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5个窍门让孩子多喝水
发布时间:2020-08-04 教育孩子笔记 喝水幼儿园教案 教育基础知识笔记育儿知识:5个窍门让孩子多喝水
“我不喜欢喝没味道的水!”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经历,当端着一杯白开水送到孩子面前时,遭到他们坚决的拒绝。平淡无味的白开水怎能跟甜蜜的饮料、香甜的可乐相比呢?
其实,聪明的父母只要掌握几个小绝招,便能让你的孩子多喝水。
爸妈统一战线
对于一些正确的事,一定要统一战线,千万不要发生跟妈妈要不到,跟爸爸要就有的“漏洞”。而且,家长一定要耐得住孩子哭闹、撒娇,如果立场不坚定,一旦有一,肯定有二。孩子的“拗”都是一时的,但养成好习惯却可以受用一辈子。
家长自己先别喝
自己喝着可乐却要孩子多喝水,最没有说服力,孩子也会觉得不公平。家长应该以身作则,尽量避免喝饮料。孩子喜欢向父母学习,如果看到爸爸妈妈口渴了就倒杯水喝,自然就学着喝水。家长最好不要买、也不要在家里储存饮料,让孩子渴了就只能喝开水。就算偶尔让孩子解解馋,也要当场就喝完,不要买个半打一箱的,让孩子打开冰箱就有。
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
家长在拒绝孩子的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为什么,比如可乐太甜了不健康,喝多了会变成大胖子,就长不了高个儿了……如果一味地拒绝,也许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孩子可能会认为,不是不能喝,是你不让我喝,为什么其他的家长就让孩子喝饮料!这时,可以试着跟孩子有个约定,如一个星期可以喝一次可乐,或周末的时候可以喝珍珠奶茶等等,让孩子解解馋。但是一定要帮孩子建立偶尔喝饮料可以,但平常要喝没有味道的水才是正常的观念。
自然而然达到目的
想办法让孩子喝水,但要给得自然,不要刻意。可以在孩子写作业的桌上或是玩耍的地方准备一瓶水,当他们感觉渴了的时候,随手就能拿到水来喝。非正餐的时间,当孩子向你要零食吃的时候,请他们先喝水再吃。此外,经常在孩子的面前喝水,用行为来教育他们喝水是很自然且必要的事。
白水加“料”更诱人
可以在白开水中加些天然的“配料”,柠檬片、苹果片、山楂片等,让水看起来很漂亮,而且有淡淡的水果味,这样会增加孩子喝水的乐趣。(作文5000网 ZW5000.com)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的几个实用小窍门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的几个实用小窍门(一)、奖赏带来惊喜
观察了儿子几天,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儿子每天早上喊着:“我不上幼儿园!幼儿园不好!”的话,一天天推迟,而且声音越来越小,越来越微弱,表情不再痛苦!今天早上看我要上班走了,竟然又说上:“我不上幼儿园!”有点恶作剧的表情,看我背包竟然说:“妈妈包里能变出什么呀?”结果发现了一块水果糖,就嚷上了:“给我吃吧,给我吃吧?!”我逗他说:“你表现好才能吃!”“我表现好了!”“你怎么表现好了?”“我快乐了!我喜欢幼儿园了!”瞧瞧这孩子为了一块水果糖,就失去立场,还是小孩子呀!别小看这一招,这可是吸引刚上幼儿园让孩子喜欢幼儿园的一个小招,像我和儿子之间就有一个小秘密,就是接他的时侯或者回家时他如果表现很好,可以得到仙女变成的一个神秘礼物。当然这些奖励不能用的时间太长,孩子适应后就要赶紧撤出,否则会成习惯。
(二)、饮食和上幼儿园时间上的调节
其实儿子上幼儿园,基本上已经适应了,只是不喜欢一天圈在一个地方受拘束而已。儿子自从上幼儿园,吃睡没太大变化,我观察几天他早上起来的晨尿,发现尿液清亮,不发黄,说明没有上火,大便也和以前正常,以前早上起来嘴里有时会有味,现在也没有了。这些想想可能得益于我进行的饮食调整,早上起来我都会让儿子先喝一点凉开水,玩一会后再吃饭前半个小再吃一大块苹果,同时还多煮一些红糖大枣水喝,也可以多给孩子喝点金银花、菊花饮,这多少可以减少孩子上幼儿园的焦虑不安之火。在上幼儿园时间上的按排,我们以早餐时间而定。一般情况下饿了就在家吃早饭,不饿就到幼儿园去吃,没吃早饭就早去幼儿园赶上幼儿园的早餐,在家吃了早餐可以晚去幼儿园。儿子也很适应这种变化。这样的调整也让儿子早早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去了幼儿园后不但没瘦反而胖了呢。所以妈妈要用心观察,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按排孩子的饮食和上幼儿园的时间,帮助或者说协助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减少孩子的焦虑和不安。
(三)、接孩子回家后全身心和孩子在一起
这一点很重要,想想孩子在幼儿园待了一天,回到家后如果家长不全身心陪伴,孩子焦虑的心情怎么能完全释放?像我一般接儿子回来时在路上我们就开始疯上了,一般我们跑步比赛,我喊“一二一”跑在前面,儿子大喊:“等等我!”追上来,追上时扑到我身上或骑在我身上,然后哈哈大笑,有时我们走在道边上,儿子专走窄窄的小道上练习平衡,快倒时大呼:“妈妈,救命!”哈哈大笑之中我们回了家。回到家后我准备晚饭,他开始玩喜欢的活动,等我收拾完一切,我们又开始做一些儿子喜欢和感兴趣的活动,比如他喜欢炒菜和大锅,我们会看一些图片或者讲一些故事;他喜欢企鹅,我们抱着企鹅描述着企鹅是如何从南极跑到我们家床上的,边讲边做动作,有时让儿子躺在床上我给他做做按摩什么的,小家伙往往都乐得不行。临近睡觉时我们才安静下来,洗漱完毕,陪他睡觉。因为这些全陪活动让他全心放松,几乎开心得不再受白天幼儿园的影响。
(四)、不追问幼儿园的事,谈起时多以表扬赞赏为主
儿子在幼儿园表现怎么样,我们询问老师时都说:“我儿子今天表现得一定很棒,对吧?”这时老师也很配合地说:“当然了!表现好极了!”儿子听在心里自然很开心。需要家长配合或儿子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我都要求老师不要当孩子的面说起,一般写在本上给我们反馈出来最好。回家后我们不再问儿子关于幼儿园的任何事,后来几天儿子自已就说了一些而且还叫出了小朋友的名字。家人忍不住谈起时,大多都以表扬赞赏为主,儿子自然心情舒畅,表现好了。
这些都在儿子身上得到验证,小家伙不到二周就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虽然现在仍有时不愿意去,但是至少孩子身心健康,快乐,这就足以说明一切。适应还需时间!有需要的家长不妨多试试一些好方法,帮助孩子尽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育儿知识:如何让孩子爱读书
如何让孩子爱上读书,是令我一直头疼的事情。我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在学校里班级里的孩子不喜欢读书,回到家里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为了让孩子喜欢上读书,我在学校里组织学生读书比赛,写读书报告等活动,布置他们一个月看一本课外书,暑假一般布置2~3本经典课外读物。很可惜,这些孩子们很少有人看的,都是为了应付老师,在网上或者其他书里摘抄的内容作为读书体会感。学校里孩子们自主读书的兴趣太低了,他们完全被身边花花的世界,社会上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和我的孩子一样,要么就闹着玩游戏、看动画片,就知道玩。我也曾沉下脸来好好的教育过他们,抽查学生完成读书任务的情况,督促他们好好读书,可是成效不大。自己的孩子都是这样,更何况班里的孩子呢。我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去问问一些家长,去咨询一下有经验的同事,结果和我管理班里学生和自家孩子的方法没什么不同。为了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我给孩子做了许多思想工作,也看了许多这方面的书籍。我在一本书里看到有这么几条经验还挺有意思,现摘抄下来,供和我一样身为孩子父母,和我一样身为人民教师的人作为参考。
其实,父母在家指导孩子阅读并不难,以下就是简单易行的方法:
1、父母以身作则,经常阅读书报。
2、每天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营造家庭的阅读环境、气氛。家人可一起或各自阅读,使之成为习惯。
3、为孩子说故事时,语调要平和、亲切,可配合肢体动作和角色扮演,使孩子更投入。
4、提醒孩子可以配合肢体动作复述故事。
5、要表扬孩子微小的进步。
6、适度配合电视和影像光盘,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
7、利用图书作为礼物。
8、旅行、参观前先为阅读作准备。其实父母在跟孩子说故事的过程中,自己也会不断在学习。
因此,耐心很重要!跟孩子一起读书很愉快,孩子每天到一定时间也会缠着你说故事,这对你来说更是一种幸福。而对激发孩子求知欲、培养孩子洞察力、促进家长与孩子的良性互动,更具有魔法般神奇功能。心动吗?心动不如马上行动!”
育儿知识:教育孩子不妨多些“土办法”
“一门四清华(北大),五子皆才俊”——近日,延安“耕读家庭”吴治保家获得当地政府颁发的30万元奖金,引发舆论强势围观。
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有什么独门秘诀?这大概是许多人看新闻后的第一反应。其实,这是一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吴治保夫妇二人文化程度较低,一个没上过一天学,一个初中都没毕业。但他们有着所有中国父母的共性:自己省吃俭用,对孩子竭尽所能。如果非要说教育方法有什么特别之处,或许是他们用了一些“土办法”——“如果不好好学习,就(把孩子)领回家让跟着一起下地干活,让他们体会父母没有文化要受的苦头。”真切的生活体验,让5个孩子深知读书机会来之不易,期望靠知识改变命运,因而更加勤奋、努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全心全力抚育孩子成才,几乎是每一位家长的心头大事。但选择什么样的教育方式,则是众说纷纭、五花八门,各种“10万+”文章比比皆是。有人报培训班、请私人家教,有人热衷海外游学、冬夏令营,有人心心念念学区房、择优生……为了孩子,大家可谓不惜血本,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结果如何?不少孩子看似忙忙碌碌,“学英语”“啃奥数”“练钢琴”分身乏术,但很多对学习却怎么也爱不起来,甚者反生出诸多抱怨和“叛逆”。有人无奈感慨:投入了许多的财力、精力,却依然教不好一个熊孩子。
“土办法”激励出四个学霸,可能只是个案,却给社会提供了另一种样本。我们当然不是倡导把孩子扔回“上个世纪”,刻意去过些苦日子,或者让他们都去放牛、打水、割麦。但有时候,体验生活的辛酸苦辣,或许更能促人明白奋斗与上进的意义。今天的孩子,成长于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年代,很多家长又习惯性提供一切、包办一切,孩子要做的只有一件事——好好学习。如此一来,许多孩子以为学习是为了父母,反而没有了自驱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下地干活”“挑粪体验”等吃苦教育,正是要让他们深入生活,直观感受社会的运行法则。这是一堂比名师教学更生动的课程:生活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居于其中的人必须不断努力,而学习正是个体生存的技能基础。
移栽温室幼苗前,有经验的农民会将温室逐渐降温,让小苗接受“耐寒锻炼”,以提高移栽后的存活率。适当地给孩子吃一点“苦头”,让孩子多一些生活历练,未尝不是父母的大爱与负责。
育儿知识:怎样让孩子安静下来
育儿知识:怎样让孩子安静下来
孩子在家上蹿下跳的“淘气”行为,令很多家长头疼。家长不由得纳闷,这孩子怎么如此精力旺盛能折腾呢?其实,正常情况下,一般孩子爱动是正常的。
孩子爱动的原因
孩子的年龄特点所决定
5~6岁的幼儿身体器官、神经系统的发育需要运动刺激。加上孩子的动作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所以他们喜欢尝试一些有难度的动作来显示自己。而且幼儿的神经容易兴奋但抑制性差,所以看起来孩子似乎不知疲倦,动个不停。
为了引起大人重视
就像案例中的家长一样,很多家长都承担着各种各样的责任和角色,有的家长下班回家吃完饭后就想自己安静会儿,觉得孩子能够吃好、喝好,在一边玩,只要不出安全事故,不打扰自己就可以了。
然而,幼儿期是情感教育的重要时期。孩子在幼儿园一天,回到家自然想跟父母多亲近。如果晚饭后家长看电视、看手机进入自己的世界,那么孩子内心会觉得被忽视了,所以会爬桌子、跳椅子地折腾,你越制止,他越不听,而且可能折腾得更厉害,直到引起家长的关注才满足,所以这是一种变相的亲子陪伴的需求。
求知欲的表现
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5~6岁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初步萌芽,他们想探究事物背后的原因和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许多孩子都想知道洗衣机是怎样转动起来的,电视、电脑里的小人躲在哪里,为此他们会东看看西瞧瞧,甚至拆开物品。这种“淘气”的行为背后,其实蕴藏着孩子们巨大的学习潜能和求知欲望。
活动安排不合理
很多孩子在幼儿园比较规矩,但回到家似乎就格外闹腾。怎么回事呢?我们来看下幼儿园的时间安排:早饭、区角游戏、户外活动、教育活动等不同活动动静交替,户外活动时间能够充分满足孩子运动的需要,所以回到班级,大部分孩子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安静下来。
如果回到家后家长没有安排运动时间,只是随孩子自由活动,孩子又不知道做什么,而家长又忙于做自己的事,不能陪伴孩子,那孩子就只有“上蹿下跳”了。所以建议家长少看电视、少玩手机,合理安排亲子休闲活动。
怎样培养孩子安静的习惯
家长在无奈的时候,吓唬孩子“看老师怎么收拾你”,这种负面暗示容易让孩子对小学产生畏惧心理,不利于培养对小学的向往之情,也不利于今后的适应。
何况,一个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所以家长所说的上小学老师一管就见效,其实是不可能的。安静的习惯是需要学前阶段家长培养的,如果一直闹腾到上小学就晚了。那么,平时家长该怎么做呢?
活动安排动静交替,并和孩子一起做好计划
幼儿期孩子的注意以无意注意为主,注意力很容易转移,长时间地让孩子保持安静,容易导致某些肌肉疲劳,孩子自然就坐不住了。一般来说,大班的孩子能安静20分钟左右。所以我们在家的活动也要注意动静结合。如,晚饭后和孩子进行半小时的亲子阅读或棋类游戏,然后征求孩子的意见,进行一些大肌肉运动:扔纸飞机、拍气球、玩飞镖、下楼找小朋友玩户外游戏等等,有利于保持身心的平衡,减少闹腾行为。
父母的全身心陪伴
上了一天幼儿园回到家,孩子需要和父母亲密互动。研究表明,如果要对孩子产生影响,那么每天陪伴的时间不能少于3小时。如果时间有限,即使只陪她30分钟,也要心无旁骛地和他一起讲故事、聊天,即使仅仅安静专注地看着他玩,孩子也会觉得满足,从而减少甚至改掉躁动闹腾的行为习惯。家长切记不要因为忙和累而敷衍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让孩子远离流感
冬季寒冷,难免感冒。宝宝们抵抗力弱,更是流感的高危人群。建议家长们应该尽早给孩子接种流感疫苗,它是最好的预防措施,最简捷、最经济、最有效。
婴儿期如何防流感
婴儿期的孩子,免疫功能没有健全,整体的各器官系统发育都没有完善,肌体抵抗力比较低。如果接触了流感病毒的话,对症处理、治疗不及时,就很有可能就会出现并发症,累及到心脏、大脑,或者造成腹泻、脱水。这些都会对孩子的生命造成威胁。
特别是0-6个月的孩子,用药依存性差,而且不能接种流感疫苗。对这个月龄段的孩子,应当在家庭中建立一个安全圈。看护这个孩子的人,比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月嫂和保姆,如果他们接种上流感疫苗的,无形当中对孩子就是一个保护作用。
此外,要特别做好家庭的护理。比如要定期开窗通风,每天二到三次,一次20-30分钟。第二要多饮水。第三,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及时给孩子增减衣服。第四,天气即便寒冷,也要让孩子能够有一定的时间做一些户外的活动,增强自身免疫能力。还要注意平衡膳食和充足睡眠。
学龄儿童如何防流感
学龄儿童有一个特点,主要是群居的方式,一个班可能好几十个孩子。冬天特别冷,老师怕孩子感冒,很少开窗通风,使房间里的病源微生物的浓度增加。此外,在冬天小孩可能在户外活动的时间也相对比较少,无形当中他的免疫功能也会相对降低。一旦班里有孩子得了流感,会很快在班内造成流行。
对于这样的情况,一般建议学校每天做好晨检,如果孩子有流感症状,就劝他回家休息两天。此外,教室内定期开窗通风,适当做一些户外活动。多喝水,避免黏膜过于干燥,降低病源微生物侵袭的可能。
接种疫苗是最佳预防手段
流感的预防,其实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接种流感疫苗来预防。一般6个月到3岁的孩子,应该使用儿童剂型,两剂次,每一个剂次接种0.25毫升,间隔四周之后再来接种第二剂次。对于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使用成人剂型,成人剂型只需要接种一剂次就可以了,一剂次的量0.5毫升。
一般在北方地区,流感开始流行是在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建议大家在疾病流行前的一个月接种。因为任何疫苗要积极产生保护性抗体的话,应该是接种疫苗之后一个月的时候,保护性抗体水平产生得比较高。
如果不幸患了流感,一方面要做好家庭护理,比如多饮水,多休息,吃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减少鸡蛋、鱼虾类容易发的食物。另一方面及时治疗。药物的话,可以对症治疗。必要的话,可使用一些达菲。
同时,温馨提醒,极少数孩子可能无法接种疫苗。比如对鸡蛋过敏,或患有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严重的脏器功能损伤等,这些孩子是不能接种流感疫苗的。这样的孩子应当着重家庭护理。
育儿知识:宝宝怎样喝水更健康呢??
育儿知识:宝宝怎样喝水更健康呢?
1.春季要喝淡盐水
春季的时候天气逐渐回暖,但是湿气相对比较重,细菌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繁殖的,所以为了加强孩子的抵抗力,可以给宝宝饮用一些淡盐水。在平时宝宝喝的开水当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宝宝春季喝淡盐水可以有效预防上呼吸道的感染,而且还具有减轻咽喉疼痛的作用。
2.夏季要喝凉开水
夏季的时候天气炎热,人体比较容易出汗,水分蒸发的比较快,所以这个时候家里最好就是多备一些凉开水,这样在宝宝活动完之后,或口渴的时候可以及时给宝宝饮用,补充水分。
3.秋季要喝温开水
秋天气候干燥,而这个时候幼儿在户外活动最容易感到口干舌燥,而且会很想喝水,所以适宜给孩子喝的水最好就是不冷不热的温开水了。不过也有的孩子习惯喝凉开水,那是他们自小养成的习惯,所以只要宝宝适应的话也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
4.冬季要喝烧热一点的开水
冬季天气寒冷,所以很多幼儿都不喜欢甚至是不愿意喝水,但这样是很不好的,没有足够的水分,不利于身体的新陈代谢,所以这个时候父母应该多给孩子喝一些温热的开水。可以让孩子自己先双手捧住热乎乎的杯子,之后等水稍凉一点再喝,这样既暖和了手又能让宝宝喝到水。
除了要根据四季变化给宝宝饮用不同的水之外,家长在给宝宝饮水的时候还应该要注意以下几点:
1.饭前的时候就不要给宝宝喝水了,这样容易使水稀释胃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也会进一步影响到孩子的食欲。最好的喝水时间就是在饭前的半个小时给孩子喝少量的水,这样可以帮助增加孩子口腔内唾液的分泌,更有利于消化。
2.睡觉之前也不要给年龄比较小的孩子喝水,因为睡前给孩子喝水,等到了熟睡的时候,他们还不能自己完全的控制排尿的,所以一旦喝太多水是很容易尿床的。就算宝宝不会尿床,但是一个晚上起来小便好几次也是会影响到睡眠的质量。
3.家长要注意千万不要养成给孩子喝冰水或者是冷饮的习惯,小孩子由于比较好动,所以经常会玩得全身是汗,这个时候他们会感到很口渴,但是也不适宜给他们喝冰水解渴,因为冰水喝得太多的话很容易就会引起胃粘膜血管的收缩,这样一来不但不利于宝宝的消化,甚至还很有可能会引起宝宝肠痉挛,继而导致肚子痛。
育儿知识:怎样让孩子自信成长
曹操说:“唯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他的自信成就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他的自信成就了一代诗仙;陈胜说:“雁雀安知鸿鹄之志?”他的自信成就了名垂青史的陈胜吴广起义;毛泽东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他对革命前景的自信成就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成就了亿万人民的解放……我认为孩子的自信从小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点注意:
一、调整成人与孩子间的关系
孩子与老师、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的自信心程度,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应检查一下自己与孩子的关系是否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如果孩子感到老师、父母喜欢他、尊重他,态度温和,孩子的感觉很好,往往就活泼愉快,积极热情,自信心强。相反,如果老师、父母对孩子训斥多,粗暴,态度冷淡,孩子就情绪低沉,对周围的事物缺乏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要言传身教
创设培养孩子自信心的环境,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自信”起来。平时,遇事常对孩子说一些鼓励的话,“你一定能行,你肯定做得不错”。因为孩子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的评价,成人以肯定与坚信的态度对待孩子,他就会在幼小的心灵中意识到:别人能做到的,我也能做到。老师、家长是孩子的效仿榜样,因此,在孩子面前更应有自信心,乐观的性格,有魄力,自强,办事不怯懦。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创设良好的精神氛围,也是形成孩子自信心的因素。
三、重视与保护孩子的自尊
多赞许,少责备,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尊心,因为有高度自尊心的孩子,对自己所从事的活动充满信心,而缺乏自尊心的孩子,不愿参加集体活动,认为没人爱他,缺乏自信。因此,作为老师、家长,切忌用尖刻的语言,讽刺挖苦孩子,不用别家孩子的优势比自家孩子的不足,不能在别人面前惩罚孩子或不尊重孩子,不把孩子的话当“耳旁风”,不滥施权威,以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使之产生自卑感,而丧失孩子的自信心。因此要特别的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帮助孩子发展自尊感,树立坚定的自信心。
四、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培养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使幼儿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发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如让他跳一跳,想办法把花篮取下来,从而在不断的成功中培养自信。切忌花篮挂得太高,而实际能力不及,连连失败,致使自信心屡屡受挫。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一个在游戏中总做不好的孩子,很难把自己看成是成功的人,他会减少自信心,并由此不愿再去努力,越是不努力,就越做不好,就会越是不自信,形成恶性循环。成人应通过帮助他们,完成他们想要做的事来消除这种恶性循环。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心。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上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大胆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