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有时孩子还没咋着,家长先沉不住气啦...

发布时间:2021-01-23

教育孩子笔记。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时孩子还没咋着,家长先沉不住气啦...”,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老师,我儿子到公共场合看到很多小朋友玩儿,他会很扭捏,也不怎么玩玩具,就怯生生地看着别人玩儿,看到他的样子着实让我头痛。

这位家长提出的问题,我感觉孩子的尴尬不愉快可能未必是孩子的感受,而是家长作为旁观者的体验。因为孩子并没有跟妈妈说“妈妈我不高兴、我不敢去、我不愿意跟小朋友玩”,而是妈妈看子怯生生的样子会觉得很不好,让她很头疼,很尴尬。那么到底是孩子出了问题,还是家长出了问题呢?

先听听孩子是怎么想的:

“我特别喜欢到公园里玩,到游乐场玩。但不知为什么,每次去那儿妈妈老在后面推我说“你怎么不去跟人说话呀?你怎么不去玩玩具呀?你怎么不去干嘛干嘛呀?……”。我先看看不行啊,我就喜欢看着他们玩,妈妈就老让我赶紧第一时间冲上去,可我不是那样的呀,我不想那样,我觉得看着别人玩儿也挺高兴的呀,看看都不行,我都不喜欢去了。”

对于孩子的回答,很多家长可能并不认同,家长觉得孩子就是不高兴嘛。在这个问题上要有不同的对应方式。

家长是否跟孩子沟通过“在那种环境中孩子是不是真的感觉尴尬、痛苦甚至是难受呢?

如果孩子确实有不良情绪体验,孩子可能比较胆怯,社交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和父母平时对孩子要求太严,或父母老当着孩子的面儿大吵大闹,甚至是对骂,孩子内心很产生强烈的自卑感,觉得自己不咋地,爸爸妈妈天天在家里上演世界大战,打得不亦乐乎,自己却什么都做不了。孩子内心会自卑,当让他在其他小朋友面前展示的时候,他就会胆怯。

父母过于严厉会让孩子感觉:自己不说、不做就是对的,只要自己一说话、一动作就有可能犯错,挨批评,尽可能让自己处于静止状态是孩子自我保护的一个手段。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可以让婚姻变得良好?假如真不下去了,关上门俩人在卧室里抓得满脸花,别当着孩子的面儿互相指责谩骂。

如果家长对孩子太过严厉,能否意识到孩子是可以犯错误的,如果不犯错,这个孩子肯定是个妖怪。以这种心态去面对孩子,孩子才会在陌生人面前有更多自信和积极性。

第二种可能性是孩子并没有任何不良感受,他就是站在那儿看小朋友玩,让自己慢慢去适应环境,没有什么不好。很多家长问“我的孩子性格内向,或者我的孩子性格外向,这样是不是不好?”

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家长定义它好那就是好,不好就是出大事儿了。慢热型的孩子最终也能融入集体活动,家长要做的是克制内心焦虑和恐惧,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接触世界,而不是让他做到我们认为最好的状态。否则只能让孩子丢掉自己的方式的同时,又找不到新的角色,最后无所适从,变得焦虑。家长可能会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不知道怎么去处理了。

如果你属于第二类,那么要去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不舒服、自卑、难过的并不是孩子而是你自己,不要把教育自己的遗憾释放到孩子身上。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脾气是由两元素组成:一是天生的成分(神经类型),二是后天环境的影响。由此,人的性格便有两个最显著的特征:前者决定性格是相对稳定的,而后者则决定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

刚出生的孩子之间性格差异也是存在的,但差异很小。比如有的孩子哭声很小,而且有时有会儿;有的则哭声很大,哭起来没完没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性格差异会逐步增大。

脾气急躁,就是遇到不称心的事马上激动不安、生气、发怒,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利。应该纠正。

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强,在不同生活环境的影响和家长的诱导下,能够发生很大的变化,逐渐形成新的良好的性格类型。家长要树立信心。

我向来主张“孩子生病,家长吃药。”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一是家长要加强自身修炼,强化自我克制能力,遇到孩子急躁,家长不急躁,不要被孩子的情绪左右。因为家长管教孩子急躁时的态度会暗示、影响孩子。

二是家长要极力控制自己的情绪,面对孩子的急躁还要坚持循循善诱,态度要温和,不要太强势、太冲动。要有足够的耐心,不要简单、粗暴、武断,企图以家长的强势迫使孩子就范会适得其反。

三是家长的心态要放平和,不操之过急、急于求成,解决孩子脾气急躁的问题,不要指望一次根除,万事大吉,要允许有反复。

四是遇到孩子情绪高度激动时,家长也可以做出必要的暂时的让步、妥协,有利于破解“顶牛”、“僵持”势态,缓解紧张关系。因为高度激动时刻是什么话也听不进去的,待以后寻机管教。

五是家长要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孩子喜欢的事物,巧妙地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暂时缓解孩子的情绪。

六是如果孩子不听劝导、总是暴躁的话,家人可以延缓表态,利用“时间的帮助”,等孩子情绪自行平静下来再表态、处理。

七是在一定的时间内,家里人谁也不搭理他,让孩子感觉到他的暴躁使家长忍无可忍,从而迫使反省和调整自己的情绪。断绝与孩子的交流、沟通,被孤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其实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惩罚。

八是孩子脾气急躁,很可能是受家长的影响而形成的性格。家长要切实加强性格方面的自身修养,用温和性格感染、影响孩子,给孩子做出好榜样。

专家:“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


校内开学典礼 校外“家长聚会”

校内是庄重的开学典礼、校外是热闹的“家长聚会”,仅一道校门之隔,却上演着两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开学当日,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8:30,开学典礼正式开始,在外等候的家长则聚在一起聊天,谈论着各自的孩子。 “你孩子是一班的啊,我的也是呢。”“我那家伙特别闹,上幼儿园时我就把他送去练书法了,希望他变得安静点。”……无论是熟识的,还是陌生的,只要谈到孩子,这些家长们便有了共同的话题。

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

保安处的玻璃门上,贴着学校的作息时间表,不少家长纷纷掏出笔和纸,“记下来,接送孩子也方便些唦。”一位婆婆对记者说道。略显肥胖的她好不容易挤进人群的最前面,把纸张铺在墙上,费力但认真地抄写着。

9:30,看到孩子们放学出来,心急的家长纷纷迎了上去,生怕孩子找不到自己。家住水果湖附近的刘爹爹说,孙子刚上一年级,以前上幼儿园都是他接送。

“孩子太小了,不放心,刚开始肯定是要接送的,等长大了再慢慢让他独立。”

不仅是家长,校门口的车也来了个大聚会。校门口的马路两边,几十辆私家车排成了两条长长的“车龙”,中间过往的车辆都不得不放慢速度小心行驶。另外,在学校的栏杆处,也并排停放着许多摩托车、电动车或自行车。

在洪山区武珞路小学,记者也看到了类似的情景。“大手牵小手,一起进学校”成为一年级学生的标志性写照,就连孩子已经开始上课了,家长们不愿离开,趴满了窗户口,堵塞了教室门。

孩子、家长里应外合老师唱起了“独角戏”

走廊上,有家长对着教室里的孩子招手,有家长拿着相机对孩子拍照。教室里的孩子都把目光转向了教室外的家长,有的还站了起来,老师好像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一样。

对此,该班班主任称,孩子刚进入小学,第一天开学,家长都希望清楚了解孩子的一切,这可以理解。但正常开学上课后,家长还这样的话就不好了,首先不利于孩子尽早适应小学的生活和学习,同时也会带动其他孩子的情绪出现不稳定,影响上课。

市教科院专家表示,这是幼小衔接阶段的社会适应性和学习适应性的问题,某种程度上,“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才行。首先家长心态特别要平和,不要太以孩子为中心。幼儿进入小学就像进入一个新的“大家庭”,需要重新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接受新老师,结交新朋友。而能否很快融入新集体与老师同学和睦相处,则有赖于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

中国孩子已经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没跟上!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老一辈的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那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现在的孩子到底怎么了?老一辈的总是抱怨现在的孩子太难带,老师们也觉得他们教的孩子一届不如一届。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从80年代开始,孩子们的成长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现在面对的教育对象是90后和00后,他们大都是独生子女,也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辈人。

其实孩子们也有很多苦恼,只是我们没有深入了解。时代在变,老师和家长们的教育观念也应该转变,下面这篇文章作者深入地探讨了90和00后这一辈人的成长轨迹,以及心理状态。

正如教育家怀特所言:“教育不是为了教人谋生,而是教人创造生活。”

希望各位老师和家长在看完之后,能跟上孩子的脚步,一起共同进步。

现如今的家庭教育之难,难在什么地方?难在我们的教育有太多的悖论和问题需要面对。

各位父母,我先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了解现在的孩子吗?

我在这个问题上很有发言权,因为近20年来,我大概接触了8000个家庭案例。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当今的孩子是什么人?我们要从本质上来把握。假如我们不能从本质上来把握,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不会在点子上。

从1993年以后孩子们就开始不一样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理由是1993年中国取缔了粮票,这件事情年纪大的是不是还记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国家里面,取缔了粮票意味着什么?我们吃饭不愁了。

当一个民族吃饭不愁,尤其是到我们这样的民族吃饭不愁的时候,我们会愁什么呢?我们的需要开始变得不一样了,人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了,家长对孩子的需要不一样了,社会对人的需要不一样,人对社会的需要不一样了。

我们来看1993年以后的人的基本特征,首先,他们都是独套公寓里的独子。

独套公寓里的独子有什么样的人生感受呢?你可以去试试,到春天的时候,买一只刚刚生出来的小鸡,养着它,给它好吃好喝,你看看是不是两个礼拜以后小鸡就死掉了,因为小鸡也会孤独。现在的孩子带着天生的孤独感来到这个世界。那么孤独会有哪些麻烦?

一,人一孤独,无端伤感,莫名其妙流眼泪;二,人一孤独,思考力就变得非常强,所以麻烦就来了,既不思考吃,又不思考穿,他就过早地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最高哲学问题,“我存在有什么意义?”

我们现在的孩子,连四岁的孩子就会在那里发呆了,你不知道他小脑袋里想什么。一旦人有这种问题,痛苦就伴随着他了。所以我们教育面对的问题是我们得知道自己的子女是什么人,才可以有方向。

第一、当今的孩子背负着沉重的情感负担

回想我们小时候,大部分人都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父母很难投入过多的关注在某一个孩子身上。但是现在的孩子是什么样?上海这样的城市里,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有六个人围着他,这六个人会把最好的付出给他。

那么六个人爱一个孩子,你能体会到这个孩子的感受吗?你知道这个孩子的内心世界吗?他内心里面的苦闷你知道吗?

其实人都有一种本能,谁对自己好,他就要报恩。我看到一个四岁的孩子跟奶奶说,奶奶,我长大后赚钱给你用,是因为他觉得奶奶对他太好了。

可是等到十几岁他就搞清楚了,他报不了这个恩,为什么?因为这些大人又不会要他的钱来回报,他们要的是孩子去读名牌大学。可名牌大学在中国就这么几所,凭什么就你们家孩子去呢?

每年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高三的学生来找我咨询,他们所有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到了高三不投入学习,整天看手机,整天看小说。你问他想不想考大学?他回答,想,还要考好的。那为什么不投入呢?因为他们焦虑不堪。

我只要说一句话他们就会淌眼泪,我说:“你可能考不到你觉得理想的大学,然后你会觉得实在对不起你的家长,他们对你太好了,是不是?”

孩子们一听眼泪就淌下来。孩子们太可怜了。

我跟这些孩子说:“谁告诉你,你家长的幸福要你来负责任?孩子们,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对另外一个人的幸福负责任。比如说两个人谈恋爱,一个男的对女的说‘嫁给我吧,我会给你一生一世的幸福’,结果没有三天就吵翻天了。孩子们,你记住,幸福是自己的主观人生体验。”

有一个妈妈,她培育了一个博士儿子,这个博士后来做了外交官,谁都羡慕这个妈妈,但是我们看她在干吗?天天在吃抗抑郁症的药。还有一个妈妈,她的儿子只不过是个普通工人,但是我们看到这个妈妈天天在乐呵呵地搓麻将。

所以,幸福不是别人能给的,而是自己的主观体验。父母们要告诉孩子不要背这个包袱,轻装往前走,这个才是给孩子正能量。

我讲一句贴心的话,我们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来,你要记住,不是他要来的,如果他要选择未必会选你,你是单向选择。我跟我儿子经常说的话是,“儿子,咱们母子一场,彼此不要嫌弃,你不嫌我,我不嫌你。”

孩子没有这种重担,他才能轻装往前走,他才不会有考试焦虑。现在咱们国家有多少学生因为在临考前焦虑不堪,学习成绩才没有达到应该有的目标呀!

我们能看到现在的孩子有空前的学业压力,这只是显性的,而隐性的东西是孩子们整天跟焦虑高危人群在一起,这些人是孩子的父母、老师。

你想想看,如果孩子在学校、在家里都要面对一群焦虑的人,人人对孩子拉橡皮筋,老师在学校里不停强调考试、学习;孩子回到家,家长也在强调考试、学习,那孩子可能就完了。跟焦虑的人在一起,会疲惫不堪,我们孩子所遇到的压力是全世界没有的。

美国的学校不应试吗?也应试的,人家的学习任务也很重,可是人家的老师和家长不是我们这样的内心世界,我们(父母)自己太脆弱、不够强大。

第二、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

现在孩子的第二个特征是对话语权要求非常高。这绝对是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在中国几千年来是没有的。我有时候在思考,独生子女政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是它会推动民主进程。为什么呢?

首先,人的环境不一样。我们小时候被教育成“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我们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

现在孩子的生活是这样的,他在家里没有兄弟姐妹,直接跟大人对话,为什么你说话我不可以说话呢?

反过来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者,还是秉承老一套。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中学生被老师教育的时候,老师在训他,这个中学生就这样子,“你讲好了。差不多了讲好了吧?我可以进教室了吧?”他根本不会听你讲的。为什么?

因为你不了解他话语权要求很高,你没有给他平等的对话。

这也就是我们职场上马上要面对的93年以后的人。曾经有个老总找我,说他有一个名牌大学的实习生,这个实习生在开会的时候负责做记录,会上老总发完言,实习生说:“我也来讲”,老总说:“怎么轮到你讲?”他说:“我为什么不可以讲?我也了解啊!”于是这个老总就看不懂了。

我跟他说,你要看懂他们话语权要求很高,如果你不让他有话语的可能性,他就到网上去说,你堵不住他的。

所以各位,你想想看,有这种平等话语权要求的民族,它怎么不是进步的呢?这是对我们几千年文化的一种挑战,你要面对的是我们的文化怎么来衔接,只有把它衔接好了以后,孩子才能够平稳地过渡,而不受到他前代人的压制,这是我们所遇到的问题。

第三、当今的孩子知识面宽广

各位在座的老师你不要生气,现在的孩子他未必是要到你这里来接受知识的,好多课都有光盘,他可以买来光盘自己看,而且都是名师讲的。现在的老师没有权威性,不像我们小时候,家里如果没有一本书,老师就是万宝全书,现在没有这样的老师。你也别指望你做这样的老师,或者说你可能得不到这样老师的感受。

老师不理解这点就会打击学生,就否定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的学生。其实这就是时代的特征,跟不上的话,那是老师的问题。

在上海,有的孩子读初中的时候,已经走过半个地球了。老师在教室里面讲加拿大,学生说,“我在加拿大待过很长时间,老师你去过没有?”那么各位,这个书怎么教?我讲的都是非常实际的东西,教育要针对这些问题才能对未来的学生有用。

第四、当今的孩子都很善良

我们所有的1993年以后孩子的父母都会说他的孩子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有一点,孩子是非常善良的。这就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理由如下:你在马路上,但凡看到一个乞丐,小孩子的脚步就有点迈不开了,他会拖住他妈妈尽量慢一点,实际上他想让他的妈妈捐点钱给这个乞丐。

小孩子很善良,原因是他有爱,他是浸润在爱当中长大的,他是在一个物质丰厚的时代里长大的,这样的人他一定善良,一定有爱心。

爱心不是空穴来风,爱心是有条件的。现在的孩子具备了基础条件,所以他有同情心,他同情弱者,他爱别人。所以他的道德判断水平要比我们这代人高多了。

因为不同的身世,两代人的道德水准是不同的。所以我觉得非常有信心,后面的年轻人他们会越来越好,这一代孩子是有希望的。我们做家长的绝对不要辜负了他们,他们都是好孩子。

第五、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

当今都市孩子现实感非常弱也是教育的结果。

我们的孩子从小到大一切现实事务都被替代了,他们只知道好好学习,而我们的学校也没有提供给孩子处理事务的可能性,除了学习和补课没有其他活动。

孩子在现代化的电脑世界里生活,现实感很弱。他们在虚拟的世界体会到真实感,在真实的世界里有虚拟感,这就是他们的特征。

比如说现在的中学生都在玩“手办”,人数大概比例是1/4。什么叫手办?“手办”就是以日本动漫为模板所制作的那些玩偶。他一个人跟这些玩偶在玩,有的时候玩偶还带一些色情,一个男孩子玩到他会爱上这个玩偶,然后就会在虚拟世界里捣鼓真实感。

他们在网上交流,似乎这个玩偶是一个活人一样,最后他反而在真实世界里有虚拟感。两个人在网上聊好了以后准备见面,坐在一起,居然没有话,结果说,“我们网上去说吧,再见。”就到网上去说了。

有一个场景,有几个四、五岁的孩子,他们在一间没有大人的房间里。如果我们以常识来看,这个房间一定翻天了,地上都是水,弄得一塌糊涂。但现实是,这个房间门一打开,鸦雀无声,每个小孩都很安静,比老人院还宁静。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一不怕死,二就怕苦”。

你跟孩子说不好好学习,将来会过什么什么苦日子,他会跟你说,“不可能的,如果到那天我会去死的。”人家连死都不怕还会怕什么?让我们怎么教育?我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德育校长,如果有,请思考一下:我们现在中小学的德育活动应该做什么?

因为孩子们现实感很弱,学校应该提供这种帮助,模拟法庭,模拟超市,模拟社区……去搞这些东西。

有一个高中生跟我说,学校请来一个老掉牙的战争年代的老军人跟他们说,“我们战争年代如此艰苦,你们这些人到现在满脑子资产阶级思想,天天想着穿名牌。”那个高中生说,“老爷爷,你们革命不是为了我们穿名牌,是为了什么呀?”

所以我们的德育教育真该动动脑筋了。孩子缺什么?你要给他什么?

德育教育是育人,不是灌输某些东西,你要把他育成一个健康的人,不然一个没有现实感的人,到后来他的人格会有问题的。

曾经有一次有个重点中学高中的学生,她带了一个手机给我们看,她说,“老师,我们在玩这个东西”,我一看吓一跳。

玩什么?一人割自己一刀,很好玩吗?这种行为我们怎么理解?这就是现实感缺乏的表现,他必须这样才能找到自己真实的存在。

可惜,我们教育者全然不知。我们只知道他的成绩上去了还是下去了,而成绩下来有太多的因素。

我们一定要了解我们的孩子,这些都是他的内心的一些痛苦点。

孩子犯了错家长不妨先沉默


其实,大多数孩子对于错误都能够自己察觉到,与其对孩子的错误斥责批评,不如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效果更好。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都望子成龙心切,只要儿子的表现有不尽人意之处,我就立刻会纠正、教育他。但是,事与愿违,儿子对我的话常常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前几天,我去参加同学聚会,有一位老同学恰好是儿童教育专家,我就把有关情况作了陈述。他听了之后,略作思索,说:“其实,大多数孩子对于错误都能够自己察觉到,父母的批评可能会起到当头棒喝的作用。但批评过多,也许反而会让孩子对错误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如果你的孩子再次犯错,请你保持沉默,试试看,他自己能否意识到错误。”

抱着将信将疑的态度,我回了家。刚进楼道,我就接到了邻居的告状,说我儿子踢球时把人家的玻璃砸碎了。我再三向邻居赔不是,带着儿子进了家门。我很生气,但想起老同学的话,我努力压制着自己的火气,没有马上教训儿子。挥挥手,低声说:“你出去吧。”儿子惊讶地望着我。过了一会儿,儿子又进来了,怯生生地站在我面前,小声说:“爸爸,我错了,对不起。”儿子居然肯主动认错,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一阵欣慰,说:“做了错事及时改正,仍然是好孩子。但如果做错了却不承认、不改正,那就没有人喜欢和你做朋友了。”儿子点了点头。

看来,同学的意见是正确的,让孩子自己承认错误,效果更好。我们家长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应该做的。这次事件之后,儿子连着几天表现都特别好。我趁热打铁、不失时机地表扬了他的进步。现在,儿子偶尔还是会犯错,但我再也不犯以前在教育孩子方面的错误了。我沉默着,但我的眼神、我的脸部表情、我的肢体语言,都足够让儿子明白我的心意。

家长必读:教孩子学会先定小目标


王健林曾说:当首富先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先挣1个亿。

“想做世界最好是对的,但是最好先定一个能达到的小目标,比方说我先挣它一个亿。”2016年华人首富王健林的霸气语录近日在网络上不胫而走,这位以287亿美元资产位列《福布斯》排名全球第18位的富豪建议,当首富要先确定小目标,比如1个亿。广大网友纷纷表示,被首富的“小目标”震撼了。

其实,“先定小目标”这句话和我们的生活也是息息相关的。而在一定的层面上来说,从小培养还在学会这项技能对以后人生的建设也是大大有益的。

作为新时代的家长

你有目标吗?

也赚个一亿?抚育孩子健康成长?

财务自由?工作轻松?孩子成绩优秀?

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努力工作赚钱养家糊口?

不如先做一个可敬可爱的爸爸/妈妈吧。

敬,是让孩子既尊敬你又敬佩你。爱,则是爱护。

你既爱护孩子又能让孩子爱护你。

直到头发花白,牙齿掉光,

身边还有爱你敬你的孩子。

大概是每个家长养育孩子的人生小目标吧。

学会以下几点,做一个可敬,又可爱的家长。

把世界带到孩子面前

做家长的不用懂得整个世界,你只需,把世界带到他面前。四海之内,大自然、图书馆、古玩城、科技馆,处处是可以看的文明、可以听的历史。请相信体验才是最好的教育,带他去卢浮宫抚摸一块古砖,比你讲多少维纳斯的故事都要生动啊!

你的人品也是一本教科书

做家长的也许读书不多,但并不妨碍你有好的人品,在所有的教育中,你的人品就是最好的教科书。由此,我赞成白岩松的那句话: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你诚实孩子就会守信,你虚假孩子就会伪善,你勤劳孩子就会上进,你懒惰孩子就会懈怠。

爱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即使,你并未传授学问和真理,但你让孩子感知爱,并且学会爱人及己,就是父母极大的功德。在莫言笔下,目不识丁的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紫红色的棒槌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唱歌,这就是爱的教育。

做孩子的好榜样

孩子的模仿力很强,而家长就是他们的第一个模仿对象。所以,不是每个大人都要为孩子搬史实讲典故,你虽不懂孔孟老庄尧舜禹汤,但你可以为孩子做好的行为榜样,身教重于言传嘛!比如,在孩子面前拾一片纸屑等几秒红灯,就是最好的启蒙啊!

给孩子鼓个掌吧

赞美是人类语言之花中最美的一朵,它蕴藏着超乎寻常的力量。当你发现孩子做了值得褒奖的事,大声为他喝彩吧,你会发现赏识教育的神奇所在。所以,清代教育家颜元才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

最好的遗传是性格

罗曼·罗兰说,性格会决定一个人的际遇。父母最好的遗传是性格,它不因有文化而温良,也不因没文化而粗鲁。父母性格对孩子的影响可谓深远,如果你遇事暴跳如雷,时间久了,孩子会认为这就是处理问题的方法;如果你待人心平气和,孩子自然会有大将之风。

请在孩子面前赞叹美好的事物

我们未必能给孩子一座山,但你可以为他开一扇门,让他发现真、善、美。比如,在孩子面前赞叹美好的事物,就是帮他开门见山。也许你并不是球迷,但你可以赞美梅西的刻苦;也许你并不读三国,但你可以赞美曹操的智慧……

给孩子立家训树家风为孩子立家训树家风,是一家之长必做的功课。好的家风无需著书立说,也许就是只言片语,却能代代相承。比如,曾国藩以“勤俭”为家风第一要义,留下十六字箴言: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而郑板桥则教育儿孙,做人要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这些质朴训诫,都不是文化人才懂的金科玉律。

父母和孩子都有自己的目标,并且把对方的好,作为自己幸福的源泉。毫无置疑,这是最理想的父母与孩子的关系,这和贫富贵贱没有关系,只要你幸福,并用言语和行动告诉孩子:我很好,你也要和我一样好。那么,孩子就真的会和你一样好,一样幸福。别问为什么,这就是家庭的力量。

教育孩子需要我们家长先摆好心态


还是独自上幼儿园这件事,哈哈,只不过这次换了主角,是强强独自入园了,别瞧不起这件小事哟,这可是强强的第一次,在这记录一下,做一纪念。

强强的眼睛还没完全恢复好,但比以前好许多了,壮就跟上病了。从上周四晚开始,壮出现了多个不舒服的症状,先是吃了东西就吐,再就是肚子一阵阵的疼,还偶尔的低烧,嗓子红,流鼻涕,以至昨天开始的咳嗽,这是最最让我头疼的了,越是怕越是来,最终还是咳嗽了。

昨天早上送强壮入园后,刚过8:00,王老师打来电话,说实话,上班时间,一看到老师的电话,真能吓一身鸡皮疙瘩,可怕有什么用,孩子不出问题,老师哪有空打电话吓唬我们玩呀!王老师说壮又吐了,还是接走吧。我当时的反应就是,接壮的话,强强一定得一起接出来

,强强还从来没有自己在园里呆过呢!没想到我到了幼儿园后,谭老师说,我已经跟强强商量过了,强强自己在这儿,你接壮壮走就行了。真的吗?我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跟强强确认后,我领着壮壮忐忑不安的走了。

要是换做壮壮,我不会这样不安,以前每次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一起接走的,再说,强强不舒服的时候,我单独送过壮壮入园,但当壮不舒服的时候,我一次也没商量通强强,于是两个人就是这样一种状态,强强不舒服,壮自己入园,壮不舒服时,两人一起休息,这也是我心里的一个小疙瘩,总不能永远这样下去呀!制定好的“政策”,得两个孩子一起执行呀,再说不能因为哪个好说话就那样,不好说话的就顺着他,这样做实在不合适,我在尝试着和强强商量,一次次的都没成功,没想到老师的几句话把这件事就搞定了,我还真有些担心,万一我领着壮走后,强强再难过的哭怎么办?哈哈,事实证明,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强强的表现很给力哟!

中午接强强的时候,老师说,强强自己在园里吃的也好,玩的也好,表现特别棒。也许就是这几句话,当昨晚回到家里,我和他商量今天只送他自己入园的时候,他竟有些小激动的答应了,呕耶!

晚上上床后,我对他的表现小小的总结了一下,强强觉得很受用哟!“强强,妈妈得好好表扬一下你了,你不知道你今天做的有多棒。”小家伙仰起小脸,一脸甜蜜的望着我,等我往下说。“今天上午妈妈接壮壮时还有些担心,怕强强不高兴呢,妈妈得上班,不能看着你们,你们只能跟姥姥、姥爷,可姥爷、姥姥的身体不好,强壮很明白,这可怎么办呢?愁死我了。没想到我到了幼儿园后,强强竟已经和老师商量好了,自己呆在那儿,等妈妈中午接,我真的好高兴呀!我高兴是因为,别看这是件小事,但这是强强的一个大进步,你看以前强强从来做不到这一点,这次做到了,你说是不是个大进步?”强强很认真的、很用力的点了点头。“妈妈觉得强强还能做的更好,好比说明天吧,强强要是现自己再去幼儿园,那又将是强强更大的一次进步。壮壮不去是因为不舒服,强强在家的话,不光有可能被壮壮传染,还有可能学不到好多知识,再有就是没有了那么多小朋友,壮又不能和你玩,在家多没意思呀。”“妈妈,我明白了,明天我自己去幼儿园。”“好啊,明天你高高兴兴的去,中午妈妈还去接好不好?”“好的。”上午,壮壮和姥姥在楼下玩,看到园里的孩子出来活动了,他们就跑到园围墙外面去看强强,强强看到有人来看他,更加起劲了,玩的很高兴。

中午又被我“狠狠得”表扬了一顿。

我瞅强强高兴的时候,又对他说了,强强还有再进步的空间,那就是若以后再有这样的事,强强要是能在园里睡午觉,等下午下班后,和所有的小伙伴一起接那就更棒了。强强看到我这样的说法

想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先这样问


每个孩子从呱呱坠地起,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如何引导孩子解决他们身边发生的难题?“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不用赘述。

Professor通过观察发现,美国父母的教育方式独特在于,他们会尽量避免先入为主,也从不会代替孩子做决定。家长们想知道如何引导孩子,先要学会做一个提问者和倾听者,看孩子对遇到的难题如何描述。听过孩子的表达后,父母们才能更好地了解那些难题的来龙去脉,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帮孩子们解决好他们身边遇到的难题。

今天要分享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教育技巧,Eight questions affect the whole life of children!

提问一:

“发生什么事情了?”

这个问题看起来不起眼,但是非常重要。许多成人碰到突发状况时,会习惯性的太快下判断:“一定是你先打他,他才会打你。”“一定是你做错事,老师才会处罚你。”

如果我们不让孩子从他的角度说说事情的经过,很可能冤枉孩子。况且,让孩子有机会说话,即使真的是他的错,他也会因为有机会为自己辩解而比较甘心认错。

提问二:

“你的感觉如何?”

事情经过是客观事实,当事人心里受到的冲击纯然是主观的感受,无所谓是非对错。很多时候,我们只是需要把自己的感受说出来而已。一旦说出来,哭一哭,骂一骂,心情就会好多了。

脑科学研究表明,当一个人情绪强烈的时候,外在刺激不容易被脑部吸收。也就是说,当一个人还有情绪的时候,别人说什么他都会听不进去。总要等到他心情平静下来,才可能冷静思考。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够听得进去我们的意见,我们就需要先同理他的感情,让他的情绪有个出口。

提问三:

“你想要怎样?”

这时不管孩子说出什么惊人之语,先不要急着教训他,而是冷静的接着问他!

提问四:

“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在这个阶段,不妨跟孩子一起做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想各种点子,合理的、不合理的、荒唐的、可笑的、恶心的、幼稚的……

Brain-storming的重点就是允许任何看似无稽的想法。这时候不论听到什么,都暂时不要做批评或判断。等到再也想不出任何点子的时候,就可以问他!

提问五:

“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让孩子自己一一检视,每个方法的后果会是什么?你可能会很讶异的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明白事情的后果。如果他的认知有差距,这时候就可以跟他好好讨论,让他明白现实真相。

这是一个很好的亲子沟通机会,但是要避免说教,只要陈述事实就可以了。

提问六:

“你决定怎么做?”

孩子一定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状况,如果他了解后果,通常会做出最合理、最明智的选择。即使他的抉择不是家长们期望的结果,也要尊重孩子的决定。

家长们一定要言而有信,不能先问他怎么决定,然后又告诉他不可以这么决定。这样子,他以后再也不敢信任你了。何况,就算他选择错误,他从这个错误中也可以学习到更珍贵难忘的教训。

提问七:

“你希望我做什么?”

提问时,表示出可靠、支持的态度。

等到事情过去之后,问他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八:

“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

也可以这么问,“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这个问题会提示孩子去检视自己的判断。

如此练习几次,孩子就会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一段时间就要过年了,亲戚朋友之间少不了走动,孩子之间免不了会遇到各种问题。对此,Professor建议瑞爸瑞妈们,不要急着插手,先问孩子这八个问题,听听他们有什么想法。

往往问不到几个问题,事情就已经很清楚并得到解决了,家长们不妨可以一试,相信大多数的难题都会事半功倍,得以解决。这样的好方法,你学会了吗?一般人,Professor不告诉他~

建议家长的同时反思着自己


昨天奔波了几个家庭,做了几次家访,访谈的过程中越发的发现家庭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孩子的好多表现都有家长和家庭的影子,而家庭的氛围又会或多或少、或早或迟的在孩子的身上展现。

建议家长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反思着自己,曾几何时发现儿子已经不再那么天真了,身上少了许多这个年龄该有的喜形于色,变得对什么似乎都无所谓,反思自己给儿子的惊喜是不是太少了,或者是给予儿子的不再是他最需要的,就拿圣诞节来说,在圣诞节来临前的一周内,陆陆续续给儿子买了不少的小物件,也曾不止一次的戏称这就算是我给他的圣诞礼物了,可是,儿子却说他想要的礼物不是这些,而是带有植物大战僵尸图案的塑料卡。

乍听时感觉儿子的愿望好经济,好简单,甚至感觉都不及之前我给儿子买的那些小东西,但仔细分析却又感觉意义大不相同,卡片虽然小,但却是儿子与同伴交往过程中需要的,也许还会给儿子带来属于他这个年龄所特有的成就感,也许会成为儿子向同伴炫耀或者是与同伴一样的荣耀感。

而这恰恰是儿子最需要的。

吃过晚饭到了儿子练习跆拳道的时间,我跟老公说:“和我一起去送儿子吧,然后陪我逛逛!”老公破天荒的答应了。

送下儿子,我们驱车来到了附近的一个大商场,因为想着儿子的小愿望,我无暇顾及商场内琳琅满目的商品,更不理会人来人往,闲逛了一会后,我和老公说了儿子的愿望,并且达成共识要帮儿子实现这个小愿望。

匆匆离开商场,我们沿着路边小店一路逛去,路过一家蛋糕店时,进去帮儿子选了几个蛋挞,又挑了一块疯狂小鸟的棒棒糖,怕万一买不到卡片,用这个或许也能让儿子满足一下。

虽然有了备选方案,但是,还是想帮儿子实现他最初的心愿,于是,老公开着车,拉着我,来到了一个生活区小市场,一路上,我们逢店必停,逢店必问,但得到的答案不是:“刚刚卖完”就是“以前有,现在没了”,再逛了不下十家以后,我有点想放弃了,主要是出门前没做好准备,穿的鞋子太高了。

眼看着还有半个小时就要接儿子了,老公有了主意,“这些东西,学校门口应该有卖的,我们到几个小学门口去看看”。虽然觉得学校门口的小店这个时间未必开门,但是还是想去碰碰运气,于是我们先来到了第一个小学的门口,沿途的小店漆黑一片,在拐角处一家小店隐约透出了灯光,老公把车停稳,我攥了一把零钱冲了下去,在说明了需要后,老板娘给我拿出了一打的卡片,虽然,每一张上剩的都不多了,也没有儿子需要的植物大战僵尸的卡片,但是同是塑料卡的却还有儿子喜欢的疯狂小鸟,拿出两元钱,买了四包卡片,兴奋地冲出了小店。

老公这时候,早已调转车头,做好了继续寻找的准备,赶紧把战果向老公汇报一番,盘算着有一块小鸟的棒棒糖,再加上这几包卡,儿子的这个圣诞怕是不会再失望,离接儿子还有十几分钟的时间,老公决定再到另一家小学门口去看看,开门的小店依然不多,老板娘再一番寻找后告知最近不怎么卖了,没有了。

虽然没能帮儿子最终实现愿望,但是却也非常接近了,来到儿子学习跆拳道的道馆,离儿子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我让老公把糖果和卡片藏到了口袋里,然后,稍稍掩饰了一下脸上的喜悦之情,走向道馆......

相信《有时孩子还没咋着,家长先沉不住气啦...》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 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
    2020-12-03 阅读全文
  • 《要改变孩子 先改变家长》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
    2020-11-20 阅读全文
  • 孩子“坐不住”可能得怪家长 不少家长心中总有疑问:“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我的孩子做作业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要做3个小时。会不会是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原因,很多家长在不经意间经常...
    2021-05-04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有时让一让别人,就是让着自己 每天早上来园时,孩子们都会去搬玩具来玩,这已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有独占和争抢现象,谁也不肯相让,每次都是老师上前制止才肯罢休。这不,徐苏阳小朋友哭了起来,我上前询问后得知...
    2021-05-25 阅读全文
  • 专家:“幼小衔接”家长要比孩子先适应 校内开学典礼 校外“家长聚会” 校内是庄重的开学典礼、校外是热闹的“家长聚会”,仅一道校门之隔,却上演着两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开学当日,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8:30,开学...
    2021-04-14 阅读全文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 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一...

2020-12-03 阅读全文

《要改变孩子先改变家长》 有家长问:1岁3个月宝宝脾气急躁,怎样叫她平静下来? 解答 脾气就是心理学上说的“性格”。用俄国著名生理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说,性格是神经类型特征和环境影响的“合金”。也就是说,...

2020-11-20 阅读全文

不少家长心中总有疑问:“我的孩子在幼儿园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坐不住。”“我的孩子做作业一会儿动这个,一会儿玩那个,一点作业要做3个小时。会不会是多动症?”注意力不集中,有很多原因,很多家长在不经意间经常...

2021-05-04 阅读全文

每天早上来园时,孩子们都会去搬玩具来玩,这已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在玩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孩子有独占和争抢现象,谁也不肯相让,每次都是老师上前制止才肯罢休。这不,徐苏阳小朋友哭了起来,我上前询问后得知...

2021-05-25 阅读全文

校内开学典礼 校外“家长聚会” 校内是庄重的开学典礼、校外是热闹的“家长聚会”,仅一道校门之隔,却上演着两种全然不同的景象。开学当日,在武昌区水果湖第二小学,记者看到了这样有趣的一幕。 8:30,开学...

2021-04-14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