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

发布时间:2020-11-06 教育孩子笔记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孩子挑食教育笔记 在教育孩子之前,先教育自己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要想很好地教育孩子,父母就得先做好这所"学校"里的"老师"。

老师之所以能成为老师,是因为在大学里,能够很系统地去学习,最终能够有资格成为一名老师。而对于父母来说,面对你的孩子,你就是一名“老师”,你同样需要去学习,需要教育好自己,做个够格的“老师”,再去教育你的孩子。做为父母,你们将引导着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走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大道。

不管你是白领还是工人,是企业家还是农民,那些都是你在社会上的一种职业别称,但对于孩子来说,你们就是父母,并没有什么差别。孩子需要的不是父母能给予多好的物质条件,而是足够好的精神条件和成长环境。

父母的一言一行随时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孩子有时候都不需要父母的教育就会学到很多的东西,比如一个很乖,很懂礼貌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谦和,很善于和人交往的人,又如一个很蛮横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因为一点小事就和别人争吵的人,也如一个爱阅读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很爱在家看书的人,再如一个爱骂人的孩子,看看他的父母,都是在家是互相的对骂或骂别人的人。

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抱怨孩子的不是,比如爱看电视,跟父母顶嘴,和其他孩子打架,要一个玩具就必须要到,以自我为中心,做错事怨父母等,他们的这些不是,不就是你们父母培养或纵容而来的吗。有些孩子是直接学父母的,有些孩子是因为父母的纵容而来的,有些孩子是抓住父母的“爱”而形成的。有些父母,看到孩子这样,开始急了,会想任何办法去改变孩子,让孩子成为“好孩子”,谁知,最先要改变的恰恰就是父母,父母的改变同样会带来孩子的改变。

孩子是可塑的,但要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最关键的就是家庭这个“学校”和父母这个“老师”,只有这所学校里的老师够“资格”了,孩子就能够更健康,快乐的成长。(励志的句子 Www.dJZ525.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专家: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那就更是难上加难。负有很大责任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幼教专家现身说法——

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个孩子却很难——难就难在教出一个懂事的孩子不容易。现代家庭,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几个家长轮番对着一个孩子施爱,使孩子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独立思考、独立锻炼的机会。家长好心办坏事,到如今还没有这方面的自我觉醒,这就使得孩子的自我教育进展很慢,很艰难。

国外的家长已经有所觉悟了,他们正在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在实践中自我锻炼。

我的小女儿在美国,她每个星期都会给孩子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比如,带着孩子到同伴家中做客,让孩子实地学习做客的礼仪、规矩,亲身体验怎么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客人。之后,再让孩子请同伴到自己家中做客。她让孩子自己收拾、装点屋子,自己准备待客的食品、物品,自己出门迎接客人,周到热情地招待客人,随时注意调节活动的气氛,关照每一个人的感受,最后,让客人满意而归。

几个同伴轮流做主、做客后,大家再约着到什么地方去玩。因为孩子还是小学生,不能让他们单独到远的地方去玩,几个家长虽然全程陪着孩子,但一般都不干涉他们玩的内容和方式。为孩子提供尽量大的舞台,让孩子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尽量地发挥自己的优势。孩子们像这样在情境中学,在情境中用,自然而然地就学到了适应环境的本事。

国内的一些家长,教育孩子喜欢说教,喜欢指手画脚地让孩子跟着模仿。这样的教育,孩子表面上听懂了,能够模仿了,但是,孩子心灵深处并不知道这样做的道理,结果有可能造成孩子当着家长是一套,背着家长又是一套;在有限的范围内,知道相同的事该怎么做,在更大的范围,在没有先例可仿效的情况下,就不知所措了。

孩子什么都听家长的,表面上会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但在实际生活中一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会露馅。从小让孩子多尝试、多锻炼,看着孩子走弯路、吃亏、碰壁,仍保持观察者的姿态,等孩子吃亏、碰壁后,再让他们反思失败、碰壁的原因,想想自己有哪些情况没有考虑周到,哪些地方出现了差错,让孩子反思之后再尝试,才能达到进一步教育的目的。孩子尝试一遍,反思一遍,经历越多,办法就越多,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多。

孩子做任何事情,无论成功与失败,都要养成反思的习惯——反思事情的每一个细节,反思事情的来龙去脉,反思事情的全过程,对其健康成长很有必要。因为过程比结果更重要——结果有很多偶然因素在里面,过程却是实实在在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最能体现一个人的能力和水平。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


今天,老公不在家,只有我和儿子在一起。

中午就想简单吃点,于是我用锅里的冷饭炒了点蛋炒饭,由于锅和铲子没放好,在我拿碗的时候,一下子翻了,锅里只剩下一点点蛋炒饭,于是我对儿子说:“儿子,刚才妈妈不小心把饭洒在地上了,就剩下一点点了,要么蛋炒饭给你吃,妈妈就吃早上的粥!”心里还巴望着小家伙会说出一句暖心的话来,让我感动一下,没想到儿子的话去让我的心凉了半截儿:“不行,妈妈,我就要吃蛋炒饭,你再给我烧!不然我会不高兴的!”没想到这家伙还先发制人,真是气得我瞠目结舌,不行非得教育一下这孩子。

我很生气地举起手,刚想打过去,看着孩子的害怕的眼神,再想想前段时间郑委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打孩子是家长最无能的表现。高举的手,慢慢放了下来,我对把声音缓和下来说了句:“儿子,妈妈听了你的话很伤心。”儿子还在一个劲地说:“不行,我就要吃蛋炒饭……”我问儿子:“儿子你有没有挺清楚妈妈的话?我说的是,蛋炒饭不多了,你吃蛋炒饭,妈妈吃粥!还有,妈妈为什么给你吃蛋炒饭,自己吃粥?”儿子的声音轻了下来,说:“因为妈妈爱我,把好的留给了我,自己吃不好的”“对呀,妈妈也可以自己吃蛋炒饭,给你吃粥,但是妈妈爱你,就决定把好的、你喜欢的让给你吃。那么你应该怎样对妈妈呢?”儿子慢慢低下了头,跟我说:“妈妈,对不起,我也吃点粥吧?下次我不这样了!”看着孩子懂事的话语,我的心头一热。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难免自私小气,作为家长,要为孩子把好舵。而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切忌急于求成。以前当孩子犯错误时,我都会很着急,很生气,有时还会加上武力,但是幼稚、简单的儿子往往要么委屈接受,要么来几句反驳,不但伤害了母子间的感情,也没有达到真正的目的,真的很伤脑筋。今天这样的一段对话,让孩子感受到了妈妈对自己的爱,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真的很不错。

在我们幼儿教育中又何尝不是,当幼儿在班级里犯了错误时,我们有时还没有把道理讲清楚,就对孩子一顿劈头盖脑的批评,有时会弄得孩子莫名其妙又难过,但是孩子还不一定理解。而“一碗蛋炒饭”让我知道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草率,要让孩子懂得了其中的道理,才会更容易接受,起到教育的作用。

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


据说德国人爱“管闲事”,这一点我是有亲身经历的。这是几年前,我去拜访一位住在德国汉堡的日籍朋友时发生的事情。作为对主人盛情相邀的答谢,我表演了一些小魔术。也许是因为太久不见有日本客人来吧,孩子们立刻兴奋起来,欢呼雀跃地跑到院子里。这时,我无意间看了一下表,指针刚过晚上10点。

这时,朋友家的电话突然刺耳地响了起来,朋友抱着电话,再三道歉。谁知刚放下话筒,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次声音更加刺耳。朋友又连忙诚惶诚恐地向电话那边道起歉来。这时,朋友的夫人慌忙地把孩子们带回屋里。电话铃声好不容易告了一个段落,朋友满头大汗地说道:“这些是邻居们打来的抗议电话。他们这样教训了我一通:‘你们家到底让孩子几点睡觉啊?孩子最晚在8点钟就必须要睡的,你们究竟在想些什么啊?’”别人家的孩子也要管,德国人就是这么爱“管闲事”。

朋友的夫人又告诉了我她同样的经历。刚来汉堡时,她把洗完的衣服挂在公寓阳台上晒,有一个过路的德国人,不知为什么用恐怖的表情冲她大声喊叫。见夫人不懂德语,那人就用英语告诉她,不可以在阳台上晾晒衣物。说是这附近的住宅为了美观,都不在阳台上晾衣物。

讲到这里,我竟觉得德国人的爱“管闲事”反倒变得可爱起来。不光是德国,在整个欧洲,如果你没有遵守社会规则,任何人都会提醒你的。这种习惯非常普遍。在公园,要是看见孩子摘花坛上的花了,即使这孩子是首相家的公子,过路的老爷爷老奶奶也一定不会看着不管。他们一定会抓住那个孩子,不仅嘴上责备他,还要在他屁股上狠狠的来几巴掌。

欧洲人认为教育孩子应该“一视同仁”。所以对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教育时,也不会有太多的顾虑。

就这一点来说,日本人又做得如何呢?在东京的人情味儿极浓的下町一带,对别人的孩子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一样给与批评、表扬。但是,现在这已成为了个别现象。最近,对别人的孩子漠不关心的父母正在增加。

教育方针因家庭的不同而不同,但不论教育方针如何不同,自己的孩子也好,别人的孩子也罢,都要进行教育。不去批评别人的孩子,我觉得就像是放弃了自己在社会中的某种责任。

是在养育孩子还是教育孩子?


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的供养者,孩子作为一个有机体,需要吃、喝、呼吸、保暖等等物质条件的供应才能活下来,并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就像有机体需要物质供应一样,孩子的精神人格同样需要适当的养分才能发育成长。

亚里士多德曾说:“人在出生的状态,不是完整意义的人,经过二十几年的人化过程,才使他变成了人。”这句话提醒我们,把孩子变成人需要教化,需要按人的方式对其进行初始化。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博士说:“人作为一个精神的存在,要借由肉体把自己表达出来。”而印度狼孩的发现,更使我们明确了,人在出生的状态下,作为“精神的人”还是一粒种子,如果给它“人”的养分,它就可能发育成人,而给其“狼”的习性的熏陶,就可能使它发育成狼。

常识和经验都告诉我们,任何人其实都是两个人:即“肉体的人”和“精神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因是“精神的人”。一个孩子好学上进、学习自觉、体谅大人、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等良好行为表现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几乎没有关系。同样一个孩子好吃懒做、无心学习、桀骜不驯、与人冲突、自私自利等行为表现,也是他的“精神的人”的状况决定的。一个人是好是坏,是高尚还是卑下,是伟大杰出还是平庸无为,是才华横溢还是愚笨迟钝,主要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的发育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基本无关。因此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杰出的人,我们教育孩子的重点就是按正确的方式培育“精神的人”。

通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现,要把一个孩子培养成一个杰出的人,就必须给他的“精神的人”提供丰富的养分,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为了区别物质供养,我们把精神的养分供应写成“精神供氧”,意思指给“精神的人”提供氧气。要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成长,在孩子生命之初,至少得有一个精神供氧者。

这个精神供氧者(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妈妈,少数情况下是爸爸,极特殊情况下是其他人),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站在他的背后,持续地给他精神供氧,他的“精神的人”才能发芽、发育并健康成长。也就是在一个孩子的最初生命里,至少有一个成年人,无条件地接纳他,无条件地爱他,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不断地鼓励他,经常地表扬他,及时地确认他的优点,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等等。这样做的结果,相当于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由于有人陪伴,因而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他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由于被爱和接纳,使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他的生命才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开始向外扩张,就像小鸡冲破了蛋壳,种子冲破坚硬的外壳一样,他开始探究周遭的世界——学习与了解物质世界的知识;由于被鼓励和表扬,他不再害怕“人”——他开始产生与人交往的欲望。如果在孩子的生命初期,没有精神供氧者或供氧不足或供给有害成分(打骂或恐吓),那孩子的“精神的人”的发育成长就一定受到影响,致使孩子的外在行为出现偏差。

美国心理学家们在孤儿院中,发现那些没有父母爱的孩子,尽管物质生活一点也不差,甚至要好于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有父母的孩子,可是他们明显存在行为的偏差:注意力不集中,无法正常与人互动,无法学习知识,情绪低落,与人冲突,不守规则等等。当心理学家招募女大学生志愿者,每周定期到孤儿院去给这些没有人爱的孩子洗脸、梳头、拥抱和亲吻等爱抚了一段时间后,这些孩子的行为偏差得到明显的纠正。

孩子在学校表现出多动的倾向,他不停地动,频繁地转换注意力在不同的事情上,上课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讲,不停地和同学讲话和做各种各样的小动作;正规场合让他回答问题时,他唯唯诺诺不敢讲话,而私下里他却胡作非为,表现出调皮捣蛋;对自己和别人缺乏尊重,没有自律精神以适应学校有组织的生活等行为表现。并不是他的神经系统出了什么毛病,这实际上是他内心世界的外化。这些行为背后的真实原因是他没有被接纳、没有被关爱、没有被关注、没有被承认、没有被欣赏、没有被赞美、没有被鼓励以及没有被表扬。他的内心世界里由于缺乏接纳、爱、关注、承认、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精神营养”而导致他的“精神的人”营养不良。这种精神营养不良的直接后果是孩子的“自我价值”严重缺乏,导致孩子外表虽然长的与人一样,但是他的精神世界里的人,没有发育或发育畸形,他没有按“人”的方式来行为,他是一种“类人生物”——类似于人的生物。

要把孩子培养成为杰出的人,我们认为家长最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在与孩子一起生活的过程中,通过接纳、爱、关注、欣赏、赞美、鼓励和表扬等方式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才能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成长。

家长怎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今社会如何教育好自已的孩子,是当前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我一名中学教师及班主任,每周都有很多家长来校或电话询问自已的孩子的情况,在校当然是学校的职责,那么家庭教育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下面我就介绍几种家庭教育经验供大家参考:

1、给孩子信心,做孩子强有力的后盾。由于孩子的个体差异,免不了学生的成绩有好有坏,孩子由于不肯学习,导致成绩差,我们是该适当的批评,但是如果孩子很劲力,成绩却不怎么理想,我们更应该给他信心,而不是一味的给他泼冷水,作为父母不应该一味的责备,更不应该放弃。

2、教育好孩子要遵守纪律。家有家法,学生们只有好好的遵守这些纪律,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因此加强纪律观念,就显得格外必要。在家要教育你的孩子,让他(或她)明白,一个懂得规矩,并且自觉的遵守规矩的人,才能够时刻按照规矩办事,才能够让自己进步。

3、为了孩子及时和老师联系,沟通。学校的老师除了教学之外,还要教育学生以及批改作业,剩余时间与各位家长的联系不可能很频繁。我觉得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作为父母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子女,在此要和老师们携起手来,把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做到真正有效果。

4、多关心自已的孩。不是给钱或给他好的物质生活就叫关心,多要关心孩子身心、学等才叫关心。有的家长理由是我们工作实在太忙了,真的没时间去管他,有些家长从来没主动到老师这儿询问过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在校的表现,这都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的表现。

相关推荐

  • 专家:让孩子学会自己教育自己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那就更是难上加难。负有很大责任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幼教专家现身说法—— 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
    2021-11-09 阅读全文
  • 教育随笔:让孩子自己来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
    2021-05-04 阅读全文
  • 规范好自己,教育好孩子 周一升国旗仪式正进行中,《国歌》音乐刚停,《感恩的心》音乐响起,全体老师和幼儿面向国旗做起了手语动作,老师个个投入,孩子人人认真,虽然动作还不够整齐划一,但此情此景着实令我感动不已。我们的老师们为了能...
    2021-04-16 阅读全文
  •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也要把好自己的度 今天,老公不在家,只有我和儿子在一起。 中午就想简单吃点,于是我用锅里的冷饭炒了点蛋炒饭,由于锅和铲子没放好,在我拿碗的时候,一下子翻了,锅里只剩下一点点蛋炒饭,于是我对儿子说:“儿子,刚才妈妈不小...
    2020-10-03 阅读全文
  • 教育自己的孩子与别人的孩子 据说德国人爱“管闲事”,这一点我是有亲身经历的。这是几年前,我去拜访一位住在德国汉堡的日籍朋友时发生的事情。作为对主人盛情相邀的答谢,我表演了一些小魔术。也许是因为太久不见有日本客人来吧,孩子们立刻兴...
    2021-04-03 阅读全文

对于孩子的成长过程,教育本身就是一件很难的事,要孩子自己教育自己,那就更是难上加难。负有很大责任的家长们,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呢? 幼教专家现身说法—— 家长们都知道,生一个孩子很容易,养一...

2021-11-09 阅读全文

孩子刚升入大班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我要求孩子来园以后自己脱衣服,并且挂好衣服。在我观察了一段时间以后,我发现还是有好多的家长替孩子拖衣服挂衣服,上前说了好几次但这种现象还是有,现在都一...

2021-05-04 阅读全文

周一升国旗仪式正进行中,《国歌》音乐刚停,《感恩的心》音乐响起,全体老师和幼儿面向国旗做起了手语动作,老师个个投入,孩子人人认真,虽然动作还不够整齐划一,但此情此景着实令我感动不已。我们的老师们为了能...

2021-04-16 阅读全文

今天,老公不在家,只有我和儿子在一起。 中午就想简单吃点,于是我用锅里的冷饭炒了点蛋炒饭,由于锅和铲子没放好,在我拿碗的时候,一下子翻了,锅里只剩下一点点蛋炒饭,于是我对儿子说:“儿子,刚才妈妈不小...

2020-10-03 阅读全文

据说德国人爱“管闲事”,这一点我是有亲身经历的。这是几年前,我去拜访一位住在德国汉堡的日籍朋友时发生的事情。作为对主人盛情相邀的答谢,我表演了一些小魔术。也许是因为太久不见有日本客人来吧,孩子们立刻兴...

2021-04-0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