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观念:当孩子面对“冲突”

发布时间:2020-10-14 教育孩子笔记 幼儿园当老师游戏 中班孩子教育笔记

育儿观念:当孩子面对“冲突”

昨天下午去接孩子,孩子哭丧着脸,说受到了高年级孩子的欺负,问明情况后,即带他回家.谁知孩子一路情绪发作,又是推又是搡,气得我顿时把车往边上一放,重重的把孩子教训了一顿。因为在我看来,孩子的冲突很正常,并没有到那种非去处理不可的地步,这么点小屁孩,他知道什么是冲突?不管别人是有意还是无意,他都会解释是别人欺负他的。可是孩子的一句话突然引起了我的注意,他说:“妈妈,我已经被他们欺负很多次了,就是因为你不肯我去跟他们计较,他们才这样放肆的!”我顿时楞住了,因为平时孩子不管跟我告什么状,我一概对他说:“你自己去处理吧,你自己反省一下自己,自己肯定也有不对的地方!”突然感觉到今天孩子的话确实不是我想象中的那么简单。这时,我耐下心来问他:“他怎么打的?”“我们在那里打球,他们也要在那里打,因为我们先去,所以他们没有抢到位置,然后他们就愤愤不平的在那里骂骂咧咧,我本来是想离开了,可是我实在听不下去了啊!所以我就不想让他,这么不懂道理的人我凭什么要让他啊!”“后来呢?”我接着问,“后来,他看我没有走的意思,直接趁我不注意的时候从后面把我推倒在地上,你看我手上的这块皮就是这样硬生生的被水泥地插破的,我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想想怎么有这么残忍的同学,他们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啊!”孩子边说边抹眼泪,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我顿时心揪了起来,先不去追究谁对谁错.万一孩子真的不注意,这猛的一推,后果不堪设想!我真的想马上找下学校的老师,让老师关照一下孩子,这真是个非常危险的动作。我正想掉转头去学校找老师谈下,孩子一把把我拉住:“妈妈,算了,还是别去了,到时候你去找他们老师,老师肯定要惩罚他们,老师一惩罚,这个同学肯定要找机会教训我们,以后更加要欺负我们了啊!”想想孩子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突然觉得自己对孩子的教育真的好粗鲁,每次孩子只要一告状,不是被我狠狠的教训一顿,就是让他自己去琢磨,原来孩子在经历着煎熬!而我却没能解开他的心结。晚上吃好饭,儿子与我聊天,我问他:“现在还恨刚才的那位同学吗?”“还有点,但比刚才好多了!”“为什么?”我反问他。“毕竟我们也有错的呀!就那么一个乒乓球台,我们霸占了,他们就没得打了啊!但是我还是恨他下手太重了!”孩子就是孩子,一点都不会拐弯抹角。他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我冲儿子笑笑:“算了,原谅他们吧!毕竟你们玩的时间比他们长了很多,他们心里有点不服气也可以理解呀!”“不过,妈妈,我觉得你还是要去跟我们学校的老师反映一下,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出现一次两次了,我经常看到高年级的同学欺负低年级的同学,但是我又不知道应该向谁去反映,我怕反映到老师那里,反而被老师误会我事儿多!”孩子又开始忧虑起来。“好的,我会去的,你放心吧!”为了解开他的心结,我只能这样回答他。面对孩子的成长,真是什么样的事情都会碰到,如果真的为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让我们去跟老师“汇报”,那么老师一天到晚就处理孩子们的这些所谓的纠纷都不一定忙的过来,可是这些我们大人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却给孩子带来了心理阴影。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先找班主任老师沟通一下,为了孩子们的快乐成长,也为了让孩子们更加和谐的相处,我们大人不应该推卸责任,应该还孩子一片蓝天!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怎样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所有努力也并不一定都会有好的结果,甚至我们可能有许多努力还没有被人看见。同样,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如果要奖赏孩子,应该着重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与态度上,而不应依据外在条件或别人的评价以及取得了什么成绩。

怎样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在全球化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当来很多人才一起竞争有限的机会时,我们应陪伴孩子接受自己的平凡,教孩子学会如何面对失败,体会到即使自己学业不算优秀或在各种能力竞赛中比不上别人,也仍然是一个有价值的人。甚至在被家长误解、被同学排挤或者被老师不公平对待时,不会因为委屈、愤怒而走向极端,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这些都需要平常让孩子培养纾解自己情绪的渠道,建立宽容且自在自足的生活态度。

孩子若是学习成绩不好,但在班上人缘不错的话,保持快乐心情的机会比较高。因此,同理心的培养,懂得体贴关心别人,是让孩子维持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若是孩子资质普通,在学校一般的评比中都是殿底的,家长就要想办法从他们有兴趣的科目甚至是休闲活动中,找机会让自己公开表现,以此建立信心。当孩子有了真正的自信,就不会在乎来自别人的评价了。同样,丰富孩子精神生活也非常重要,若让他们从小能够经常接触音乐、艺术和大自然,这些永恒且不变的美感与生命力,会在他们面对磨擦与伤害时,产生积极的力量。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能够跟家长倾诉自然是最好的。但很多时候,他们不敢讲、不想讲,可能是因为他们曾经隐约透露过,但被父母亲忽略了,或当时没处理好而丧失信心,也很可能不知从何讲起,还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们,干脆埋藏在心底,自己承受。

家长在平常,要增添与贮存孩子面对困境与挫折时的能量,以及让孩子知道即使自己很平庸但还是可以很快乐。可以找一些适合的电影推荐给孩子看。剧中主角曾经遭受伤害(背叛、排挤、误解)但是,最后总能闯过难关。这些影片可以帮助孩子在以后碰到同样困难时,有信心去面对以及学会寻找解决困难的方法。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亲子教育)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为小小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喝足之后,正当准备午睡之际,小小发现了放在椅子上的红枣莲子羹,执意要喝。妈妈想起本来是收起来的,不知道什么打了个岔,就放在椅子上了。今天早饭的时候,大家都是喝的红枣莲子羹,小小帮着给每个人发了一袋。在莲子羹大的包装袋里,配了许多小包的白糖,小小撕开白糖的纸袋,在自己的碗里放了两袋,结果甜极了。不过,在他撕纸包的时候,弄撒了许多白糖。妈妈非常不耐烦的收拾,训斥了小小两句。现在,他肯定是想起了早上的甜味,还要喝红枣莲子羹。妈妈说:“你刚吃完午饭,肚子里都没有空了,睡完觉再喝好不好?”小小不肯,大叫:“我喝得下,我就要现在喝。”劝了半天,小小坚持要喝,用嘴咬袋子,想把它咬开。妈妈被逼无奈,只好给他冲。在妈妈去厨房拿碗的时候,小小自己撕开了白糖的纸袋,还和早上一样,撒了一桌一地。妈妈忍无可忍,抬起手给了小小一巴掌,正好打在了小小的背上,小小莫名其妙地看着妈妈,妈妈问:“我打你了吗?”“没有。”妈妈又气又恨,“我刚才打你的背了,知道为什么打你吗?”“不知道。”“你又把糖撒了,早上你撒过一次了,是不是?”小小茫然地看着妈妈,不知道做了什么错事。

终于把莲子羹冲好了,小小又开始叫:“太烫了,我着急吃。”“等一会就凉了。”“我不,我现在要吃!”妈妈没办法,又往里面兑冷水,等调得不凉不热,小小吃了一口,说了一句:“妈妈,我不吃了,我吃不下。”妈妈再也憋不住了,狠很地给了小小几下,打得小小哇哇直哭,还觉得不解气。

分析:

看着孩子渐渐长大是父母最大的喜悦和乐趣。笑、翻身、爬、坐、走、说话、跑,逐渐从一个软软的、只会哭的小婴儿长成了“小人”。但是,随着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发展,他逐渐有了自己的主意和想法,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父母会觉得孩子没有以前好摆弄,不听话了。虽然各种传媒都主张不体罚孩子,但是做父母的有时难免要用武力“教训”一下孩子。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妈妈实在是忍无可忍。可是,对3岁前的孩子来讲,就像小小,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挨打,甚至妈妈打他都不知道。在这种状况下,很明显,打孩子并没有多大用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帮助家长发泄心中的怨气。

那么,与孩子发生冲突时,应该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呢?

首先,要防患于未然。

上面的案例,其实可以不发生的,就是因为妈妈忘了把东西收起来了,而孩子又没有太强自制力。如果小小没有看到莲子羹,这场“战争”是可以避免的。我们很难奢望2、3岁的孩子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应该防患于未然,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准备的环境,把不希望他玩的东西收起来,尽量减少发生冲突的机会。

其次,冲突发生后,要心平气和的解决问题,从各个方面考虑是孩子的行为确实需要管教还是由于自己本身的状态去管教孩子。

不知家长想过没有,对于同样的情况,有时会感到怒气冲天,甚至会打孩子,有时就会觉得不是什么大事。仔细分析,下述情况对家长采取的解决冲突的方式有很大影响:

1、身体状态:在健康的状态下,家长易于采用劝说、诱导、鼓励等方式;如果身体不适、生病,更易于不耐烦、发怒或诉助武力来解决与孩子的冲突。、

2、情绪状态:在较好的情绪状态下,家长易于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如果处于悲伤、愤怒等情绪中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是年龄相仿的孩子一起去,彼此又很熟悉,大家玩起来就更加开心,尤其是孩子们。

这次同行有个女孩叫果果,和女儿一样的年龄。平时在跳舞班上就挺吸引人注意的,因为老师经常点她的名,因为她总是跟不上节奏,动作总是不到位,甚至后来在考级训练时,成为了老师专门要单独指导的一个孩子。果果在人前显得比较怯懦,胆小,不敢表现,话少,不善表达。当时以为是性格所致,而这次的白水洋之行,让我明白也许别有原因。

我的脑海里不断地闪着这两个画面:餐桌上: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吃饭。因为有了个比的氛围,也因为确实饿了,孩子们都吃得很香,很快。果果小朋友有点挑食,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而在吃饭的整个过程,果果妈不停地在唠叨、责骂着。

“跟你说过无数遍了,什么都要吃,你怎么还这个不吃,那个不吃?讨厌。”“快点吃啊,讲什么话喽!人家都比你吃得快,你这么慢了,还敢讲话!快吃。”

“我怎么会生个你这样的女儿?”

“你呀,又慢又摸,以后上小学怎么办?”

“你怎么能跟小奕比?人家小奕多么优秀,样样都好。你呢?连个饭都吃不好,还敢跟人家?”

“快吃了,别丢脸了。”

……

这样的话不停地说着,让我们在座的妈妈们都不忍听下去了。而果果小朋友呢,一直低着头吃饭,不敢看妈妈,也不敢看别的小朋友。眼睛红红的,小口小口地吃着饭,索然无味的样子。

回来的车上:快到南平时,果果小朋友吐了,吐得满车子都是。果果妈妈先问了司机该怎么办,司机说:“那你用袋子或纸巾包了,弄干净来。”果果妈妈回过头去,打了女儿一巴掌,果果立即哭了起来。果果妈妈又开始了唠叨与责骂:

“有你这样的孩子,想吐也不说,现在弄得满车子都是,叫我怎么弄?恶心死了。”

“你这张嘴巴就是拿来吃东西的,怎么也不会说一声?”

“你这嘴巴干什么用的?说一声会死啊。怎么会这样?”

“我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女儿?真是气死我了。”

“哭哭哭,哭什么哭?”

“你给我滚下去,没你这样的女儿,丢脸。”……

而果果呢,在一旁不停地哭着。我们再也看不下去了,而且女儿和几个孩子还在场,非常惊讶地看着这一对母女。我怕对孩子会有影响,这时我们都已经下车了,我把果果拉到了一边,另一个妈妈把果果妈拉开,劝了起来。

唉,这个果果妈,性子急了点,急起来就爱骂人,而且骂起来有点口不择言,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我终于在点明白这孩子为什么会如此的胆小、怯懦了。

果果妈是爱孩子的,这从她一路上对果果的精心照顾就可以看出来。但果果妈脾气急,对孩子期望又高,看到孩子犯错或做了不如意的事情,脾气一上,就不分青白红皂的大骂一番。疏不知,孩子这么大了,过多的责骂,尤其是当众责骂,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让孩子在人前,尤其是在小伙伴面前觉得无地自容,抬不起头来。这样长期下来,就会让孩子产生自卑的心理。

家长的过多责骂还会让孩子不自信。她会觉得自己什么都做不好,怎么做也不能达到家长的要求,所以心里压力很大,做什么事就越紧张,越紧张越不做好。这就可以从果果跳舞时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记得最后选几个孩子跳《我可喜欢你》这个舞蹈时,小奕被选上,而果果没被选上(小奕妈和果果妈是好朋友),果果妈就指着果果的头说:“你看你,什么都做不好,连个舞也跳不好,真没用!”你说这样的责骂,孩子能跳得好吗?不是“棍棒底下都能出孝子”啊,也不是指责之下就能出天才的?

家长的过多责骂,可能会培养出一个非常“听话”的孩子,因为对孩子有着严格的要求,稍不如意就斥责,这样的孩子看似听话,却容易变得拘谨、怕事、缺乏主见。记得,六个小女孩在水里玩游戏时,大人们也在旁边自由玩了起来。其他小朋友拿起水枪疯狂地玩了起来,而果果呢,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双眼一直看着妈妈。女儿过来叫了两次,果果也不敢去玩。直到果果妈说:“去玩啊,也用水枪去打,跟小奕她们一起玩。”果果这才和女儿她们玩了起来。你看,果果就缺乏主见,凡事都要听从妈妈的指令,离开了妈妈,她就不知怎么办才好。

家长的过多责骂,也可能培养出一个非常“叛逆”的孩子。有时家长责骂孩子时,孩子根本就不理会,既不顶嘴也不反抗,就是不听,你骂你的,他做他的,长此以往,孩子会越变越坏,到了叛逆年龄时,孩子就会和家长对着干,家长说不行,孩子却偏要做,甚至对家长大打出手。本来,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适当的使用有利于孩子的教育,而过多的责骂,简单、粗野的责骂,就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抗,叛逆心理一旦形成,就会造成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每次你责骂孩子时,就像给他开一次刀,用你的语言在他的心里割一刀。刚开始时,你也许达到了目的,孩子的创伤很快愈合,所有事情都恢复正常。然后,你把它当作每天必用的工具,却发现结果越来越不如你的预期。

责骂也是一种教育手段。孩子毕竟是孩子,他们不懂事,需要大人的教导;他们难免闯祸做错事,也需要斥责。但过多的指责会给孩子留下太多的伤疤,难以愈合。责骂孩子还要注意场合,不是说了“家丑不外扬”吗?对孩子也一样,当众请不要责骂孩子或少责骂孩子,给孩子留点面子。责骂孩子还要讲究时间,孩子在吃饭,孩子在和小伙伴一起玩耍时,尽量不要责骂孩子。

想想我自己,有时孩子不听话,屡叫不改,急了,也真会当众批评。看来,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们,都应该好好修炼修炼,对孩子轻易别发火,别轻易当众责骂孩子,要把责骂当作教育孩子的最后一个手段,而应多说服教育、沟通教育。

套用一段话作为结束吧:请不要把责骂变成一种习惯。收起责骂和尖叫,以沟通和协商来解决问题吧。这样,当某一天你真的尖叫时,整个世界都会停下来!这才是“最后通牒”。愿您好好运用责骂,更愿您做一个忘记怎么骂孩子的父母。说得太有道理了!希望果果妈妈也能明白。

育儿知识:直面幼儿冲突 变对抗为协商


一天离园时,突然听到君君奶奶怒气冲冲地大喊:“谁打我家君君了?我看看你怎么这么牛!”奶奶愤怒的话语,把两个孩子都吓愣住了。原来,君君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冲突,被咬了一口。经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紧急处理,事件很快平息了。

这样极端的事件虽然不常见,但幼儿园中的同伴冲突问题一直是广大家长关注的焦点。

为摸清家长心思,针对“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我们对我园300多名家长做了问卷调查,结果让人吃惊:约75%的家长表示应培养孩子强硬的性格,被欺负时要“打回去”;15%的家长则认为,孩子被欺负后,应远离施暴者,而不是以暴制暴。结合问卷结果,我们访谈了65名家长。近50%的家长认为,“孔融让梨”在现代社会已经不好用了,应该培养孩子的“狼性”。近27%的家长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肯定是别人的孩子惹到自家孩子了。还有23%的家长认为,孩子会打人,就不会吃亏,甚至把打人视为一种能力,将不打回去与懦弱等同起来。

家长的态度让我们很担心:如果幼儿间发生冲突,都选择打回去的话,幼儿园的活动该如何开展呢?很显然,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引导家长与幼儿,学会妥善地正面解决冲突,而不是以牙还牙,或者逃避。

建立家庭教育指导站,开展一对一咨询

我们意识到,解决幼儿间的冲突,教师的介入固然重要,但做好家园沟通同样重要。只有与家长沟通顺畅了,才可能扭转家长观念,缓解家长在面对幼儿冲突事件时的紧张、激动情绪,避免矛盾升级。因此,我们设立了“家庭教育指导站”。组建以园长为站长、骨干教师为导师的服务队伍,利用入离园等相对固定时段,对有特殊需求的家长进行一对一解答。

在具体的咨询工作中,咨询导师引导家长积极参与谈话。通过澄清问题、诱导启发等,引导家长自我反思,并找到处理问题的恰当方式。

对待初次来访的家长,我们利用开放性提问,让其主动思考。比如,咨询导师可以问:“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后(不强化打人概念,减轻家长焦虑),家里有干预或措施吗?”

当家长的回答不够清晰时,可采取内容复述的方式,将零散信息重新组合,确保与家长想表达的意图一致。如咨询导师可以问:“孩子也知道抓人是错的,会道歉,但是下次还会动手,您是这个意思吗?”

当家长表达过于绝对,开始流露出无奈、失望甚至放弃的情绪时,可采取对比提问方式,促使其跳出既定思维再思考。比如可以问:“您觉得用说教方式告诉孩子不要动手效果不理想,那么,您认为什么方式比较好呢?”

当家长见解前后矛盾、观点摇摆时,可以进一步提问,有效引发其深层思考。比如:“您希望孩子遇到冲突不动手,可是处理孩子的问题行为时,您却也动手打孩子了,这不是前后不一致吗?”

当家长意识到现有做法不适宜时,这时咨询导师就可以向家长解释幼儿出现打人行为的原因。比如幼儿在特殊年龄段会出现以自我为中心、渴望支配自己所属物等,让家长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内心世界,然后再引导家长尝试适宜的问题处理方法。比如可以让家长安慰幼儿:“丽丽拿走了你的玩具,我知道你当时很着急。”然后等幼儿平静下来后,家长再引导幼儿自己思考,再遇到类似问题时有没有更好的处理办法,而不是简单地告诉幼儿:“你要学会分享。”

编制冲突解决手册,帮家长掌握常见的冲突处理方式

改变家长已有认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家庭教育指导站的工作,更多是对家长开展一对一的帮助,只有使全体家长学会妥善处理幼儿冲突问题,达成家园共识,才是治本之策。

我们将“抢玩具”“不想跟你玩”“破坏同伴作品”等典型同伴冲突行为,和“要买新玩具”“不想上幼儿园”等典型亲子冲突时刻进行梳理,明细对话原则,并提炼出针对小、中、大班幼儿的适宜做法,汇聚成“写给家长应对幼儿冲突的100句话”,让更多家长有方法可选、有原则可依。

例如,同样是不愿意把玩具分享给别人的现象。如果是小班,原因可能是幼儿高度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还不理解分享的意义与价值。成人可以说:小熊要把它最喜欢的小汽车给你玩,你喜欢吗?它想玩一会儿你的小皮球,你愿意吗?如果是中班,原因可能是幼儿没有体验到分享的愉悦。成人可以说:爸爸有一个球,想跟你一起玩踢球游戏,你愿意吗?爸爸能和你一起踢球真高兴!如果是大班,原因可能是幼儿很珍惜自己的某种玩具,担心被损坏。成人可以说:妈妈知道你担心玩具被弄坏,咱们想想有什么好方法能让好朋友玩的时候注意一些。

这些内容的编制,无论是给家长,还是教师,都提供了应对幼儿冲突的抓手。尤其是家长,有了这些可操作的方法,再面临幼儿间的冲突时,便不再像从前一样紧张、激动,而是更理性,更愿意与幼儿讲道理了。

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防患于未然

同伴间出现冲突,需要解决,但是预防工作同样必不可少。预防冲突不是干预冲突,而是为幼儿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降低冲突发生的可能性。

首先,我们在各班级创设“心情屋”。教师向幼儿示范情绪平静的方法,比如在心情屋里拥抱玩具熊、听舒缓的音乐、看小镜子等。与此同时,我们还在每个班级专门布置了礼仪墙,将“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场景拍成照片,作为幼儿可以随时学习的材料。我们还录制了幼儿解决冲突的办法的小视频,提供给家长,使家长也能从中受益。

其次,我们专门建立了针对幼儿冲突处理的一日常规。根据冲突起因,可将同伴冲突归纳为占有物品冲突、规则冲突、人际冲突、意见冲突和情绪冲突。其中,规则冲突可通过明确规则,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可以被接受,如打人会疼,打人是不可以的。一旦设立,坚决执行。同时,向家长分享这些规则,以便做到家园一致。

再其次,组织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题游戏。创设“娃娃家”“小医院”等游戏区域,让幼儿在角色扮演中学习不同社会角色的应有行为;小班组织“表情脸”游戏,帮助幼儿识别不同情绪;中班开展“悄悄话”游戏,让幼儿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倾听别人的想法。大班开展“拉手捉小鱼”活动(幼儿组成小组,共同完成捉人任务),让幼儿在团队合作中掌握人际交往技能。

经过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我们欣喜地发现,家长与幼儿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家长对幼儿冲突的认识,从“不能吃亏”,转变为“孩子也是问题解决者”;在应对幼儿冲突的行为上从“替孩子解决”,变成“支持孩子”。家长之间发生摩擦的事件也少了许多。

与此同时,幼儿处理同伴冲突的能力也提高了许多。在日常工作中,教师坚持对每名幼儿处理同伴冲突行为进行记录,并对2015年与2016年入园的幼儿进行持续追踪。结果发现,经过两年的时间,大多数幼儿在面临同伴冲突时,都能从最初的哭闹、打回去等对抗的方式,转变为友好协商解决,有些幼儿甚至还能积极主动地帮助其他幼儿处理冲突了。

育儿观念: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育儿观念: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35)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仔细阅读了一遍后,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对自己之前家庭教育方法产生了巨大的怀疑。只有不断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才能扮演好家长的角色。

通过135页的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疼爱孩子但不溺爱,现存的家庭生活条件,物质条件都比较好,做父母的要时常提醒自己,对孩子的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应积极引导,讲道理,而不是一味迁就。

让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学会在逆境中寻找积极的力量,以前我们家黄雅淇发生错误时,我一般不分青红皂白地责骂一通,通过这次阅读,我们以后应该更多地帮助她、鼓励她、引导她,与她多沟通,教她以后遇到同样的问题时如何避免出现同样的错误。虽然孩子较小,但她也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总之不管我们处于社会什么样的角色,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不断反思、不断接受新观念,才能指引孩子更健康地成长,与孩子共同进步。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育儿观念:让孩子适当吃点苦 最近在班级中发现了这样的一种情况,让宝贝去做某件事情,他首先得考虑考虑这件事做起来会不会很累,如果是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给予答案:“老师,我不会做……”其实事实真的如此吗?也许只是孩子给自己找的一种借口而已!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在家里爸爸妈妈宠着,爷爷奶奶惯着,过着小公主、小皇帝般的生活,“溺爱式”的教育方式很常见,家长普遍关心该怎么做、做什么去尽量满足孩子的每个要求。的确,如他们这般年龄正应该是享受幸福的时刻,但是像这样长期以往,会让孩子的依赖日益增加,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能力也越来越弱,一旦离开父母,便无所适从。遇到困难退缩、逃避、放弃,甚至……。家长们适当的时候要让自己的孩子吃点苦,吃苦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经历苦难、险境、逆境的人,意志力更顽强,生命力也更旺盛。我们应该教会孩子面对困难,增强孩子的意志力和心理承受力。

育儿观念:家长应当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成绩


育儿观念:家长应当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成绩

今天我给宝贝们进行了一次数学小测验,考试结果肯定也是高低不一的。傍晚放学期间,一位孩子的试卷没有交,被其妈妈看见,经询问才得知原来是孩子不会做。看的出来他妈妈当时十分生气,立即就当众将孩子给训了一顿,孩子知道自己错了,也只有低着头,垂头丧气的不说话。

在这里我想对家长说:“决定进行本次小测验的初衷,只是为了检测孩子在这一阶段的学习情况。是想通过考试,来看看孩子哪方面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哪方面知识还需要加强。孩子的学习过程比结果重要,家长应当透过成绩看孩子学习的过程。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首先要想一想原因在哪里?是孩子学习不用功,还是家长对孩子监督、管理不到位?如果孩子学习很努力,只是因为紧张或者学习方法不对而没有考好,这时如果家长还是一味地责骂孩子,反而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最重要的是孩子现在还小,待到孩子上小学后,一切知识都得重新开始学习。

考试成绩的好坏不是检验孩子优秀与否的唯一标准,家长要综合、全面地评价孩子,更要平和、平等地与孩子交流。

相关推荐

  • 育儿观念:怎样教育孩子正确面对失败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所有努力也并不一定都会有好的结果,甚至我们可能有许多努力还没有被人看见。同样,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如果要奖赏孩子,应该着重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与态度上,...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当家长与孩子发生冲突时(亲子教育)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为小小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喝足之后,正当准备午睡之际,小小发现了放在椅子上的红枣莲子羹,执意要喝。妈妈想起本来是收起来的,不知道什么打了个岔,就放在椅子上了。今...
    2020-04-06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
    2020-10-15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直面幼儿冲突 变对抗为协商 一天离园时,突然听到君君奶奶怒气冲冲地大喊:“谁打我家君君了?我看看你怎么这么牛!”奶奶愤怒的话语,把两个孩子都吓愣住了。原来,君君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冲突,被咬了一口。经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紧急处理,事...
    2020-07-25 阅读全文
  • 育儿观念: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育儿观念: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35)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仔细阅读了一遍后,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对...
    2020-10-15 阅读全文

我们成年人都知道,现实世界并不总是公平的,所有努力也并不一定都会有好的结果,甚至我们可能有许多努力还没有被人看见。同样,孩子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家长如果要奖赏孩子,应该着重在孩子努力的过程与态度上,...

2020-09-29 阅读全文

星期天的中午,妈妈为小小做了一桌丰盛的午餐,小小吃得津津有味。吃饱喝足之后,正当准备午睡之际,小小发现了放在椅子上的红枣莲子羹,执意要喝。妈妈想起本来是收起来的,不知道什么打了个岔,就放在椅子上了。今...

2020-04-06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别当众责骂孩子 这次的白水洋二日游玩得非常开心,清一色的妈妈带上自己的宝宝(年龄相仿,大多是女儿跳舞班上的小朋友),组了个团,领略了白水洋的奇特景观,尽情地享受了白水洋水的清凉与美丽。因为都...

2020-10-15 阅读全文

一天离园时,突然听到君君奶奶怒气冲冲地大喊:“谁打我家君君了?我看看你怎么这么牛!”奶奶愤怒的话语,把两个孩子都吓愣住了。原来,君君和一个小朋友发生了冲突,被咬了一口。经过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紧急处理,事...

2020-07-25 阅读全文

育儿观念: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 学习内容:指导孩子学会正确面对失败。(参考《不输在家庭教育上》P135)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仔细阅读了一遍后,发现这本书讲的太好了,使我不由自主对...

2020-10-1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