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家庭教育:娃学英语这条路上妈妈要做什么

发布时间:2020-09-29

家庭教育。

我们的教育是与孩子做朋友,鼓励学习鼓励思考!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家庭教育:娃学英语这条路上妈妈要做什么》,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娃学英语这条路上妈妈要做什么

作为妈妈你有没有这种感觉,虽然我看了别人写的各种娃学英语的经验文章,虽然我的百度盘里有几百G的学习资料,虽然我买了一堆又一堆的英文绘本,但对于娃如何学英语这件事其实依然不知道从哪里入手,内心有迷茫也有焦虑,或者按照别人的经验做了却没有收到别人的效果。

最近好多家长加我微信说的内容大致相同,他们想找一个清晰的学习顺序,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才能收获一个优秀的原版娃。

在娃学英语这条路上,我也是一边摸索一边调整方向,今天我也把这两年的经历总结一下。其实这些内容并不全是我自己原创的,有我从书上看来的、跟老师聊天得到的、与朋友一起讨论想到的、看别的家长经验分享学习的、还有我走过的弯路自己改进的。我把两年的认识串在一起,可能会用到别人的观点,并非盈利与冒犯,请见谅。

妈妈要学在前面

娃3岁了、5岁了、8岁了没有接触过英语,我有点着急。经常听到这样的话。着急是对的,但不是你替娃着急,应该着急的是妈妈自己(妈妈泛指家长吧)。你要走在孩子的前面为他引路,他还没有开始但你应该早早开始了。

在娃的英语学习之路中,妈妈的角色是一个规划者,因为只有你自己最熟悉你的孩子,他的长板短板你看得最清楚,这点任何老师都代替不了。妈妈应该理清思路站高一线,想想为什么让娃学习英语,顺着你的目标搭起你的架构和体系。教学机构、老师是你的伙伴,你需要通过他们协助帮你去实践娃的学习规划,并时刻观察途中是否偏离了方向,及时与机构、老师沟通调整。很重要的一点是妈妈去引导机构、老师,我身边很多是相反的,家长把娃放给机构就不管了,能跟着机构节奏走的就算不错了。

教材、绘本等那几百G的学习资料只是工具而已,它们不会动,不要指望下载后娃就能进步。怎么用还是得看你自己。

什么时候开始

不管是从娃语言的敏感程度还是从时间充裕度来看,我的建议是启蒙越早越好。越早就越不着急,没有应试压力也不焦虑,一切可以随着娃的接受程度来调整节奏,这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学习方式。如果是这样的目标和规划,战线就比较长,那你选择的机构、教材需要跟孩子的兴趣关联,这样才能让娃长期坚持下去。

如果你认为孩子大一些再开始学英语理解力强效率高,3岁学一年的内容5岁学半年就学会了而8岁学一个月就OK了,8岁开始学也可以,那适合你的伙伴和工具可能就要根据应试目标来挑选。每种规划都无关对错,只是我把英语定位成一个语言工具,不能为学它而学,我希望它无形地融入到孩子身心的各个角落,孩子能通过它去体验更大的世界。

接下来按照学习顺序聊一聊早启蒙、战线长的学习之路。

听力先行

之前聊过Allen的英语学习时间顺序:“2016.12报名线下英语班—预热课+童谣+配音—2017.2英语班正式开班——2017.3差不多才开始正式的阅读。整个过程童谣和配音没有断过。”

回过头来看这个顺序就是听力先行,这里的听力是广义的听力,童谣、配音都属于语音类的学习工具,听力内容必须与他的兴趣相关、至少是他生活中熟悉的东西,不能超过他的认知。如果内容很陌生难度太大,孩子根本就不会参与到你的规划里。对于小小孩,童谣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句型简单重复、旋律明快。不要问孩子能听懂不,慢慢滋润顺其自然。听力内容切忌常换,除非孩子的兴趣点转变了,小朋友不介意多听、反复听。

其实这是遵循了母语的学习规律,小朋友学习汉语也是先听了1-2年才开口发出第一个音。想想是不是这样的,婴儿时期纯听力输入,1、2年后说出了曾经听到过的内容——开口叫爸爸妈妈,然后是看图为主的阅读,将图与文章的意思联系在一起,最后才是识字、独立阅读。

越小的孩子越应该遵循母语学习规律,如果你的孩子3岁左右,培训机构告诉你报名后直接从认字母自然拼读开始学,这时你就可以判断是不是合适了。

适当加入一些视频

在听了童谣一段时间以后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视频工具。家长都担心孩子看视频视力会受影响,每次时间不长、次数不多的话是可以接受的。看视频的前提也是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比如小朋友很喜欢小猪佩奇,之前看过了中文版的动画片或者看过了中文绘本,现在可以给他看一些英文版的视频,过程中不翻译。既然是他喜欢的内容,他就能够凭着之前的信息去理解,妈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帮助他理解。如果一集太长可以截成小视频,每一段要反复看,这样他可以把看到、听到的英文内容与他之前储存的信息联系在一起。同样不用问他看懂了没有,要是看不懂接收不到感兴趣的东西估计他就不会再往下看了。

看视频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听力和阅读。孩子愿意看,并不是因为它是英文的,而仅仅是这个视频的内容他感兴趣。所以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很关键,你是规划者,孩子才是主角,你要通过兴趣点来引导他参与你的规划,否则都是空谈。

跟读模仿

我看过央视张博介绍他学英语的书《外语不用学》,书中介绍当时他靠一台复读机练好了英语。同样的道理,小朋友一首童谣听了多遍,就可以引导他跟着唱。如果英文动画片看了多遍后也可以让他试着跟读,一字一句发音跟着原版语调走。

Allen从启蒙开始坚持配音就同时训练了跟读和正音。那时候我也没有经验不懂这些语音学习的知识,否则可以找一些专门的跟读工具帮助他练习。一位家长在介绍孩子学习经验的文章中推荐跟读《迪士尼神奇英语》,反馈效果比较好,Allen已经过了那个阶段了就没有使用过,需要的妈妈可以试试。

绘本阅读

在有了前期的基础以后可以开始绘本阅读了。前提还是挑选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同时找到难易程度适合的绘本。

朋友聊起她家宝宝的绘本阅读,孩子喜欢车就买跟汽车相关的内容。一开始是每页1-2个单词,一本也就3、5页。慢慢的变成每页5个单词、一个短句。这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根据孩子的接受程度不同时间长短不一样,有的孩子可能从一个单词到一个短句只需要两个月,有的孩子需要半年。

我买书的途径主要是网购,由于看不全书里的内页不知道有的书不合适,也买过很多难易程度超阶段的绘本。还有的书是成套卖,也不能精准地确定全套是否都能用。最好的是有机会就带娃去书店看看,遇到合适的随时收入。网购的话可以先不成套购买,先买一本两本反复看,精读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绘本阅读需要养成一个阅读习惯,亲子阅读每天坚持看一本或者坚持看半小时就行。让娃习惯了英文阅读这件事,这个事更多的是需要妈妈去坚持,3个月6个月后会看到效果的。为了吸引娃,阅读也可以有仪式感,比如布置阅读角专属孩子的阅读小沙发、定制一本属于孩子的书等。有的妈妈怕自己发音不准,亲子阅读不敢开口,这种情况可以买带点读笔的书,你和娃一起学,一起开口一起发音,比比谁读得好读得多。

回到听力

前面的这些步骤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有可能是半年、一年、一年半两年。过程中你需要根据孩子的兴趣调整方向,需要判断孩子的吸收程度查缺补漏,形式上还不能为学而学,要通过丰富愉快的形式去输入或者引导输入。不能让孩子觉得妈妈是在让我学习,应该给他的感觉是妈妈在跟我玩,我能看喜欢的动画片听好听的歌。所以,这条路真正需要坚持的是家长,漫长而劳神。希望妈妈不要比孩子先放弃,坚持下去会看到效果。

在有了听、看的经验后,接下来可以回到听力。这时的听力是孩子看过的绘本音频、看过的动画片、电影音频,同样是反复听(敲黑板!)。动画片、电影音频太长的话截取片段,睡觉前听、无其他安排时听、车上听。

Allen回到听力这个阶段是从看桥梁书开始的。桥梁书比绘本内容多,每次看了可能细节记不住,看一遍听一遍首先是对内容的巩固。由于桥梁书都是他喜欢的内容,就当看完书再听故事咯。听完可以再看再听往复循环。

最近Allen在听的有HorridHenry和星球大战的音频,这两个故事都是他之前看了书。HorridHenry睡觉之前听一集音频,书里的故事又在脑中上演一遍。我只让他听看过的集,没有看过的暂时不听,每集会重复听很多次,每一遍都像第一次听那样经常哈哈大笑。星球大战完全是追随他的兴趣,看或听都是他自己来,只要随时插空他就会拿起星球大战的书各种爱不释手。哪个星球哪个年代哪个战争他都能脱口而出,就连电影的纯背景音乐他都爱听。

Readtolearn

目前Allen正在朝这个阶段转变,也就是从“学英语”转到“(用)英语学(知识)”。说说我正在做的。

根据我的规划Allen小学时应该步入Readtolearn,前期我就给他慢慢做了铺垫。之前的阅读基本以故事类、兴趣类为主,慢慢的给他在阅读中加入适当的科技文。在我的印象里科技文很枯燥,但看了后才发现原版的科普文章很注重内容的细节,整体也很有趣。比如看了两套八大行星的书,去了天文馆印证巩固。最近刚开始看Findoutscience,我们一起了解到原来萤火虫是通过肚子上的六个小孔交换空气发生反应来发光的,原来把萤火虫装在瓶子里再把瓶子泡到温水里它会发光更亮。Allen说他想看看真正的萤火虫,这也成为了下一个目标。

下一步我想找一套适合Allen的学科英语的教材让他一直跟着学下去。这个环节我和另一位妈妈一起做了些功课,我们找了市面上比较受欢迎的几种学科英语教材了解内容,包括了解中教外教的教学视频等。跟不同机构学习学科英语的孩子家长聊了聊,收集他们的学习感受。给做得好的机构打电话,咨询学科英语教学的现状及目前常见的问题。最后把这些信息集中起来与Allen的英语老师沟通,结合孩子的现状我们一起来判断要怎样过渡到学科英语才更适合他和他的小伙伴。很幸运我们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英语学习机构,从市场到老师到校长都给了我们很好的建议。

我对学科英语这个阶段的要求有几点,首先不是学英语了,是要通过英语学习其他学科,那么教授的重点应该是该学科的逻辑、思维的培养以及知识的延展性。同时辅以英语相应级别的词汇语法句型来学习。其次学习的通道要足够,我不希望教材或体系经常变化,所以要找一套足以学至少3年的体系进行下去。最后希望学习内容尽量与母语国家接近。了解到市面上的各个机构教学内容都根据非母语国家小朋友的特点做了不同程度的改进,我比较希望找一个相对更接近的内容,去贴近原汁原味不同文化的体验。

以考促学

Allen刚接触英语的时候我看了一本书,北外曹文老师的《儿子教我学英语》。这本书当时对我影响挺大的,她介绍了儿子英语自然习得的过程,由于他们有语言环境,妈妈基本没有怎么管,孩子以阅读为主。感觉孩子英语进步不小了,妈妈让他尝试剑桥五级的考试,考了后才发现英语的自然习得跟应试直接有一些距离。妈妈就提出了以考促学。英语学习战线很长,在适当的环节设置考试小目标,如果达成了也是对孩子的鼓励。并且在备考的过程中会记单词、刷一两套真题,这些也无形中提高了英语的应用能力。

如果计划踏入考试的道路,平时可以做一做阅读练习,阅读短文后附测试题那种。比如Raz的系统是不错的,就是我家网速登录会延时,曾经用了几次就放弃了。还有一位家长推荐每天做几篇ReadTheory在线阅读,每篇文章都有蓝思指数,还能从阅读中去验证小朋友的级别。Allen刚参加第一次考试,我们还没有开始做阅读练习,没有太多的经验,后期看进度再加入。

除此之外

在我经历的娃学英语一年半的道路上,以上内容只是妈妈做的(敲黑板!!!)。除此之外,还有英语学习机构(学校)。妈妈是规划者,学校的体系是主线条,老师是你的伙伴。只有齐心协力才能达到目标。

Allen马上上小学了,我的英语启蒙之路目前走到这里,大的线条总结完了。各个阶段、环节不一定必须按照这个顺序,需要发挥妈妈规划者的作用,根据娃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一些环节是可以并行的。如果你按照这个坚持做,不着急不催促,耐心等待时间的积累会看到孩子的进步。

而我们的学习之路以后会不会有拐弯、转道甚至调头,都需要边走边看。我也和他一起在学习,我们的收获一样满满的。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什么是家庭教育?


1: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监护人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即监护人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亲戚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

准确而言,家庭教育概念如下:

家庭教育是以孩子为视角的父母教育。以孩子的成长和品格为导向,着手于孩子问题行为的辨识与校正,为孩子的生长经历赋予正向感知与信念,同时针对性提升孩子的各项能力与素质(即综合能力),最终达到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教育过程。

家庭教育的范围始于胎教,终于终生!

2:家庭教育,监护人可以体罚孩子吗?

从法律上说是不行的。

但我们是一个流行传统文化,崇尚礼仪廉孝的民族。

从传统意义与现实需要来说,如果孩子行为触即底限与原则,可以体罚。比如经常坐地打滚,蛮不讲理,偷东西等违法行为等等。每位家长要明确底限。

注:体罚不是冷暴力,不是辱骂,不是棍棒出孝子。望子成龙的心情,在孩子的理解中就是压力。所以监护人应该就事论事,不要参杂其它无关的言词。

调查中,经常听到某些家长把工作生活的不易,发泄到孩子身上。负能量满满的。比如,我怎么养了你这个没用孩子?我每天工作那么辛苦你还不争气!

真实案例:一位22岁的孩子,现在性格孤僻,只有2个朋友而且都是老实人,他解释:因为其它人都很虚伪!他非常恨当初的老师和父母。据回忆,在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成绩非常好。到了二年级换了一个“嫌贫爱富”的老师,总是对他冷嘲热讽,最后导致厌学,成绩一落千丈。家长由于不懂家庭教育,看到孩子成绩差就骂。孩子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3:家庭教育,监护人应该注意什么?

(1)错误的赞美,导致孩子自以为是。分清楚什么是鼓励,什么是赞美,什么是炫耀。

一切平常心就好,可以赞美孩子的品行和行为,但不要赞美孩子的天赋。

不要在别人面前“过多”的赞美自己孩子,也不要在自己孩子面前“过多”的提别人家的孩子。前者是炫耀,后者是压力。

(2)穷养误区。现在很多家庭生活水平都提高了,但他们相信一句话“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然后刻意让孩子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艰苦的家庭中。其实这句话只是个例,不能适用所有孩子。孰不知,这种误区会让孩子从小缺少自信,缺少依靠,缺少被保护的感觉。可以让孩子体验“穷”的感觉,但不要长期生活的“穷”的环境中。

(3)富养误区。这类家长相信的是另一句话“在穷不能穷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自己本身是农民,工人,却要送孩子去一些私立学校。导致孩子被同学看不起。不是一个生活水平的人,聊不到一块去。

有能力的情况下,可以让孩子去体验一些“富”的世界。让孩子有个目标,开阔一下视界。但不能长期生活在不对等的环境中,否则物极必反。

一句话,正常心态,平常对待。不要太刻意去营造一种虚假的环境。同时富人不要大手大脚,穷人不要砸锅卖铁。生活水平保持在目及范围内的平均水平即可。

(4)帮孩子做事的误区。笔者相信一句话“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家长可以给帮助,给支持,但不要替代!

有些家长为了孩子早点回家,就到学校帮孩子打扫卫生。殊不知这样会给孩子带来严重的心理依赖,变懒。

正确的做法是,孩子自己去打扫,如果孩子做得不对可以善意的指正。如果孩子要求你帮他一起扫,你回他一句话:自己的事情一定要自己做。

PS:视角很重要。学会从孩子的视角理解孩子的世界。不要以为自己曾经也是孩子,就相当然的认为自己很了解现在的孩子。

4:树立家规,制度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规被越来越多的人遗忘。孰不知,家无规,而社会却有制度。

你让一个从小散养成性的孩子,突然走进充满制度的学校,怎么可能快速适应?

假如适应期为一个月,你知道这一个月会发生什么事吗?各种突如其来的约束会对孩子心理造成多大负担吗?如果学习落下一个月,后面靠自己追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家规”能更好管理类似家庭这种小单位的群体成员。

假如孩子范了错,违反“家规”。家长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理有据。该怎么罚就怎么罚。是“家规”在惩罚,不是家长凭直觉和情感在惩罚。

“家规”一定要具备公平,公正的原则。

PS:"家规“只是制度,在孩子该表扬的时候,该鼓励的时候,该自由的时候,想到得到爱的时候,不要吝啬表达你的支持和爱。

小孩子的认知很简单,你对他好,他就认为你是爱他的。

总结:不要过度宠爱,不要过度保护,不营造虚假环境,不要过度散养。凡事不要过度。孩子的事”尽量“让孩子自己解决。既然社会是有制度的,那么家庭也要有“家规”。

家庭教育:摸索中养娃


摸索中养娃

我们家孩子,现在5岁半,从孩子三周岁开始各种兴趣班走起,我是打算着广泛撒网,重点捞鱼。最初的选项是舞蹈,英语,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舞蹈学了一学期,孩子就罢工了,说是太累。。。各种思想工作做起,0效果,只能放弃。这两年里,又陆续开始了公文数学,硬笔书法,千字童认字,古筝。现在稳定在8门课程,基本每一天都有课程,周末比平时还要充实。

也许有家长会讲,这么多课孩子不累啊?说实话作为家长我都嫌累,好在婆婆比较给力,帮了不少忙。但孩子似乎是乐在其中,经常跟她聊天要不要少报几个班,但她基本每一门课程都喜欢,做实验和画画是她的最爱,讲故事和英语次之。如此坚持了一年多,有付出就有回报,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数学学到了百位加减,掌握了一些英语基础的词汇,认字量翻翻,这是我们家长比较欣喜的结果。

不要给孩子太大压力,只要完成老师留的任务即可,让她自己发挥,笨鸟已然先入林,会多少不强求。

孩子的脑袋像巨大的海绵,外面给多少知识,他们都能很快吸收并消化,我们家属于配合老师型的,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以基本不用操心,时不时提醒下即可。在幼儿园孩子每次画画都能得到老师表扬,各个方面都比较优秀,老师喜欢的同时,树立了孩子的自信心!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一家的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孩子在摸索中前进,我们也在摸索中学习。学习不是一凑而就的事情,在我心里认为应该是细水长流,给孩子充分的选择,选她所爱,毕竟幼儿园后这种悠闲的时光越来越少。只要孩子喜欢,就让她放手就做。电视游戏,一个不少(每天最多一个小时)忙里偷闲周末去游乐场或者公园,充实并快乐着!

对于孩子以后的学习,我的观念一直是尽自己最大努力,不强求第一,高处不胜寒。暑假后立马上大班,幼升小提上历程,一边给孩子买了保底的学区,一边准备冲冲私立,看中的是私立的小班化教学和英语课。没准备报各种幼升小的学习班,也没有报幼小衔接,就准备按照现在的节奏,公文数学准备停了,换成学而思的网课。

因为上了一期暑假的学而思,孩子更喜欢,内容丰富,有趣味,知识面广,开阔了孩子的视野,还有不用出门接送,很得我心,哈哈!留下来的都是孩子愿意学的,全凭自愿不强迫。至今讲故事和画画学了两年,做实验和英语,千字童认字一年半,公文数学一年,古筝半年(就是陶冶情操,培养乐感,没指望几年里考多少级什么的)硬笔书法半年(孩子知道写字是有笔画和顺序的,以前都是妈妈我给你画一个字)所有课程都尊重孩子选择,暑假后认字课也结束了,在别人开始突击忙碌的时候,我们还是一切如常。学习无捷径,不可能不劳而获,培养孩子学习的习惯比她学了多少东西更加重要!

《家庭教育学》读书心得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拜读了赵忠心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所写的《家庭教育学》,其中借鉴了许多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论以及家庭教育子女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时常觉得幼儿越来越难管理,教育孩子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常常视孩子为家中的小太阳,全家人都围着孩子转,长时间如此容易使孩子养成娇生惯养的不良习惯,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以后的人际交往,以及不能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在大多数家庭里,隔辈亲的现象是非常严重的,孩子提出的要求,爷爷奶奶都会尽量的去满足,而实际上,应该给孩子讲道理,告诉孩子什么可以去做,什么不能做,如果孩子执意的要求,可以采取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在我接触的很多家长,几乎都是着重关心孩子的认知水平、技能掌握,缺乏对孩子习惯的培养,从而导致孩子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不利于在今后社会上的发展。

很多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寄予厚望,希望孩子能够完成自己目标或是愿望,过高的期望无疑是增加了孩子的压力以负担,当孩子面对挫折使,会逐渐失去对自己的信心与认可,甚至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随着现在的培训班、学习班的增多,家长们在不考虑孩子是否有兴趣,就替孩子报名参加,并把孩子的日常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的,使孩子整天面对着大量的作业以及学习压力,从而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与童年的欢乐,对孩子的成长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作为父母要正确对待儿童的教育,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并积极引导学习发展,使孩子拥有一个充满欢乐的童年。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不仅要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同时也要关心孩子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的品德素质,提高孩子的自主意识,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实际生活中家长往往只重视孩子知识技能的掌握,忽略了其素质教育的发展,良好的品德素质对孩子在社会中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可见,家庭对孩子素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加强对培养孩子自主能力的意识,锻炼孩子的自主行为能力,例如,学会自己扫地、自己擦桌子等家务活动,来促进孩子自主能力的发展,家长不要因为孩子完成的不好而批评或阻止,避免影响到孩子的积极性与自主意识。

《家庭教育学》这本书就要求我们重视对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及家庭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父母,要关心孩子的全面发展,加强对孩子精神教育的意识,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自觉承担对孩子教育的责任,使孩子成为高素质、高品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家庭教育:普通娃的上岸记


普通娃的上岸记

从孩子幼升小开始,就熬游在的各个角落,时光飞逝,一晃六年,我顺利的成为一名小升初的家长。这六年中,每年都在关注着不同的小升初经历,总觉的自己会冷静从容的面对,没想到今年轮到自己经历时却发现是那么的不知所措。之前给孩子规划的小升初道路随着新政每年的变动而变动,直到今年新政的出台,瞬间将我之前的规划变得支离破碎。

当初上小学时,选择了离家近的优质小学,在孩子升入四年级后,校内数学知识完全吃不饱的情况下选择了拓展数学,于是那个暑假奔波于各个机构去试听,最终选定一家。因为初心不同,当时只为拓展知识面,对择校的机构没有太上心的去了解,自从有了一次的考试后,我才有了想要金奖的欲望和紧迫感,此时我的初衷已发生了巨大变化,我的压力倍增,随之家庭气氛也有了质的改变,直到五年级孩子有了第一个银奖,这更加坚定了我冲金的想法,但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不能全程陪伴,因为有小宝,精力跟不上小升初的节奏,孩子又想试试,那我就硬着头皮无条件的支持,孩子的爸爸工作非常忙,导致不能与我分担,我也无奈的抱怨过,但最后还是自己选择了去承担,自己去调节,现实很骨感,六年级的第一次考试又是银奖,紧接着就过了年,三月份时,一纸文件,所有机构不得考试不得推荐,我所在的本身是个很小的培训学校,更是一点动作也不敢有,此时,我相信想靠机构择校的所有的家长开始更加焦燥起来,我看着教改大方向,默默地将之前的规划又一次的重新规划,私立学校首次出现在我的规划中...从心底我还是愿意陪伴孩子走过初中三年的青春叛逆期,我想看着他长大,但随着小宝的长大,家庭环境对于一个初中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经过和孩子商量,再加上的所有好友的友情建议,为了他有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美好将来,将私立学校放在了首位。

接下来的日子,陆续参观了几所私立学校,心里的那个落差和纠结始终让自己的心波澜起伏。眼看着培训学校不组织任何考试冲金愿望的破灭,很快的又听到了接二连三的神秘考悄悄进行着,心中开始不淡定了,这个时候的孩子状态平稳并且还是相当乐观的接受着每一场考试的洗礼,直到有一段日子,等待考试过后的录取通知,那种煎熬无以言表,我的手机悄然的变成了我最重要东西,任何人都不能碰,不能电量不足,无论坐着,站着,上厕所,做饭都会捧着我的手机,生怕错过一通电话一个短信以及群里的任何消息。本是一个快乐的假期变成了一个等待的假期,原本七月就结束的小升初今年硬生生的等到了八月才开始......我的目标基本确定在北辰,南海,金川这三所寄宿学校。

择校

我家不是牛娃,定位也没那么高,这个时候家长们不能为了自己的虚荣心而去择校,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自己孩子的才是最好的,我心中最理想的是南海中学东山校区,可以寄宿,离家不算远,管理严格,双态课堂,公参民性质师资相对稳定,不足之处就是校区是新的,硬件待完善,担心污染问题。其次是北辰双语,硬件简陋,师资一般,但管理严格,有新教育给选拔生源相对好些,离家近。最后是金川中学,虽然没有亲自参观过,但通过夏天分享的图片可以看出,这里是一个学习气氛浓厚,管理严格的学校,唯一不足就是太远,学籍属于清徐县,不属六城区,现在看不影响中考。一类中学不管是私立还是公参民以我家各方面能力都达不到,所以不在考虑范围内。

机构

我选择的机构除了学到些知识以外对我的择校没有太大的帮助,当然孩子的老师对孩子那是相当的尽心,无论什么时候问题都会及时耐心帮忙简答,在孩子最灰心时给予鼓励,非常庆幸孩子能遇到这样的好老师。

混水摸鱼的小机构一定慎选!!!

上岸日记

6月12日MLSNH

6月13日PSJC

6月18日PSNH

6月29日JC学校重新安排考试,太远时间又紧等知道了已经来不及去了

7月5日BC蹲点守候,得一次机会

7月17日NH唯一送过简历通知考试的学校

7月18日离网报日子越来越近了,时不时听到一些家长们说“定了”而我家却依然杳无音信。

7月23日不想再等了,整整一周了,等不来好消息,我和我自己商量着要么找关系,要么等分配吧,失望中意外收到NH二次考试通知。第二天,早早的带孩子到校再一次的上考场,我也被实实在在的面谈了两次,一上午三个小时的等待,是那么的漫长,不知道孩子在里面的情况,家长们叽叽喳喳的在外面猜测,并谈论着自己的小道消息,我一个人,花池边,静静的等着......快十二点了,家长们集体迎接了自己的孩子,孩子见到我,依然露出开心的笑容对我说”不难“,(娃每次考完试的状态都是这样我的心就会凉半截)我说:不管难不难,尽力就好了,孩子也辛苦了,多少次早饭,晚饭为了考试而顾不上吃,今日我们娘俩美美的吃一顿,也许唯有美食才能让一些压力得到适当的缓解吧。下午回到家已经是两点半了,刚坐下,电话响了,”家长,您好,这里是南海中学东山校区......下午五点准时将毕业证户口本送到学校“中间说啥我确实激动的没听太清,挂掉电话,坐立不安,我开始怀疑自己刚才是做梦还是真的,就这样我把证件准时送到学校,学校老师和霭可亲,并告知好好复习一下准备分班考试,这是这所学校的第一印象。

7月30日BC通知网报,心已定,不打算再犹豫了。

8月1日~5日网报

8月10日摇号,虽然提前有约,但真真的还是希望被摇中,但是幸运之神没有降临,只能去参加自主面试,学校通知下午看自己的面试时间。

8月12日上午八点,孩子再一次进入考场,面试题抽中的不难,语文考了读繁体字的古诗,数学问了几个几何公式,英语自我介绍。

8月23日领取通知书

感悟

如今,漫长的小升初一切尘埃落定,夜深人静,拿起笔,记录下这段难忘的经历。点点滴滴、磕磕绊绊,一幕幕……一路走来深一脚浅一脚的坑坑洼洼……这一切的一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添上重重的一笔。

同时在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变得成熟历练,对生活也有了自己的诠释,不随波逐流,不标新立异,只求踏踏实实地实现自身价值!但愿孩子也能脚踏实地的追求他人生的目标。

忠告

一、不要轻信满天飞的小道消息,学会冷静分辨

二、不要跟风选择机构学习以及听各种讲座,扰乱自己

三、不要坐等消息,机会自己争取

四、了解自己孩子,尽量选择适合自己孩子高度的学校。

五、,方便了解最新动态,常常听的讲座,尽早熟悉小升初规则,打有准备的仗。

新生宝宝期待妈妈做什么?


母子心灵交流从细节开始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的被动的小生命。他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的潜在能力,他会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吃饱喝足了他会满意地微笑,所以说他已具备了与你交往的能力。只要你有爱心和信心,终将成为育儿老手,新宝宝终将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好孩子。

宝宝期待新妈妈为他做什么?

初生新生儿无法独立生活,他必须依赖父母的生活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宝宝期待妈妈为他做些什么?

1、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乳及营养食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及大脑的休息;

3、帮助处理大小便,保持清洁——身体的卫生保健;

4、开发智能吸取感官经验——脑需要的“精神食物”;

5、防止伤害避免危险——安全的环境。

怎样在生活照顾中和你的宝宝进行心灵交流?

母乳喂养是你和宝宝心灵交往的开端。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新生儿的皮肤感觉出现最早而且非常灵敏,当他投入母亲的怀抱,接触到母亲肌肤的温柔时,宝宝获得的不仅是舒适的柔软和气息,他会把母亲当成他的整个世界。从此,他每时每刻都盼望母乳的喂哺,来满足他生理的需要,同时渴望着母亲的搂抱来满足他的“皮肤饥饿”和“情感饥饿”。

和你的宝宝面对面地交流,这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流

1、母亲的柔情细语、逗乐声能引起宝宝的听觉反应。母亲微笑的脸能吸引宝宝视觉集中。母亲面对面和他讲话,张嘴闭嘴多次重复的动作会诱引新生儿模仿张口动嘴的兴趣。心理学家称这种动作为“共鸣动作”。

据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后仅20小时就能诱发他跟着母亲做伸吐舌头的动作。这种杰出的能力显示出母子间的精神联系。因此,母亲不要认为喂奶或喂食仅是使新生儿消除饥饿,重要的是新生儿在与母亲的交往中获得观看、倾听、触摸的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启迪模仿能力,发展感知觉,学习与他人交往。

2、处理新生儿大小便及清洁卫生是母子心灵交往的好机会。新生儿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一天数十次地为他换尿布。清洗臀部、洗澡、换衣等生活照顾,也要接触宝宝的身体。湿尿布使他感到“难过”,干净尿布使他感到“舒适”。多次更换尿布感受到的经验使宝宝学会了尿湿了就以哭来表示要求,换好后对着母亲微笑,手舞足蹈表示满足。

母亲可在换尿布的过程中对新生儿说,“宝宝张开两腿,换尿布”,每次换尿布都重复,以建立条件反射。新生儿受到语言和动作的刺激,到了4-5个月时会自动配合换尿布,能自己翘起两腿,抬高臀部,等待母亲为他换尿布,这是母亲与新生儿交往获得的回报。同样,洗手洗脸、洗澡等其他生活照顾中进行母子心灵交往也会产生很好效果,使新生儿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活动能力,促使感知觉灵敏,情绪愉快。

3、“玩”是母子心灵交往最好的形式。新生儿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母亲应随着新生儿智力发育的需求,适时地供给大脑丰富的“精神食物”,各种促进脑细胞生长的刺激,使大脑能“吃饱”“吃好”,并能消化吸收。从最初认识自己的手脚、奶瓶到其他用品、玩具等,从认识母亲父亲及家人,到感知身边环境中的人和事,开始他人生最初的人际交往。

新生儿年幼无知,随时随地都需要母亲的保护以防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对新生儿的照顾不可粗心大意。

育儿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动作”需要母亲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去研究,用母爱去灌溉新生儿的心田。对新生儿来说,母亲是他最亲爱的保护者、教养者和带路人,新生儿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与母亲心灵交往。

什么是好的家庭教育?


家庭对儿童来说非常重要,家庭中亲情和血肉的力量,使孩子对家庭有了最高的信任度。因此,家庭对孩子的指导、教育、要求以及对孩子的信心都是最具支配力的。

另一方面,儿童尚不具备成熟的判断力及选择能力。他们没有能力来左右自己的生活,安排自己的人生,正确的家庭教育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好的家庭教育状态,不同的家长给出了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长认为要把孩子培养成出类拔萃的人才,有所成就;有的只希望孩子一生幸福平安;还有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拥有财富或显贵的地位。这些都是家长们的期待,无所谓对错。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的成功一定是和社会大背景融合在一起的,个人的发展和整个社会的融合不可分割。因此,现代家长在为孩子规划发展前景的时候,一定不能孤立地只求让孩子拥有更多的知识、能力以及更高的分数,而是要更多地考虑他们步入社会后,如何在社会生存中具有更强的生存竞争能力,如何成为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什么是品格高尚的人呢?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朱慕菊指出,第一是孩子应该具有人类共同的价值观,如诚实守信、热爱和平、宽容理解、与人合作等,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必备的基本品质,是一个家庭给予孩子所有教育的重要根基。第二是要传递给孩子所在国家或社会的主流价值。主流的价值观就是热爱自己的国家,为自己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不会去崇洋媚外,不会丧失中国人的气节,但是与此同时,孩子又要有世界的眼光。至于孩子们的学习、未来能有多大能耐,则是随着孩子的禀赋和机会来造就的。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今天的家庭教育:缺什么?教什么?

为孩子时时处处、方方面面着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责任心的父母,父母的这种“全方位”的责任心,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零责任心”。

家庭教育是人生发展的基石。良好的家庭教育会使孩子养成活泼开朗的个性、意志坚强的性格和勇于探索的精神;不当的家庭教育、父母过分溺爱形成家庭的“温室效应”,容易使孩子对学校和社会产生畏惧和回避的心理,觉得只有家里才是温暖的,从而难以形成很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对此,很多家长不以为然,仍信奉树大自然直,殊不知一旦孩子长大,则悔之晚矣!

狼的故事:透视家庭教育重要性

很久以前,公狼和母狼产下狼崽儿,它们很兴奋,满心希望不久的将来自己的孩子能长得像它们一样威猛英俊。狼爸、狼妈非常爱自己的孩子,小狼崽儿想要的,它们就想方设法弄来给它。它们为小狼垒了一个窝,好让它无忧无虑地生活。时间慢慢过去,公狼和母狼却发现自己的孩子不像一匹威猛的狼,倒好像一只温顺的小绵羊!公狼和母狼让小狼去捕食,小狼对忧心忡忡的父母说:“做一匹狼太辛苦了!还要自己捕食,忍受风吹雨打,我还是想做一只由别人喂食的小羊!”

看了这则寓言故事,您想到了什么?您想要您的孩子长大后仍然由您给他“捕食”,还是想要他能够独立自主?您希望您的孩子将来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还是一点责任都害怕承担?答案,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家长在早期家庭教育中打造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会造就孩子不同的个性。

童年,每个人只有一次。作为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应该给孩子的童年及一生留下什么?有的父母会感觉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们会用我们的所有、尽我们的所能给孩子最好的。”可是,许多父母并没有真正懂得,而有的父母即使懂得了,在实际的家庭教育中,也还是任由感性的宠爱、溺爱驾驭理性的培养、教育。

优秀家教:关注子女成长的重心

明智的父母都会比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对子女的责任是“有限责任”与“无限责任”的完美结合。

所谓“有限责任制”就是指父母不会“义不容辞”地把孩子的事情全包下来,而是该放手时就放手,不做孩子的超级保姆和完美看护,而是以孩子自身的发展为导向;“无限责任制”是指父母该出手时就出手,对孩子整个身心的培养和教育负有无限的责任。具体表现在:

第一,给予自主的空间——培养责任心。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使孩子形成负责的思维方式,从而在行动中为自己的言行负责,这是个人责任心的培养;另一方面是要从小培养孩子对朋友、对家庭、对社会、甚至对整个人类的责任感,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属于社会责任心的培养。

《颜氏家训》中说:“父母施教,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家庭教育要从小抓起。在家庭生活中,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呢?最重要的是给孩子一定的权利和自由,让孩子可以有一定的空间自己去做一些事情。只有孩子独立去做一些事情,才会产生“独当一面”的意识,从而形成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认识。如果一切都是父母包办,孩子没有发言的权利,那所有的后果当然是父母负责,孩子还能为什么负责呢?

具体而言,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要培养孩子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包括穿衣、洗漱、收拾房间、整理文具等等。就拿整理学习文具来说,如果孩子自己收拾,当到了学校发现漏拿东西的时候,他就会深刻认识到自己的粗心大意造成的后果,并会在以后的生活中非常注意。而如果是父母包办收拾的呢?那孩子发现自己要用的文具没有带的时候,就会埋怨父母没有整理好,而不会认为这是自己的事情,应该由自己负责。

因此,为孩子时时处处、全全面面着想的父母并不是最有责任心的父母,父母的这种“全方位”的责任心,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的“零责任心”。而让孩子自己探索、自己做事、自己负责,并不是父母责任心的缺失,这种“半责任心”反而能培养孩子强烈的责任感。

第二,量力而行——培养自信心。

家庭教育中,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一定要注意:给孩子布置的任务要考虑孩子的能力,让孩子量力而行。现在许多孩子都在一定程度上患了“失败综合征”,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学习和生活上的任务超出了孩子的能力所及。在校学习不好,老师批评;在家父母逼迫学习,成绩没有提高。这使得孩子产生很深的挫败感,从而屡战屡败。要避免这种弊病,除了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外,还要鼓励孩子,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和成绩,提高其自我成就感,培养其屡败屡战的自信心。

第三,儿童的自立教育——培养独立心。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对自己孩子的爱是永无止境的。可是孩子总有一天是要独立的——独立地工作和生活,父母能包办一时,但不能包办一世。所以,作为明智和负责的父母,必须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立心,使孩子在您放手时,能让您放心。

首先,通过生活中的点滴事情,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我服务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孩子勤劳的习惯和品质,使他们能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凡事依赖父母。中国父母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教育责任心超重。为了使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学习,父母代替孩子完成一切日常生活的事情。代替孩子寻找学习资料,代替孩子制订学习计划,使孩子几乎失去自理能力,独立性极差,除了学习外,什么都不会。孩子在这样“无微不至”的关怀下,往往遇到困难就会退缩,在风浪面前,会变得束手无策,一旦失去帮助更会怨天尤人。

其次,要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帮助孩子养成敢于面对挫折的勇气。

我们知道,孩子毕竟是孩子,心智年龄小,让他们自己学习自立,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吃很多的苦。家长难免心疼,拿不出“铁石心肠”来对待自己的“心肝宝贝”。但是哪个人不是从跌倒、爬起、再跌到、再爬起的反复中学会走路、做人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家长不能心太软,要严格要求,用自己的理性和知识指导孩子怎样对待挫折,必要时要和孩子一起面对挫折。

教育是一项需要大智慧的事业,家庭教育更是如此。只有高明理智的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也只有科学理智的家庭教育才能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稳固的根基。

家庭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


一、家庭教育从什么时候开始

家庭教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很多人认为是从孩子出生之后开始的,错!应该从孩子出生前9个月开始。

关于儿童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出生前期,从怀孕到出生,这9个月的时期是变化最迅速的阶段,在此期间,一个单细胞有机体转化为一个拥有惊人适应周围环境世界能力的人类婴儿。尽管其间的学习尚未破译,但学习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孩子的教育不是从出生开始的,孩子的学习早就开始了。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北京东方剑桥儿童教育开发中心,儿童心理学博士程跃和心理生理学行为医学副教授程淮两位年轻专家就指出:“七岁看老”已过时,三岁以前最重要。中国当今绝大多数儿童在他们父母的怀抱中丧失掉了人生最初几年的黄金教育机会,而这个机会的丧失,对儿童本人或者他们的家庭乃至整个民族都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0~3岁是一个智力开发的黄金时期,其中第一年最为关键。它甚至能够预示着个体分化的方向。丧失早期教育的机会,将使大脑发育产生不可弥补的损失。还有一些儿童教育专家认为,每一个没有先天遗传疾病的新生命都是一个学习的天才,一个发展的天才。

事实上,早期教育不仅可以造就“神童”,更为重要的是可以为普通儿童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为人的大脑存在尚未被开发的巨大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通过对近千名婴儿长达20年的跟踪研究表明:若以17岁时的智力为100,8岁时进行开发,只能开发20%,4岁时却能达到50%,而更大的潜能开发在于3岁之前。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等都已开始把生命最初3年儿童的发展,作为本国在21世纪争雄的第一战略。据悉,日本已有30%的儿童智力达到“超常”水平。遗憾的是,在中国,大多数家庭对儿童的早期教育的关注基本还是空白。他们忙于对孩子进行例行公事式喂养,丧失了早期发展的大好机会。这两位专家忧郁地说,0~3岁是中国儿童发展的盲点。家长们总是用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婴儿的能力,用自己学习的方式来判断婴儿是否具有像自己一样的学习能力,以婴儿缺乏理性思考能力判定婴儿的学习是困难的,从而把儿童期的学习定在6岁以后。事实上,婴幼儿以成人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自己的学习。他们提醒中国年青父母,孩子的生命发展是一次性的,不可逆的,通过早期教育促进婴幼儿潜能的开发对人的一生的影响,甚至比推广母乳喂养,实行计划免疫等保健工作更为重要。据国内外有关婴儿智能发育的比较研究表明,我国婴儿在抬头、翻身、爬行三大指标上,均落后于国外,这对于迎接未来挑战的新一代中国儿童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程跃和程淮两位年轻专家已经开始他们的“实证”。在1994年的最后一天,他们从北京市妇产医院,随机挑选了6个“幸运儿”,作为北京东方剑桥儿童教育开发中心的核心工程:“伴你同步成长——东方剑桥早期儿童发展个别指导计划”专家服务网的成员。在这6个婴儿中,他们的父母只有一对是大学生,其他却是普通工人、个体户。在这两位专家的指导下,这几个婴儿通过权威机构的综合评估,他们的智商却达到120以上。一位叫“逢时”的浙江个体户小孩,其综合智商达到140。程跃和程淮两位教授甚至打“保票”:只要每个父母都严格按照他们的指导,几乎每个正常儿童都能达到智力“超常”。

二、家庭教育是误区最多的地方

毫无疑问,为父母者都想做一个好父母,都想在家庭教育中少犯一些错误。但由于家庭教育是综合性极强的科学,也是一门内涵丰富的艺术,所以,即使父母有较高的文化修养,有积极的教育意识,在家庭教育中依然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例如,以下的教育误区在大量的家庭中都存在着,甚至在父母都是教育专家的家庭也不例外。

1、“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偏离了方向

现在有些人对家庭教育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不科学的,甚至是错误的。典型的表现是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就是教育孩子读书、写字、画画、弹琴等,这实际上是把内容丰富的家庭教育等同于智力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离开孩子实际,父母的期望只能使孩子的发展偏离方向。学校已使孩子肩上的书包超过负荷,父母还要无休止地强制孩子上什么“智力开发班”“学科强化班”“周日补课班”,什么“南方测试卷”“北方复习题”统统塞给孩子,完全剥夺了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天真的青少年失去了自己飞翔的天地,知识的殿堂变得阴森可怕。一次次考试完毕,孩子手捧考卷接受父母的“审判”,孩子考的不好,父亲呵斥打骂,母亲哭闹不止。这种肉体、精神的过度折磨,使多少孩子的学习兴趣被扼杀,多少孩子的思维陷入凝滞,心灵扭曲。过高的期望引出了孩子离家出走者有之,引出夏斐那样被亲生母亲活活折磨至死者有之。

2、过度关心、过度照顾制约了孩子成长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含在口里怕烫着,吐出来怕冻着”,这是很多家庭父母对子女的形象写照。生活富裕了,父母能不爱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家长懂得营养科学?!再加上电视广告的诱惑,于是乎“娃哈哈”、“醒神液”、“黄金撘挡”、“蜂王浆”、“生命一号”等营养品,把孩子们“灌输”成了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的肥胖儿;过多的照顾,使得孩子四肢不勤,体质虚弱。

对儿童生活过度关心和照顾,实际上剥夺了儿童独立学习、独立做人、独立解决问题和锻炼意志的机会。如果儿童总是在家长保护下生活,主体意识就会萎缩,而变成一个缺乏自理能力的孩子,犹如雏鹰禁止飞行,而只能成为一只小鸡。这样的孩子长大成人,又如何去面临复杂而严峻的现实生活呢?又怎么能期望一个事事都要别人照顾的人成为国家之栋梁呢?

3、过多限制、过多干涉阻碍了孩子潜能的释放

1989年南京市曾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名铁路职工,胆小怕事,为了避免自己的三个孩子出门惹事生非,遭人欺侮,竟将他们从小就锁在家里,最长的竟达十几年,使孩子和外界彻底隔离起来,原本正常的三个孩子因此几乎成为白痴。虽然没有普遍性,但对儿童行动自由的过多干涉、约束和限制的父母是大有人在的。诸如父母要求孩子不要玩水、不要爬树、不要上街、不要夜晚出门、不准看电视、不准同异性交往、不准看小说、不准下棋、跳舞、踢球等等,可以说在青少年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来自父母不同程度的约束、干涉,甚至连日记、书信、交朋结友都要受到父母盘查甚至监督。显然,如此这般,孩子潜能自然得不到的应有释放,也不可能有健康的成长。[!--empirenews.page--]

4、过多欣赏、过多表扬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现在有些家长非常注重自己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家庭教育中也追求所谓的“艺术”性,也搞什么“愉快教育”、“激励教育”。然而,其中家长并没有把握教育的真谛:生活就是教育,“酸甜苦辣,全是营养”。过多欣赏孩子成长,过多表扬孩子,对孩子成长中的负面问题视而不见,一味迁就,遮蔽了许多“挫折”教育的良机。我们看到:现在的很多孩子可能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智力发展也不错,但承受不了批评,缺乏情感,缺乏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缺乏一颗温暖而丰富、纯洁而清新的心灵,心理不够健康。

5、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影响了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最辛苦的是孩子!这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同情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体谅孩子是父母的本能,但过多同情、过多体谅则会使孩子良好的习惯失去连续的滋养。

“习惯不是造就你,就是毁掉你”这是全球销量超亿册《杰出青少年的七个习惯》的作者肖恩·柯维的名言。然而,在更多的中国家庭中,恰恰轻视孩子良好的习惯的培养。

我非常喜欢这样几行诗:

思想成为行为的伙伴,

就有了行为的丰满舒畅;

行为伴随积极连续的滋养,

习惯就在滋养中成长;

习惯接受生命的张扬,

性格就有健康向上的力量;

性格注入人文的能量,

生命就有永恒的激昂。

三、家庭教育的主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事实上,怎样才能最大可能地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的责任特别重大。在某种意义上说,在此期间孩子成长的质量是由父母决定的。例如,孩子年幼时可塑性强,这时父母开始为他们有选择地朗读,给他们读那些有趣并能使他们感到兴奋的书,他们将会学习模仿你所做的一切。记住,最好是压韵并带有插图,但一定要顺从你孩子的意向。如果他们想让你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同一个故事,那你就尊重他们的意见。在重读时要注意强化书中的字及其含义,帮助你的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字的发音和含义,这也有助于安抚你的孩子。同时,我们考虑到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起初朗读的时间要短(可能大约3分钟),然后再逐步延长,始终以孩子快乐为原则。显然,孩子年幼有没有这样教育是完全不一样的。

再如:3岁左右的孩子再也不用“宝宝”这个词了。“宝宝抱”、“宝宝吃”已经变成“我要抱”、“我要吃”了。孩子自我意识产生以后,不再把自己的脚当玩具玩,也不再把自己的手指当乳头、把自己的脚当食物了。“我”与“非我”,孩子已经有了大概的概念。这时你问“你的脚在哪里,耳朵在哪里,手在哪里”,孩子会一一用手指出来。如果问爸爸的手、脚、耳朵在哪里,孩子也会顽皮地摸摸爸爸的手,指指爸爸的脚,揪揪爸爸的耳朵。孩子“我”的意识产生以后,“我”的发展速度很快。由于孩子交往的日益扩大,能力的不断提高,模仿学习的高速长进,孩子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人”了,大得比成人还大,长得比成人还快。这主要是由于孩子在游戏中已经做了“大人”的事情,扮演大人的角色,所以,孩子没有做过的事件也说做过,没有当过的角色也说当过。在孩子心中“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毫无疑问,不同的家庭,孩子的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存在很大差距的。

因此,中国家庭教育的一个迫在眉睫的任务就是建设好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庭,培训合格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因为大多数孩子0~3岁是和父母一起生活的。

进入21世纪,为了提高行业的生产水平和服务水平,很多行业都已经实行持证上岗。然而,作为人类最高级的行业——父母却没有任何要求,这和人的生产的至高无上是极不相称的!所以,笔者认为,父母应该持证上岗!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父母有没有教育意识,是积极的教育意识,还是消极的教育意识,是系统教育意识,还是零碎的教育冲动,其结果是迥然不同的。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教育迅速在高中或大学开设父母课程,让未来的父母有一个起码的知识准备,应该是中国教育一个重要的智慧选择。考虑到我国尚未普及高中教育以及各地教育水平的差异,在婚前,对新婚夫妇进行培训,让未来的每一对父母都持证上岗。并且这一部分费用由政府承担,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是比义务教育更为重要的教育,它直接关系着未来一代人的健康成长。

妈妈,乳房是做什么的?


儿童在3~4岁的时候,对妈妈的乳房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是孩子在幼儿阶段性心理发展的正常表现,也是孩子天然的好奇心使然,儿童对乳房的了解是不带有“性”的意味。根据孩子的性格不同,对乳房兴趣表现的方式不同。

有的孩子会以羞涩的眼光偷偷看妈妈的胸部,有的孩子会直接摸摸妈妈的乳房,并问妈妈:“这是什么?”,有的孩子会问妈妈:“为什么你的胸部比爸爸的大?”等等,这些问题会使妈妈感到非常尴尬,因为妈妈将孩子对乳房的问题与“性”挂上了钩,所以,妈妈们便不知道怎样处理孩子的这些问题了。

十年前,儿子4岁左右,有一段时间常常斜着眼睛,偷偷地看我的胸部。特别是晚上我和他在床上讲故事的时候。那个时候不懂得儿子的心思,不会主动地和孩子去交流这样的问题。只是心里有些准备,准备着儿子如果问,我应该怎样应对他!

终于有一天,儿子鼓起勇气,和我讨论了这个问题:

“妈妈,你这里为什么比爸爸的大?这是什么呀?”

“这是乳房”天啊!他终于提出这个问题了!镇定一下自己,然后面不改色心却狂跳,平静地看着他回答。还不知道他的下一个问题会不会让我晕倒!!!

“乳房是用来做什么的?”

“乳房里装的是妈妈的奶,就像你小时候喝牛奶的奶瓶一样,你刚生下来的时候没有牙齿,不能吃饭,只有喝妈妈的奶。”我急中生智回答到。

“爸爸怎么没有乳房呢?”

“因为爸爸不用喂宝宝奶呀,有妈妈喂奶就可以了。”我已经不那么紧张了。

“我小的时候吃你的奶吗?”

“当然吃了,不然你怎么这样聪明,这么健康呢?!”

“妈妈,我想看一看里面还有没有牛奶。”孩子以为所有的奶都是牛奶。

“早就没有了,被你小时候吃完了呀!”

“我想看看嘛!”儿子不依不饶,我的心有提到了嗓子眼啦!

“好吧!”我也豁出去了!解开衣服。

儿子天真好奇的看了我的乳房,用手摸了摸:“真的没有牛奶了吗?!”看样子他还不甘心,可能是婴儿时吸吮乳房的记忆还存有一些,看得出来他的眼睛里还有想吸吮乳房的渴望,这个时候,我主动地说:“你是不是还想吃奶呀?”儿子立即不好意思:“不吃了,没有牛奶了,我也长大了!”

之后,儿子不再偷偷地看我的乳房了,而且再也没有问过关于乳房的问题了。

在我进行儿童性健康教育研究后,接触到很多妈妈,她们都遇到了和我一样的问题,却不知道怎么去处理。

当爸爸和妈妈遇到这样的情况时,要像对待孩子问:“天上为什么会有星星?”一样,自然平静地对待孩子的问题,实话实说,告诉孩子他想知道的一切,当孩子了解了乳房的“真相”以后,他就不再好奇了。

喜欢《家庭教育:娃学英语这条路上妈妈要做什么》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庭教育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什么是家庭教育? 1: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监护人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即监护人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
    2020-08-04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摸索中养娃 摸索中养娃 我们家孩子,现在5岁半,从孩子三周岁开始各种兴趣班走起,我是打算着广泛撒网,重点捞鱼。最初的选项是舞蹈,英语,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舞蹈学了一学期,孩子就罢工了,说是太累。。。各种思想工作...
    2020-09-29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学》读书心得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拜读了赵忠心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所写的《家庭教育学》,其中借鉴了许多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论以及家庭教育子女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时常觉得幼儿越...
    2020-11-03 阅读全文
  • 家庭教育:普通娃的上岸记 普通娃的上岸记 从孩子幼升小开始,就熬游在的各个角落,时光飞逝,一晃六年,我顺利的成为一名小升初的家长。这六年中,每年都在关注着不同的小升初经历,总觉的自己会冷静从容的面对,没想到今年轮到自己经历时却...
    2020-09-29 阅读全文
  • 新生宝宝期待妈妈做什么? 母子心灵交流从细节开始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
    2021-11-12 阅读全文

1: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监护人对子女实施的教育。即监护人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

2020-08-04 阅读全文

摸索中养娃 我们家孩子,现在5岁半,从孩子三周岁开始各种兴趣班走起,我是打算着广泛撒网,重点捞鱼。最初的选项是舞蹈,英语,讲故事,画画,做实验。舞蹈学了一学期,孩子就罢工了,说是太累。。。各种思想工作...

2020-09-29 阅读全文

家庭教育是儿童成长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拜读了赵忠心老师经过多年研究所写的《家庭教育学》,其中借鉴了许多中外家庭教育的理论以及家庭教育子女的经验。读完这本书,我深有体会,在教学过程中,时常觉得幼儿越...

2020-11-03 阅读全文

普通娃的上岸记 从孩子幼升小开始,就熬游在的各个角落,时光飞逝,一晃六年,我顺利的成为一名小升初的家长。这六年中,每年都在关注着不同的小升初经历,总觉的自己会冷静从容的面对,没想到今年轮到自己经历时却...

2020-09-29 阅读全文

母子心灵交流从细节开始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

2021-11-12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