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题大做
发布时间:2020-09-29 幼儿小班语言活动方案 幼儿园感恩节亲子活动方案 幼儿拍卖活动方案自由活动时,宫毅小朋友因为两个雪花片插不到一起而向我“求救”:“老师,这两个我插不上,请你帮帮我吧!”我对他说:“只要你仔细看,对准了再插就可以了。”结果他是屡试屡败,不断抬头看我,终于得出了结论:“老师,这两个雪花片一定有问题,永远不可能插在一起,我可不插了,我要换一个。”
“别忙,老师来试试。”我接过雪花片,仔细一看,插口有点变形,但只要对准了,稍微一用力就能插上。于是,我稍加摆弄,便将雪花片插在一起了。“哇!王老师真棒!”宫毅高兴的拍着手,但转眼间就露出了惊异的表情,因为我又把雪花片拆开,放到他眼前。
“老师,为什么又拆了呢?”宫毅的脸上写满了不高兴。
“宫毅,刚才为什么说老师真棒?”
“因为老师把很难插的雪花片插在一起。”
“为什么老师能插上,而你却不能插上?这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说明我不棒。”
“可是你说雪花片有问题,老师帮助你插上,是要告诉你,他们没有问题。”
“可是老师又拆了?多可惜!”
“一点也不可惜,因为老师觉得你很棒,也能插上,怎么样?想不想试试?”
“想!”
宫毅拿起两片雪花片,一开始,他仍然办不到,就抬头看我,我只是微笑的看着他。我的鼓励使他消除了内心的顾虑,他终于插上了。“老师,我插上了,我很棒!”他的脸上洋溢着得意的喜悦,我也为他高兴。
由此使我想到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依赖性很强,其原因之一,就是平时家长、老师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包办、代替的太多。我觉得我们老师和家长应该有意识的让孩子体验困难,遇到问题,应该鼓励他们想办法解决。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自信、勇敢、果断的意识品质,还能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我们教师还应该看重日常生活中每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将工作从量的积累达到质的转变,给幼儿以积极、深远的影响。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教育随笔: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教育随笔: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孩子们已经入园一个多月了,大部分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和环境,孩子们每天都在成长和进步。可是还有及个别的孩子,她们还是有一些情况让我们老师感到很无奈。
这天午睡,大部分孩子在老师故事的陪伴下已经进入了梦乡。当我打开电脑想写课后反思时,却发现而彤彤还跟往常一样,始终不肯入睡,并且还时不时发出一些小声响,用小手动她身边的小朋友。当我悄悄的走到她的身边的时候,她就立刻紧闭双眼,假装睡着了。当我一离开,她立刻开始故伎重演,这样反复几次,我生气了走过去对她说:“彤彤,你怎么还不睡觉啊?你发出这样的声响,影响别的小朋友睡觉,如果你还不睡觉,老师不喜欢不听话跟不睡觉的孩子。”彤彤听了我说的话,咕噜从床上爬起来,小声的问我:“老师,我听话我一会就睡觉好吧?”我问她“那你告诉老师,你为什么不好好睡觉呢?”“老师,在家里都是妈妈跟奶奶拍着我睡觉的,不拍着我睡不着。”哦,原先是这样,我明白了。
于是,我坐在她的床头上用手轻轻地拍打她,不一会她就睡着了。这样经过几次后,有一天在午睡前我摸着彤彤的头真心地对她说:“宝贝,你现在已经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了,老师相信你不用老师拍着你自己也可以安静的跟其他小朋友一样午睡,咱们在家里也不要妈妈拍着了好不好?睡午觉可以使你长得更加的漂亮。”听我说完,她朝我点点头躺下来,不一会她竟然呼呼的睡着了,进入了甜甜的梦乡。彤彤宝贝平时不爱说话,有时让她回答个问题,她都不说话。有一天在我接孩子入园时,她妈妈告诉我,现在孩子在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在睡觉时都不用妈妈拍着入睡了。看到她妈妈脸上的笑容时,我感到特别的欣慰。
世上没有两片一样的树叶,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我们老师要用心去读懂每一个孩子,耐心平等的细心对待每一个孩子,并给于他们适当的及时的引导和帮助。让我们怀大爱心,做小事情。为爱而行,我们一直在路上。
小老师天天做
老师是孩子心中的偶像,每个孩子都把老师当作象太阳一样的美丽和向往,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当小老师的欲望。而每天的点名活动是我日常工作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针对我们班孩子对同伴的名字不熟悉,有些孩子胆子小的现状,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让孩子们来做做小老师,把点名工作做起来,让这个平常的活动环节有更深的教育意义呢!”于是,我就把这个想法告诉了孩子,孩子们一听,来劲了,我说:“谁愿意来做小老师点名呢?”有几个孩子举起了手,我第一个请了祝悦宁,祝悦宁做起老师象模象样,小朋友的名字一个个叫起来,孩子们都很配合,一个个站起来并大声说:“到。”点名的效果真不错。孩子们不论是做小老师,还是被点名的,都很象样。
通过这样的点名活动,我觉得有利于孩子们的互相了解和熟悉,对一些胆小的孩子有很好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孩子良好自信心的培养与提高。我觉得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一日生活环节中教育内涵,将每个环节都当作教育的契机来把握。
做个大胆的孩子
这次区域你来的可真早,目标很明确:“老师,丁丁要去敲小鼓。”我说:“那你去把自己的进区牌拿来粘好吧。”“好”马上跑了出去。开心的拿来了进区牌,粘在了区域规则上面,说:“丁丁可以玩了吗?”我说:“当然可以啦。”你选择了一个小鼓“咚咚咚”的敲了起来。琴琴看到后,也马上拿起了小鼓“咚咚咚”的敲了起来,整个教室都回荡着你们敲鼓的声音。我说:“小演唱会可真好听,如果有美妙的歌声就更棒了。”你说:“老师唱,老师唱。”你拿出了话筒递给我,我说:“我们一起唱吧。”我拿起了话筒唱了起来,你们用不同的乐器伴奏着,好像真的完成一个很棒的演出一样,一首歌曲结束我说:“哪个小歌唱家还想唱呀?”琴琴把手举得高高的:“我要唱,我要唱。”你们开始了第二个表演。刚一唱完,你就把手举得高高的说:“丁丁唱,丁丁唱。”话音刚落,你就唱起了葫芦娃,口齿不清还唱的认真的样子可真可爱。
之后我在远处观望,看你们玩的情况,其他三个孩子又拿出了一筐头饰戴在头上表演,你开始制止他们,并用很大的声音叫着“老师,老师”,我问你:“怎么了?”你说:“他们没有整理好乐器就在玩其他的了,不可以这样。”还伸出了你的小手,我为你的话语感到震惊,立马表扬了你的做法,其他三个孩子似乎也意识到了什么,捡起了丢弃在地上的乐器,整齐的放在了柜子里,继续头饰游戏。
这个故事里丁丁可能在学习什么?
你平时对老师阿姨比较依赖,凡事都喜欢别人帮你安排妥当,也不愿意在小朋友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今天你能有自己的主见,主动选择自己想要玩的区域,从刚开始的羞涩,到最后大胆的表演,有很大的进步。敲小鼓的时候,你并不是盲目的乱敲,而是有一定的节奏,虽然节奏都比较简单,但是你已经有了初步的节奏意识。你是一个很有规则意识的孩子,你的规则意识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其他的孩子。
机会和可能性
表演区里可以准备一些好听的、节奏明显的歌曲,你可以照着歌曲节奏敲一敲,你还能成为小演奏家给全班孩子表演呢。多给你一些表现的机会,你的胆子会变得更加的大,能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多沟通、多表达有助于你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口齿也会更加的清楚。
我也想做小老师
进入中班以后,孩子们长大了一些,能力也提高了很多。有的时候,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会尝试着请小朋友来做。比如:发图书、整理和归纳玩具、发小红花等等。一般来说,我经常会请语涵和卿卿几个平常比较机灵的孩子,就是说,我一个眼神、简单的交代任务他们一会就能理解了去完成的。他们是比较得力的小助手。虽然我也曾经想过要给每个孩子这样的机会,但是看着有些调皮捣蛋的孩子,我还是没有做这样的决定。但是有一天,我真的改变了这个想法,决定放手给每个孩子更多的空间和机会。
有一天,语涵感冒了请假没来,卿卿也正好没来。于是在做游戏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请谁比较好,就随便问了一句:“谁愿意来做小老师了带小朋友做游戏啊?”结果树伟和小梁举手举得最高,我说:“你们俩能做好小老师吗?”树伟很恳切的目光拼命的点头。我被他那可爱的模样逗乐了,不忍心拒绝他。于是我说:“好,今天我们请小梁和树伟做老师,你们跟着小老师一起念儿歌,一起表演动作,好吗?”大家也是疑惑的应着。
但是在玩游戏的时候,真的出乎大家的意料,树伟神情很骄傲的带着小朋友玩,当发现文文很调皮的在和边上的小朋友嬉闹的时候,树伟和小梁都很严肃的走过去生气的说:“你玩游戏的时候怎么不认真,啊?快点认真玩,要不然我们不请你玩游戏了!”完全是我们的口气,真的很可爱。听他们说完这话,文文尴尬的看看我,就很乖的玩游戏了。就这样树伟和小梁这两个平时很不能约束自己的调皮大王,今天在孩子们的面前是这样的有威信。就这样几次之后,他们真的成了我们班最棒的小老师,连我都觉得很意外。
自从这件事后,我给了更多的孩子机会,我发现有些平时看似自我都不太能约束自己行为的孩子,在做小老师之后忽然对进步了很多,在自我约束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让我淡淡地意识到了,每个孩子都是渴求得到别人的信任和赞扬的,这是他们前进的动力。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
现在我们班每个小朋友都有机会做小老师,但是前提是表现不错的话,现在特别是一些调皮的男孩子,也很争取做小老师,进步不小哦。真的发现每个孩子都在向前努力时是那么的可爱。他们虽然个性不同、长处和缺点不同,但是他们都各自有自己的特点和可爱之处,每个孩子都很棒!
做好每一件小事
今天早上我刚进入活动室时,看到小虎把手中的玩具很随意的扔到了地上,并用脚踩着地上的玩具走过,又去拿其他玩具了。
我想:先静观其变,看看小虎拾不拾起玩具,别的孩子拾不拾。
让我震惊的是:其他几个小朋友不仅没拾玩具,还跟着小虎学,把玩具扔来扔去,地上的玩具渐渐地多了起来,孩子们也没觉得是不好的行为,还挺开心呢。
这时,我意识到了这件事的重要性。
我组织了孩子们坐好,大家安静的等着我,我什么也没说,从地上捡起了一个橡皮小鸭玩具,放在耳边听了又听,装出了很伤心地样子,也不说话。
快嘴的石虎问开了:“老师,你在干啥呀”?小朋友们也惊奇的问:“老师,你怎么了?”。
“我在听小鸭子说话,它在哭呢”。
“老师他为什么哭呀?”“小鸭刚才说有个小朋友把我重重的摔在地上,还用脚踩坏了我的翅膀,可疼了,还有一些小伙伴也正在伤心地哭了,它们可难受了,伙伴们说再也不跟小朋友玩了。
”孩子们听了我的话着急了,七嘴八舌的说:“是谁呀,真气人,害得玩具不和我们玩了”。
我看到扔玩具的几个小朋友低下了头,小虎慢慢的走到我跟前,眼泪都快流下来了:“老师你跟小鸭说说,我再也不摔玩具了。
”他还举起了小手保证,其他小朋友也请求我和玩具们说说,请他们原谅。
我看到大家焦急的样子,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和玩具说了悄悄话。
我告诉小朋友玩具们答应只要大家今后不踩不摔它们,不伤害他们,它就和大家一起玩的,小朋友们听了高兴地笑了。
从那以后,孩子们的坏毛病改掉了。
我想:一个好的行为不是自然而然形成的,学坏容易,学好难。
教育孩子要持之以恒,只要在意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好每一件小事,细节决定成败,细节铸造品质。
培养幼儿从小养成注意细节和爱护公物的好习惯是很重要的,孩子会受益匪浅。
大胆地让孩子去做
每个孩子都有他独特的一面,这正是每个人的不同所在。
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可以说是这个班的核心部分。
好的班级,必定有一个好的常规,看来确实如此吧!
大班的孩子本身有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
真是一点儿都没错,我们班的孙旭小朋友就是这样,平时的他真可谓有“多动症”,上课过程中,小屁股总是坐不住,一下子就会跟旁边的小朋友说起话来,几乎每节课都是这样,还有在自由活动期间,捣蛋的他,老师都时刻要警惕,都会多看着一点,要不然还真成了他的天下。
突然想到那天冯老师到我们班带了一个半日活动,在小朋友上午吃点心上厕所的时候,冯老师看到好动的孙旭,他就分配点小事情给孙旭小朋友做,让他站在厕所旁边,看着小朋友小便、洗手,管好这方面的纪律,还真有点像小管理员。
后来跟冯老师聊起,其实像这种调皮的小孩子,应该多给他点事情做做,这样也不会惹出什么麻烦,有时想想,还真是有一番道理。
在户外活动的时候,为了孙旭不在游戏中起哄,他给了这个小朋友一些小小的任务。
都得到了理想的效果。
班级的管理不是一、两个小孩的事情,而是班里全体幼儿的一个整体。
在班里有个别小朋友没有遵守纪律,有时往往会影响到一个班级。
像孙旭这样的小朋友,在班里也是正常现象之一,有时感觉管理方面很累,但平时的点点滴滴,只要小朋友进步了,哪怕是那么一点点,我都会鼓励、表扬他们。
但是有时过度的表扬,只会让孩子们变得更骄傲。
因此,在表扬孩子的同时,也多多提出一些不足的地方。
这样,孩子们才会心服口服的听信与你。
做了一条小花蛇
背景:
贝贝班新建了一个“小小动物园”,那里有“小河”,几只青蛙蹦跳在绿色的荷叶上;有“草地”,上面摆放着孩子喜欢的毛绒小兔,小恐龙等食草动物;有“树林和山洞”,其中隐藏着“老虎”、“豹子”等猛兽,这可是孩子最喜欢参与布置的区域。这天,可可、小羿、乐乐三个幼儿正围坐在圆桌前,他们看着老师用雪花片精心搭建的小黄鸭,乐滋滋地尝试着搭建小鸭子,试图搭建成功后就可以放进“小河”,让“小鸭子”能快活地游泳。也许搭建小鸭子对小班孩子来说有点难度。小羿插了一会儿就离开了,乐乐改变了玩法把雪花片一片一片连接起来,可可抬起头对着老师嚷嚷:我不会搭小鸭子……
事件:
我快步走过去摸摸可可的头坐在他身边,轻轻说:看小鸭子的头是什么形状的?边说边拿起雪花片示范嵌插的动作,嘴里讲解着要领,可可眼睛紧盯着,小手也试着把雪花片插进另外一片中,总算能够插进几片了,可是他的眉头却皱起来了:“太紧了,好难插啊!”
(此时我发现对小班幼儿来说,由于手部肌肉发育并不完善,力气又小,要做到把雪花片完整地嵌插成一个圆形有难度,怪不得幼儿尝试了几下就放弃,看来可可要独立完成搭建小鸭子的任务是相当有难度的,我是否协助他完成……)
正当我举棋不定的时候,我看到乐乐还是在一个劲地把雪花片接长,他把雪花片边上突起的圆点按插在另一块雪花片的小圆洞中,大拇指灵活地按动着,我问道:“你用雪花片搭了什么呀?”乐乐得意地说:“我搭得是蛇,妈妈说春天到了,小蛇也会出来游泳的!”一旁的可可也乐了:“可是小蛇怎么没有眼睛的!”
(两个孩子的对话,促发了我的灵感,何不改变预设的内容变搭建小鸭为小蛇,降低孩子搭建的技能要求,又能满足孩子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我接着可可的话,用惊喜地声音说:“乐乐的想法太棒了,可可你的提议也不错,我们赶快到美工区取一些动动眼给小蛇装上怎么样?”可可拿来了动动眼,我用双面胶把它们安装在“小蛇”的头部,乐乐开心地说:“眼镜蛇,真好玩!”可可连忙拿起雪花片嚷着:“我也要做一条小蛇!”这时小羿被我们的谈话吸引住了,他也开始拼搭起小蛇。我又取来了一些洞洞眼用一个盒子装着,作为孩子搭建小蛇的辅助材料,看着孩子们投入的样子,便悄悄地退出了。
(孩子投入喜爱的样子,让我深信此刻自己没有按照预设的内容来指导幼儿,而是通过关注来自幼儿与众不同的做法,及时添加辅助材料变成幼儿易接受又有兴趣的内容是正确的,因为这让孩子体验到操作摆弄自主创作的乐趣。)
当我再次走近三个孩子的时候,发现桌子上多了好几条花花绿绿的小蛇,可可得意地说:“这是我做的小蛇哦!你看,好看吗?”的确这些小蛇转动着圆溜溜的眼睛,有长有短,有笔直有弯曲的造型,真是漂亮又有趣!我欣喜地笑了。不过,我很快发现孩子们制作的小蛇都是用雪花片无序联接而成的,如果放在一起的话可能就无法分辩到底是谁制作的?是否就此让孩子们把小蛇送到动物园的小河中,满足他们的成功感呢?
(二期课改中特别强调教师要有整合的意识,我如果能充分利用身边资源与幼儿互动,让他们用各种方法去发现比较小花蛇的异同,从无目的向有意识地探索联接的方法,就可以在发展建构能力的同时,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
想到这儿,我就坐了下来对孩子们说:“我也想做一条小花蛇。”说着,我用雪花片按照一片红,一片黄这样的规律联接起来并将完成的小花蛇和孩子们制作的小花蛇放在一起问:“这么多小花蛇啊!你们还能够找到自己做的小蛇吗?”三个孩子睁大了眼睛,目光聚集到小花蛇上。过了一会儿,可可指着其中一条蛇说:“这是我的小蛇,它的头是红的。”“可是这里还有几条头是红色的小蛇呀!我疑惑地问。可可又看了看,伸出手指点数着雪花片说:“我的蛇尾巴还有三块紫色的雪花片。”乐乐拿起一条笔直的蛇说:“我的蛇是很长很长的。”小羿连忙指着盘旋弯曲的蛇说:“这是我的蛇,它卷起来了,它也很长很长的。”可可说话了:“到底谁的长呀,你们比一比。”小羿忙把小蛇拉拉直和乐乐的小蛇头靠头,这下可分辨出来了。小羿高兴地指着多出来的地方说:“看,我比你多了四片雪花片。”“原来卷起来的蛇看起来短,拉直了就能发现它真正的长度了,那你们知道我的小蛇是哪一条吗?”我接着孩子的话问道。乐乐马上说:“我知道这条是你做的,你的是一块红的一块黄的红黄小蛇。”小羿接口说到:“你的小蛇是有规律的。”“原来我们每个人制作的小蛇都是与众不同的,你们记住自己的小蛇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了吗?”我笑着问。孩子们欣喜地点着头,“现在我们就挑一条最棒的小花蛇把它们送到小小动物园去吧!”
(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与幼儿共同活动的乐趣。在小组互动的过程中,我如愿地渗透了教育内容,扩展了幼儿的思维方式,促进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再看“小小动物园”那边热闹的情景:几个孩子围在一起,有的兴奋地向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小蛇、有的让同伴猜测自己的小蛇躲在那里?有的模拟着小蛇游动的姿态……当然,这就吸引了更多想制作小蛇的孩子。
反思:
在对区域活动搭建小鸭子的指导过程中,我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重视有效的师幼互动。由于教师本身水平有限,预先设计的活动内容不一定考虑周全,再加上预设的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性,需要教育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幼儿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价值判断,不断调整互动,也可以说区域活动中要形成一个动态的师幼共同学习、共同建构活动内容的过程,才能促进小班幼儿更加有效的学习。
第一,教师应遵循“观察在先”这一理念,才能有效地面对不同的活动对象、活动内容、活动过程、实施有效指导。活动中,我敏锐地捕捉到制作小鸭子时幼儿的不同表现(有放弃、有求助、有变异)。在深入观察并指导后,我还发现幼儿主要存在操作技能跟不上的共性问题,帮助我作出价值判断,改变预设内容,增添新的辅助材料,调动了幼儿继续参与活动的兴趣,使更多的幼儿尝试不同的联接小花蛇的方法,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颜色、数量、形状等),促进了幼儿认知的发展,这也是运用先观察后指导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二,对于小班幼儿,教师如能以共同游戏的方式与之互动,以伙伴的身份和幼儿对话,以激趣的方式鼓励幼儿说发现,能有效地推动活动的开展。当我发现幼儿制作的小花蛇存在好多差异,而正是这些差异让我发现可利用的教育资源,于是我以游戏玩伴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活动,故意制作了一条有规律的小花蛇,并把它混入幼儿制作的小花蛇中,适时地抛出疑问,引发幼儿关注小花蛇的不同之处。这种基于幼儿发展水平的引导,也是我在游戏情景中,发现、了解、判断幼儿的游戏状况与心理后,开展适时的小组分享交流活动。
第三,教师要重视生成的内容和做法,并不断挑战自我,积累生成的方法和时机,判断生成内容的意义与价值。当幼儿尝试制作小鸭子出现了不同的情况时,我的思考判断是:先观察指导判断问题所在——设身处地为幼儿考虑。其次捕捉亮点了解想法——判断来自幼儿生成的内容价值。最后支持生成提供帮助——鼓励孩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这些做法使生成的内容焕发光彩,从而使生成活动超越了预想的目标
争做环境的小主人
因为我们班级是蒙氏班级,蒙氏对孩子的主人公意识和动手意识要求比较高,对于这时期的孩子我们尽可能的创造机会让孩子的双手活动起来,“双手是智慧的结晶”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人会使用双手操作工具,并且通过双手的不断运动达到脑部的健全发育,所以我们经常让孩子们扫地、擦桌子、整理蒙氏教具、操作教具、当老师、主持等,从而培养孩子的爱心、责任心、主人翁意识,时间长了我们可以看出幼儿园里好动的、活动的孩子他们的反应能力、语言能力要比不爱动的孩子的反应能力要更强些。对此我希望我们的家长不要再包办孩子的生活,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是一个不可被复制和粘贴的附属品,每一个孩子的生命成长的轨道都是要靠自己去塑造的。要适当的锻炼孩子独立处事的能力,不会做的时候,老师教,可学会了,就要自己做,不能让孩子养成事事都是别人为自己做的不良习惯。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家长跟我们一起努力,因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启蒙老师,孩子们在幼儿园所养成的好习惯还需要长时间的巩固。一起努力吧,让我们的孩子做环境的主人,也做自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