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一个孩子
发布时间:2021-01-27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开学一个月幼儿园工作总结小水瓶:混血女孩Kay的妈妈。85年生人,水瓶座,故名小水瓶。丈夫瓶子B同为85年生人,水瓶座美国人。这是一场关于俭以养德的战争,我与小人爹的每次交锋都发生在为孩子消费这件事上;这也是一场持之以恒的战争,始于小人Kay不到半岁时……第一回合此时Kay才4个月,貌似刚会坐,都不会直立。小人爹某天突然神灵附体般决定去宝宝店给小人买衣服,一进门:“啊呀,看!这条dress好漂亮!好可爱!好可爱!”(注:dress一般代指出席正式场合,如婚礼等的昂贵连身裙。在民风朴素、审美单一的加州,放眼全街都是灰帽衫+牛仔裤的行头,无论男女,无论老少,一年四季如此。)我很冷静地看着小人爹:“Kay都不会站,完全用不着穿dress啊!”小人爹置若罔闻:“啊呀,那个也很好看!我告诉你,这些商家真是太会赚父母的钱了。这样,我们定一个预算,你一定要提醒我,不要买超过100刀好不好?”“100刀?!有没有搞错?Kay的衣服已经够穿了,买什么dress?浪费!30刀就可以了!”我第一时间否决。“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连条裙子都不给买,你太小气了!”我谆谆善诱:“什么小气?!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千年检验的真理!总之,这么小的dress用不着!不买!”“这么漂亮啊,Kay穿上一定很好看!不管,爸爸要给Kay买!”然后,当时刚被剃了个光头的Kay在小人爹的扶助下穿好dress直立了几秒,小人爹歪着头看了半天:“这个光头配裙子是有点奇怪哦!”dress的用途就此终结。当然,聪明智慧的我,第二天就去把那dress换了个2岁的大尺码。第二回合Kay11个月前基本靠爬,所以我都给她穿一些轻薄的家用裤子和裤袜之类的。小人爹见了,发问:“Kay怎么没有裤子穿?”我说:“这不都是裤子吗?”小人爹指着Kay说:“这是什么奇怪的裤子?是那个万圣节鸭子装扮的裤袜是不是?都不是外穿的!”“她都不走路,要那么多裤子干吗?够穿就行了,俭以养德!”小人爹一脸嫌弃:“你真是的,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裤子都没有,太小气了!”我义正言辞道:“就因为是一个孩子,资源都集中了,一定要注意,不能惯坏小人。”小人爹听了,说:“买几条裤子就是惯坏了?!不管,爸爸去给Kay买。”于是,一个小时后小人爹就哗哗买回来3条牛仔裤、1条芭蕾舞裙子,开心地给Kay一件件换上:“真漂亮!啊呀,真可爱!看,这个有小鹿,这个有猫猫在屁股上,这个小裙子好可爱是不是……”剩下我很生气地干瞪眼:“有谁一买就买三条牛仔裤的?!”第三回合某个周末,儿童自行车店。小人爹把Kay放到一个自行车上,推了几圈,很开心地:“Yeah!看!Kay脚可以够到,这个挺好!”说完,翻了一下价签:“嗯,可以买一个。”我上去翻了下价签:“不是吧?一个大人的车子才不到这个小孩车的一半!”小人爹辩解:“这个牌子很好,是做比赛用车的,我以前都不知道还有小孩子车……”我打断他:“赛车?小孩子学骑车哪用这么好的?真是浪费!练习经常摔,自行车很快就摔坏了,还不如先买一个二手的练好了,然后再买部新的。”小人爹扬声:“你!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都不舍得买一个好车给小人。”我尝试跟他理性分析:“这不是一个车子的问题,核心是不能让她从小习惯什么都用好的。”小人爹一脸委屈:“怎么有你这样的家长?不给孩子买好的东西,我们就这么一个孩子啊!”我少有的耐心对他说:“你目光要放长远。中国古话说得好——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们美国人为什么旅游最受罪?你那些邻居为什么一辈子去过欧洲、新西兰就算旅游了?就因为习惯了开车,所以长大后除了发达国家外,去世界其他2/3的地方根本不适应。我不希望Kay长大后只能在发达国家生活,我要她能去更多的地方,积累丰富的经历,也能欣赏到更多的文化!我希望她无论是去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都能生活得开心,绝对不要她只能住在发达国家!”过了几天,我们买了辆二手小自行车,结果发现Kay对自行车完全没兴趣。就在买回来当晚骑了一次,从此坚决说“不”。现在,小自行车在楼下闲置,小人爹每每路过经常感慨:“嗯,还是老婆说得对啊!”老婆说的当然对!父母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是时间,至于吃穿用度嘛,请记住——俭以养德。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脾气好、情商高的秘密,就这么神!
朋友带着一岁多的女儿来玩,小家伙有个癖好——摔东西,只要她的小手够得着的东西,抓起就往地上扔,然后开心地“咯咯”笑个不停。大人们则忙不迭地抢在她前面保护易碎品。小家伙天真烂漫,无可厚非。然而那一刻我想:等我有了孩子,我一定不能让他这么任性。
现在我的儿子已经16个月,每次带他出去聚会,朋友们总是赞叹不已。照看他的阿姨也由衷地说:乐乐真的很懂事。我真为他感到骄傲,也为自己感到欣慰,因为我这个做老爸的努力有了结果。
1、对待孩子要有耐心
对待孩子需要多大的耐心,只有做了父母才能了解。当你们精心准备好大餐,他却一口都不吃;当你有一大堆事等着他入睡以后再做,他却无论如何不肯睡;当你晚上瞌睡得要命,小东西却哭个没完……你得拼命压制着自己的怒火,心平气和地对待你的宝贝。你必须这么做,因为仔细想来,这些都不是他的错。但你能做到吗?你能一次次都做到吗?我的策略是:以所能有的耐心,最大限度满足他的合理要求。孩子其实就是父母的影子,你以怎样的态度对他,这种态度也会潜移默化成他的性格的一部分。
你一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没有耐心的、甚至是粗暴的人。人的耐心毕竟有限,因此我需要让他也承受一些忍耐和等待,即使他的要求很合理。例如我在做事,而他要我陪他,我会告诉他,我正忙着,等我做完了某些事情再去陪他。
2、言出必行
你也许会认为:孩子小,偶尔骗骗他没关系。其实这要不得,除非你希望以后也被他骗。我不骗孩子。我还刻意要他知道:爸爸不会骗他,爸爸说到做到。这一点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获得他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能树立爸爸言出必行的威信,避免他因侥幸而无理取闹。
举个小例子:最初给乐乐穿衣服,让他把手里的东西先放下,他总是哭闹着不肯,他或许以为我要把这件东西拿走。几次穿好衣服,我马上把东西交回他手里,从此他便很放心地把东西放下或主动交给我。
3、始终如一
尽量做到始终如一,避免造成孩子思维、判断的混乱。处理同样的事件要给出同样的标准,如果你今天允许孩子这么做,明天没有任何理由却告诉他不行,就会造成混乱。你或许会忘记自己的不一致,可孩子绝对不会忘。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自己的命令很难贯彻。是孩子任性吗?其实一部分是你造成的。
4、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即使父母,也无权要求他们事事按照你的意愿来做,即使你是为了他好。比如:你认为他该睡觉了,你一定要他把一碗饭全部吃掉,或者你一定要让他放下手里的玩具去做你要他做的事……强加的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孩子孩子不但开心、乐观,还能养成独立、有主见的性格。
5、忽视孩子的无理要求
遇上孩子提无理要求,或提出合理要求你也无法满足时,如果他哭闹不休,也要最大限度满足他吗?恰恰相反。对于孩子的无理要求,你一定不要满足,而且一次也不能妥协。否则只会使同样的不愉快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当你对孩子说“不行”、“不能做”时,孩子往往不会马上放弃他的行动,他会一边看着你,一边继续试探你是否真的不让他做。这时,你应该坚决地走过去,把孩子抱开,让他做别的事;而不是继续坐在那里,重复说着“不行”,持续与孩子的较量。孩子从你坚决的态度上,可以知道这件事是真的不能做。
6、适当地给孩子一点权力
有时,孩子会对某件事很感兴趣,你不让他做,他也执拗地一定要做。这时不妨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力。家里有两排落地书橱,乐乐对里面的东西非常感兴趣,一再要打开书橱,翻出里面的书。我不想让他养成到处乱翻的习惯,又不想扼杀他的探究欲。怎么办?我一方面告诉他乱翻书不好,另一方面他实在要打开的话,就建议他:好吧,那我们拿一样东西,拿好就把书橱关上。他每次都很开心地照办。现在,他不仅会打开书橱,挑选一样东西,然而把橱门关上;而且东西玩好后,他还会打开橱门,把东西放回去。
7、让孩子承担一点责任
看到这个小标题,你或许会跳起来,这么小的孩子你让他承担什么责任?其实,孩子的责任感就应该从小培养。孩子应该从对自己做的事承担责任开始,树立起责任意识。乐乐时常会把一大堆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我会让他和我一起收拾玩具,或者引导他自己收拾。他掉落的东西我让他自己捡起来,他摔倒后我让他自己爬起来。凡是他能做的事情,我都让他自己做。
8、让孩子了解别人的感受
一个不了解别人感受的人,是很难体谅别人的。虽然大人的世界有太多的辛苦和不如意,这些你或许不想让孩子过早知道。但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感受,体谅父母的辛苦,对孩子却是不无益处的。所以,我会让乐乐知道我真的很累,我要睡觉,希望他自己玩,不要打扰我;我会让乐乐知道我对他不好的行为真的很生气;我会让他知道我抱着他很累,让他自己走;我会让他知道打别人,别人会很痛,想打别人先打自己试试看;我会让他知道父母也会有不对的地方,是我的不对,我会主动向他说对不起;我会让他知道人是不可能不生病的,在他生病时,他必须坚强起来,承受疾病带来的不适,而不是无休止地折磨大人……孩子的性格都是在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培养起来的,作为老爸,我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探索,使孩子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高情商的人。
孩子就这样爱上了幼儿园
孩子就这样爱上了幼儿园这个学期,开学第一天,儿子还是哭唧唧的不太愿意去幼儿园,到前几个星期,我发现他竟然要求我晚点去接他,说他没玩够呢.我真是没想到啊,这个学期竟然一百八十度大转弯,爱上了幼儿园.
首先,老师绝对第一重要的.上个学期,儿子也总说老师爱打人,因为他不午睡,老师还曾让他睡在光光的桌子上,回来告诉我他的后脑勺咯的疼,还罚站门后边,其它孩子都睡觉,他站门边.还被捏过鼻子,拧过耳朵.因为儿子反应一般,我们都没太当回事,谁让他太调皮捣蛋呢.当然和老师,园长我沟通的比较多,园长也比较紧张,有时听到我儿子在班里大叫,她都要上去看一下,是不是老师打他了,呵呵.这个学期,换了两个老师,都比较温柔的那种,开学我主动去沟通过两次,感觉老师不错,对孩子也没那么严厉.
第二,作业问题.如果不逼迫孩子写作业,孩子可能每天都非常开心.哪个家长都想让孩子养成写作业的好习惯,于是上幼儿园就开始了,老师顺应很多家长要求,布置作业,回家家长开始陪着写,孩子不会的,家长教啊教.这能养成自主写作业的习惯么?有些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但对于写作业,我觉得并不是,我一般要求儿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可是对于四五岁的孩子,什么量词,形容词都出来了,他不知道,我陪着写,就相当于我写了.对他有什么意义呢.给孩子造成这样的印象:以后有妈妈在旁边陪,我才会写作业.孩子自己的事变成家长的事了.这个学期,从第一个月我在联系手册上表明不要写太多作业后,基本都不用写作业了.不写作业后,每天回来,孩子都很轻松.当然,基本每天还是要亲子阅读的,这几天给他读书的时候,他主动会认几个字,很开心.偶尔让我教他写字,孩子主动要求,这绝对是好现象了.
第三,让孩子找到兴趣,兴趣班是不错的选择.一开学,老师就开始动员孩子们报兴趣班了,也可能这个学期大了一些,这个学期竟然喜欢上了武术班,男孩的突然觉醒的感觉,他一下子找到了自信,对他的武术老师也是佩服的很.儿子开始经常说学武术是强身健体的,不是打架的,我觉得也很不错.每周两次的武术课,他都非常兴奋.兴趣班,我可从来不是想让他学出个什么名堂,只要孩子真感兴趣,有个爱好,找到自信也是不错的.
基本这三点,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就不难啦.
好妈妈就这三个字!
都说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母亲的“母”到底包含什么样的生命意义呢?其实,好妈妈就是三个字。
第一个字是“静”。
很多妈妈眼尖,一眼能看出孩子三个问题,而且立马指出还反复强化,甚至当着更多人的面说我孩子就是什么什么不好。母亲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和缺点的时候都不要动,不要慌乱,为什么?因为孩子需要母亲用良好的情绪去孕育和保护,只有母亲看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都不露声色的时候,才能赋予孩子内心的成长动力。
母亲情绪不稳整个家庭就跟着翻腾,孩子是活在母亲这条船里的,一点点动静都会影响到孩子,破坏孩子的内稳态,孩子单单平息自己的内心紧张情绪就要消耗很多心理能量,还能留下多少心理能量用天学习用于自我成长呢?
第二个字是“弱”。
母亲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强势妈妈的孩子很难自信,孩子的自信会在你这种状态里面一点点的削弱。能够在孩子面前示弱的母亲,孩子的内心必然自信而坚强。学会在孩子面前示弱,就是实现对孩子的托举,处处占孩子上风的母亲,孩子只有站下风,最后甘愿站下风,没有一点竞争性,也没有一点动力,极端的会追求叛逆性、破坏性来完成自我的畸形成长。
第三个字是“慈”。
一个母亲真正的力量,是她的慈祥,是温柔,温馨,温和,夫妻、叔伯妯娌、大家庭都因为你而和睦而和谐,让人感到大海般的包容接纳,又壮观不可搅动,这就是孩子成长的宽阔的天地,这样的母亲形象就是规则,言出就是方向,反之在孩子面前指手划脚,不是扯着嗓门叫喊就是繃着脸唠叨的母亲,会让孩子慢慢感觉这个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地方是舒适的,是有意思的,孩子会失去心中的方向,而母亲也将没有任何引导能力,变得更加抓狂。
今天的母亲越来越做不到慈了,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的问题主要是情绪问题,学习不好都是因为负面情绪困扰,很少因为智力。家长内心的焦虑与浮躁,比孩子有学习问题更可怕,只有孩子内心平静,才有可能吸收、沉淀、理性思考,才能远见、卓识、发现、创造,才能真正的优秀!
作为一名母亲,请记住,保证自己情绪的平和,就是对孩子最伟大的教育。
孩子时间观念有多差,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孩子时间观念有多差,看完这个你就懂了
原来,许多小朋友认为,生日派对是令他们长大一岁的原因。
德克萨斯大学的伍利教授进行了一项实验,他对99名3岁到5岁的儿童进行了调查,有将近40%的孩子认为生日派对与长大存在某种联系。孩子们认为,如果不办生日派对,就可以保持原来的年龄。
虽然孩子们能够理解衰老是不可避免的生理现象,但是他们还是难免会混淆派对和长大之间的因果关系。
这可以理解,毕竟每当孩子们吹完生日蜡烛之后,就会被父母告知:"生日快乐,你又长大了一岁!"
为探究小朋友如何理解长大这件事,伍利教授给孩子们讲了三个故事。
在第一个故事里,小朋友没有举办生日派对;在第二个故事里,小朋友举办了两场生日派对;在第三个故事里,小朋友举办了一个派对。
结果发现,近20%的小朋友认为,举办两场生日派对的小朋友长大了两岁,同时约四分之一的小朋友认为,没有举办生日派对的小朋友年龄不变。
此外,在这项研究中,伍利教授还讲述了其他故事,其中有一个是关于一个女人不希望自己变老的故事。
调查结果发现,超过70%的3岁儿童认为女人可以避免变老,但4岁和5岁的儿童持此观点的比例却大大下降了。
伍利教授表示,他希望继续探究孩子如何逐渐理解时间的流逝,从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