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育网,为您提供优质的幼儿相关资讯

孩子,原谅妈妈好吗?——家教反思

发布时间:2020-07-23

教育孩子笔记。

如果孩子有厌学情绪,那家庭就起了中间作用,安慰并鼓励孩子!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孩子,原谅妈妈好吗?——家教反思”,欢迎阅读,希望您能够喜欢并分享!

女儿菲菲今年四岁了。有一天,家里挂炊具的挂钩又从墙上掉下来了,铲子、勺子落了一地。我不禁叹了口气,自言自语道:“唉,这可怎么办呢?”我把散落在地上的炊具一一收拾起来,就去忙别的事了。过了一会儿,忽然发现女儿不见了。我赶忙去找,看见她在卫生间专心致志地费力地往下拿一个钩子,那是我几天前刚刚粘上去挂东西用的呀!这小家伙真能搞破坏!我不知哪来那么大火,大喝一声:“你在干什么?谁让你干的?”说着,朝她的屁股就是一巴掌。女儿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惊呆了,片刻张开嘴巴哇哇地大哭起来,边哭边诉:“妈妈真坏。我是帮你想办法,我想把卫生间的挂钩拿下来,粘到外边墙上去挂东西,你为什么要打我骂我?你得向我道歉!”女儿边哭边说,眼泪哗哗地往下流。我错怪她了!可是大人岂能随便向一个四岁的黄毛丫头承认错误呢?开始我不作声。可是女儿却不依不饶,一遍又一遍地哭诉。看着女儿委屈的样子,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是呀,孩子虽小,可她也是一个独立的人,也有自己的思维、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见解呀。

为什么平时她犯了错误,我要求她向我道歉,而当我错怪了孩子,却不能平等地跟孩子承认错误呢?想到这里,我忙蹲下抱起女儿,帮女儿擦干眼泪,说:“孩子,妈妈错怪你了,你能原谅妈妈吗?”想不到女儿立刻停止了哭泣,使劲点了点头。我俩又和好了。

从那以后,我和女儿之间不管谁做错了事,都能坦诚地向对方认错。女儿更喜欢我,我也更爱我那日渐懂事的女儿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吗?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个一个的单词,从汉语到英语。

虽然孩子从很小就接触,相对而言会及早成绩斐然,可是到底是多绕了很迂回的一条道路不是?记得看过一些关于学外语的篇章,都并不赞成这样的翻译式教学。尤其是小孩子,说汉语就是汉语,英语就是英语,因为汉语是中式思维,英语是英式思维。

所以建议想让孩子从小学英语的爸爸妈妈不妨给孩子提供一些英文儿歌和动画的视听环境,让他除了有一个天然的汉语环境,还可以有一个人为的英语环境。

《哈佛女孩刘亦婷》一书里提到刘亦婷的学英语令我印象很深刻,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并没有今天丰富的英语教学环境。妈妈也没有刻意为之,只是刘亦婷从1岁八个月住在姥姥家开始收看央视每天18:30的学英语节目。小亦婷很喜欢看那个节目,坚持了下来,从一岁八个月到三岁。三岁以后跟着妈妈,没有电视,就中断了。

这个当时不可见的成果或说效应在刘亦婷入学后的学英语中终于显现出来,因为在别的一些孩子面对英语头疼不已的时候,刘亦婷却对英语表示出了非常的兴趣,并兴致勃勃地对她妈妈说:妈妈,我一点不觉得学英语很难,我很喜欢学英语,我觉得它就像我的另一个母语一般。

这个从小看过一年多英语节目的孩子把英语当成了她的第二母语。

再说另外一个例子,央视十套的希望英语栏目有一期探讨怎样学英语效率高。嘉宾除了货真价实的海归洪晃还有两个英语说得和母语一样溜儿的女孩。我只记得其中一个女孩 ( 她是一个高中二年级生,不是大学生哦 ) 因为用英语与洪晃可以有很好的交流而成了忘年交。大家包括洪晃最初都以为她要么是ABC,要么是在国外待过,可是女孩说她从没去过国外。

她的英语就是看纯粹的英文电影、VCD学来的。有时一天可以连看八部外语片子。

这充分证明了给孩子提供一个英语的视听环境对孩子学好英语有多么重要

学龄前孩子学英语好吗


英语是一种国际通用语,不懂英语,在信息交流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同时研究还表明,学外语会促进智力的发展。美国耶鲁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讲两种语言的幼儿比仅会讲一种语言的幼儿,在脑子的灵活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均有优势。语言刺激是促进大脑细胞生长发展的要素。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给予两种语言的刺激,能促进幼儿大脑两半球之间的协调,加强神经细胞之间的联系。因此,幼儿期的英语训练对孩子是大有益处的。

那么,幼儿什么时候学英语最好呢?不少专家认为,幼儿期,特别是6岁以前,是获得外语的最佳期。

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幼儿知觉发展中,首先成熟的是形象思维能力。幼儿认汉字也好,认英文也好,实际上都是一种信息刺激的活动,他们把字形当成某一具体形像,像记糖果、玩具、人的相貌一样记住它们。经过多次反复,这种特殊的“形象”就储存到大脑中去了。因此幼儿学外语与成人学外语有很大差别。同时,6岁以前,幼儿对声音的敏感度较高,且右脑控制发音器官的能力较强,声带、舌唇等运动神经的调节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这时练习说话,更容易掌握发音的技巧。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会逐步下降,给学外语带来困难。

幼儿学英语还具有许多成人不具备的优势,例如,他们不担心考试,可以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没有压力地“玩”着学,即使讲错了,也不会遭到别人的讥笑。又如幼儿未来的时间很长,授课时并不急于增加词汇量,因此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来练习说讲。再加上儿童都是天生的语言学家,如果他们学英语的积极性被激发出来,其潜力很快就会表现出来的。

要使幼儿的英语学习取得成效,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教学方法。在幼儿英语学习中,我们反对“成人式”的英语教学,而主张以环境熏陶、无意识记忆为主的“横式化”教学。如果把成人英语学习中的“读课文,解释词义和句子,强化练习”的模式搬到幼儿的课堂上来,不仅不能提高教学效果,相反还会使幼儿厌恶英语,为将来学好英语设置障碍。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幼儿如同学习母语(本民族的语言)一样掌握英语。幼儿学英语主要以反复地说、认字母为主,由于幼儿手部肌肉尚未发育成熟,因此,并不要求幼儿去书写。选择什么样的方法,要以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为依据,比如幼儿期,儿童的注意力不易集中,容易分散,那么教师应善于运用多种方法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如游戏、歌曲、故事等等,让幼儿融入其中,进而启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幼儿学英语还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

1.选择一本好教材。我们所说的教材,既包括书报、画册,也包括录音、录像和电视节目。教材的形式和版本可以五花八门。选择教材要慎重,种类不宜过多,最好是录相或电视节目,然后按这本教材系统地学到底。

2.注意发音。幼儿学英语,家长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极为关注,并为孩子创设积极的英语会话气氛,对孩子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但有些父母的英语是“中国式”的,如果不加纠正地教给孩子,容易使孩子发音不准,到大时就难以纠正了。因此,父母教孩子要注意发音,如果自己说不准,应尽量让孩子跟老师或电视学。

孩子上作文辅导班好吗


辅导孩子写作文之前先让孩子说作文,把中心思想、选材、细节都说清楚、说通顺了再下笔去写。

语言的积累要攫取众家之长,主张偷句子、偷词语、偷写法,不主张大段模仿和抄袭,学会用别人的方法写自己想说的话、自己想写的事儿。

家长要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有意思的细节,积累写作的素材。阅读、旅行、看电视、听评书都是帮助孩子开阔视野不错的方法。

从三年级孩子学写作文开始,语文老师就经常被问到这样的问题:“老师,要不,给孩子报个作文班?”

写作文对很多孩子来讲,的确不算是一件轻松的事儿,但是报个作文班真的就可以解决他们写作文难的问题吗?那些一写作文就头疼不已的孩子,坐在书桌前半天写不了几个字的孩子,写出满篇流水账的孩子,真的报个作文班就能写好作文吗?

其实,孩子们写作文困难,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

“不知道写什么”是因为在生活中不善于观察和思考;“不知道怎么写”是因为词汇贫乏,积累不足,技巧欠缺。而这两方面,只有技巧是可以在作文班中训练一二的,其余的还是需要家长在课堂外多帮助孩子,可具体怎么帮呢?

一、家长要做孩子的“照相机”。

我们身边每天都会发生很多事情,有些很有趣,有些很感人,孩子如果忽略了,家长就应该像照相机一样,帮孩子及时捕捉那些画面,帮他们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而那些画面就可以作为孩子写作的素材,写进孩子的作文里。

班里有个叫晓寒的女孩,有一天写了一首儿童诗,大意是:脚趾头们每天被套在袜子里非常无聊,大脚趾就对其他几个脚趾头说:“你们想不想出去逛逛?”其他几个脚趾头纷纷摇头,大脚趾才不管那么多,拱啊拱啊,终于从袜子里探出了脑袋:“哇,外面的空气好清新啊。”

我看到这篇文章忍不住为孩子叫好。要知道现在孩子们写作文,精彩的作文并不少见,但是有新意的文章实在不多。这孩子的思路真让人惊喜。找来孩子一问,原来是晓寒早上穿袜子时发现袜子烂了,喊妈妈来给自己缝袜子,妈妈一边缝袜子一边启发孩子:“你经常读童话故事,你能不能想一想,如果是在童话故事里,脚趾头为什么要钻出来?袜子为什么会烂呢?”经过妈妈的启发和点拨,生活中一件庸常的小事儿就这样变成了一首清新的童话诗。

这位妈妈是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心的人,她曾经发过一篇微博:忽然发现这个“二”,竟有好多读法啊!广东读“义”,福州读“烂”,上海读“尼”,信阳人读“爱”,刚刚遛狗又听见一个路人说“乐屋疑四”(二五一十),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口音,哈哈。

我特别欣赏这位妈妈的生活态度,我们的生活中充斥着大量这样平淡的事儿,只要对周围的人和事儿感觉敏锐,积累丰富的体验,把作文写好就不是问题。

不管多大年纪,只要我们对生活有好奇心,多观察,多思考,就永远有新鲜的事情发生。如果你想帮助孩子写好作文,就从留意身边的小事儿开始吧。家长多留心当好“照相机”,孩子一定会慢慢比着葫芦画瓢,留意生活中的细节,积累作文的素材。

二、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千里眼”“顺风耳”。

“没有人会随随便便成功。” 这句话一点儿都不假。天才不多,在某一方面优秀的孩子,他的家长也一定在这方面付出了努力。所以不要相信“我的孩子从来都不用管,不知道怎么就学好了”这一类的话,说这话的家长十有八九是在敷衍你,你要是不管自己的孩子,那就太天真了。

我教过一个男孩子,他非常调皮,经常会因为打架而请家长,但是他在学习上从不马虎,尤其是作文写得非常精彩。在一次家长会上,我请他的妈妈给大家分享一下她教育孩子的经验。男孩的妈妈很认真地做了一个PPT,非常详尽地向大家讲述了她是如何陪孩子读书、看电视、听评书,从而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的。她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孩子的书架。孩子的书非常驳杂,哲学、科学、历史、军事、数学、自然、童话、名著……用这个妈妈的话说,必须让孩子营养均衡,不管爱不爱看,什么书都要有所涉猎。再加上她本身对于儿童阅读很有研究,很会给孩子挑书,我第一次看黄蓓佳的书,就是这个孩子“借”给我看的。另外,她强调,孩子如果在家里学习和看书,爸爸妈妈也一定要是阅读或者工作状态,这样孩子才能心平气和地学习。虽然孩子大了,能独立阅读了,但她还是会读书给孩子听,孩子很享受这样的时光,有时候家长读了一半,接了个电话或者假装有事不得不走开,孩子就会自己接着读下去,他不知道妈妈正在一边偷着乐呢。

对于孩子看电视这件事,很多家长都是持否定态度的,他们的顾虑很多:对视力不好,耽误时间,媒体信息良莠不齐……看似都很合理,可是这位妈妈却是鼓励孩子看电视的,但条件是一切都得在家长的掌控中,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不能随心所欲地看。

“不能让孩子单独看电视”,这个大家都很好理解,那什么是“不能随心所欲地看”呢?就是说在看电视时,要选择适合孩子看的电视节目。孩子可以看什么呢?《百家讲坛》、《新闻联播》、科教频道和纪录片频道的纪录片、名人访谈,偶尔也可以看点军事节目等等。为了让孩子更好地看电视,她还订了一份《中国电视报》,和孩子一起把每周想看的节目画出来,在总时间不变的情况下,让孩子拥有相对的自主权。因而,在她的家里,看电视这件事儿一下子就变得简单起来,每天,根据孩子的选择,电视到点就开,看完就关。

有时候我会在上课或者早读时跟孩子们说起一些时政要闻啊,说点历史典故啊,这孩子经常在下面接话,把他叫起来,他总能说得头头是道,问起来就会说是电视上看的。后来他写作文《我最佩服的人》,写的竟然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而其他的小朋友还停留在写小伙伴的阶段,最多写写桑兰、周杰伦这样的知名人物。他在点评金太祖时有理有据,选取的事件非常典型,细节描写生动,人物形象也很丰满。

孩子的妈妈认为看电视也是一种阅读,只不过是以声音和画面作为载体的。她这样大气的教育观造就了视野开阔的孩子。

三、遇到语言特别贫乏的,家长还要当好孩子的“武器库”。

听评书是很多家长难忘的童年经历,只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评书渐渐淡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这位妈妈说,孩子刚开始写作文总是寡淡无味,需要大人帮着一句一句地推敲,后来她就想到利用听评书来丰富孩子的语言,因为它的语言浅显易懂,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吸引人。上学放学路上可以听,刷牙洗脸可以听,吃饭听,散步听,总之听评书的时间非常灵活。《明英烈》、《乱世枭雄》、《三国演义》、《三侠五义》、《杨家将》、《隋唐演义》……孩子听了一部又一部,慢慢听上了瘾,作文的语言不知不觉也丰富了起来。

他写的一篇作文曾让他的数学老师又爱又恨,开头是这么写的:“我们的数学老师叫玉芳,你看这名字,冰清玉洁,芬芳怡人,是不是想到了一个温柔大方、美丽动人的女性形象?不过你千万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蒙蔽了,现实是这样的……且说我那天正在收拾书包准备回家,谁知教室门突然一声巨响,好似平地一声惊雷,又像晴天打个霹雳,原本菜市场般的教室里,顿时安静下来,我虎躯一震,定睛一看,原来是玉芳老师驾到……”接着,他就在作文里讲了数学老师怎样严格要求他们,却刀子嘴豆腐心。我觉得他的语言很有评书范儿,后来我把这个经验介绍给我带的其他班的学生,但凡听了这个建议,又照着做的,作文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其实评书里有很多古诗词、成语、典故的运用,会有大量的排比、精妙的议论,孩子一边听,一边想象画面,天长日久,这些“立起来的语言”会在孩子写作文的时候蹦到孩子的脑子里,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现在网络上很容易下载到评书,音像店也有销售,找起来也是挺方便的。

但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不是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家长,而是想办法转让麻烦的家长。面对不会写作文的孩子,很多家长总是借口自己水平不够,买作文书让孩子自己学习。比着葫芦画瓢,家长省事儿,孩子更省事,基本上是照抄。没有平时的积累,这样的孩子很可能离开葫芦就画不出瓢了。

既然不主张到作文书里找例文,那我们找什么啊?答案是多看看名家经典、书籍杂志。写人的片段、写事儿的片段、写景物的片段,书中有很多,网络上也有不少,家长跟孩子多看几个片段,分析一下人家是怎么写的,有没有哪个词儿可以偷过来,有没有哪句话可以用一用,不要让孩子整篇去抄,而是这里抄一句,那里抄个词儿,这样一来虽然也是在抄,但是孩子在阅读、选择、运用的过程中完成了语言的内化,把别人的语言转化成自己的了。

另外,孩子写作文有困难,需要助,家长可以先给自己充电。现在我们能买到一些写给家长的作文辅导书,比如肖复兴、张庆写的作文辅导书,写得细腻、生动又实用,大家不妨买来看看,比你给孩子报个作文班的投入小,收获大。

有时候家长的心理非常微妙。不管是家长之间交流,还是跟老师沟通,他们很容易相信非官方消息,比如,推荐一个不错的课外班老师啊,交流一个教子窍门啊,大家都听得津津有味的。但是老师在家长会上跟家长们说的一些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大家却总不当回事儿,似乎觉得太官方,好像老师很正式地说给大家的东西没有那么珍贵,其实老师在家长会上说的东西往往是普适性最高的东西,听得进去的家长会收获不小。

四、家长要做好孩子的“复读机”。

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写作文之前让孩子先说作文,说通顺了再去写,孩子就会轻松不少。

我每次期末考试之前都会给孩子们出不少题目,让孩子们口头作文。三四年级的作文,基本上是以记叙文为主,记叙文有写人的,有写事儿的,写人的记叙文离不开写事儿,因为人物的特点是要在事件中表现出来的。

以一篇要求写老师的作文为例。孩子要做的第一件事儿是选择写哪位老师。主科老师和副科老师一般写哪一类?主科老师。为什么?接触多,了解多,有素材。写孩子熟悉的人、事、物,是保证孩子有话可说的关键。当然不排除能把副科老师写得很棒的,不过那样的孩子家长也就不担心作文写不好了。语文、数学、外语三科写哪一科?孩子们一时回答不出来了。不一定写最认真的那个,不一定写课教得最好的那个,也不一定写对你最好的那个,而是要写特点最突出的那个,比如:走起路来高跟鞋声音特别响;普通话说不标准还喜欢大声批评学生;特别自恋,经常在课堂上自我表扬;爱扔粉笔头还经常扔不准;对孩子好起来像爹娘,厉害起来自己爹娘都不认识的那种……这样有特点的老师总是有的,两三件事儿写下来,一个鲜明的形象就会跃然纸上。如果不写特点鲜明的老师,孩子就会写得千篇一律:带病上班,关心学生,认真负责,循循善诱……这样的老师很好,可是写成作文就显得太平淡了。把平淡写得“惊天地泣鬼神”显然是难为我们这些刚开始学写作文的孩子了。

选好了写作对象,接下来就可以要求孩子口头列个提纲。准备怎么开头?怎么结尾?中间写哪件事儿?重点写什么?在选择事例的时候,家长可以追问孩子,想写老师的什么特点?你选的这件事儿能突出他(她)的特点吗?不能的话就要换事例,或者找个更鲜明的特点来写。事例中重点描写什么?当然是最能突出老师特点的细节啦!把细节放大,动作、语言、表情一点点描摹出来,文章就成了。

一般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说到这种程度,就可以写出一篇合格的作文了。

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孩子基本上就可以把作文写得文通句顺了,至于想把作文写好,那还是要多动笔,多练习。“多动笔”有两种含义: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和经常写不同的文章都叫“多动笔”。

咱们说第一种:同一篇文章写很多次,也就是反复修改。大家都说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这话当然是没错的,孩子在反复的修改中推敲文字,揣摩写法,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自然会越来越好。家长在鼓励的同时引导孩子多去修改,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本身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但是反复修改是一件特别折磨人的事儿,有时候孩子的耐心没有了,对作文的那点好感也在反复修改中消失殆尽了。

孩子不喜欢反复修改作文,那就让他写日记、写周记或者写随笔,都是不错的选择。作家都难保证自己的每篇文章都是精品,更何况是我们的孩子,所以有时候也不用狠抓每一个字、词、句。有张有弛,才能保护孩子写作的热情。这篇没写好没有关系,就这样吧,反正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写作文,也许以后还会写到同一题材的文章,小学阶段的作文训练本来就是反反复复的,时间久了,跟反复修改同一篇作文殊途同归。

刚才说的都是一些大的原则,接下来说点儿细节上的事儿:

一、在小学阶段,孩子说真话是最重要的事儿。

比如,一个孩子写日记,写他没有背课文,于是在老师检查的时候想了好几个计策糊弄过去,最后有惊无险地逃过了检查,写得很好玩儿,把小孩子那点儿小心思写得入木三分。还有一个女孩写《我有一个秘密》,写自己被一个男孩子吸引了,小鹿乱撞,写得也挺生动。有些家长就顾不得欣赏孩子写了什么,首先想到的是:他怎么能这样?我要好好教育他。那你说下次孩子还敢写真话吗?这个时候应该先保护孩子的表达欲。孩子把自己的感受真实地描写了出来,还写得那么好,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儿啊,至于思想教育的问题,换个时间轻描淡写地再跟孩子谈吧,否则就算你掩饰得再好,孩子还是能捕捉到你那个“但是”后面的话,他们知道这篇作文踩了你的雷区了,下次不敢这么写了。

我们要谨记一条法则:孩子在作文中首先要写真实的事儿、真实的情感,而不是一定要写正确的事儿、高尚的情感。懂大是大非的孩子并不多,作文中写点儿无伤大雅的小错误、弄巧成拙的臭点子、无意中的失误、无心的小别扭,这才是孩子生活中最鲜活的东西。孩子的生活里哪有那么多好人好事儿,孩子就是在一件件不起眼的小事儿中成长起来的。

二、小学生写作文,要重视观察,因为观察是写作的源泉。

比如,小学生必写的《春天来了》,孩子们往往写得非常好,或者说编得非常好:什么花儿开了,燕子回来了,草绿了,一般还要再加上几句比喻、排比。但是这些看起来很华丽的文字,有多少是孩子观察到的呢?“草色遥看近却无”,这才是春天刚来时的真实景象,让孩子看看初春的草地,那种黄绿驳杂,那种在枯黄中焕发出的生命力。花儿和树都没有草儿在春天醒来得早,去看看树木,新长的叶子黄绿色,嫩得能掐得出水儿。花儿开了,到底是什么花儿开了?早春的时候真的是蜜蜂和蝴蝶成群吗?如果你的孩子要写类似的作文,一定要让他先充分地观察,出门看一看,哪怕写得不那么华丽,但是真实的文字是最有感染力的。写小动物,连最常见的猫猫狗狗写好也不容易。孩子喜欢写小猫可爱、调皮、懂事,可这三个词儿同样可以用来形容狗,这样的特点并不突出。我们一定要让孩子发现这个动物最与众不同的地方:猫拱起身子伸懒腰,炸着毛发怒,被人抓痒打着甜蜜的小呼噜,这样的观察才算入门。猫中午的时候瞳孔是细细的,走路的时候四只猫爪基本走在一条直线上,这也就是传说中“猫步”的由来。这样的观察才是真实生动吸引人的。至于宠物的性格,懒散的、孤僻的、黏人的,也远远不是一个可爱可以涵盖的。

三、要尊重孩子的表达。

孩子的世界我们不懂,他们眼中看到的想到的,往往会出乎我们的意料。比如,有个孩子写作文,关于白云,他觉得白云像鸡皮疙瘩。他的家长觉得不可理喻,这比喻太不美好了,但是细细想想,鸡皮疙瘩似的云,不是比什么骏马、兔子更形象一些。还有“她的头发在雨中闪烁,就像打喷嚏之后的鼻毛”,这个比喻是不是同样非常非常形象,但是又有点儿恶心。可是孩子就是这么想的啊,还联想得不错,我们就不要用自己的语言去修正、美化它了。

四、到处都是孩子的作文训练场。

别觉得辅导孩子写作文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家长完全可以不着痕迹地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你和孩子去菜市场,看到蔬菜,你可以说,这颗白菜一定不乖,身上的裙子都被妈妈打烂了;这个黄瓜,一脸痘痘,但是身材不错哦!孩子也许就会说,这根身材更好。其实这就是作文训练。下雨的时候跟孩子趴在窗口看雨水怎样落下,植物怎样摆动,人们怎样躲雨;堵车的时候,观察有的人怎样愤怒不堪,有的人怎样云淡风轻;等公交车的时候大家什么表现?车来的时候呢?有老人上车呢?让孩子在小事儿中观察人间百态……

文字和艺术一样,是我们和这个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如果我们的孩子能爱上用文字表达自己,和世界沟通,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了。

我给孩子请家教


对我们这些望子成龙、孩子的成绩又不是很好的家长来说,给孩子请家教是不可少的。第一次请家教是在孩子刚上初一的时候,请了一位大一的学生。第一次课下来,孩子累得要命。第二次上课的时候,我们就偷偷地观摩老师是如何进行家教的。这老师的教育方法比较特别,把作业一布置,就拿一本闲书在旁边悠闲地看着,孩子不会做的时候,他才出手帮他,然后再去看他的书。我们不懂家教该是怎么个教法,就去请教请过家教的同事。他们所说的家教,与我家的家教的教育方法相去甚远,我们只好将这位家教老师辞退了。

从那以后,我们对请家教的事心存戒备,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自己赶鸭子上架,辅导孩子学习。自然,效果不会好。到了初二,孩子的成绩挂起红灯,我们着急了。如果就这样下去,孩子只怕连普通高中都考不上,更别说上重点高中,就委托一位孩子在大学读书的朋友,请他的孩子帮忙找家教。朋友的孩子读大二,对请家教的事很负责,花费了一番心思考察,才请了她的室友当我孩子的家教老师。

新老师是个女生,长得文文静静,说起话来细声细气。据说,她是超过六百分考进大学的,成绩很好,才大二,英语已过了六级。妻子说,这种老师打着灯笼也难找。妻子对老师很好。教学定在晚上,妻子要老师晚饭在我家吃,指令我晚饭做丰富一点。学习完了已是晚上九点半钟了。妻子怕老师一个女孩子,晚上回学校不安全,还安排她在我家住宿。我们对老师的期望很大,可孩子的学习起色不大。孩子感觉新老师的教学沉闷,提不起兴趣。我们怪孩子不够努力,还一度怀疑孩子是不是太笨了,不可教也。妻子有点心烦。

有天她路过新华书店,一群大学生围了过来,都是自荐当家教的。妻子心一动,就选中一个外表沉稳的高个子男生洽谈。一个家教中介机构的人(也是大学生)却硬插进来谈。谈完了意向,这位仁兄感到奇怪:就问那男生,本来是你在谈,怎么现在反倒站在一边了呢。那男生说,当家教是靠实力,看哪个教得好,而不是靠嘴巴说的。这句话打动了我妻子,就问他当过家教老师没有。他说当过。妻子就要了他教过的学生家里的电话号码。妻子一打听,那学生家长说好,我们就把那男生叫来试教。二个小时下来,孩子说好,都听懂了。我们当即决定请他当孩子的家教。第二天,就辞了那个女教师。这位男家教不负所望,才辅导半个月,就使孩子的成绩在班上前进了好几名。

不多久,这个老师跟我孩子的关系非常融洽,成了我孩子的良师益友。他不但教我孩子知识还教他如何做人。他两次带我孩子到他大学里参观,体验大学生活,激发了我孩子的学习热情。我孩子说,以后要上老师上的大学。经过老师的教育,我孩子无论是学习,还是做人都有了很大的长进。这使我悟到,请家教就像买鞋子一样,不一定要最好的,但一定要合适的。其他的事也是如此。

家教不当影响孩子心理


关键词:家教心理影响

导读:一个有问题的青少年的背后一定会有一个有问题的家庭,及早的行为矫正和心理干预可以避免一个问题青少年的出现。

点击图片进入下一页>>

开学才1个多月, 在广州白云心理医院便出现了一个现象:12-20岁之间的青少年患者比以往有所增多。医生告诉我们,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由于家庭教育不当,父母与子女沟通不畅引起的。

“就算出院了,我也不会再回家,我会想办法生活下去的,我恨他们,我怀疑自己是不是他们亲生的。”13岁的小文(化名)抱着被子坐在床上,撅着嘴慢慢地说着对父母的种种不满,眼睛里写满了不理解与埋怨。

小文,因是超生的女孩,刚出生即被送到表姨家寄养,五岁后接回父母身边。父亲经常夜不归家,而母亲对哥哥的偏爱令小文对父母更加排斥,女儿在社会上认识的朋友打扮另类,并且学习成绩不好,父母不愿女儿与她原来的朋友在一起相处,更不同意女儿转到普通中学,经多番沟通,小文与父母各执己见,无法达成一致,之后小文拒绝入学,沉默寡言,并开始夜不归家,仇恨父母,父母认为女儿精神有问题,常用哄骗的方法带女儿看精神科医生,并骗女儿服用精神科药物,以致女儿更加痛恨父母,离家行为愈演愈烈。

“妈妈,你的爱让我喘不过气,我真的活得很痛苦。”上大二的小雨眼睛里尽是忧郁和焦虑。小雨父母均是知识分子,她是父母的养女,也是家里唯一的孩子,母亲非常害怕小雨离开自己,尽管学习成绩优秀,但小雨只能选择离家最近的学校,大学也是如此。看着同学们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小雨的内心非常苦闷与孤独,在家里,父母给了小雨优厚的物质生活,但这些都不是小雨想要的自由与理解。上了大学后,小雨与一名家在外省的男同学相爱,母亲知道后,马上要求小雨同男友分手,小雨极度压抑,烦躁不安,无法坚持上学,遂自行入院治疗。

小强,12岁,重庆人,父母在他五岁时,双双到东莞打工,小强与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爷爷奶奶对小强非常溺爱,上学后,虽学习成绩优秀,但小强却渐渐染上了偷钱骗钱的坏习惯,并用偷与骗来的钱上网、打游戏、买零食和玩具,爷爷奶奶虽然知道,却没有严加管教,导致小强变本加历,性格顽劣,调皮捣蛋。小学毕业后,小强考上了一间重点初中,却因在开学典礼上不停地捣乱,屡教不改被校方劝退学回家,父母只有把他接到身边,但小强多动的习性一点不变,无奈的父母只好把他送到了医院接受治疗。

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副主任医师王德民提醒家长与学校,加强青少年的心理素养教育,多观察多了解孩子的思想及行为举止,学会与子女平等地沟通,正确引导和教育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而不是强制或溺爱,出现问题要及时给予心理干预,防止青少年因叛逆而导致精神心理障碍。

育儿观念:过分的溺爱真的对孩子好吗?


现在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也格外的溺爱,有得家长认为自己小时候因为家里的原因没有吃好穿好,就想在自己孩子身上多话点时间,去爱护他们。我们幼儿园就有一位小朋友名叫诺诺,都上大班了,可每天早晨来幼儿园都是不情愿,感觉永远没有睡够的样子。经过观察和了解,诺诺还有个姐姐在外地上学,妈妈去照顾姐姐了,她经常和爸爸呆在一起,诺诺的爸爸只要她要什么?爸爸就买什么?只要诺诺在家不哭不闹就行,什么都依着她。诺诺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情是看电视,然后在穿衣吃饭上幼儿园。天天早上起来看电视就是导致诺诺能像其他孩子那样,高高兴兴的来幼儿园。在诺诺这件事情上来看,爸爸确实很爱自己的孩子,可这样的爱真的好吗?它真是孩子要的正确的爱吗?

知道这种情况后,我知道班里还有一些孩子和诺诺一样,我在自己的健康教育活动中开展了一节宝宝应该在什么时间看电视的?怎样做是正确的,我们不应该怎样做?在活动过后,我随机访问了班里的几个家长,问了问孩子在家里的情况,家长说最近孩子回家看电视很自觉,看一会,只要家长一喊就能关电视睡觉,家长对孩子的进步也感到欣喜。对于家长我开了一次有关爱的主题会《过分的溺爱真的对孩子好吗?》,在活动期间很多家长也有同感,对孩子爱的尺度把握的不是少就是多,也和家长探讨了应该如何正确的爱护自己的孩子,使他们健康成长。

家园共育:过多的“关心”真的对孩子好吗?


社会上自感不幸福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处于不安全感、无归属感的忐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开始让众人感觉不快乐呢?现在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给的:家长越关心孩子,给他们的压力越大。

什么是幸福?

幸福是心理欲望得到满足时的状态,它是一个感性问题,一个人的欲望有好的或者坏的,是实的或是虚的,更多时候是从众心理,大家都那么去做,却没有考虑是否真的需要、有多么的需要。举例说,现在大家都熟知的李娜夺得了法网冠军,是不是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去学网球呢?这虽然是一个好现象,但一个孩子的培养花销确实很大,每个孩子去学网球是否都会有所成就、有所回报呢?每位家长和孩子都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考虑。

幸福可以度量吗?幸福指数高不等于就幸福,幸福是什么?恐怕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答案。然而如今,人们偏偏要把它统一标准、数字量化,年年更新幸福指数,这有必要吗?有意义吗?俗话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幸福的体验者是每个人,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不同阶段也会有不一样的体会。幸福指数评一评无妨,但数量和频率却要控制一下;或者学学国外,将幸福作为专门学科来看待,多注重人们内心对于幸福的体验。因为归根到底,幸福是什么,还得普通老百姓说了算。

孩子为何不幸福?

社会上自感不幸福的人特别是孩子们越来越多,几乎每个人都处于不安全感、无归属感的忐忑中。到底是什么原因,开始让众人感觉不快乐呢?现在孩子的压力都很大,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家长给的:家长越关心孩子,给他们的压力越大。例如很多在校大学生,看到家里打来的电话就害怕,有的家长要求孩子每天打电话回去,强制性联系弄得双方都被动,家长管得太多,孩子感觉束缚了自己手脚。过多干扰孩子,让他们失去了分析能力。

孩子两岁就上幼儿园好吗?


俏妞目前2岁半了,因为是下半年出生的缘故,所以正式入幼儿园应该是明年秋季。前几日遇到小区的几个妈妈,聊天的时候才知道,居然小区已经有十来个和俏妞一般大甚至更小的孩子报名了幼儿园的”小小班“,所谓“小小班”也就是没到达规定年龄提前入园的早托班。早托班的孩子基本都在3岁以下,甚至有些才一岁左右。一直以来,中国妈妈的早教观念已经是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待孩子的教育方面都巴不得拿出“赶英超美”的雄心壮志来,什么都要提前。有些妈妈也许并没那么心急,可免不了会受到周围人的影响,生怕被别人甩在后面,迫于环境压力也不得不加入了“早教”大军。在很多人都在鼓吹把孩子早早送入幼儿园或者早教机构锻炼的大环境下,俏妈也许要泼泼冷水了,下面转载的这篇文章来自太平洋亲子网,觉得说的还是有些道理的,大家不妨看看,兴许能够激发你不同角度的思考。全文如下:为了满足妈妈们的需要,不少幼儿园已经开始招收小年龄段(3岁以下)的宝贝入园。小年龄段宝贝入园一方面满足了妈妈们工作的需要,另一方面妈咪的心常常被揪得紧紧的:宝贝那么小,他在幼儿园会遭遇些什么呢?他能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吗?到底这么小送到幼儿园里,对孩子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一、太早入托孩子更富有攻击性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在《养育孩子:三岁以下应该进幼儿园吗?》一书中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在支持他的理论——那些很早就脱离父母到幼儿园的孩子更容易发展攻击性性格、反社会行为以及其他的心理问题,这样的孩子在日后会遭遇人际关系问题,不容易与人建立密切的关系。英国儿童问题权威人士也发出了同样的警告。他们经过多年研究发现,由父母养育的孩子比在幼儿园、由保姆照顾或交给亲戚照顾的孩子在各方面表现得都更为优秀,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智力方面都好于其他对照组的孩子。牛津大学的教授对1200名孩子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从小被放在托儿所里的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更富有“攻击性”。另有两项研究也发现同样的结果,那就是在托儿所的时间越长越容易发展“反社会行为”和“暴力行为”。过早上幼儿园会严重影响幼儿的大脑发育、情感发展、社会行为、认知能力培养,另外他们的身体发育也迟缓,神经萎缩,脑发育异常,这些都是与没能得到一对一家庭关怀有关,所以专家建议应该让幼小的孩子在温暖安全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而不是过早地将他们幼儿园。二、幼儿园还是等孩子3岁后再送陈女士的孩子曾是小小班的孩子。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保姆,她将两岁的儿子送到了幼儿园,而孩子在小小班的一年时间里,就是她们一家与疾病搏斗的一年。班上只要有一个孩子感冒,她家的孩子就会被传染,冬天她和老公常常顶风冒雪在深更半夜打的带孩子去看急诊,度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孩子在上小小班时还感染了手口足病,所幸不严重。陈女士粗略统计了一下,因为疾病、天气恶劣等原因女儿实际上只上了半年小小班;而治病花去了七千多元。如果家里有人带孩子,建议三周岁再上幼儿园。因为两周岁的孩子自身的抵抗力是最弱的,而幼儿园是一个公共场所,再好的幼儿园也不会像家里一对一的照顾那么好。年龄越小的孩子与父母的分离焦虑越强烈,这种情绪会影响孩子的进食,进而会影响孩子的抵抗力,就特别容易生病。从孩子的健康考虑还是三岁比较好点。三、最好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小虎的妈妈说:我儿子2岁多了,,因为一家人都宠着他一个,现在孩子的自理能力非常差,于是我坚持把他送进了幼儿园,把孩子送进幼儿园并不是想学多少知识,而是想让他学会和别人相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在我们的社会中,情商的发展绝对比智商重要。像是道德、基本常识啊、如何找朋友玩啊、跟朋友生气了又怎么办,她认为与人相处的技巧比文化知识来的重要。这些都只有在幼儿园里才能学得到。两岁半以下的孩子就该受到妈妈一对一的关爱,父母共同养育是最理想的方式。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父母与孩子的交互作用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而幼儿园中缺乏的就是这种影响,即使请保姆在家看孩子也不如妈妈亲自照顾好,更何况多数人没有足够的运气找到理想的保姆。孩子不仅需要固定的人员养育,更需要专注的关心,一对一养育更能够满足婴儿的需求。而幼儿园里的老师一般是一个人照顾数个孩子,她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孩子的需要:喝奶、撒尿、游戏、呵护等。不要认为婴儿不懂事,他们的要求得不到回应和满足时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孤独感,表现为烦躁哭闹,长期的影响则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发展,迫使一些孩子发展攻击性性格,这是情感缺失造成的后果。美国国家儿童健康和人类发育研究所的研究人指出:婴幼儿的发育具有特殊性,他们不仅需要持续地关心,更需要协调一致地关心,这意味着与他们交流的人相对是固定的,孩子太早送去幼儿园以后由于一天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如果由于幼儿园老师是不固定的,经常换来换去,比如老师生病、休假以及培训等,心智还不成熟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的。即使人员相对固定,她们也要轮班照顾孩子,所以在孩子心理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期,父母的坚持照育是很重要的。美国最新一项研究发现,无论托儿所有多好,那些较早或较久待在托儿所的儿童在整个小学时期更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且更不听话,这是有关儿童护理的迄今为止最全面的一个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研究人员推测,托儿所缺少有经验的育儿老师,老师们缺少时间解决孩子争玩具、争活动场地等问题都是影响因素。该研究成果由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作出,其研究报告发表在医学月刊《儿童发展》上。这一针对1364名儿童、历时十多年的儿童护理方面的研究,比较了儿童从出生一个月大到四岁半所接受的护理的规模、类型和质量,并研究了直到儿童11岁前其情感和语言的发展。接受调查的小学教师们称,那些待在托儿所时间较长的孩子即便在11岁时,也会出现“容易打群架”、“爱争吵”等问题。四、入园太早淡了亲情乐乐妈妈都是在职场打拼的年轻父母,俩口子的工作又忙,无奈之下他们让两岁四个月的孩子上了幼儿园小班,而且还是全托。刚开始孩子非常不情愿去,每次去都哭得很厉害,从早上起床情绪就不好,为此还影响早上的食欲。孩子适应幼儿园之后反而对班上的保育员产生了依赖,回家后与父母亲热一阵之后就自已呆在电视机前看动画片,与爸爸妈妈讲话明显少了很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小班孩子的入园年龄应满3周岁。父母提早送孩子入园的想法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工作繁忙;二是认为自己不会带,早入托就能使孩子早点受教育,其实这种想法是比较偏颇的。首先从孩子的心理发展来说,幼儿在3岁之前仍处在亲子依恋阶段,最好以家庭抚养为主;离开父母、家庭的时间不宜太长。6个月-2岁是孩子与父母的特殊情感连接阶段,直到2岁左右孩子与同龄人主动性社交才开始萌芽,2岁半左右孩子逻辑和秩序感才逐渐建立,方能有效进行组织性互动和生活。由于婴幼儿阶段是早期依恋感发展的最佳时期,过早入园会导致孩子由于心智发展不够成熟,语言发展有局限性,不懂调节情绪等问题导致孩子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变的不愿意主动社交和表达,缺乏安全感,这对孩子今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进入高层次情感发展都会产生影响。所以适龄性的行为和教育对孩子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不要因为家长的一已之见而成为阻碍孩子长期发展的绊脚石。五、三岁前上托儿所易致情感问题在英国,剑桥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兰姆近日公布的另一研究结果回应了美国国家儿童卫生及人类发展研究院的上述研究。兰姆通过研究发现,早早送孩子上托儿所可能导致其长期出现情感问题。兰姆指出,孩子在三岁之前就被送到托儿所,长大后更容易有不良行为,处理压力的能力更低。去年,兰姆教授和同事在3000名幼儿中展开了研究,结果发现,入托前9个月儿童体内的应激激素——皮质醇的水平是未入托的同龄孩子的两倍。而且,上托儿所的幼儿年龄越小,压力值就越大。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的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警告说,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超前入托对孩子带来的危害是无法弥补的,因此,建议家长们最好在孩子达到规定的年龄再让孩子入园,以免人为地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设置不必要的障碍。俏妈说:当然,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想说明提前入园就百害无益,有些孩子加入大集体环境中后确实会改变很多,比如之前胆小不爱说话,而上了幼儿园以后变得活泼开朗了,说话也更加利索了。我只是想提醒各位宝爸宝妈,孩子到底什么时候入园,还是要多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决定,多注意分析孩子的心理变化和需求。俏妈个人的建议是,最好在入园前先明确这样几点:1、你的孩子会表达吗?这里说的表达是会说“我喜欢什么”“我想要×××”……;2、你的孩子大小便能够自理了吗,或者说在大小便前懂得告诉老师吗?3、你的孩子自己会吃饭吗,穿衣脱袜会不会?如果这些都不会,建议还是先别着急送幼儿园。另外,孩子入园前最好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比如我们可以陪孩子多去一些亲子班适应适应,看看孩子的表现,然后陪伴孩子参与亲子班游戏的时间逐渐减少,慢慢过渡到让孩子独自在群体中学习游戏。千万别不管三七二一,即使孩子不乐意去幼儿园还强行让孩子去适应,甚至认为时间长了肯定就好了,这样只会给孩子增加不安全感和对去幼儿园的焦虑情绪,久而久之负面影响可想而知。

相信《孩子,原谅妈妈好吗?——家教反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推荐

  • 怎样教育孩子原谅别人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其中“...
    2020-09-19 阅读全文
  • 你家孩子运动能力好吗? 导读:动作测试很难确定准确的年龄常模,主要是与其他同龄人中等水平相比较,而不是与其中最优秀的孩子相比。所以,必须了解其他孩子的平均水平,才能做出真确的判断。 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
    2021-09-09 阅读全文
  • 家长要教育孩子原谅别人 大度原谅被人,是一种美德。教育孩子原谅别人的过失,是家长的责任。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
    2021-04-02 阅读全文
  • 教孩子从小学会原谅 今天,从幼儿园把侄子接回家后,侄子想要看他刚买不久的小画书,结果发现他的小画书用衣夹吊在空中,他问我怎么回事。 本来我想隐瞒这件事,看来是隐瞒不了,我只好如实相告:“果果,对不起,那天姑姑给你讲完故事...
    2020-11-14 阅读全文
  • 孩子学英语越早越好吗?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
    2021-04-07 阅读全文

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并从中学会与人相处,妥善处理问题的方法。这其中“...

2020-09-19 阅读全文

导读:动作测试很难确定准确的年龄常模,主要是与其他同龄人中等水平相比较,而不是与其中最优秀的孩子相比。所以,必须了解其他孩子的平均水平,才能做出真确的判断。 儿童的运动能力发展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如...

2021-09-09 阅读全文

大度原谅被人,是一种美德。教育孩子原谅别人的过失,是家长的责任。孩子在交往过程中会经常遇到小的矛盾和冲突。对孩子来讲,这能促使他们慢慢地了解“自我”与“他人”的关系,知道蛮横、不讲理,任性和霸道,在社...

2021-04-02 阅读全文

今天,从幼儿园把侄子接回家后,侄子想要看他刚买不久的小画书,结果发现他的小画书用衣夹吊在空中,他问我怎么回事。 本来我想隐瞒这件事,看来是隐瞒不了,我只好如实相告:“果果,对不起,那天姑姑给你讲完故事...

2020-11-14 阅读全文

邻居家有个三岁的小女孩,妈妈是个老师,相对比较重视孩子的教育,不但教孩子从小认字还教孩子说英语。不时听见她们"脸face鱼fish"那样演练,感觉很熟悉。就好象又回到了我们从小学英语的那套模式里——一...

2021-04-07 阅读全文