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培养宝宝独立学习的能力好方法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学习故事。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培养宝宝独立学习的能力好方法》,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培养宝宝独立学习的能力好方法

爸爸妈妈是否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情况:宝宝会把各种东西堆得高高的,然后推翻,重来,一次又一次建好,推翻、建好、推翻……

对于这样的场景,爸爸妈妈是不是不以为意呢?其实这就是宝宝的一种独立学习的体现!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宝宝对这种动作的重复,可能就是他们接受外部事物的一个过程。而且这种“重复性”的动作也是一个学习和自我锻炼的过程,更是他自发地提高动手能力的独立学习过程。

科学表明当幼儿在重复在一件事情过程是他们自发的独立学习过程,这是一种自发的、主动的学习,与大人引导的那种独立学习的做法两者皆不可抛,更需要相辅相成。在宝宝的学习过程中,二者是伴随孩子成长的。所以,家长要正确地理解宝宝的重复性行为是进行独立学习的过程,而且还应该在孩子进行这种重复的独立性学习过程中给予支持和帮助。

那爸爸妈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很好地帮助宝宝增强他的独立学习能力呢?

首先当爸爸妈妈看见宝宝在反复地做一个动作,或重复地在完成一件时,爸爸妈妈应该尽量不打扰宝宝,让他尽可能自己独自完成整个操作过程。因为宝宝的学习是需要重复的过程,通过这些过程,可以让宝宝增强自己的动手能力,也能加深宝宝对其它事物的体验和理解。当然了如果爸爸妈妈能在一段时间以后再次引导孩子玩同样的游戏,那么收到的效果会比你想象中还要来的好。

其次爸爸妈妈还可这样做:

第一要学会肯定宝宝的这种行为,这种反复探索行为一定要给他们正面的鼓励;

第二是经过一段时间以后爸爸妈妈可以营造游戏氛围,让宝宝再玩一次曾经玩过的游戏,然后用心观察下宝宝在这几次游戏中有什么变化;

第三是不要强迫孩子来反复练习某种能力,一定要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几种亲子教育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帮孩子穿衣、背书包、系鞋带……殊不知,家长若过度地保护孩子,对孩子包办太多,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对孩子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因此,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让孩子独立睡觉

独立睡觉有利于培养宝宝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防止宝宝对爸爸妈妈产生过于依赖的心理。在婴儿时期,家长就可以开始培养,把宝宝放到自己的小床上去,“同屋不同床”。等宝宝长到3岁左右,再让宝宝自己独睡一个房间。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调查显示,在3-6岁的宝宝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宝宝不自己穿衣服。事实上,幼儿在2岁开始就有独立穿衣的意愿,到了3岁的,已有独立穿衣的能力。家长若是过分保护宝宝,觉得宝宝还小,不让宝宝独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会使宝宝渐渐失去独立的意识。宝宝会觉得做什么事只要张张嘴就可以,让爸爸妈妈帮忙完成。

因此,宝宝自己能做的事,可以试着让宝宝自己去做。比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等。可能在一开始宝宝会不熟练,动作慢,还容易出错。家长千万不可不耐烦,指责宝宝做的不好。相反的,家长要给宝宝多多的鼓励和赞扬。这样,有助于提高宝宝的积极性。

干家务活,培养责任心

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活,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还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像擦桌子、摆放碗筷这种简单的家务活,一般情况下,3周岁以上的孩子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完成的。家长还可以适时让宝宝帮自己做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回到家,可以让宝宝帮忙拿拖鞋;累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轻轻地捶捶背。宝宝做了这些事之后,家长千万不要忘记对宝宝说“谢谢”。

让宝宝自己拿主意

听话的孩子,人人都喜欢,但家长不能要求孩子事事顺从,剥夺孩子做决定的机会和全力。宝宝也是家庭的一份子,可以让宝宝参与讨论的事情,一定要创造机会让宝宝发表自己的意见。比如,周末去哪里玩,晚饭吃什么……诸如此类的问题,可以开个小小的家庭会议,让宝宝参与做决定。与宝宝切身相关的事情,更应该遵循宝宝的意见,比如挑选宝宝的衣服、玩具、念的兴趣班等等。让宝宝参与做决定,自己拿主意,可以锻炼宝宝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宝宝的智力发展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为还是关在家中好;有的怕孩子与人接触传染疾病,情愿将孩子闭门独处。

事实是,只有与不安全的陌生人交往才是不安全的。所以父母应该创设外出活动和与人交往的条件,放手鼓励孩子和周围的小朋友玩耍,让孩子在和陌生的小朋友的交往中自然地提高交往能力。譬如:和经常左邻右舍打个招呼,问个好;和熟悉的、性情温和的、年龄稍大几岁的小朋友一起游戏;再慢慢过渡到走亲访友,去公园和同伴嬉戏,利用乘车、散步的机会和陌生人接触等。

引导孩子购物

3至7岁的孩子完全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购物。例如让他买自己喜欢的小玩具、小卡片、文具、零食等。孩子在与售货员交流的时候,也学习了与人沟通的技巧。如果孩子一开始有困难的话,妈妈可以在一边鼓励,教孩子说“请售货员阿姨拿一下那个玩具狗”、“请问要付多少钱”、“谢谢”等话,渐渐地让孩子自己能开口说。

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

现代父母常有一个误区,就是想时刻保持一个整齐完好的家。所以,父母们不太愿意让自己的孩子邀请左邻右舍的小朋友来家玩,最多也是在小区里简单交往。如果父母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来玩,孩子们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在一起,也会有更多的机会学习处理游戏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纠纷。

鼓励自己的孩子到小朋友家去做客

孩子的交往也如同成人的交往,既可以请进来,也可以走出去,两者同样重要。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给别人添麻烦,您可以让孩子带些小礼物去小朋友家,这样既周到、也礼貌,还能让孩子学会分享。

给孩子充分的自由

如果您细心观察,可以发现: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小一点的孩子玩,有些孩子喜欢和比自己大一些的孩子玩。

有的父母担心自己的孩子如果和比他大一些的孩子玩会吃亏,就限制自己的孩子和大孩子玩。但事实更可能是:孩子与比自己大些的孩子玩耍能学习小哥哥小姐姐的交往方式;与比自己小一些的孩子交往又可能学会了照料别人。

所以,请您充分尊重孩子,赋予孩子自由选择小朋友的权利,您只需在必要的情况下帮助做些参考。

带孩子到处走走

旅游能扩展孩子的交往范围,增加他的交往对象。同时,多走多看也会增加孩子对于异域文化或风俗的了解。

教孩子使用礼貌用语

培养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形成谦虚有礼的行为方式更好地适应社会交往。教给孩子与人交往的礼貌用语,如与人打招呼、接电话的用语,如何回答别人的问题、向他人问路、请教等等。

当孩子在熟人或者陌生人面前能够很好地使用礼貌用语的时候,通常会得到对方的良好反馈,这对增强孩子交往的信心大有益处。当孩子得到别人的赞扬和鼓励的时候,他也会更乐于交往,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孩子主动交往的机会,孩子的交往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修正交往中的不当行为

和大人们一样,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也可能出现不当行为,如欺负小朋友或者过分吝啬等。这些交往中的不当行为都可能使孩子在小朋友中不受欢迎。这时,父母的任务就是要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行为的不当之处,帮助他改进行为,重新获得持久的友情。

尊重孩子的交往个性

尽管良好的交往能力对孩子的成功和快乐都非常有益,但请您不要过分干涉孩子交往的方式。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交往能力的提高也不只是朋友数量上的增加。您应该知道,即使是个人独处,也可以成为一种很好的生活方式。如果您的孩子愿意用他自己的方式与人交往,您就应该尊重他。

提早培养宝宝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宝宝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吃饭不要人喂、自己入睡不要人陪、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二是宝宝的生活规律要和幼儿园的作息制度相符合。

现如今,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家长们对孩子的呵护可谓是细致入微,事事都会为孩子考虑周全,服务到位。可实际上,在1岁以后,宝宝的自主意识就会逐渐萌发并日益增强,不愿凡事由大人替他做主,更喜欢自己动手。如果家长一味替孩子包办一切,不仅会束缚孩子的手脚,限制孩子发展自理能力的空间,还会对孩子发展自我的权利进行剥夺,对孩子的发展绝对是有害而无益的。尊重宝宝的自主需要,帮助宝宝学会生活自理,绝不仅仅是让宝宝掌握一些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宝宝意识到自己有能力照顾好自己,能够对自己的生活进行控制,从而奠定宝宝对自己、对人生的信心。就拿入园而言,生活自理能力强的宝宝,一方面能较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达到老师的要求,另一方面,即使还有什么地方不太适应,宝宝也有信心去慢慢克服。总而言之,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让宝宝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非常重要的。

宝宝在家庭中的生活一般都比较随意,什么时候吃、吃什么、吃多少,什么时候睡、睡多久,什么时候大小便……一切均由宝宝自己决定,真是“我的地盘我做主”。这样的生活对宝宝来说,当然是随意而自在的,然而也会带来它的负面影响,即缺乏规律。到了幼儿园,少数老师要照顾多数幼儿的事实,使得幼儿园只能有固定的、统一的作息制度,如果你家宝宝的用餐和睡眠时间不规律,或者其规律与幼儿园的规律不相符合,都可能造成宝宝吃不饱、睡不好的糟糕局面。

那么,如何训练宝宝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形成有规律的生活习惯?从什么时候开始训练?用什么样的方法训练?在训练宝宝生活自理的过程中,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训练内容一:吃饭

1.自己拿勺吃饭

幼儿园里,小朋友们都是自己吃饭,如果你家宝宝在上幼儿园之前,还没有学会自己拿勺吃饭,到了幼儿园,“吃饭”这种简单的事情,就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这种紧张的心情不仅会影响宝宝的胃口,还会影响宝宝对幼儿园生活的认可。如果宝宝因为不会自己吃饭而哭闹着不肯上幼儿园,就会给家长造成更大的麻烦。也许有的家长会说,这用不着担心,老师会给宝宝喂饭的,但幼儿园有那么多刚刚离开家的宝宝,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老师能照顾得过来吗?即使老师给宝宝喂饭没问题,可当看到别的小朋友都在津津有味地自己吃饭,自己却还需要老师喂饭的宝宝,心里会是什么感觉呢?再者,总不能一直让老师喂饭,总有要学会自己吃饭的那一天。如果宝宝入园后还要花很多的时间来学习吃饭,不就影响了其他方面的学习了吗?因此,在入园准备的过程中,让宝宝学会自己吃饭,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一般来说,宝宝八九个月大时,就会开始表现出希望自己拿勺吃饭的浓厚兴趣,此时,他的手眼协调能力还不是很好,经常是好不容易在自己的小碗里舀了点饭,结果没送到嘴边就撒了一多半,这时,家长一定要注意,不要因此限制宝宝自己吃饭的愿望,因为这是练习吃饭的必经之路。只有放手让宝宝充分锻炼,他才能最终掌握拿勺吃饭这一“高难”动作。一般来说,宝宝1.5岁后,就能自己拿勺吃得比较好了。当然,在练习的过程中,家长要在宝宝自己吃的同时,坚持给宝宝喂饭,宝宝开始自己吃时,可能不会吃得太饱,会一边吃一边撒,不能让宝宝因此饿肚子。

练习过程中,宝宝可能会出现用五指抓握勺把、用勺背舀饭等错误动作,家长切不可太心急,可以给宝宝演示正确的动作,也可以手把手地纠正宝宝的错误动作,但不要急于求成,要允许宝宝反复出错。

另外,在宝宝自己吃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把饭粒撒到衣服上,增加家长清洗衣服的负担,很多家长会因此限制宝宝自己吃饭的机会,其实,一套易清洗、专供吃饭时穿的衣服或围嘴儿,就能轻松地解决这个问题。

2.不挑食、不偏食

很多宝宝入园前都有挑食、偏食的不良饮食习惯,入园后却少有这种习惯出现,究其原因,除了家长自身的一些挑食、偏食的行为影响了宝宝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家长对宝宝挑食、偏食行为的纵容。在家里,宝宝就像是个小皇帝,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不想吃什么就可以不吃,许多家长担心宝宝的营养不够,还追着喂饭,想尽办法哄宝宝多吃一点,这样的宝宝到了幼儿园之后会怎样呢?幼儿园里的饭菜,是按照宝宝们生长发育的需要制定的,自然各个品种、口味的都会有一些,如果宝宝到了幼儿园仍然挑三拣四,而老师们由于忙于其他工作,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照顾每个宝宝吃饭,挑食的宝宝就有可能吃不饱。而且,幼儿园里是不允许宝宝吃零食的,爱吃零食的宝宝到了幼儿园也会觉得不适应。所以,无论从宝宝生长发育的角度,还是从入园准备的角度来看,都应该让宝宝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好习惯。

那么,这种习惯应该如何养成呢?

在宝宝4个月大时,就可以告别纯吃奶的时代,适当添加一些辅食了,包括米糊、鸡蛋黄、菜泥、菜粥等,7个月时,则可以开始吃一些肉类的食物了。刚开始添加辅食的时候,由于宝宝对新的食物口味还不适应,他可能会拒绝吃辅食或者吃得很慢、很少,家长千万不要因此轻易放弃,也不要过于着急。添加辅食本来就要遵循由少到多的原则,对宝宝拒绝吃的食物,可将它们切碎,和宝宝喜欢吃的食物混在一起,或想办法把饭菜的色彩搭配得漂亮一些,以吸引宝宝去尝试。对年龄大一些的宝宝,可给他讲一些挑食有害的小故事或教宝宝说、唱一些不挑食的儿歌,也可以用游戏性的语言吸引宝宝开口吃饭,如,舀上一勺饭,一边慢慢将饭送到宝宝嘴边,一边说“火车来了,咦,山洞呢?”很多宝宝听到后,都会开心地把嘴张大,让“火车”开进去。

宝宝七八个月时就可以吃饼干、软饭等固体食物了,此时宝宝可能因为没有掌握咀嚼食物的本领,会表现出对固体食物的拒绝,家长切不可为了省事,继续把食物做成碎泥状,因为幼儿园里的饭菜是以固体食物为主的,如果不会咀嚼,宝宝到了幼儿园就会比较麻烦,因此,家长必须耐心地教会宝宝咀嚼。首先,要多给宝宝演示正确的咀嚼动作,演示的时候要将动作放慢些,让宝宝看清楚大人是如何用门牙把食物咬碎,又是如何用磨牙把食物磨碎的,还可以让宝宝摸摸大人的脸,通过感受大人有力的咀嚼动作,唤起宝宝的咀嚼兴趣。当然,家长还可以自编一些浅显易懂的儿歌,教会宝宝咀嚼的动作。总之,学会咀嚼食物,是防止宝宝挑食的重要步骤,千万不可省略。

3.吃饭专心,不磨蹭

有的家长有边看电视边吃饭的习惯,宝宝自然会跟着模仿。还有的宝宝喜欢边玩边吃,反正有大人不厌其烦地跟着喂饭,不用担心吃不饱。可是,幼儿园的用餐时间是固定的,如果宝宝吃饭时不专心,很可能在宝宝还没吃饱时,用餐时间就已经结束,要开始进行别的活动了,这样,没吃完饭的宝宝只好饿肚子了,所以,必须让宝宝养成专心吃饭的好习惯。在这个问题上,家长首先应该带头做到这点,除此之外,家长还要注意不要在宝宝吃饭时和他说太多的话,这样会影响宝宝进餐的速度,导致用餐时间过长。为了防止宝宝吃饭磨蹭,还可以给宝宝限制一个合理的时间,如40分钟,之后全家要一起出去散步或者看动画片,宝宝为了不错过散步或看动画片的机会,就会专心吃饭了。如果宝宝因为贪玩而随便吃几口就说饱了,也不要追着喂他,而且不要给他提供零食,到下一顿时再给他提供食物,尝到了饥饿的滋味后,宝宝自然就会抓紧时间吃饭了。还有一点要注意,最好能在固定的地点用餐,就餐一般选在家里的餐厅进行,餐厅纯粹的用餐环境,会使宝宝不被其他事物所吸引,还有助于宝宝形成条件反射,一到餐厅就知道要专心吃饭了。

4.按时吃饭

幼儿园的用餐时间是固定的,这有利于宝宝形成按时吃饭的好习惯。在家中,有的家长过于迁就宝宝,想什么时候吃就让他什么时候吃,这一方面会增加家长的负担,另一方面还会使得宝宝无法形成有规律的生物钟,入园后自然无法适应。在这一点上,家长除了要做到定时开饭外,还要注意不给宝宝吃太多的零食,尤其是饭前,否则到了吃饭时间,宝宝没有饥饿感,敷衍了事的后果只能是还没到下一次吃饭时间就又饿了。为了防止宝宝吃过多的零食,家长可以对宝宝吃零食的时间和量做一个限制,包括一天只能吃几次,一次只能吃多少等等。把你的规定告知宝宝后要坚决执行,决不能因为宝宝的撒娇、耍赖而妥协,同时要注意把零食放在宝宝拿不到的地方。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对此的态度一定要一致,否则,只要有一个人妥协,宝宝就会在以后不停地寻找这个靠山,一次次违背大人的规定,从而使努力付诸东流。

要让宝宝按时吃饭,还要注意宝宝的运动量。宝宝一般都很好动,运动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发育,但有时也需要家长对宝宝的活动有所限制,过量的运动会让宝宝迅速地疲乏和饥饿,从而打乱正常的睡眠和吃饭时间,这种生活不规律,对宝宝的身体也是有害的。

5.饭前洗手

宝宝天生喜欢玩水,要使宝宝做到饭前洗手相对容易,只要家长带头坚持这么做,并在洗手时向宝宝说明,这是吃饭前必须做的事情,宝宝自然会跟着模仿。然而,有时宝宝会因为玩得高兴或者太饿了忘记洗手,此时,只需家长及时提醒就可以了,当然,这是在宝宝自己开始拿勺吃饭后才有的要求。在宝宝能独立洗手之前,还需要家长的提醒和帮助,直至宝宝完全掌握洗手要领。家长可以把洗手的程序,编成一段顺口溜或一首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教宝宝洗手时,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这些要领。如,“卷好衣袖,打开龙头,冲湿小手,擦上香皂,搓手心,搓手背,洗手指,冲洗两遍,拿毛巾擦干。”给宝宝擦手的毛巾,应该是宝宝专用的,这样做不仅是为了卫生,还有助于树立宝宝的自主意识。宝宝一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专用物品,也会千方百计地找机会使用这些物品,所以,如果为他准备一条漂亮的小毛巾,并强调说这是给他专用的,就像爸爸妈妈也有自己的专用毛巾一样,宝宝就会更加喜欢洗手了。另外,还需注意,要把这条毛巾和宝宝用的香皂固定放在宝宝能够得着的地方,以便宝宝自主洗手。在宝宝开始出现自觉洗手的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及时表扬,激励宝宝把这种好的行为坚持下去。

本节训练要点:

允许并鼓励宝宝自己拿勺吃饭。

适当地纠正宝宝不正确的拿勺动作。

及时添加辅食。

教会宝宝咀嚼。

让宝宝吃不喜欢的菜时,家长要多想办法,多鼓励。

家长吃饭时不要同时做别的事情,如,看电视、看报纸、聊天等。

按时开饭。

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饭。

每个家庭成员都要坚持做到饭前洗手。

耐心反复地教给宝宝洗手要领。

给宝宝准备专用的毛巾和香皂,并放在宝宝方便拿到的地方。

在宝宝开始出现自觉洗手的行为时,要及时给予鼓励。

训练内容二:如厕

宝宝上幼儿园之前,必须学会独立到卫生间排尿、排便。由于宝宝刚入园时,会对新环境产生陌生和惧怕感,不敢向老师表达自己的需求,老师对宝宝的大小便规律也不太了解,这就极易造成宝宝憋屎、憋尿的情况,实在憋不住就会弄湿或弄脏裤子,这不仅会增加老师的负担,还会引起宝宝的紧张情绪,从而拒绝上幼儿园。因此,让宝宝掌握独立到卫生间排大小便的本领,对他入园至关重要。要掌握这一本领,必须从小开始训练,一般需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1.使用专用的便盆

宝宝很小时,就应为他准备一个尺寸适合的便盆,通过让他使用自己专用的便盆,使宝宝逐渐理解大小便要排在固定的地方,不能随地大小便的道理。当然,宝宝处在吃奶阶段时,大小便会比较频繁又没有规律,可把便盆放在卧室或客厅等宝宝经常活动的地方,以便随时取用。

等宝宝能独立坐起来后,大小便时,家长可扶着宝宝坐在便盆上,渐渐地,家长可放手让他自己坐着。这个阶段,家长还可教宝宝认识自己的便盆,告诉宝宝大小便要在这个专门的地方。注意,便盆应该是牢固、舒适的,高度以宝宝坐在上面、双脚刚好能着地为宜。

2.能用语言表达大小便的需要

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小便规律,在估计宝宝需要大小便时,询问宝宝是否需要大小便,宝宝回答之后,要进一步询问宝宝是要大便还是小便,鼓励宝宝清楚地表达出来。待宝宝已能完全理解“我要大(小)便”这句话的含意后,要求宝宝在有需要时,大声告诉家长,以便家长做相应的准备。另外,不要忽略对宝宝主动表达排便需要的行为予以表扬。当然,对入园前的宝宝来说,尽管已经掌握了准确表达自己需要的本领,但有时却会因为贪玩而忘记排(尿)便,从而出现把大小便排在裤子里的现象。此时,家长一定不要过于责备,因为这是由宝宝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过多的责备会让宝宝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对排(尿)便产生畏惧情绪,对家长的要求也会出现自我保护式的抗拒。家长可让宝宝在一边观看大人清洗脏裤子的过程,让宝宝体会父母的辛劳,从而在下次更加小心,提前告知。

3.到卫生间去

18~24个月大的宝宝,排便虽还属不完全自主行为,但已可以开始训练他到卫生间去大小便了。此年龄段的宝宝,大多会开始对大人上卫生间如厕的行为产生好奇,常常会尾随家长进入卫生间,并在一旁观看家长。这时,家长一定不要拒绝宝宝的旁观,而应利用宝宝的这种心理,抓住时机训练宝宝到卫生间如厕。家长可专门带宝宝到卫生间熟悉一下环境,仔细观察大人上厕所的步骤,让宝宝逐渐了解大小便都应该在卫生间里进行。有条件的家庭,还可以在卫生间给宝宝装上一个适用的小马桶,便后要求宝宝自己冲水。如果宝宝使用的是大人的马桶,需要家长把宝宝抱到马桶上去排便,但便后同样可以让宝宝自己完成冲水。当然,如果宝宝够不着冲水的按钮,家长可以帮忙,但一定要让宝宝参与,这样一方面保护了宝宝的自主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宝宝形成便后冲水的好习惯。

4.学会使用蹲厕

大部分幼儿园的卫生间是蹲厕,使用蹲厕的方法和使用座便器不同,因此,需要提前进行特别训练。家长可以找两块木板放在地上,让宝宝站在木板上练习脱裤子、蹲下、站起、提裤子的动作。待宝宝熟练后,再逐渐增加木板的高度和间距,直至一般幼儿蹲厕的标准。家长还可带宝宝到一些使用蹲厕的公共卫生间,让宝宝观察大人是如何使用蹲厕的。如果宝宝要求使用蹲厕,也可扶着他在蹲厕上排便。有些宝宝会抗拒大人的搀扶,家长可以告诉宝宝这是大人用的蹲厕,所以,才需扶着他,等他将来到了幼儿园,会有专门给小朋友用的蹲厕,到时候就不用大人扶了,这样也会激起宝宝的入园兴趣。

5.大便有规律

由于大便的时间相对较长,处理起来也比较麻烦,所以,最好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时间和次数。家长可根据对宝宝大便情况的观察,到差不多的时间就开始把他,使宝宝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等宝宝可以独立蹲下大便后,家长可出言提醒宝宝该大便了,直到不需要提醒,宝宝也能在固定的时间自己大便。同时,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如果宝宝出现了排便困难(大便干燥)等情况,要及时给宝宝补水,并让宝宝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等,以促进宝宝的排便顺畅。

6.便后擦洗

便后擦洗是必须养成的卫生习惯,即使3岁的宝宝,一般也还做不到自己完全擦干净,所以,需要提早进行训练。如,先将手纸撕下来叠成小方块,拉完后,在肛门边多擦几次,注意,尽量不要让手碰到,也不要使太大的劲,以防将手纸弄破。如果是女宝宝,还要教她由前向后进行擦拭,以免弄脏外阴。同时,还应让宝宝养成便后洗手这一良好的卫生习惯。小宝宝一般都很喜欢玩水,洗手对他来说通常是一件趣事,一般都会主动配合,家长只需教给宝宝正确的洗手方法就可以了。如,打上香皂,搓一搓,然后冲洗干净。刚开始时,宝宝可能会经常忘记洗手,家长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给宝宝讲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如,大便后,擦过屁屁的手上会有很多小细菌,如果不赶紧洗掉,小细菌就会在宝宝吃东西时跑进肚子里,让宝宝肚子疼。家长还可以把它编成小故事讲给宝宝听,同时,请宝宝把这些道理讲给别人听,当然,听的人要及时给宝宝以鼓励,以此激励宝宝把这种好的行为坚持下去。

本节训练要点:

宝宝从小就要有自己的专用便盆。

在宝宝学会坐之后,可由家长扶着坐在自己的便盆上大小便,之

后,再逐渐让宝宝自己坐在便盆上。便盆应牢固,尺寸高度适宜。

家长在估计宝宝要大小便时,应及时询问宝宝是需要大便还是小便。

要求宝宝在有需要时大声告诉家长,以便做好准备。

在宝宝开始对大人的如厕行为产生好奇时,可及时引导宝宝到

卫生间大小便。

要求宝宝便后自己冲水,家长可以协助。

练习使用蹲厕。

帮助宝宝形成有规律的大便习惯。

给宝宝讲明便后洗手的必要性,鼓励宝宝将这种好习惯坚持下去。

训练内容三:穿衣裤和鞋子

宝宝上了幼儿园后,必须自己穿、脱衣裤,如果宝宝在家没有掌握这项本领,到了幼儿园后,看到别的小朋友会自己穿、脱衣裤,内心就会产生紧张甚至自卑的心理,这对宝宝尽快适应入园生活和心理健康发展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此,家长必须在入园前,就教会宝宝自己穿、脱比较简单的衣物。一般来说,宝宝两岁左右,就会强烈地想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家长拿着宝宝的衣服袖子试图帮宝宝穿上时,经常会遭到宝宝莫名的拒绝,宝宝就想自己来,此时,家长千万不要因为担心宝宝自己穿不好而耽误时间,或是长时间穿不好衣服导致受凉等理由,拒绝宝宝的自理要求,这个时候,保护宝宝的独立意识至关重要。为了使宝宝更快地学会穿、脱衣裤,家长可在更早一些时间对宝宝进行培养,如,给宝宝穿衣服前,先把衣服放在宝宝面前,告诉他哪是前面、哪是后面,哪是外面、哪是里面,给宝宝穿衣时,告诉宝宝正在进行什么步骤,如,先把胳膊伸到袖子里,再把扣子扣上。

脱裤子相对简单,当宝宝掌握了穿裤子的方法后,脱裤子就更不是什么难事,因此,在这里我们只介绍宝宝穿衣裤和鞋子的方法。

1.穿上衣

宝宝的上衣有的前面系扣,有的套头,套头的衣服穿起来相对比较麻烦,家长可从教宝宝穿前面系扣的衣服开始,再教他穿套头衫。通常在宝宝1岁左右,就可以请他配合穿衣服了。刚开始,家长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式,激发宝宝配合的热情。如,让宝宝学习把胳膊伸进袖子里,可以这么说“宝宝的小手要钻山洞了”,慢慢的,宝宝就会自觉地把胳膊伸进去。教宝宝学扣扣子,则需要家长比较细致的指导。首先,告诉宝宝扣扣子的步骤:先把扣子的一半塞到扣眼里,再把另一半扣子拉过来,同时配以很慢的示范动作,反复多做几次,然后让宝宝自己操作,及时纠正宝宝不正确的动作。其次,也可以让宝宝在娃娃身上练习。另外,要注意让宝宝先从下面的扣子扣起,这样能够防止宝宝把扣子扣错。

穿套头衫时,要先教宝宝分清衣服的前后里外。领子上有标签的部分是衣服的后面,有兜的部分是衣服的前面,有缝衣线的是衣服的里面,没有缝衣线的是衣服的外面,然后,再教宝宝穿套头衫的方法:先把头从上面的大洞里钻进去,然后再把胳膊分别伸到两边的小洞里,把衣服拉下来就可以了。注意宝宝的套头衫领口一定要宽松些,有的宝宝比较胆小,怕黑怕闷,因此会非常抗拒穿套头衫,家长可以多让宝宝观察自己穿套头衫的过程,还可以在套头的时候,和宝宝玩一玩“躲猫猫”的游戏,以此减少宝宝内心的恐惧。

2.穿裤子

学习穿裤子和学习穿上衣一样,都要先从认识裤子的前后里外开始。裤腰上有标签的在后面,有漂亮图案的在前面。教宝宝把裤子前面朝上放在床上,然后把一条腿伸到一条裤管里,把小脚露出来,再把另一条腿伸到另一条裤管里,把脚露出来,然后站起来,把裤子拉上去就可以了。开始时,宝宝难免会犯一些小错误,如,把裤子的前后里外穿反了,或是将两条腿同时伸到一个裤管里了等等,此时,家长不要急着纠正,可以询问宝宝是否感觉到不舒服,或是把宝宝带到镜子前请他 “欣赏”自己的样子,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宝宝找到出现错误的原因,然后让他重新穿一遍。为了巩固宝宝对裤子结构的认识,家长在自己穿裤子时,也可以故意犯一些错误,如,把裤子的里外反着穿,看看宝宝能不能发现其中的错误,也可以请宝宝来帮忙,“妈妈怎么觉得裤子穿得不舒服,宝宝帮妈妈看看,到底哪里有问题?”在宝宝发现其中的错误后,要及时赞扬宝宝聪明、能干,让宝宝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有的宝宝对自己穿衣裤兴趣不高,家长可借助比赛的方式,和宝宝比一比谁穿得又快又好,利用宝宝的好胜心促进其学习。

3.穿鞋子

给宝宝准备的鞋子最好是带粘扣的,这样比较方便宝宝穿、脱。先教宝宝穿鞋的要领:把脚塞到鞋子里,脚趾头使劲儿朝前顶,再把后跟拉起来,将粘扣粘上就可以了。对宝宝来说,分清鞋子的左右,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练习才能掌握。家长可以教宝宝这么做:把鞋子放在自己的前面,鞋的头部朝前,如果看到两只鞋合拢后,中间有一个小缝就对了,如果没有小缝就是放反了。如果宝宝把鞋穿反了,可以问宝宝这样是否会觉得不舒服,让宝宝仔细体会一下穿反了鞋子是什么感受,接着让他把鞋子脱下来,把两只鞋左右掉换一下重新穿上,感受脚是什么感觉。这样持续练习几次,即使宝宝下次再穿反了鞋子,也会马上意识到可能是哪儿出了问题,并且知道怎么解决。有的宝宝可能会对穿反了鞋子满不在乎,即使家长指出他的错误也不愿意纠正,针对这种情况,家长可以采用激将法,如,在他面前表扬他认识的小朋友从来不穿反鞋子,真是又聪明又能干,好胜心强的宝宝一般都会沉不住气,从而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时,家长就要及时肯定宝宝的行为。

本节训练要点:

练习穿、脱衣裤和鞋子之前,先教宝宝分清衣裤的前后里外和鞋子的左右。

给宝宝准备带扣的上衣练习穿、脱动作。

给宝宝准备松紧带的裤子练习穿、脱动作。

给宝宝准备带粘扣的鞋子练习穿、脱动作。

多为宝宝做示范动作。

引导宝宝自己发现穿衣裤和鞋子时出现的错误。

以游戏和比赛的方式,激发宝宝自主穿衣的兴趣。

及时肯定宝宝的每一次进步。

附生活自理儿歌

自己吃饭

小宝宝,真能干,

自己拿勺来吃饭,

拿稳勺,扶好碗,

一口一口全吃完。

不挑食

爱吃肉,爱吃菜,

宝宝长得快,

妈妈真喜爱。

喝水

白开水,真解渴,

宝宝健康离不了,

端起杯,仰起脖,

咕咚咕咚全喝完。

洗手

两只小手来洗澡,

你搓我,我搓你,

先用香皂擦一擦,

再用清水来冲洗。

穿鞋

小脚往前钻,

小手向上提,

粘上小粘扣,

迈步一二一。 

培养宝宝心理素质的好方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早教期间,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宝宝一生。对儿童的心理、智力都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

家庭环境影响是多层次、多侧面的,包括实物环境、语言环境、心理环境和人际环境。实物环境是指家庭中实物的摆设。语言环境是指家庭中人与人的语言是否文明有礼,民主平等,商量谅解。

人际环境是指尊老爱幼,各尽其责等品格,心理环境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态度及情感交流的状态,家庭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因此,建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是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

家庭美德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前提,家庭成员之间和谐、融洽。尽管有时发生意见,但在原则问题上是团结一致的。这样在合作、谅解和氛围下,不但使儿童学会了对人的互助、互爱、和作、谅解,使孩子的思维意志、能力等得到和谐发展,而且从中获得安全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

相反,家庭成员之间如同陌路人,处事自私,争吵不休,这样家庭的儿童心理往往不健全,甚至是畸形的,他们对事情冷漠、偏执、不合作。因此要大力提倡家庭美德,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互相关系,形成良好规范。要相处和睦,努力构建家庭的融洽气氛,父母说话办事不能以势压人,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样教人,充分体现家庭是生活之港湾,这才有助于儿童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教育方法是直接地影响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故然是父母教育的结果。专横的封建旧规家庭教育强调绝对服从父母的意志,因此稍有不听从就以惩罚。在这类父母持过分严厉的教养态度下,孩子自身缺少自主权,缺乏自信和独立性,或者另一方面会形成暴戾、横蛮、撒谎、逆反心理强,并往往会在捉弄别人,寻找报复中得到心理上的补偿和平衡。过分娇庞的教养态度,有求必应,家长只想为儿童提供无所不到的帮助和保护。

培养宝宝快速阅读能力的方法


前几天,有位宝妈在后台留言说孩子升初中以后成绩直线下滑,尤其是写作和阅读理解更是一落千丈。之前也有很多宝妈宝爸反映过这个问题,有些孩子在小学阶段几乎所有学科都能考满分,到了初中后却忽然变得对学习力不从心了。

其实,幼儿园小学阶段主要靠机械记忆,而越到后期随着知识结构的复杂,单纯的机械记忆就难以满足需求了,这时候就需要更好的阅读能力,如果阅读能力得不到正确的培养和提升,孩子会觉得越学习越困难,成绩随之下滑,自信心受挫,还会产生厌学情绪。

而现在孩子的学习中,不管是数学、英语也同样会对阅读理解有很高的要求。所以说,孩子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未来学习成绩优秀与否的最重要预测因素之一。

孩子阅读能力不高的原因是什么?

很多家长总觉得孩子的阅读能力不高,读不懂,读不透文章,其实造成孩子阅读理解能力较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①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积淀的过程,要结合一定的生活阅历才会有所感悟。

②孩子缺乏阅读指导,读书停留在浏览故事情节的层面,未能深入理解。

③孩子阅读类型可能比较单一。

如何提升孩子阅读能力?

首先,暑期是增加孩子课文阅读量的一个关键期,引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从以下几点来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1、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书

在给孩子读书时,父母可以选择一些孩子熟知的主题的故事书,引导孩子在故事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产生联想,从而有助于他们更好的理解书中作者的观点。

2、有意识的谈论阅读内容

理解能力的构成需要孩子勤思考、勤发问。

沉浸式的阅读会增强孩子的代入感。父母可以与孩子通过游戏、角色扮演等模拟一个正在阅读的故事情节。机智地提示一些有关阅读的思考问题,这种平等的口头交流,十分有助于孩子的主动思考,并能让孩子加深对全书观点的认识。

3、引导孩子精读经典

常言道:“熟读一部经典,胜读百家杂书”。

如果你不知道该读什么书,那就去读经典吧,因为那是投入产出比最高的阅读。

出自名家手笔的经典著作总会带给孩子更多、更饱满的馈赠。

4、挑选适龄的书

有些名著固然很好,但孩子如太小就去硬啃,不仅不能领会书意,还会让他丧失兴趣。要选一些贴近生活,陶冶孩子情操,还有教育意义的书,像优妈之前推荐过的《成长吧!少年》第1季,孩子和家长购买后的追加好评爆棚!

家长须知的培养宝宝能力的方法


一、给孩子选择,而不要给孩子答案

对于刚上幼儿园的小孩,妈妈可以摆出两双都合脚、穿上去都舒适的鞋,对孩子说:“宝宝今天想穿哪一双鞋呢?”可别小看这一举动,这样一来,小孩子就不是简单、机械地伸脚穿鞋,而是要动脑筋想一想了。“人一动脑子,上帝就怕了”,这虽是一句俏皮话,但是说明了人只要动脑子,就可以变得很强大。

要注意的是,给孩子的选择范围不要太大,如果上例中的妈妈,拉着小孩的手问:“宝宝,今天想穿什么鞋呢?”孩子一定一脸茫然地看着妈妈。另外,选择的物件也一定要是同类,例如上例中的妈妈摆出的是两双都舒适的鞋,若是摆一双孩子的小鞋和一双妈妈的大鞋来让孩子选择,这样做就不太恰当。

二、让孩子承受自主的结果

乍听之下,这句话有些可怕,孩子那么小,就要承受结果,是不是残忍了一些?当然,所谓的结果一定是孩子能够承受的,而且,在孩子做出决定之前,父母可以给予其暗示,或是一旦产生不良结果时,采取一定的应对策略。但是,一定不要去干扰孩子的决定,而是应提醒他,一定要再想一想,只要思考妥当了,就果断地付诸行动。

三、正确对待孩子“抬杠”

有时,父母要孩子“这样做”,可他偏要“那样做”。这时候,父母的反应就非常重要。有的人也许怒不可遏,大发雷霆,心里想:“我养你这么大,敢不听话了。现在还小,以后长大了,翅膀硬了,那还得了!”这样的反应实在是糟糕透顶,对孩子发怒是父母缺少智慧的表现。父母发怒,孩子心里一定是害怕的,最后不得不服从决定。这样多发几次脾气后,孩子再也不敢有自己的主张了,只有唯父母马首是瞻,父母说往东就往东,再也不敢往其他方向了。

可是有智慧的父母不会这样去培养一个没有主见、不能独立的孩子。他们面对孩子的“抬杠”,会积极地与孩子沟通:“孩子,你如果不接受妈妈的决定,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做。但是,妈妈还是希望你再想一想。”如果我们这样讲,孩子一定会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从而决定是不是要听取意见。

从另一个方面看,孩子敢与父母“抬杠”,说明他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赞成的前提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会拼着一股干劲去做好,因为他要让我们明白,他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会承担后果,不会推卸责任。这时候,切记不要说风凉话,要鼓励孩子的敢作敢为,同时,帮助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这样可以使孩子下一次作出正确的决定,找到更好的行动方法。

四、常问孩子想要什么

不少父母都自以为了解孩子需要什么,可是真问孩子后,回答或许会让父母惊愕:孩子怎么会想要这样的东西?

几乎所有的父母总爱问:“孩子,你长大了要做什么?”孩子的回答也总是能让人满心欢喜,因为父母问了多次之后,孩子也大概知道了父母所期望的答案。

“长大了要做什么?”,这样的问题是让孩子有一个远大的梦想,但是,如果经常问孩子:“你明天想要什么?”这就高明多了。因为明天即将到来,伸手可及,愿望也可以很快实现,同时,孩子也会有思考的紧迫感,因为不立即决定,明天很快就会成为今天,然后成为昨天。

接下来,父母应鼓励孩子在“明天”到来前完成自己许下的愿望。他的愿望得到重视,并很快可以实现,这将大大鼓励孩子确立勇于创新、勇于实践的信念。

五、让孩子参与家务

孩子多数时候好像是父母的观众,家中的事务,他并不清楚,家中的麻烦,他更是不得而知。

培养独立能力,首先是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决断的能力,然后促使其努力去执行。执行中一定会遇到挫折,此时父母要多鼓励,巧妙地告知改进的方法,孩子的独立能力就会与日俱增。

这样,孩子长大成人后才能展翅高飞,大有作为。

相信《培养宝宝独立学习的能力好方法》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几种亲子教育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帮孩子穿衣、背书包、系鞋带……殊不知,家长若过度地保护孩子,对孩子包办太多,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对孩子未来的发...
    2020-07-28 阅读全文
  • 好方法培养孩子社交能力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 提早培养宝宝独立的生活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宝宝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吃饭不要人喂、自己入睡不要人陪、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二是宝宝...
    2021-09-08 阅读全文
  • 父母意见 培养宝宝好能力 导读:孩子敢与父母“抬杠”,说明他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赞成的前提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会拼着一股干劲去做好,因为他要让我们明白,他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会承担后果,...
    2021-11-29 阅读全文
  • 培养宝宝心理素质的好方法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早教期间,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宝宝一生。对儿童的心理、智力都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
    2021-12-21 阅读全文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一对夫妻一般只有一个孩子,家长过于宠爱孩子的现象比比皆是:帮孩子穿衣、背书包、系鞋带……殊不知,家长若过度地保护孩子,对孩子包办太多,会使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对孩子未来的发...

2020-07-28 阅读全文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父母可以找到很多方法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让孩子学习与陌生人说话 有的父母怕孩子单独外出会闯祸,而吓唬孩子,孩子变得胆小,怕见生人;有的父母怕孩子外出受到别人的欺侮,怕吃亏、学坏,认...

2021-04-05 阅读全文

生活自理能力的准备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宝宝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即自己吃饭不要人喂、自己入睡不要人陪、自己大小便、自己穿脱衣服,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等;二是宝宝...

2021-09-08 阅读全文

导读:孩子敢与父母“抬杠”,说明他有自己的独立想法,如果他在父母不赞成的前提下,坚持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那么他会拼着一股干劲去做好,因为他要让我们明白,他的决定才是正确的。如果做不好,孩子也会承担后果,...

2021-11-29 阅读全文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在早教期间,父母的言行会影响宝宝一生。对儿童的心理、智力都起着关键性的引导作用。 父母良好的教养态度是良好心理素质形成的关键,父母是孩子学习的榜样,父母的教养态...

2021-12-21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