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教育心得:为什么孩子爱看天线宝宝

发布时间:2020-12-14

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要同家长多交流沟通,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家长可以在哪些方面帮助到教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教育心得:为什么孩子爱看天线宝宝”,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整理了教育心得:为什么孩子爱看天线宝宝,希望对爸爸妈妈正确教育孩子,指引宝贝健康发展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很多儿童爱看动画片,这是很自然,很正常的事。《天线宝宝》就是孩子比较喜爱的动画片之一。作为家长,我们应该理解孩子们的喜好。那么,孩子们为什么爱看动画片呢?我个人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在动画世界里,孩子们实现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实现的梦想,弥补了现实生活的缺憾。

孩子为何喜欢天线宝宝? 孩子喜欢天线宝宝是人类最本质的属性在左右,幼稚才是人类在自然中真实的状态。像牛顿、爱因斯坦、霍金等大科学家,他们的成就不是因为书读得多,而是他们保持着敏感的知觉能力和对事物盎然的兴趣。听说在制作天线宝宝的时候,编剧、导演等就是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制作的。 孩子的世界是不能用成人的眼观看问题,只有我们了解了,才能通过交流去理解别人。在人的关系层面,对别人的想象或认识是从自我的经历、体验、思维方式、审美、价值系统等内心积累中去提取的。为什么科幻片中外星人的形象可以千变万化,原因正好是人类经验中没有,构图的想象除眼睛外一切都可以天马行空。 天线宝宝是孩子的专属,主要原因是语言是孩子气的,故事情节也是孩子气的。孩子喜欢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知道这一点,聪明的父母会用孩子理解的幼稚化的声音和表情去与孩子交流,这样的交流会促进孩子的心智发展。而另一些父母恰巧相反,他们用成人的语言和姿态面对孩子,过多引导孩子,甚至逼迫孩子快速发展语言来迎合亲子交流。 如果父母真的这样做,孩子小的时候看起来似乎会比别的孩子“聪明”一些,但长远地考虑观察会发现孩子的智力多半不如别人。知识阶层不高的父母喜欢幼小孩子呈现出智力的聪明,无意识会鼓励孩子成人化,这是一种内心的补偿机制所致。高知识阶层的父母往往更愿意接受孩子按照自然的方式缓慢成长,但结果是后者的孩子要比前者聪明。 2岁以前的宝宝生活中心是自己,认为世界事物都是围绕着自己活动。研究天才人群你会发现,这一群人早期语言能力都不太好。正因为没有语言的限制,他们对世界感觉系统维持着高度的敏锐。真正的智力是人类对存在的知觉能力,不是学到的科学与知识。人的知觉是一种思维、分析、学习、模仿、创新的综合能力。因此,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鼓励他们对自然的兴趣,愿意自己去探索新鲜事物是很重要的。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就不要让孩子接触大人的影视作品,语言等。现在的孩子很容易早熟就是父母没有看管好的结果,孩子童真的能力就这样被磨损殆尽。要让孩子智力聪明,让2岁以下的孩子心智处在一种直觉的、丰富的、没有归类、没有定义的幼稚世界里是重要的方法之一。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孩子不爱看书是为什么


导读: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

1、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一个父母从不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爱上阅读”。

有人曾在两所家长来源差异较大的小学进行调查,a小学的家长大多来自高校,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阅读和写作;b小学的家长大多为普通工人和售货员,其在家中有大量时间用于看电视、打麻将、聊天。结果发现:a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行为的时间也较早,且认为阅读和书写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b小学的孩子发生自发阅读和书写的时间则较晚,且不将阅读和书写当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于是,研究者要求b小学实验组的家长每天在家中进行20分钟的阅读,阅读内容可以是报纸,也可以是任何书籍,要求是必须在孩子面前进行,且阅读时要表现出专注和愉悦。坚持了几个月之后,b小学实验组的学生自发阅读行为明显增加,且开始认为阅读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其家长也认为,孩子最近的学习态度和成绩有所提高。

我们希望孩子表现出怎样的行为,我们就应该先做出怎样的行为。

2、没有适当的早期读物

有些家长说,我们很爱读书,家中也为孩子买了很多书,为什么孩子还是不爱看书呢?这时,我们需要来检视一下:家长到底为孩子买了什么书?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会对不同的图书感兴趣,但在6岁以前,孩子不认字或者认字不多的时候,绘本无疑是最佳的阅读启蒙选择,而绘本的主题却是需要家长认真去思考和选择的。讲大道理的,过于玄幻的,充斥暴力内容的都不是好的读本,而自然清新的,画面美好的,主题贴近孩子生活的,有着丰富和合理想象的,展现真善美的,充满智慧的幽默的,才是真正优秀的绘本。

其实,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如果觉得还不能确认,最好的办法就是带孩子去图书馆,在那里先试读,然后把孩子爱不释手的书买回家。这样既经济又实惠,避免了没必要的浪费。

3、没有适当的亲子阅读指导

有了适合孩子的图书,接下来就是家长怎么和孩子一起读的问题了。

总的来说,就是通过一些技巧,帮助孩子从依赖阅读经由分享阅读过渡到独立阅读。而这个过程中,由于孩子从被动的听,到主动的参与,其阅读的过程也从一个接受的过程变成一个类似于游戏的建构的过程,因此,孩子就可以积极地参与其中了。

4、没有适当的亲子阅读环境

还有一些家长,钱舍得花,家中藏书何止过千,书桌书椅书橱书柜一应俱全,可孩子还是不喜欢读书。究其原因,竟然是“钱多惹的祸”。

每次说到亲子阅读环境,大家总是想到安静的书房、柔和的灯光、高矮适度的书桌、亲昵的亲子关系等等,没错,这些都是必要的环境,但减少不必要的外部刺激,在有限的范围内选取,阶段性地提供新鲜材料也是非常重要的环境,这比过分充足的、让孩子难以选择的、迷乱的环境更好。

好的亲子阅读环境应该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家长精心选择的图书;

◎阶段性的投放(孩子充分阅读了一本或几本之后,再给予新的图书,每次给予的图书在内容、难度、写作手法上有一定的关联,让孩子能越读越有兴趣);

◎充足的陪伴和指导;

◎松弛温馨的氛围(没有立竿见影的教育,急功近利的后果往往是欲速则不达)。

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


导读: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这也解释了儿童为什么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的原因。

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他们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近日,我国科学家解开了相关的秘密。儿童在观看卡通片中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韩世辉教授等研究人员以10名10岁左右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名男孩和5名女孩。

研究人员让10名儿童观看了真人电影片断和《变形金刚》等动画片片断,然后通过功能磁共振成像测量这些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时的大脑激活情况,结果发现,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都会被激活。

此前,国外科学家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看真人电影时,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大脑内侧前额叶不会被激活。

韩世辉等研究人员由此得出结论,10岁左右的儿童观看卡通片中的虚拟人造角色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可以被自动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这也解释了儿童为什么对于卡通片有着浓厚兴趣的原因。

韩世辉表示,该研究结果提示,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人造角色。这一研究结果对于帮助我们理解儿童与成年人在自动地区分真实与虚拟角色的认知与神经机制方面有重要的意义。

育儿心得:孩子为什么会哭?


育儿心得:孩子为什么会哭?

孩子为什么会哭?实际上,孩子的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

强行制止孩子哭有害无益

快乐教育、快乐生活是家长和孩子的理想状态。有的家长说,我很难长期做到。其实,偶尔为之就很好,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画面永远定格在孩子的心中,这些将给孩子留下美好的回忆。我所说的任何一种方式都不是要你每天都这样做,或者一定要做得很完美,那不可能,但是你必须有这种意识,知道这样做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好处,该做的时候就要做。

孩子的成长需要快乐和轻松,但实际上,令父母揪心的是孩子的哭声,从一出生哭声就陪伴着孩子。今天为这个哭,明天为那个哭,很多父母最怕听到孩子的哭声,孩子一哭就慌了。怎么才能让他不哭,让他只有笑声而没有哭声?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孩子哭没错,家长的认识有误区。

很多父母一见孩子哭了,第一反应是制止孩子哭,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的无理要求,目的只有一个,让孩子别哭。可是哭有那么可怕吗?有谁听说过孩子哭一哭会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吗?没有。孩子哭没那么可怕,他从一出生就哭,哭是他正常的一种情绪发泄。哭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有时候我们成人也要哭一哭来缓解情绪和压力。哭与笑一样,是人的两种不同情绪。为什么他笑的时候你不去制止而哭的时候要去制止呢?你要明白,孩子哭不可怕,别慌,别着急,让他哭一下,舒缓一下情绪,再来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要了解孩子为什么哭。举个例子,孩子要去爬阳台,这是很危险的,有可能掉下去没命。父母的理智在警告,绝不能纵容孩子的这种行为,一定要制止。但对孩子来说,他想爬阳台,那是他的一种好奇心,这种欲望驱使他根本不去想危险不危险。父母的制止扼杀了孩子的这种欲望,孩子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形成冲突,孩子哭了。

认识这一点很重要,孩子无理的哭几乎都是因为孩子不合理的欲望与父母的理智产生冲突,孩子认为父母有意阻止他,所以用哭来抗议,来发泄不满。这就是大部分孩子哭的原因,比如他要去玩很容易摔碎的贵重物品,他要吃一些不能吃的东西,他要得到他不该得到的东西,等等。家长认为,这是孩子的非理性欲望,有责任去纠正他。

孩子因为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了不满,有了压抑,有了痛苦,就哭了。父母怎么办?有的父母慌了,第一反应就是不让他哭。其实没必要,哭一两声没什么大不了,练练嗓子而已。让他哭,让他发泄一下坏情绪。我们成人事业不顺感情不和的时候也要哭几回,孩子比你更没理智,怎么能不让哭呢?不能剥夺孩子哭的权利。你要认识到,孩子也是个人,孩子的成长过程会有不断的非理性欲望冒出来,这是他的天性,这些非理性欲望会不断地被压制,所以他必须承受欲望得不到满足的痛苦。他通过哭一两声,哭出高潮,先把不满发泄出去。

找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孩子哭过后,父母的理性教育就可以开始了。为什么要等他哭完呢?假如我们要去说服某个人,千万不要在他气头上去说,没用的,那时候他处于情绪高峰,听不进去任何话。必须等他气消了,心平气和的时候再跟他讲道理。孩子也一样,必须等哭的高潮过去。有的父母看孩子哭兴正浓,慌了,赶紧做工作,结果事倍功半。再加上处理方法不当,这时候有什么要求都答应他,反而被孩子抓住了弱点,以后想要什么就用哭来吓唬你,哭成为了孩子的杀手锏。

所以让他哭,必须等他哭的高潮过去后,能听进一些话的时候,再开始跟孩子讲道理。像前面孩子爬阳台的例子,父母可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说:“这阳台你爬上去,会摔下去的,你摔坏了爸爸妈妈怎么办?以后不要爬了,爸爸妈妈也不敢爬。”用孩子能听懂的方式讲,不管孩子能听进去多少,甚至当耳边风,你也要这么讲,讲多了,他总能听进去一些。你坚持这样做,让他习惯你的方式,他就明白他哭完之后,你就要跟他讲道理了,他知道这个道理的重要性,就能把道理当回事。

对待孩子的哭,有的父母采取软的办法(答应他无理要求),有的父母采取硬的办法(使用暴力),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以理服人,才是王道。在实际中你可以灵活运用,比如说在他接受道理之后加一点奖励等。

说到这里,你可能会明白,现在让孩子哭一下,是为了让他以后少哭。你想找到一下子制止他哭泣的做法,只会导致他以后更经常地哭,以哭来要挟和耍赖。

因此对孩子的这类问题,我们最好不要针对问题的表面去纠正,而是要针对问题的根源来矫正。孩子正在成长中,习惯几日一变,性格几日一变,如果父母只看问题的表面,慌了手脚,头痛治头,脚痛治脚,天天都处于忙乱和烦躁中,愁眉苦脸,心力交瘁,哪还有精力来教育孩子呢?

宝宝为什么哭?


宝宝的哭声你听懂了吗?

婴儿的啼哭除了代表着眼泪、声音、情绪等等,难道还有其他的含意吗?如果有一种宝贝哭声转换器,你会需要吗?让它做自己宝贝的特殊翻译,能够从他们的哭声里,辨出不同的含意。

如果我们把新生儿的每一次哭声都精确记录和计算的话,他们每天大约要哭3个小时。吃惊吗?你是否想过你的宝贝会哭这么久?他们当然不是一次把哭的时间用完的,他们每一次的哭声也不是在诉说着同一件事,如果你听不懂也没关系,毕竟这种语言太难了,你需要花些时间来学习。

1.“我饿了,快开饭吧!”

在出生后的头3周里,大部分健康新生儿的哭是因为饥饿,而且大部分新妈妈听到宝贝哭声的第一反应也是赶紧喂奶。只要含上乳头或奶嘴,小家伙马上就安静下来,露出急不可待的样子。

饿哭的典型“声音效果”是,低音调,有节奏,而且重复着一定的模式:先短促哭一声,然后有个停顿,再短哭一声,再停顿,就像在说“饿——饿——”一样,直到被妈妈抱起来喂奶,哭声才停止。

如果此时婴儿同时张开嘴向四周寻觅,一旦有人抱他,马上把嘴扎到怀里,直奔主题,这也可以帮助判断宝贝是否因饥饿而哭。

2.“我太累了,快让我睡吧!”

累了就睡是婴儿大多数时间的本能反应,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的安抚,他们很快就能睡着。劳累(真不知道他们怎么会劳累)的宝贝会打哈欠,揉眼睛,如果你没有发现他的这些暗示,还是一相情愿地哄他,逗他、抱他,那可就不妙了,宝贝大发脾气在所难免,谁让你不识实务呢。

因为疲劳而发出的哭声很难让人想到他只是想睡觉,因为这种哭声一般很强烈,而且像花腔一样还带着颤抖和跳跃,此时最明智的做法是赶紧让周围安静下来,把他放到小床上,拍拍他,让他尽快入睡。

宝贝越疲劳,他就越不容易安静下来,抗议的哭声也就越强烈。所以,照顾宝宝时,要全神贯注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旦发现他想睡觉的信号,就别再逗他开心了,否则只能好心办错事。

3.“我就想让你抱着我!”

难道宝贝大哭只是想让你抱着他?太有可能了,这是那些比较“磨人”的宝宝的惯用手段。正哭得热闹的宝宝刚被抱起来就停止了哭泣,像音响开关一样有效,那就说明他或许需要皮肤与皮肤的接近。毕竟在长达9个多月的时间里,宝贝一直在一个温暖狭小的空间里生活,也许他还在怀念妈妈子宫里的幸福生活呢,外面的世界虽然很精彩,但那不是他熟悉的世界,适应还要慢慢来。

有一些婴儿需要比其他宝宝更多地被抱着,也许你会觉得很累,但换个角度想,你还得到了比其他母亲更多的与宝贝亲近的机会呢。在宝宝3个月以内,你也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宠坏他,他只不过是喜欢听到妈妈的声音,听到熟悉的心跳声,闻到妈妈的味道,这太正常了。

但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即使比较缠人的宝贝,也会在要求被抱的次数和频率上有所改变,也许上次他哭是想抱,而下次却是想让你放下他。很多婴儿哭是因为他想改变现状,你抱起他或放下他之后,看看他是否能安静下来,如果他不哭了,那就说明你做对了。

4.“真难受,快给我换尿布吧!”

婴儿对脏尿布的忍耐程度是有个体差异性的,有的宝宝会在第一时间让你知道出状况了,他需要“场地清洁服务”,也有的宝宝对这些小小的不适根本不放在心上,只要他的小屁股不红不肿不痒不痛,你稍微晚点换尿布没什么关系,要知道,很多情况下,真正更在意的是父母而不是宝宝,照顾不周会让父母有一种负疚感,这比宝宝的脏尿布还让人不舒服。无论如何,这种需求很容易发现和满足,只要打开看看,一切全都明了了。

为什么孩子拖拉?


拖拉磨蹭的原因

首先,我们要详细了解一下造成拖拉的原因有哪些,或许你家孩子做事磨蹭的原因不止一个——

1、父母包办代替

这个是最常见的原因了,父母帮孩子做的太多,为孩子安排的太过周详,孩子失去了主观思考的能力和行动力。

当我们要求孩子“快些做”的时候,他却并不知道要做些什么。是不是挺悲哀的?

2、习惯已养成

孩子小的时候自控力确实会差一些,有些家长就容易监督、催促和帮助。慢慢的,孩子的独立性就会变差,习惯于依赖父母的督促。

3、没有承受过结果

不知道拖拉的后果,或者没有真的体验过拖拉后的问题延续,就是没有触及到孩子的切身利益,并且,一般到最后家长总还是会给孩子“擦屁股”。孩子肯定意识不到拖拉磨蹭是个问题需要改正。

4、榜样效应

父母自己是否拖拉,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却没有做到时,就别怪孩子了。

5、没有时间观念

年龄小的孩子由于生理心理的不成熟,他们普遍缺少对时间的认知,对自己的能力估计也不足,不知道怎样利用时间。比如,让孩子做一篇阅读理解,孩子会觉得需要半小时,但事实上10分钟左右就能完成,抵触、认知都会影响孩子的时间观念。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于拖拉磨蹭,通常问题最多的是8岁左右的孩子,也最让人闹心,他们正进入人生第二个叛逆期。

这个时期,孩子正在上小学,获得了更多的生活经验,学会了更多的文化知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对父母的耳提面命很反感,经常和父母对着干。

所以,当孩子出现拖拉的情况时,家长应该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01 就事论事,不展开,不比较

很多妈妈们习惯“见微知著”、“举一反三”,比如孩子吃饭磨蹭了,妈妈就不单单会教育孩子吃饭的事,有时还会吧早上起床磨蹭、晚上写作业拖拉的事情全部拿出来说一遍……这样展开问题,一定会让孩子反感。

所以,当孩子在某一件事上拖拉了,就指出他这一个问题好了,“不需把战火延伸到其他战场”。

孩子需要被肯定,被夸奖,不喜欢被比较,尤其是别人家的孩子。“你看那XXX,人家一放学就把作业写完了……”这类的话家长就别说了。

可以公平的讨论,指出问题,制定方案,把孩子当成成年人来对待,给予孩子一定的信任、空间,也要给自己一个信念,相信自己的孩子可以完成。

02 需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试着让孩子自己承担一定结果,不要盲目帮孩子决定。尊重你们讨论后制定的方案,严格执行,温柔而坚定。

温柔——不管孩子犯了怎样的错误,当然,你可能会生气,但请尽量不带有情绪,和孩子平静的阐述事实就好了,毕竟谁也不愿意挨骂。

坚定——严格执行计划,不能因为各种原因而改变,说好的奖励与惩罚也一并实行。

习惯培养是个艰难的战役,在建立的过程中,家长要善于使用夸奖,这是比怒吼、惩罚更要实用的“武器”。那我们“夸奖”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为了让孩子能够保留好的行为,形成习惯,对于这一点,千万别吝啬。

需要注意的是,夸奖不能太过于形式,一定要指出孩子做的哪件事比较好、为什么好、如果接着做会有什么样更好的事情发生……

03 时间概念

时间是个抽象的概念,一般要等到三四年级的孩子才能有相对正确的认知,在这之前能,我们就要想办法让孩子了解时间的概念——用具体内容和事物去表示代替抽象的时间让孩子直观了解到时间的多少。

比如:

一分钟 = 尿个泡的时间

刷个牙 = 一首歌的时间

洗个澡 = 一集动画片的时间

除此以外,还可以买一些例如沙漏、计时器等辅助计时道具,用倒计时和轮次来加强时间与次数的概念。

帮助孩子加深对时间的认识就一定别说“就一会儿”“一下下”“快一点”这类模糊时间的词语。

最后,想要强调的一点是,想要孩子摆脱磨蹭,不断催促一点帮助都没有。

快点吧、这个吧、那个吧……如果家长总是不断地进行着信息重复,就成了无效信息,左耳进右耳出。孩子只会越催越磨蹭。

所以,当孩子拖拉磨蹭时,该怎么做告诉他一次就好,最多再解释一遍,说清楚的事情,还是做不好的话,那就让他自己承担后果吧。

家长为什么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


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是门外汉,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教育别人的孩子行,却唯独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们只有习惯了抱怨,抱怨社会,抱怨学校,抱怨孩子,但从不思考怎样去改变自己。

早期教育很重要,但决不是注意了早期教育,以后就可以坐享其成了。家庭教育也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不要希望一两次就能解决所有的问题。

中医治病讲究对症下药,可为什么我们做家长的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却总是习惯用别人的方子呢?中药就那几种,高明的医生能够根据病人的病情“搭配”不同的药方。教育方法也是这样的,不外乎就是软、硬两手,关键是我们怎样因时因地因事地为孩子“搭配”,这就是学问。

学问,就得学和问。学和问之后结合自己的情况去消化,去实践,在实践中及时地改进、完善才是教育之道。别人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孩子,孩子不同,适应的教育方法也不相同,教育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但是我们大多数的家长却总是寄希望于某个老师或某位专家。

著名母亲教育专家王东华先生说过:“最好的老师就是父母!”可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多是门外汉,包括一些教育工作者,教育别人的孩子行,却唯独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于是我们只有习惯了抱怨,抱怨社会,抱怨学校,抱怨孩子,但却从不思考怎样去改变自己。

我们应该认真地想一想,在网络时代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好家长?我们做家长的和老师总是批评孩子不听话,不好沟通,想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极少与孩子沟通,不了解孩子的内心在想什么,不知道孩子的兴趣在哪里,只有当他犯了“错”,我们才来批评他,责罚他。孩子除了害怕,除了想方设法地逃避责难,是不会也不敢把真话告诉我们的。只有当孩子能发自内心地相信我们,像患者在医生面前那样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们才有可能真正了解他们的内心。也只有真正了解了他们的内心,知道了“病灶”在哪里,我们做家长的才能够“对症下药”啊。

还有一些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听之任之,寄希望于“树大自然直”,可是多数的小“树”长大之后没有尽如人意地“直”,却无可挽回地“歪”了。家长的“长”字另一个读音是“cháng”,就是说教育孩子是一生的事情,不只是孩子的一生,也是家长的一生。我们总说“孩子在父母眼里永远只是个孩子”,实际上是指孩子的一生都需要家长的教育和点拨。

当然,家长也需要孩子的提醒和帮助,这种共同成长贯穿着亲子关系的始终。家长,好比是接力赛的第一棒选手,我们比孩子早跑了几圈,教育的任务我们先当主角。然后他追上来了,两者并驾齐驱,再后来主角就变成他了,他又开始了教育下一代的责任。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接受教育和教育别人的过程。

对于孩子来说,每个时期都需要有不同的教育内容。我曾不无感慨地向亲朋好友谈过自己做母亲的担心:1~4岁时,最怕儿子生病;4~8岁时,怕他被人拐卖;8~14岁时,怕他和人打架;学会骑车了,怕他和人撞车,出危险;上了中学,怕他早恋,影响学习……我的怕,就是担心。如果我们担心,就要告诉孩子怎样趋利避害,这就是教育。做家长的都会有这样的体会:特别期待孩子快快长大。这种体会固然是对希望的期盼,但是有没有隐含一些自己对责任的推卸呢?

现在的孩子对成长的艰难估计不足,一遇到困难就选择逃避,甚至会用非常极端的方式来面对挫折。包括以后要做父母这样的人生大事,他们显然也思想准备不足,以为有个孩子是件很好玩的事。当从别人身上或影视作品中得知那并不仅仅是好玩,还有很沉重的责任时,他们往往变得不知所措,于是就盛行“丁克家庭”。这时就需要上一辈的家长告诉他们,人生不仅仅是享乐,更是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这种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不断指点和提醒就是教育。孩子不一样,孩子成长的过程不同,需要提醒和指点的内容也不尽相同。

宝宝为什么会恋物


随着宝宝的不断长大,妈妈会越来越喜欢宝宝。但是在生活中,除了宝宝的可爱,还有很多的烦恼困扰着妈妈,好比下面这个例子:

宝宝会特别喜欢某件东西,总是爱不释手,这个东西可能是一块小帕子,可能是孩子的一个小玩具……你会发现孩子喜欢这个东西真的是到了寸步不离的程度。那么,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爸爸妈妈应该怎样帮宝宝改掉这个坏习惯呢?

1、什么是恋物?

恋物,主要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存在的依恋行为,是宝宝从“完全依恋”转化为“完全独立”过程中所特有的行为。通常情况下,宝宝在六个月到三岁之间容易出现这个行为,同时,在宝宝两岁左右的时候会特别严重。

2、宝宝为何会恋物?

简单来说,恋物是宝宝在寻找安全感。宝宝成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和朝夕相处的妈妈慢慢分离,宝宝一时间没有办法适应就会找一个提供心理安全感的依靠。尤其是到了晚上的时候,宝宝会感觉到特别不安,这时,这个物品就变得非常重要。

3、宝宝一般会对哪些物品迷恋?

通常情况下,宝宝会喜欢一些比较柔软的东西,因为柔软的东西宝宝能够拥抱、把玩,可以很好地控制它。

一般情况下,宝宝会比较喜欢这五样东西:乳房、奶瓶;手指头、玩具或者拳头;宝宝自己盖的小被子;柔软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毛巾等;或者是照顾者的身体的一部分,比方说一些孩子会特别迷恋妈妈的头发。

4、如何看待宝宝对于物品的迷恋?

有的宝宝恋物时间很短,但有的的宝宝恋物时间会比较长,还有的宝宝可能一开始不恋物,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会因为某件事情又突然退回到不安全状态,会重新喜欢上一件东西。特别是生病住院的幼儿,就更想要一个熟悉的东西来陪伴自己了。

因为宝宝生病的时候,不但要忍受着身体上的疼痛,可能还要和亲人暂时分开。这种情况下,如果能够有一件熟悉的东西陪伴自己,孩子就会安心很多。

如果宝宝恋物对正常的生活没有影响的话,爸爸妈妈就不用太过于担心了,只要帮助宝宝慢慢改掉这个习惯就好了。但是,如果宝宝过度迷恋的话,爸爸妈妈就要采取一些措施让宝宝尽快改掉这个坏习惯。

5、如何戒除恋物的习惯

第一,最好不要强制戒除。爸爸妈妈可以选择用曲折迂回的方式,比如,把旧棉被切下一小块,放在宝宝的身边,给宝宝一个寄托。如果宝宝非常喜欢一件东西的话,我们要确保这件东西的卫生,比方说,可以买两件这样的东西,然后时不时换洗,防止细菌的滋生。

第二,我们不妨给宝宝找一些替代品,这样宝宝就不会一直迷恋一样东西了。爸爸妈妈的态度一定要一样,不要一个坚决不给孩子继续恋物的机会,另外一个却一味纵容。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爸爸妈妈的态度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平时可以带着宝宝和依恋物来一场告别仪式,让宝宝跟这个东西告别。平时多培养孩子其他方面的兴趣,这样也可以帮助孩子戒掉恋物的习惯。

宝宝恋物是一种寻求安全感的方式,但是在成长的过程中,最好还是能够使用温和一点的方式,让宝宝改掉这个习惯,这样更有利于宝宝的成长。

喜欢《教育心得:为什么孩子爱看天线宝宝》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为什么不放寒暑假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天线宝宝 孩子为何特别爱? 英国BBC制作的王牌婴幼儿节目,风靡全球40多个国家,在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已经发行20多万套。BBC风靡全球的儿童节目“天线宝宝”是供0-5岁幼儿观看的实景真人系列片,以4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为主线,同...
    2022-02-26 阅读全文
  • 孩子不爱看书是为什么 导读: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 1、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一个父母从不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
    2021-06-17 阅读全文
  • 托班美术活动:天线宝宝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紫四种颜色 2.让幼儿学习掌握拓印的美术基本方法、常规. 3.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天线宝宝图片各一。 2.广告颜料...
    2020-04-01 阅读全文
  • 小班语言活动――天线宝宝找朋友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叫声,发音要准确,(如:小鸡“叽叽叽”、小羊“咩咩咩”等)并尝试用短句“我是…我会…”(如:我会去游泳、我会吃虫子)来表达。 2.愿意用较清楚、响亮的声音说话,能够掌握...
    2019-12-17 阅读全文
  • 小班综合活动说课稿:漂亮的天线宝宝 提起《天线宝宝》,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或许还有几分陌生,然而对于孩子来讲,却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更是兴趣浓厚,孩子通过看电视、玩玩具,已经与“天线宝宝”结成了好朋友,“天线宝宝”以其可爱的形...
    2019-12-12 阅读全文

英国BBC制作的王牌婴幼儿节目,风靡全球40多个国家,在韩国、香港、台湾等地已经发行20多万套。BBC风靡全球的儿童节目“天线宝宝”是供0-5岁幼儿观看的实景真人系列片,以4个可爱的卡通形象为主线,同...

2022-02-26 阅读全文

导读:选择好书的标准很简单,首先是真善美,然后就是画多字少,最后就是孩子愿意一读再读。 1、没有良好的家庭阅读气氛 一个父母从不读书的家庭,孩子很难知道阅读为何物,更无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因此也就无从...

2021-06-17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绿、紫四种颜色 2.让幼儿学习掌握拓印的美术基本方法、常规. 3.让幼儿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培养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天线宝宝图片各一。 2.广告颜料...

2020-04-01 阅读全文

活动目标: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叫声,发音要准确,(如:小鸡“叽叽叽”、小羊“咩咩咩”等)并尝试用短句“我是…我会…”(如:我会去游泳、我会吃虫子)来表达。 2.愿意用较清楚、响亮的声音说话,能够掌握...

2019-12-17 阅读全文

提起《天线宝宝》,对于我们大人来说或许还有几分陌生,然而对于孩子来讲,却是再熟悉不过了。特别是小班的小朋友更是兴趣浓厚,孩子通过看电视、玩玩具,已经与“天线宝宝”结成了好朋友,“天线宝宝”以其可爱的形...

2019-12-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