经常批评孩子而赞扬别人的孩子还会令孩子对孩子产生一种不良的情绪,觉得妈妈根本就不爱我,会给孩子一个错误的认识,妈妈很讨厌我,她一点都不喜欢我。

建议: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每个孩子都有她自己的特点,妈妈应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绝不能按照一个标准要求他们。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帮助他一起开发潜能,这才是妈妈应该给予孩子的。而且,平时还应该多一点鼓励孩子,多一点鼓励会使孩子更加的自信,从而使孩子增强做好一件事情的动机,这样孩子才会更好的发展。

6、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孩子:“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她曾答应马上给我买一个芭比娃娃,但至今仍没有买。她还保证在外婆生日那天带我上外婆家,但后来又说不去了。还有许许多多事情她都说得到却做不到。最后我已不相信她的话了。这样的妈妈真叫人扫兴!”

点评:连五六岁的孩子也会尖锐地指出妈妈不守信用,那么,孩子为什么要守信用?假若妈妈总是为自己的爽约寻找客观理由,那么,孩子将来也会为自己做不到的事寻找各种借口,而不从自身寻找原因,从不道歉及反省自我。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后果?

建议:“说话不算数”的妈妈缺失的是诚信。诚信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培养的。其实,“诚信教育”,往往始于牙牙学语之时,而且贯穿于整个童年时期。在孩子刚刚懂事起就应帮助他们在心中树立起“以诚信为本”的理念。

7、平和微笑的妈妈孩子才会爱上你

孩子:“我的妈妈非常爱发脾气。她经常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不仅对爸爸大声嚷嚷,也对我大吼大叫。有时甚至还乱扔东西撒气。每次妈妈发脾气,我心里都好害怕。我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让她消气…”

点评:妈妈经常发脾气,会让孩子无所适从,性格扭曲。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有限,他不能明白妈妈为何生气。有些妈妈明明惹他生气的不是孩子,也经常把孩子当出气筒。这种情况下,孩子会产生自责的心理,他会认为妈妈不高兴都是他引起的。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会自卑,胆怯,不能乐观地面对一切。

建议:每天把微笑当成一种习惯。多微笑孩子才会爱上你。性格决定命运,孩子性格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的将来,一个健康的孩子首先是心理健康。妈妈先从微笑做起,每天都给孩子一个阳光、愉悦的心情。每天微笑确实很难做到,但为了孩子,妈妈要学会克制的自己的情绪。夫妻双方在孩子面前不吵架,不说重话,彼此尊重,给他创造一个平和的环境。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特别爱笑,性格很平和,对陌生人不怕生,也不畏惧陌生的环境。

8.让孩子自己去处理事情

孩子:“幼儿园的活动课上,我被后面的小语从滑梯上推下,擦破了额头。事后,老师们轮番找小语谈了话,又令他对我道歉。其实我摔的并不重,只是擦破点皮,贴了一片创可贴,已经不流血了。可是第二天,妈妈非要拉着我去医院检查。我被妈妈拉着,去儿童医院转了半个楼,开了一大堆化验检查的单子。我不禁问妈妈:我只是擦破头,为什么要检查这么多项目?妈妈教育我说:你懂什么?这些都是小语的爸爸妈妈出钱,你不检查白不查。”

点评:在我们抱怨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越来越不懂得宽忍二字的时候,我们先要检讨自己:作为妈妈,我们给予孩子有容为大的身教了吗?很多妈妈,从小教育孩子要寸土不让,要得理不饶人,从根本上说,是将敢于竞争与利益上的争抢相混淆了,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很可能是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的孩子,将来即便有一技之长,因为人的刻薄自私,也很难获得团队的认可,最终也难有大的出息。

建议:为何不对孩子间的些微摩擦一笑了之?放手由孩子自己去处理伙伴间的矛盾,对其未来的人际交往能力,将有莫大的益处。

9、尊重孩子个人隐私增加信任

孩子:我的妈妈很喜欢朋友、邻居聊天时,把我的隐私公布于众。有一次,她们聊天时,我听到妈妈说:“我家佳佳呀,都7岁了,前几天还让我们房间‘发大水’了。”结果很多阿姨都哈哈大笑,这事后来成了小朋友取笑我的把柄,让我好长时间都心里不舒服。

点评:如果你与邻居私下谈论你5岁的儿子夜晚睡觉还离不开奶嘴,孩子知道后自尊心就会大受伤害;如果爸爸在熟人面前诉说他8岁的孩子还尿床,这种揭短行为也会使儿子对父亲失去好感和信任。

建议:每一个人,即使他还完全是一个小孩子,也需要有他的私人领域,即使是他的父母也不能随意干涉。因此,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某一方面如果牵涉其个人私事或隐私,大人应予以尊重,千万别向外人揭短。

如何具备一个优秀妈妈的智慧


即便你养育不了天才或者干才,但是,至少你可以尽早给孩子更多自主的空间,同时也给自己一种比较轻松的生活状态。

上面列举的仅仅是一些基本的原则,接下来我会用一些事实从各个方面印证这些原则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很多人反对早教,原因就是早教给孩子增加了太多的负担,让孩子疲累不堪,结论就是让孩子学多了不好。

其实,关于早教,我们有太多的误解,不少人将早教单纯地理解为“教”,于是,“早教”就演变成了“早期的灌输”,因为孩子们无法接受父母的这种灌输方式,于是不少父母反映:“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肯学。”“我们家孩子就是笨,教他多少遍他都记不住。”

另一方面,也确实有不少孩子在父母的“早教”模式影响下变得没有了想象力、创造力,成了一个纯粹承载知识的被动而没有活力的载体,或者成了一个虽然懂不少事情,但是情商低下、自理能力极差、性格怪异的小东西。

父母的教育导致这样的后果惟一的原因就是父母的教育不得法。

因此,孩子的问题首先是父母的问题,一旦发现孩子出现问题,我们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得当,反思我们是否给予了孩子最需要的东西。

既然早教成了一个叫人如此矛盾如此无所适从的东西,那么我们还要不要早教呢?

当然要。狼孩的事例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它从一个侧面说明孩子早期养成的一些习性可能伴随他终生并且有可能无法更改。实际上,从宝宝降生那一刻起,他就一直都在利用他的各种感官接受各种信息,在环境的刺激下逐渐了解、适应他周围的一切,并学会和谐地与他周围的环境相处,学习应对各种随时都在变化的情况。

父母真正需要做的就是根据宝宝生长发育特点,跟着他的需要走,而不是想当然地按照我们自己的想法牵着宝宝的鼻子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予他最恰当的教育,让宝宝这颗娇弱的小苗,在我们给予的阳光照耀下,雨露滋润下茁壮地成长起来。

当宝宝小的时候,因为他不能及时而恰当地对父母的行为给予回应,因此,不少父母认为这个时期只要保障宝宝的温饱,让他身体健康就可以了。其实不然。我不想夸大孩子的潜能,但是不管多小的孩子,只要你用心去观察,你都会发现很多令你惊诧的事实。

比如新生儿,你跟他说话,他会表现出在听的样子;你轻轻地抚摸他的身体,他会表现出很愉快的表情;你给他放音乐,即便他正在哭闹,他也会立刻变得安静下来,对周围传来的美妙乐音产生兴趣……

给宝宝放些古典音乐、优美的儿歌;抱宝宝在手的时候,温柔地跟宝宝说说话;拉拉宝宝的小手,捏捏宝宝的小脚丫;适当地制造一些声音,让宝宝听;给宝宝看一些色彩鲜艳、轮廓分明的图片,用各种色彩鲜艳的玩具在宝宝眼前逗引他;经常给宝宝讲解他见到的一切事物,不管他懂与不懂,确信他有一天会突然明白这一切……即便宝宝只是偶尔看你一眼,但是,这些有益的刺激都会帮助他更好地发现了解周围这个有趣的世界,积攒足够的经验,并在某一天爆发似地向你展示他的本领。

宝宝生来就是什么都不懂的,如果因为他不懂,我们就不向他展示一切,讲解一切,那么他永远也不会懂。

正因为我们什么都给他讲解,他才会了解他遇到的一切事物,并在逐渐了解这些事物的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小脑袋,不断积累经验,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向更高的层次发展。所以那些认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就不必给他念儿歌,讲故事,甚至不必向他解说周围环境的观念很显然是错误的。我们给予孩子的一切更多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完成的,因此,即便他不会说,不会走,只要我们始终当他是个懂事的孩子,给予他最美好的一切,他就会在这样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

从儿子出生那天起,我就一直当他是个小大人,在他清醒的时候陪他玩耍,给他讲解他遇到的任何事物,尽管我看不到任何成效,但我一直都在坚持,因为我确信,总有一天,他会明白一切。果然,到两三个月的时候,他开始对我的各种游戏做出回应,他会明显地期待我与他嬉戏。更出乎我意外的是,到他3个多月的时候,他居然已经能够转动小脑袋去寻找我悬挂在墙壁上的几种小动物,并且能够准确地区分那几只小动物了。那一刻,我欣喜若狂,有什么比看到那个还在母腹就与你声息相通的小东西对你的一切做出回应更令人激动的事情呢?

对宝宝来说,认知只是从不熟悉到熟悉的过程,无所谓难易。只要他各种感觉器官发育正常,你给予他的一切刺激他都能感受到,并在与妈妈游戏,听妈妈诉说,看妈妈各种动作或者周围其他事物的过程中,逐渐对这些来自各种感官的刺激产生印象,进而形成记忆。

因此,在与宝宝交流嬉戏时,妈妈完全没有必要考虑所谓的难易,坚持认为只有说“狗狗”、“猫猫”这样的儿化语言才能有助于宝宝理解。事实完全不是如此,就用成人的语言与他交流,他就没有必要将来再从他的儿化语言转化成正常的成人语言,因此,这种交流方式省略了这个不必要的转化过程,实际上相当于减轻了他的负担。千万不要小瞧那些不会说不会走的小宝宝,他们的小身体里究竟蕴藏着怎样的能量,只有上帝知道。

当他的视线投向哪里,那就说明他对什么东西产生了兴趣,趁着这个机会,赶紧向宝宝简短地解说两句。“看看,这是你的小手,胖胖的,白白的,多可爱!我们拉拉手吧!”就当他是个小大人,是个真正的智者,带着无限的深情,跟随他的视线,借助你的手指,通过游戏、语言、动作或者其他任何你能想到的方式和他交流你们的所见所闻吧!

我最惨痛的教训:儿子几个月的时候没有及时让他尝试各种味道,以致过了味觉敏感器,后来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直到最近两年在我苦口婆心的劝说下才开始好转,变得不那么挑食。

教育是延续的,需要积累的,同时又是非常个体化的,因此,教育要信专家,但又不能完全信专家。

它必须依赖于妈妈对宝宝的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宝宝施行有针对性的个别化的教育,我们真正需要推崇的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

教育没有一个人人可以套用的模式,找不到一把万能的金钥匙,只能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每个妈妈都可以成为非常成功的教育家。

前提就是你必须认真地观察宝宝,及时发现他的特长与注意的重心,按照宝宝的天性来养育宝宝。

父母教育孩子的工作就好比园艺家经营他的园艺,同样是花花草草树树木木,不同的园艺家就会调教出不同的园艺模式。

但是无论如何调教,你也不可能把兰花养成月季,把乔木改造成灌木。你必须尊重自然的规律,尊重孩子的天性,按照孩子的天性来施行你的教育策略。

一个全职妈妈的三十而立


大Y妈说:

我一直认为“全职妈妈是全天下最难的工作:一来照顾孩子很辛苦,但贡献值却不易清晰辨识,很多时候更是被严重低估。“你不就在家带孩子吗?有什么忙的?”想必每个全职妈妈都听过这句话。二来,时间看似可支配度很高,但属于自己的时间并不多,更关键的是全职原本是预期有更多时间陪娃,但其实更多的只是做围绕孩子的事,弄吃的洗穿的…真正和他互动玩耍的时间并没有很充裕。

所以至少于我而言,全职两年多,依然觉得难以胜任,于是我决定开启“半职”状态,重启书稿书写。

能够完全调试好自己的生活状态和步骤,真正做好全职妈妈这份工作会是怎样的感受,今天就来分享一下目前在美国就读于法学院的虎皮妈的真实感受。虎皮妈毕业于复旦大学后全家移民去了美国,生了两个宝宝做了七年的全职妈妈。我很喜欢她的鸡汤文,充满了睿智、才气和温度。

一转眼过了三十岁。

在我十七八岁时候,想象中的三十岁是很遥远的,而三十岁的我也不是现在这个样子的。中学时代的我,虽然不和男生打架了,但以御姐自居,和男同学称兄道弟出言刻薄,顶着好学生好干部的名头,畅想着自己三十岁时应该会是一个事业型女强人。上了大三后,开始打工挣钱,小小年纪学着白领穿扮,进出些高级写字楼,业余和闺蜜们喝各种下午茶,看先锋话剧,走云南去台湾,时刻体会着一颗文艺的心、一个繁华的都市、和口袋里不多的钢镚之间的错综复杂的三角关系。青春飞扬晃晃悠悠地到了二十四岁,远嫁、生娃,从此被归类成家庭主妇全职妈妈。如果我现在面露笑颜,在无敌的加州阳光下顶着一脸晒斑,利用刷马桶和洗衣服的间隙,左牵右拽着俩娃和你说我好幸福,你信么?

我自己有时候还是相信的。但更多的时候会想一想人生的意义。有一天在蒸鱼给小朋友吃,忽然看到那条鱼爆瞪着我的眼睛,心里想到,原来鱼眼珠是这个意思。贾宝玉说,为什么女人婚前都是珍珠,而结了婚就变成了鱼眼珠?我想了又想,觉得这不是结婚不结婚的关系,也不是生没生孩子的关系,而是青春终究会消逝,而审美人生也终于要变成尘土交加的现实人生。只不过结婚生子,似乎加速了这种变化。以前是偶像剧都市剧频道,忽然就换成了一百八十集的家庭伦理剧,不管什么珍珠也都黯淡了。

老大两岁前生活格外地沉闷。

首先我发现我被培养了二十多年并引以为豪的人生技能统统作废了,而要学习的是一些自己格外抗拒的新技能。比如说我一柜子的连衣裙和大衣根本不用从国内带过来,每天T恤牛仔裤头发一把抓就可以了;比如说我再也不需要写一些有逻辑有笑料或者有绿茶因子的文章小说,只要关心下小朋友每天大便是什么颜色就可以了;比如说我再也不需要去苦心想应该进哪个行业干些什么,只要比一下哪个超市的青菜更便宜而西兰花更贵就可以了;比如说我再也不用蕙质兰心地学烘焙然后在微信上收赞,只要每天能在小孩睡午觉时候把家务干完把晚饭搞定就好了。

更可怕的是我发现自己越来越焦躁不安,对自己的生活越来越不满意。我非常抗拒自己全职妈妈的身份,不愿意和周围的妈妈们打成一片,不愿意开口闭口谈孩子老公和家务。当然,也非常惨淡地面对着老大的TerribleTwo时光,时刻怀疑自己是不是没有能力做一个好妈妈。人生的意义,多想,是会把脑子想坏掉的。

有一天带孩子去动物园,有块展板上画一种老鼠,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品种。生命周期只有15个月,其中12个月,母鼠都在经历怀孕生小老鼠,然后身上挂着10来只小老鼠到处找吃的这样悲惨的状态。15个月,这个物种繁衍了几千年。有多少只母老鼠前赴后继地维持着这种鼠生?你问它,鼠生的意义是什么?它绝对瞥都不瞥你,忙着找自己和宝宝们的下一顿饭。但这个物种延续了几千年。我忽然想到许三多说的那句,有意义,就是好好活;好好活,就是做好多好多有意义的事情。

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其实是,生活是幸福快乐的。如果你没有幸福快乐,一定是自己不够努力不够好,或者社会制度有问题。有好多好多成功的女性,她们拥有美满的爱情家庭,可爱而上进争气的孩子,最重要的,还有她们自己精彩的事业或者兴趣爱好。每天每天,我们都被这样教育。看看人家!再看看你自己!

在三十岁的时候,我终于不再这样想了。我终于不再纠结青春期时自己想象出来的人生,也不再纠结微博微信上有多少成功女性,我国内的女朋友们过着怎样精彩的人生。睁开眼睛,每天把孩子管好,把家务做好,不要把自己的劳累和怨气发泄在老公身上。涂防晒霜,偶尔穿高跟鞋连衣裙化妆,和其他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做朋友。每天坚持看有兴趣的书,晚上孩子睡觉后做题准备考试,哪怕三十岁四十岁都要追求自己的理想。人生本来就是如此。越长大生活越乏味琐碎和沉重。不是每个人都能变成自己想要的样子,但起码,不能变成自己讨厌的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但在渡河时,要牢牢背负自己日益沉重的人生——眼角的皱纹和松弛的皮肤、任性吵闹而脆弱可爱的孩子、日益年老疾病愈增的父母、各种讨厌的人与人间的关系和规则……不想从前,不想以后,只想今天。

三十而立。三十岁,应当脚踩着大地和尘埃坚强站立。如果有一天,我虽然有黑眼圈皱纹和晒斑,但努力地化了妆;虽然刚刚擦完马桶洗完衣服,但总算翻了一条合身的连衣裙找你出来逛街;虽然左边牵着倔强的老大右边拽着哇哇大哭的老二,但总算把她们都收拾干净教得她们能乖乖叫人。如果这时我微笑着告诉你,我过得还不错——请你要相信。

我自己会相信。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孩子需要一个“无知”的妈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做一个“弱势”妈妈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
    2021-04-14 阅读全文
  •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刚刚来到这个是世界上都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但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糟糕,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
    2020-09-11 阅读全文
  •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一、个案生活背景 孩子:小芙(化名),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父亲:经常不回家,见过一两次 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很少看望小芙 爷爷奶奶:照顾小芙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2020-09-22 阅读全文
  • 有趣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幽默的妈妈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大都严肃多于宽容,古语有云“慈母多败儿”便可见一斑,殊不知,妈妈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情绪平和幽默有趣的妈妈才能给家庭生活增添更多乐趣,才能培养活泼开朗的健康孩子。 幽默是一...
    2021-08-11 阅读全文
  • 培养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
    2020-10-12 阅读全文

怎样才能改掉孩子依赖性太强的毛病。这个毛病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我觉得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妈妈太“强势”,你强他就弱,你什么都包办了,什么都不需要他自己做了,什么都替他想到了,他还动什么脑筋,他还...

2021-04-14 阅读全文

育儿心得:做一个孩子喜欢的妈妈 所有的孩子刚刚来到这个是世界上都像是一块晶莹剔透的玉石,但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满意的作品,一些人却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糟糕,培养一个好孩子不仅是对家庭负责,也是...

2020-09-11 阅读全文

家教案例:一个需要父爱和母爱的孩子 一、个案生活背景 孩子:小芙(化名),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父亲:经常不回家,见过一两次 母亲:和父亲离婚后很少看望小芙 爷爷奶奶:照顾小芙的生活起居和教育....

2020-09-22 阅读全文

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大都严肃多于宽容,古语有云“慈母多败儿”便可见一斑,殊不知,妈妈情绪平和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情绪平和幽默有趣的妈妈才能给家庭生活增添更多乐趣,才能培养活泼开朗的健康孩子。 幽默是一...

2021-08-11 阅读全文

今天的读书会上,我让孩子们说说近段时间自己的课外阅读情况,并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书籍。孩子们都争先恐后,都愿意把好书奉献给同学们。与大家分享,才是最快乐的。 叶宇豪说,这段时间他在研究叶圣陶先生的散文,他...

2020-10-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