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莫在孩子面前说‘是非’

发布时间:2020-11-13 孩子在幼儿园能学到什么 在幼儿园孩子不合群怎么办 幼儿说故事 莫在孩子面前说‘是非’儿子上幼儿园这段时间尤其是带着儿子时经常会碰到小区内的熟人或者同事、朋友,大家见面的每一句话几乎都问:“孩子上幼儿园了没有?”当听到肯定的答案后,紧接着就会问:“怎么样?哭闹了没有?适应吗?”此时儿子就站在身边,每每这时我都高兴地说:“当然上幼儿园了,而且除了前几天有些不适应外,现在表现可好了,老师都表扬我们适应得很快呢?我儿子在这方面表现得挺棒的!”这时再看儿子小头抬得高高的,那神情就像是在说:“我表现得确实不错!”

大家不要小看家长的这几句平淡地赞扬,对孩子来说那是多么大的肯定呀,他的心里一定是美滋滋的,后来的表现就真如表扬所说的那样!这就是暗示的作用,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呀!相反有些家长却不是这样,见孩子不愿意打招呼就会说:“这孩子胆小,不爱说话!”结果真是这样,那孩子到现在还存在这样的问题,我们小区就有一个奶奶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说他的小孙子,结果那孩子谁都不跟,也不说话。

前几天接儿子时遇见那个小新疆男孩儿,就是掏我包的那个,昨天又碰上了,他尾追一个人,还不时地回头看我们,后来我又发现小男孩儿不是一个人,后面还有一个新疆大人跟在后面,因为是新疆人长得特别我印象比较深刻。回家后我学给家人听,这时就听儿子大声地说:“那个小孩子是个坏小孩,他是坏蛋!”我一听大怔,儿子一定是听了我们的议论后得出的结论。这件事也让我反思:对于小孩子来说,大人的一言一行都是他学习的榜样,无论好的坏的,他暂时无是非观念,无法弃去糟粕,取其精华呀。

所以说家长莫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是非’,否则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影响,有些坏的不好的影响长大后再改,会很不容易!!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周二女儿的脚还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我不能一直带着她上班,所以,我今天给她送到了幼儿园。路上,**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妈妈,到幼儿园,你和老师说说,别让我参加活动了,好吗?”我知道女儿一向不愿意或者说不敢向老师说这种事,这个时候我也不想教育她,只是说好。

到了幼儿园门口,我对站在门口的老师说:“老师,能不能今天别让**参加户外活动了,她的脚还没好。”那个老师说说:“好。我还说呢,怎么**周五那天一瘸一拐的,**说是上学的路上崴脚的。”

我说:“应该不是不是,是周五那天在幼儿园崴得,如果是路上崴的,我肯定就知道了。”没想到,正在换鞋的**立马扭过头来对我说:“不是,就是路上崴的。”看着女儿焦急的有点儿想要哭的样子,我没再吭声。我不知道她怎么了,她明明告诉我是周五那天上午户外活动的时候崴的,怎么这会非要说是上学路上崴的呢?

我没和她争论,只是赶紧让她进教室吃饭。我也没和老师争论,只是请老师能允许她不参加户外活动并且请老师帮忙叮嘱她多喝水,因为她的咳嗽还没好。我知道这会儿争论这个事儿对谁都没好处。

走在路上,我就想,女儿为什么这样,为什么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她是怕老师不高兴吗?还是有什么其他想法?我该不该问问她为什么?我该不该告诉她应该实话实说?

同事打趣笑着说,**够成熟的,真会说话,知道怎么说老师会高兴。可是老师高兴了,孩子真的高兴吗?我知道她在老师面前是胆怯的,所以才在自己脚很疼的时候说不疼。我是该为孩子的成熟开心,还是为我们的教育感到悲哀呢?

不管怎么样,我心疼我的孩子;不管怎么样,我希望我的孩子是诚实的;不管怎么样,我希望老师是用来尊重的,而不是用来怕的。

在孩子面前家长别消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扰乱课堂秩序。刘刚的母亲吕女士没办法找到心理老师分析,原来这与他们常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出消极的态度有关系。

□“隔离式”教育影响孩子交往观念

河北省教科所心理研究员刘风华老师介绍,9岁的刘刚从小被父母和爷爷奶奶视为掌上明珠,家里为他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奶奶担心刘刚受欺负,不愿他跟那些淘气的孩子交往,刘刚一人常常在家看书,使他很少与同龄的孩子接触。父亲由于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常常在孩子面前讲一些人与人之间不健康的关系,使他耳闻目染,小小的心灵中,就隐藏了对社会的仇视和对人的不信任感。

刘刚由于生活圈子狭小,与父母又有天然的年龄代沟,心里有什么委屈也不对父母讲,只是一个人关在小房间里发呆,或看书解闷。父母对此不但不引起警觉,还以为他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使他在孤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父母工作很忙,平时对他缺少照顾。但稍有空闲不是督促他复习功课,就是让他做试卷,而很少与他做感情上的沟通和交流。父母对教育的期望值过高,使他承受了与其年龄极不相称的学习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只能把自己的兴趣、爱好深埋在内心世界。上学独来独往,课间就一个人坐在座位上摆弄小玩具,从不主动找同学玩。

□树立积极主动的“外交形象”

刘风华介绍,随着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焦虑和烦躁常会使一些家长产生怨言,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千万不要让这些怨言在孩子的面前无顾忌地流露出来,否则,就会对孩子幼小的心灵造成伤害,使孩子产生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刘刚家长应该认识到要在孩子的面前宣扬社会的正面和积极面,从而培养起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孩子要与人为善,不要在小事情上斤斤计较,要有开阔的胸怀。并大大地减轻孩子的学习负担,鼓励他走出家门,让他和同龄的孩子一起玩。当刘刚将小伙伴带回家的时候,父母不要拉长面孔,应帮他招待小客人。

对于和刘刚有类似问题的学生,当发现别人有缺点,而这些缺点又伤害了自己的时候,既不能怀恨在心,也不能就此与其断绝来往,而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帮助那些同学改正错误,加强沟通和交流,主动化解矛盾,从而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并从中得到快乐。

告诉孩子:在外面,你就是一条狗!!!


很多人不以为然,明明孩子是我们全家的宝,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他(她)怎么是条狗?

于是乎,爸爸妈妈们随时对孩子是呵护备至。没错,在家里真是一点儿没错,关注孩子的一举一动,从身体健康到心理健康。唯恐因为自己作为家长的疏忽酿成 大错,动不动就跳楼啦,离家出走啦,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遗恨终生。但是在社会上,这套还真不管用。人是社会的人,出得门来,你在区区小区,在学校,在单 位、在一切公众场合,你就会成为芸芸众生,渺小如一粒尘埃,被人忽略、无视。没有人是地球的焦点、宇宙的中心,就算是所谓的名人,他也不会是一直耀眼的星 星。很多人走至绝境,固然少不了潜伏的家庭危机、隐藏的心理疾患,但目前在孩子阶段,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往往来自外部的刺激。

现在都流行培养孩子的几大商:智商、情商、财商和逆商。前三者不用多说,逆商,说白点就是一个人的抗打击能力。说起来容易,培养起来也难。作为家长的 你,现阶段不可能让他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如留守儿童样撑起一个家。最多也就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还怕挤占太多的学习时间。君不知,有了个小升初,全家人都 把重心放在上面。孩子也把在家的时间全都用在奥数上的大有人在吧。除了过长的学习时间,所剩不过就那点寒暑假补课之后的少之又少的时间和一大堆作业。要说 磨练,进什么夏令营,真怕是进了死亡营,谁知道吹嘘得天花乱坠的各机构会不会把娃儿打死打残呢,那个叫邹佳航的不是就这样死于非命吗?还是哪哪里的不是又 被打得肾衰竭吗?话说回来,你作为一个家长,这么多年的教育都不能教育好的问题,哪里能指望短短的什么班就提高小孩的逆商?!

归根结底,培养娃的逆商,靠家长,靠平时的点点滴滴。大家有没有发现,有的孩子特别敏感,自遵心特别强,在外遇到很小点的事,就要哭泣,情绪低落。而 有的小孩,很皮实,你好像没看到他有什么伤心事,有不满意的事也不过几分钟就忘了,一付没事人的状态。如果是前者,作为家长的我们,一定要注意,从现在开 始,还来得及,必须让他学会放下!从来我就是告诉孩子,在外面,你千万不要把自己当作人,你要把自己当作一条狗!!!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不再奢望所有人对你的尊重。可能有人对你侮辱,漫骂。看你不顺眼,觉得你碍手碍脚,恨不得你从眼前消失。因为这个世界上谁 都没有义务没有必要去了解你的闪光点和重要性,除了自己的父母。他们对你有偏见和恶意并不奇怪,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好恶,就连你自己也一样。差别只是人 有修养的高低之分。你是这条狗,抑或是那条狗,对他们来说你并没有什么分别,他们转头即忘,你纠结什么呢,你又不能改变他的思想,随他去好了。重要的是你 认为最重要的父母不是这样认为你就行(相信每个父母不会讨厌自己的杰作,如果孩令自己不满意,首先从自身检讨错误)。幸好你的身后还有坚强的后盾,你的尊 严,面子有多重?出了门,出了这个小圈子,谁认得谁?大点儿的事,会有几天成为别人的谈资,不久又会烟消云散。

(案例:儿子之前的老师,因为学校缺人请的反聘的退休老师,心里只想着钱,几次暗示我们送礼。或许是儿子爱讲话,也或许本来就是找借口,对待儿子很不 好,常骂他无能,没出息,动不动就惩罚,放学留校。反正就是把他说得跟废物一样,开始他很不能接受,甚至开始怀疑自己真的很差劲。我就说你以为你在她那儿 是块宝啊,你在家才是宝,你在那儿本来就是一条狗,谁会在乎一条狗的想法!我儿子说也是,我本来就是一条赖皮狗!慢慢地,由开始自尊心受伤受不了到后面接 受现实,加上我们后来去朝贡了,也就小心翼翼地熬到换了老师···不过从这点上看就必须重视择校了哈,此事就当给我不重视幼升小一个教训)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不再失望于别人的无情和卑鄙。当你落难时,有人会痛打落水狗。甚至很多人都会踢你一脚,也少不了有人要落井下石,恨不得你 永不翻身。你想,谁会在乎一条狗的想法呢?因为我们这个地球是拥挤的,我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任何人的存在,就是对另外一些人的威胁。你多了一个机会别人就 少了一个机会。说到底,如果没有利益上的分配和冲突,谁去关心别人呢?他对你的行动,其实是担心你的威胁。我们提倡公平竞争,但免不了还是还有使用下流手 段的人。所以一切黑暗和和丑恶的东西都有其存在性。我们不能生活在真空里,要用自己的慧眼去分辨,千万不要惊诧莫名,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看得多,你就了 解人性更深。你所要想的只能是怎样才能翻身!如果你是条威武雄壮的狗,毛色鲜亮的狗,说不定好多其他的狗都来向你示好呢!(案例:儿子班上因为前面的退休 老师罩着,班长,大队委的职务从来就是那少数几个女同学包干了,也许是朝贡得多,也许是因为爱打小报告讨老师欢心吧,反正从来都是老师指定的人选,从没公 开竞选过重要职务。儿子很不服气,说凭什么,我又成绩又不比他们差!凭什么,我哪点比不上···我告诉他,这个社会,并不是你强过别人,你所拥有的就会 多,很多其他的因素甚至会左右结果,这个社会的黑暗面你不得不认识,你唯一做的就是等机会。后面老师换了,进行民主选举,儿子各方面表现突出,毫无悬念当 上班长···)

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条狗,你就要学会审时度势。在劣势时,能够忍辱负重,能够夹起尾巴,逃到安全的地方,呜咽着舔自己的伤口。不要对着持枪的人猛扑, 不然你就是一个悲哀的烈士,在应当保存实力的时候还去送死是傻瓜。狗很聪明,打不过,一边去。我从来没有看到哪条狗是因为打架打死的。你要养好伤,长得强 壮有力,你才有资格去拼,否则白白送命。校园暴力日渐增多,很多家长还蒙在鼓里。校园暴力可怕,但也不是会发生在每个孩子身上。可怜人必有可恨之处,据我 所知,有些事件还是由于娃儿不够聪明,不识时务,招惹另外一些不良品行的人。要么情商不够高得罪了人,或者打小报告招致报复,要么就是太懦弱,让别人以欺 负他为乐。儿子就分析过他们班上,学校经常挨揍的人的特点(当然我告诫他是不能参与的,否则他造成的后果全都由我负责,如果不想麻烦我,就不要去惹事), 就有几大类:恶语伤人、行为不端的、动不动打小报告的···儿子很自豪说从没有因为得罪什么人招打的情况。并且,遇到困难,要懂得向父母求救,如果你永远 站在孩子一边,做他坚强的后盾,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对他一顿凶,那么他会毫不理会别人的威胁转而向你求助。

学会做一条狗,不是要他自暴自弃,苟且地活着,而是要活成一条好狗!不是要他时时以摇尾乞怜过日子,对于有能力对抗的恶势力,拿出你的威猛;对在你落 难时给予帮助的人,要懂得感恩。你要做的就是改变,强健自己,靠自己的努力,希望某一天能成功逆袭!狗也有狗的精气神:那就是既不可妄自菲薄,也不可妄自 尊大。为了目标,像狗一样地奔跑,顽强和坚韧,不到最后,决不放弃!

很多人喜欢自黑,自嘲,因为这样,没有人再来揭他的短了。因为这个短我比你们还清楚呀,没必要一而再,再而三来揭我,否则你就太不君子啦。这就是那些 幽默的聪明人的做法吧。教孩子把他自己当成一条狗时,有人在作践他,伤害他,他会在心里说,我就是一条狗,没什么,作为一条狗总会遇到这些问题的!虽然有 些阿Q,但至少他不会崩溃到活不下去。曾经像一条狗一样卑贱地活着,也许每个大人都经历过。难道我们的孩子面对困难时,不也是同样的情况吗?!年龄无大 小,我们每个人,我们一生中都会经历这些,不如早点告诉他,要学会像狗一样的活着和存在!像狗一样地活着,不是什么丢人的事!

从现在开始,告诉你的孩子,在家里你是个宝,在外面,你就是一条狗。

你是否会让孩子独自在外面玩?


你是否会让孩子独自在外面玩?写这个话题呢,是这样子的,我们都是外来的务工人员,现在就是一家三口在外地,没有亲戚,但是我很幸运还认识了几个妈妈朋友,所以孩子也能有个伴一起玩,xx现在四岁多了,我记得我们小的时候家里没人管,我们就自己找玩的地方,找玩的火伴,但是那个年代跟现在不一样了,那个时候的民风淳朴,而且没有什么闲杂人员到村子里面去,而且邻里邻居的都认识,见到了也会帮着一起看一下,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陌生人,车子,等等,一不小心就是小孩被车撞了或者儿童被拐卖了,而且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孩子都宝贝的很,家里都以孩子为中心,哪怕是不工作,也要看好孩子,就像我一样,家里条件不太好,就靠老公一个人撑起整个家,但是为了孩子,老公觉得再苦也是值得的,所以我一直是全职在家,偶尔孩子上学的时候去兼职一下,也是一有孩子的事情就立马以孩子为准。

xx爸跟我说,家庭的经济不是最重要的,只要你们可以健康平安的呆在我的身边,我可以再苦点累点都没关系,你只要带好小孩就可以了,我们现在这么辛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如果一心只为赚钱,到时候孩子没看好我们有再多的钱也没有用。

说实话,我不太赞同老公说的话,我觉得虽然我们一心要为孩子,但是适当的还是要让孩子自己做一下主,让她学习如果在没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也能自由的应付,自由的玩耍,虽然不要求她现在完全独立,但是必须要开始学习。如果一直不让她有锻炼的机会她就永远不会长大,一旦发生点什么事情她就会完全六神无主了。为了害怕孩子受到伤害而不让她有锻炼的机会我觉得这不是爱她而是害她,为了让她在成长的路上更顺利,我决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

孩子这几年一直都是在妈妈身边,基本上算的上是寸步不离了,当然现在想让孩子独自玩也不能一下子就把她给扔下,要不她反而会更加的恐慌。所以让她玩首先还是在我大致能掌控的范围内。

因为xx的性格有点内向,她只会在公园玩,自己也不会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所以我也是比较放心的。周日的早上,我带xx下去玩,因为周日,很多人都在家里谁懒觉,有时候也是在收拾屋子什么的,所以出来的比较晚,我跟xx还是跟往常一下早早的就下去了,打了一圈电话,都在家里要晚点出来,我陪xx玩了一会,加上外面风比较大,我就想回家了,然后xx又不想上来,我就想何不就让她自己一个人呆在公园玩呢,我自己回家去,反正就在楼上,再加上朋友也很快就会来公园了,让她自己玩一会也可以,于是我跟xx沟通了一下,她自己决定留着公园里玩,让妈妈回家去,如果没人玩她就会按门铃回家。于是我就把她一个人留在公园了。不过说真的我还是不怎么放心,怕她万一跑到马路上去了就麻烦了,于是就给朋友打了个电话,朋友说她已经出门了,在路上,那么我就放心了。

其实,这次xx一个人在公园的时间并不长,但是我觉得也算是给了她一个机会,让她知道妈妈不在身边其实也是一样的,如果遇到问题就要自己去解决,有时候可能妈妈不在身边玩的还要更开心一点,起码没有了妈妈的约束。哪怕在外面遇到困难了,也知道回家的路。

抓好时机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


“现在的孩子真是越大越难管教了,你说一句,他顶你两句,好像还是他有理”“可不,现在在孩子面前很难树立父母的威信,我有时管管他,他还说,这个你不懂。听了真让人生气……”从这两位父母的烦恼中,可以透视出大多父母的烦恼。我们不妨从父母自身找一下原因,看看哪些不正确的威信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如何树立威信呢?听听不同的观点

根据调查,父母在孩子面前逐渐丧失威信的现象,在小学至初中这一阶段较为常见,父母也往往在这个时候才想起要树立威信,但实际上问题往往出在学龄前。科学研究显示,孩子在3岁以后就有了自我的意识,开始懂得拒绝,因此如果这时你还是像以前那样教育孩子,总是满足孩子的要求,同时又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没有树立威信的意识,那么,日后想要再树立威信就很困难的,那时你就无法拿捏该如何对待孩子。在孩子3岁以后怎么建立威信呢,看看下面这些父母的观点。

1.知已知彼才能保证教育产生威信

我觉得父母的威信应该是建立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基础上的。如果父母的教育方法总是不能改善孩子的行为,那么就谈不上有什么威信。对我女儿,我用游戏方法来对待她,每次都奏效。当然对大一点的孩子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但只要多了解孩子,抓住孩子的心理进行教育,就能更多地获得成功。

2.严与爱结合最能树立真正的威信

我平时对女儿管得很严,哪怕是一点儿小错误也不轻易放过,但每次做过批评之后,我都想办法去安抚她,开导她,使她感受到父母是爱她的,而不会产生对父母的畏惧、抵抗心理。我认为这种严与爱相结合的教育,最能建立真正的威信。

3.以身作则是建立威信的关键

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要让父母对孩子产生威信,首先父母自己要做得好。比如,要纠正孩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你光靠一遍遍地说还不行,还要做给孩子看,孩子看到父母的行为自然会模仿,同时也就比较容易接受父母的要求了。想想,如果父母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却要求孩子去做,孩子怎么会来听你的?身教胜于言教,要在孩子面前树立威信,父母必须以身作则,作出榜样。

4.教育一致是树立威信的重要条件

我觉得教育一致,统一要求也是建立威信的重要条件,不仅父母两人之间的要求要尽可能统一,而且父母的前后教育都要一致,要善于控制自己的言行,不能一会儿高兴起来随便地逗笑孩子,一会儿心情不好又任意地打骂孩子。

5.树立威信,父母必须说到做到

父母常常只会强调‘威’,而忽略了‘信用’的重要性,以为哄哄小孩很正常,许多调查都显示,很多父母之所以在孩子面前不太有威信,往往就是因为不守信用。威信就是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信任感,这不是靠说教或者是打骂的方式能建立的,父母言而有信才是最重要的。我儿子虽然只有3岁多,但我还是恪守“言必信,行必果”的原则。这样就会使孩子感到父母是说到做到的,从而能够自觉地听从父母的指令,接受对他的要求。即要求孩子做到的事,父母首先要以身做则;答应孩子的事,一定不要落空。

6.少而精的管教有助树立威信

说实话,在家里孩子是我管得多,但威信却是他爸爸更高。究其原因,我想可能是我管得太多,管得太琐碎,事无巨细都免不了唠叨几句,这样孩子容易产生厌烦心理,反而不来听你的。而他爸爸平时很少说他,但都抓住一些主要的东西一管到底,这样反而更有效。看来要树立威信,还要管得少而精。

7.民主性管教是现代父母的威信所在

我认为父母的威信并不一定是传统意义上的孩子对父母的绝对服从,或是父母对孩子的支配地位,而是在平等交往的基础上使孩子对父母产生一种尊重信赖的感情,从而与父母建立一种积极配合的亲密关系。要做到这点,首先就要理解、信任孩子,尽可能地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和尝试,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不能怕孩子犯错误而强制孩子按大人的意愿行事。另外,父母还不能太在乎自己的“权威”和“面子”。每个人都有可能做错事,孩子不对时应该批评教育,自己做错时也要真诚地向孩子道歉,这样民主、平等地对待孩子,反而会使孩子更加信任你,尊重你,更愿意与你交流沟通。我觉得这才是一种真正的威信,而孩子越大,越需要这一点。

8.向孩子学习会提高父母在孩子的心里的地位

因为孩子一直在学习,所以他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但是难免也有我们大人不懂的事,这时,我会放下架子问:‘这是为什么?’‘这是真的吗?’‘这个问题我不懂,你能告诉我吗’,这不但不会使我失去威信,反而会提高你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反之,不懂装懂或逃避回答则会使你更被动。

9.家庭和睦是父母建立威信的基础

我觉得,夫妻之间要互敬互爱,互谅互让。当发生矛盾或摩擦时,夫妻双方要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妥善处理。切不可大吵大闹,拳脚相向,用粗暴的方式解决矛盾,尤其是当着孩子的面。这是保持父母在孩子眼里美好形象和树立威信的基础。

不利于树立威信的教育方式

1.用高压的教育方法。父母严而无慈,经常发脾气,时常恐吓、责骂孩子。动辄体罚孩子,实施棍棒教育。使孩子整天唯唯诺诺,诚惶诚恐,经常处于恐惧不安的状态中。

2.用疏远的教育方法。父母从不主动接近孩子,总是力图使自己离孩子远一点。譬如,把孩子交给祖母或交给保姆照应而撒手不管。他们很少与孩子交流感情,孩子不了解父母的想法、爱好、兴趣等,父母也不知道孩子的需要和喜好,父母与孩子间存在着明显的鸿沟。

3.用宠爱的教育方法。父母对孩子娇纵溺爱,对其逞性和乖张脾气姑息迁就。不给他指明努力的方向,也不提出任何要求,而是有求必应,一概满足,导致孩子任性妄为,形成骄横执拗的性格。

4.用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父母认为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全是正确的,是家庭的法律信条。话一出口,孩子就得绝对服从;即使是说错了,但为维护自己的所谓尊严,也要迫使孩子必须照办。同时,这种自以为是的教育方法,还往往导致父母无视孩子的正当需要,不虚心听取孩子的正确意见,有损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影响良好性格的形成。

5.用说教的教育方法。父母无视孩子是否愿听,也不管自己的语言是否恰当,在任何场合下,总是海阔天空、滔滔不绝地对孩子进行灌输,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会对这种说教产生厌倦情绪。久而久之,他们对正确的教育也会产生反感。

6.用引诱的教育方法。父母总是用爱抚和各种各样的奖赏(包括各种物质的东西)来博得孩子对自己的尊重和热爱。殊不知,一旦孩子得不到爱抚或满足不了其需要,就会对父母产生不满、愤怒和反抗的情绪,使孩子变得任性、骄横、不讲道理。

以上这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在父母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形成混合型或偏颇型的状况。例如,父母平时对孩子娇惯迁就,放任自流,一旦孩子出现行为上的问题或发现其性格上的明显缺陷,如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等,便进行训斥、责骂、甚至殴打孩子,对他施行种种限制,而当责打、限制过分于心不忍时,又对孩子百依百顺起来,取消了限制,任孩子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无条件地予以满足。以上这些做法,即不能建立起父母的威信,也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应当加以摒弃。

是在养育孩子还是教育孩子?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的供养者,孩子作为一个有机体,需要吃、喝、呼吸、保暖等等物质条件的供应才能活下来,并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就像有机体需要物质供应一样,孩子的精神人格同样需要适当的养分才能发育成长。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出生的状态,不是完整意义的人,经过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才使他变成了人。”这句话提醒我们,把孩子变成人需要教化,需要按人的方式对其进行初始化。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人作为一个精神的存在,要借由肉体把自己表达出来。”而印度狼孩的发现,更使我们明确了,人在出生的状态下,作为“精神的人”还是一粒种子,如果给它“人”的养分,它就可能发育成人,而给其“狼”的习性的熏陶,就可能使它发育成狼。

常识和经验都告诉我们,任何人其实都是两个人:即“肉体的人”和“精神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因是“精神的人”。一个孩子好学上进、学习自觉、体谅大人、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等良好行为表现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几乎没有关系。同样一个孩子好吃懒做、无心学习、桀骜不驯、与人冲突、自私自利等行为表现,也是他的“精神的人”的状况决定的。一个人是好是坏,是高尚还是卑下,是伟大杰出还是平庸无为,是才华横溢还是愚笨迟钝,主要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的发育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基本无关。因此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杰出的人,我们教育孩子的重点就是按正确的方式培育“精神的人”。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就必须给他的“精神的人”提供丰富的养分,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为了区别物质供养,我们把精神的养分供应写成“精神供氧”,意思指给“精神的人”提供氧气。要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成长,在孩子生命之初,至少得有一个精神供氧者。

这个精神供氧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妈妈,少数情况下是爸爸,极特殊情况下是其他人),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站在他的背后,持续地给他精神供氧,他的“精神的人”才能发芽、发育并健康成长。也就是在一个孩子的最初生命里,至少有一个成年人,无条件地接纳他,无条件地爱他,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不断地鼓励他,经常地表扬他,及时地确认他的优点,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等等。这样做的结果,相当于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由于有人陪伴,因而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他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由于被爱和接纳,使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他的生命才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开始向外扩张,就像小鸡冲破了蛋壳,种子冲破坚硬的外壳一样,他开始探究周遭的世界——学习与了解物质世界的知识;由于被鼓励和表扬,他不再害怕“人”——他开始产生与人交往的欲望。如果在孩子的生命初期,没有精神供氧者或供氧不足或供给有害成分(打骂或恐吓),那孩子的“精神的人”的发育成长就一定受到影响,致使孩子的外在行为出现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们在孤儿院中,发现那些没有父母爱的孩子,尽管物质生活一点也不差,甚至要好于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有父母的孩子,可是他们明显存在行为的偏差: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正常与人互动,无法学习知识,情绪低落,与人冲突,不守规则等等。当心理学家招募女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定期到孤儿院去给这些没有人爱的孩子洗脸、梳头、拥抱和亲吻等爱抚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行为偏差得到明显的纠正。

孩子在学校表现出多动的倾向,他不停地动,频繁地转换注意力在不同的事情上,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停地和同学讲话和做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正规场合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唯唯诺诺不敢讲话,而私下里他却胡作非为,表现出调皮捣蛋;对自己和别人缺乏尊重,没有自律精神以适应学校有组织的生活等行为表现。并不是他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这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他没有被接纳、没有被关爱、没有被关注、没有被承认、没有被欣赏、没有被赞美、没有被鼓励以及没有被表扬。他的内心世界里由于缺乏接纳、爱、关注、承认、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精神营养”而导致他的“精神的人”营养不良。这种精神营养不良的直接后果是孩子的“自我价值”严重缺乏,导致孩子外表虽然长的与人一样,但是他的精神世界里的人,没有发育或发育畸形,他没有按“人”的方式来行为,他是一种“类人生物”——类似于人的生物。

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我们认为家长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接纳、爱、关注、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方式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才能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成长。

育儿观念:在孩子面前,脾气请收敛


育儿观念:在孩子面前,脾气请收敛

养孩子对自己也是一种修身养性。当你整天说孩子脾气坏时,你自己就一定不是好脾气的人,近墨者黑的道理难道你不懂吗?

或许你认为当Ta犯错时,对Ta怒吼是一种高效率解决问题的方式,孰不知Ta无形中也学会了这一招。但Ta暴怒之下的,就是作为心智不成熟之人的无度发泄,所以你才会感叹:Ta脾气怎么这么坏呢,像谁?当然是像你啦——偶像效应嘛,在Ta认知世界的启蒙阶段,其实你就是Ta的偶像。

或许你认为大声斥责才能树立你的威信,孰不知以德服人、不怒而威才是柔中带钢的狠招。大声斥责在幼年时确实有效,但是你没发现这种有效期伴随着孩子年龄增长会越变越短吗?往往在青春叛逆期时Ta会有个大的回击。所以你才会感叹:Ta小时候那么乖,现在怎么这样。那是因为小时候你是Ta的全部依靠,Ta无能力回击。当Ta敢于回击你时,其实Ta是在告诉你:我受够了,别在我面前耀武扬威。当你要大声斥责Ta时,请想清楚:你是要Ta怕你还是敬你。所以请别在炫耀自己的孩子怕你,那不是个好信号。因为怕你,Ta将在你俩之间慢慢砌起一堵墙,对你关上心灵之门。

孩子不是你的宠物。Ta做的同样的一件错事,在你心情好时,也许就不是事,可是你心情糟时,就电闪雷鸣了。Ta幼小的心里怎么会容下两种评判标准?Ta甚至在你电闪雷鸣时都不知道错哪了。也许你还会心情好时逗逗孩子,孩子做出的反应越过激,你越开心。你不觉得你在亲手扭曲孩子的性格吗?

孩子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你的修行之路甚远。

修行第一层:形成温润的性格。

当Ta还在襁褓中时,就请你唱起那首温柔的歌。

当Ta蹒跚学步时,请放下身段蹲下和Ta讲话。

当Ta上幼儿园时,请共同分享Ta幼儿园和你工作上的事,Ta谈论同学,你谈论同事。

修行第二层: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

当Ta第一次犯错勾起你的火气时,请一定不要一巴掌呼过来。因为呼完后,你会觉得爽了,然后以后的每次犯错你都容易采取这种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式。可是Ta是你的娃不是你的敌人。请平心静气跟Ta讲道理,告诉Ta你因为Ta做错事而难过。另外,第一次犯错一定不能和稀泥,一定要让Ta认识到严重性。

当Ta对你讲了n遍的题还不懂时,请不要骂Ta笨。出房间转一圈,消消火考虑换个思路讲。其实不是Ta笨而是你真的很衰哦,这么大的人给这么小的宝宝都不能讲透一道题。要不然就承认吧,你真的很弱,赶紧自己去恶补或者找高人给Ta讲吧!娃很忙的,别浪费Ta稚嫩的小青春。

修行第三层:自省

别总拿别人家的娃说事。当你说,你看谁谁怎么好时,想想Ta如果说谁谁的爸妈怎么好时你的心情。个体是有差异的,只要娃尽力就好,你不觉得娃在你身边健康地成长就是一种幸福吗?多看孩子的另一面。鼓励、赏识才能使Ta有信心有动力,积极向上的心态最重要。

当Ta发脾气时,请不要说:不准哭。因为Ta除了哭还能有像你那样喝酒、购物、泡吧、甚至骂脏话等等其他的发泄方式吗?这么有助于扩大肺活量调动全身神经放松的健康方式有什么不好?让Ta哭去吧,哭完了搞清楚怎么回事。告诉Ta,无理取闹即使这样目的也不能得逞;心情不好咱可以一起解决,爸妈永远和你一条战线,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就这么形成了。如果不准哭,你真的希望你的娃喜怒不形于色吗?做一个压抑的人吗?

相关推荐

  •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周二女儿的脚还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我不能一直带着她上班,所以,我今天给她送到了幼儿园。路上,**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妈妈,到幼儿园,你和老师说说,别让我参加活动了,好吗?”我知道...
    2020-10-29 阅读全文
  • 孩子惹是生非 导读:你的孩子总是惹是生非,你怎么办?你知道其深层的原因吗?你想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孩子爱打人,从心理特点入手 1、2岁多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
    2021-10-12 阅读全文
  • 孩子的是与非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
    2020-06-08 阅读全文
  • 在孩子面前家长别消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
    2022-04-22 阅读全文
  • 在孩子面前,请hold住坏情绪 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听话惹得我们心烦,因而我们总是会对孩子发脾气、甚至给他严厉的惩罚。 其实,想让孩子乖乖听话,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我们的情绪。 宝宝不听话,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特别到了“可...
    2020-11-06 阅读全文

孩子在老师面前不敢说实话周二女儿的脚还是一瘸一拐的,但是我不能一直带着她上班,所以,我今天给她送到了幼儿园。路上,**一个劲儿地对我说:“妈妈,到幼儿园,你和老师说说,别让我参加活动了,好吗?”我知道...

2020-10-29 阅读全文

导读:你的孩子总是惹是生非,你怎么办?你知道其深层的原因吗?你想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 孩子爱打人,从心理特点入手 1、2岁多的孩子,正处在以自我为中心的时期,他们总认为这是我的、那是我的,不懂得分...

2021-10-12 阅读全文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

2020-06-08 阅读全文

三年级的小学生刘刚经常与同学闹矛盾,性格暴躁,稍不如意就大叫大嚷,拍桌子,摔书本,不愿与同学交往。最明显的一次是上美术课,他忘记带美术材料,就一个人做数学作业。美术老师批评,他不但不认错、还大叫大嚷,...

2022-04-22 阅读全文

我们总是在抱怨孩子不听话惹得我们心烦,因而我们总是会对孩子发脾气、甚至给他严厉的惩罚。 其实,想让孩子乖乖听话,作为家长我们首先要控制好我们的情绪。 宝宝不听话,妈妈叫他往东他偏要往西,特别到了“可...

2020-11-0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