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学习故事:制作蹦蹦床
发布时间:2020-07-29 幼儿学习故事 幼儿园学习故事 幼儿童故事今天我们要做的木工是蹦蹦床,一听到这个消息,你高兴而地活蹦乱跳。你说你觉得蹦蹦床是游乐场里最好玩的玩具了。每次妈妈带你去玩蹦蹦床,你都会非常高兴都非常开心。于是趁着这个热度,我让你做蹦蹦床的计划书,可是你却嘟嘴了,你告诉我这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我笑了,问你为什么?你认真的告诉我,因为蹦蹦床的中间它是有弹簧的,可以把小朋友弹起来。但是如果你自己去做蹦蹦床,不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让它弹起来。你的疑惑让我觉得很欣慰,因为你在动脑筋。我没有直接告诉你,我提醒你去回想,幼儿园我们经常去爬得网,它有什么特点呢?你沉思了,皱着眉头的样子,让我觉得好可爱。突然,你眼睛一亮,告诉我网是用绳子编的,而且这个网也有弹力的。我摸了摸你的头
,给了你一团毛线,你一下子就明白了,对着我呵呵笑。
接下来,你开始做计划书,当你把计划书拿到我面前的时候,我在心里笑了。你的计划书条理清晰,而且把需要的工具和最后的成品都画得很好。“我们去做蹦蹦床吧。”你却犹豫了,你说“我知道可以用毛线做蹦蹦床的网,但是我不会打结,我想用白胶和刷子,我可以把它粘在旁边的木头上。但是不知道行不行?”“去试试就知道了”我说。
你和几个小朋友一起把需要的材料都选择好了,看上去信心满满。
你的小伙伴在敲钉的时候,你没有在一旁休息,而是很认真地帮他固定好,让他能够好敲一点,宝贝,这样的你,让我觉得好暖心。
同伴之间就是应该相互合作相互帮助的,你看,当你在敲钉子的时候,他是不是也来帮你了呢?
你说,最难的就是缠毛线了,你不会打结也不会固定,你说你和小伙伴一直想不出怎么把它固定在上面,用胶水也不行。然后你就觉得很伤心,一个人坐在一旁,可是你看见没有,你的小伙伴都没有放弃哦,一直在想方法。最后你还是没办法,决定找我帮忙,我告诉你“床的每一边都钉上一点小钉子,然后把绳子绑在上面,最后把钉子敲歪,这样可以把绳子固定好……”你说你不会打结,可以旁边的凯凯会,听到这个消息,你连连夸奖凯凯,你说凯凯是很棒的女孩子。而且你发现没有,睿睿也能干哦,能把钉子一个个都敲歪,他的方法很棒,斜着敲,你有没有学会呢?
终于,最难的“网”做好了,你松了一口气。接下来,你又活跃起来,告诉小伙伴们,要把两块长长的木条竖起来,然后上面绑上一个安全座位,这样子就不会有危险了。
你还把蹦蹦床画成了彩虹的颜色,你欣喜地告诉我,这是彩虹蹦蹦床。“好棒的彩虹蹦蹦床”,我拍手为你喝彩。
这是你和小伙伴的共同制作的蹦蹦床,我为你感到自傲。太棒了,宝贝。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编辑推荐
教育随笔:引导幼儿按节拍做蹦跳步
活动目标中要求能两人一组按节拍做蹦跳步,两人一组我们班的孩子基本上都能自己找到伙伴,但是难点就在一起按节拍做蹦跳步,并不是每一组孩子都是那么有默契能按节拍做蹦跳步的,甚至第一次游戏的时候没有几组是能做到这个要求的,我知道这个目标对于小班孩子来说还有些难,所以我提出先一个人练习蹦跳步,但其实也只有一般孩子做到了蹦跳步,小班孩子身体运动智能目标是能双脚一起蹦跳,但是能力弱的孩子连跳跃都很困难,跟别说是蹦跳步了,所以我又提出由能力强的孩子带着能力弱的孩子,反正游戏需要两人一组,让能力强的孩子做袋鼠宝宝在前面带跳,能力较弱的孩子做袋鼠妈妈在后面跟跳,有了前一次游戏和练习的经验,孩子们跳的好多了,可这是音乐游戏,如果没有跟上音乐也不算成功,所以我们又改进了游戏规则,由我在前面带跳,孩子们两两一组跟着我一起跳,有了我在节奏上的帮忙,孩子们跳起来简单多了,他们不手忙脚乱,可以自由的做相亲相爱的动作,把这个游戏开心的完成了。
整个活动教案看起来完美无缺,但是我们教师在开展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在活动前我们能做课前准备,但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只能顺应的解决。游戏有了三次的改动后更适合我们班的孩子开展,每个班的孩子能力是有差别的,如果永远拿一个方法对待所有孩子肯定是不成功的,我们把《袋鼠妈妈》这个活动还延伸到户外,有了大场地的帮助,孩子们更是如鱼得水。
发现儿童的力量——幼儿园学习故事记录
户外自主:平衡游戏一、我看到了什么?(注意)今天的户外自主活动中,老师看到了极度内向的你与其他小朋友一起进行器械的搬运,老师看了很欣慰,在同伴们的努力下终于搭建好了锻炼自己平衡力的山坡与小桥,小朋友开始了过自己搭建的山坡和小桥时,老师看到了你也随着同伴们的队伍加入到了他们中间,你的脸上也时不时地会露出笑容,当你走到山坡时你会小心翼翼的走,小心的走上山坡,然后再小心地走下山坡,一步一步踩的很稳,在过小桥时你也是很小心,慢慢地过,前面小朋友过得慢时,你会停下来等下,不会着急地去触碰人家,就这样,你跟着同伴们一起玩着这个平衡游戏。
二、我看懂了什么?(识别)
极度内向的你,从不和小朋友一起玩耍的你,终于愿意和同伴一起游戏了,老师看到了其实你和他们一起玩时内心是喜悦的,在玩耍中懂得对待同伴有礼貌,学会等待,耐心真的非常好。
三、我可以做什么?(回应推进)
对于极度内向的孩子,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让她真正的接受你,虽然她愿意和同伴们一起玩了,但是在言语上还是有很大的问题,没有言语的交流,只是这样默默的玩也是不行的,让灵清的孩子多与她接触,玩时多让他们带着她一起玩,孩子与孩子之间应该会有言语进行交流的,对她多关注,多与她亲近。
学习故事:小猫的故事
观察地点:教室
观察背景:开学初,主题活动《我是大班哥哥姐姐》中,有一节活动《给爸妈写封信》。那时候,我班孩子对写信的格式都已掌握,也都图夹文地尝试过了。这次,主题活动《动植物王国》里,又有一节关于写信的语言活动《给动物朋友写封信》。经过了第一次的尝试,这次在写信的过程中,会喷出什么火花呢?
注意:老师把故事《给动物朋友写封信》完整地讲了一遍,抛出问题:“故事中,谁给动物们写信了?写了些什么内容?如果是你,你想给什么动物写信?”大家的想法各不相同。其中,楠楠说:“我想给小猫写一封信,因为它太调皮了。”彤彤接着发表意见:“那,我也给小猫写封信。”熙熙也点头同意。小家伙们的写信时间开始了。轩轩突然问我:“老师,你好怎么写?我想写下来。”我立刻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一个大大的“你好”。没过一会儿,楷楷问我:“老师,对不起怎么写?”我也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地写了下来。“老师,风怎么写?”“老师,冰怎么写?”“哦,原来这个冰里有个水字啊!”就这样,我们小朋友们的信完成了。
识别:《指南》中指出:“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让幼儿在写写画画的过程中体验文字符号的功能,培养书写兴趣。”比起上次,今天的写信过程中,孩子们的需求不一样了,他们开始主动要求写文字。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满足孩子们,我只负责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但不教怎么写。让他们像画画一样地把字画出来,感受这些字的外形,初步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认识它。从而润物细无声地培养孩子们的前书写能力。
回应:
1.做一个引导者。开学初,我们班就计划着重点放在大量识字这一块。日积月累中,孩子们已经潜移默化地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喜欢写、喜欢读。为了不断满足他们的需要,我们的“读写区”里又增加了动物词组互动墙,孩子们很喜欢。
2.做一个支持者。活动中,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鼓励孩子用图画的形式把想表达的东西表现出来。但是,当有孩子突然问:“XX字怎么写?”的时候,我会很直接地告诉他们,写给他们看。我也不确定这是“前书写”的培养还是“小学化”的倾向。
学习故事:轮流玩的故事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室内
观察对象:祺祺淼淼楠楠
观察者:**
观察背景:我跟小一班和小三班借来了不一样的桌面玩具,孩子们“抢着玩”的一幕被我记录下来……
注意:
孩子们的游戏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我看到祺祺皱着眉头,一只小手直直的朝着淼淼指去,还有一只手拿着玩具。顺着她手指的方向,我看到淼淼拿着她篮子里的同款玩具。我没有介入,一直观察着。一旁的楠楠看到了,走过去对淼淼说:“你应玩具先给祺祺玩。”“那我玩儿什么?”淼淼也皱起了眉毛。“大家轮流玩儿,祺祺先玩,玩好了你就可以玩儿了。”“那好吧,给你!”淼淼把玩具给了祺祺。祺祺拿着玩具继续她的拼插,淼淼则看着她玩。不一会淼淼又重新找了一个玩具,独自玩了起来。
祺祺玩儿了一分钟左右,楠楠说道:“可以让我玩儿会了吗?”祺祺就把玩具给楠楠玩儿了。两人就轮流玩了好几轮。
识别:
这是一次简单的游戏规则产生的过程。开始时,孩子们自主选择玩具。正巧祺祺和淼淼选择了相同的玩具,两人都需要,所以必须要有人退让。但是刚开始由于两个人毫无交流,游戏无法进行。我默默观察着他们两人下一步会怎么做。这时楠楠无意中成为了一个介入者加入了。她很有条理的给他们想出了游戏的办法,他们最终也接受了。
楠楠是个爱动脑筋的女孩,她能够根据情况想出解决的办法。祺祺在以前的游戏中是一个十足的淘气鬼,她得不到的玩具就会用抢的方式解决,而今天很不一样,她今天是一直在等待解决的办法。虽然没有主动去解决问题,但是也比以前有了进步。
淼淼是一个容易妥协的男孩,当他失去了自己的玩具后,等的不耐烦了。他选择重新寻找新玩具。
回应:
这次简单的轮流玩的方法,平日里都是需要我们的引导才能进行。今天我看到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增强了。但祺祺在游戏时,其他两个孩子就只能消极等待。适当引导孩子轮流玩,每人玩一会儿后换人玩等等。这样既可以让不在玩儿的孩子先玩其他的,又完善了游戏规则。
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参差不齐,在游戏中将能力强的和能力弱的孩子搭配起来游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幼儿学习故事:翻翻乐
观察对象:小颖、小伊(中班)过程描述:小伊:我们先把卡片放在格子里。小颖:咦,卡片后面为什么贴上了黑纸?
小伊:上次我们玩的时候,后面看得出影子的,这样的话很简单。
幼儿在游戏之前观察到背面贴上了深蓝色的纸,根据上次游戏的情况反馈:孩子们发现背面能够看到图形的影子,这样过于简单,所以提升了一下。
小颖:我们先来石头剪刀布。
小颖、小伊:石头、剪刀、布……
小伊:我赢啦!我先翻,动物卡片是我的。
小颖:再来。
小颖、小伊:石头、剪刀、布……
小颖:这次轮到我翻了,是水果卡片,属于我的。
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迫不及待地想翻出来属于自己的卡片,在石头剪刀布的时候有些心急,游戏中孩子的积极性很高。
小颖:还有最后一张卡片了,我们快来石头剪刀布吧!
小伊、小颖:石头、剪刀、布……
小伊:我赢啦!最后一张肯定是属于我的动物卡片。
小伊小朋友在最后的石头剪刀布游戏中获胜了,她非常自信地觉得肯定是属于自己的动物卡片,但是……小朋友们,你们猜猜,有不一样的结果吗?
教师评析:
《翻翻乐》游戏根据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及本班孩子的兴趣爱好设计。孩子们在日常活动中特别喜欢玩“石头、剪刀、布”的游戏。同时,他们的创造力非常棒,能够将“石头、剪刀、布”的游戏运用各个环节中,因此,《翻翻乐》游戏充分抓住这一点,将各种玩法进行综合:有记忆类型的、观察思考类型的等,孩子们在游戏中表现得非常沉着,也不乏兴趣的提升。《指南》在社会领域中之处:“经常和幼儿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本次《翻翻乐》游戏中的情节、对话、规则都是在两位小朋友合作之中生成的。同时,在最后,为后续的游戏生成悬念,请其他小朋友猜测一下会出现什么不同的结果,从而增加游戏的探索性。
区域学习故事:海底的故事
区域开始了,你第一个走进了蛙小姐的书屋,你来到书架前一边翻阅着,一边说:“这本看过了,这本也看过了……”这时你看到新投放的动物手拿棒,你拿了两根开始玩起来。“你在玩什么啊?”旁边的小伙伴们也好奇起来。“我在玩小鱼,我们一起来玩吧。”你热情地邀请小伙伴一起加入讲述活动。“许多小鱼游来了,游来了,游来了。许多小鱼游来了,快快抓住!”你带头唱起了儿歌,小伙伴每人一条小鱼跟在你的左右游来游去。“我是一条美人鱼!”“我是鲸鱼!”“我是鲨鱼!啊呜一口把你们都吃掉!”听到小伙伴这么说,你马上皱起了眉头,“你不可以把我们吃掉的,我们是好朋友,要相亲相爱!”扮演鲨鱼的小伙伴点点头。“我们是好朋友吧!”你又再次确认道。“我们当然是好朋友!”两个小伙伴异口同声地说。“那我们去玩吧!”你舒展开眉头,开心的笑了。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学习可能在发生
这个活动中我看到了一个有爱、能与小伙伴们友好相处的、懂得分享的瑶瑶。你很在乎朋友对你的评价,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愿意和小伙伴一起参加游戏,并快乐的加入到集体游戏中去。
下一步学习的机会和可能性
下一次是不是可以加入更多的小动物,把情节再丰富一点,让我们的故事再生动一点?
学习故事《七色花》
今天我们学了《七色花》的故事后,引导孩子们把自己的愿望画下来,而由于我们的杨杨一只手受伤的缘故,他拿着画笔画的非常缓慢,锐锐看到后就说:“要不要我帮你画啊?”杨杨抬起头对着锐锐挥挥手说:“不用不用,我可以的,画慢一点就好了。”说完又低头去画了,锐锐也开始画了,但他时不时抬头看看杨杨的画,过了一会儿锐锐问:“你在画什么啊?”杨杨说:“我在画钻石厂啊,可以生产很多很多的钻石。”锐锐一听立马有兴趣了,说:“那岂不是应该很大很大。”杨杨说:“对啊对啊,这样就可以分给所有人钻石了啊。”锐锐想了想说:“那我可以和你画一样的吗?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杨杨笑着说:“当然可以啊,要不我们画好后把画连起来吧,这样就钻石加工场就更大了。”于是你们开始了自己的创作,锐锐画的比你快,于是他先开始了涂色,等到锐锐快涂完了,杨杨也终于完成了,锐锐看到胡杨很艰难的在打开蜡笔盒子,锐锐伸出手去帮他打开并说:“我马上涂好了,等下帮你一起涂吧。”杨杨说:“好啊。”于是锐锐涂完后,就开始帮杨杨涂:“这里涂什么?”杨杨:“红色”锐锐:“这个建筑呢?”杨杨:“蓝色,你自己涂吧,没事的。”不一会儿绘画作品就完成了,你们一起搬过去后,在凳子开始讲两幅画拼在一起,锐锐:“你看,我这里画了一个超大的屋子,里面有很多的钻石,傍边一个小屋子可以加工成各种钻石项链。”
杨杨马上指着他的画说:“你看,我这里是接收你运输过来的钻石,然后可以送到上海明珠塔,埃菲尔铁塔呢。”锐锐:“那我的也可以送到北京”。杨杨笑着说:“好啊,好啊,我们送到各种地方去。等下我们去讲给小朋友们听吧。”
学习故事:小尾巴
观察时间:***
观察者:周**
观察地点:小小班教室
观察对象:小小班一部孩子
上午我把前几天放在盆子里浸泡的豌豆发给孩子观察,想看看他们能不能发现什么秘密。“哇!老师,这个豌豆坏咯。”铭铭激动的叫着,子俊拎起发了一颗发了芽的豌豆开心的说着:“老师,老师,豌豆长出尾巴了和小蝌蚪一样。”“这是种子的芽像线一样,直直的、尖尖的。”苏苏指着盆子里的豌豆种子得意洋洋地说道。“嗯,苏苏说的很对,这是豌豆的芽,可是为什么豌豆会发芽呢?”我给孩子们抛出问题。苏苏说:“因为要浇水,豌豆太渴了,它要喝水才能长出来。”“老师,豌豆芽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呢?”露露这时问道。
识别:幼儿天生就对自然世界充满好奇心,并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并发现其中的奥秘,喜欢探究也是幼儿的天性。从观察中可发现小朋友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冒出芽芽的现象非常感兴趣,其次你们还具有初步的探究能力,能够对冒出来的芽芽仔细的观察。
回应:幼儿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很多知识不可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述来获得,而需要幼儿亲历科学探究的活动来获得。同时幼儿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作为成人一定要积极鼓励。对于“豌豆芽长大了会变成什么呢?’’我会利用每天的过渡活动或者早晨来园的时间,引导孩子们去观察,通过观察来解决内心的疑惑,从而获得相关的知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