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育儿知识:孩子喜欢骂人、说脏话,是学坏了吗?

发布时间:2020-08-22 教育孩子笔记 教育知识幼儿 幼儿说故事

骂人就是用歧视、侮辱、诅咒等语言伤害别人,类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一是对抗性骂人——作为攻击手段,伤害别人。有的是主动攻击,如见到不顺心的张口就骂;有的是回击手段,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你骂我,我就骂你。

二是发泄性骂人——通过骂人发泄心中对某种现象的不满,或者表达不良情绪,可能没有一个固定的目标,有的人整天骂骂咧咧就是如此。

三是模仿性骂人——骂着玩的,模仿别人,觉得骂人能够引起别人的关注,很酷,骂人不带脏字,很艺术,很有个性,很好玩。四是不良的语言习惯,如有的人喜欢带口头语,不是为了骂人,而是帮助表达语气。

针对您孩子的情况,您可能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事情:YJS21.CoM

第一,看孩子是否有直接的对抗源,比如是否被欺负。七岁的孩子,社会化程度不高,一般来说不会有过多的社会性仇恨,这种类型不多。

第二,看看孩子内心里是否有某种不满情绪,比如他的合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孩子的课业负担是否太重,孩子的自由是否受到过多的限制,等等。这类情况也不太多,如果存在,请及时解决。

第三,看看孩子是否在模仿别人,尤其是家人、同伴、亲戚、邻居。骂人行为一般是观察学习的结果,比如电视上看到了骂人行为,同伴中有骂人行为。

如果是这样,需要远离不健康的人或环境,逐渐培养孩子朝好的方向发展。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知识: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孩子在进行自由活动时,无意间听到小朋友在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也常常听见有孩子来向老师告状:“老师,xxx说脏话啦!”在跟家长朋友们沟通的时候也了解到,有的孩子在家里也会不经意的说一些脏话,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我开始认真思考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我们班的孩子年龄基本上集中在六到七岁,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已经进入了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能力强一些的孩子能讲较为复杂的句子了,抽象思维也已经开始萌芽,能够凭自己的经验去评价事情的好坏对错,在认识活动上,正从无意注意、无意记忆和无意想象向有意方向发展。再加上宝宝上幼儿园后,接触到的人和事物更加丰富,语言环境自然也更加复杂,他们可能从周围的成人或幼儿园的同伴那里无意中听到和学会脏话,无意间记住,再在类似的场景下无意中使用出来。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也很苦恼,在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尝试了很多办法试图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习惯,首先,给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孩子们的榜样,作为老师我们首先要做好榜样,不仅要杜绝脏话,而且要经常对孩子使用“谢谢”、“请”等礼貌用语,假如不慎当着孩子说出不雅的词,事后要勇于认错,告诉孩子老师这样说是不对的,下次一定不会这样了。然后,要向幼儿说明讲脏话的坏处,当孩子说脏话的时候,其实他们大多并不明白脏话的真正含义,但他已经有分辨好坏的能力,所以我们老师可以用简洁的话告诉他,说脏话是不好的行为,不是好孩子,老师不喜欢听,尽力让他理解和接受。其次,告诉幼儿正确的表达方式。脏话通常是人们表达不满、否定和愤怒等负面情绪时使用的一种语言方式,孩子在学会脏话的同时也明白何时何地可以说这些话,所以在告诉他不能说脏话的时候,要同时说明如何用文明和正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比如可以说“你错了”、“我生气了”、“我不同意”,等等。还有一种办法就是制定奖惩规则,老师和班里所有幼儿一起商量奖惩规则,假如某个幼儿说脏话,会受到惩罚,比如停止游戏、扣掉一个小粘贴等,若幼儿能做到一周不讲脏话,则可以给予承诺的奖励,几周以后,幼儿的自我约束可能就会变成习惯,再也不讲脏话了。还可以用冷处理的办法,对于一时还改不了说脏话习惯的幼儿,当他说出脏话时,可以引开其他幼儿的注意力不予理睬,幼儿发现老师和小伙伴的冷淡态度后,会觉得没趣,慢慢地也就不说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的教育初见成效,以前爱讲脏话的孩子已经改掉了这个不好的习惯,为了让每一个宝贝都讲文明、懂礼貌,让我们的儿童成长宣言为公约,共同努力,一起加油吧!

育儿知识: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家里有熊孩子,家长免不了要伤肝动气,情绪一激动,一巴掌可能就落在了孩子的屁股上。年轻父母可能觉得体罚孩子的方式很解气,但是不明就里的体罚,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体罚也就不能有效规范孩子的行为。

还可能使宝宝产生叛逆心理,性格逆向发展。但并不是说家长就要对孩子的犯下的错误视若无睹,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家长可以惩罚孩子,但是要用科学的方法。

一.搞乱的东西自己收拾

案例:家里有熊孩子,你就别想着家里能整洁。宝妈这一秒刚收拾好的房间,可能下一秒就被宝宝搞成蛮荒之地。

惩罚方法:跟孩子说自己搞乱的东西自己收拾,不然自己乱丢的玩具就要被妈妈没收,以后就不能玩了。宝妈可以跟孩子一起收拾房间,这样也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孩子生活的能力,熟悉自己房间的空间布局,知道自己想要的东西在哪儿,就不要东找西翻了。

二.撒谎

案例:很多孩子犯错了以后,为了逃避家长的惩罚,都会选择跟家长跟家长撒谎。

惩罚方法:其实孩子撒谎就是对家长打骂的恐惧,为了消除孩子的这种恐惧,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让孩子去反省。别急着斥责孩子的错误,先缓和彼此之间的情绪,等到情绪平复以后,家长再去询问孩子为什么要撒谎。

三.和兄弟姐妹争夺玩具

案例:家里有两个以上的孩子,那孩子争夺玩具的事情跟家常便饭一样,每天都在持续上演。

惩罚方法:家长要先放下手边的工作,走到孩子身边,让孩子注意到自己在关注他们。耐心的听孩子解释争夺玩具的原因,千万不要一上来就说,“你是哥哥(姐姐),你要让着弟弟(妹妹)。”

这样孩子内心就会愤愤不平,“我为什么什么都要让着弟弟”,而小的那一个也会觉得,家里所有的人都会让着自己,养成骄纵蛮横的性格。

四.到了饭点不吃饭

案例:孩子吃饭的问题,一直让很多家长头疼,每次吃饭都是吃几口就不吃了,让家长端着饭碗在孩子的身后屁颠屁颠的追着喂。

惩罚方法:孩子如果不吃饭,那就告诉孩子现在不好好吃饭只能等到下一顿才能吃,期间不要给孩子吃零食。等到孩子饿了、吵吵着吃饭的时候,要先告诉孩子,以后要准时吃饭,否则就只能饿着。

有了一次教训以后,孩子就知道要准时吃饭了。其实孩子不好好吃饭,多半是家长惯得,家里各种各样的零食,不吃饭了有人追着喂,才让孩子养成了想吃就吃不想吃就不吃的坏习惯。

育儿知识:教导孩子学会善良,错了吗?


故事一

有一部韩国电影,叫《素媛》,是讲述小女孩素媛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

里面有一个这样的片段:素媛的爸爸问起她,为什么当时愿意跟那个陌生的叔叔走。她说:那个叔叔想让我给他撑伞,我本来想走的,可是我还是想帮他,我觉得应该给淋雨的叔叔撑伞,所以我就给他撑了。但人们都说是我的错,谁都不夸我。

教导孩子学会善良,真的错了吗?

故事二

莫言在一次演讲中提到了自己幼年时期的一件事:有一天,莫言提着家里唯一的一把热水瓶去公共食堂打开水,因为饥饿无力,失手将热水瓶打碎。莫言吓得要命,便一头钻进草垛,一整天都没敢出来。傍晚的时候,莫言听到母亲呼唤他的乳名,便忐忑不安地从草垛里钻出来。莫言以为会遭到打骂,但母亲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说,只是摸着他的头,口中发出长长的叹息。

又有一次,莫言跟着母亲去集体的地里捡麦穗,看守麦田的人来了,其他捡麦穗的人纷纷逃跑。但莫言母亲是小脚,跑不快,被捉住了。那个身材高大的看守人打了她一个耳光。母亲无力反抗,跌倒在地上。当时,莫言看到母亲嘴角流了血,沮丧无助的表情让他刻骨铭心。多年之后,当那个看守麦田的人成为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集市上与莫言相逢,莫言想冲上去找他报仇时,却被母亲一把拉住,母亲平静地对他说:“儿子,那个打我的人,与这个老人,并不是一个人。”

教导孩子学会善良,没错。宽容是一个人对社会、对人生所抱有的积极生活态度,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小可安民,大则强邦。古今中外在不同领域有所建树者,无不有宽广的胸怀,能容的度量。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爱孩子就要为孩子的长远生活准备。现在蹒跚学步的幼儿,终归有一天要长大,要离开父母独立面对生活。做一个善良的人一直是我们奉行的为人处世的最基本原则。可是,孩子因为善良受伤了,怎么办?不少父母面对这个问题,常常很矛盾。善良是一个很好的品质,可是,又会担心孩子因为过于善良而吃亏受伤受欺负而心疼。那么父母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善良的同时,不要让孩子失去机敏。教导孩子善良待人时让他们记住这两个判断准则:

一、我这样帮助别人,会不会给我自己带来危险?这应该是孩子要帮助别人前首先思考的问题。要让他们懂得分辨帮助别人时会不会给自己带来伤害,如果确定不会才进一步选择是否要帮助别人。这并不是自私的想法,而是展现善良时应有的思考前提。小孩或许还不懂得判断什么是危险,这就需要父母们在日常中多注意引导:

可以用直觉来判断是否安全

孩子面临危险时,往往会有害怕的本能。而宝贝们年纪还少,多数时候并不知道那就是直觉。这时,父母们就可以告诉他们,当出现了你们觉得害怕的情况时,可以相信你们的直觉,不要答应别人的请求,立即离开。

允许孩子说“不”

中国的教育崇尚以孝为先,常教育孩子要听话。许多时候,孩子会因此习惯了顺从父母亲的意愿,而很少说出自己的不愿意。

因此父母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习惯性的用强制性口吻和孩子对话,像你现在必须得睡觉了或你得乖乖把饭吃了等等。久而久之,孩子也习惯了这样的命令方式,当遇到陌生人同样是强制命令时,他或许会因不懂拒绝或害怕而妥协。

父母们可以让孩子知道,只要他们觉得不对劲,比如有人要触碰他们的私处或者有人强迫他们做某事时,让他们感觉到不舒服或害怕时,都可以拒绝与离开。必要时,大声呼救。

二、别人让我帮忙,我勉强吗?我会不会不开心?

当孩子遇到别人的请求或求助时,他帮忙了之后,问一下他:你觉得开心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则代表孩子在那件事情上是打从心里愿意帮助他人的,这也是善良的一种正确体现。

如果答案是否定,那并不叫善良,可能是迁就、讨好或忍受等。因为当孩子帮助别人后,心里是委屈的,则代表这件事情,他并不是真的愿意帮助的,而是出于其它因素才选择去做的。如果帮助了别人之后,自身只会感到难受,这并不是善良的正确做法。因为真实的乐于助人,是会收获快乐的。

所以,当孩子想要对别人表现善意的时候,可以让他问问他自己内心:快乐吗?如果不,即使别人告诉他这件事情多么该做,多么值得做,都可以选择拒绝帮助别人,因为那样他并不快乐。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今天,给**喂过了睡前点心,我给他洗好澡,换上睡衣,他便要求喝牛奶。最近一段时间,我给他订了鲜奶,用塑料袋包装的。前阵子我都是将整袋牛奶先放到一个杯子里,然后插上吸管让**抱着杯子喝,今天想到那个杯子是瓷的,挺沉,决定给他换成塑料碗。结果是,**还没适应这只碗,因为相对杯子而言,这碗太浅了,**喝了几口牛奶后,注意到我放在床边的书本,想过去看看。挪动的时候,碗一倾,塑料袋里的牛奶倒出来大半,一下子将草席给弄湿了……

我忍了半天,还是表达了我的情绪:**!妈妈很生气!你看草席全部弄湿啦!妈妈有提醒你要小心,牛奶很容易倒出来的!

**一脸愧色。听任着我“摆布”他:我把他抱到小床上,然后连书连枕头那些东西也全部塞到小床铺,扯出草席去清洗和晾晒。他蹲在小床上自己翻书看。看了一会,觉得有些无聊,便在小床上走来走去,又过了一会,见我还没有理他,终于鼓起勇气,叫了我一声:“妈妈!”声音里含着试探和一些惧意。

我告诉**说:妈妈刚才生气,但现在不生气了!你等妈妈一会,洗完脸就出来陪你。

**说:妈妈不生气啦!妈妈不骂宝贝了!

心里不由一动。这是**首次自已用骂字。

我在想,这孩子每天要被妈妈“骂”几次呢?骂人的时候,一定是表情凶猛,声音很大,而且可能一没注意就带出了威胁和惩罚的内容。难怪**那么害怕。然后用了那么长时间来忍耐自己一个人呆在小床里的孤独和寂寞也不敢打扰妈妈。我相信他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担心的是妈妈还会不会爱自己,而不是考虑如何修正自己。这就是骂孩子的最大坏处:表面上是“严格教育”孩子,实际上却是在让孩子惊慌和担忧。

我要尽量地少骂孩子。

相关推荐

  • 育儿知识: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育儿知识: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孩子在进行自由活动时,无意间听到小朋友在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也常常听见有孩子来向老师告状:“老师,xxx说脏话啦!”在跟家长朋友们沟通...
    2020-07-27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不打不骂就让孩子改掉坏习惯 家里有熊孩子,家长免不了要伤肝动气,情绪一激动,一巴掌可能就落在了孩子的屁股上。年轻父母可能觉得体罚孩子的方式很解气,但是不明就里的体罚,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体罚也就不能有效规范孩子的行为。 还可...
    2020-05-22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教导孩子学会善良,错了吗? 故事一 有一部韩国电影,叫《素媛》,是讲述小女孩素媛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 里面有一个这样的片段:素媛的爸爸问起她,为什么当时愿意跟那个陌生的叔叔走。她说:那个叔叔想让...
    2020-07-24 阅读全文
  •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今天,给**喂过了睡前点心,我给他洗好澡,换上睡衣,他便要求喝牛奶。最近一段时间,我给他订了鲜奶,用塑料袋包装的。前阵子我都是将整袋牛奶先放到一个杯子里,然后插上吸管让**抱着杯子...
    2020-11-04 阅读全文
  • 育儿知识:上小学,你和孩子准备好了吗? 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角色的转换与挑战;对家长来说,是新的旅程与体验。让孩子走得更快,还是走得更远?这个全新的开始,你和孩子准备好了吗? 孩子是否为上小学做好准备?先来做个小调查吧! 小调查 ...
    2020-08-05 阅读全文

育儿知识:孩子爱说脏话怎么办? 最近一段时间里,我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孩子在进行自由活动时,无意间听到小朋友在说一些不好听的话,也常常听见有孩子来向老师告状:“老师,xxx说脏话啦!”在跟家长朋友们沟通...

2020-07-27 阅读全文

家里有熊孩子,家长免不了要伤肝动气,情绪一激动,一巴掌可能就落在了孩子的屁股上。年轻父母可能觉得体罚孩子的方式很解气,但是不明就里的体罚,孩子认识不到自己的错误,体罚也就不能有效规范孩子的行为。 还可...

2020-05-22 阅读全文

故事一 有一部韩国电影,叫《素媛》,是讲述小女孩素媛遭遇性侵后如何走出心灵的阴影和家人如何面对生活的故事。 里面有一个这样的片段:素媛的爸爸问起她,为什么当时愿意跟那个陌生的叔叔走。她说:那个叔叔想让...

2020-07-24 阅读全文

今天,你骂孩子了吗?今天,给**喂过了睡前点心,我给他洗好澡,换上睡衣,他便要求喝牛奶。最近一段时间,我给他订了鲜奶,用塑料袋包装的。前阵子我都是将整袋牛奶先放到一个杯子里,然后插上吸管让**抱着杯子...

2020-11-04 阅读全文

上小学,对孩子来说,是角色的转换与挑战;对家长来说,是新的旅程与体验。让孩子走得更快,还是走得更远?这个全新的开始,你和孩子准备好了吗? 孩子是否为上小学做好准备?先来做个小调查吧! 小调查 ...

2020-08-05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