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个性化教育案例:博士生辞职当“全职爸爸”

发布时间:2020-07-28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案例。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个性化教育案例:博士生辞职当“全职爸爸”》,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私塾”理念一:在游戏中学知识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袁鸿林的家时,他刚刚带女儿小逸从海盐著名的园林“绮园”回来,正在吃午饭。从今年7月起,袁鸿林几乎每天都会带女儿去绮园逛一个上午,一边玩,一边给女儿上课。“绮园风景优美,到处都是绿色,这么好的环境下,孩子一边玩一边学,学习的兴趣也特别高!”袁鸿林解释说。

袁鸿林称之为“现代私塾”的培训教室显得有点乱,随处可见各类幼儿书籍和碟片,内容有英语、日语、古汉语等,角落的小书桌上还摊着纸笔砚墨,墙上贴着小逸平时写的字、画的画,桌子底下还竖着一块围棋棋枰。记者发现,在采访的两个多小时内,小逸先后读过英语、日语、汉语拼音、写过毛笔字,最后还拿起小提琴拉。每样东西“玩”的时间都不长,但却都有板有眼。袁鸿林说,他就是这样让女儿慢慢“玩”出学习兴趣来的。

“现代私塾”理念二:多种语言一起教

5岁的小逸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她与父亲之间时不时就冒出几句“I’mcoming”、“Ok,noprob-lem”这样的日常对话。袁鸿林说,女儿的语言能力比较强,在10个月大时就能说一些话了。由于他自己英语比较精通,因此他在小逸两岁时,便有意识地教女儿说英语。“最开始我也不教她什么ABC,我只是买来英文歌曲的磁带,反复地放给她听,然后慢慢地教她唱。小孩子很喜欢唱歌,平时几乎曲不离口。学会一首后我又教她下一首,等两个月后她的英文歌模仿得有些基础了,我才慢慢带她入门。”

有很多教育专家不赞同孩子太早接触外语,对此袁鸿林却有自己的想法:“孩子就好像是一台计算机,母语是贮在内存里的,而后期学的外语好比是存在硬盘里,内存的调用速度要比硬盘速度快得多,因此如果在孩子小时候将第二外语和母语共同放进‘内存’,那将来对外语的应用有很大好处。”

袁鸿林认为,3-8岁的孩子在听力、语言模仿能力、思维兼容性都处于最佳阶段。另外由于语言是高级思维的载体,这一年龄段学习外语,不仅是语言能力的提高,而且是思维能力的提高。现在,小逸已能阅读《新概念英语》第二册中的课文,差不多相当于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另外,袁鸿林已开始着手教她日语的日常对话。记者发现,袁鸿林在教女儿记忆日语单词时,经常随机问她同一意思的英文单词是什么,小逸几乎不用想便答了上来。“在几种语言间随时转换,让孩子习惯用外语的思维思考问题。”再过一段时间,袁鸿林考虑要教女儿第三门外语:法语。

“现代私塾”理念三:懂心理再教孩子

除了外语,袁鸿林还带领女儿广泛涉猎书画、音乐、古汉语等领域。这外人看来似乎有些“填鸭式”的教育,在这对父女间却进行得特别顺利。

翻开他为女儿制定的每天学习和活动安排表:英语两小时,日语、汉语、小提琴、绘画、各科知识(含算术、讲故事)各半小时,文化娱乐(含看电视、碟片)一个半小时,户外游戏及体育活动3小时。为了弥补自身知识结构上的缺陷,袁鸿林还准备过段时间教女儿上网,在网上学习各名校名师的课程。“我不强迫她去做什么,而是慢慢引导她这方面的兴趣。”袁鸿林的诀窍很简单。

袁鸿林最初带女儿接触书画时,给她买来一大叠宣纸和笔墨,然而他并没有要求女儿每天练多少个字、画多少幅画,而是任着性子让女儿涂鸦。在女儿涂鸦的同时,袁鸿林则在一旁写字、画画,并拿出齐白石等名家的画作给女儿看。慢慢地,等小逸在对艺术有了一定的感觉时,袁鸿林才开始给女儿讲述一些书画技巧。“这段过程差不多有一年。”袁鸿林说。现在,小逸即使有时画上了瘾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 (合集40句)


“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为了新冠肺炎抗疫形势的好转,全社会必须都动员起来。一条条易读易记的标语将防疫要求直达人心,如何让防疫标语显得简洁有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篇一)

1.人生旅途难免有不测,守望相助我们不分离。

2.减少串门:关系不因距离疏离,问候到,心意到!

3.摧伤虽多意愈厉,直与天地争春回。

4.比戴口罩:科学丢弃,不传病毒! 。

5.减少人员聚集,就是降低疫病传播风险。

6.勤洗手来勤洗澡,病毒吓得无处逃。

7.餐桌举止非小事,公筷公勺见文明。

8.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防线。

9.春节期间,不要外出,不要聚会,少去公共场所,如果外出,要戴口罩。

10.请大家从我做起,戴好口罩、勤洗手,也提醒长辈们做好防护,减少聚会,祝福大家平安健康过好年,抗击新型肺炎,我们在行动!

11.拒绝扎堆,不图一时热闹,但求平安健康!

12.祝愿全国早日战胜疫情,大家都可以走出家门,加油XX。

13.防范疫情,咱不出门。呆在家里,安逸无穷。

14.必须落实责任、担当作为,集中精力落实最严防控措施,优化和提高防控效率,坚决防止疫情向其他地区扩散。

15.口罩要戴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卫生保持好。

16.生命至上,人民至上。

17.生病不可怕,只要信念在,康复不是梦,来日展宏图;把病魔看作挑战,把信念当作武器,祝早日康复!

18.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做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人

19.万众一心迎挑战,众志成城战疫情。

20.一人传染全家倒,财产全跟亲戚跑

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篇二)

21.人人皆防线,戴口罩、勤洗手就是美德的体现。

22.注意防护,不恐慌,不传谣。

23.疫情肆虐需警惕,少出门,少集聚。

24.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

25.整治环境卫生,打造健康家园,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26.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27.在那么多英雄的支援下一定可以早日打赢这场战役,盼望英雄们凯旋,共同抵抗冠状病毒,加油!

28.不戴口罩图省事,病毒偷袭麻烦大。

29.遏制艾滋病 预防是关键。

30.讲卫生、除陋习,摒弃乱扔、乱吐等不文明行为。 

31.注定是一场艰难的战“疫”,也是我们所有人共同的.战“疫”。这些充满力量、直击人心的声音,将为历史留下特殊的记忆!众志成城抗疫情,向发出声音的他们致敬!为XX加油!

32.愿世间所有美好,都恰逢其时。也愿疫情早日结束,早安,加油!

33.分秒必争,与病毒抗争!众志成城,与时间赛跑!时间就是生命!

34.党员冲在前,防控在一线。

35.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36.待到春暖花开时,牵着你的手,欣赏大好河山。

37.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肘遮住口鼻。

38.Early detection, early reporting, early isola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are good for both oneself and others.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己对人都很好。

39.打赢这场防疫战,无数人甘当“逆行者”。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驰援XX,纷纷签下“请战书”。一段段感人的故事,一个个坚毅的背影,令人感动与敬仰。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谢谢你们,白衣天使,加油!等你们平安归来!

40.We will promote the new trend of garbage classification and do a good job in recycling and handling epidemic prevention waste.弘扬垃圾分类新风尚,做好防疫废弃物回收处理。

如何满足遵守良好常规下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小编有话说:常规要求和发挥幼儿自主性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则的建立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而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不是幼儿想干什么都行,也是有限度的,要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基础,以有利于幼儿发展为前提。

那么,怎样让常规培养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呢?

首先,我们在制定幼儿的常规时要考虑哪些规则在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基础上是可以有自主性空间的,哪些规则如果让幼儿自主了就会影响幼儿的健康成长。例如,在洗手的环节,要求幼儿按照正确的方法、步骤洗手,使幼儿养成基本的卫生习惯。这个环节就不适合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而在洗手之前的环节中,有的幼儿游戏完成了可以选择先洗手,而游戏没有结束的幼儿可以选择后洗手,而不是“一刀切”,都要让他们按照教师统一的要求去做。这个环节可以给幼儿自主的空间。

遇到特殊情况,教师也要特殊对待。允许幼儿在一定的限度范围内进行自主选择,非但不会破坏幼儿行为习惯的一致性,反而会让幼儿更加理解规则的重要性,更加有责任感。

例如,在一次制作恐龙模型的教学活动中,有个小组的恐龙做得非常复杂,眼看要成功了,上操的预备音乐响了。孩子们用渴求的目光看着老师,和老师商量能不能允许他们做完再去上操。教师和其他小朋友商议后答应了。这个小组随后用最快的速度做完,然后迅速跑到楼下,自动站在队尾,加入到做操的活动中。那天他们的操节动作最标准,神情最投入。

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适时满足幼儿的个性化需求,让幼儿感受到遵守规则的乐趣,更容易把规则内化为幼儿的活动需求。这才是我们进行常规培养的最终目的。

美国流行“全职爸爸”


养儿育女在美国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后来,女权主义者从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出发,呼吁父亲多分担育儿义务。

可是,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因而成为一种时尚,在关心子女成长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流行。

在美国,很少见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又因为佣工贵,只有极为富裕的家庭才请得起保姆,因此育儿的担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

已婚美国人休闲活动通常以家庭为主体,周末在餐馆、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到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孩子的大男人。甚至在一些学术会议上,我也曾多次见到妈妈专心开会而爸爸在旁照顾婴儿的场景。

爸爸们做的还不止这些,有的爸爸与妻子平分育儿任务。一个著名的例子是我很喜爱的一本育儿杂志的编辑──特丽莎和弗莱德。他们两人是真正的合作者:两人在杂志上的署名是“联合编辑”,在生活中则联合育儿,每人都上两星期班,在家带两星期孩子。两人轮换,所以他们的一双女儿常问:“这周是爸爸还是妈妈?”从这种安排里,他们觉得获益匪浅:他们得以亲身体会不同环境中的父母的感受,促进了他们的编辑工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孩子从这种安排中获益良多。孩子吸取双方的优点,充满了活力。

据报道,有两百万美国父亲选择留在家里带孩子,而让妻子去工作养家。有的家庭这么做是因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如妻子是律师而丈夫是教师;有的是因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爱教养孩子的经历,这些“全职爸爸”乐此不疲,还利用互联网互相鼓励,组织“全职爸爸协会”呢!

教育孩子 要让爸爸当主角


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处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现状:80%的父亲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讲座中说道,中国爸爸把孩子的养育大都推到了妈妈身上,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有媒体一项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曹培松说。

究因:家里为何会出现“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作战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视无睹,一个家庭的情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说,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来掩盖夫妻矛盾的问题,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父母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无法良性地交流和解决,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过度疏离,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丈夫更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更觉得心灰意冷。最终,成为一个怪圈。父亲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爸爸对孩子真正的影响,其实体现更多的是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说,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不够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觉得这点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父亲对母亲情感和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可喜的是,80后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们认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问题: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容易早恋

曹培松谈到,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格发育。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二、智力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三、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四、性别意识。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容易早恋,并且早恋的对象往往是叼着烟卷的“小混混儿”。

5个做法会提升父亲的影响力

忙碌的父亲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呢?曹培松给出五条建议:

一。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父亲是男孩模仿的对象,是女孩依赖的港湾。

三。陪孩子运动。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四。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因为孩子上中学以后,母亲的影响力开始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保持联络。推荐爸爸们读读边玉芳写的《读懂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写的《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的方法》。

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指出,父亲还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研究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父亲,那么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容易与人相处。

刘鹏与爸爸们分享的建议是:1.每天至少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即使不能按时回家时,也要打个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父亲还应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智发育汲取养分。2.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有压抑不良情绪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处于不良情境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努力去了解、体会、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觉得孤独无助。4.耐心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家庭教育-教育孩子 要让爸爸当主角


主讲人西安交大附中分校德育处副主任曹培松指出: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

现状:80%的父亲没时间与孩子交往

曹培松在讲座中说道,中国爸爸把孩子的养育大都推到了妈妈身上,调查显示,在1988名被调查者中,60.7%认为“现在的孩子缺失父教”,仅有13.0%认为“父教并不缺失”。在回答“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谁承担了更多教育责任?”时,46.9%选择了母亲,28.7%表示“父母均担”,仅有13.0%表示是父亲。

有媒体一项针对北京3-6岁幼儿的父亲的调查发现:80%的父亲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有时间与孩子交往。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当代中国少年儿童发展状况调查”的数据显示,在被问到“心情不好时,谁最能理解、安慰你”时,仅有10.0%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空闲时间,你和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时,仅有6.9%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谁最尊重你,让你感到很自信”时,仅有15.5%的人选择了父亲;在被问到“内心的秘密,你最愿意告诉谁”时,仅有8.5%的少年儿童选择了父亲。

“无论在情感、陪伴、尊重、亲密还是在问题解决方面,父亲为孩子提供的支持都不多,这说明父亲在孩子成长中并没有承担应尽的责任”,曹培松说。

究因:家里为何会出现“小大人”?

“每天早上,中国很多家庭上演着这样的一幕:孩子不愿起床,妈妈作战般催促孩子,爸爸熟视无睹,一个家庭的情况就呈现出来:焦虑的妈妈,缺席的爸爸以及无力成长的孩子”,曹培松分析说,当夫妻情感出现问题,内心孤独的妈妈不自觉地将更多焦虑和注意力放在孩子身上,甚至用注意力将孩子裹挟,造成孩子和妈妈之间的过度依赖。当家庭不那么需要自己时,爸爸则将注意力转移到工作上。孩子因此更多地生活在一个母亲的世界里,而不是父亲的世界。

“不少家庭存在以教育孩子的矛盾来掩盖夫妻矛盾的问题,这种现象隐藏的是家庭问题:父母或者夫妻间存在矛盾。无论是教育孩子,还是夫妻间情感生活,出现问题后无法良性地交流和解决,往往导致男人以工作来逃避问题,女人则是以照顾孩子来掩盖问题。这些掩盖会填满夫妻之间的嫌隙。看上去,男人变成工作狂,妈妈则沉溺于对孩子的爱。两个人都以理直气壮的态度拒绝处理夫妻间的嫌隙。”

“孩子被母爱过度包围,和爸爸过度疏离,妈妈那本应由丈夫承担的焦虑和需要,都被投射到孩子身上。那么,孩子也承担了一部分成人的角色,家里会出现小大人,或者孩子会进入那种拒绝成长、依赖性强的状态,没办法探索社会;而家庭对孩子的娇惯,让丈夫更觉得没有自己的位置,更觉得心灰意冷。最终,成为一个怪圈。父亲的淡出已经不是孤立、单一的问题,而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爸爸对孩子真正的影响,其实体现更多的是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副秘书长曹萍说,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不够好,会让孩子感觉到这个世界是不安全的,不公平的,“我觉得这点是挺重要的,但是很多人没有考虑到父亲对母亲情感和关系的好坏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因为健康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一生最好的礼物。可喜的是,80后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不把孩子推出去,他们认为‘我有能力教育好子女’”。

问题: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容易早恋

曹培松谈到,父亲对孩子的独有影响力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格发育。跑、跳、钻、投、抛、攀、翻滚等活动,能促进孩子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提高抵抗力,而运动显然是爸爸们的强项,孩子和爸爸一起游戏,才会更有活力,玩得更“疯”;二、智力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爸爸常陪伴,孩子更聪明,在学校里的成绩往往更好,将来走向社会也更容易成功;三、良好的个性发展。孩子如果只接受女性方式的教养,缺乏男性方式的陪伴,易养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等特点,尤其是男孩,更需要从父亲那里学习坚韧、大胆、果断、豁达、豪爽、独立等具有阳刚之气的品质;四、性别意识。父亲的陪伴有助于孩子适当而灵活地理解两性角色,男孩在4岁前缺失父亲的陪伴和教育,会在性别角色中倾向于女性化表现;女孩在5岁前缺失父爱,在青春期与男孩交往易出现焦虑不安或无所适从等问题,容易早恋,并且早恋的对象往往是叼着烟卷的“小混混儿”。

5个做法会提升父亲的影响力

忙碌的父亲如何成为一个好父亲呢?曹培松给出五条建议:

一。多给妻子一些关爱和支持。没有好的夫妻关系,不可能有完善的亲子关系。

二。给孩子做好榜样。父亲是孩子的独立宣言,是孩子勇敢的教科书,是孩子走向世界的引路人。与父亲的关系影响孩子一生:父亲是男孩模仿的对象,是女孩依赖的港湾。

三。陪孩子运动。哈佛的研究发现,婴儿从5个月起,就感受到爸爸妈妈的爱不一样。当爸爸抱他的时候,他已经开始惊奇于爸爸的伟力,因为爸爸把他举得高,让他四肢伸展,父亲是孩子最好的教练。

四。带孩子体验职业生活。研究者建议家庭教育的责任分工:婴幼儿阶段以母亲为主,小学阶段父母的责任各半,中学阶段以父亲为主。因为孩子上中学以后,母亲的影响力开始下降,父亲的影响力开始上升。中学时代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关键期,父亲的优势可能大于母亲。

五。即使出差,也要把孩子记在心里,不管走到哪里,都与孩子保持联络。推荐爸爸们读读边玉芳写的《读懂孩子》和日本作者木下睛弘写的《让孩子从心底爱上学习的方法》。

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

著名家庭教育及青少年心理教育专家、西安远东一中副校长刘鹏指出,父亲还是孩子智力发展的特殊催化剂,研究表明,如果有一个好父亲,那么孩子在数学和阅读理解方面的能力就会比较高,在人际关系上会有安全感,自尊心也比较强,容易与人相处。

刘鹏与爸爸们分享的建议是:1.每天至少拿出10~20分钟的时间来关注和参与孩子的活动,哪怕是给孩子讲个故事,陪孩子搭一会儿积木,或者帮孩子洗个澡,即使不能按时回家时,也要打个电话和孩子说上几句话。父亲还应成为孩子重要的游戏伙伴。孩子的记忆深处贮存着父亲与他在一起的时光,他们不仅从父亲那里感受到爱,而且能从父亲的气质、情感、智力等方面潜移默化的影响中,为自身的心智发育汲取养分。2.要让孩子知道你对他的爱,父亲平时也应多亲吻、拥抱、抚摸孩子。3.孩子和成人一样,也会有压抑不良情绪的感受,当他们持续处于不良情境刺激时,不良情绪也会渗透到幼小的心灵中,并还可能表现为生理上的不适以至疾病,因而父亲要同母亲一起努力去了解、体会、分享孩子的需要和感受,避免孩子觉得孤独无助。4.耐心是好爸爸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孩子最需要的。

全职爸爸,给孩子不一样的童年


全职爸爸故事

2014年的父亲节刚刚过去。在中国的爸爸群体当中,有一部分人有着一个“特殊”的身份:全职爸爸。在中国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环境中,全职爸爸往往承受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而爸爸与妈妈迥然不同的“带孩子”的方式,也让很多人看到爸爸在育儿过程和家庭教育中的不可替代性,全职爸爸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全职爸爸们都有着怎样的育儿故事?他们的生活和心态如何改变?他们对孩子的成长起了怎样的作用?记者找到几位全职爸爸现身说法。

NO.1

最大的感受是累并快乐着

【爸爸档案】

姓名:邓先生

孩子年龄:1岁全职时间:9个月

“做了全职爸爸,最大的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家在北京的邓先生是一个1岁孩子的父亲,从孩子3个月大的时候,他就开始一个人在家带孩子,成为一名“全职奶爸”。“老人们不能帮我们带孩子,而和在家待不住的妈妈比起来,我更适合带孩子。更主要的是,我希望孩子在自己身边长大,经历孩子的每个第一次!”

邓先生说,第一次做爸爸除了心情有些复杂,最多的还是无从下手。“妻子在孩子满三个月后就去上班了,完全是我一个人带,刚开始真的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什么也不会,会也是马马虎虎。妈妈不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孩子吃奶不认奶瓶,最后用的办法就是等孩子饿了,在他睡着的时候用奶瓶喂奶。也许是孩子的本能,根本不用教就会用奶瓶了。”

邓先生说自己的育儿知识主要是从身边的家人、同事、朋友那里得来的,也从网上学了很多。有些东西他觉得别人说得不对,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我不赞同按照书本养孩子”。慢慢地,他就成了一个“育儿达人”。

“说实话,从妻子怀孕开始,我就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了,知道养一个孩子不容易,但是到了现实中,还是有很多很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我现在没有一点儿自己的时间,饭都很少能按时吃,所有的活儿都得在孩子睡觉的时间里完成,真的很累很累。”邓先生感慨。

“做全职爸爸是非常累的,尤其在孩子这么小的时候。但收获也很多,孩子的每个第一次我都见证了,比如第一次翻身、坐、爬,第一次叫爸爸妈妈,经历这些真的很开心。”邓先生说,所以自己做全职爸爸的最大感受就是累并快乐着。

“做全职爸爸对于我来讲,完全没有心理障碍,我觉得我很适合,也是为了孩子好。我不会在意别人怎么看,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不是给别人看的。”邓先生认为,做不做全职爸爸完全取决于你合不合适,而不是想不想的问题。“经济条件只是一方面,事业很成功的也有曾经做全职爸爸做得很好的,事业不成功的也不代表你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全职爸爸。”

【全职爸爸时间表】

9点左右:起床,换衣服,洗漱。

10点左右:吃饭。孩子现在吃的东西复杂多样,每天要换不同的内容,如南瓜、紫薯、山药等,搭配米粉或粥,另外每天还要吃一个蛋黄,吃完之后再吃奶,拍嗝。

11点左右:把孩子拉臭臭,洗屁股。

11点半左右:差不多该睡第一个觉了,很短,半个小时左右。

12点多:孩子醒了开始玩,同时要喂水,再吃几种不同的水果。

15点半:该睡第二个觉了,这个比较长,两个小时左右。

18点左右:带孩子去外面玩会儿。

19点半左右:妈妈回家了,开始喂饭,把各种蔬菜剁碎、虾或鱼或肉,每天不同样。

22点左右:给孩子洗澡。

22点半:哄孩子睡觉。

凌晨2点左右:还要喂一遍夜奶。

【妈妈说】

看到老公一天的时间表和他的忙碌,我感动得哭了。他的确很辛苦,我非常感谢他的付出。

——邓先生的妻子

NO.2

爸爸培养的孩子更自信坚强

【爸爸档案】

姓名:魏先生

孩子年龄:2岁多全职时间:2年多

与邓先生有些相似,家住武汉的魏先生成为一名全职爸爸,部分原因也是老人们无法照料孩子,同时希望能够自己带孩子。“我之前在广东做行政管理工作,老婆在武汉做钢琴老师,她的工作比较稳定。老婆怀孕后,我也想回武汉,于是就决定辞职做全职爸爸。”

魏先生的女儿如今已经2岁多了,邓先生所经历的一切他都经历过。“1岁之前确实是带孩子最累的时候,各种事情很多,觉也睡不好,很疲惫。1岁之后,孩子基本可以表达自己的诉求了,也能和别的小朋友互动了,照料起来就要简单一些了。时间宽裕一些之后,我还能做做兼职,补贴家用。”

“不是自夸,我的女儿在小区里面是比较成熟懂事的,学知识也很快。”魏先生有些得意地说,这让他很有成就感。“现在我隔几天就会带孩子爬爬山,有些山路看起来还有点危险。这就跟妈妈们带孩子很不一样,她们往往怕孩子磕着、碰着,对孩子寸步不离,不会让孩子做哪怕有一点儿危险的活动。”魏先生觉得在爸爸的培养下,孩子会更有自信心和胆量,更坚强。“我的孩子虽然是丫头,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个女汉子。”

当然,做全职爸爸并不会一帆风顺,尤其在中国这样认为“男主外,女主内”的环境里,做全职爸爸要承受着不小的压力。

“其实,刚开始亲戚、朋友问我时,我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全职爸爸,只是说先帮忙照顾孩子。”魏先生说,不过,双方父母倒是很支持他。“但是,做全职爸爸时间长了,每天都接触这些琐碎的事情,还是会有点郁闷,而且作为一个男人,还没有倾诉对象。小区里带孩子的大部分是妈妈,我也不好意思加入她们的群体。”

所以,有一段时间,魏先生也跟妻子吵过几次架。“看到别人的老公事业有成,我却没有大的事业方向,老婆有时候也有点儿不是滋味。不过两年多都挺过来了,我们也是都想把孩子带好。”

如今,魏先生已经开始帮妻子经营钢琴培训班,帮忙进行营销和财务、人员的管理,把他妻子的事业当成两个人共同的事业。“帮她做些事情,我的心情也会好一些。”

“我想,做全职爸爸就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面对各种困难,面对别人的不理解。如果真的把孩子带好了,那种成就感会让你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之前我总是感到不好意思,不想让别人知道我是一名全职爸爸。但现在我会定期在微信上分享我养女儿的事情和经验。我的亲戚、朋友也比较认可我做的一切。”魏先生说,虽然经历过一些波折,但让他重新选择的话,他还是会做一名全职爸爸。

【妈妈说】

感谢他这几年牺牲出去工作的机会,忍受社会压力和我偶尔的埋怨,感谢他为家庭所做的一切。也为我们没有错过孩子成长的任何阶段而感到自豪。——魏先生的妻子

NO.3

全职爸爸写书推广亲子阅读

【爸爸档案】

姓名:李一慢

孩子年龄:儿子上小学,女儿上幼儿园

全职时间:约2年

和前两位全职爸爸不同,新阅读研究所研究员、爱阅团发起人李一慢做全职爸爸时,儿子已经上小学了,女儿也到了上幼儿园中班的年纪。“我妻子当时已经做全职妈妈5年了,终于轮到我来做全职爸爸了。”李一慢笑着说,2012年,他正好和出版社签了出书的合同,这也是促成他做全职爸爸的契机。“当然,儿子上小学正是培养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我做全职爸爸也能对他有更多帮助。”

做全职爸爸后,李一慢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累,“比上班累多了。结婚10年了我都没下过厨房,做全职爸爸后把以前没做过的都做了。现在,我们家有自己的菜谱,我还会弄下午茶。”

李一慢说,做全职爸爸之后,他感觉重新找到了自己。“不管是关注孩子成长,还是进行亲子阅读推广,都觉得和自己心灵是吻合的。我又有了一次成长的感觉,很幸福,很快乐。”

“虽然我是全职爸爸,但我希望给孩子的感觉是爸爸又有了新的工作,写字就是我的职业和工作。”也就是在做全职父亲期间,李一慢写作并出版了《陪孩子走过学前六年——爸爸的陪伴无可替代》这本书。

对于爸爸们是否要做全职爸爸,李一慢的建议是短期还是可以的,尤其在幼小衔接的时候。孩子上小学后社会交往面一下扩大了,这个时期对他一些习惯的养成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上幼儿园期间,爸爸可以慢慢介入,要有更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

“我想做全职爸爸,最重要的还是要攻克心理关和家庭经济关。”李一慢说,“我个人得到的其实很多是正面的信息,对于做全职爸爸,很多妈妈很羡慕,而爸爸们也很愿意与我交流。”

【全职爸爸时间表】

早上:送两个孩子去上学。

下午两点半:接儿子回家,买菜,做好做饭的准备工作。

下午5点:帮儿子检查一下作业,准备去接女儿。

女儿接回来后:做饭、吃饭。

晚上七点左右:妻子回来后,我就出门去咖啡馆写书、写专栏,大概八点半左右回家。

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和妻子陪孩子阅读、编故事、看电影、学英语的时间,每天都有不同的活动内容。

【妈妈说】

爸爸思维活跃,敢想敢放手,弥补了我的过于细腻。他的付出让我心情放松,少了焦虑。——李一慢的妻子

NO.4

边养孩子边筹备创业项目

【爸爸档案】

姓名:黄先生

孩子年龄:2个月全职时间:2个月

深圳的黄先生在今年4月份孩子出生之后,刚刚成为一名全职爸爸。在黄先生看来,做全职爸爸是一种选择,而不是一种牺牲。

“在妻子怀孕的时候,我看过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也研究了不少国外的早教理论。我了解到0到3岁是孩子智力发育和性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而且爸爸带孩子尤其男孩子,在其性格养成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所以我才下定决心,辞职做一名全职爸爸。”黄先生说,妻子也辞职做了全职妈妈。他们都辞职,对家庭来讲还是有不小的经济压力的。“但我们都还很年轻,有时间来摸索。何况孩子成长的时间是很短暂的,我们也想用这种方式来陪伴他。不过,妻子没怎么学过育儿知识,多数事情还是由我来做。”

“对我来讲,家庭生活才是生活的全部,工作只是让生活更好。但是我做全职爸爸,也不能说是为了孩子牺牲自己。”黄先生说,自己虽然做全职父亲,但也已经有了职业规划。“我辞职前是从事金融工作的,这个行业变化很快,各种法律法规出台也比较迅速,如果有几年的空白期,对职业生涯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现在我正在筹备着几个未来要做的项目,打算3年之后自己创业,那时我过的将是另外一种生活。这期间,我也没有丢下自己的兴趣爱好,宝宝睡着的时候还会去跑步。”

黄先生强调,做全职爸爸最重要的是深思熟虑,在思想上要想清楚想彻底,这个很现实也很关键。“当你真正想好了,决定要做这件事的时候,就要有决心,能坚持,既然选择了就要坚定地走下去,遇到困难也不要抱怨。很多人替你可惜的时候,只是站在他的立场,你才应该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那个人。”

【妈妈说】

他在带孩子的过程中有很大变化,待人接物方面更有耐心,做事情统筹安排比较合理,当然最满意的是他不再赖床了。——黄先生的妻子

我还是无法接受全职爸爸,尤其长期的全职爸爸。一个男人不管事业成功或者失败,如果没有自己的事业,可能会丧失很多魅力,这对妻子、对孩子来说,可能都是一种损失。

——冯女士,孩子家长

男士如果想做全职爸爸,从一开始就要和妻子达成共识的,不可勉强,没有这个基础的话以后会很累。此外,双方家人的接受也很重要。再有就是要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能够不被外界所干扰,过自己的日子。

——张先生,43岁,全职父亲

相信《个性化教育案例:博士生辞职当“全职爸爸”》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案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家庭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 每个家庭中父母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职业、性格、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家庭里孕育并成长起来的孩子深深打着父母的烙印,也使得每个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试图把统一的...
    2020-07-28 阅读全文
  • 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主题个性化的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主题个性化的指”!一、生成背景: 反思角色游戏的主题往往相差无几,都是娃娃家、医院、点心店、表演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主题一般都是老师...
    2020-06-24 阅读全文
  • 在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个性化发展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兼有教育性,与自主性。自主游戏又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而自然结合的活动小组,因而它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激发幼儿自主性、...
    2019-12-19 阅读全文
  • 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 (合集40句) “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为了新冠肺炎抗疫形势的好转,全社会必须都动员起来。一条条易读易记的标语将防疫要求直达人心,如何让防疫标语显得简洁有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11-12 阅读全文
  • 如何满足遵守良好常规下幼儿的个性化需求? 小编有话说:常规要求和发挥幼儿自主性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则的建立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而发挥幼儿的自主...
    2020-01-13 阅读全文

每个家庭中父母的身体素质、文化素养、职业、性格、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的,在这样的家庭里孕育并成长起来的孩子深深打着父母的烙印,也使得每个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所以,家庭教育应该是个性化的教育。试图把统一的...

2020-07-28 阅读全文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大班幼儿角色游戏主题个性化的指”!一、生成背景: 反思角色游戏的主题往往相差无几,都是娃娃家、医院、点心店、表演游戏等等,这些游戏主题一般都是老师...

2020-06-24 阅读全文

自主游戏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兼有教育性,与自主性。自主游戏又是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而自然结合的活动小组,因而它有利于实施个别化教育,激发幼儿自主性、...

2019-12-19 阅读全文

“个人防护四要素:戴口罩、勤洗手、不串门、不聚集”为了新冠肺炎抗疫形势的好转,全社会必须都动员起来。一条条易读易记的标语将防疫要求直达人心,如何让防疫标语显得简洁有力呢?幼儿教师教育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德尔塔疫情防控口号个性化短句”,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1-11-12 阅读全文

小编有话说:常规要求和发挥幼儿自主性之间并不矛盾。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园规则的建立是集体教育幼儿的需要,同时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幼儿生活和活动能力的提高。而发挥幼儿的自主...

2020-01-13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