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骆驼和羊说课稿。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存在一些不足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羊妈”保卫战》,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同样,是去学那18般武艺,主控权放在小朋友手心,还是在你我这里?

这些年在我写的故事里,一直充数着某种战争的味道。在这硝烟弥漫、焦虑四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竞争世界里,愿意跟随孩子的速度,安于做一位辅助者,而不是领导者的父母正在与日俱减。即使不少爸妈在小朋友学龄前心态豁朗,随着孩子长大、入学,被周围越来越多的“牛娃们”包围,也很难继续保持淡定。

“羊妈羊爸”们,你是否感到纠结,甚至正在考虑投奔“虎父虎母”的阵营?

请不要。

是的,我说,请不要。

即便这世界瞬息万变,龙争虎斗,鹿死谁手;即便我们的孩子,在全权控制下,也许可以比牛娃更牛娃。

教育家董仲蠡老师说:这世间什么都可以浮躁,唯独教育不可以。

十年后,董老师的学生们最普遍的问题是:

“老师,我不想工作,别的同学都去考研了,我是不是该考个研?”

“老师,我爸想让我出国,我妈不放心,我自己也有点害怕。我该怎么办?”

“老师,我本科读的是经济,硕士读的是环境工程,毕业之后应该找个什么样的工作?”

“老师,我以后应该做什么?”

这种迷茫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我们教了十几年,学生学了十几年,最终竟然不知道要做什么?而如果个人都不知道想做什么,国家与民族更不知道该做什么。

为什么会不知道?是否因为从小到大,我们的孩子从来没做过自己的领导者?到那一天长大成人,是否依旧应该是您,父母亲大人,来告诉我,我要做什么?

你可知道,最可怕的,并非我们的孩子无法十项全能;最可怕的,是我们的孩子逐渐长大,却对自己的人生没有任何想法。

十月底的时候,趁着国内的金秋季节,我带着1岁多的小女儿回国省亲2周。4岁和6岁的2个哥哥,因为分别在上幼儿园和小学,所以把他们留在了新西兰,由老人帮忙照看。因为难得回国,高兴之余,也把孩子们日常学习之类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每周四,是哥哥学校里的新闻日。按惯例,我会提前个几天和孩子讨论一下每周的演讲主题,问问孩子大致准备讲些什么。而回国这段时间,我和老公都彻底忘了这事儿。直到回新西兰后的第一个周四早上,我才惊觉:这孩子该不是前几个周四都没参加新闻日吧?立刻在线看了那个星期的主题是:给大家描述一个角色,并带来一张这个角色的图片(Describe a character,and bring a picture of your character)。

想来孩子根本没和我提过这事,肯定是忘记了:“阿宝,你今天新闻日的内容准备了么?”

“当然,我要讲Peter Pan。”

“Peter Pan是什么?”

“就是我看的一本书,里面有个会飞的男孩叫Peter Pan”

“那你有他的图片么?”

“当然有,我昨天在图书馆把Peter Pan的图书借回来了已经。”

后来追问之下才知道,我不在家的每个周四,孩子都有自己准备新闻日的内容。

不仅如此,6岁的哥哥也逐渐开始思考他自己的学习问题,有一次,他和我讲:“妈妈,我最讨厌星期三了,星期三我们要做语法本子,我每次都来不及做完。”

“嗯,语法是挺难的,妈妈小时候也经常被语法弄得头疼。你的同学都做得很快么?”

“是啊,比如A,比如B,他们就做得特别快,做完他们就出去玩了。如果我也能做那么快就好了。”

“也许A和B在学校之外也花了点时间在语法上,所以他们在学校里就做得快了吧。你需要妈妈帮助你么?”

“嗯,需要的。是不是我在家做些语法的话,学校里就会做得快了?”

“我觉得是,但是妈妈不知道你语法的进度学到哪儿了,你需要妈妈去问问你老师么?”

“好的,那明天放学你可以来问我老师。”

诚然,我的孩子离“牛娃”相去甚远,但是看到6岁的他开始逐渐对自己的生活和学习进行思考,我感到高兴。我不希望,待到他将来考大学那会儿,还会来要我决定,妈妈,我应该上哪个学校?填哪个志愿?我要做什么?

很多人以为,“放养”是最轻松的教育方法,压根不去管孩子就是“放养”。若照这么说的话,岂不是全盘否定了教育的意义?孩子放任自流即可,根本不需要教。

当然不是。

无论虎妈还是羊妈,都坚信学习是小朋友最重要的使命之一,博学广闻,术业专精,鼓励小朋友走出舒适区(Comfortable Zone),不断发展和超越自己,是不变的共同追求。

那区别在哪呢?

区别在于,羊妈羊爸的角色是引导,而绝非控制。具体来说,引导是指:

帮助孩子广泛涉猎,并允许孩子在各种学习中做选择。

选择前和孩子一起分析利弊,让孩子自己承担选择所产生的后果。

若孩子在某种学习中遇到困难而退缩,给予帮助、鼓励,或变通方案的选择权,真实协商,不强迫。

敏感于孩子的特长和兴趣变化,因材施教,而不被家长间的比较或功利目标束缚。

在我的工作笔记本之外,还有一本关于孩子教育的私人笔记本。上面分别记录着3个孩子在各个维度的发展情况。具体包括:英文能力、中文能力、逻辑能力、构建能力、音乐艺术、体育运动、自理和家务能力,以及社交娱乐活动8个方面。在每个维度上,我都记录着每个孩子正在发展的方式,我能帮助他们的余地,以及近期可以尝试的事情。

比方说,在英文能力这个维度上,我对3个孩子的方式,分别是:

1岁半的小女儿,多放英文儿歌和讲英文故事。

4岁半快上小学的小儿子,有空陪他写写字母,多下载他这个年龄段的IPAD英文故事给他自己看。

6岁半新西兰2年级的大儿子,由于已经不太需要借助IPAD阅读,所以我会多陪他去图书馆借章节英文书来看,同时也帮他下载哈利波特之类的英文音频故事给他自己听。至于学校里的功课,我只在孩子需要的时候给予协助。

若单看这本私人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恐怕没人会相信我是100%的“羊妈”。可事实上,我的孩子们完全不知道我存着这样一个笔记本,作为他们的教育大纲。正如《名师堂》里所言,教育这件事,从来就没有顺其自然,完美的教育,只是让孩子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而这背后,真正是在考验,父母的功力。

换句话说,“羊妈羊爸”所要花的心思一丁点儿也不比“虎式”教育少。

用心的同时,还必须让孩子觉得一切顺其自然。比如,

我从没有,哪怕一次,未经孩子同意,任意帮他们报名任何课外班。

我从没有,哪怕一次,在孩子不情愿的情况下,强迫他们进行任何学习。

好在新西兰的课外班,也没有什么终身绑定制,通常都是一个学期(10周课时左右)一报名,每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我都会和他们一起看看,哪些下学期继续上,哪些下学期不上了,以及哪些课外班可以去个试听课看看再决定。

作为小朋友来说,志趣发生变化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这也是我们每个成人经历的真实生活,我们自己也完全可能一段时间着迷音乐,另一段时间着迷体育。

比方说,孩子们学游泳,刚来新西兰的时候学了一年多,忽然有一阵就是不想继续学了,他们自己决定暂停,那段时间,两个孩子开始迷上了踢足球,弟弟幼儿园里面有足球课,哥哥小学里面也参加了自己的球队。后来夏天到来,球队歇息的时候,两个孩子又想到继续去学游泳了。

当然,也有一些学习,是需要持续性投入,不容间断的。嗯,比方说,钢琴。

对于孩子学钢琴这件事,我一直持保守态度,主要是自己童年有琴童的阴影。在父母的监督下,苦练了数年琴,风雨无阻,节假不论,当时看虽有小成,但待到长大成人后却再没碰过钢琴。

所以,我从来不觉得我的孩子要学钢琴。直到半年前,孩子在学校音乐会上听到好朋友漂亮的琴音。“妈妈,我也可以学钢琴么?”当6岁的哥哥小心翼翼地向我请求时,我竟陷入纠结。

在我的奥克兰工作室里,和同事随意聊起弹琴这个话题,不料竟人人都有“感慨”。男同事N深藏不露地说,他小时侯父母逼着练到电子琴十级,后来再没碰过;女同事M说,儿子4岁那年给买过钢琴,后来在国内给孩子置办学区房搬家,觉得太占地方,加之孩子上小学后太忙了,钢琴根本就没被带去新家,都现在都搁在国内老家捂着。

然而,面对孩子一而再、再而三对钢琴的憧憬渴求,我最终妥协,和孩子达成以下共识:

先买成本比较低的电钢琴,若你能坚持2年以上,妈妈考虑投资钢琴。

学钢琴是个艰苦且枯燥的过程,当然,学任何乐器都一样难,而且必须每天练习,若你半途而废,那么以后都不要跟妈妈谈想学任何乐器了。

在上述两项共识基础上,孩子开始学琴。新西兰的弹琴老师说,这么大的孩子,每天练习15-30分钟即可。就这样,孩子答应他每天练习至少15分钟。

可即便是15分钟,刚开始的新鲜劲儿过完之后,小朋友就开始扭扭捏捏了,老想着偷工减料,这也完全在我意料之中。每次孩子退缩偷懒的时候,鼓励他的同时,我都会重申他具有选择权。

阿宝,你若每天15分钟都不能自觉练习,那就不要继续了,你是可以选择放弃的,妈妈同意你放弃。但你若放弃的话,以后都不能再提任何学习乐器的要求。任何乐器都是一样难学,若你遇到困难都放弃,最终会一事无成。而妈妈对你乐器上的投资,也只可能浪费一次,不会浪费第二次。你自己决定,是否要继续弹下去。

在说这几句话的时候,我是完全认真的。若孩子选择放弃,我真的会同意。这个可能性在同意孩子学琴前,我就考虑过。这也是为什么我买了价格远低于钢琴的电钢琴——放弃不会太心疼,为娘我自己也可以弹着玩。但是,我也绝对会兑现放弃的后果,至少小学阶段,不会再同意孩子学习其他乐器。我们的孩子,必须学会选择,并对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

事实上,孩子最终没舍得丢掉弹琴,半年后的今天,几乎已经不需要大人督促陪练了。虽然,每天只有15分钟,比起动辄苦练1、2小时的琴童,那是差远了。但我仍然觉得他很棒,因为,继续坚持弹琴这个事情,完完全全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爸爸妈 妈树立统一战线了吗?


育儿,爸爸妈妈树立统一战线了吗?我有一个视我为掌中宝的爸爸,和一个对我疼爱有加的妈妈。虽然他们对我的爱是一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时常演绎出不一样的“爱的版本”,大小冲突不断。

情景一

某天晚上,在户外玩泥土,因自己不信守规则(老是有意讲泥土撒出去,有意去弄脏别人的衣服),(屡屡劝说不听的情况下)被妈妈打了两下小手。尽管哭泣之后,妈妈已经摆平了我的心绪,也让我知道自己所犯的错误和有可能产生的后果。

可是回到家后,见到爸爸,我还是放声大哭一场。也许是我的哭相太夸张了,让爸爸错觉为我是受了天大的委屈,而不是做错了事情。

爸爸得知我是因为被妈妈打后,厉声质问一旁的妈妈,“你怎么能下手这么重,让她哭成这样?”

妈妈听后一脸的不悦。反问一下爸爸,“你怎么不问一下你的宝贝女儿,是为什么会被打?”

“不管怎么样,你也不能去打她?你不知道女儿是我的心头肉吗?看到她哭成这样,我……”刚应酬刚回来的爸爸,估计是有了酒精的刺激,完全属于情感占上风类型了。

你怎么能这么说?好像全世界就只有你疼xx一样?……”妈妈强压住心中的怒火看到我在场,到嘴边的后话,妈妈就又咽了回去。

情景二

从出生到现在,我是极度不爱喝水的。这点我是遗传了爸爸的基因,不到非常口渴的时候,是不会去要水喝的。

可是最近我感冒了,周四下午就开始反应有点轻微的咳嗽(我已经是第二次因为天气转变问题,而我却拒绝爸爸给我添加衣服,而引发感冒了)。为了让我快点恢复,妈妈就绞尽脑汁,想让我多喝点水,以促进新陈代谢。

那天晚上,妈妈拿两个布娃娃,放在我的身边,有意地渲染了一番气氛,想让我和娃娃们一起喝水。妈妈把水瓶伸到我的嘴边时,我真的是有点心动了,刚要吸入,爸爸发话了,“哎,不喝就算了!你怎么老是喜欢按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呢?”

爸爸这么一说,我马上把靠近嘴边的水瓶推开了,“我不喝了,要和爸爸去玩了。”难得在这个时候有支持我的主力军,我赶紧散一边去了。

一旁的妈妈是气得冒泡了,很生气地说了爸爸一句,“你怎么老是喜欢做这种消极的暗示呢?”

“那是因为,你对我们的宝宝不够尊重。”居然扯上“尊重”这字眼了,难道尊重就不用分是非,不用分对错?妈妈真的是无语了,也不想在我的面前和爸爸做任何理论了。

xx妈心语:对子女的教育,出现意见分歧本身是很正常的。可是在“分歧”面前,xx爸时常表现出的是那么感性,甚至是那么公开化,完全不忌讳孩子。

而这种情况下面,女儿都是选择对她“有利”的爸爸,每次我的努力都是无济于事。现在已经让女儿错觉为:不管什么时候爸爸都是她的靠山!每次我批评她或是爷爷不顺着她,女儿就会说,“我要去找爸爸。”

看到书上提及的,家庭教育不统一,有很多弊端:

使父母的威信降低,破坏家庭教育的效果

孩子总是认为,大人的话就是正确的,尤其是在自己眼中有威信的人说的话就一定是正确的。因此,当父母的教育意见不一致,尤其是在孩子面前发生争执、甚至彼此否定对方的时候,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失望的情绪,破坏了自己在孩子眼中的形象,降低了自己的威信,从而影响了教育的效果。

削弱孩子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是指一个人控制和支配自己行为的能力,这种能力是从小逐渐形成并发展的,并且需要父母帮助和支持。

当他出现一定的行为后,如果父母一致肯定或否定,他就会知道自己正确与否,并学会在新的环境中继续或停止、改正这种行为,从而发展自我控制能力。但如果父母意见不一致呢?孩子再次遇见同样的环境,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究竟应该怎样做,更谈不上有意识地改正自己的行为。

容易使孩子不明是非

孩子太小,他的是非判断标准来自于成人,尤其是父母。家庭当中,当父母产生分歧的时候,他往往会觉得胜利一方的观点就是正确的,而事实上也许并非如此。长此以往,小孩的是非观会变得模糊,甚至颠倒是非。

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父母教育观点不一致时,双方容易发生争执,甚至争吵,使家庭气氛变得紧张。

小孩也许并不知道你们在吵什么,但他知道父母是因为他而发生了争吵,有的胆小、内向的孩子会因此感到惶恐不安。

在以后的日子里,为了不使父母发生争吵,他常常会小心慎微,即使在家庭中、在父母面前也不能表现出孩子的天性,生怕因为自己的不小心又使父母发生争执。孩子在如此的自我压力下,成长受到影响,尤其是在心理健康方面。

真的不知道,在这种环境下,女儿的心理和情感,会朝什么样的方向去发展?

后记:家庭教育战线不统一的问题,着实让我忧心、纠结了许久。拿着这些弊端理论,在前天晚上和xx爸彻底敞开心扉做了一次交谈。xx爸已经表态(他不是不知道家庭教育不统一的祸害,而是事发一刻,自己老是控制不好),他会朝“统一战线”做努力,极力避免孩子在场时当面争执。当然我也是一样,对他的做法有疑义时,我就暂时保留自己的意见,事后再做讨论。

希望我们彼此的努力,可以给xx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女儿健康成长!

做个“懂事”的妈 妈


做个“懂事”的妈妈说起我的育儿心得,其实更像是我的检讨会和我女儿的表扬大会。

我有一个火爆的脾气,有的时候女儿稍微做错点事情,我就会大呼小叫,每次发火之后我都会后悔,女儿平时跟她爸爸交流的时候经常会提到“妈妈会骂”这句话,我心里听着酸酸的,女儿的姥姥经常会跟我说,“我跟我的女儿在一起,往往是她哄我,而不是我哄她”。现在想一想我应该改的地方太多了。唯一做的比较好的地方就是我经常夸奖他,也经常跟她互动做游戏,比如她带上围兜,拿了锅碗瓢盆做饭,还煞有介事的来问这个“你想吃什么菜?”“我要吃蛋炒饭”,于是她就说好的,马上做。一会就端上来给我吃,我就装作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还不住地夸奖说“真好吃,真香”。女儿就会笑嘻嘻的很开心,小孩子真是很容易满足。

相比我,女儿身上的优点太多了,早上去学校,从来不会赖床;平时在家里看到有谁需要帮忙,从来不用吩咐,眼色特别好;在家里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我都自愧不如;礼貌用语学得特别的好;特别听大人的话等等太多了,即便她性格方面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胆小,内向,不善沟通,但是总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而且她性格的形成跟从小的环境有关,幼儿园之前她都是在保姆和托儿所下看护大的,所以她的这些不足,我觉得是作为家长的我们欠孩子的,以后要多沟通多交流来还这笔“债”。

我有一个懂事的女儿,我希望我也会成为一个“懂事”的妈妈。

看《妈 妈听我说》有感


看《妈妈听我说》有感二十位形象特色各异的00后萌宝组成的萌宝天团齐聚一堂,她们在做什么,他们在做“小法官”。他们在听他们的小伙伴如何评价自己眼中的妈妈,又如何诉说着心中对妈妈的不满和希望……嗯,你猜对了,丫姐在看北京卫视播出的,由著名主持人乐嘉主持的和知名作家六六坐镇观察团的大型亲子节目《妈妈听我说》。

一向以深沉形象面众的乐嘉变身孩子王,我超级崇拜的著名作家、编剧六六居然有着七年的幼教经历,两个人刚柔并济、互相补充,给妈妈们引领了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萌宝们语出惊人的点评,更是令妈妈们刮目相看,你们好有当小明星的天赋啊。还有国内一线星妈、素人妈妈们带着家中萌宝纷纷加入,哎呦,这节目好有看头!

把属于孩子们的话语权交给孩子,以孩子为中心,用孩子的视角审视社会,让孩子们说出自己的心声,既是这宗节目的宗旨,也是我们每个妈妈要做要思考的问题。看了节目的我真心被这帮古灵精怪的小盆友们震到了!也突然意识到他们虽然最大的孩子可能也就不到15岁,但是他们的意识正在觉醒,怪不得要话语权呢!节目也让我看到了给他们话语权的重要性,他们才是祖国未来一代的雄起力量!

应不应该打孩子、逼着孩子去表现到底好不好、爱美的小女孩要不要化妆呢,还有妈妈在孩子眼中到底是怎样的形象呢,这些都是《妈妈听我说》第一期节目中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或打或逼或管,妈妈们说,我们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好,岂不知,过多的干涉不但不利于孩子们的成长,还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性情和品质。从节目中我们可以深深的体会到那些从父母那获取适当话语权的孩子们,不但有独立的性情,还有敢负责任的优秀品质。我想长大后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也会是很强大的。

看到买红妹的女儿对自己妈妈的评价是:母老虎、贴心老妈,我下意识的看了看身旁一起看电视的小猪娃。猪娃用手指了指电视,又指了指我和她自己。这,这意思就是我也和买红妹一样呗,照照镜子,偶咋觉得偶一点都不像母老虎呢:)))。看来也是要检讨一下,自己是不是偶尔也对孩子太严厉了。一直觉得自己能够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够听得进去孩子的话,可是看完节目以后,才发现自己有很多做的不足的地方。

倾听也是一门学问,不是简简单单的听就可以了。倾听是要以真诚的态度去听取孩子的表达,在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对孩子们表达的各种想法或疑惑做出及时而恰当的反馈,并要为孩子们提供充分表达的机会。它是尊重孩子和孩子们话语权的具体表现。正如教育专家陈建翔老师曾经剖析的,我们的家庭暴力中,除了打和骂,还有就是家长的“强理”——强词夺理、强迫之理、强泛之理、强聒之理。这些强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一个家长都会不知不觉的在犯着。如此以来,孩子们的话语权也就有意无意、或多或少的被剥夺了,《妈妈听我说》用倾诉、评判、互动的方式来告诉我们有必要回归孩子们内心的渴望,并和妈妈们孩子一起探讨如何正确的把话语权和孩子们的发展权交给孩子们。

一个好的节目,不仅仅是那几十分的时间在吸引我们的关注,而是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和可参照性。就像《妈妈听我说》这个节目,它算得上是给家长们的一堂公开课了。节目中并没有绝对的对与错,看完节目后却总能让我们对自己的育儿方式进行反思。我们在育儿路上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犯着这样那样的错误。我们在学习,我们在强大孩子的同时也强大着自己。真心为节目点个赞,它让我看到了自己身上不足之处,也让我开始在聆听孩子的话这个问题上开始有的新的思考,我也期待着在以后的节目中能和更多的妈妈们一起交流,学习,伴我们的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拯救男孩”从妈 妈做起


“拯救男孩”从妈妈做起读过了《拯救男孩》这篇文章后,我感觉自己茅塞顿开,不再认为**是个淘气顽皮的孩子,相反,觉得**越来越乖。

我也明白了,男孩的天性是什么。

引用小巫老师博文里的一段话:

“男性是一个空间的动物,他需要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实践,来发展他们的身体和大脑。相对于时刻有人陪伴的生活,男孩子更需要独立的私人空间。相对于“安静”“读书”“写字”这些女孩子比较适合的学习方式,男孩子更擅长在自由的空间里奔跑,经由身体的感受丰富大脑的认知,他们需要身体的冲撞,强烈的运动,启动大脑灵活运转的开关。他们通过冲撞,通过奔跑,通过快速变化的景观,活跃大脑的思维,认知身边的世界。现在状况时,独立的空间被养育着,父母、老人完全侵占了,生活的经历也被压缩到极其狭窄的范围里,在这样的环境中,男性的优势处于被抑制和弱化的状态,他们逐渐失去了个性成长的空间。”

我承认,**很顽皮,很不老实,总是不闲着,总是不停的在动。我甚至都怀疑过,**是不是有点多动症啊。现在总算是明白了,是自己不够了解自己的儿子。身为男孩子,他们的天性就是好动、顽皮,这是他们的天性,我之前总是试图要改变他,现在想想,我为什么要改变他的天性,那不是成了逆天而为了吗?为什么要说自己的孩子顽皮,为什么要说他不听话。不要总是找孩子的原因,试问一下我们自己,我们有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他们活动的机会,足够他们活动的场所。既然要选择接纳孩子,就要承认这个好动的事实,就要陪他一起动起来。如果说,一个男孩子,从小就像一个小姑娘那样的听话,那我们是不是会更担心。谁也不愿意,把一个男子汉培养出娘娘腔吧。

说了这么多,总结只有一句话,我要陪**一起动起来。

屡屡思绪,以前教育**的时候确实忽略了这点,我也说过“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听话”这类的话语,现在想想,其实并不是孩子不听话,是我们提出的要求太多太高,孩子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标准,不听话是相对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理解方式,是不是孩子都会变成听话的呢?

男孩子本来就好动,再加上他们好奇心强的特点,就构造出了一个“顽皮小子”,如果我们把“顽皮”看成是这个小子的优点,那是不是就是另一回事了呢?

还有点一最关键,就是家长的耐心,在“拯救”男孩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下子就转变这个观念,事实上,“顽皮”这个概念在我们的心里是根深蒂固的。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醒自己“顽皮”是男孩子的天性。切记!切记!

**喜欢在屋子里跑,一圈一圈的,之前,我总是怕他磕着碰着,不让他乱跑。但是现在,在保护**安全的情况下,我和他一起跑,一起玩捉迷藏。我藏在屋子里的某个角落,他找不到我就会发出咯咯的笑声,我不清楚,为什么找不到妈妈还笑得这么开心。但是只要他每天都开开心心的,我就满足了。

学做个懒妈 妈


学做个懒妈妈曾经一直以为照顾孩子是我做母亲的本质工作,从孩子出生起大到出去和谁玩,小到在家吃喝拉撒我把孩子照顾的无畏不至,孩子刚一张嘴我马上就跑来“你渴了还是饿了?吃啥?妈妈给你拿!”慢慢地孩子也就心安理得的享受着我的无微不至的照顾。他们慢慢失去自己干事的思想,遇到任何事都是喊“妈妈,我要,妈妈我想,妈妈你拿给我。”以至于女儿都长到18岁了,没自己洗过衣服,每天吃饭往餐桌前一坐向客人一样等着别人的照顾。**更不用说,已经习惯的被我照顾着。

近几天女儿考过试在家没事,等早上我们先走了,给她留了饭,她吃完饭碗筷都不知道收拾,中午我们回家还探在桌上。孩子被照顾惯例,她根本没有意识去收拾。听完这周韩老师的课《如何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后,这几天一直在反思对孩子生活教育的问题,孩子这所以会这样真的都是我的教育问题,我的“手”伸得太长,孩子根本就没有自己干的机会,我应该做的是一个懒妈妈,而不是做一个事事都伸手的勤快妈妈。做一个“身懒心不懒”的妈妈。

于是从现在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自觉性。昨天我与孩子聊天,谈心,使孩子知道“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道理,让他们知道劳动是光荣的,每人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好,比如,最近几天告诉**吃过饭自己把碗收拾到厨房,**写完作业后示范给他看怎样收拾书桌,**也很配合的收拾自己的书桌,还告诉**“人要做个勤快的人,自己的东西用过放好,下次自己用的时候就知道在哪个地方了,这就是物归原处。”

最近几天给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营造让孩子独立做事的环境,引导孩子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今天早起来我就对**说”妈妈今天腰很疼了,弯不下腰,可**的小袜子还没洗咋办?”**一听马上过来“妈妈我来帮你捶捶腰,我自己洗我自己的袜子。”然后真的用小手帮我捶腰,我示范给**看咋样洗东西,**也像模像样的洗礼自己的小袜子。洗完还很有成就感的说“妈妈,我会洗袜子了,来妈妈,我把你的袜子也洗洗。”说完还真的洗起我的袜子。我“**,妈妈今天太幸福来,享受了儿子的一份孝心。”**听了就洗得更起劲了。此时我发现其实教会孩子做事真的不难,不是孩子懒,而是我束缚了孩子自己做事的手脚。

前天我早上临出门前故意没像以前淘米预约做米饭,中午回到家等**堂姐烧好菜我们喊开饭,让嘟姐去盛米饭,结果嘟姐一打开电饭煲发现是空的“妈妈,锅里没有米饭,你早上没淘米。”我“是吗?妈妈真的老了,最近老忘事,你看都没淘米做米饭,今天中午只有光吃菜吧。”大家就只有光吃菜,到晚上下班回家嘟姐“妈妈,我中午光吃菜下午很饿了。”我“是吗?我也觉得饿,那我明天好好记得淘米,课我最近可能是年龄大记忆力下降,二姨回家了,这个暑假就麻烦你提醒我做米饭,要不说不准一个暑假要忘掉好几次呢。”昨天上班之前我又故意没淘米,结果上午嘟姐就打电话说我没淘米我“那咋办?我现在在班上也没法回家,那只有今天还是光吃菜了。”过一会嘟姐“妈妈,那你告诉要淘多少米,放多少水?我来做米饭吧,”于是我在电话里告诉她做米饭的步骤和要放的米和水,中午到家一看米饭也做好了我“恩,不错,女儿都能做米饭了,吃着女儿做的米饭感觉真幸福。”嘟姐“妈妈,我发现做米饭也不难,这暑假就由我来做米饭吧。”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我从没有给她做事的机会。

引导孩子做事要有信心和耐心。不能担心孩子做不好,或怕孩子添麻烦帮倒忙;对孩子多表扬,“懒”妈妈的手可以懒,但嘴巴和心不能懒、多鼓励,少指责,循循善诱,给孩子犯错的机会也就是给他进步的机会。

牢记美国教育权威詹姆斯博士的教诲:“依赖本身滋生懒惰、精神松懈,不屑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左右等弱点。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不是在爱孩子,而是在害孩子。”为了孩子也为了我自己,我学做懒妈妈!

相信《羊妈”保卫战》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骆驼和羊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果园保卫战》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
    2020-09-19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牙齿保卫战 活动目标:1.尝试欣赏两种(轻松活波、恐惧紧张)不同节奏型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牙虫出现时的恐惧和紧张的气氛;2.能跟随不同音乐的指引做出相对应的情境表现,并遵守游戏规则参与活动;3.通过游戏了解刷牙可以...
    2021-09-07 阅读全文
  • 兴趣班满满,假期如何打响眼睛保卫战 暑假已进入第三周,7岁的小学生豆豆也过上了暑假兴趣班生活——游泳、羽毛球、钢琴、跳舞、书法,满满当当。但仔细算一下,豆豆妈吓了一跳,这些兴趣班都在室内,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连半小时都没! 多项研究表明,最...
    2021-01-23 阅读全文
  • 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蛋蛋保卫战》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蛋蛋保卫战》含反思》小班游戏教案《蛋蛋保卫战》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参与竞赛游戏体验团队合作乐趣,在游戏中专注地进行跑的身体运动...
    2022-03-16 阅读全文
  •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果园保卫战》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活动准备】果园背景大图书、点数在5到8...
    2021-06-02 阅读全文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

2020-09-19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1.尝试欣赏两种(轻松活波、恐惧紧张)不同节奏型的音乐,感受音乐中牙虫出现时的恐惧和紧张的气氛;2.能跟随不同音乐的指引做出相对应的情境表现,并遵守游戏规则参与活动;3.通过游戏了解刷牙可以...

2021-09-07 阅读全文

暑假已进入第三周,7岁的小学生豆豆也过上了暑假兴趣班生活——游泳、羽毛球、钢琴、跳舞、书法,满满当当。但仔细算一下,豆豆妈吓了一跳,这些兴趣班都在室内,每天户外活动时间连半小时都没! 多项研究表明,最...

2021-01-23 阅读全文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蛋蛋保卫战》含反思》小班游戏教案《蛋蛋保卫战》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游戏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参与竞赛游戏体验团队合作乐趣,在游戏中专注地进行跑的身体运动...

2022-03-16 阅读全文

【内容与要求】 1、运用“先目测一部分,再接着数完全部的方法进行8以内数数,提高目测数群和接着数的能力。 2、愿意根据游戏规则进行游戏,体验合作和竞赛的乐趣。 【活动准备】果园背景大图书、点数在5到8...

2021-06-0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