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

发布时间:2021-01-11

简单的幼儿故事。

学校与家庭分工合作,一个教育孩子日常生活习惯,一个教育孩子做人做事!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不久前,我家楼下搬来了新住户,两位老人和一家三口。本应该是其乐融融的三代同堂,可是从搬来那天起,气氛就不大对。每天早上和晚上,几乎都能准时听到大声的训斥和争吵。

早上,是奶奶训孩子。

奶奶:“快点吃,都几点了,上学晚了昂!”

孩子:“哦”

奶奶:“晚上不睡,早上不起,吃个饭磨磨唧唧!”

孩子:“哦,知道了,我这不快吃了嘛!”

奶奶:“你还犟嘴?我说错了?说你多少遍了?听过一次吗?皮贼!”

孩子:“哎呀!你还没完了!走走走,我吃饱了,走走走!”

晚上,是妈妈训孩子。

妈妈:“把电视给我关了!我出去遛狗前就嘱咐你练琴,你干嘛了?”

孩子:“我就看一小会儿,这就去练,还不行吗?”

妈妈:“赶紧的!人家秦老师天天跟我说,一块练琴的7个孩子里,就数你懒!”yJs21.CoM

孩子:“哎呀,我这就练!”

妈妈:“整天跟个皮贼似得,说800遍也不听。让你练个琴,跟害你一样!”

孩子:“……”

这样的场景,大家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吧!不用说,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上进、学好,关心孩子的出发点是不容置疑的,可有时候也确实是头疼:孩子就是油盐不进,好说歹说就是不听。

于是,我们一气之下就会吼孩子、骂孩子,可是时间一长,孩子真的变成了个“皮贼”,越骂越不听话,甚至还学会了顶嘴。这或许是无数家长最烦心的事儿了。

2、孩子为什么越吼越不听话?

(1)超限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现象,叫“超限效应”:当一个人接受的刺激过多、过强、时间过长时,内心就会滋生不耐烦、逆反的情绪。用一句俗语概括一下,就是: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

当我们第一次大声斥责孩子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可是大声训斥的次数多了之后,孩子就会习惯这些大强度的“刺激”,看似在听你吼,其实注意力早已经游离到别处去了,根本不在乎你在吼什么。

时间一久,孩子发现你除了吼,并不能拿他怎么样,于是就大胆起来,敢跟你顶嘴对着干。

(2)大脑的逃生机制

当一个人感到强烈的恐惧、感到受威胁时,大脑会启动紧急逃生机制,精神紧绷,时刻准备逃避灾难。这是人类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

有意思的是,当我们大声责骂孩子时,往往会触发孩子大脑的这种逃生机制。虽然家长在大声教育孩子,但孩子满脑子想的都是:“别骂了,别骂了!什么时候结束?”

最后,家长责骂完问一句:“以后还这样吗?”

孩子立马表现得很老实,回答:“不这样了!”

其实,孩子并不知道以后怎么做,只知道家长狂风暴雨般的责骂终于结束了,可以松一口气了。

3、怎样不吼不叫地管理孩子?

(1)对孩子的要求,简单干脆

为什么再刺儿头的孩子,到了部队里都服服帖帖?因为部队教官的指令干脆坚决,从不拖泥带水。越是冗长、繁琐的指令,越没有执行力。

很多家长都在抱怨孩子做事磨磨蹭蹭,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我们的要求难道不是唠唠叨叨的吗?

同样是让孩子自己收拾书包,一种要求方式是:

我跟你说过几遍了,自己的书别乱扔!

一个小姑娘,整天邋邋遢遢像什么样子,多丢人!

自己东西自己做不知道么?从小就得学会独立!

另一种要求方式是:一会吃饭了,给你5分钟收拾书包,我看着你做!

大家觉得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2)对孩子的批评,就事论事

我们在大声斥责孩子的过程中,情绪会变得非常激动,于是常常借着孩子这次的错误长篇大论,甚至把孩子之前的旧账翻出来。

同样是批评孩子没做完作业就看电视,一种方式是:

你看你看,没记性!上次说的不是你是吧?

自己不知道自己这次成绩多差是吧?没点羞耻感是吧?

孩子,人要有点自制力,才能有出息!

另一种方式是:5分钟后,我要看到你坐到书桌前写作业!要不然这一周都没法看电视了。

对比一下,那种方式效果好呢?

(3)犯错时,给孩子一个指导性选择

斥责孩子时,我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自己说,错在哪里了?……不对,重新想,到底错哪了?”

家长们的想法是好的,企图引导孩子自己发现问题。可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由于生活经验有限,根本不知道自己犯错了!孩子眼中一件无所谓的事,竟惹得家长那么生气,孩子也很蒙圈!

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语气坚定地给孩子一个正确的选择。比如还是不做作业就看电视这件事,不妨跟孩子说:

作业不做完就看电视,是不对的,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5分钟后坐到书桌前好好写作业,以后每天还能看一小时电视;二是今天随便看电视,但是接下来一周都不准碰电视了。自己选!

(4)最关键的:父母要学会平复情绪、放下身段

当我们对孩子大吼大叫时,恰恰暴露出了我们自身的缺点:

一是对孩子犯的错,拿不出更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仗着自己是大人去逼迫孩子承认错误;

二是我们情绪控制能力很差,一个孩子就能把我们惹得大发雷霆。

情绪是一种由内而外的影响力,具有极强的感染性,父母常常大发其火的话,孩子也会慢慢变得没有耐心,既对父母充满抵触、逆反,对同龄人也不太友好。所以说,父母的情绪稳定,对孩子非常重要。

另外,父母只有在控制住自己情绪的状态下,才有耐心去倾听孩子犯错后的解释,才能有足够的理智去开导孩子。

不管我们愿不愿意,养孩子都是个慢工出细活的过程,越急越没有效果。很多时候,我们自己放轻松了,态度简单坚决点,很多事情反而明朗起来!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讲道,目前学习成绩很差,而且孩子基本上不学习了。我又问道孩子其它方面的情况,家长说这个孩子对经济很有头脑,已经从游戏卡方面挣了1000元钱,而且非常关心他们每天的生意和营业额。我问起生活方面的问题,家长说孩子什么事情也不做,朋友的交往也很单纯。就是很关心经济,也很关系父母的工作,因为父亲是领导,所以总有人来找,并且孩子对业务、工程的操作手法很熟悉。所以家长第一担心学习成绩,第二担心孩子的思想太社会化。经过将近1个小时的讲述,我总结了家长介绍孩子的过程中的几个特点,1他们提到自己的孩子很聪明的次数我数不清。2他们没有表示自己在孩子的教育上有任何的不足,只是说自己有一段时间关心不够罢了。3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对生活作风的要求几乎没有,或者只满足于不偷不抢不打人而已。4他们多少为孩子的经济头脑和社会化意识感到自喜,全然没有意识到危机。

当我对孩子做了初步的判断后,家长希望我和孩子见一次面,我答应了。但我没有意识到我将遇到一次非常困难的对话。整个接触过程,孩子没有对我表示多大的兴趣,这是我很出乎我的意料之外的,因为基本上所有见过我的孩子对比较和我对话。这是很反常的。看来我对此准备的还是不够充分。在谈话中间,我问了一个问题,我问:在你认识的人中,对你来说,你认为谁最重要?孩子随口答道:没有谁!我以为我的问法让孩子有误会,我说:干脆这么理解我的问话吧,就是如果这个世界上有谁死掉了,你会最伤心?没有想到孩子依然会说:没有谁!

从他冷漠的表情和冷酷的回答中,我只感觉到了这个孩子的问题不是很简单就能解决的。惟有的一个问题让我不至于让我对他太失望,就是我讲到,你的母亲曾经因为你而哭过,然后他不太相信地问我是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因为什么而哭,我一一作答。说完后我问他你是什么感想?过了好一会儿,他说了一句:感觉有点惭愧吧。虽然语气还是有点轻飘,至少我还知道一点,他总算还有廉耻之心。对话中我还问道一个问题:你爱玩什么?他说,也没有什么!爱玩电子游戏!爱睡觉!我想:真可怜,连爱好都那么微薄!

这样的孩子生活在优裕的家庭,恭维的氛围,物质上没有实现不了的,精神上满足也很容易得到,因为没有人敢批评他!

这样的孩子根本上拒绝进步,虽然没有一个孩子不希望进步。他们缺乏勇气面对自己的懦弱和懒惰,他们缺乏信心去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他们也缺乏足够的机遇来解决他们的困境。

这样的孩子普遍的一个特点是缺乏爱心。所以对父母也缺乏最基本的爱。

孩子不爱父母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他们的父母没有教给他们爱的能力,没有机会让他们表达自己对别人的爱,父母只是把爱给了他们,他们只是从爱中感受到了舒适和温暖,但他们以为这爱是天上掉下来的。天生只会享受爱,而不能去爱。第二是由于父母的不当做法,失去了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对父母的感情往往是爱恨交加。处在青春期的孩子由于思想不稳定,精神冲动,容易做出一些惊世骇人之举,也是缘由此。基于此,如何期望孩子对父母有多少爱?

试想,如果孩子对父母缺乏应有的爱,怎么会关心父母的疾苦和忧虑?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会对父母保持应有的尊重?如果孩子对父母没有爱,怎么指望他关心你对他关心的事情?缺乏爱心的孩子有没有责任心!一个对家庭没有责任心的人,一个对自己的集体缺乏责任感的人,一个对国家对民族缺乏责任的人,你能期望他能做什么呢?能有什么作为呢?这样的人不仅不会爱别人,连自己都不爱!

从根本上来讲,学习不是一件很有乐趣的事情,不管你是否需要学习,是否已经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和成就感,学习毕竟是很苦的。

我常讲一句话,孩子最是讲义气的。而成人说是讲信用其实比起孩子来说差远了。很多家长应该有所体会,老师的话他最听,因为他服这个老师,如果他不服这个老师,别说做作业,就是听课都懒得听。朋友的话最管用,有一句话这么说“辛辛苦苦一整天,不如哥们一根烟”说的就是老师因为某个事情与他谈了一天的话,可是由于朋友的一句话可能就给废掉了。如果孩子真的很服你这个家长的话,有什么理由不听你的话呢?为什么不听你的话呢?所以学习即便是苦的,但为了得到你的认可和肯定,他愿意付出!那为什么要背道而驰?是因为他不把你的话当回事!就这么简单!

个人的目标是自己选择的,家长的责任是培养具备选择个人目标的能力!给他嫉妒、狭隘,他会卑微、懦弱,给他溺爱,他会自私冷酷。期望他是科学家,请给他科学的思维,希望是音乐家,给他艺术和美而不只是冗长的练习。

教育是否有效率和时间无关,是行动和模范起作用。很多家长很累很辛苦,总是围着孩子转,你说是不是很烦?有时候一件小事情、一句话就实现了。

有位哲人说过:说起爱,就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不仅要给孩子爱,还要孩子学会爱!要让孩子爱你,你一定学会尊重孩子!要让孩子尊重你,你要懂得信任孩子。

我们家长在教育过程中的最大问题就是缺乏培养让孩子爱自己的有效行动。这样的行动任何才能有效果,有效率,取决于家长与孩子之间是否能够尊重,而获得尊重的办法就是信任!有了这些,再谈学习的问题见简单多了。

你的选择,别让孩子的路越走越窄


中国孩子人生中必经这样的一条路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这条路上还有或大或小的各种选择:选择哪所学校,选择哪个老师,选择着重文科还是看重理科。可就算考上好大学了,孩子就能找到好工作吗?

“重理轻文”害了谁?

所谓的“文理之争”似乎早已有之,动因在于高考制度。面对这支“主指挥棒”,很多家长和学校都选择了“重理”,即使大家都不屑于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这句老话。让孩子学好理科本身没有什么错,理科可以锻炼人的逻辑思维、归类思维、推理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学生都要将最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研究数理化。

有研究结果发现只有20%的人有理科方面的天赋,并于日后在这方面有所成就。与之对应的,也有20%的人在语言、文学、历史等文科方面有不错的天赋,但因长期处在一个“重理”的环境下,一方面,家长和老师认为他就应该将理科学好而不断地安排大量的补习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本身感觉自己总也学不好,严重影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到头来,这个学生本身的天赋和所长没有得到保护和发挥,而不擅长的学科却伤害了他的学习热情。

积累VS速成

如同语文、英语,同属语言,都不可能是一两日之功,必须是长期学习、积累而成。这似乎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愿意相信,理科更关乎一个人的成绩,甚至成败。因为从表面看起来,理科更容易“拉分”,是可以经过短期训练,迅速提高成绩的。但文科则相反,“补习了一两个月了,还看不到效果”,让很多家长更加坚信,把理科学好、考好,才能脱颖而出。

实际上,文科带给我们的是一种无形的素养。比如我们从小学到大的母语——语文,在日后工作中的讲话报告、开会学习、调查研究、分析判断都离不了它。而无论是有所成就的政治家、文学家,还是颇有造诣的数学家、天文家,几乎都有很高的人文素养。

英语学习也是如此,很多人只是将英语当成一门单独的学科来学习、研究。其实英语只是一个工具,能“用”,才是学好了英语。让孩子学英语,不能功利地将背了多少单词、考了多少分作为评价标准,而是要用英语敲开另一扇门,去了解更广阔的世界,理解多元的文化和价值评判。

就算我们有再多的现实压力,我们也不能武断地将孩子本应宽阔的人生道路一一封堵,成长是道多选题,莫让孩子越走越窄。

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1

送女儿上学,经常会碰到她的一个同学。

那个小姑娘太引人注目了,各式各样精美的衣服把她衬托的就像可爱的小公主。背的书包,头上的发卡都是名牌的,一看都价值不菲。

每次接送她的都是一个衣着非常朴素的女子,在小女孩光鲜亮丽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朴实,我一直以为是小姑娘家的保姆。

后来慢慢熟悉了,才知道,原来竟是小姑娘的妈妈。

这个妈妈说,她有两个孩子,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她没有上班,虽然不舍得对自己花钱,但是对孩子的投资毫不犹豫;

女儿琴棋书画都在学,儿子现在上中学了,刚给他报了个假期海外游学班。

“我觉得做父母的辛苦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从小过上最好、最幸福的生活。等他们长大后,我和她爸再慢慢享福。”有一次聊起来,这个妈妈这样说。

事事都是孩子优先,即使是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尘埃里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

孩子穿的光鲜亮丽,自己却衣着朴素,疏于打扮;

带孩子出门坚决打车,自己出门再冷再热也要倒公交;

孩子在家,荤素搭配,孩子不在家,泡包方便面,热热剩菜就是一顿饭;

花高价送孩子学舞蹈学钢琴,却不舍得给自己办张健身卡;

孩子在家像个少爷公主,自己却像个保姆.........

可是,这种辛苦,真的能够给孩子幸福吗?

2

说说我妈吧,和千千万万妈妈一样,为了孩子,做着默默无闻的供养。

你问她有多节省?她不化妆,也不买护肤品,剩饭从来舍不得倒。

她和我爸都有工作,我家经济条件不算太差。

但是,家里花钱从来都是紧着孩子,自己过的抠抠索索。

比如,小时候我和我弟喜欢吃三黄鸡,我妈从来都是只买半份,回来给我们吃,她和爸爸一点都舍不得吃。

你觉得我们会吃的很香?

不,每次我们吃着肉,他们就着咸菜啃馒头的时候,我心里都很内疚和不安。

所以,我很少主动提要求。

我经常在想,偶尔买一只三黄鸡,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吃,肯定不会对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多大影响;

或者哪怕就是半只三黄鸡,家里每个人都吃,即使是我和弟弟少吃几口,也会让我们踏实很多、快乐很多。

直到现在,我妈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的枷锁。给她的钱,她不舍得花,说要给我存着。

每次我一花钱,再想想我爸妈对自己的穷酸,像无形中背负了一套道德枷锁,感觉自己不孝至极,尽管我的钱是我一分分努力赚来的,可是花的仍是如此内疚和不安。

父母与孩子是一体的,如果父母承担所有的苦只为了给孩子乐,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愿意享受。

何况,这种全身心付出的爱里会有太多的控制,更多的期待,而这期待里面,还有害怕被辜负的脆弱。

所以如果我和弟弟有一点表现与父母的预期不那么相符时,我妈妈就会开始痛说家庭史,讲述她和我爸为我们的辛苦付出,这些给我和弟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

一个背负着整个家庭的辛苦,在负罪感中长大的孩子,哪会过的幸福?

3

再说说我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吧。

她订婚时我陪她买订婚衣服,五百块钱买了条裙子,男朋友说钱比较紧张,先不要买外套了,她二话不说就接受了,转身陪男友买了一套二千多元的西服,并且所有都是刷她的卡。

婚后,她像保姆似的承担起了家里的大小事务。

尤其是有孩子后,全面开启省钱模式,放弃了对生活品质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伺候着一家老小。

可一切辛苦并未换来老公和其他家人的尊重,经常言语中带着对她的轻视和不满。

虽然她经常会抱怨老公和女儿不知道心疼她,我们也劝她,“你得多爱自己一点才行。”

但是她仍是自我评价过低,觉得女人不就应该这样吗?并且缺乏改变和反抗的勇气。

而她的妈妈也是在家里全身心的付出,丝毫不考虑自己的人。

即使她以前对妈妈有些同情和轻视,但是自己成家后却走不出不知道怎么爱自己这个怪圈。

家庭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她,让她一定程度上也觉得女性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承担更多责任甚至被轻视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明显不对。

所以,若想让孩子在婚姻中快乐幸福,你就得让孩子看到你自尊自爱快乐幸福模样,让孩子明白婚姻、家庭生活的正常模式是平等相爱的,不存在理所当然的谁伺候谁,谁顺从谁。

4

多年前我表姐跟她女儿的对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她女儿特别喜欢表姐一个精致的手表,非常想要。

表姐蹲下来对她说:“宝贝,妈妈爱你。但是这个是妈妈的表,是妈妈努力工作,送给自己的礼物,我希望你也努力,长大后有能力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

表姐每年给她女儿买生日礼物的时候,都会给自己买一件。

因为表姐想让女儿知道,妈妈爱你,妈妈也爱自己。

表姐曾给女儿写过一段话:

“孩子,我愿意呵护你一生。但是你不是我生命的全部,因为你终将会长大,会有自己的世界,所以妈妈也不应因为你而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了你,我会比以前更加努力,但也绝不要亏待自己。”

在她女儿眼里,她是个积极努力的妈妈,所以她女儿也十分优秀,不仅学习好,而且懂礼貌,心灵手巧,爱助人。

去年她女儿参加工作了,送给表姐的礼物就是用工资买了一款昂贵的包包,她说:“我一定得非常努力,让自己优秀才行,不然,哪能买得起配的上我妈妈的礼物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你爱你的孩子,必须先学会爱你自己。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别人放弃了生活,放弃了宠爱自己的权利。

幸福是一种能力,它似乎可以传承,却永远无法给予。

而这种能力来自于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里,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里。

只有热爱生活、宠爱自己,你待人处事、优雅智慧才会无形中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在今后哪怕平凡的生活也能保持着感受幸福的能力。而这些远比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苦情戏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最好的爱就是和孩子一起快乐的成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不断提升自己。

不管孩子能够走得多高多远,你还能光彩熠熠和他站在一起的模样才会让他觉得更自豪和幸福。

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心”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省心,孩子也高兴。说一句“算了算了”“下不为例”,落得轻松。不必费很多口舌跟孩子讲道理,也不必费尽心思让他停止哭泣。“暂时满足他的要求,下次不由着他性子就行了。

”不少父母总是这么想,可往往事与愿违。在该拒绝孩子的时候“心慈手软”,孩子也就在这样的“妥协”中放任自己,甚至变本加厉。

你给他破例一次,他还会贪心第二次。而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最狠不下心的。等到第二次,说不定又一句“下不为例”就过去了,而忘记孩子已经无理要求两回了。人的欲望是没有止境的。让孩子尝到了一次甜头,学到了乖,后面就没有罢休的时候。

一些原则性的事情,不能答应,就是不能答应。比如孩子深更半夜要起来玩耍,要吃家里没有的东西,你必须让他明白,无论他怎么闹,这个无理的要求就是不能答应。

孩子“碰壁”了一次,知道耍赖也没有用,那么下次他也不会再如此了。对于过分的要求,没有“下不为例”可言。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

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

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无可乘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

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不予理睬

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

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

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父母的妥协与放任,也往往让孩子做事半途而废。

比如孩子练钢琴练到一半,就央求妈妈让他玩一会。本来妈妈不许的,但是经不住孩子软磨硬泡,只好说:“好吧,好吧,去玩一会,下次不许这样。”可是有了一次,下次他又故伎重演。最后父母也懒得去管。孩子也许就从此干脆不练琴了。

事事顺孩子的意,孩子就会认为父母会满足自己的一切要求,甚至认为父母是在怕自己。于是,他想怎样便怎样,父母也半推半就,更让他有恃无恐。

恶性循环下去,你就等着有一天他真正无视你的存在,不把你当一回事吧。趾高气扬惯了的他,处身社会的时候,如此自私和无理,又怎么去与人合作?

让孩子越玩越聪明的木质玩具


年龄段:0-6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视力有限,活动范围主要集中在床上。虽然他自己的操作能力还很弱,但他已能够通过视觉、听觉来了解这个世界。色泽艳丽、可发出特别声响的玩具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的是,这时候他的听力神经发育还不完善,玩具声响一定不能尖锐刺耳。哈壳响板

泡泡鱼沙槌

海洋动物造型,可以边敲击边让宝宝看。美丽的色彩、清脆的木击声,非常容易引起宝宝对色彩和声音的关注。可爱的蓝色泡泡鱼造型,晃动时会发出沙砾细碎的响声,轻轻在他小耳朵边晃晃吧,看看宝宝有没有转过头来?经常给宝宝一点听力练习,能让宝宝更聪明。

年龄段:7-12个月

这一时期的宝宝活动范围有所扩大,已经有基本的行动能力,他学坐、学爬,甚至开始学步,已经从发简单的单音到有意识地说话,喜欢敲敲打打,还喜欢把各种东西放入口中,以试探物体的感觉。这时候选择能锻炼他活动能力的玩具,有助他迈开人生第一步。但要注意挑选较大的玩具,以避免孩子将玩具或玩具部件吞入口中。

叮当积木车

似乎有点眼熟,像爸爸小时候玩的小板车,不同的是两端各有一个悦耳的响铃,车上还装着可以旋转的印有A、B、C、D字母和动物图案的小木块,让他在拖拖拉拉中学着辨认A、B、C和各种动物吧。

育儿心得: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育儿心得: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很多父母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全身心地付出,甚至牺牲了自己基本的需求,可是这样给孩子的爱,孩子真的会感到幸福吗?如果这份爱是牺牲父母自己换来的,孩子会感到压力和愧疚,甚至觉得被控制。所以说,我们需要做“自私”的父母,这种自私是尊重自己的需求和感受,当我们学会照顾好自己,我们才能更好地照顾孩子。

送女儿上学,经常会碰到她的一个同学。那个小姑娘太引人注目了,各式各样精美的衣服把她衬托得就像可爱的小公主。背的书包,头上的发卡都是名牌的,一看都价值不菲。

每次接送她的都是一个衣着非常朴素的女子,在小女孩光鲜亮丽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朴实,我一直以为是小姑娘家的保姆。后来慢慢熟悉了,才知道,原来竟是小姑娘的妈妈。

这个妈妈说,她有两个孩子,为了全心全意照顾孩子,没有上班,虽然不舍得对自己花钱,但是对孩子的投资毫不犹豫,女儿琴棋书画都在学,儿子现在上中学了,刚给他报了个假期海外游学班。“我觉得做父母的辛苦一点没关系,但是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让孩子从小过上最好、最幸福的生活。等他们长大后,我和她爸再慢慢享福。”有一次聊起来,这个妈妈这样说。

事事都是孩子优先,即使是把自己的生活水平降到尘埃里也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孩子穿得光鲜亮丽,自己却衣着朴素,疏于打扮;带孩子出门坚决打车,自己出门再冷再热也要倒公交;孩子在家,荤素搭配,孩子不在家,泡包方便面,热热剩菜就是一顿饭;花高价送孩子学舞蹈学钢琴,却不舍得给自己办张健身卡;孩子在家像个少爷公主,自己却像个保姆.........

可是,这种辛苦,真的能够给孩子幸福吗?

-02-

说说我妈吧,和千千万万妈妈一样,为了孩子,做着默默无闻的供养。你问她有多节省?她不化妆,也不买护肤品,剩饭从来舍不得倒。

她和我爸都有工作,我家经济条件不算太差。但是,家里花钱从来都是紧着孩子,自己过得抠抠索索。比如,小时候我和我弟喜欢吃三黄鸡,我妈从来都是只买半份,回来给我们吃,她和爸爸一点都舍不得吃。你觉得我们会吃得很香?不,每次我们吃着肉,他们就着咸菜啃馒头的时候,我心里都很内疚和不安。所以,我很少主动提要求。

我经常在想,偶尔买一只三黄鸡,一家人快快乐乐地吃,肯定不会对家庭生活质量造成多大影响,或者哪怕就是半只三黄鸡,家里每个人都吃,即使是我和弟弟少吃几口,也会让我们踏实很多、快乐很多。

直到现在,我妈的生活方式,也是我的枷锁。我给她的钱,她不舍得花,说要给我存着。每次我一花钱,再想想我爸妈对自己的穷酸,像无形中背负了一套道德枷锁,感觉自己不孝至极,尽管我的钱是我一分分努力赚来的,可是花得仍是如此内疚和不安。

父母与孩子是一体的,如果父母承担所有的苦只为了给孩子乐,相信大多数孩子都不会愿意享受。何况,这种全身心付出的爱里会有太多的控制,更多的期待,而这期待里面,还有害怕被辜负的脆弱。所以如果我和弟弟有一点表现与父母的预期不那么相符时,我妈妈就会开始痛说家庭史,讲述她和我爸为我们的辛苦付出,这些给我和弟弟带来巨大的成长压力。

一个背负着整个家庭的辛苦,在负罪感中长大的孩子,哪会过得幸福?

-03-

再说说我一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吧。她订婚时我陪她买订婚衣服,五百块钱买了条裙子,男朋友说钱比较紧张,先不要买外套了,她二话不说就接受了,转身陪男友买了一套二千多元的西服,并且所有都是刷她的卡。

婚后,她像保姆似的承担起了家里的大小事务。尤其是有孩子后,全面开启省钱模式,放弃了对生活品质和对生活情趣的追求,伺候着一家老小。可一切辛苦并未换来老公和其他家人的尊重,经常言语中带着对她的轻视和不满。

虽然她经常会抱怨老公和女儿不知道心疼她,我们也劝她,“你得多爱自己一点才行”,但是她仍是自我评价过低,觉得女人不就应该这样吗?并且缺乏改变和反抗的勇气。

而她的妈妈也是在家里全身心付出,丝毫不考虑自己的人。即使她以前对妈妈有些同情和轻视,但是自己成家后却走不出不知道怎么爱自己这个怪圈。

家庭生活方式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让她一定程度上也觉得女性的付出是理所当然,承担更多责任甚至被轻视的时候,并不觉得有什么明显不对。

所以,若想让孩子在婚姻中快乐幸福,你就得让孩子看到你自尊自爱快乐幸福模样,让孩子明白婚姻、家庭生活的正常模式是平等相爱的,不存在理所当然的谁伺候谁,谁顺从谁。

-04-

多年前我表姐跟她女儿的对话,一直让我印象深刻.

她女儿特别喜欢表姐一个精致的手表,非常想要。表姐蹲下来对她说:“宝贝,妈妈爱你。但是这个是妈妈的表,是妈妈努力工作,送给自己的礼物,我希望你也努力,长大后有能力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表姐每年给她女儿买生日礼物的时候,都会给自己买一件。因为表姐想让女儿知道,妈妈爱你,妈妈也爱自己。

表姐曾给女儿写过一段话:“孩子,我愿意呵护你一生。但是你不是我生命的全部,因为你终将会长大,会有自己的世界,所以妈妈也不应因为你而放弃自己的人生追求。为了你,我会比以前更加努力,但也绝不要亏待自己。”在她女儿眼里,她是个积极努力的妈妈,所以她女儿也十分优秀,不仅学习好,而且懂礼貌,心灵手巧,爱助人。

去年她女儿参加工作了,送给表姐的礼物就是用工资买了一款昂贵的包包,她说:“我一定得非常努力,让自己优秀才行,不然,哪能买得起配得上我妈妈的礼物呢?”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一本书,他每天都在翻阅和效仿。你爱你的孩子,必须先学会爱你自己。不管任何时候都不能为了别人放弃了生活,放弃了宠爱自己的权利。

幸福是一种能力,它似乎可以传承,却永远无法给予。而这种能力来自于我们从小到大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里,来自于日常生活的耳濡目染和言传身教里。

只有热爱生活、宠爱自己,你待人处事、优雅智慧才会无形中传染给孩子,让孩子在今后哪怕平凡的生活也能保持着感受幸福的能力。而这些远比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苦情戏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

最好的爱就是和孩子一起快乐地成长,随着孩子的成长也在不断提升自己。不管孩子能够走得多高多远,你还能光彩熠熠和他站在一起的模样才会让他觉得更自豪和幸福。

我们为何让孩子越活越郁闷?


有人问成功是什么,我觉得成功就是过上自己爱过的生活,同时心灵充实。富有并快乐是成功,清贫但充实也是成功。如果财富名声带来喜悦我们就去追求,如果闭门思考带来快乐就让我们独处。成功不是在别人眼里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而是在自己心中你是不是一个被自己承认的人。今天阳光灿烂,祝你心情愉快!

温家宝说:“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有些国家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中小学教师的待遇。”过去中小学有陶行知和朱自清这样的老师,现在很少了。总理说要提高老师待遇,很好,但除了待遇,中国老师更需要提高修养、学问和人品,成为孩子的好榜样。

碰到一个学生,自认为特有才华但找了几份工作都被拒掉了,我见了后感到他身上有一种气息让人不舒服,言语尖锐不留余地,神态孤高没有耐心,能感到他有点才气,但我也不敢用这样的人,有才华不受人欢迎就会怀才不遇,有才华受人欢迎才是真正的才华。语言温和不等于没有个性,外表温和不等于没有傲骨。

有朋友问读书,个人体会,书有三种读法,第一种泛读,也就是各式书籍广泛阅读,只会其意,不求甚解;第二种精读,有些你觉得很好的书可以认真多读几遍,比如林肯读莎士比亚的作品就读了好几遍;第三种背读,对于那些经典着作,要以背诵的态度去读,边读边理解边背,比如《老子》等。可惜我自己还没有认真读书。

有个家长在我的博客留言,转给大家看看:“我的儿子6岁了。写完作业他问我,你在干什么?我说,在看怎样教育小孩子的书,你呢?他没事正在吃黄瓜,我说帮我拿一个,他拿来后,我第一次说了‘谢谢’。他‘惊恐’地看了看我。我心里暖暖的,作为父亲应该这样。”

我们处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我们首先必须学会宽容,允许不同的思想和行为存在,拥有蔡元培“兼容并包”的胸怀;同时,我们还必须有自制力,因为我们思想和行为的自由是以不损害别人的自由为前提的,因此我们必须在充分尊重别人自由的前提下来思想和行动,应该是同一个世界,和平地拥有不同的梦想!

优美的结果多是在枯燥和痛苦中得来的:流利的英语,反复练习的过程十分枯燥;优美的芭蕾,演员的脚尖全部磨出血泡;迷人的体操,留在运动员身上的处处是伤;动听的旋律,当初不知拉断过多少琴弦;但是枯燥和痛苦本身并不能保证优美,最后的优美和出色是因为有坚韧的精神和一颗坚持的心。

拥有值钱的东西不如拥有值钱的才能。我有一个画家朋友,从来不存钱,需要钱时就画一幅画,画就变成了钱。他说:“人生最惬意的莫过于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为物质所累,还能用爱好换钱。”确实,你就算拥有金山也有可能丢失,但拥有才能走到哪里都能带着,别人可以偷取你的物质,但没法偷取你的才能。

郑板桥在去世前给孩子留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陶行知重复了这句话,把靠祖宗变成了靠父母。我在《赢在中国》节目点评时曾说:既靠天也靠地、还要靠自己。靠天靠地是利用资源,靠自己是主动奋斗,一个人能够利用资源,还能主动奋斗,离成功就不远了。

一棵树种在大花坛里,本来枝繁叶茂,慢慢却枯死了。怎么就死了呢?原来花坛是个封闭的水泥池,树长到一定程度根部不能深入泥土吸收养分,不能舒展成长,最后就郁闷而死了。很多家长培养孩子,就像种这树一样,限制孩子发展空间,结果孩子越活越郁闷。所以为了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给孩子足够自由的空间。

喜欢《你越吼,孩子越差劲!这样的方式才最简单有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简单的幼儿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你越满足孩子 他越不爱你 你越满足孩子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
    2021-04-20 阅读全文
  • 你的选择,别让孩子的路越走越窄 中国孩子人生中必经这样的一条路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这条路上还有或大或小的各种选择:选择哪所学校,选择哪个老师,选择着重文科还是看重理科。可就算考上好大学了,孩子就能找到好工作吗? “...
    2020-12-16 阅读全文
  • 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1 送女儿上学,经常会碰到她的一个同学。 那个小姑娘太引人注目了,各式各样精美的衣服把她衬托的就像可爱的小公主。背的书包,头上的发卡都是名牌的,一看都价值不菲。 每次接送她的都...
    2020-09-30 阅读全文
  • 美国孩子越独立,越安全 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通过这样日常的培养,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
    2021-09-03 阅读全文
  • 家长越“妥协”,孩子越“贪心”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
    2021-02-26 阅读全文

你越满足孩子他越不爱你 目标是责任心和爱心。采用的态度是尊重,实现的方法是信任。 有一次,有一对父母听说我对学生很有办法,便通过朋友找到我,希望我能帮助他们的孩子。首先我让家长对孩子做基本的介绍,家长...

2021-04-20 阅读全文

中国孩子人生中必经这样的一条路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这条路上还有或大或小的各种选择:选择哪所学校,选择哪个老师,选择着重文科还是看重理科。可就算考上好大学了,孩子就能找到好工作吗? “...

2020-12-16 阅读全文

妈妈越自私,孩子越幸福 1 送女儿上学,经常会碰到她的一个同学。 那个小姑娘太引人注目了,各式各样精美的衣服把她衬托的就像可爱的小公主。背的书包,头上的发卡都是名牌的,一看都价值不菲。 每次接送她的都...

2020-09-30 阅读全文

认识社会 认识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单位。父母在孩子开始懂事时就有意识地教他们识别自己家庭周围的环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单位等;通过这样日常的培养,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并且增加了孩子应付外...

2021-09-03 阅读全文

“算了,算了,不过,就只有今天,下不为例”。 “好了,别哭了,妈妈给你买去就是”。 “好吧,好吧,这次爸爸带你去玩,以后不许再这样耍赖哦”。 你是否也是这样的“好好父母”?“好好父母”的确容易做。自己...

2021-02-2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