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注意哪些方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赏识教育要有度”,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有一个孩子,上幼儿园没几天就死活不想去了。家长问他为什么?他说,幼儿园不好。问他怎么不好,他也不说,家长很着急,就到幼儿园去问老师。

老师还以为孩子生病了,也正想问家长呢。正好家长来到幼儿园,老师顺便跟家长交流一下这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

老师对家长说,你们的孩子在班里吃饭、睡觉还可以,就是跟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我们要求小朋友每次只玩一个玩具,玩完了再换;可他一个人总是拢着好几个玩具,不让其他小朋友玩,我们劝他,他也不听。让孩子们画画,他不在自己的画纸上画,老是在别的孩子的画纸上乱涂,弄得别的孩子老是告他的“状”。我们把他换到别的地方,他还照样画别人的画纸。

家长回家问孩子是不是像老师说的那样。经过再三追问,孩子说是。家长问他为什么老是这样,孩子说:

“老师只是表扬别人,不表扬我。妈妈,你不是说我是最好最棒的吗?老师为什么不这样说?”

真相大白,原来如此。

这位家长曾经特地听过关于“赏识教育”的报告,还买了书看。她对这种教育的“绝招”深信不疑,听人家说只要天天向孩子伸“大拇指”,可劲地夸“真好”、“真棒”,就能把一个聋哑孩子送到大学。她觉得这个“绝招”既简单易行又非常的神奇,于是就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实践。

平时,家长很少教孩子学什么,也不指导孩子遵守什么行为规则,只是一味地表扬、夸奖。不论孩子做什么,做得怎么样,家长总是伸着“大拇指”夸奖孩子:“你真棒!你真棒!你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最棒的孩子!”wWw.yjS21.Com

在自己的家里,只有一个孩子,没有比照对象,孩子又缺乏自我评价能力,你想怎么夸就怎么夸,就是不着边际的夸奖孩子也不知道反感。

但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许多孩子生活在一起,老师表扬、夸奖孩子就得有区别,因人而异,且有分寸、尺度。谁做得好就表扬谁,是哪里好就夸哪里,是多好就夸多好。虽然说孩子都是好孩子,老师对孩子要以表扬为主,但具体孩子的表现总是有差异的,表扬还要坚持事实求是,因人而宜。

老师不能像家长那样,不管孩子的表现好不好,都得说好,都说是“最好”,“最棒”。

那样做,实际上只是在“哄”孩子,而不是“教育”。

一是,总是以“哄”代替“教育”,对孩子是一种“误导”,不能在表扬、夸奖过程中,引导孩子明确是非、善恶、美丑,学会客观地自我评价。

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都说“好”,“最好”,“最棒”,那对孩子来说也是不公平的,时间长了对孩子就会失去激励的作用;

这位家长没想到,盲目听信、实施所谓的“赏识教育”,孩子在家里听惯了无原则的夸奖和表扬,到了幼儿园这个群体就不适应了。

这个故事很值得年轻父母深省。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教育要有度:小学开设书法课须防止用力太过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今后书法课要进小学课堂,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课时。

书写能力弱化确实堪称今日社会的通病,而在未离校门的学生群体当中尤其突出。即使学文科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书写姿势不正确、字体相当不美观者,也不在少数。所以,推动书法教育以强化相关意识,有着一定的必要性。不过,在这一过程中,亦应防止用力过度。

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中,先是对书法课的时间安排上有过甚之嫌:“语文课程中,要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开展书法教育”,“美术、艺术等课程中,要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书法教育”,“在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中开展书法教育”,“普通高中在语文等相应课程中设置与书法有关的选修课程”。看,不搞则已,一搞便提出了这么多的要求,一下子便涵盖了语文、美术、艺术等课程,还涉及综合实践、校本课程等方面。只是为了字体美观一点,便做出这么多的要求和安排,无论如何都过度了些。

再是对于书法课要达到的教学目标,也有不切实际之感:“学生要用毛笔书写楷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培养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毛笔书法,在现在看来已归于艺术范畴,作为写字本身的应用价值基本上失去了。既然如此,当今社会,不必每个人都非得学会使用毛笔写字吧?至于从“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更是在教学上难以操作,效果上也无从验证。全面衡量,类似要求还是不要出现在这种正式的通知中为好。

家长赏识教育的误区


在赏识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少家长总不忘记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漂亮话也要看怎么说。不会说的话——漂亮话未必就管用。下面这些漂亮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不止一次,因为不少家教文章就是这么教父母的。说真的,每每看到这些文章,让人简直怀疑那些作者有没有当过父母——没错,那些话听起来蛮好听,也挺鼓劲的,似乎也符合一些基本的教育理念。可认真分析,它们分分钟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利影响。

事例1:小凡从幼儿园回来后对妈妈说:“我一点也不喜欢小明。”妈妈回答:“别这么说,小明是个好孩子。”分析:你本意是希望孩子能与他人友好相处,不想他对别人过分地指责。但孩子毕竟是在向你表达观点,你不加分析地就一口否定,等于也否认他对小伙伴的判断力,很可能抑制他今后判断他人、发展人际关系的能力。建议:孩子不喜欢他人总有一些理由。还是同孩子聊聊吧,问问他:“小明对你怎么了?他做了什么事情让你不高兴了?下次碰到他准备怎么办?”通过这种方式来解决孩子间的问题。

事例2:6岁的丹丹告诉妈妈今天她的画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妈妈回答:“我早就知道你是最棒的。”分析:如果总是用“最漂亮的”、“最可爱的”、“最能干的”这样的语言鼓励孩子,会在不知不觉中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令孩子对自己的期望过高。一旦孩子渐渐发觉并非如此,反过来有可能导致自我怀疑,并随之产生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建议:不要不切实际地表扬孩子。“今天你真漂亮”比“你是最漂亮的”要好得多。“这个故事真有趣”比“你讲故事是全班最棒的”更合理。

事例3:安安从幼儿园回来闷闷不乐,因为小朋友嘲笑她有个大蒜头鼻子。妈妈回答:“你的鼻子挺漂亮啊,妈妈就喜欢你这个样子。”分析:妈妈当然知道自己不过是在宽慰孩子。可是,你觉得孩子就不知道吗?这宽慰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她甚至可能会因为你不理解她的伤心,从而一个人把不快压在心底,不再对你说什么,在今后的社交中出现心理障碍。

建议:先问问她,是不是在和谁做比较。然后告诉她每个人的相貌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是无法比较的。多说几次孩子就会习惯于接受现实。当然,对于能够改变的现实你也可以给孩子提出积极的建议,比如说孩子认为她不够高大,你可以鼓励她多吃饭、多参加运动。无论怎样,你首先要表现出理解孩子的不快,千万不要一上来就乱安慰.

为你喝采——赏识教育


赏识与赞扬,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通过别人赏识孩子,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欣赏孩子的淘气,赏识孩子的大胆怀疑,在别人面前赞扬孩子。

赏识与激励,要赞扬,更要激励,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赏识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鼓励孩子的严格自律,鼓励孩子自己动手,激励孩子战胜失败,鼓励孩子自己解决问题,鼓励孩子克服紧张,鼓励孩子自我激励,鼓励孩子勇敢表达,鼓励孩子与人交往。

尊重与信任,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想法,尊重孩子的游戏,尊重孩子的理想,尊重孩子的朋友,尊重孩子的隐私,信任你的孩子,给孩子倾诉的机会,让孩子自己决定,主动向孩子学习,主动向孩子道歉。

宽容与理解,不以分数论成败,宽容孩子的失误,宽容孩子的坏习惯,宽容孩子的磨蹭,宽容孩子的缺点,宽容孩子的顶嘴,理解孩子的心情,给孩子解释的机会,以实际行动支持孩子,站在孩子的立场想问题,宽容氛围益于改正错误。

赏识造就孩子的好品格,赏识孩子的善良,赏识孩子的爱心,赏识孩子的诚实,赏识孩子的礼貌,赏识孩子的自信,赏识孩子的孝顺,赏识孩子的自强,赏识孩子的勇敢,赏识孩子的责任心,赏识孩子的细心,赏识孩子的创新。

——真心今天与有缘的年轻父母和教育同行们共勉

※学做最优秀的父母和老师,培养最优秀的孩子和学生

赏识:鼓掌点头微笑

教育思维要倒退到孩子三岁以前,教孩子说话走路的时段上去。

我不一定喜欢我欣赏的人,但一定喜欢欣赏我的人。

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教育好坏现在一个孩子,将影响未来三代人。孩子不感兴趣的问题,容易也会难;孩子感兴趣的问题,难也会容易。

孩子的缺点和错误是很难改变的,那是因为是父母老师千锤百炼铸造出来的。

“不停的唠叨孩子们的缺点”

“想要孩子好,就说他不好”

“想要孩子的优点,就说他的缺点”

潜意识里,让孩子始终笼罩在缺点和短处上。

与其把教育资源放在改正孩子缺点、短处上,不如放在培养孩子的优点和长处上。

表扬孩子的情商

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不说慢慢少

潜意识:批评和惩罚,使孩子潜意识中认为缺点和错误与父母扯平了。倒过来,则使他有欠父母的潜意识。

考30分的成绩取得100分的自信。

30分(智力分)+30分(粗心分)+20分(效率分※没时间做)+20分(不会做的:这正是考试的目的(),发现了学习的目标,向老师解决了,下次就会做了,就像打战发现了目标)=100分

如何赏识孩子的缺点和短处——倒过来:不提缺点,强调优点,由抱怨变为赏识

好老师不厌最差的学生,不要紧盯着他的缺点

说别人是佛的人,心中有佛,自己就是佛;

说别人是“屎”的人,心中有“屎”,自己就是“屎”。

“屎”=孩子的缺点和短处

不要用自己的缺点惩罚自己,

不要用自己的缺点惩罚别人,

不要用别人的缺点惩罚别人

——赏识教育的奥秘

孩子本来可以高高兴兴地自由的在天上飞,在错误的观念下,变成了在地上慢慢的爬,为父母爬,“为爸爸妈妈学习”。

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不然在家压抑,在学校则疯狂发泄——违纪。

看待缺点和短处——

一分为二,合二为一

赏识教育=“赞扬”或“奖励”


“赏识”不能简单等同于“赞扬”或“奖励”,如果说后两者更多地针对孩子已完成的良好行为、已取得的优秀成绩,目的是给予孩子肯定的评价;那么,赏识的更大的作用应该是针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努力的过程,目的是让孩子有信心坚持下去。

学而思老师有一条非常好的经验,是值得每个父母学习的。“总让孩子努力,却总不让孩子尝到成功的甜头,他哪来动力呢?让孩子尝成功的甜头有个诀窍,不妨称为‘够苹果原理’:跳一跳,够得着。父母必须在接纳孩子目前成绩的前提下,承认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差异,面对孩子每一次的成功与失败,要像最初教孩子说话和走路那样,对未来充满信心与希望。要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不要把尺度定得太高,要定在孩子够得着的范围之内。让孩子在成功的良好感觉下轻松愉快地飞翔,否则只能痛苦而缓慢地爬行。”

根据这一原则,我们提出下面几条建议:

第一,为孩子设定“小目标”。

不要认为赏识一定要怎样夸奖孩子,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孩子设定一个“够得着”的小目标,这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赏识,而且这种情况下的赏识不会产生“副作用”。

有一个故事:某个炼钢厂员工生产效率低下。一天,公司总裁到工厂视察,他询问了当天日班工人的产量,把这个数字写在身边一块大大的黑板上,除此之外再没说一句话。当晚,夜班工人看到这个数字,当他们知道这个数字代表的意思后,决心一定要超过这个产量。果然,第二天清晨,原来的数字不见了,在黑板上的是一个新的、高得多的数字,那是夜班工人的产量。日班工人又不服气了,他们努力干了一天,终于又一次改写了产量。就这样,工厂的生产蒸蒸日上。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故事中,工人并没有从他们的行为中获得什么实在的好处,正是一个“跳一跳,够得着”的目标激发了他们的热情和力量。设定一个合适的目标。“跳一跳,够得着”是很好的形容。如果孩子不需要跳起来就够得着,那就失去了目标的意义。但如果跳起来也够不着,那就不能让孩子获得成功和自信,反而可能让孩子感觉沮丧。

这个目标如何设定?第一,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能力和现实条件有一个正确认识,切忌急于求成;第二,在目标设定时应该和孩子一起决定,这样不仅能听取孩子的意见,也能让孩子更有积极性;第三,如果父母对孩子的情况把握不准,最好与孩子的老师商量;第四,可以考虑给孩子设定一个只要努力就一定能够得着的目标,周弘老师为女儿设定的目标是背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强化孩子的目标意识。让这个目标在孩子心中扎根。比如可以把目标写在墙上悬挂的黑板上,或者用彩色纸写了贴在墙上。如果目标有一定的时间限度,那么再给孩子一本“目标日历”,目标应该完成的那一天被显著地标明。

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在晚上睡觉前问自己一个问题:今天,我为我的目标做了些什么?不要求孩子记日记,但鼓励孩子在“目标日历”上写点或画点什么。比如画上一张笑脸。

给孩子找个竞争者。有个竞争者能极大地鼓舞孩子,但是,如何选择竞争者也是个问题,让孩子把某个同学当作竞争者是可以的,但不要目标太高,每次都盯着第一名,可以让孩子选择一个比较熟悉、成绩略好于自己的同学作为竞争对象。同时,要多与孩子交谈,告诉孩子“友谊第一”,不要让孩子滋生对竞争对象的敌意。让孩子自己和自己竞争也是很好的办法。比如周弘老师训练女儿打算盘,每次都给她掐时间,让她和自己比,而且还故意告诉女儿,她的速度一次比一次快。这样,孩子的自信心就越来越强了。

在小目标达成后给予适当奖励。奖励最好是非物质的。比如,在那天的晚餐时,给孩子的座位放一个好看的垫子,让孩子在晚饭前“致词”,全家人表示庆贺。也可以参照我们上面的做法,让孩子自己给自己“颁奖”。或者让孩子选择一件他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影,打电脑游戏,或者去肯德基吃饭。

第二,在孩子犹豫迟疑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

赏识最发挥作用的时候,应该是孩子想“跳”又有点怕的时候。这时,“赏识”就是一只有力的手,在孩子后面用力推一把。

尽量少用奖励诱惑孩子。孩子毕竟不是马戏团的动物,“奖励”虽然会起到效果,但也常会有副作用。我们要让孩子前进的动力来自自身,而不是外在的诱惑。

不要过分强调孩子的潜能。强调孩子“一定能行”。这种办法对一部分孩子管用,而对另一些天性比较胆怯的孩子来说,可能反而增加了心理负担。

给孩子一个示范。如果你玩过一些刺激性的游戏,比如拓展或蹦极,你就会有这种体验,你前面的那个人对你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排在你前面的人玩得很顺利,而且一副兴高采烈的样子,你也会跃跃欲?;相反,如果他怕得要死,你恐怕也会有些犹豫。孩子更是这样,给他一个漂亮的示范,孩子的信心就会增强。

让孩子想像。让孩子设想自己成功的样子,在头脑里细致地描绘这幅图画,让它越来越清晰,清晰到如同身临其境。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已经得到了肯定,它能有效地增强人的信心。

解除后顾之忧。跟孩子说一句:“你放手去做,做好了算你的,做坏了算我的。”让孩子解除对失败的恐惧,这也有利于增强孩子的勇气。

激一激孩子。比如有一种游戏是走吊桥,吊桥晃来晃去,又没有扶手,孩子害怕。这时,父母不妨先走过去,对孩子说:“你要是不过来,我们就走了。”让孩子处于一种必须靠自己力量克服困难的境地。

第三,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加以赏识。

失败的时候也要赏识吗?有些父母可能不解。其实,孩子失败的时候可能更需要这件武器。如果这时不“赏识”孩子,孩子可能得到的不仅是失败,而且还有失败留给他的沮丧心情,这可比失败本身可怕多了。而有了这件武器,孩子就能从失败中得到一些可贵的东西。

不要讳言孩子的失败。失败就是失败,怎么样也不能把失败说成功,这是没有说服力的。同时,也不能把失败归因于客观因素,让孩子正面自己的失败,这是第一课,也是很重要的一课。父母不妨多与孩子讲讲人们失败的例子,历史故事也好,名人轶事也好,自己的亲身经历也好。总之,让孩子知道,失败是每天每时每地都在发生的,每个人也都会遇上的。这是人生的常态。

让孩子想“我得到了什么”。成功与失败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不过是一种比较,有时,成功只是比失败多了一点点。比如陈景润算“1+1=2”,其实要从绝对意义上说,他也没成功,因为他证明的是“1+2”而不是“1+1”。但是,他离那个目标前进了一大步,所以我们说他成功了。

而无论成功或失败,都比完全不做要好。完全不做就是个零,而只要去做了,哪怕只做到0.01,也比0要大。启发孩子,不要想着那没有得到的99.99,也要想那0.01究竟是什么。

调节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放松心情,方式当然多种多样,听音乐看电影打球散步等等。总之,让孩子从沮丧中摆脱出来。

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赏识教育


人世间最伟大的爱是父母之爱,我们作为父母无私地给予了孩子所需要的一切。为了孩子,我们付出了所有,也希望自己的孩子都能够成为佼佼者!于是,我们开始有了各种各样的期盼,期盼孩子成才,期盼孩子永远是那个最成功的人。慢慢地我们总是觉得自己的孩子不是自己希望的那样,于是我们开始不断地喊叫、训斥甚至是动手打。

可孩子还是不是我们希望的那样。其实养育孩子就像是培育花苗,不同的种子会有不同的花期,我们在静待花开的同时也要懂得它的黄金法则!在家庭教育中,其实赏识教育才是教育孩子的正确打开方式,也是家庭教育的黄金法则!

一、多鼓励,少批评!

经常我们会看到一些家长对着孩子说:“你怎么这么笨!连猪都不如!这么简单都不会!”边说着这样的话边把自己气得身体直颤抖。其实我们仔细想一想在我们大喊大骂发泄自己情绪的同时我们的孩子会想些什么!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集无数家人宠爱于一身,于是他们也比我们小时候多了很多的叛逆。

你越是大吼大叫他越是不以为然,反倒使效果更糟。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或许就会收到不一样的效果。孩子在简单的问题中出错时我们可以平静地说:“孩子,你在做作业时很专注!这方面我应该向你学习!那么你能再认真检查一下吗?我相信你一定是个检查小能手!”这时孩子一定会认真去检查!同样的一件事,多鼓励多赏识就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多看长处,少盯短处

有的家长经常说:“我家那个孩子不爱说话,就是个闷葫芦!以后也没什么出息!”其实不然。俗话说:“人无完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长处,也有短处。孩子不爱说话不代表孩子在其他方面没有长处。而且不爱说话的孩子说明不够自信,或比较羞涩,如果我们多赏识,多鼓励,也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家庭教育中,我们要多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多去鼓励,多去发挥,在赏识中发挥自己的长处,这样孩子也会自信满满,闪闪发光!

三、多信任尊重,少怀疑轻视

现在很多家长经常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想参加个大型比赛,就会说:“你能行吗?要不别参加了!”其实这样的话无形之中就给孩子造成了压力,对于意志不够坚定的孩子听到家长这样的话一定会放弃自己最初的想法。

意志坚定的孩子也会在情绪上受到影响!作为家长,我们要多去信任尊重孩子,不要认为他不行,而是要一直相信我的孩子可以的!一定能行!这样孩子才能更有自信去做自己想做的事!

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我们作为家长最美好的愿望!愿每个家长都能够给孩子一片赏识的天空,让孩子自信地在天空中翱翔!

文/淡雅如菊

赏识教育和挫折教育如何平衡?


对孩子实施赏识教育,这没有错,但赏识过了头,效果适得其反,孩子容易产生虚荣、自傲的心理,很难接受不同意见,更不要说批评教育了。如今的独生子女,大人娇惯的多,在学校里不受点儿挫折教育,将来怎么走上社会?著名特级教师韩军认为,教育应是十八般武艺,欣赏、激励、批评、惩罚等等,缺一不可。这可谓真知灼见。世界上没有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面对知识、能力、性格、经历、家庭都不一样,而且思想不断变化着的中小学生,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都需采用。

外国有位作家,很小的时候写了首儿童诗,母亲认为精彩极了,不吝赞美之辞;父亲却说糟糕透了,这使他感到委屈。在以后成长岁月中,他一有进步, 哪怕是点滴成绩,都会被母亲捕捉住,给予不遗余力的赞扬,作者从母亲身上得到的信心、勇气与希望。而父亲对他要求很严厉,对缺点、失误,不留情面地指出来,有时还大声斥责,作者从父亲身上获得的是清醒、理智与谦逊。再后来,作者成为知名作家,完全明白了父母的用意,他深感自己很庆幸,既有一个懂得欣赏自 己的母亲,又有一个十分严厉的父亲,不然,很难成才。

现在,大家普遍反映,中小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笔者以为,这与没有把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很大关系。该赏识的时候不去赏识或 赏识不到位,该批评的时候批评缺失或者把挫折教育等同于做做思想工作甚至体罚学生。挫折教育与打骂无缘,打骂只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扭曲其人格,培养叛 逆者与奴才。学生犯了错误,要批评教育,但批评应讲究方式方法,道理说到他们的心坎上。即使要惩戒,也可以采取聪明的办法,寓尊重、期待、激励、教诲于 “惩戒”之中。

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的思想与情感是非常复杂的,这要求对学生的教育要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机动性。赏识也好,批评也罢,甚或惩戒学生,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师长教育孩子会多一份理智,多一份智慧,而教育孩子中的许多无奈、许多出格行为都有悖于这个前提, 哪怕你说你的出发点是为孩子好,那也是一厢情愿,说不定有时候还会留下终身的遗憾。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有暴躁、暴力


教育孩子切记不要有暴躁、暴力

一个单亲母亲给我们的节目组打电话,说他的儿子28岁了,不谈恋爱,而且和妈妈基本不交流,两个人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记者给我看了和那个儿子交流的微信,能看得出来,她儿子其实是个很诚实、很本分的男孩,和妈妈描述的那个冷漠、自私、暴躁的儿子完全对不上号。母亲说儿子不顺心时还会自残,用筷子插到喉咙里,甚至对妈妈动手。

前期采访时,我们意外地发现一个情况,这个男孩曾经参加过15次公务员考试,有几次文化课考试也过了,但是面试却均未能通过。大学毕业四年,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基本没有工作过,一直闷在家里,和母亲关系又不好,也没有女朋友,他的生活看上去不太美好。

这个男孩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纠结,又如此执着。

带着帮助他们找问题的心情,我采访了这个男孩。

他告诉我,他的生活非常无趣,每天都在痛苦中徘徊,他也想过改变现状,甚至去当过保安,但是很快就发现这不是他想要的生活,更不是妈妈想要的生活。

妈妈好不容易一个人把他培养到上了大学,总是盼望他出人头地,所以一次又一次地要求他考公务员。在15次失败之后,母子都崩溃了。

妈妈总在抱怨和焦虑,每天早上起来就拉着脸,儿子认为妈妈这样的情绪让他无法开始正常工作,甚至没有办法恋爱。

和儿子聊了一个小时之后,我见到了这位母亲,看一眼就知道她是个饱经风霜的女人,满脸都是哀怨。

母亲一见到我就开始哭泣,讲述自己如何艰辛地带大儿子,现在儿子工作没有,爱情没有,还时不时和她发生冲突,最吓人的一次,儿子动手打了妈妈,之后自己头撞墙,差点出大事。

这位母亲承认曾经把儿子当作发泄桶,在外面受了委屈,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就打孩子一顿,很多年都是这样。

她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的女人,婚姻不幸,和儿子关系糟糕,而更让她难受的是她和自己的母亲已经打了好几年,现在也不来往。

这个时候,故事中出现了第三个人,孩子姥姥。

现场两个人都表示,家里最暴躁的人是老太太,一点小事不顺心,都会大发雷霆。故事中的妈妈曾经千辛万苦从继父手里要来一套房子,结果因为和自己母亲关系恶劣,老人家生生把房子要了回去,这事件导致母女关系彻底恶化。

这样一梳理,脉络就清晰了。

一个女人,性格不够温柔,结婚之后有了一个女儿,就是我们今天故事中的妈妈。由于第一个女人性格不好,导致第二个女人和她一样暴躁。当这个家庭有了第三代之后,孩子就成了出气筒,谁不开心了就拿他发泄一下。

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小的时候不敢反抗,长大了就开始跟全家人有冲突。

孩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不想像上两代人那样贫穷落后地活着,于是不断地参加公务员考试,可是从小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心理素质极差,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于是一次次考试失利。

考试成绩不好,离自己的理想越来越远,男孩心情低落,加上妈妈一唠叨,就和妈妈有了冲突,然后又自责,不想不孝,于是就开始自己伤害自己。

关键是现在故事中的三个人都不幸福,妈妈和姥姥老死不相往来,妈妈和儿子不是热暴力就是冷暴力,这样的生活听起来都觉得可怕。

我们在采访中经常看到那种暴躁的爹妈养出了人格不健全的孩子,今天这个例子充分说明一个暴妈毁三代。

日常生活中,我也有暴脾气的时候。

如果这个时候孩子在身边,我首先会选择自己找地方静一下。

如果火气当时没有控制住,发泄出来了,要切记不说过分的语言,比如侮辱性的,打击性的,什么“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养你真是个累赘”;也不能轻易说不负责任的话,比如:“我根本不爱你,熊孩子!”这种话说出口无异于一把尖刀插在孩子心上。

有一件事情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在工作,女儿在我旁边说我头发被皮筋缠住了,要帮我解一下。我当时正在见朋友,手头一堆事情,简单让她弄了一下,越弄越乱还挺疼,于是随口说:“什么破皮筋,剪断得了!”女儿急忙说:“不行妈妈,别剪断!”然后就跑出我办公室了,我当时也没当回事,一个小时后开完会了,发现女儿一个人坐在会议室,背对着门。我喊她,她一回头,眼睛红红的。“你哭了?为什么?”我问她。

女儿很委屈的样子,没说话。后来我和她聊了半天,才知道我扎头发的皮筋是她自己手编的,而原料是她最好的朋友送的。女儿委屈地哭:“妈妈,我编了一下午的头绳,我想您肯定特别喜欢,结果你说这是破东西,我好难受!”我这才想起来头绳确实是女儿有一天神神秘秘送给我的,当时也是在忙,没太在意。那一刻,我好自责,认真地给女儿道歉,女儿很快接受了我的道歉,还说幸亏没剪断,要不她得更难受。

这件事我一直记得,孩子单纯可爱,总是想把最好的礼物给妈妈。而妈妈也总是想把最好的物质条件给孩子,可是常常忘记了,孩子需要的其实不用花钱,不过是一个笑脸和一份尊重。

很多妈妈都和我说,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那忍着点脾气就是第一步,这个都做不到,别的做好了效果也打了折扣。暴妈们,开始改变吧!

赏识教育误区之乱夸孩子麻烦大


单凭多多夸奖,就能把孩子塑造成“人见人爱”的天使吗?在“赏识教育”的发祥地美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知识阶层的父母,在反思“过分鼓励”的害处,太多的鼓励就像太多的糖一样,要知道,你若想让孩子知道“糖”的美,就不要让他掉进糖罐出不来。

夸张鼓励毫无意义

“你好乖呀!”“你真是懂事的好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的骄傲。”“哦,今天早上你表现得像一个天使!”对于小于5岁的宝宝来说,这样“抽象”的鼓励毫无意义,他根本不明白他的哪些行为像“天使”,哪些行为又成了爸妈的“骄傲”。既然鼓励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宝宝的好行为,那么表扬应该越具体越好。我们会发现,一旦我们指出孩子的哪些行为“有进步”,孩子以后会遵循这些行为规则去做事情,他就会自觉自愿,我们的养育过程就会“省力而见效”。具体到某一个细节的鼓励往往是低调的,比如,“你今天早上主动帮妈妈铺床,我真高兴,谢谢。”“你主动帮妈妈摆放碗筷,下楼时主动搀扶爷爷,真不错!”低调而具体的鼓励听上去随意而亲切,明白地告诉孩子:这是应该养成的行为,我们是一家人,互相帮忙,这很自然。

引发反感和不安

相当一部分父母误解了“赏识教育”的基本原则,他们以为“赏识教育”,就是挖地三尺也要找出夸孩子的理由来,甚至认为,“孩子本没有这些长处,你夸了他,他不好意思否认,自然就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孩子会怀疑父母这样夸他是有他们自己的目的,“他们为了让我乖乖就范才这么说,他们很虚假。”为了表扬“真正的自我”,孩子很可能得到的赞扬越多,就越顽劣。

受不了挫折和批评

因为超乎寻常的夸奖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就是最好的,或者自己做事永不会错。这样他受到老师和小朋友的批评时,会很受不了。因此,在家受到无微不至夸赞的孩子,经常到大班快毕业时还没有喜欢上幼儿园,他也会时不时产生这样的困感,“为什么我把玩具捡回抽屉里,妈妈就会夸我‘真了不起’,老师却会批评我没有把玩具一样样收进纸盒里呢?”家庭教育对孩子鼓励的“过分慷慨”,事实上与幼儿园的鼓励原则形成双重标准,这让孩子感到迷惑,从而更有可能乐意呆在家中,而不愿意留在集体活动的场景中。

带孩子多见世面、提倡赏识教育


这是一个比较通俗的说法,我认为这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孩子认识世界和适应社会的一个好机会。我们不能让孩子在一个环境中成长。一有时间,我们就会带孩子去公园或动物园玩,长假期间,我们也会带着女儿出去旅游,让她开阔眼界,掌握更多的知识。只要有机会,我们也经常带她参加各种活动,让她接触更多的新事物,更多的人,在无形中提升自己。

四、提倡赏识教育

欣赏孩子是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最佳手段。培养自信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无形的过程。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一声赞扬,都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可以鼓舞孩子的斗志,增强孩子的信心,激发孩子的勇气.孩子做错事的时候都需要批评,但一定不要大声责备他,甚至打他(我们从小到大从没打我女儿)。要告诉他为什么错了,并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更不能伤害他的自尊心。激励和表扬的效果远胜斥责和打骂。例如:早上刷牙洗脸吃饭的时候,孩子老是慢吞吞的,喊了很久过来刷牙啦,结果竟然还是一动也不动,当没听见,这个时候有些家长可能就要大声斥责了,但是往往大声斥责的效果不一定有用,我们何不用另一种方式呢:嘉嘉爸爸,你说我们嘉嘉这么乖的,而且跑起来特别快,你说我数一、二、三的时候,她会不会已经跑过来在刷牙了呢?爸爸说:非常有

喜欢《赏识教育要有度》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要脱稿吗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教育要有度:小学开设书法课须防止用力太过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今后书法课要进小学课堂,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课时。 书写能力弱化确实堪称今日社会的通病,而在未离校门的学生群...
    2021-02-26 阅读全文
  • 赏识教育与挫折教育 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在学习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固然是好。但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只会一路坦途吗?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众星捧月一般,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
    2020-09-04 阅读全文
  • 家长赏识教育的误区 在赏识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少家长总不忘记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漂亮话也要看怎么说。不会说的话——漂亮话未必就管用。下面这些漂亮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不止一次,因为不少家教文章就是这么教父母的。说...
    2020-07-17 阅读全文
  • 关注宝宝的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6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能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的潜能,懂得赏识教育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是让孩子的心灵健康发展,智力充分发育的必备条件。 但是现在许多家长甚至教育机构对赏识教育存在很...
    2020-11-12 阅读全文
  • 为你喝采——赏识教育 赏识与赞扬,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通过别人赏识孩子,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欣赏孩子的淘气,...
    2020-07-28 阅读全文

新学年伊始,教育部关于在小学开设书法课的通知,引起了校园内外的广泛关注。通知要求,今后书法课要进小学课堂,三至六年级每周要安排一个专门的课时。 书写能力弱化确实堪称今日社会的通病,而在未离校门的学生群...

2021-02-26 阅读全文

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在学习赏识教育,赏识教育固然是好。但是,我们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只会一路坦途吗?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众星捧月一般,捧在手里怕飞了,含在嘴里怕化了,而...

2020-09-04 阅读全文

在赏识教育理论的引导下,不少家长总不忘记对孩子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漂亮话也要看怎么说。不会说的话——漂亮话未必就管用。下面这些漂亮话你一定对孩子说过不止一次,因为不少家教文章就是这么教父母的。说...

2020-07-17 阅读全文

赏识教育是世界著名6种教育方法之一,赏识能培养孩子的自信,激励孩子的潜能,懂得赏识教育是每个家长的必修课,是让孩子的心灵健康发展,智力充分发育的必备条件。 但是现在许多家长甚至教育机构对赏识教育存在很...

2020-11-12 阅读全文

赏识与赞扬,赏识孩子应该发自内心,赏识孩子的努力而不是聪明,及时赞扬孩子的成就,善于发现孩子的努力,通过别人赏识孩子,在错误中发现孩子的优点,重视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欣赏孩子的新奇发现,欣赏孩子的淘气,...

2020-07-2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