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福二代,富二代,你的选择是哪个

发布时间:2021-01-11

大班教育笔记第二学期。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福二代,富二代,你的选择是哪个”,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在网上炫富,“富二代”这个字眼频繁的出现在我们眼前,甚至于有人喊出“我不是富二代,但我会努力让我的儿子成为富二代!”这样的话,但是我想问一下这些人,你知道什么才是富二代吗?

富二代,是指80年代出生、继承巨额家产的富家子女。富二代有知识成功型、艰苦奋斗型,这两类在富二代中是主体,也有纨绔子弟败家型,也有一小部分最后较为平庸。

那么,你们在高喊让孩子成为富二代的时候,心中所想的是哪种呢?

想必大多数人看到的只是那些人的财富,所以对于自己的要求也是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但是,他们忽略了自己可以提供给孩子最宝贵的财富。

当然,给孩子提供物质条件是应当的,毕竟钱能帮助我们享受爱与生活,可如果你把钱当成是万能的,那你首先就会失去爱与生活。

富二代本身不是贬义词,但现在太多的负面新闻硬生生让这个词成为了“败家子”的等同语。

我们多年的教育,致力于使青年能懂得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靠诚实、信用、勤劳去获取财富,证明自己的人生价值。少年强则中国强,而正确的财富观对于青年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富二代”的出现,使青少年的财富观发生了动摇和变化,他们已经不像父辈那样,靠勤劳、节俭和个人奋斗积累财富,然后合理消费。他们周围出现了一大批依靠继承财富的“新贵”,这对于心智不成熟的青少年构成巨大的心理冲击。

当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俗语,变成了今天“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的无奈感慨。

最严重的是目前“富二代”的炫富行为,使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偏移,认为财富是唯一值得追求甚至不择手段追求的东西,人生的价值变成了拥有别人羡慕的目光。“富二代”的奢侈品消费和享乐主义,对青少年产生了巨大的“示范作用”,从根本上动摇了青年的财富观。

对于孩子的物质需求,家长是有求必应,这一是出于溺爱的心理,二是物质方面的需求,看得见摸得着,容易引起家长的关注。而孩子精神上的需求,家长却常常忽视,这除却孩子不善于表达,主要就是家长的认识不足。不能及时满足孩子情感方面的需求,给予必要的精神抚慰,会给孩子带来心理的伤痛。

现实生活中,父母是倾情倾力地奉献,可孩子的感觉,却是父母对自己的精神需求日益冷淡。对于父母而言,无论家境是贫是富,都不忍心亏了孩子,都会尽最大努力去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为了孩子的成长进步,哪怕历尽艰辛都无怨无悔。但是,面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很多的家长却是漠然处之,甚至强行剥夺。

人活着需要一种精神作为支撑,否则有再多的物质满足,也会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孩子尚小,对精神的需求或许没有成年人强烈,但不等于他们没有精神需求,孩子需要父母的精神安慰,若孩子经常被父母冷落,无疑孩子会缺少快乐。也就是说物质上的满足并不能代替精神上的满足,而且相比物质,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对他的关注。

让孩子品行好的最有效办法,就是让他们生活在快乐中,而这种快乐是以孩子的需要为主,不以我们的意志去决定。

我们不必在孩子面前隐瞒对美好事物的欲望,也不必担心他陷入奢靡欲壑难填,因为一个从小各方面都被充分满足,并且见过世面的孩子,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要的是什么,会自然绽放出极具个性的灿烂人生,这就是物质享受积极的一面。

孩子值得拥有世间美好的一切,对孩子的教育其实和经济条件没太大关系,富人家也能养出独立的好孩子,穷人家也会溺爱出败家子。与其让孩子成为败家的“富二代”,不如让他做个快快乐乐的“福二代”!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富二代”成为特殊群体教育该如何下手?


我们学校所处的区经济发达,一些家族企业发展势头迅猛,有的甚至还上了福布斯富豪榜。上一辈开创的事业为下一辈创造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却没想到也为教育带来新的挑战。

去年我接手的班里有几个令老师感觉“棘手”的学生,调查下来发现,这几个学生都是我们常说的“富二代”、“富三代”。这些孩子从小在生活上养尊处优,被家人百般娇惯,到了学校更成了“特殊人群”。

“富家子弟”成校园特殊人群

H同学是个典型的“小富三代”,家族企业经营房地产。语文期末考试那天,他姗姗来迟,还一脸气呼呼的样子,把书包乱甩,故意搬动桌椅发出刺耳的声音。阅读卷只做了两题,他就趴在桌子上不做了。监考老师好心提醒他抓紧时间,他却冷冷地说:“不会做,没心情!”老师建议他不如先写作文,谁料到他竟像发飙了似地大声吼道:“我就是不写,怎么啦!”

事后,我找他谈话,问他怎么回事,他过了好一会儿才说:“我跟我妈怄气,她答应给我买新电脑,却说话不算话,我就要考个不及格来气气她!”我问他,你这样对待学习,有没有想过以后要干什么?他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书读不好没关系,长大我跟爷爷、爸爸做企业!”。这就难怪,他上学不带作业,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放学留他补作业,他这也不会那也不会,甚至告诉他答案,他都懒得抄。

F同学的家境也非常优越,父母忙于生意,他被全托在一家“安心班”,每两周才回家一次。有一回,老师布置写一篇题为《我当了XX以后》的作文,他开篇就写:“我最羡慕、最敬佩的就是我的爸爸、妈妈,他们的事业做得很大,当老板很有威信,公司里的员工个个对他们毕恭毕敬。我的最大愿望就是当像爸爸、妈妈那样的大老板,很威风,很有钱,很受人敬仰。当了老板以后,我要请人好好收拾那些曾经欺负过我的人,让他们全都到我的公司里来扫厕所……”

F同学的学习成绩也不敢恭维,留他订正作业,他会说:“老师,别留了,我累,你更累。再说了,学习这事,只要马马虎虎就可以了,不必太认真。”听听,这像是五年级小学生说的话吗?

H同学、F同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很显然是早期家庭教育出了问题,而随着孩子年龄增长,要想扭转局面,已是难上加难。现在家长把孩子推给学校,但要知道学校教育不是“灵丹妙药”,它需要家庭教育的协同配合。

家庭教育中父母“渎职”

细细观察校园中的“小富二代”、“小富三代”,会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的经历和特点。

这些孩子往往脾气大,性格暴烈。在家里,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而且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唯我独尊,我行我素,稍不如意就“火山大爆发”。到了学校,这种脾气也不见收敛,甚至变本加厉。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殷实,父母又都在“做大做强”企业上铆劲经营,在事业发展与孩子教育之间,他们常常会选择前者,然后给孩子选择一所当地一流的学校,再把孩子全托在“安心班”。因此,孩子家庭教育与家庭温暖严重缺失,尤其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时刻,家长这天然的监护人却“渎职”了。

可能是耳濡目染的缘故,这一拨学生骨子里对金钱的魅力有着直观的感受,认为家里有钱,什么事都可以搞定、摆平。而且他们内心往往有一个声音——我的爸爸、爷爷也没读过多少书,他们的生意依旧做得风生水起,我又何必那么辛苦呢?反正家里的一切都是我的!

这些学生的家庭教育方法也大多单一。对孩子的错误表现,家长常用的教育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暴风骤雨般地发泄,痛打一顿,希望借助“暴力”能够缓解恶习的蔓延;第二种做法是不痛不痒地批评数言,再“扣发”适当钱款,以示惩戒。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短视行为”,并没有多少震慑作用。

学校教育不能轻言放弃

学校无法选择教育对象,“小富二代、富三代”的教育难题已经出现,学校教育就必须面对,无法回避。

这些富家子女在家庭教育方面“营养不良”,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为家长补上重要一课,让他们懂得,家长是一份一辈子的事业。父亲要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阳刚之美,在思维、人格与情操上给孩子以引领;母亲要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从情智、情感等方面给孩子以示范。

而对于这些“特殊”学生,学校教育不能轻言放弃。老师要经常性地找他们谈心,可以是不经意的,非正式的。告诉孩子,父辈创造的财富是属于他们的光荣。我们要感谢父母为自己营造的良好环境,要以比常人更多的努力回馈父母。只有把人生的基础工程打扎实了,长大后才能接过父母的衣钵,将家族事业越做越大,更多地奉献社会。这才是长辈们最希望看到的。

对于这些特殊的教育对象,教师一定要有十足耐心,要像中医就诊那样望闻问切,寻找教育的“好方子”,不时调整匹配“药材”。教师要善于激励这部分学生,给他们多提供一些为班级服务的机会,让这些“富家子弟”有一种被信赖的温暖感。

“独二代”宝宝三大教养对策


特点一:4-2-1的家庭模式。

独二代宝宝的家庭模式一般都是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2人和1个宝宝。

从成长角度来讲,“独二代”的家庭关系更单一,他们不知道“舅舅”、“姑姑”为何物,也不知道“表哥”“表妹”。更没有机会在家庭获得与同龄人相处以及在同龄人和成年人之间周旋的经验,没有机会向兄弟姐妹学习和借鉴,即便是在青春期叛逆最需要的时候。

对策:早早让宝宝进入社交圈。不要老是把孩子关在家里,多多请社区里的孩子,邻居的孩子到家里做客,鼓励孩子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交朋友。平时在电视里,动画片里,看到小朋友有矛盾的情节,还可以和宝宝讨论,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

特点二:独生子女做父母,准备好了吗?

月月是一个半岁宝宝的妈妈,她半年前生下女儿,就把自己的父母接到北京帮自己带孩子。她常感到自己和女儿就是妈妈的两个孩子,基本上妈妈负责所有的照顾小婴儿的工作,而自己还是要经常出去约会、跳舞,回到家还要在妈妈面前撒娇一会儿,然后再逗一逗孩子,烦了就到一边去干自己的事。月月感到自己和孩子的关系怎么也不如自己的妈妈和孩子的关系,心里酸酸的,同时又觉得孩子是个负担,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策:不管是不是独生子女,既然做了父母就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做出父母应有的牺牲。如果妈妈觉得自己还没有准备好,可以在奶奶,外婆等的协助下,多和宝宝在一起,多与宝宝交流,自然就会多一份责任感和耐心。

特点三:社会压力越来越大。

一岁娃居然报名三个培训班,一年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年轻父母的追捧,一些包尿布的宝宝也在各展台间穿梭,课外教育正向低龄化发展。这些想象已经屡见不鲜。的确,当今的社会竞争越来越大,父母会对独二代宝宝有更高的期待,加之当今社会处在知识爆炸的年代,爸爸妈妈不免有拔苗助长的心态。

对策:让宝宝自由发展,切勿拔苗助长。也不要把自己的梦想寄托在宝宝身上。

隔代教育?独二代教育路在何方?


近年来,随着“4+2+1”家庭的出现,隔代抚养、过分溺爱、早期教育过度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忧虑。教育专家呼吁,独一代家长要改变对独二代的教育方式,避免走进误区。隔代抚养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每天早晨7时,现年54岁的王可欣坐公交车把小外孙送到幼儿园,下午4时又在幼儿园门口接小外孙回家。“没办法呀,他们小两口工作忙,交给我这个当姥姥的带,总比交给保姆强吧。”王可欣对记者说。据了解,独一代父母大多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一些人并且内心尚未成熟,无法适应为人父母的角色转换。“谁来带孩子”成了困扰他们的问题。于是,祖辈抚养第三代成为普遍现象。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大量独生子女已进入婚育年龄为人父母,由他们生育的第二代独生子女被称为“独二代”。据《中国妇女》杂志调查,超过70%的年轻父母“只生不养”,抚养孩子的重任全部由家中的老人承担。其中,孩子主要由爷爷奶奶照料的占42%,由姥姥姥爷照料的占30%,而由爸爸妈妈亲自抚养的孩子仅有不到两成。沈阳市南宁幼儿园的幼师刘丽梅告诉记者,之前幼儿园举办亲子活动日,130名小朋友里只有不到三成是由父母陪同的,其余全是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当天很多互动和游戏都不适合老年人参加,活动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刘老师认为,年轻父母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给老人。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独二代的性格养成做了大量调研。调研组负责人孙宏艳认为,70%的隔代抚养弱化了家庭教育功能。“如果父母不能在孩子6岁之前与之建立起亲密的亲子关系,将来极易导致孩子与父母关系疏远,甚至引发种种心理疾病。”孙宏艳提醒各位年轻父母一定要亲身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过度溺爱宠坏独二代“独二代成长中最大的问题是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沈阳市青少年心理辅导中心主任周咏梅表示。对于很多老人来说,养育孙子、孙女是他们主要的精神寄托,极易对孩子溺爱。“这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孩子会变得任性、贪婪、自以为是,甚至小小年纪就学会了推卸责任。”周咏梅认为,家长的过度爱护,造成孩子事事依赖家长,对孩子的发展尤为不利。一位家长害怕孩子会摔跤,从小就不许他跑步,结果沈阳市一名三年级学生至今连快走都不会。“从儿童心理学角度来讲,孩子是愿意自己去尝试的,他们会在尝试中得到快乐。同时,从失败到成功的过程有利于孩子产生成就感、提升抗挫折能力。把属于孩子的世界还给孩子,不要以保护的名义剥夺孩子快乐的权利。”周咏梅呼吁家长一定要学会放手,给孩子自己成长的机会。重智轻德 过早教育适得其反“要给孩子最好的条件,让他接受最好的教育,送到最好的幼儿园。”市民李斌和妻子都是工薪阶层,小区里就有幼儿园,可以让孩子就近入托。可李斌硬是把孩子送到私立国际双语幼儿园。一个月托费要6000元,再加上周末的补习班,每月开支不小。“我们大人吃点苦没啥,不能让孩子从小就比别人差。”据了解,独一代父母接受教育的程度较高,他们更注重对孩子的知识灌输和物质满足,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抱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家长带着孩子奔走于各种早教班之间。很多孩子不仅要学习英语、书法,还要学习钢琴、绘画等,动辄近万元的“高价早教”受到众多年轻父母的追捧。与过度智力开发的现状相比,家长对于孩子的德行教育则不那么重视。上海市妇联对1054名未成年人的家长进行了调查,当被问及“在家庭教育中,您在下列哪方面下工夫最多?”时,有80%的家长首选“智力开发和知识教育”,高于“身体素质培养”的64%和“道德品质和做人的教育”的54%。周咏梅对于过早教育的现状表示焦虑,“0-6岁是孩子行为习惯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家长在这个阶段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孩子的意愿得不到尊重,经常处于被指责的状态,对孩子内心的伤害非常大。”周咏梅认为,家长应该掌握孩子在每个年龄段发展的普遍规律,给孩子充分的空间,才能让孩子健康、全面发展。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专家还建议,独一代家长可以尝试转换角色,采取平等的态度,成为孩子的朋友。比如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最好要蹲下来,让孩子学习协助完成简单的家务等,而不是对孩子一味地迁就或责备。另外,家长可以联合几个家庭为孩子组成小型社交圈,经常带孩子去游乐场等儿童较多的场所,避免孩子出现性格孤僻和与同伴交往缺失等问题。

“独二代”普遍存在的10个小问题


步入21世纪,第一代独生子女渐为人父母,于是,“独二代”便产生了。伴随独二代的成长,诸多问题呈现出来。从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据我们调查,目前这些孩子较普遍的存在着10个“小”问题。如果不尽快解决,若干年后,必将发展成为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大”问题!

“小懒虫”:过着“一主二仆”的闲适生活

独二代孩子不仅很少做简单家务劳动,每天从事劳动的时间也非常短暂。最近调查发现:0分钟的占9.7%;1~10分钟的占47.3%;11~20分钟的占27.2%,21~30分钟的占11.9%;31~60分钟的2.8%,1小时以上的仅1.1%。孩子每日的平均劳动时间仅11.32分钟。20世纪90年代初相关机构就出过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美国孩子每天劳动时间为1.2小时,韩国0.7小时,英国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仅为0.2小时,即12分钟!

可见,我国城市儿童平均每天的劳动时间远远低于其他国家的孩子。高中学生早晨起床不叠被子的占30%,起来一掀被窝就走,快上大学了还得家长给叠被子。小学生就更严重了,早晨起床伸一只胳膊,等着妈妈给穿衣服,等妈妈给穿完后把妈妈推一边去,“您完成任务了”,另一只袖子得爸爸给穿,一件衣服俩人穿,这叫“一主二仆”。

面对这种情况,生硬指使孩子干活效果也不会好,不如游戏一般地搞个“家务劳动承包制”,让孩子分担家庭一部分家务劳动。

“小霸王”:父母长辈对其处于服从地位

过去,在家里说话最有权威的是家长;现在,不少家里说话最顶事的是孩子,有的孩子甚至达到说一不二的程度。

山东省少年管教所的李康熙对在押的188名未成年独生子女犯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多数独生子女犯原来在家庭中是“小皇帝”,长期生活在“大家围着转”的家庭环境里,家庭经济状况普遍较好,父母长辈对其大多处于服从地位,千方百计地满足他们的各种愿望和要求,结果使其逐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为所欲为,十分任性、自私、贪婪和霸道。他们只注重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吃得好、穿得好、用得好、玩得好,却较少顾及甚至不顾及他人利益,其中最为显著的是不太注重名誉,而崇尚金钱,追求自身利益,追求高消费,争强好胜而缺乏进取精神,甚至为了达到目的而不择手段。

要改变这种现状,做父母的就必须学会把“溺爱”变成“逆爱”,绝不再处处顺着孩子。

“小馋猫”:有好吃的非吃到嘴里不可

不少孩子特别馋,电视广告里有什么好吃的就非得吃到嘴里不可,当然家长也舍得给买,坏习惯就这么惯下了。

杭州教育部门的调查显示,有72%的小学生对零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有62.7%的学生“经常吃零食”,有50%的人认为吃零食比吃饭“有味道”“离不开零食”。据卫生学家讲:“吃四条腿的不如吃两条腿的;吃两条腿的不如吃一条腿的;吃一条腿的不如吃没腿的。”四条腿的指猪、牛、羊等,两条腿的指鸡、鸭、鹅,一条腿的指磨菇,没腿的指鱼、蛋、奶和豆制品。他们说,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最不好,孩子的饮食应是:“一把蔬菜一把豆,一个鸡蛋加点肉。”现在,不少孩子厌食、偏食,其主要原因是平时吃零食吃太多了,到正经吃饭时,当然不爱吃了。

解决这个问题倒也不难,关键是父母要下定决心,对孩子的饮食强制定时定量,对零食进行把关。

“小犟牛”:不高兴敢把饭碗摔地上

不少孩子一犯起牛脾气来,十匹马都拉不动。一不高兴就敢把饭碗摔到地上。据调查,不同程度任性的孩子占62%,有些孩子任性得想怎样就非得怎样,谁说也不行。不少家长面对“小犟牛”束手无策。

为什么现在任性孩子这么多?一句话,从小惯的。

家长退一步,孩子便进一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原则问题上家长一定不要妥协。如果我们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暴露的哪怕点滴不良习惯容忍迁就,不加指正,他的性格往往会向不良方向发展。这样的孩子,在与他人交往的时候,容易碰钉子、不顺心,有的人因此形成了心理疾病,如忧郁、偏执、狂躁。他们偏要那些不可能得到的东西,从而处处遇到抵触、障碍、困难和痛苦。成天啼哭,成天不服管教,成天发脾气,他们的日子就是在哭泣和牢骚中度过的。像这样的人是很幸福的吗?

除了以上这四个“小”问题以外,还有几个“小”问题也很严重,如:

“小依赖”。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什么都依赖家长,连学习都依赖家长。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认为,当代少年儿童在做人的基本态度方面不够勇敢,缺少自己的主见。这和孩子缺乏独立性、喜欢依赖他人有很大关系。

“小散漫”。不少孩子散散漫漫,无组织无纪律,上课随便说话,玩东西,做小动作。这便要求当老师的,要严格要求、从严训练。

“小野蛮”。有些孩子行为野蛮,对人吐口水、骂人脏话;破坏公物、抢别人东西;随地吐痰,乱扔杂物;给老师同学起外号;闯红灯、横穿马路不走人行道;在餐厅高声说笑;在剧场有连喊带叫、吹口哨、鼓倒掌等不文明行为。对孩子的这种野蛮行为,无论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严肃及时地予以纠正!

“小磨蹭”。不少孩子干事磨磨蹭蹭,吃饭第一个上桌子的是孩子,最后一个吃完的还是他,穿衣服磨,写字磨,干什么都磨,磨得家长直起急。家长连喊带叫,“快点!”可孩子还是慢条斯理,一点儿不着急。要教会孩子合理分配时间,且制定“奖快罚慢”的措施。

“小马虎”。不少孩子干事马马虎虎,能凑合就凑合,明明是“+”号抄成“×”,明明是“b”写成“p”,这样的孩子也很多。可以给孩子搞个“错题集”,逐步纠正。

“小攀比”。调查中,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是:乱花钱、多花钱;比名牌,盲目追求高消费,攀比、炫耀。送礼一送就是上百元,你送我一块手表,我送你一双旅游鞋。请客必要上饭店,今天你请我,明天我请你。就怕“低人一等”了。

除了这10个“小”问题以外,孩子还有一些问题,如学习不刻苦、不专心;不孝敬长辈等等。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在于道德教育,而道德教育的关键是习惯培养。小习惯决定大未来,我们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让良好习惯成就孩子的美好人生。

这样的妈妈,可以富三代


各位宝妈们,你们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是怎么做的呢?你们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妈妈呢?你们有没有想过,到底什么样的状态才是一位母亲应该有的呢?下面我们来看这样的一个故事吧!

第一次参加家长会

幼儿园的老师说:“你的儿子有多动症,在板凳上连三分钟都坐不了,你最好带他去医院去看看。”

回家的路上,儿子问妈妈,老师都说了些什么,她鼻子一酸,差点流下泪来,因为全班30位小朋友,只有她的儿子表现最差,惟有对他,老师表现出不屑。

然而她还是告诉她的儿子:“老师表扬你了,说宝宝原来在板凳上坐不了一分钟,现在能坐三分钟了。

其他的妈妈都非常羡慕你的妈妈,因为全班只有宝宝进步了。”那天晚上,她儿子破天荒吃了两碗米饭,并且没让她喂。

儿子上小学了

家长会上,老师说:“全班50名同学,这次数学考试,你儿子排在第40名,我们怀疑他智力上有些障碍,你最好能带他去医院查一查。”走出教室,她流下了泪。

然而,当她回到家里,却对坐在桌前的儿子说:“老师对你充满了信心。他说了,你并不是个笨孩子,只要能细心些,会超过你的同桌,这次你的同桌排在第21名。”

说这些话时,她发现,儿子黯然的眼神一下子充满了光亮,沮丧的脸上一下子舒展开来。

她甚至发现,从这以后,儿子温顺得让她吃惊,好像长大了许多。第二天上学时,去得比平时都要早。

初中又一次家长会

她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的名字总是在差生的行列中被点到。

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家长会结束,都没听到她儿子的名字。她有些不习惯,临别前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听了这话,她惊喜地走出校门,此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走在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重点高中。”

高中毕业了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第一批大学录取通知书下达时,学校打电话让她儿子到学校去一趟。她有一种预感,她儿子被第一批重点大学录取了,因为在报考时,她对儿子说过,相信他能考取重点大学。

儿子从学校回来,把一封清华大学招生办公室的特快专递交到她手里,突然,就转身跑到自己的房间里大哭起来,儿子边哭边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听了这话,她悲喜交加,再也按捺不住十几年来凝聚在心中的泪水,任它流下,打在她手中的信封上……

愿每个父母都能成为孩子人生中的良师益友,

孩子成长的路上,

我们与您一路相随!

美国网络新生代中最大群体是幼儿


美国教育部本月初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乍看起来似乎与人们的想像相去甚远:网络新生代中人数最多的群体,居然是可能连识字数数都还不太灵光的托儿所里的小孩子们。

但统计数字足以证明这一结论的可信度:在美国的托儿所中,大约有23%的孩子上网。这一比率意味着,托儿所里每4个孩子中,就有一位掌握了甚至连部分成年人还未学会的上网的本领。

上网比率23%

根据教育部的这份调查报告,构成这一“网络新生代中人数最多的群体”的托儿所幼儿,年龄在3至5岁之间,上网者比率在23%上下。

如果把年龄略大、在学前班就读的孩子也算在内,上网者比率还要高,大约是32%。

报告说,无论是在托儿所还是在回到家里,幼儿上网通常是为了参与互动游戏,以及浏览教他们识字、数数、以及儿歌的动画网站。

“幼儿通常分辨不清现实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区别。更何况他们生在一个网络无处不在的时代,所以理所当然视网络为生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育部内负责技术事务的官员苏珊·帕特里克这样解释孩子们对网络如此“感冒”的原因。

不过,虽然有些孩子上起网来比大人还要熟练,但报告指出,“对于大多数孩子而言,基本上是在大人指导下上网”。

这一论断得到了作家弗朗西斯·亚历山大的认同。“学龄前儿童上网时通常有大人帮忙,”她说。

亚历山大对幼儿上网现象进行过专门研究,曾出版过一本“幼儿上网指南”。

最爱网上发邮件

正是看准了幼儿上网商机无限,不少出版公司和网站纷纷开辟专为幼儿设计的特色网站。

比如,著名儿童读物出版公司“斯科拉斯蒂克出版社”就在自己的网站上为幼儿开设了专区。幼儿在这里不仅可以学习阅读和写作,还可以和童话故事“大红狗克利福德”中的小动物们玩互动游戏。

目前,美国国内仅专为学龄前儿童开设的教育网站就有几十个之多。这些网站以“以教为本,寓教于乐”为宗旨,很受孩子们欢迎。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芝麻街”和“巴尼和它的朋友们”。

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写信是幼儿在网上最喜欢做的事情之一。

“每个人都喜欢收到别人的来信,小孩子也如此。加上他们特别没有耐心,所以在网上给奶奶发信后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受到回信,这会让他们乐疯了。何况,听到奶奶在信的开头写到‘我收到了你的来信,’可以给孩子一种他们最希望得到的认同感,”亚历山大如此分析。

玩转电脑高手多

除了能够熟练上网,现在把电脑玩得倍儿溜的幼儿越来越常见。

教育部的报告表明,托儿所中有三分之二的孩子会操作电脑。如果再算上学前班的孩子,比率更高,达80%。

报告以位于华盛顿的“阿诺德&波特儿童中心”为例,描述了年纪在4到5岁的孩子在这里玩转电脑的场面。

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一台电脑,学习如何通过电脑解决问题、同时锻炼手和眼睛的协调性。

在中心负责人萨利·埃塔利看来,电脑在教给孩子们技能的同时,还可以塑造孩子们的性格。

“即便身为成年人,我们不是也经常在鼓捣电脑时畏手畏脚,怕把电脑搞坏了,怕按错了哪个键把资料全丢了,埃塔利解释说,“现在,孩子们在学习电脑的过程中,可以学到敢于冒险的精神,并且会变得更加愿意接受挑战。而和同伴一同学习使用电脑,还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也有潜在危险

统计数字显示,目前全美几乎每座学校都可以上网,平均每5个学生就拥有一台电脑。一些学生玩起电脑来甚至比老师还要在行,而且这样的学生高手越来越多。

供职教育部的帕特里克说曾有一位高中生对她说过这样的话:“你们那一代是伴随着音乐长大的,而我们这一代是伴随着电脑长大的。”

但在教育家眼中,如此便捷的上网条件却未必全是好事。他们警告学校除了要避免让学生在网上看到不适宜他们看到的东西,还要注意网上教育的进度一定要和孩子心智发展的阶段相一致。

专家认为,后一点同样适用于托儿所里的幼儿,但却往往被疏忽掉了。

“幼儿在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方面有着无穷的能量,从积极的角度讲,电脑是很好的帮手,”美国全国幼儿教育协会执行理事马克·金斯贝格警告说,“但把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放在电脑前也有潜在的危险。如果网上的教学内容需要他们暂时还没有掌握的绘画或者识字技能才能完成,将会让孩子产生紧张、恐惧和厌学的心理。”

家园共育《福二代,富二代,你的选择是哪个》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大班教育笔记第二学期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
    2020-09-29 阅读全文
  • “独二代”宝宝三大教养对策 特点一:4-2-1的家庭模式。 独二代宝宝的家庭模式一般都是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2人和1个宝宝。 从成长角度来讲,“独二代”的家庭关系更单一,他们不知道“舅舅”、“姑姑”为何物,也不知道...
    2021-04-03 阅读全文
  • 隔代教育?独二代教育路在何方? 近年来,随着“4+2+1”家庭的出现,隔代抚养、过分溺爱、早期教育过度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忧虑。教育专家呼吁,独一代家长要改变对独二代的教育方式,避免走进误区。隔代抚养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每天...
    2021-03-01 阅读全文
  • “独二代”普遍存在的10个小问题 步入21世纪,第一代独生子女渐为人父母,于是,“独二代”便产生了。伴随独二代的成长,诸多问题呈现出来。从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据我们调查,目前这些孩子较普遍的存在着10个“小”问题。如果不尽快...
    2021-04-03 阅读全文
  • “独二代”入园面临适应问题 幼儿园该怎么教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陆续到入园年龄了,幼儿园该怎么教?”近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在“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幼教专场研讨时,向500多位幼儿园老师提出了这个眼下冒出来的新问题。 “独二代”面临适应...
    2021-05-05 阅读全文

如何对"富二代"进行家庭教育 第一是平等,父母分配食品,4个孩子无论大小,每人都是一个样的一份,几乎不近人情,难怪我的朋友觉得奇怪。第二是财产观,每个孩子分得一份,那就是属于他的。如何支配这份财产是他...

2020-09-29 阅读全文

特点一:4-2-1的家庭模式。 独二代宝宝的家庭模式一般都是4个老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父母2人和1个宝宝。 从成长角度来讲,“独二代”的家庭关系更单一,他们不知道“舅舅”、“姑姑”为何物,也不知道...

2021-04-03 阅读全文

近年来,随着“4+2+1”家庭的出现,隔代抚养、过分溺爱、早期教育过度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忧虑。教育专家呼吁,独一代家长要改变对独二代的教育方式,避免走进误区。隔代抚养弱化了家庭的教育功能每天...

2021-03-01 阅读全文

步入21世纪,第一代独生子女渐为人父母,于是,“独二代”便产生了。伴随独二代的成长,诸多问题呈现出来。从家庭教育和生活习惯的角度出发,据我们调查,目前这些孩子较普遍的存在着10个“小”问题。如果不尽快...

2021-04-03 阅读全文

“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独生子女陆续到入园年龄了,幼儿园该怎么教?”近日,省教育厅副厅长张绪培在“浙江特级教师大讲台”幼教专场研讨时,向500多位幼儿园老师提出了这个眼下冒出来的新问题。 “独二代”面临适应...

2021-05-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